① 長時記憶是如何儲存和建構的
第一章超級記憶的意義和用途略第二章ZYD記憶法的基本原理 一、記憶的關鍵——檢索 檢索,就是有目的地查詢並提取所需要的記憶內容。 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記憶過程經歷三個階段。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受器引起感覺,它保留下來的痕跡就是瞬時記憶。瞬時記憶的星系經過復述編碼,存入長時記憶里。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到短時記憶中,才能發揮其作用。 無論在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還是長時記憶中、動都存在信息發生遺忘的可能性。用資訊理論的觀點來分析,遺忘的原因主要在於: (1)來自瞬時記憶的信息沒有達到短時記憶效果就消失了; (2)達到短時記憶的星系沒有經過復述和編碼,因而未能達到長時記憶; (3)最主要的是,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被堵塞在一個回收困難的通道里,無法提取。 人們通常認為,記憶的關鍵在於儲存,就是力爭多記、記准、記牢,「記憶好」的標志是大腦能夠裝的多。因此很多人既希望自己腦子靈,又埋怨自己笨。其實,記憶的關鍵不在於儲存,在於檢索。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在於把事物裝進大腦,而在於該取的時候取不取得出來。有的人抱怨自己記憶力差,就是認為自己的腦袋裝不進東西去。這種想法是沒有根據的。我們在前面(指第一章,我已刪去)已經知道,大腦的潛力是很大的,他有足夠的容量容納大量的知識。一些人記憶效率低,不是因為大腦裝不下東西,而是「裝」的方法不對頭。有的人認為自己沒記住是沒能裝進去,其實是裝進去之後自己不能按需要提取出來。正如我們分析遺忘的原理所談到的,即使是到達了長時的信息仍然有可能被「埋藏」而無法提取。其實,我們平常所認為的「沒記住」或「忘記了」既不是沒裝進去,也不是「丟失了」。你想記住的東西還在你的大腦中,只不過你找不到他了。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歷:考場上使勁想都想不出來的東西,一出考場卻突然想出來了。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你大腦中的信息雜亂無章地堆積在那裡。儲存無規律,是許多人在記憶上事半功倍的一個重要原因。電腦之所以處理信息的效率非常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一切信息輸入之後都必須經過編碼才能儲存。儲蓄所為什麼能迅速找到任何一個儲戶的底卡?這是因為儲戶的底卡是事先經過編碼按照號碼排列的。卡片盒就是儲蓄所的「檢索系統」。不少人在記憶的時候,只注意使勁往腦袋裡塞,不考慮將來能不能順利地找到,就像儲蓄所不為用戶設立卡片,不給底卡編碼或者不按號碼排列一樣,記憶效率怎麼高呢。 要提高檢索效率,就要解決儲存的規律性和有序性問題,就要按照有利於檢索的方式進行儲存.這就是"ZYD"記憶法所要解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問題。「奇像」和「聯想」兩種基本能力的訓練就是為記憶對象建立卡片,以此為基礎的一系列訓練就是為記憶對象建立卡片,以此為基礎的一系列具體方法,就是通過提供給大家的奇像體系和編碼程序將記憶對象編碼和按號排列,從而達到將來檢索的准確性和迅速性。「ZYD」記憶法的要決,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通常記憶的儲存和檢索方式。因此,它的優越性首先就表現在,它以人工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科學的檢索系統,從而增加了記憶儲存的利用率。其次,人們平時經常使用的機械記憶是遞減運動,記憶後一項難度一致的內容比前一項內容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記憶出現了「抑制」。而「ZYD」記憶法的記憶速度是勻速的。如有十項難度一致的內容,有機械記憶法記憶第十項內容的時間就回比第一項多很多,而用ZYD記憶法來記憶,兩者的時間幾乎完全一樣,從而大大減少了記憶的損耗。另外,一般機械記憶的內容不能太多,以七項左右為宜,而「ZYD」記憶法運用熟語來掛鉤幾乎不受限制,內容越多越能體現它的優越性。
② 長時記憶信息存儲的動態變化有什麼特點
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是一個動態過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質和量兩方面發生變化。
質的方面:內容概括化、內容完整化、內容具體化。
量的方面:存儲信息的數量隨著時間的遷移而逐漸下降。記憶恢復現象(巴拉德)是指學習某種材料後間隔一段時間所測量到的保持量,比學習後立即測量的保持量要高。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了(是海馬長時程增強作用的體現)。
信息提取的線索:情境和生理或者心理狀態。
(1)情境依存性記憶 所謂情境依存性記憶,就是指提取信息時的情境和編碼時的情境越相似,越有助於記憶。
(2)狀態性依存性記憶 所謂狀態性依存性記憶,就是指提取時的生理或者心理狀態和編碼時越相似越有助於記憶的現象。如,心情好時,往往回憶更多美好的事情。
(3)以上兩種情況提醒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可以遵循編碼特異性原則,即保證提取和編碼時的狀態信息一致。
③ 長時記憶的四種表徵形式
長時記憶的四種表徵形式是言語編碼、表象編碼、情景記憶、語義記憶。
1、言語編碼
言語編碼是通過詞來加工信息,按意義、語法關系、系統分類等方法把言語材料組成組塊,以幫助記憶。
2、表象編碼
表象編碼是利用視形象、聲音、味覺和觸覺形象組織材料來幫助記憶。
3、情景記憶
景記憶接受和貯存關於個人的特定時間的情景或事件及這些事件的時空聯系的信息。
4、語義記憶
語義記憶是有關字詞或其它語言符號、其意義和指代物及他們之間的聯系,以及有關規則、公式和操縱這些符號、概念和關系的演算法的有關內容。
簡介:
長時記憶是指存儲時間在一分鍾以上的記憶,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它的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加以復述的內容,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長時記憶的容量似乎是無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組織的狀態被貯存起來的。
長時記憶能保持許多年甚至終身的永久性記憶。它的容量似乎無限,但也有人認為它的范圍是5萬到10萬個組塊。長時記憶的信息主要是對短時記憶內容加以復述而來的,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時記憶
④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間記憶的時間是多少(教育心理學)
(1)瞬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是0.25秒~2秒。
(2)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大約是5秒~2分鍾。
(3)長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在1分鍾以上直至伴隨人的終身。
瞬時記憶,也稱感覺記憶,是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瞬時記憶時間極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夠記住的東西才進入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處於感覺記憶與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階段。短時記憶是一種認知資源集中於一小部分心理表徵的內在機制,信息編碼以聽覺編碼為主,也存在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長時記憶,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加以復述的內容,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信息是以有組織的狀態被貯存起來的。
(4)語言信息長時記憶存儲方式擴展閱讀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感覺記憶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則可以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經過復述和再編碼,便可進入長時記憶之中。短時記憶也包含有來自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
這兩種記憶可以看作是涉及到信息的不同方面:短時記憶涉及到處於暫時的、活動狀態的少量信息,長時記憶則涉及到被相對持久地編碼過的、大量的信息。
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可分為詞語和表象兩類,有兩種信息組織方式:言語編碼和表象編碼。
言語編碼是通過詞加工信息,按意義、語法關系、系統分類等方法把言語材料組成「組塊」,幫助記憶。表象編碼是利用視覺形象、聲音、味覺和觸覺形象組織材料,幫助記憶。兩種編碼方式各有其特點。
一般認為大腦兩半球是分工的,左腦管語言、右腦管表象。一般人在長時記憶中,對信息的編碼往往是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偏於這一種方式編碼,有人偏於另一種方式編碼。
⑤ 長時記憶的容量單位是比特嗎
長時記憶的容量單位不是比特。感覺記憶容量單位是比特。
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這是一種永久性的存儲。
特點是:保存時間長,從1分鍾到許多年,甚至終身;容量沒有限制;信息的來源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復述,也有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信息分類
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可分為詞語和表象兩類,有兩種信息組織方式:言語編碼和表象編碼。言語編碼是通過詞加工信息,按意義、語法關系、系統分類等方法把言語材料組成「組塊」,幫助記憶。表象編碼是利用視覺形象、聲音、味覺和觸覺形象組織材料,幫助記憶。
兩種編碼方式各有其特點。一般認為大腦兩半球是分工的。左腦管語言、右腦管表象。一般人在長時記憶中,對信息的編碼往往是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偏於這一種方式編碼,有人偏於另一種方式編碼。
⑥ 人類怎樣的信息存儲方式,保存信息的時間最長呢
人類儲存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寫入硬碟中、記錄在紙上、刻在石頭上等等,那麼這些方式當中,到底哪種方式儲存得最久?
U盤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儲存方式,拇指大小的U盤,隨便都有幾十個G,但是U盤保存信息非常不穩定,易受環境溫度、濕度的影響導致數據丟失,保存個5~10年已經非常不錯了,使用SLC類型的固態硬碟也和U盤的壽命差不多。
⑦ 長時記憶方法簡介及特點是什麼
長時記憶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貯,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長時記憶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長時記憶的資料,僅供參考。
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學習的材料,經過復習或精細復述之後,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
長時記憶是一個真正的信息庫,記憶容量似乎沒有限度,它可以儲存一個人關於世界的一切知識,為他的所有活動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人們從來不覺得過去記得太多,現在一點也記不進去。顯然,它有巨大的容量。
長時記憶將現在的信息保持下來供將來使用,或將過去儲存的信息提取出來用於現在。它把人的活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系起來。它的信息主要來自對短時記憶的內容的復述,也有一些是在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內容一次性印入的,特別是那些激動人心引起強烈情緒體驗的內容,可直接進入長時記憶系統被儲存起來。
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保持時間在1分鍾以上,甚至數年乃至終生,是一種長久性的存儲。
專家指出,識記是長時記憶時的信息的主要方式。常言說,欲憶必先記,只有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或反復感知、思考、體驗和操作,進行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心理加工,才能在頭腦中長時間地保持下來。依據主體有無明確的識記意圖和目的,是否付出意志的努力,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無意識記又稱不隨意識記,是指主體事先沒有識記的意圖和目的,無須付出特別的努力,更不需採用任何識記策略和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納入長時記憶庫中的。
無意識記與人的職業、興趣、動機和需要有密切的關系。凡是對人有重大意義的、使人感興趣的、能激發人的情感的事件,常常無意中被記住。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無意識記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許多知識,積累起許多 經驗 。但無意識記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選擇性,所識記的內容帶有隨機性。因此,單憑無意識記,無法使人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由於無意識記可以減輕人的腦力勞動,又可記住許多有用的東西,因此,是值得大力研究和開發的識記。
有意識記也叫隨意識記,是指有預定識記目的,運用一定策略和 方法 ,經過特殊的努力而進行的識記。有意識記的目的明確,任務具體,方法靈活,並伴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意志努力,因此,它是一種主動而又自覺進行的識記活動。人們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識記,在學習、工作中,有意識記占據主導地位。
記憶的效果取決於主客觀兩種因素
識記是獲得知識、積累經驗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記憶效率,首先要有良好的識記。只要講究方法,尊重識記的規律,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識記的效果取決於主客觀因素。
就主體而言,首先是否有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是否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純正的動機,是影響識記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其次,識記中對材料理解得越透,記憶的效果越好。因此,加強對識記材料理解是使材料長久保持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對本來有意義聯系的材料,盡量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採用意義識記。其次是賦予無意義聯系的材料以人為的意義,即把無意義聯系材料意義化,進行主觀組織、再編碼,這樣會有助於儲存和保持。
根據所要識記的材料本身有無意義,或學習者是否了解其意義,識記可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
機械識記是指對沒有意義的材料或對事物還沒有理解的情況下,僅僅依據事物的外部聯系,採用機械重復的方式進行的識記。例如,記人名、地名、電話號碼、商品型號、歷史年代等等。材料本身沒有什麼內在聯系,只能按外在的時空順序努力強記。有些材料本身也有一定意義,但限於學習者的知識經驗水平還難於理解其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得採用機械識記。
機械識記的優點是保證識記材料的准確性,缺點是花費的時間多,消耗的能量大。由於對材料很少進行智力加工,因此,總的效果不如意義識記。盡管如此,這種識記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缺乏意義的材料需要我們記住它。
意義識記是指在對識記對象理解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系,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識記材料進行智力加工所進行的識記。意義識記的先決條件是理解,理解是通過思維進行的。比如,了解一個詞的含義,明確一個科學概念,弄懂公式的由來和推導,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等,都屬於理解。只有領會材料本身的意義,並把它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才能把它保留在記憶中。這種識記的優點是容易記住,保持時間長久,易於提取。缺點是記得不一定十分精確,然而,在識記的全面性、速度和牢固性等方面,意義識記均優於機械識記。
意義識記與機械識記的性質有所不同,但二者不是對立和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意義識記要靠機械識記的補充,以達到對材料識記的精確和熟記的程度;機械識記也需要意義識記的幫助和指導。為了更有效地識記那些缺乏內在聯系的材料,可以人為地賦予這類材料一定的聯系,使之意義化,以便增強識記效果。
例如,記某座山的高度12365英尺,可記成一年的月份和天數。愛因斯坦記他的女友的電話“24361”時,就用“兩打加19的平方”的意義化方式識記的。
可見,無論識記什麼樣的材料都需要進行編碼和智力加工,這樣才有益於長時間儲存。
對識記材料常見的組織加工方式
所謂組織加工,就是將材料加以整合,把新材料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或把材料作為合並單元,而組合為某個新的知識框架,這種過程稱為組織加工。對識記材料可以用多種方式組織加工,下面是有關學者 總結 的幾種常見的加工方式。
表象和語義的雙重編碼說
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佩沃提出長時記憶中的雙重編碼說。他認為,識記一件具體事物,可出現表象和語義的雙重編碼。比如,一塊手錶,我們既可以用一塊有特定形狀的手錶的心理圖像去表徵它,又可以用更抽象、更概括的意義來描述它——“手錶是一種計時工具”。前者是表象編碼,後者是語義編碼。
人們記一件具體事物時,除了記起它的視覺圖像外,總是從中汲取其意義。這充分證明,雙重編碼是客觀存在的。表象和語義是既相平行又相聯系的認知系統,它們可以分別由有關刺激所激活,然而,兩類信息又可以互相轉換。不過識記那些抽象的概念、思想,就很難用表象編碼去表徵它,如“公平”、“真理”等,只能用語義編碼、理解並分析其意義,領會其實質才便於記憶。
信息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時記憶時是如何被加工的,採用什麼方式編碼,這與材料本身的性質及主體的個性特點有很大關系。
就語言材料而言,更多的是採用語義編碼。例如,看一篇 文章 或聽一個 報告 ,最終保留下來的是它的意義,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加以儲存。對一些離散的語言材料,人們也是以自然語言作為長時記憶編碼的中介,在識記材料之間建立某種意義聯系,然後加以記憶。
例如,識記“女孩”、“小鳥”、“森林”、“ 唱歌 ”4個詞時,可用自然語言把這些離散的詞重新加工為:“一個女孩在森林裡聽小鳥唱歌”。有了意義,就很容易記憶了。它相當於短時記憶中的組塊現象,但長時記憶中的這種信息加工叫做“組織”,而不用“組塊”表示。
以自然語言對媒介的組織加工
學習外語單詞時,根據發音和詞義,可先從我們的自然語言中找出與之相似的詞作為媒介,進行語義編碼,回憶時先提取中介詞,然後進行解碼,就可把原單詞再現出來。
例如,在無意義音節的識記中,把它們與相似的詞聯系起來,以詞義為中介,將便於記憶。現在要求記住:Jontoltatyurhirlokveynic8組無意義音節,如果把它們與接近的詞語聯系起來,像是,而且可以把它們作為一個句來識記,“約翰告知你的發型看起來很美”。這樣,以自然語言為中介對識記材料進行組織加工,有助於長久儲存。
按語義歸類的組織加工
當識記一系列概念時,人們不是按它呈現的順序去記憶,而是先進行語義歸類,把同一類概念傾向於群集回憶。在自由回憶的實驗中,可看出這種加工傾向。
例如,把24 對聯 系緊密的單詞(如醫生與教師,桌子與椅子,馬與羊等)拆開變成48個單詞,按隨機方式混合向被試者一個個地呈現,允許他們自由回憶。結果發現,被試仍傾向於把語義聯系緊密的單詞歸到一起進行再現。盡管桌子和椅子兩個詞之間由17個單詞隔開,但回憶時仍把它們組織到一起。單詞之間語義聯系越緊密,正確回憶的百分數越高。說明知識系統性對信息的組織加工起重要作用。
主觀組織
對本來沒有什麼意義聯系的材料,人為地加以組織,回憶時,使被加工的材料以群集方式再現,這種加工稱為主觀組織。
1962年E·圖爾文在實驗中,向被試呈現了16個無關聯的單詞,如音樂、兵營、發現、冰山、辦公室、山谷、頑皮、女孩、發行量、叢林、 謎語 、叛徒、鹹水湖、格言、潤發油、步行者。這16個單詞被排列出16個不同順序,每一順序向被試呈現一次,每秒呈現一個單詞,如此反復多次,讓被試按自己喜歡的順序再現。
結果發現,被試在連續的各次實驗中,有以相同的順序再現單詞的傾向,他們把某些片語織在一起的情況越多,說明其主觀組織的程度越高。
用對偶聯合法以視覺表象為中介的組織加工
對偶聯合法是由卡爾金斯於19世紀末提出的。在對偶聯合測驗中,向被試呈現兩個 配對 的項目,分別稱為刺激和反應。對偶聯合回憶的程序通常為,先向被試呈現一系列的刺激-反應對,然後單獨呈現刺激項目讓被試回憶與之相對應的反應項目,以檢驗其學習和記憶的效果。
1972年,鮑爾進行了對偶聯合的學習實驗,他要求一組被試看到對偶詞時盡量形成視覺表象,而對另一組被試不給這種提示。其結果,第一組的正確回憶量高於第二組的1?5倍。例如,識記“香煙、狗、帽子、自行車、警察、指揮棒”等一串詞時,被試加工出這樣一幅視覺意象:一個警察把一個戴著帽子、叼著香煙、騎在自行車上的狗用指揮棒攔住。這樣,當香煙刺激項一出現,被試就可以從視覺表象的畫面上想起其他5個詞。可見,以視覺表象為中介的加工組織也是有效記憶的一種編碼。
長時記憶的儲存及其可能變化
在記憶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重要的詞:“保持”。保持指已經識記過的信息在頭腦中存儲和鞏固的過程。保持不僅是記憶的重要標志,而且也是回憶和再認的重要條件。
信息經過編碼加工之後,在頭腦中儲存,這種儲存雖然是有秩序、分層次的,但不能理解為像文件存放在 保險 櫃里那樣一成不變,保持不是一種消極狀態,信息在記憶中的保持是一個潛在的動態過程,隨時間的推移以及後來經驗的影響,在質和量上均會發生變化。
1932年,英國心理學家巴特萊特做過一個實驗。他讓被試看一個圖,隔半小時後,要他憑回憶畫出來;然後,把他所畫的給第二個被試看,隔半小時後,要求第二個被試憑記憶把圖畫出;依次做下去,直到第18個被試。從第一個被試識記的梟鳥,經過18個的記憶改造,最後變成了一隻貓的形象,這樣大的差距說明,信息在頭腦中的儲存不是靜態,而是會發生變化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識記過的信息在質的方面的變化,顯示出以下特點:
一是記憶的內容比原來識記的內容更簡略、更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細節趨於消失,而主要內容及顯著特徵被保持。
二是保持的內容比原識記的內容更詳細、更具體、更完整、更合理。
三是使原識記內容中的某些特點更加突出、誇張或歪曲,變得更生動、離奇、更具有特色。
L·卡邁克樂等人做了一個被當作經典性的實驗。他們讓被試在短時間內觀看一系列刺激圖形,第一組被試在看圖的同時,還聽到左邊一排命名的名稱;第二組聽到的是右邊一排的名稱。圖形呈現完畢,讓兩組被試畫出他們所看到的圖形。結果,有大約3/4的被試所畫的圖形更像他們所聽的名稱圖形,這一實驗證明了定勢對保持的影響。不僅形象記憶內容在保持的過程中有可能被改造甚至歪曲,文字材料的保持也是如此。
巴特萊特在另一個實驗中,讓許多被試閱讀一篇“魔鬼的戰爭”的 故事 ,過了一段時間,讓他們復述。結果發現,經常閱讀鬼怪故事的被試在回憶中增添了許多關於鬼的內容和細節,而受到邏輯學訓練的被試在回憶中則大量刪去鬼的描述,使故事變得更合乎邏輯。
從識記的內容與回憶的內容之間的差異,可以看出,信息在頭腦中的保持不是靜止的、凝固的,而是一個重建過程。識記內容在保持的過程中受到思維的“剪輯”加工,或者使之更加簡略概括,或者更加完整合理,或者被想像所補充而更加詳細生動,或者被誇張突出。
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識記過的信息在量的方面的變化,顯示出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識記的保持量隨時間的推移而日趨減少,有一部分回憶不起來或回憶發生了錯誤,這種現象就是遺忘;另一種是記憶回漲現象,即記憶的恢復現象。
1913年,巴拉德在一個實驗中,以12歲左右的學生作被試,讓他們用15分鍾識記一首詩,學習後立即測其保持量,並把回憶的平均數定為100%。此後,在第一、二、三、四、五、六天,又進行保持量的測量,發現識記後立即回憶的成績,不如過兩三天後回憶的成績。這種現象在許多人的研究中均得到證實。 兒童 較成人普遍,學習較難的材料比學習容易的材料更為顯著。
記憶恢復的內容大部分是處於學習材料的中間部分,其原因可能是由於識記復雜材料的過程中產生了抑制的積累作用,影響立即回憶的成績,經過充分休息後,抑製得到解除,因此,回憶成績有所回漲。
但也有人認為,記憶恢復現象可在識記後數日出現,抑制積累作用早已解除,不會持續那麼長的時間。因此,認為上述解釋仍有不完善之處。
再一種解釋認為,兒童學習復雜而又有趣的材料時,對這些材料的保持是比較零散的,需要一段鞏固和發展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回味,因而加強了記憶,出現了記憶回漲。
長時記憶的提取及其影響因素
提取屬於信息的輸出過程。長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有兩種形式,即再認和回憶。再認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有熟悉之感,可以識別和確認。回憶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的重新復現。這兩種形式對信息的提取都需要一定的線索,還要採取一定的策略,選擇一定的中介。
關於如何提取信息,目前有兩種看法:一種理論認為,信息的提取是根據信息的意義、系統等來搜尋記憶痕跡,使痕跡活躍起來,可回憶出有關的項目;另一種理論認為,記憶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存儲起來的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憶則是把過去的認知成分匯集成完整的事物。這兩種理論各自適合於不同的編碼形式。搜尋理論可能適合於表象儲存,重建理論適合於語義儲存。
提取的效果一方面依賴於儲存;另一方面依賴於線索。倘若儲存本身是有組織的、有條理的,是有層次結構的,提取時只要使層次網路中的某些節點激活,使與這些節點有關的信息處於啟動狀態,回憶就會很容易進行。若儲存是雜亂無章的,提取就不會順利。
線索在提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線索的數量多、質量高,提取就容易。線索的質量是指線索中的信息與記憶痕跡中的信息匹配聯系的緊密與否。一般來說,再認比回憶容易提取信息,這是因為再認時有關線索就是再認的感性依託,有較多的線索給以提示,可幫助盡快地確認。
再認的速度和准確性,主要取決於對事物識記的鞏固程度和精確程度。熟記了的事物一出現,幾乎可以無意識地、自動化地、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識別。
在日常生活中,錯誤地再認時有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種是由於識記的不鞏固、不精確,原有的聯系消失或受干擾,一旦識記過的事物再度出現,不能激活原有的記憶痕跡,僅有熟悉之感而無法從整體上加以正確的再認。或者對有關信息(模式)的提取發生了錯誤,導致錯認。另一種是由於聯系的泛化,導致錯誤的再認。例如,錯把一個陌生人當作一個熟人相認,這是因為他的許多特徵與熟人相似,這些特徵在頭腦中產生了泛化,因此導致了“張冠李戴”。
在學習識別漢字時,常常會出現認錯、寫錯的現象。如像戍、戌、戎,這幾個字很相似,稍不細心知覺,又沒有精確將它們加以分化,時間久了,頭腦中的痕跡不清晰,極容易發生混淆,因此常常認錯。此外,病理性障礙也會發生不識物症或不識人症。
回憶分為有意回憶和無意回憶。前者是有預定的回憶意圖和目的,在回憶任務的推動下,自覺主動地進行的回憶,後者是沒有明確回憶目的和意圖,也不需要努力地搜索,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舊經驗。一件事偶然湧上心頭,浮想聯翩或觸景生情,漫無目的地,不由自主地引起種種回憶。這種回憶的內容往往是不連貫、不系統的。
無論再認還是回憶,若不依賴任何中介和提示線索,直接把有關信息從長時記憶庫中抽取出來,對信息的檢索幾乎是自動化的,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程序,這種提取稱為直接搜尋。
例如,當你的一位朋友在電視屏幕上一出現,你能立刻把他再認出來,這是通過直接搜尋達到再認的,這種再認又稱為直接再認。若問你今年暑假同誰結伴旅遊,你會說出張三、李四等一些人的名字。這種回憶稱為直接回憶,而這種提取就是直接搜尋。
有時我們的再認和回憶需要一些提示線索或中介性的聯想才能達到再認或回憶。例如,若問2008年的10月31日上午你在干什麼?對這個問題很難立刻回憶出來,往往要藉助 日記 、備忘錄或其他一些中介物,對問題進行某種預加工,以便確定回憶方向,把回憶的范圍逐漸縮小;此外,還要提出一些假設,對假設要逐一驗證,排除無效的回憶線索,憑借聯想搜尋新的線索,直至完成回憶任務,提取出必要的信息,這種回憶稱為間接回憶。
直接回憶與間接回憶不是絕對對立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本來可直接回憶的內容,由於荒疏、印象淡漠,再回憶時要憑借聯想搜尋,進行追憶。反之,間接回憶的內容由於聯系的鞏固和熟練,回憶時可不假思索迅速在頭腦中重現。聯想在回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回憶常常以聯想搜尋的形式進行。所謂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當具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反映到人的頭腦中,並在大腦皮層建立起暫時神經聯系,只要一事物出現,就會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
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出信息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既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
對信息合理組織能改善提取
從容量巨大的長時記憶庫中檢索提取信息,就像到一個藏書極多的圖書館查找某一本書一樣。能否順利地找到那本書,與對書的歸類編目存放有關。同理,人們對信息進行合理的組織,或使它們處於一定的前後關系中,可以增加線索,促進提取。
1969年,包爾等人做了一個實驗,要求被試者記4張詞表。給一些被試者提供的詞表是按照樹狀層次組織起來的;給另一些被試者所提供的詞表上的詞是隨機排列的。識記後進行回憶的測驗。其結果表明,被試者對有層次組織的詞,回憶的正確率達65%;而對隨機排列的詞,回憶只有19%是正確的。這個實驗證明了高度組織起來的材料,按層次網路儲存的材料有助於提取。
這是由於材料的組織,為提取時的搜尋過程提供了有利的線索。而對隨機排列詞表的詞的搜尋,有如走迷宮,常常在某些詞上打圈子,影響順利地提取。
這說明,合理地組織材料,按組織系統儲存,可保證提取活動准確和高效率的進行。
使信息儲存處於編碼時的前後關系中有助於提取
由於事物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情景中的,我們識記時,這種場合因素微妙地伴隨著人對事物的識憶。當再認或回憶的場合與識記的場合越相似,就越有利於對信息的提取。也就是說,信息處於編碼時的前後(或上下文)關系中,這種場合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提取線索。特別是在提取復雜材料時,與材料有關的上下文線索,非常有助於材料的迅速恢復。
干擾對提取的影響
生活中常會遇到一個記憶線索與幾個有關事物相聯系的情況。其中與一個線索聯系較牢固的項目,往往會干擾與同一線索聯系較弱的項目的提取。例如,一個 籃球 運動員改踢 足球 ,開始他總不能得心應手。其原因是,打籃球的規則與技巧已經很熟,甚至習慣化了,改踢足球後,原來形成的技能總會干擾對踢足球運動信息的提取,多次出現犯規行為。
與同一線索聯系的項目越多,通過該線索提取目標項目就越困難。如果將與同一線索相聯系的各個項目進行意義加工和組織,就會減少彼此的干擾。
此外,消極情緒也會妨礙對信息的提取。例如,考試時,一旦遇到一個難題答不出來,便產生緊張和焦慮情緒,引起種種擔憂心理,在這種心境狀態下反而會更加干擾對回答問題有關的信息,造成回憶的困難。
長時記憶的特點長時記憶是指學習的材料,經過復習或精細復述之後,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
有以下幾點:
記憶容量無限
長時記憶是一個真正的信息庫,記憶容量似乎沒有限度,它可以儲存一個人關於世界的一切知識,為他的所有活動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人們從來不覺得過去記得太多,現在一點也記不進去。長時記憶的容量究竟有多大,有人認為是5萬至10萬個組塊,也有人認為是1015比特,總之,它有巨大的容量。長時記憶將現在的信息保持下來供將來使用,或將過去儲存的信息提取出來用於現在。它把人的活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系起來。它的信息主要來自對短時記憶的內容的復述,也有一些是在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內容一次性印入的,特別是那些激動人心引起強烈情緒體驗的內容可直接進入長時記憶系統被儲存起來。
信息保持的時間很長
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保持時間在1分鍾以上,甚至數年乃至終生,是一種長久性的存儲。
長時記憶的遺忘遺忘是指識記過的內容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或發生錯誤的回憶和再認。遺忘是保持的對立面,保持的喪失就意味著遺忘的出現。如果識記過的內容,不經復習,保存量隨時間的推移日趨下降,這就是遺忘。用信息加工的觀點來說,遺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來或提取出現錯誤。
根據遺忘的程度和性質的不同,可分為部分遺忘和完全遺忘;暫時遺忘和永久遺忘。
如果識記過的內容在頭腦中留下了大部分,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能回憶或再認,屬於部分遺忘。如果事過境遷全部回憶不起來,屬於完全遺忘。若已轉入長時記憶的內容一時不能被提取,但在適宜條件下還可恢復,屬於暫時遺忘。例如,提筆忘字;熟人相見叫不出對方的名字;話到嘴邊說不出來(稱tip-of-the-tongue現象,簡稱TOT);考試時,回憶不出有關的知識,一出考場立刻想起等都屬暫時遺忘。若識記過的內容,不經重新學習,記憶絕不可能再行恢復,屬於永久遺忘。
遺忘是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對於那些不必要的、應淘汰的信息的遺忘,是有積極意義的,既可減輕我們的腦力負擔,又可不為雜事所縈繞,可見遺忘也是鞏固記憶的一個條件。但對必須保持的信息的遺忘,是消極的,為此,心理學應該研究遺忘的規律,以便找出克服遺忘的辦法。
↓↓↓點擊下一頁還有更多精彩的長時記憶的遺忘↓↓↓
⑧ 信息在長期記憶中的兩種儲存方式是有幾種
遺忘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順行性遺忘,另一種是逆行性遺忘。順行性遺忘主要是大腦對今後發生的事情很難形成或者不能形成新的記憶,但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記得很清楚,包括兒時的記憶等。而逆行性遺忘是對過去的事情遺忘了,新的記憶還是能夠形成。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病變時,有可能造成失憶。
逆行性遺忘一種記憶障礙,主要特徵為不能提取先前的長時記憶內容,通常是從障礙發生後回溯一段特殊的時間。在逆行性遺忘的情況下,一般沒有或很少又短時記憶的破壞;而個體在遺忘發生之後,也能建立新的長時記憶。通常,個體不會失落此前所有的人生記憶,丟失的記憶長度一般在時間上回溯到幾分鍾或數天。
順行性遺忘,一種記憶障礙或記憶異常,主要特徵為不能在長時記憶中進行新信息的存儲和提取順行性遺忘通常不會影響到人們獲得程序性記憶的能力,但是會破壞人們形成新的長時情節記憶的能力。因此,順行性遺忘患者所體驗到的LTM使用困難,是具有高度選擇性的:某些類型的長時記憶受到了影響,而另一些沒有。
⑨ 長時記憶的信息分類
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可分為詞語和表象兩類,有兩種信息組織方式:言語編碼和表象編碼。言語編碼是通過詞加工信息,按意義、語法關系、系統分類等方法把言語材料組成「組塊」,幫助記憶。表象編碼是利用視覺形象、聲音、味覺和觸覺形象組織材料,幫助記憶。兩種編碼方式各有其特點。一般認為大腦兩半球是分工的。左腦管語言、右腦管表象。一般人在長時記憶中,對信息的編碼往往是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偏於這一種方式編碼,有人偏於另一種方式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