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產晶元龍頭股有哪些
1、兆易創新
兆易創新位列全球Nor flash市場前三位,且隨著日美公司的退出,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存儲價格不斷高漲,公司的盈利能力亮眼。
公司產品線覆蓋刻蝕機、PVD、CVD、氧化爐、清洗機、擴散爐、MFC等七大核心品類,下遊客戶以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力微電子等國內一線晶圓廠為主。
❷ 華為5G手機美國配件僅佔1.5%,我們離純國產還有多遠
2019年5月份,美國制裁華為開始實行,到現在已經一年有餘了,如今這個話題已經不再新鮮。但最近,美國又准備加大力度,意欲切斷華為晶圓代工來源,說的就是台積電。加上台積電赴美建廠消息確定,使得華為前進的步伐變得更加困難。
一、華為使用美國產配件僅剩康寧玻璃。
據了解,華為5G手機的國產配件金額佔比從25%提升至42%,而美國配件的依賴已從11%降至1.5%,僅剩下玻璃外殼(康寧玻璃)。這是華為這一年來的成就,脫離美國依舊可以發展的很好。
二、國產化真的來了嗎?
拿華為Mate 30來說,雖然從美國進口的配件只有康寧玻璃,但是海外進口的配件整體來說也有不少。攝像頭選擇的是日本索尼公司的配件,射頻前端模塊選擇的是日本的村田製作所的配件,NAND快閃記憶體選擇的是日本的KIOXIA的配件,雙工器選擇的是日本的TDK和太陽誘電的配件,有機EL顯示器選擇的是韓國三星的配件,DRAM選擇是韓國SK海力士的配件,觸摸屏也是來自韓國進口。 整體來看,我們依賴進口的產品還是有不少,是我們造不出來嗎?我覺得不是的,只是差距太大。
三、華為有哪些核心技術?
華為三大核心 科技 是自研晶元、自研基帶、自研通訊。而手機硬體層面來說有五大模塊計算、通訊、存儲、屏幕、電池。華為目前掌握的只有計算和通訊,當然,一個企業掌握整個手機生產鏈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在屏幕方面我國的京東方也是可以的。
四、國產化之路有哪些不足?
康寧大猩猩玻璃壟斷全球高端手機市場,但是有消息傳出稱華為正在自主研發名為「Air Glass」,並獲取了相關專利,看來徹底擺脫美國配件的決心是大的。此外,光刻機技術決定了晶元的生產,中芯國際年底才可以量產7nm晶元,而華為計劃上線5nm晶元的手機,目前已經向台積電下了大量的訂單。光刻機技術的差距目前是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
篇尾小結:國產化之路是必須要走的,不然永遠的被人家牢牢的壓制。我們不能把壓力都放在華為身上,華為只是直接「受害者」,國產化需要國內多家企業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真正意義的手機生態鏈。
提到處理器,自然就想到了高通。每年高通發布新處理器的時候,國內的手機廠商是爭著說自己會首發。而且我們也知道,處理器是手機的核心部位,一旦遭到斷供,那會有多少損失呢?
在國內手機廠商中,只有華為是堅持用自己的自研晶元,更讓我們感到興奮的是,這一條路沒有白走,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不少用戶認為華為是捆綁什麼情懷,這里就想說一下,一旦高通斷供了,你們怎麼辦呢?
加上在近兩年,米國對華為的制裁是越來越嚴。一方面是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的超前的戰略,即所謂的備胎計劃。另外一方面,是拉開了去米國化零部件的序幕。根據日本媒體和專業機構拆解測算,華為5G手機的國產配件金額佔比從25%提升至42%。
而美國配件的依賴已從11%降至1.5%,僅剩下玻璃外殼等。看到這個1.5%,很多人也是高興,可熟不知玻璃外殼還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其實這在業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來自美國康寧大猩猩的玻璃製品。
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高端智能手機和電腦屏幕的市場,而玻璃外殼對智能手機的體驗卻極為關鍵,且極為昂貴。這點目前來說國內還是沒有超過它的企業,而除了玻璃以外,像光刻機、晶元設計軟體等領域仍舊存在差距。
那麼我們離純國產還有多遠?首先這個問題應該是無解的,因為不可能什麼都是自己做,這就已經在打破貿易的銜接了。只能是有替代品,在需要的時候自己能生產,不受制於人。
其次,我們真的需要純國產嗎?現在這個世界是相互合作的,對於資源的整合利用非常明確。記得有這么一個事情,有網友說國內都造不出圓珠筆的筆芯。想想都覺得非常的荒謬。
造肯定是可以的,只是在工藝與技術上,與其他國家比不了。在一個造出來沒有市場,沒有購買,這東西賣給誰。第三,激發我們的創新,為什麼會有創新,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想出來的。
不創新只能等死,希望國內有更多的企業像華為一樣,居安思危,掌握自己的核心 科技 。
自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以來,華為想盡了辦法,盡可能地減少對美國零配件的依賴!
然而,事實呢?
任正非在訪談時表示,2019年華為從美國采購的零配件達到了187億美元,高於2018年的110億美元!
2019年華為營收8588億元,187億美元零配件的采購佔比可不低啊!
任正非還表示,華為不會取代手機中來自美國的零配件!
所以,咱們只能說,華為已經逐步具備了不需要美國零配件也能造手機的實力;但實際上,還是採用了大量的美國零配件的!
……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的,個別款型的華為手機裡面的零配件佔比只有1.5%左右,並非完全屬實!
盡管美國商務部一直在打壓華為,但是華為還是可以從美國供應商采購零配件的(美國商務部再次將對華為的「實體清單」進行了第六次延期許可,延期至8月13日),並沒有到完全撕破臉的程度!
美國供應商也是想盡了辦法給華為供貨,如果華為大幅度切斷來自美國供應商的零配件,華為的產品質量也必將有所降低,華為利用二三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全球零配件供應鏈,也會遭受重創!
……
近年來,華為一直在加強與國內供應鏈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采購京東方屏幕,委託中芯國際代工晶元…
只有咱們國內的供應鏈企業,才不容易被美國商務部左右!
華為想要在國際化征途上,走得更穩更遠,除了要擁抱全球供應商,還必須要重點發展國內供應商網路!
……
以上僅為浩子哥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最近華為又成為了各大平台的熱搜新聞,由於受到了美國的打壓,極有可能導致徹底失去從美國合作夥伴采購產品的機會,同時華為海思晶元也有可能因為代工方面的原因而叫停,所以華為被美國打壓,近段時間來也確實牽動著很多網友的心。
有網友擔心,隨著美國的制裁升級,接下來華為手機會不會沒法做了,對於這一問題其實是不必擔心的,即使海思晶元無法再生產,華為可以選擇妥協的方案采購聯發科晶元,這樣生存是完全沒問題的。
日經中文網提到具體數據為,在美國制裁前上市的4G手機國產零部件大概為25%左右,而制裁後Mate 30 5G達到了41.8%,另外4G手機美國零部件佔比達到11.2%, 但如今5G手機只剩下下玻璃殼等極少部分,占總體的1.5%,幾近於消失。
同時文中還提到,華為在過去一年裡推進零部件研發,已經具備了內部采購能力。不過對於這份報道我卻存在一些疑問,因為 在5月18日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官方表示華為去年依然從美國采購了187億美元的產品。
187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1300多億人民幣,而整個2019年華為總營收為8500億元, 在美國的采購費用花費了總營收的超過15%,而華為手機的美國零部件比例已經下滑到了1.5%, 確實有些讓人不解,這上千億的采購費究竟用在了哪裡?
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華為官方和很多媒體在眾多數據的披露上,可能會存在很大差異的,而且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也無法查找到最准確的數據,因為 華為並不是一家上市公司,雖然相關的財務報告都是按照IBM公司核算的,但依然可以不像上市公司那麼嚴苛。
前些時候美股上市公司,所謂的「國民之光」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一時間震驚了全球資本市場,股價瞬間一瀉千里,不得不緊急停盤,而今天瑞幸咖啡已經收到了摘牌通知,可見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幾乎是零容忍的。
這個說法不科學,不知道1.5%這個數據是怎麼得出來的,是按照零件數目算的還是按照零件價值算的?
用海思CPU舉例,怎麼算純國產?CPU是自己設計的,但是不是自己生產的,台積電給做的,台積電又受制於美國,你說這個CPU算不算國產?算成國產有什麼用?美國照樣可以制裁。好,就算上海的中芯國際可以給華為代工了,可它的光刻機都要從荷蘭進口,這樣生產出來的晶元算不算國產?人家還是可以卡脖子。
完全實現國產沒有用,關鍵我們自己要有別人沒有的技術,你能卡我的脖子,我馬上可以卡你的脖子,這樣斗爭才不落敗。
說句實話,純國產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從軟體還是硬體來看短期內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晶元的製造,晶元的設計這些都離不開美國的技術
回望2019年5月,美國封鎖華為事件爆發。
時隔一年,當一切似乎歸於平靜,有消息稱美國加碼對華為出口管制,並意欲切斷華為晶圓代工來源。
但根據日本媒體和專業機構拆解測算, 華為5G手機的國產配件金額佔比從25%提升至42%,而美國配件的依賴已從11%降至1.5%,僅剩下玻璃外殼等 。
然而就是這1.5%卻引起了筆者的好奇,為什麼最難的半導體晶元都能擺脫美國企業的制衡,而這薄薄一層的玻璃外殼卻做不到呢?我們離「純國產」還有多遠呢?
已轉正的華為備胎
事實上正是因為美國的多行不義,反而給具備強大內生力的中國 科技 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驗證了「趨勢不可逆」這條真理。
自華為被封鎖事件爆發的這一年以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無論是在資本層面還是在 科技 研發層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日本專業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通過對華為Mate 30 5G版的拆解報告顯示, 其中通訊模塊也從原來美國思佳訊替換成了海思半導體自研產品,僅此一項便大幅降低美國配件的成本佔比。
在5G時代,通訊晶元的研發難度極高,顯然華為已經攻克難關。
自研晶元,自研基帶,自研通訊,華為掌握三大核心 科技 。
也許正是因為華為的逆勢成長,成為美國加碼制裁的誘因,但今日的中國 科技 產業環境早已不是當初。
正崛起的國產替代
可能有些人依然會吹毛求疵的挑剔道:華為手機裡面仍舊有大量來自日韓的關鍵配件,仍舊受制於人。
但其實華為高端5G手機已經實現近半的國產率,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我們不能強求一個企業來搞定一切,這其實是一個關乎供應鏈和 科技 生態的問題。
手機無外乎計算、通訊、存儲、屏幕、電池這五大模塊。
其中華為已經解決了計算和通訊的部分,其他領域的中國 科技 企業也在這一年當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比如來自京東方的屏幕早已經在華為最前沿的折疊屏手機Mate X系列中採用,實現全球范圍內的領先。
中芯國際已經完成華為麒麟SoC處理器的代工,麒麟710A便是由中芯國際14nm生產,被業界譽為華為首顆純國產SoC。
此外,長江存儲目前已經全部攻克128層QLC快閃記憶體技術,這對於國產快閃記憶體產業發展意義非凡。
一條強大且完善的全產業鏈科及技生態正在加速成形。
純國產,這個以前看似天方夜譚的想法,如今正在一步步照進現,但是我們真的需要純國產嗎?
繞不開的不只玻璃
回到開篇的問題,華為能做到如此之高的配件國產率,為何最難取代的卻是一塊玻璃?
其實這在業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來自美國康寧大猩猩的玻璃製品,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高端智能手機和電腦屏幕的市場,而玻璃外殼對智能手機的體驗卻極為關鍵,且極為昂貴。
玻璃外殼的好壞不僅決定了整機的視覺效果、觸控靈敏性、握持的手感、信號的穩定、耐刮擦的能力、無線充電效率,甚至決定了手機能否通過跌落測試。
作為對比,第六代大猩猩玻璃平均能經受15次從1米的高度的跌落,而普通玻璃一次都扛不住。
事實上在華為發布Mate 30系列的前夕,已經傳出消息稱華為正在自主研發名為「Air Glass」,並獲取了相關專利。
但有數據顯示,目前Mate 30 Pro仍舊採用的是第六代康寧大猩猩。其實這不難理解,從研發到量產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以及產業配套。
其實繞不開的不只玻璃,眾所周知在光刻機、晶元設計軟體等領域仍舊存在差距。
承認差距,確認進步,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我們離 「純國產」還有多遠?
這個問題或許沒有準確的答案。但今天相比一年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刻,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更多的希望。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最新公開表態: 華為的業務不可避免要受到巨大影響,但有信心能夠找到解決方案。
同樣的話,其實我們在一年前就看到過。而這一年過去了,華為不僅活著,而且活得更加精彩。
華為2019年全年營收高達8588億,實現同比增加19.1%的逆勢增長,並且大幅增加庫存和研發費用以作未雨綢繆,顯然華為已經有備而來。
正如華為官方微博所言:「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在全球經濟協作一體化的今天, 科技 不應該有國界之別。
越來越多的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並非意味著我門要走純國產這條路線,只是迫於無奈我們必須要經歷這個發展的陣痛期。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純國產,而是純國產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受制於人。
「 盡管受到打壓,華為也不會走向封閉,走向孤立。」
「華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戰略不會動搖。 」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如此說道。
離純國產很遠,哪怕三星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可以實現手機所有零件的研發,但都無法離開國際合作。因為三星UI是基於安卓的,而我們都知道安卓系統是美國谷歌的。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可以實現完全自主研發。
只不過華為作為國內最強的品牌之一,擁有目前國內最強的研發實力,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以百億,千億計算。是其他國內品牌都無法比擬的。近幾年,華為手機越來越使用國產屏幕了,即便是兩款高端系列p和mate都使用不少的國產屏幕,這也有利於國產屏幕的發展。華為的晶元也是非常強的,但是是由台積電代工的,並非華為自己生產的。
所以哪怕強如三星,華為依然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也需要大家更多的支持國產品牌,也避免以後被外國卡脖子,謝謝。
我熱愛學習,熱愛回答問題。針對筆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查閱個各類資料,以及跟同學、朋友進行探討,得出以下結論,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離純國產很遠,哪怕三星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可以實現手機所有零件的研發,但都無法離開國際合作。因為三星UI是基於安卓的,而我們都知道安卓系統是美國谷歌的。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可以實現完全自主研發。
只不過華為作為國內最強的品牌之一,擁有目前國內最強的研發實力,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以百億,千億計算。是其他國內品牌都無法比擬的。近幾年,華為手機越來越使用國產屏幕了,即便是兩款高端系列p和mate都使用不少的國產屏幕,這也有利於國產屏幕的發展。華為的晶元也是非常強的,但是是由台積電代工的,並非華為自己生產的。
所以哪怕強如三星,華為依然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也需要大家更多的支持國產品牌,也避免以後被外國卡脖子,謝謝。
難,即便全用國產配件也不能是純國產,你還得付專利費呢!
❸ 武漢某集團遣散所有員工,該集團的項目爛尾了嗎
爛尾了。
武漢弘芯半導體現已開始遣散全體員工,遺留的千億半導體項目走向再無法猜測。
消息人士透露,弘芯高層已經在一個 240 人的內部群中公開表示:“結合公司現狀,公司無復工復產計劃,經公司研究決定,請全體員工於 2021 年 2 月 28 日下班前提出離職申請,並於 2021 年 3 月 5 日下班前完成離職手續辦理;休假人員可於線上辦理。”
例如:
成都格芯:由美國晶元代工企業格羅方德和成都市政府合作組建。公司總投資規模累計超過100億美元,計劃成都建立一條12英寸晶圓廠。然而,還未等到正式投產就已停擺。
南京德科碼:總投資約25億美元,規劃生產電源管理晶元、微機電系統晶元等。然而2019年11月,該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被人民法院公布為失信被執行人。據悉,南京政府在該項目上的投入已接近4億元,目前正千方百計尋找投資人防止項目爛尾。
陝西坤同:原計劃投資近400億元,號稱是國內首個專注於柔性半導體暨新型顯示技術開發與自主化的項目,並計劃於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投產。然而,2019年年底陝西坤陸續曝出拖欠員工薪水、員工面臨失業的消息,最終以“遣散員工”宣布項目終結。
貴州華芯通:2016年,貴州省政府瞄準了對產業生態要求極高的伺服器處理器,投入數十億元資金與美國高通公司合作組建華芯通,3年後,華芯通在商業上難以為繼,宣布關停。
❹ 微電子是系統工程,一些集成度較低的晶元已經把價格壓得很低了,要創造微電子 產品 很難嗎能幹些啥事
微電子的設計,從使用者端去考慮,一點都不難,尤其是你也知道系統工程,從電子線路的配套布局,千變萬化,總是會有空間的較低成本,以及應用創新,可以乾的可多了。
❺ 十大晶元品牌排行榜 晶元哪個牌子好
在晶元行業美國一直處在領先位置,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國內的晶元行業實力同樣不容小覷,5g技術處在世界領先的華為海思,清華大學校辦發展而來的清華紫光,都是國內知名的晶元企業,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有哪些吧。
中國十大晶元企業
1、海思
2、清華紫光
3、豪威科技
4、中興微電子
5、中電華大
6、長電科技
7、中芯國際
8、中環半導體
9、納思達
10、南瑞智芯
1、海思
由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演變而來的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是華為主要的晶元研究中心,華為眾多的手機CPU都是搭載其研製的麒麟系列,另外在5g領域巴龍系列更是世界領先,和升騰系列、鯤鵬系列合稱為華為四大晶元。
2、清華紫光
清華紫光是由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逐漸發展而來,起源於1988年,主要涉及三大晶元領域長江存儲為主的存儲晶元、以紫光展銳為主的手機晶元和安全晶元,擁有世界先進的集成電路研製技術。
3、豪威科技
豪威科技是一家專注於圖像處理的晶元技術企業,曾經為蘋果的供應商,後被中國企業收購,以手機和平板的照相處理為主。在國內擁有一定的地位。
4、中興微電子
中興旗下的晶元研製企業。成立於2003年,主要涉及監控晶元和路由器晶元等領域,擁有很多技術專利,但在核心的晶元技術上競爭力並不算強。
5、中電華大
中電華大成立於2002年,國內主要的WLAN晶元供應商,主要涉及筆記本、數字電視和多媒體網關等,也被評為「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6、長電科技
成立於1972年,總部在江蘇,也是國內著名的集成電路封裝生產基地,主要從事分立器件、集成電路封裝的研製,旗下的「長江」獲得了「眾多半導體十大品牌」的稱號。
7、中芯國際
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代工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成立於2000年,主要為客戶提供集成電路設計和晶元製造。
❻ 晶元龍頭股排名前十
1、同方國芯-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擁有西安華芯51%的所有權,擁有華芯自主品牌大容量DRAM內存產品
2、國民技術-射頻晶元移動支付限制域通信RCC技術
3、景嘉微-軍用GPU(JM5400型圖形晶元)
4、全志科學技術-a股唯一獨立IP核心晶元設計公司(類似大型ARM)
5、艾派克-通用印刷消耗品晶元。
6、大唐電信-子公司聯芯科學技術(LC1860晶元-中低端產品)、恩智浦(燈調節器晶元、門驅動晶元、電池管理晶元)、大唐微電子(金融IC卡-國內唯一模塊包裝生產線的晶元公司)
7、歐元-SOC、晶元衛星等國內航空宇宙控制晶元(S698系列芯)
8、北京君正-自主創新的XBurstCPU核心技術-MIPS結構M200晶元
9、匯兌技術-世界領先的單層多點觸摸晶元,世界首個觸摸屏近場通信技術GoodixLink,世界首個Android手機正面應用的指紋識別晶元,世界首個InvisibleFingerprintSensor(IFS)
10、士蘭微-完全自主IP的單晶元MEMS高性能六軸慣性感測器
11、盈方微-合作開發騰訊Ministation晶元
12、上海貝嶺-BL6523單相計量晶元;
13、中穎電子-AMOLED驅動IC唯一的批量製造商
14、兆易創新-NANDFlash
15、三安光電-LED晶元領袖
16、芯鵬微-電池管理晶元
17、鼎龍株式會社-旗捷科技印刷消耗品晶元
18、紫光國芯-長江存儲3DNANDFPGA
19、三毛派神-北大眾志芯科學技術國產自主控制CPU
20、長盈精密-納芯威的電源管理晶元
21、中興通訊-中興微電子
22、東軟載波-上海海爾集成電路物聯網晶元
23、光速技術-光晶元
24、振芯技術-飛晶元
25、海特高新技術-嘉石科學技術(軍工高級晶元)
❼ 華為手機用的誰的晶元
最新,華為7款智能手機用上聯發科晶元!明年有望成其最大客戶
據C114中國通信網7月8日最新消息,今年以來,華為已經在其7款智能手機中採用來自我國晶元製造商聯發科的曦力4G晶元和5G天璣晶元。而據中國台灣媒體報道指出,預計華為在下半年乃至明年推出的5G新機也會採用聯發科方案,屆時來自華為的訂單將為聯發科帶來百億級別的營收,華為也有望成為聯發科的最大客戶。
此前,華為是台積電最大的晶元客戶。然而,今年5月中旬,美國升級了相關的限制舉措,進一步干預了相關晶元生產巨頭與華為的合作。就連台積電也被傳出,將停止接受華為新訂單。由於台積電似乎有意跟從美國的步伐行動,華為也開始規劃起未來的供應「B計劃」,聯發科無疑將成為其重要的一員。
日媒的報道指出,來自日本、韓國等的半導體製造商都將成為華為的重要替代供應來源。數據顯示,華為每年花費約10萬億韓元(約合81億美元)從韓國供應商購買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晶元。此外,業界預計華為2019年從日本當地采購的零部件金額將達到1.1萬億日元,同比2018年增加50%。
而華為也有意在中資半導體企業中尋找替代供應商。除了上述的聯發科以外,紫光展銳、中芯國際都被華為寄予厚望。今年年初,我國晶元設計巨頭——華為海思已將旗下的14nm晶元大單從台積電手中轉交給了中芯國際。5月下旬也有日媒曝出,華為找來紫光展銳商討增加晶元供應的事宜。
與此同時,我國半導體領域也在迎來重大突破。據媒體6月初報道,長江存儲年內將啟動國家存儲器基地二期工程,這一項目落成之後,該司的64層3D快閃記憶體晶元產能將提升三倍,從目前的10萬片/月升至30萬片/月。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更是十分看好我國半導體國產化的前景。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預測,到2024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將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