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名詞解釋】物流
物流基本釋義
拼音:[ wù liú ]
解釋:產品從供應地到接受地的流動轉移。一般經過包裝、運輸、存儲、養護、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環節:物流業|物流中心。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拓展資料:
物流的重要性
經濟中的流通、經濟中的物流、經濟中的運輸,物流在社會經濟中的位置是無法替代的。
「經濟」一詞來自"經世濟民",經濟的目的是治國安邦,讓人們過上富裕的生活。所謂經濟,就是用「價值」觀念看人類社會而言的,是指人們為了生活而從事必要的買賣、消費、生產等活動。但經濟決不是只由買賣、消費、生活構成的。
企業要銷售產品、獲取收入,沒有流通是不行的,我們消費才為了生活下去,需要購買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經濟要素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上所述,經濟是由三大領域構成的,即「生產」、「流通」和「消費」。高校的「政治經濟」、大學的「經濟學」、「經濟原理」教的是:構成經濟的是"生產和消費"或"供給與需求"。流通是包含在"供給(生產)"中的。
但是,流通與製造、栽培是有本質區別的。現代流通的規模日趨龐大,這是經濟的規模、范圍擴大的緣故。在日本,工業原材料、新鮮食品從全世界選購,而日本生產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製造物品」與「運送物品」分開來考慮。
物流-網路
『貳』 物流的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物流,簡單地講,物流就是商品流通,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已經不僅僅是商品流通本身,它所指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商品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動。
「物流」概念最早產生於本世紀50年代,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物流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才已經講過,物流的涵義也從單純的「貨物配送」發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一體的全方位管理,成為國際運輸業中一種最為經濟合理的綜合服務模式。
什麼是物流?權威的定義是:物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為提高原料、在製品和製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流動和儲存效率與效益而對其進行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這是美國物流管理協會1985年給物流下的定義。
在現代物流中,信息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商品的流動要准確、快速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離不開信息流動,資金的及時回籠也離不開相關信息的反饋。通過信息在物流系統中快速、准確和實時的流動,可使企業迅速地對市場作出及時的反應,從而實現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良性循環。現代物流是一系列繁雜而精密的活動,要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這一活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
『叄』 物流是什麼
解釋一: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
解釋二:
在我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解釋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於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流的范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圍,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范圍位移。「物」和「流」的組合,是一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系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於,是限定於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解釋四:
stream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化學或物理變化的物料常常以氣態或液態參與生產過程,並以管道輸送,這樣參與過程的原料、中間產物、產品等稱為物流。在連續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加入或排出的固體物料也可稱為物流。
『肆』 物流與運輸的最大區別
一、最大區別:
服務體系不同。
二、區別:
1、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運輸是用汽車、火車、客船、貨船、飛機等交通工具把旅客、貨物等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
2、物流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活動。運輸隸屬於物流,是物流的一個分支。
3、交通運輸可以包含:交通建設(如道路、橋梁、隧道、河道及維護)與交通管理。物流包括:運輸(貨物地點的轉移)、倉儲(物資的存儲)、分配等。
(4)物流是存儲和運輸的統稱擴展閱讀:
一、物流的特點:
1、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
2、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
3、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
4、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二、運輸的特點:
1、運輸具有生產的本質屬性。
2、運輸生產是在流通過程中完成的。
3、運輸產品是無形的。
4、運輸產品屬於邊生產邊消費。
5、運輸產品的非儲存性。
6、運輸產品的同一性。
『伍』 物流的概念以及分類
物流的定義:
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根據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該定義具體突出了物流的四個關鍵組成部分:實質流動、實質存儲、信息流動和管理協調。
物流的理論發展是循序漸進的。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2年1月份發布的一個新定義:物流是供應鏈運作中,以滿足客戶要求為目的,對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在產出地和銷售地之間實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動和儲存所進行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
改動之一,是以滿足客戶要求,而不是客戶需求,供需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概念,滿足客戶要求則更具體了;第二對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對產出地和銷售地之間實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動、儲存所進行的計劃和流行的動作。原來沒有反向,現在把反向也放進來了。
物流的分類:
1、按物流的作用分類:供應物流、銷售物流、生產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
2、按物流系統性質分類:社會物流、行業物流、企業物流。
3、按照物流活動的空間分類:地區物流,國際物流。
(5)物流是存儲和運輸的統稱擴展閱讀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國的「物流」一詞是從日文資料引進來的外來詞,源於日文資料中對"Logistics"一詞的翻譯「物流」。
中國的物流術語標准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物流 英文名稱:logistics 定義: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物流: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基礎上的。
基本職能:
1、運輸職能
2、倉儲職能
3、配送職能
4、包裝職能
5、裝卸搬運職能
6、流通加工職能
7、信息處理職能
『陸』 物流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中將物流定義為「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定義2:日本通商產業省運輸綜合研究所《物流手冊》中認為,「物流是將貨物由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
定義3:美國物流協會認為,「物流是為了符合顧客的需要所發生的從生產地到銷售地的物質、服務以及信息的流動過程,以及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進行而從事的計劃、實施和控制行為。」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它對來源地與消費地之間的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正向和反向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與儲存,進行計劃、執行與控制,以滿足顧客要求。
定義4:日本學者林周二認為,「物流是克服時間和空間間隔,聯結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包括廢棄和還原在內的一切資材的物理性移動的經濟活動。具體說有運輸、保管、包裝、搬運等物資流通活動及與之相關的信息活動」。
定義5:聯合國物流委員會1999年對物流作了新的界定,它指出,「物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終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和存儲計劃、實現和控制管理的過程。
『柒』 物流的含義
物流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物流是一個十分現代化的概念,由於它對商務活動的影響日益明顯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詞最早出現於美國,1915年阿奇.蕭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就提到物流一詞,並指出「物流是與創造需求不同的一個問題」。因為在本世紀初,西方一些國家已出現生產大量過剩、需求嚴重不足的經濟危機,企業因此提出了銷售和物流的問題,此時的物流指的是銷售過程中的物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圍繞戰爭供應,美國軍隊建立了「後勤」(Logistics)理論,並將其用於戰爭活動中。其中所提出的「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采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後來「後勤」一詞在企業中廣泛應用,又有商業後勤、流通後勤的提法,這時的後勤包含了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物流,因而是一個包含范圍更廣泛的物流概念。
----因此,物流概念從1915年提出起(PhysicalDistribution),經過70多年的時間才有定論(Logistics),現在歐美國家把物流稱作Logistics的多於稱作Physical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產領域的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搬運與廠內物流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或銷售物流即PhysicalDistribution,可見其外延更為廣泛。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56年直接從英文的PhysicalDistribution翻譯而來,1956年日本派團考察美國的流通技術,引進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為世界上物流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目前國內外物流的概念很多,如有以下幾種:
----「物流是一個控制原材料、製成品、產成品和信息的系統。」
----「從供應開始經各種中間環節的轉讓及擁有而達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實物運動,以此實現組織的明確目標。」
----「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
----「物流是指物質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物流術語》的國家標准正在修訂之中,當國家標准頒布實施時,我國對於「物流」的定義將得到統一。
我國物流概念的引入及其特點
----物流概念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從國外傳入我國,一條是在80年代初隨「市場營銷」理論的引入而從歐美傳入,因為在歐美的所有市場營銷教科書中,都毫無例外地要介紹「PhysicalDistribution」,這兩個單詞直譯為中文即為「實體分配」或「實物流通」,我們普遍接受「實體分配」的譯法。所謂「實體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實體從供給者向需求者進行的物理性移動。
----另一條途徑是「PhysicalDistribution」從歐美傳入日本,日本人將其譯為日文「物流」,8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直接引入「物流」這一概念至今。
----在物流概念傳入我國之前,我國實際上一直存在著物流活動,即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其中主要是存儲運輸即儲運活動。國外的物流業基本上就是我國的儲運業,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別在於:
----1.物流比儲運所包含的內容更廣泛,一般認為物流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相關信息活動,而儲運僅指儲存和運輸兩個環節,雖然其中也涉及到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動,但這些活動並不包含在儲運概念之中;
----2.物流強調諸活動的系統化,從而達到整個物流活動的整體最優化,儲運概念則不涉及存儲與運輸及其他活動整體的系統化和最優化問題;
----3.物流是一個現代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在各國興起,而在我國儲運是一個十分古老、傳統的概念。
物流的分類
----社會經濟領域中的物流活動無處不在,對於各個領域的物流,雖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於物流對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圍、范疇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類型。在對物流的分類標准方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主要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在此,我們將採用第二種分類方法,對物流進行劃分。
----1.社會物流
----社會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一個社會為范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這種社會性很強的物流往往是由專門的物流承擔人承擔的,社會物流的范疇是社會經濟大領域。社會物流研究再生產過程中隨之發生的物流活動,研究國民經濟中的物流活動,研究如何形成服務於社會、面向社會又在社會環境中運行的物流,研究社會中物流體系結構和運行,因此帶有宏觀和廣泛性。
----2.企業物流
----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企業物流又可以區分為以下具體的物流活動:
----(1)企業生產物流
----企業生產物流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企業生產過程的物流大體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生產線的開始端,再進一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原料等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生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生產成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過去,人們在研究生產活動時,主要注重一個一個的生產加工過程,而忽視了將每一個生產加工過程串在一起,使得一個生產周期內,物流活動所用的時間遠多於實際加工的時間。所以企業生產物流的研究,可以大大縮減生產周期,節約勞動力。
----(2)企業供應物流
----企業為保證本身生產的節奏,不斷組織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輔助材料供應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對企業生產的正常、高效進行起著重大作用。企業供應物流不僅是一個保證供應的目標,而且還是在最低成本並以最少消耗、最大的保證來組織供應物流活動的限定條件下,因此,就帶來很大的難度。企業競爭的關鍵在於如何降低這一物流過程的成本,可以說是企業物流的最大難點。為此,企業供應物流就必須解決有效的供應網路、供應方式、零庫存等問題。
----(3)企業銷售物流
----企業銷售物流是企業為保證本身的經營效益,不斷伴隨銷售活動,將產品所有權轉給用戶的物流活動。在現代社會中,市場是一個完全的買方市場,因此,銷售物流活動便帶有極強的服務性,以滿足買方的需求,最終實現銷售。在這種市場前提下,銷售往往以送達用戶並經過售後服務才算終止,因此,銷售物流的空間范圍很大,這便是銷售物流的難度所在。在這種前提下,企業銷售物流的特點,便是通過包裝、送貨、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實現銷售,這就需要研究送貨方式、包裝水平、運輸路線等,並採取各種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時、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達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領域是很寬的。
----(4)企業回收物流
----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的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邊角余料和廢料,這些東西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而且,在一個企業中,如果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的質量,也會佔用很大空間,造成浪費。
----(5)企業廢棄物物流
----企業廢棄物物流是指對企業排放的無用物進行運輸、裝卸、處理等的物流活動。
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定義和內容
----所謂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
----(1)對物流活動諸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儲存等環節的管理;
----(2)對物流系統諸要素的管理,即對其中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對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劃、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等。
----2.物流系統化
----系統化是現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模式。對於企業來說,怎樣建立所希望的物流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物流系統就是指在企業活動中的各種物流功能,隨著采購、生產、銷售活動而發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統。這種系統大致可由作業系統和信息系統兩個系統組成(見下圖)。
----作業系統就是在運輸、保管、配送、裝卸、包裝等作業中,引入各種技術,以求自動化和效率化,同時,使各功能之間能完滿地聯接起來的系統。信息系統也稱物流信息系統,在企業活動中與其他的功能——采購、生產、銷售系統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使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活動更完滿化,從而提高物流作業系統的效率。
----物流系統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將商品在適當的交貨期內准確地向顧客配送;
對顧客的訂貨要盡量滿足,不能使商品脫銷;
適當地配置倉庫、配送中心,維持商品適當的庫存量;
使運輸、裝卸、保管等作業自動化;
維持適當的物流費用;
使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流暢通無阻;
----把銷售信息迅速地反饋給采購部門、生產部門和營業部門。
----物流系統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
----(1)大量化
----隨著消費的多樣化,產品的多品種化,多數顧客往往要求頻繁地訂貨預約,迅速交貨。在接受訂貨的企業中,因為要盡可能地使發貨的批量變大,採取最低限額訂購制,以期降低成本。
----大型超市、百貨店,從製造廠或批發商那裡進貨,把向各店鋪個別交貨的商品,由中間區域設置的配送中心集約起來,再大批量地送往各店鋪,並按照顧客的訂貨量,採用減價供貨制。
----(2)共同化
----主要在同一地區或同一業種的企業中,謀求物流共同化的情況比較多,尤其在大城市,由於交通過密,運輸效率大大降低,積極參加共同配送的企業越來越多,各種銷售業,面向百貨店、大型超市的共同配送的例子舉不勝舉。不少小規模的企業,也共同出資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全面地使裝卸、保管、運輸、信息等物流功能協作化。
----(3)短路化
----過去,很多企業的商品交易過程是按照製造廠—一次批發—二次批發—零售商—消費者的渠道進行的,商品經由的各個階段都有倉庫。現在,銷售物流可以不經由中間階段,而直接把商品從製造廠送至二次批發或零售商,使物流路線縮短減少了商品的移動速度,壓縮了庫存量。
----(4)自動化
----企業在過去的運輸、裝卸、配送、保管、包裝等物流功能中,引進了各種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在運輸等方面,由於運用托盤、集裝箱而發展起來的單位載荷制,提高了貨物分揀機械化水平的技術;在保管方面,由於高層貨架倉庫發展為自動化倉庫,大大提高了保管的效率。
----(5)信息化
----物流系統中的信息系統是指企業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處理結構。在企業活動中,信息是控制生產和銷售系統的相結合的物流作業系統的組成部分,因此,物流信息的系統化、效率化是物流系統化必不可少的條件。
----近年來,由於計算機性能的提高,以及數據通信技術的進步和通信迴路的開放,信息處理的速度大大提高了,遠距離貿易雙方的信息交換變得容易起來,有力地推進了物流信息的系統化,實現了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處理。----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較晚,觀念滯後,加之硬體老化、體制落後,難以形成信息化、規模化的現代物流模式。雖然近年來有關於物流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頗多,但很少有人將其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探討如何卓有成效地在電子商務中開展物流活動。然而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推廣,傳統的物流模式已難以滿足新型商務活動的需求,如何將傳統的物流模式轉化為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模式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通俗點兒說吧。物流就是貨物的流通,涉及到買方、賣方、貨運方
『捌』 關於物流的定義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當初被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PD),譯成漢語是「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35年,美國銷售協會闡述了「實物分配」的概念:「實物分配是包含於銷售之中的物質資料和服務在從生產場所的流動過程中所伴隨的種種經濟活動。」1963年,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當時的物流被理解為「在連接生產和消費間對物資履行保管、運輸、裝卸、包裝、加工等功能,以及作為控制這類功能後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資銷售中起了橋梁作用」。我國是在80年代才接觸物流這個概念的,此時的物流已被稱為Logistics,已經不是過去PD的概念了。 Logistics的原意為「後勤」,這是二戰期間軍隊在運輸武器、彈葯和糧食等給養時使用的一個名詞,它是為維持戰爭需要的一種後勤保障系統。後來把Logistics一詞轉用於物資的流通中,這時,物流就不單純是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要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物流定義出處很多,以下定義僅供參考: 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被廣泛認為是企業在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重要的利潤源泉。 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點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以及為實現這一流動而進行的計劃、管理和控制過程。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作為客戶生產過程中供應環節的一部分,它的實施及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經濟的貨物流動及存儲服務提供從貨物原始地道消費的相關信息,以期滿足客戶的需求。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 有計劃地將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由生產地送到消費地的所有流通活動。其內容包括為用戶服務、需求預測、情報信息聯系、材料搬運、訂單處理、選址、采購、包裝、運輸、裝卸、廢料處理、及倉庫管理等。 美國物流協會 物流是產品從賣方到買方的全部轉移過程。日本通商產業省運輸綜合研究所為了全面實現某一戰略、目標或任務,把運輸、供應倉儲、維護、采購、承包和自動化綜合成一個單一的功能,以確保每個環節的最優化。哈佛商學院出版社 物流是一種物的實體流通活動的行為,在流通過程中,透過管理程序有效結合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資訊等相關物流機能性活動,以創造價值、滿足顧客及社會需求。簡單的說:物流是物品從生產地至消費者或使用地點的整個流通過程。台灣物流協會 物流是若干經濟活動系統的、集成的、一體的現代概念。它的基本含義可以理解為「按用戶(商品的購買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貨主等)要求,將物的實體(商品、貨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從供給地向需求地轉移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運輸、儲存、保管、搬運、裝卸、貨物處置、貨物揀選、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了等許多相關活動。物流就是這些本來各自獨立但又有某種聯系的這些相關活動所形成的集成的、一體化的系統。這種集成的、一體化的發展是現代經濟領域的趨勢之一,所以物流是上述這些相關活動向現代化發展的產物。 概念1:物流是指物資實體物理流動過程及其有關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物的搬運和運輸,還包括與此相聯系的包裝、裝卸、儲存保管、配送和流通加工等。 概念2:物流活動包括,但不局限於:為用戶服務,需求預測,銷售情報,庫存控制,物料搬運,定貨銷售,零配件供應,工廠及倉庫選址,物資采購,包裝,退換貨,廢物利用及處置,運輸及倉儲等。 概念3:物流是指包裝、運輸、輸送、保管、裝卸工作,主要以有形物資為中心,所以稱之為物資流通。在物資流通過程中加進情報流通,於是稱之為物流。
分析現代物流的發展過程及趨勢。
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代,全球物流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現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現代物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使物流行業重新崛起,目前美國的物流業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已遠遠超過了倉儲、分撥和運送等服務。物流公司提供的倉儲、分撥設施、維修服務、電子跟蹤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務日益增加。物流服務商正在變為客戶服務中心、加工和維修中心、信息處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據顧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觀念。
『玖』 物流是存儲與運輸的統稱對不對
物流是物體存儲與運輸的統稱。是正確的。然後你需要對物流的概念強化一些。
『拾』 物流就是倉儲,運輸等功能的總和對不對
中國的物流術語標准將物流定義為: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科技名稱定義:物流英文名稱:logistics 定義: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物流: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
應該是不對的,不是簡單的加減,而是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