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日元存儲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日元存儲量

發布時間: 2022-11-18 18:11:39

A.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多少

中國的外匯儲備即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中國人民銀行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9879億美元,且正以每個月2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這樣一個數據引來世界各國關注,它們驚訝的同時也感到擔憂,不少人甚至替中國出謀劃策,為怎麼花這些錢「支招」。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它會有什麼危險嗎?

各方反響不一

日本對中國外匯儲備創新高心情復雜。《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連續對此進行了報道,強調「中國的外匯存款已超過一般的安全水平」。報道稱,為抑制人民幣升值,中國花了大量人民幣購買美元,造成中國外匯儲備急速增長。同時,它們對包括美國花旗銀行在內的大型國際銀行積極地向中國政府「自我推銷」感到眼紅。

《富士產經新聞》報道時文章所用的標題就意味深長——《中國外匯儲備即將達到1萬億美元,存儲了美元卻增加了火種》。文章把重心放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稱美國「一向要求人民幣升值,卻並不希望中國出售手中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在《富士產經新聞》看來,中國會以出售手中存有的大量美國國債來「反制」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很可能導致美國國債水準降低,出現美元利息上升等負面連鎖反應,而且,「也很可能導致出現布希最不願意看到的美元貶值局面」。

歐洲對中國外匯儲備也一直很關心。瑞士《時報》18日以《中國和它的1萬億美元》為題,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進行了報道。文章稱,這是由反復出現的外貿順差和外國投資者所進行的大量投資造成的。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相當於中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5%,道瓊斯所有股票總市值的1/4,意味著北京「隨時有能力」收購埃克森、英特爾、波音等美國著名工業企業中的一大部分。

對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結構風險,是一些國家反應的重要內容。10月17日出版的《印度日報》指出,一旦美國經濟陷入蕭條,債券和股票市場有可能會瀕於崩潰,那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將面臨化為泡沫的危險。對此,歐洲的想法最實際,那就是想辦法增加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歐元比例。

除了關心中國外匯儲備的構成,西方也關心中國如何花這筆錢。《商業周刊》今年7月就曾「借」世界著名銀行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的文章為中國「出謀劃策」,列出8項建議,內容包括每年花20億美元引進2萬名外籍著名教師到中國大學任教,花20億美元在中國大城市市郊為低收入者建房,花5.05億美元引進30名世界著名足球明星分布到中國15個一流球隊,並引進50名外國教練等等。

不過,歐洲大部分國家仍認為,外匯儲備過萬億美元是中國經濟實力的體現。歐洲議會在今年9月初通過的《歐中關系報告》中就表示,200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顯然,歐洲議會的報告將「外匯儲備激增」列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歐洲議會議長博雷利是一位經濟專家,9月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對中國經濟發展大為贊賞,談到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中國成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國,他說,「有意思的是,資本主義美國的錢,卻握在社會主義中國手中」。

外匯儲備增安全信心

廣義上說,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基本上就是其所有經濟活動節余的外匯積累,但這里有個「藏匯於國」和「藏匯於民」的問題,國家統計和公布的外匯儲備指的是政府所擁有的外匯資源,更直接地說,就是央行擁有的外匯。商業銀行、企業、個人手裡的外匯並不算在一國的外匯儲備之內。

經濟大國的外匯儲備,最主要的來源是對外貿易順差。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貿易順差的快速增加。2004年,中國的外貿順差是320億美元,去年猛增到1019億美元,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正是在這種促進下,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04年的將近8000億美元,很快增加到即將突破1萬億美元。

國家持有外匯儲備有3大作用:一是支付,國家進口重要戰略物資和關鍵技術必須用外匯購買;二是保障金融安全,這是最關鍵的,比如發生戰爭、災害或國際經濟形勢突然變化,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資,央行可以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對付突發的金融風險;再比如,一旦本國貨幣面臨貶值的風險,政府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可以干預外匯市場,應對金融危機;還有一點是軟作用,但在現代經濟中也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實力的象徵,能夠產生巨大的心理作用,讓國際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安全和該國貨幣的幣值充滿信心,同時也能增加這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金融影響力和在國際經濟組織中說話的分量。

過去,在國際收支活動還不是很多的時候,國家的金融安全對外匯儲備規模的要求並不很大。曾有一種理論,認為外匯儲備夠3個月的進口額就基本可以了。但今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國際收支活動極其頻繁和復雜,金融安全隨時都會面臨挑戰,所以外匯儲備必須具備相當大的規模才能保證一個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安全運行。

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宏觀經濟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外匯儲備的這些基本作用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1萬億美元的規模是一件好事,它增大了中國金融運行的安全系數,更增添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也提高了中國對國際金融的影響力。

外匯儲備結構待調整

有關專家認為,外匯儲備過多也有問題。外匯是需要用人民幣買入的,所以在外匯儲備大大增加的過程中,中國的央行必然要投放大量的人民幣,而人民幣源源不斷的投放勢必推動投資的過快增長,使中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的壓力。盡管中國政府和央行採取了一些回籠人民幣的應急措施,使通脹的壓力並未變成通脹的現實,但那畢竟只是延緩,需要及時採取對策。

從短期來看,一味鼓勵出口創匯和招商引資的政策需要適當調整,同時增加進口,這樣來平衡國際收支。

通過調整外匯管理政策,把相當一部分的外匯放到企業、商業銀行和個人的手裡,適當地「藏匯於民」。例證之一就是,原來中國公民換匯必須憑出國簽證和邀請函,而且一般都以2000美元為上限。而現在公民想換外匯,只要出示個人身份證就可以,一年的換匯上限達到2萬美元。

在已有和還將繼續增長的外匯儲備中可以拿出一部分來進行金融和實物投資,通俗地說,就是花掉一部分。但作為國家擁有的外匯是不能亂花的,專家的說法是,需要把一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戰略物資儲備。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非常希望購買一些中國發展需要的高科技產品。顯然,在這方面,中國遭遇到了西方設置的障礙,比如一些國家對中國採取的是高科技禁運的政策,否則,只需要幾個進口項目就可以大大減少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差。(徐皓 林夢葉 尚未遲 李永群 程剛 江雪晴 張楠伊)

B. 中國銀行可以存儲多大面額的日元

你好
這個是沒有限制的,
要看你的日元有多大面值,
銀行就可以存多大的。
滿意請採納
謝謝

C. 貨幣與國家黃金存儲量的關系

1.一個國家黃金的存儲量和這個國家的貨幣升值貶值有直接的關系.
------一般來講,一個國家貨幣升值,其黃金儲備較多的,貶值卻不一定說明黃金儲備減少;這在中國、日本這兩個國家都能找到例子。要知道日元是經常貶值的,為了貿易;中國的例子就無論了吧。反過來,你要說黃金儲備多了,貨幣就升值,那是沒有的道理。匯率是購買力的比較,究其實質是經濟實力的比較。

2.某人在中國人民銀行存儲了大量現金,轉帳到美國,如果要在美國提現金.美國銀行是否需要在中國銀行索要等量的黃金。而不是貨幣。

---也不全是,黃金這樣要來要去的,浪費轉移成本和保管成本,在通訊、技術發達的今天,用黃金來做交割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國際儲備中,除了黃金,還有很多,比如支付單位也是可以的。一般而言,銀行系統中,清算,軋平頭寸時候才可能用到黃金。

3.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有直接關系。

---通俗的講,經濟實力強了,工業發達,購買黃金的能力自然大大增強,而且加工需要大量的黃金,所以經濟實力強的自然需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一為金融,而為工業,三為奢侈品。

4. 世界能儲存黃金的銀行才具備發行貨幣的權利。

---理論上是可以這么說,但是實際上當然太大范圍了,貨幣是屬於國家強制的,法定的,不是哪個有黃金的銀行就可以發行的。其實沒有黃金,只要有權力發行貨幣,馬上就有滾滾的黃金來,49年前的中國就是明證。當然了,沒有黃金儲備的銀行發行貨幣,對使用者來講是種災難,元朝、明朝、中華民國都是如此。

5. 美國打伊拉克所需要的軍費使得美國國庫的黃金儲備減少,其貨幣雖
黃金儲備的減少而貶值.

---這個太牽強了,美國每年的軍費幾千億,伊拉克戰爭不是主因,經濟發展的遲緩,貿易措施、貨幣政策才是,美元的地位雖然說已經不能再用美金來形容,但是也不需要黃金來支撐。綜合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資本順差,它是在大量的利用別國的黃金儲備,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日本的黃金儲備其實很多是在為美國服務。

D. jpy是什麼貨幣兌換人民幣

jpy兌換人民幣是時輸入此日元匯率換算器它是以中行、工行、建行、農行四大國有銀行兌換平均匯率計算,一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結果是:1 日元(JPY) = 0.0554 人民幣(CNY);在進行換算時輸入需要換算的日本日元(JPY)或人民幣(RMB)的金額,選擇原始貨幣與目標貨幣,點擊換算即可按實時匯率換算出可兌換的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錢數。
計算一人民幣等於多少日元結果是:1 人民幣(CNY) = 18.0587 日元(JPY),此銀行日元匯率換算公式:(銀行平均賣出價+銀行平均買入價+中國人民銀行中間價)/3。也可以查看頁面上方中日外匯交易市場的實時日元匯率。如果是要計算多國貨幣等於多少日元的匯率,則需要使用多種外幣匯率計算器。
還應該明確的是CNY 的標志可寫作Y。中國元也被劃分為10 jiao or 100 fen 。 日元被劃分為100 sen 。 CNY 轉換因子 6 有效數字位數。 「 JPY 轉換因子 6 有效數字位數。
拓展資料:
一、 人民幣簡介
(一) 人民幣(RM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二)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二、 人民幣的特點
(一) 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徵。數字人民幣兼容基於賬戶(account-based)、基於准賬戶(quasi-account-based)和基於價值(value-based)等三種方式,採用可變面額設計,以加密幣串形式實現價值轉移。
(二) 不計付利息。數字人民幣定位於M0,與同屬M0范疇的實物人民幣一致,不對其計付利息。
(三) 低成本。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銀行不向指定運營機構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指定運營機構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
(四) 支付即結算。從結算最終性的角度看,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松耦合,基於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資金轉移,可實現支付即結算
(五) 匿名性(可控匿名)。數字人民幣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充分考慮現有電子支付體系下業務風險特徵及信息處理邏輯,滿足公眾對小額匿名支付服務需求。
(六) 安全性。數字人民幣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並已初步建成多層次安全防護體系,保障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風險可控。
(七) 可編程性。數字人民幣通過載入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促進業務。

E. 數碼相機從哪來的

1.誕生背景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在宇航員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須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然而工程師們發現,由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模擬信號被夾雜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線之中,顯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無法將信號轉變成清晰的圖像。於是工程師們不得不另想辦法。1970年是影像處理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CD。當工程師使用電腦將CCD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處理後,所有的干擾信息都被剔除了。後來「阿波羅」登月飛船上就安裝有使用CCD的裝置,就是數碼相機的原形。「阿波羅」號登上月球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接收到的數字圖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這之後,數碼圖像技術發展得更快,主要歸功於冷戰期間的科技競爭。而這些技術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使用數碼圖像科技。
2.發明
1975年,在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的柯達實驗室中,一個孩子與小狗的黑白圖像被CCD感測器所獲取,記錄在盒式音頻磁帶上。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獲取的第一張數碼照片,影像行業的發展就此改變。30年過去了,第一台數碼相機背後的發明者來到中國,為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也用他敏銳地洞察力展望數碼影像的未來。
Canon數碼相機(8張)賽尚(Steven Sasson)1973年碩士畢業後即加入柯達,成為一名應用電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師。1974 年,他擔負起發明「手持電子照相機」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機在實驗室中誕生,他也成為「數碼相機之父」。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不用膠片來拍攝影像,其原型產品只有1萬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談到那段歷史,賽尚還記憶猶新:「在當時,數碼技術非常困難,CCD很難控制,A/D轉換器也很難製造,數碼存儲介質難於獲取,而且容量很小。當時沒有PC,回放設備需要量身定做。這些難點讓我們用了1年的時間才安裝完這台相機。」 數碼相機對當時的柯達而言是一個很小的項目,由於決定採用數碼方式,所以相機中沒有太多移動的機械,賽尚和兩個技術工程師就完成了這個項目。在選擇可以移動的數碼存儲介質時,賽尚希望其存儲量可以與35mm膠卷的拍攝數量差不多,所以最後採用了通用的卡式錄音磁帶,基本可以存儲相當於一個膠卷的30張照片。「很多技術在當時是非常新鮮的,這台原型機的電路板可以打開,一邊拍攝,一邊調整。」賽尚彷彿又回到了實驗室中。 「當原型機第一次展示給投資者時,他們詢問這種產品何時可以成為消費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這種產品才會走進普通消費者家庭。」賽尚的判斷相當准確,數碼相機的發展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達實驗室產生了1千多項與數碼相機有關的專利,奠定了目前數碼相機的架構和發展基礎,讓數碼相機一步步走向現實。1989年,柯達終於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數碼相機。
2.發展歷程
一、九十年代的數碼相機 (一)早期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研製出航天事業用的數字 尼康d90數碼相機
化照相機,通過衛星系統從太空中向地面發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國首次登月拍照,並將一架特製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數字照相機長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照相機。這是當今數碼照相機的雛形。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快閃記憶體卡的Fujixs(富士克斯)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1P、富士DS-X、東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產品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東芝公司發表40萬像素的MC-200數碼相機,售價170萬日元,這便是第一台市場出售的數碼相機。 1994年柯達商用數碼相機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歐發表了25萬像素、6.5萬日元的低價數碼相機QV-10,引發了數碼相機市場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問世,同年還推出EOS·DCS1C,開始了佳能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歷史。1995年正式拉開了相機數字化的序幕。為迎接數碼相機的到來,柯達公司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1997年11月柯達公司發表了DC210變焦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富士發布了DC-300數碼相機。 1997年奧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字相機,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1997年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傳統攝影器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相結合,圖像的攝入與傳輸成為了光電子行業與計算機行業共同事業,一些IT廠商開始介入數字照相。各大公司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類普及型數字照相機,最廉價的可在200美元以下,這為數字照相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創造了條件。 1997年度普及型數字照相機的熱點和主流產品是CCD像素數35萬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數字相機。而「百萬像素」(megapixel)相機才「初露頭角」,僅富士膠片公司、奧林巴斯、柯達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數碼相機發展的重點,除提高解像力外,重點是開發特殊功能,就是傳統膠片相機不具備和辦不到的一些功能,顯示數碼相機的優越性,如在機身上裝備液晶監視屏作取景器和拍攝後可當場檢查拍攝效果的功能,把鏡頭做成可以旋轉一定度數的功能,結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裝影像數據快速傳輸電腦的功能等。 (三)1998年富士膠片公司推出首款百萬級(150萬像素)最輕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數碼相機; 尼康數碼相機
佳能與柯達公司合作開發了首款裝有LCD監視器的數碼單反相機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卡西歐(4種)、富士膠片(8種)、柯達(4種)、美能達(3種)、尼康(3種)、佳能(4種)、奧林巴斯(4種)、三洋(6種)、索尼(6種)、精工愛普生(4種)、發布二種的有「阿克發、惠普、柯尼卡、飛利浦、理光;發布一種的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其中達到和超過「百萬像素」的新產品約佔全部新機種的80%。最高達到168萬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數碼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TTL自動調焦、自動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幀的速度最大連拍5秒功能。 1998年數碼相機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歸納起來大致有: 1.採用光學變焦鏡頭。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達14倍。此外部分相機還有數字變焦功能,有2倍或4倍。 2.具有可接外用閃光燈的功能。個別機種有內置閃光燈和可外接同步閃光燈的功能。 3.裝備有可交換「鏡頭—CCD」單元,具有擴展系統化的能力。 4.具有TTL光學取景或單反取景的功能。 5.單反式可換鏡頭功能。 6.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控制曝光等參數可自動設定的功能。 7.裝用「Digi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後,增加了如拍攝程序設定等新功能(柯達、美能達等系列產品裝用)。 8.具有多種拍攝方式。 9.採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快速下載影像數據到電腦的功能。 10.不用個人電腦連接,可直接(或SM卡等記錄媒體)用專用列印機印數碼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現的數碼相機典型產品有:1.柯達DC260數字相機:160萬像素CCD圖像感測器;3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可接閃光同步線;快門優先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功能,具有拍攝程序預設功能;USB介面等。 2.卡西歐QV-7000SX數字相機:1998年9月推出市場,是OV系列中檔次最高的產品。2倍光學變焦和4倍數字變焦,光圈優先自動曝光,7種操作參數自定功能。此外還有相位差被動式自動調焦或手動調焦,多區測光或點測光,LCD顯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動日期記錄,生成HTML文件及多種拍攝功能。 3.美能達DemageEX系列數字相機:1998年10月推出市場,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兩個型號;前者配有3倍變焦鏡頭—CCD單元(7-216mm/F3.5-5.6),後者配有大口經廣角鏡頭———CCD單元(5.2mm/F1.9),其共同特點:採用1/2英寸150萬像素的原色順序掃描CCD3裝有專用「Did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具有軟體的擴展性;具有每秒3.5幀,最多7幀的連拍功能;可設定5種場景;具有與傳統膠片相當的操作性能。 4.美能達DemageRD3000數字相機,該機是以「APS」單反相機S-1為基礎,可交換鏡頭單反數碼機,使用2塊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270萬。 5.防水防塵型「百萬像素」機登台亮相富士膠片BigJobDS-25OHD數碼相機,是以富士CCD總像素150萬的FinePix700相機為基礎,使用具有日本工業標准7級保護能力專用外套,加上HD機背和GN24的大型閃光燈構成的「百萬像素」防水防塵專用數碼相機。 柯尼卡公司DG-1數碼相機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級防水防塵設計的數碼相機,總像素108萬像素。機身和重要部分採用硬質橡膠材料加以保護。適合在土建工程現場監視用,影像可即時傳送出去並加印到工程記錄和作業報告文件中。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研製出專用防水防塵外套,如柯達公司推出可用於3米深水中的,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個機型使用的防水防塵外套3佳能公司也為PowerShotA5和A5zoom兩個機型推出專用防水外套。 7.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問世索尼公司於1998年9月向市場推出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有兩種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體積呈長條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技術特性:10針接頭,串列介面,最大寫入速度1.5MB/S,最大讀出速度2.45MB/S,電源電壓2.7-3.6V,工作時平均消耗電流約45mA,待機時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約4克。 同時還推出MSAC—PCI型PC卡適配器。 應用「記憶棒」的索尼新型單反型數字相機CyberShotPRODSC—D700,5倍變焦鏡頭(相當35mm相機焦距28-140mm/f2-2.4)150萬像素CCD、2.5英寸顯示屏、功能豐富,適合影樓等專業使用。 8.價格定位普遍下降普及型數碼相機一開始的價格定位,對美國市場約為1000美元,對日本市場的定位約低於20萬日元。當時的產品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一般為30-35萬像素。到1998年底,價格明顯下降,例如「百萬像素」的3倍變焦的理光RDC-4200數碼相機,最低售價499美元,而同類型相機1997年的市場價格約為1300美元,可見一年來價格下降幅度之大。許多產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價格定位,例如富士膠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數碼相機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機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價位降低5000日元(產品目錄價格19萬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許多功能的3倍變焦CooLPIX910相機與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相機價位降低約1萬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為8MB。 快快閃記憶體儲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價格也下降了許多,在美國市場的售價大約每MB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約一半。(附:CF卡:美國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
Olympus數碼相機(7張)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為64MB3日本松下電池工業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幾種CF卡;卡西歐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幾種CF卡。SM卡:主要生產公司的日本東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為16MB的品種。美國市場上可提供2、4、8、16.(MB)四種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萬像素之年1999年是輕便型數字相機跨入200萬像素之年。世界各大照相機廠商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所投放市場的數字相機遠遠超過百種。 1999年先後有20多種超過200萬像素的輕便數字照相機被推向市場,他們各有特色,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達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奧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歐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愛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萬像素)輕便數碼相機的佼佼者。 二、2000年普及型數碼相機的發展商品化的數碼相機從誕生到現在,專業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產品開發熱點是100萬像素級的,1999年的熱點便攀升到200萬像素級(2MP),進入2000年再升一級,熱點轉到300萬像素級(3MP),2000年10月奧林巴斯推出了總像素數為400萬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學變焦普及型數碼相機,創下了2000年新的紀錄。 (一)2000年開發熱點總像素開發的熱點是300萬像素級(3MP)的產品,最先是2002年2月卡西歐公司推出的QV-3000EX數碼相機(總像素數334萬)。到2000年11月底共有12個公司推出20多種3MP數字相機。 鏡頭開發的熱點是變焦鏡頭。新機種有80%的產品使用了變焦鏡頭。即使採用單焦鏡頭的相機,絕大多數的產品也有數字變焦(亦稱電子變焦)功能。光學變焦的最高倍率達10倍。 數字介面開發的熱點是相機採用USB介面(通用串列匯流排),或兼有USB和RS232C兩種介面。 (二)新設計思路1.外觀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設計向35mm相機靠攏:在普及型數字相機成像質量和印出的A6尺寸相片,愈來愈接近或等同傳統35mm相機階情況下,普及型數字相機在外觀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設計上自然要向經過長期實踐考驗的傳統35mm照相機靠攏,使用習慣也大致相同。因此,幾乎所有的著名數字照相機公司都陸續設計出類似傳統35mm相機「橫矩機身」的機種。如PENTAXEI-2000一體化單反數字相機、柯達DC-4800數字相機的外形。 2.小型化、輕量化新機種的設計:普及型數字相機使用的圖像感測器尺寸都很小(1/1.8英寸、1/2.7英寸等),又沒有傳統相機必不可少的輸片機構,加上多層制板和表面安裝技術以及微型電子元器件的進步,為數字相機小型輕量化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因此新產品中追求小型、體輕、時尚,向袖珍方向發展。如:富士FinePix40i機,體積85.5mm×71mm×28.5mm,重155g;柯達DC3800機,體積95mm×61mm×31mm,重165g;佳能DigitalIxUS機(2倍光學變焦),體積87mm×57mmx26.9mm,重190g;高瓷Finecam3300機(2倍光學變焦),體積93.5mm×66mm×37.5mm,重200g。 3.防水防塵專用數字相機的設計開發:過去,富士和柯尼卡都推出過防水防塵數字相機,2000年富士又設計出150萬像素的BigJobDS230HD防水防塵專用機;理光設計出總像素230萬像素的RDC-200G防水防塵專用機,防水性能符合日本標准(JIS)C0920標准規定的7級保護等級;此外柯達也開發了防水防塵數字照相機。 4.採用同樣的機身,設計出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成為降低照相機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方法。既加快了設計速度,又節省了工裝、模具等生產成本。如柯達DC260、DC265和DC290三款相機採用相同機身;佳能S10、S20也是採用同一機身,僅是技術指標和性能有所不同。 3.發展里程碑 索尼馬維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BIKA)」。該相機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 490(27.9萬)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電子信號傳輸。 緊隨其後,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84-1986年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 在DC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二款相機同樣出於索尼之手,由此可見,該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場地位絕非「浪得虛名」。1986年索尼發布了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能夠在2英寸碟片上記錄靜止圖像,像素解析度也已擴展到了38萬像素。卡西歐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電子相機。 1987年,卡西歐首先在市場上發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電子相機,盡管解析度僅能達到28萬像素,但這對於DC產業的意義非常重大。 如今,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機上還被廣泛應用之外,其他廠商均已把CCD當作了自己產品的主導方向。 佳能RC-760--首台60萬像素機型 想要獲得接近於傳統相機的拍攝效果,提升CCD像素解析度算得上最根本的解決途徑,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萬像素的機型RC-760。 這台電子相機使用了2/3英寸60萬像素CCD,外觀在今天來看略顯呆板,不過這可是那個年代最高像素的機器,售價比今天的一輛小車還貴。 柯達DCS 100——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柯達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達推出了DCS100電子相機,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對於專業攝影師們來說,如果一台新機器有著他們熟悉的機身和操控模式,上手無疑會變得更加簡單。為了迎合這一消費心理,柯達公司為DCS100應用了在當時眾所周知的尼康F3機身,內部功能除了對焦屏和卷片馬達作了較大改動,所有功能均與F3一般無二,並且兼容大多數尼康鏡頭,真可謂考慮周詳。 這台數碼單反使用了擁有140萬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變倍數1.8X,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並未給它配備內置存儲器,只能連同一個笨重的外置存儲單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機底座差不多,以電池作為驅動能源,內置200MB存儲器,可以存放150張未經壓縮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機器比起來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攝者可以使用相機上的光學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盡管不太方便,但在當時可是非常高檔的了。這台機器那時的售價相當於今天的22.5萬人民幣,真是貴得離譜啊。 在DCS100獲得成功之後,柯達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後續機型DCS200,它終於擺脫的DSU的累贅,存儲器被安置在了機身內部,這樣一來帶著出門拍攝也就變得非常愜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兩巨頭聯手的數碼單反 無論柯達還是佳能,在早期的產品設計中都無不沿用了原來傳統相機的膠片機身,盡管這能讓專業攝影師們感受到產品的親和力,但產品一多也就難免會讓人產生乏味的感覺。1995年,尼康、富士兩巨頭聯手推出了全新設計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傳統機身,採用了一體化設計風格,從而很容易就能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台數碼單反的解析度僅有130萬像素,跟同時代的柯達DCS460所擁有的600萬像素相比有著天壤之別。E2/E2s最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尼康新開發的ROS光學系統,通過一組光學元件將光線投射到面積小於35mm膠片的CCD上,在這個基礎上鏡頭的視角可以保持不變,但限於有效光圈嚴重縮水,成像質量受到了較大影響。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製的數碼單反 1999年6月,尼康終於推出了該公司首部自行研製的數碼單反-D1,憑借遠低於柯達DCS系列相機的售價開創了數碼單反民用化的新時代。 這款數碼單反所採用的機身是在傳統相機F5基礎上經過改裝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極具魅力的專業氣質。它內置274萬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採用CF卡/IBM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種,售價5580美元,在今天來看仍然顯得昂貴。 佳能EOS 1D——佳能的數碼單反神話 為了徹底超越尼康D1所營造的神話,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專用於快速拍攝用途的EOS 1D,從而在速度和技術指標上全面壓過了尼康D1,成就了DC產業新一代傳奇。 這款數碼單反擁有400萬像素解析度,ISO感光度100-1600,也採用CF卡/IBM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售價在7000美元左右。 奧林巴斯E-1——4/3系統代表作 2003年12月,奧林巴斯發布了與柯達、富士兩家公司聯合研發的採用「4/3系統」的E-1。 4/3系統規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積,CCD與鏡頭之間的距離以及鏡頭的直徑,因此,凡是採用這一系統的數碼單反都能輕松做到鏡頭的相互兼容,這在以前的產品中絕對是不可想像的。 E-1採用了500萬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圍100-800,使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發布之初的售價高達16000元人民幣。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數碼單反王 數碼單反功能強大,拍攝畫質美輪美奐,但高昂售價卻是其無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礙。為了順利完成數碼單反的普及歷程,一批價格合理的平民化數碼單反終於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無疑算得上這一進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採用塑料機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輩EOS-10D慣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價首次低於1000美元,從而徹底改變了數碼相機市場原有的競爭格局。 這款相機採用630萬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外觀設計應用了銀、灰、黑三色,整體給人的感覺還算不錯。

F. 中國的外匯儲備儲存在哪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2014年6月底達到39932億美元的最高峰。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
截止到2020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22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5249元人民幣。
2021年3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50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57億美元,降幅為0.18%。至此,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經連續10個月位於3.1萬億美元之上,連續3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之上,外匯儲備規模達到2017年以來的峰值水平。
截至2021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06億美元,較8月末下降315億美元。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G. 中國銀行 能直接儲存日圓嗎

可以,日元活期1000起存!定期5000起存!
外幣直接帶回國是有限額規定的:等值5000美元(大概是500000日元左右)以上需要向我國海關申報。國外直接往國內匯款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匯入國內後,該款項是匯戶;直接帶回國,存入銀行是現鈔匯(匯率比匯戶要低些)。如果沒有500000日元,最好帶回國內,因為匯款手續費不會太低。

H. 為什麼當年日元的升值會造成資產價格更加瘋狂的上漲

1、日元升值,國外的美元、英鎊資本家都在兌換日元,比如之前1萬美元可以兌換100萬日元,一個美國佬,聽說日元將要大幅升值,趕緊將手裡的1萬美元兌換成100萬日元,假如升值後,現在日元升值一半,美元相當於貶值一半,手裡的100萬日元可以換成2萬美元,一轉手1萬變2萬繼續在美國享受同等物價。除了美國佬、英國佬、法國佬等都會去趕緊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日元,坐等升值。2、兌換日元之後,你可以把錢放日本銀行吃利息,但是你也可以去投資,比如日本的樓市、股市。只要你覺得投資的收益高於銀行存款利率,你就會選擇去投資,這樣一來日本市場上的日元數量不斷的從外圍國際市場(國際貨幣在國外都有貨幣存儲)通過兌換流入本國市場,不斷地在增長,社會生產的商品或者說資產數量幾乎維持不變,市場流通的本國貨幣卻暴漲幾倍,錢多物品少,這是基本的通脹原理,你說資產價格會不會暴漲?

I. 中國外匯儲存在哪裡

中國外匯儲存在外國銀行或者購買外國的國債。這里的外國銀行包括本國的境外銀行,也包括國內的外資銀行。

外匯

從廣義上講,外匯是指一個國家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更具體一點就是貨幣在各國間流動,將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用這種貨幣去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換一種說法,就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以及財政部)採用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使用的債權。這些債權主要是在國際收支逆差時使用。

J. 人民幣為什麼不發行大面額的紙鈔

貨幣多大面額最合適 發行500元紙幣時機未成熟

決定因素很復雜,我國推出500元紙幣的時機未成熟

6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出面,否認了近日網上流傳的央行將發行新版500元人民幣的消息。但是,網上關於是否應當發行500元面額紙幣的討論仍未平息。那麼,世界上「最昂貴」的鈔票有多貴呢?發行多大面值的貨幣又是由什麼因素來決定的呢?

世界上最昂貴的鈔票大約相當於6600元人民幣

單以面值而論,世界貨幣史上鈔票面額最大的是德國1924年發行的面額為100萬億的馬克鈔票。即便是現在,也有一些南美國家、日本和韓國等仍發行大面值貨幣,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十萬百萬。當然,面值高並不等於值錢。據記者所知,世上最昂貴的鈔票,恐怕要算瑞士發行的面值為1000的瑞士法郎,約合822美元。此外,歐元最高的面值是500,約合642美元。

至於面值大小的確定,因素是很復雜的,既要考慮到各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人民的生活水平、購買力情況,還要顧及人民使用貨幣的習慣,商品流通的客觀需要及幣值的穩定情況等。即便是經濟發達國家,情況也不相同。如日本紙幣面值最高的為1萬日元,而英國面值最高的僅為50英鎊。

在歐美,大額鈔票弊處多

拿著值錢的紙幣雖然感覺不錯,但真要花起來,可就太不方便了。西方國家銀行信用系統發達,反洗錢機制也很健全,買車買房等大宗交易,根本不收現金。記者剛來時提了兩萬歐元去買新車,即被車行拒之門外,告之必須要用支票或銀行卡支付。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電話、水電賬單,也大都通過銀行轉賬,很少用現金交易。

當然,非要用現金,也是可以的。以記者所用的歐元為例,人們最常用的大額紙幣是50歐元。如果拿著100歐元、200歐元的紙幣到交款台,收銀小姐恐怕都要驚疑地看你半天,再手忙腳亂地找零錢。雖說500歐元是法定貨幣,各商家無權拒收,但在荷蘭和比利時,許多小商店和加油站都明白地貼著告示:「本店拒收500歐元」。問店家緣由,都明白告訴記者:一是怕不慎收了偽鈔;二是要留著零錢找給其他顧客。

既然大額鈔票如此不受歡迎,歐洲中央銀行為何還要發行高面值的紙幣呢?歐洲央行的解釋是:歐元區有12個國家之多,某些國家的民眾有發行和使用大面額鈔票的傳統。而且,跨國刷卡需要付服務費,現金卻不用,因此必要的大額鈔票可以方便跨國旅行者攜帶。

不過,也有反對者認為,大面值的紙幣雖然便於攜帶,但也為洗黑錢、逃稅等犯罪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設想一下,100萬美元如果都是一張張100美元的紙幣,需要一個非常大的行李箱才能全部裝下,但是如果換成500歐元的鈔票,只要一個稍大一點的手提包就能容納了。英國《金融時報》就曾在今年4月份報道說,在外流通的500歐元面額紙幣數量繼前年增長28%後,去年又增長了22%,恐怕與犯罪活動有關。

發行大額紙幣有待時機成熟

歐美的情況是如此,那麼中國現在需不需要更大面額的貨幣呢?本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的金融專家鍾偉先生。鍾偉認為,紙幣面額的大小主要看日常貨幣使用數量和使用習慣,簡單地把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的面額進行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央行在否認計劃發行500元面額人民幣時,並未說明不發行的原因。專家分析,央行主要出於兩點考慮。首先,一般來說當通貨膨脹嚴重,紙幣價值降低的時候才會考慮發行大面額貨幣。但目前我國物價上漲水平保持在2%左右,非常平穩,因此沒有必要發行大面額貨幣。如果發行,反而可能會喚起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恐懼。其次,大面額鈔票容易刺激造假鈔、洗黑錢等不法行為。

鍾偉告訴記者,央行表示暫不發行500元面額人民幣,並不表示以後都不會發行。中國現在對於大額貨幣還是存在一定需求的。

我國目前處於快速貨幣化時期,同時電子支付方式的發展不盡如人意,90%以上的日常交易仍採用現金。即便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電子支付比例也只達到20%。這樣的結果就是,現金需求量很大。

目前在東南沿海地區,可以說大面額鈔票事實上存在需求。在日常支付中,一般人錢包里存放大面額鈔票5—6張,也就是500—600元,這么多錢在很多情況下都不足以應付一次消費。東南沿海的主力消費階層,一般放10—30張,那就是很厚的一疊了,攜帶很不方便。

面額小可能還會帶來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自動提款機里的加鈔盒一般可放幾百張最大面額紙幣。在正常營業時間內平均有50-60人提款,那麼一個提款機內的錢只能供應大約半天。如果銀行把現在的一天一加改為半天一加,就無形中增加了銀行的人力、物力投入。面額較小也增加了銀行櫃台點鈔的工作量;在存儲方面,每日的存點工作量也相當大。如果再加上印鈔成本等,按照有的經濟學家的估算,發行500元大額紙幣每年可以節約成本20多億元。

鍾偉認為,從1999年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到現在,我國居民貨幣收入已經大幅提高,因此已經具備推出500元面額紙幣的基礎。而且理論上講,紙幣面額的大小與通貨膨脹沒有必然的聯系。為了避免引起居民恐慌,推出大面額紙幣時的投放量可以適當控制,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大面額紙幣的主要流通區。據鍾偉預測,3年之內時機就會成熟,500元面額的貨幣就會出現。(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約記者 田雪琪 環球時報記者 段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