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為存儲成為Gartner魔力四象限領導者 這事大不大
魔力象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對市場情況進行的圖形化描述。 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由Gartner公司於2006年9月25日取得"魔力象限"注冊版權,並可以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重復使用。它根據Gartner公司的定義,它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據標准對該市場內的廠商所進行的分析。Gartner公司並不對在魔力象限中描述的任何廠商、產品或服務出具官方認可,也不建議技術用戶只選擇那些位於"領導者"象限里的廠商。魔力象限僅用作一種研究工具,並不意味著是行動的具體指導。Gartner公司對該項研究不承擔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擔保,包括適銷性或適用於某一特定用途的任何擔保。魔力象限的四個象限依次分別為領導者、挑戰者、有遠見者和特定領域者(Niche Players)。Gartner 公司表示,所謂領導者,其提供的產品應包含額外的功能,且能提高市場對這些功能的重要性的認識,從而顯示出對市場的影響能力。Gartner 希望一個領導者能夠不斷提高其市場份額、甚至佔領整個市場,並且它所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引起越來越多企業的共鳴。廣域網優化控制器(WOC)市場的領導者必須提供一套完整的功能,包括服務質量(QoS)、通用壓縮、協議加速和文件系統加速,且其中大多數功能是經過大量實施的驗證。所謂領導者...
『貳』 2017,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緣何能夠屢創佳績
2017年,對於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來說,有很多事情值得紀念。
IDC報告顯示,華為雲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在中國OpenStack軟體市場和中國伺服器虛擬化市場中國廠商雙雙排名第一;華為雲FusionAccess桌面雲解決方案在中國桌面雲市場排名第一;在中國大數據管理平台廠商中,華為同樣排名第一。
在Gartner《分析數據管理解決方案(DMSA)魔力四象限研究報告》中,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憑借創新能力和前瞻性,進入了DMSA魔力象限特定領域者象限。
在垂直行業中,華為雲私有雲同樣表現優異。IDC報告顯示,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位居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領導者區間,在現有能力、未來戰略和市場表現三大維度均排名第一。
在2017年,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不僅成為中國市場的領跑者,更是獲得了大量全球客戶的青睞。截至目前,華為雲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已經服務於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500家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製造、媒資、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
那麼,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緣何能夠贏得權威分析機構和客戶的雙重認可?
外因:私有雲市場成為優質土壤
Gartner對全球2018年雲計算應用的調研數據說明,盡管私有雲不像公有雲那樣經常「搶頭條」,但私有雲在整體雲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今年,Gartner 發布了名為《中國將成為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企業 IT 基礎設施雲化、社交化和大數據化的趨勢下,以及中國「互聯網+」大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有望成為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之一。
Gartner指出,「十三五」期間,隨著中國智能製造、智慧城市、IoT、5G、人工智慧等大規模數字化產業的興起,以及政府、金融、運營商、電力、製造、零售、醫療等行業的轉型,私有雲市場得到了有力拉動。
私有雲市場的旺盛需求和巨大的潛力為華為雲私有雲業務提供了優質的土壤,然而正如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能夠獨占鰲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身修為。
內因:苦修內功,做大生態
經過十年發展,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已經形成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和FusionAccess桌面雲解決方案等產品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可以通過靈活組合的方式滿足不同的差異化客戶需求。
基於產品解決方案,華為雲通過與不同行業的ISV深度合作,為運營商、政務、安平、金融、製造、醫療、大企業等行業打造了適配行業需求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耕耘積累,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逐漸在戰略、技術、生態上實現了差異化,形成了獨特競爭力。
其一,戰略優勢。
在私有雲戰略上,華為雲一直堅持開放架構,堅持回饋開源社區,積極推動開放雲生態圈的建立。
同時,華為雲一直堅持「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三不原則,界定了清晰的業務邊界,這讓華為雲快速贏得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信賴。
此外,華為雲私有雲、公有雲、以及與合作夥伴一起搭建的雲都是基於統一API、統一服務、統一生態和統一架構,讓客戶能夠根據需求自由組合,滿足了當前客戶對於「多雲」的需求。
其二,技術優勢。
企業上雲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四大問題:如何能滿足企業關鍵應用對於性能的苛求?到底是選擇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如何利用雲計算釋放大數據的價值?如何讓業務能夠根據新趨勢和新需求隨「新」而變?華為雲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在性能上, FusionCloud可提供裸金屬伺服器支持,以保障企業核心業務的自動化、高可靠性和高性能;支持GPU+CPU異構計算模式,為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等應用提供更強性能;提供對SAP HANA平台的支持。今年,華為雲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再次在SPECvirt性能測試中獲得兩項第一。
在架構上,華為雲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和華為雲公有雲採用了統一架構和統一API,讓企業業務可以方便的在華為構建的私有雲和公有雲之間移植,支持應用跨雲平滑遷移,為企業客戶提供了統一的用戶體驗,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到底該選擇私有雲還是公有雲」的問題。
如今,FusionCloud提供了包括計算、存儲、網路等基礎雲服務以及雲安全、雲管理、雲災備和多種類型的雲資料庫服務,以滿足客戶豐富的業務需求。客戶可以輕松地通過FusionCloud雲平台靈活的申請各類雲服務,快速部署業務上雲。
在大數據方面,華為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憑借創新能力和前瞻性進入了Gartner分析數據管理解決方案(DMSA)魔力象限特定領域者象限。Gartner給出的推薦理由是:「華為添加了行業特定的領域模型,以及針對事件流處理,圖形和機器學習功能的Hadoop平台的專有擴展,以及與MPP DB兼容並在Hadoop上運行的統一SQL引擎。」
此外,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以開放、高性能的大數據平台,聯合ISV針對客戶業務場景進行優化,實現視頻監控千億圖片秒級搜索,業務風控實時化,精準營銷獲客率大幅提升。
在支撐企業客戶的新業務方面,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通過基於開源的PaaS平台支撐客戶業務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務改造,實現了秒級彈性和快速構建。
其三,生態優勢。
華為雲私有雲和公有雲同源,均兼容OpenStack架構。
「源於開源、強於開源、回饋開源」是華為一直以來對於雲計算的態度。華為於2012年加入OpenStack基金會,於2013年升級為社區黃金會員,在2017年3月成為亞洲首家也是唯一的OpenStack白金會員。
今年,華為雲又被OpenStack用戶評選為最受歡迎的OpenStack雲供應商,並獲得首屆Kubernetes指導委員會席位,成為亞洲首家OCI社區全科maintainer。
堅持開放的技術路徑讓華為雲扣住了雲計算發展的脈搏,能夠和眾多合作夥伴一起打造開放的雲計算生態圈,推動雲計算的真正落地。
如今,華為已經與各行業的超過300家ISV結成合作夥伴,構建了繁榮的行業應用生態,使得華為雲能夠更加深入行業,打造一系列行業場景化雲計算解決方案,覆蓋運營商、政府、公安、金融、製造等行業。
此前,華為還與埃森哲正式簽署「華為-埃森哲戰略聯盟協議」,雙方共同面向電信運營商和企業ICT兩大市場的客戶需求開發並推廣創新解決方案,為全球客戶提供基於埃森哲「基礎設施即服務」解決方案和華為雲計算基礎設施而預先設計的一體化雲解決方案。
本月,華為正式通過沃達豐集團OpenStack雲平台供應商認證,通過基於OpenStack的FusionSphere雲平台支持沃達豐在全球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和軟體定義網路(SDN)的建設,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再度斬獲全球關鍵客戶。
在政務領域,華為政務雲解決方案已經成功實踐230+政務雲項目,例如已經助力廣州政務雲穩定運行三年,並為廣州「一個中樞、四大應用、三大支撐」的新型智慧城市共享體系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大數據領域,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在全球40+國家已經擁有700+客戶和300+商業合作伙,具有大量落地案例。2016年,中國太保集團與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基於業務實踐推出了金融保險大數據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大數據處理平台和IT基礎設施,支持中國太保快速構建了海量數據信息處理系統——客戶數據ATM系統,對太保億級客戶存量數據進行全面的挖掘與分析。
在HUAWEI CONNECT 2017大會上,深圳交警採用華為雲EI企業智能正式啟動深圳城市交通大腦工程。在華為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支持下,可提升約10倍的違章圖片篩選效率、道路通行能力將提高8%左右。雙方聯合打造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獲得了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頒發的「2017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創新產品獎」。
綜上,歸功於從戰略、技術到生態方面的優勢,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能夠獲權威機構和客戶的雙重認可,也就不足為奇了。
形成合力,重塑雲計算格局
「華為雲」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可謂是厚積薄發。
2007年,華為成立聚焦雲計算的虛擬化研究部,開始投入雲計算相關研究;
2011年,華為IT產品線成立,聚焦雲數據中心;
2013年,華為發布了FusionSphere、FusionInsight解決方案並成為OpenStack基金會黃金會員;
2017年3月,華為成立雲BU,並成為亞洲首家OpenStack基金會的白金會員;
2017年9月,華為雲發布企業智能(EI)等六大創新解決方案。
現在「華為雲」成為了華為公有雲和私有雲解決方案的共有品牌,經歷十年發展,兩朵雲終將形成合力,向客戶呈現統一的品牌名,並提供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雲服務。
對於客戶來說,兩朵雲統一品牌、形成合力,將給客戶帶來端到端、一站式的雲計算解決方案:華為公有雲和華為私有雲具有「四個統一」,讓客戶應用能夠自由遷移,即在華為雲上開發的應用可以部署在華為已經部署的企業、政府的私有雲和政務雲上,讓客戶平滑步入混合雲。
實現統一之後,華為雲不僅僅是計算+存儲+網路+安全,而是計算+存儲+網路+安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全面堆棧;華為雲不僅僅是軟體與服務,而是晶元+硬體+軟體+服務+生態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華為雲不僅僅是線上提供服務,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來解決客戶問題,助力客戶IT轉型。
對於雲計算產業來說,華為雲在推動開源技術發展、建設開放雲計算生態上做出了積極貢獻;並通過全面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加速了大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以及行業市場的雲化過程,成為全球雲計算落地的重要推力。與此同時,華為形成了在技術、生態、客戶等方面的差異化優勢,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能同時提供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的雲計算企業,重塑了雲計算產業格局。
『叄』 企業數據上雲必有一戰,華為雲12.12雲資料庫2折起
每年的Gartner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都會對未來三年的市場進行預測,而2020年的預測相比於2019年的預測出現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全球75%資料庫將被部署或遷移到雲平台的時間表提前了一年——從2023年提前到了2022年。進入2020年底,我們將迎來資料庫行業的世紀之戰,企業數據上雲與治理面臨著重大抉擇:本地資料庫與雲資料庫的PK。特別是受2020全球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加速數字化轉型,雲資料庫以及雲上數據治理的時代將很快到來。
2020年12月12日雙十二之際,華為雲打出了雲資料庫2折起的大幅折扣,包括:MySQL等熱門雲資料庫 2折起、遷移上雲再加送6個月;GaussDB系列、數據管理服務DAS企業版等熱銷產品低至5折;數據加速與治理產品中也有Redis 4折的驚喜優惠。2020年又是華為雲推出全場景資料庫雲服務GaussDB的第一年,而在2020年底打出雲資料庫2折起的大力度促銷,彰顯了華為雲開打2021企業數據上雲之戰的決心。
2020年的一場疫情,讓很多企業都將數字化轉型提速,特別是讓本來需要幾年才能下的數字化轉型決心和決定縮短到幾個月;而新基建的推出,更刺激了基於數字技術的融合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無論是加速的數字化轉型、急於上線的各種在線和互聯網業務,還是籌建中的融合基礎設施新基建,都為CIO們帶來了頭痛的問題:資料庫的選型。
那麼CIO怎麼解決雲資料庫的選型難題呢?華為雲資料庫業務總裁蘇光牛認為,CIO選型資料庫,最常見的其實沒有變化,就是穩定性和性能,以及雲技術出現之後的擴展性和灰度等能力。但對於很多企業,特別是有 歷史 遺留系統的,都涉及一個古老但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生態。也就是如果招聘的DBA多是搞PostgreSQL,那麼企業怎麼能選擇MySQL?反之亦然。或者當熟悉某個資料庫的DBA幹了幾十年,又怎麼轉向另外一種資料庫?
轉型是必然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必然要求資料庫跟上,蘇光牛認為生態必須是開放的,否則就從一個火坑跳入另外一個火坑。選型之後,CIO都普遍擔心,遷移的工作量有多大?CIO都需要有能自動化轉換或者評估的工具,能把非確定的工作量轉化為確定性的計劃。然後就需要考慮遷移是否會中斷或者中斷多久,業務切換需要多久,對於在線遷移來說還要可控制的切換時間;隨之,要考慮數據是否會丟失,因為從一個系統遷移到另一個系統,不可能100%覆蓋所有的功能測試,沒有覆蓋到數據是否就丟失了,當然還要考慮數據安全等問題。
最後,必然要考慮成本以及讓數據「活」起來。蘇光牛認為,控製成本的最好方式是存儲的融合,計算和存儲分離的架構;而讓數據活起來,就是要讓存儲的數據在不同系統之間流動起來,通過大的存儲資源池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當然更好的數據遷移工具也能配合解決問題。
2020年11月,在Gartner發布的2020全球雲資料庫魔力象限中,華為雲憑借GaussDB系列產品首次晉級全球頂級雲資料庫行列。Gartner對華為雲的評價是:華為雲專注於提供全面的混合堆棧,構建了全面、穩健的產品組合,能夠滿足跨雲和本地環境的全方位數據管理用例,其許多產品與雲基礎架構緊密集成,以提供增強的性能和可靠性。Gartner還認為,華為在全球電信和網路行業有很強的影響力,很多為管理華為全球行業業務而構建的數據管理能力,面向政企行業普遍可用。
2020年下半年,華為雲宣布GaussDB資料庫戰略升級為華為雲資料庫全場景服務,以及發布GaussDB雲資料庫服務GaussDB(for MySQL)、GaussDB(openGauss)以及GaussDB NoSQL,而GaussDB NoSQL非關系型資料庫則支持MongoDB、Cassandra、時序InfluxDB、KV資料庫Redis等,具有多模式數據管理能力。
就GaussDB來說,通過計算和存儲分離實現分布式處理,在一套架構下,可以對接MySQL、PostgreSQL、MongoDB、Cassandra等多種開源資料庫引擎,實現這些開源資料庫的良好商用性能。GaussDB以華為雲為底座,保證了良好可擴展性、彈性、安全可靠等性能要求,特別是通過底層統一的智能化DFV分布式存儲架構,滿足企業上雲對於雲資料庫的各種需求。
在數據遷移方面,華為雲推出的資料庫和應用遷移 UGO,是一款專注於異構資料庫對象遷移和應用遷移的專業化工具,而華為雲數據復制服務DRS,支持更大數據量、更長時間等多種復雜遷移場景,支持資料庫上雲和雲上業務數據實時回傳至雲外的混合雲架構。UGO+DRS形成了完整的遷移產品形態。
GaussDB是為政企打造的資料庫一站式上雲解決方案,提供全場景數據管理業務、全開放生態和安全可信,徹底解決政企以及互聯網行業在資料庫選型方面的痛點,真正做到資料庫選型安心、遷移放心、管理省心。
蘇光牛表示:「華為將持續戰略投入資料庫,布局全球7大區域囊括1000+資料庫專家與人才。此次戰略升級是華為雲資料庫積極構建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全場景雲服務,擁抱開源生態的具體舉措,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會持續打造多元生態服務,全方位滿足客戶的需求,加速政企客戶數字化創新發展。」
正如Gartner所觀察到的,如今華為雲資料庫業務在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實現規模化部署,其中超過一半的客戶來自公共管理、電信、金融保險等行業。華為雲資料庫,特別是GaussDB能夠被廣大政企用戶認可,這首先來自於經歷了華為內部的千錘百煉。從2007年開始,就因為華為的無線、網路、交換機等產品而發展起來了GaussDB,從2009年開始基於存算分離的架構而考慮分布式資料庫的設計,2015年起基於廣泛認知的生態如MySQL或者PostgreSQL等以及NoSQL資料庫,逐步推出了分布式的資料庫,同時還打造華為自己的openGauss生態。
2020年,華為雲資料庫品牌更加清晰,GaussDB是華為自有資料庫品牌,既兼容MySQL、PostgreSQL等廣泛認知的生態,又有自有的生態openGauss,openGauss於2020年6月正式對外開源。蘇光牛強調,華為公司將長期投入GaussDB的開發,基於混合雲和公有雲的方式,聯合ISV等夥伴一起,全方位服務好客戶。
總結下來,GaussDB有四大特色:第一,開放的生態,擁抱開源生態的同時,打造華為自有生態。華為雲認為未來一定是開放的生態,開放的生態才能保護客戶投資,避免從一個封閉體系走向另外一個封閉體系。
第二,存算分離的架構,資料庫的穩定性是第一位的,特別是交易型資料庫,華為雲資料庫最核心的特色是存儲的穩定性。華為雲GaussDB基於與企業存儲相同的分布式存儲架構,經過千行百業的磨煉而不僅僅是單一的某種交易流量,另外各種存儲能力如重刪、壓縮、跨AZ等特性讓快速備份恢復、性價比都具備非常好的優勢。
第三,安全合規,GaussDB經過了ICSL的安全認證,以及很多白盒的代碼層面的認證。特別是隨著歐洲GDPR等標準的實施,以及政企對數據安全性要求的增加,華為雲GaussDB的代碼級、架構級別安全設計,以及多年來在電信級高標准行業的錘煉,經歷了很多實際客戶的嚴苛考驗,讓政企在使用資料庫的時候更加放心。
第四,軟硬體全棧協同。華為雲具備軟硬體全棧研發的實力,無論存儲底座和RDMA高速網路,還是虛擬化和容器之上的性能調優,以及GuestOS上的協議棧優化,特別是基於雲技術之後的全棧優化和雲服務能力,更加是華為雲的優勢。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雲資料庫採用雲的模式實現了資料庫運維管理的集中化,極大簡化了資料庫的安裝、部署、配置、遷移和優化,大幅提升運維管理效率,讓政企可以投入更多精力聚焦在核心業務創新上。
總結而言: 企業數據上雲和雲上數據治理將成為2021年政企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各大技術廠商都在爭奪雲資料庫市場份額。以華為雲全場景資料庫GaussDB為代表的新一代雲資料庫,將滿足政企數字化轉型的全面需求。特別是以華為雲和華為雲Stack為底座,GaussDB可以跨公有雲以及企業本地部署,其技術符合雲及企業本地的要求,同時具有華為雲的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等保證,可以說政企數字化轉型的全場景保障!(文/寧川)
『肆』 如何看懂Gartner魔力象限
今天05:23 半世迷離丶唶e | 四級 產品概述作為傳統網路負載均衡產品的升級和連續兩年唯一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亞太廠商眾所周知,能進入Gartner全球魔力象限報告
『伍』 Gartner公布的2020年全球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中有浪潮存儲嗎
日前,Gartner公布2020年全球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其中不僅有浪潮存儲,並且浪潮存儲還實現了跨象限晉升,也就是從利基者象限晉級到挑戰者象限,成為本年度唯一實現象限跨越的存儲廠商。浪潮存儲產品組合包括HF和AS系列,能夠滿足用戶對中、高端存儲的需求。在評估期間浪潮存儲發布了基於端到端NVMe技術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HF5000G5,同時發布了適用於K8S環境的CSI驅動程序並對AIOps平台進行了升級,實現了整體軟體和平台功能的增強。浪潮存儲的大項目,即10萬到40萬美元之間的訂單,還在2020年實現了翻倍增長總的來看,浪潮存儲在2020年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
『陸』 媒體是怎樣評價華為的
華為已經確認企業市場的穩定增長,全球銷售收入達到128億美元,同比增長8.6%。
華為的企業業務已成為公司整體擴張的關鍵驅動力之一。特別是在中東,該公司的企業業務部門取得了出色的業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24%,使該地區成為華為在全球表現最佳的公司之一。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截至2019年,已有700多個城市和228家《財富》全球500強公司選擇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合作夥伴。此外,華為的企業業務在全球擁有超過28,000個合作夥伴網路,占該業務集團全球收入的86%。根據華為的說法,這些合作夥伴和客戶的信任對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華為將繼續與政府和企業合作,為每個人,家庭和組織帶來數字化,以實現完全互聯的智能世界。
通過不斷的研發和對5G,人工智慧和雲等新ICT技術的投資,今天的華為充分利用了新技術的協作優勢,以加速產品創新,行業數字化和智能發展。此外,「整合」原則已在其企業業務中得到廣泛採用,因此,通過公平,透明和簡單的合作夥伴政策與合作夥伴共享成功。
華為還根據其長期投資方法和提供技術創新的承諾,將其2019年收入的15.3%(約188億美元)重新投入到研發中。在過去十年中,其研發總支出現已超過859億美元。
在2019年期間,華為利用雲,人工智慧和5G之間的協同作用,提供了穩定,可靠和可持續的公共雲服務和混合雲解決方案。華為雲已經推出了200多種雲服務和190個解決方案,目前有300萬企業用戶和開發人員使用華為雲來開發產品和解決方案。
華為以雲為基礎,通過整合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視頻,融合通信,地理信息系統等ICT新技術,啟動了華為地平線數字平台,為未來的數字世界奠定了基礎。根據領先的獨立市場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數據,華為在2018年第三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期間,在全球Wi-Fi 6室內AP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不包括北美)。來自教育,零售,醫療保健和製造業等各個領域的客戶。
此外,2019年,華為發布了CloudEngine 16800,這是業界首個為AI時代打造的數據中心交換機,已在全球150多個企業數據中心進行了商業部署。 OptiXtrans,OptiXaccess和OptiXstar這三種OptiX已被158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多家公司採用。根據Gartner在2019年9月發布的報告,華為的存儲產品占據了魔力象限領導者區域。華為還憑借其在5G,光傳輸,互聯網協議(IP)網路和AI技術方面的前沿技術以及跨技術領域的協同創新,發布了兩種針對企業市場的旗艦解決方案:HiCampus和HiDC。
華為在幫助政府和企業實現數字化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在智慧城市,校園,交通,能源,製造和教育等領域,華為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推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以創造新的價值。
截至2019年,華為已與4,200多家服務提供商合作,為全球50,000多家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參與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中的智慧城市項目,並在包容性金融,數據驅動的服務創新和開放式銀行業務方面協助了1,000多家金融機構進行了數字化轉型。
作為支持企業合作夥伴和構建繁榮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華為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13個OpenLab,以專注於企業市場。在這些OpenLab上,合作夥伴在解決方案,市場營銷,人才培養,財務,供應鏈和IT系統的聯合創新方面獲得支持,以不斷提高其能力並推動其轉型以獲得共同的成功。華為致力於分享自己的經驗,技術和人才培養標准,已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教育機構,大學和其他生態系統參與者合作,建立了一個開放而有利的生態系統,以培養ICT人才並推動行業數字化。
『柒』 如何評價華為存儲的顏值
用顏值來評價華為存儲,是一個很新鮮的提法。
不可否認,這是個拼顏值的時代!
企業也不例外,顏值就是生產力,比如蘋果產品就憑顏值爆「表」深受熱捧。
小編問了下度娘:顏值,源自日語「臉」的漢字,顏值表示人物顏容英俊或靚麗的數值,用來評價人物容貌。
如何用科學方法來測算華為存儲這種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顏值,小編私以為可以先看看華為存儲的成績單。
因為有記者這么評價華為存儲2014的成績,漂~亮~!這就是企業的顏值!
漂亮到什麼程度?有三件大事可以證明:
第一件:華為存儲2014年成功躋身Gartner魔力象限挑戰者象限(提Gartner,小夥伴們都懂得)
第二件:根據IDC 2014Q3數據,2014年華為存儲收入增速、發貨套數增速和發貨容量增速都位居中國第一。通俗點說:華為存儲從增長速度來看,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華為存儲位列第一無可爭議。
第三件:2014年,華為存儲奪走競爭對手31.7%市場份額。(好膩害!)
談到這里,小編忍不住要來段人人都愛的大~爆~料~!
CeBIT2015馬上要開展了(3月16-20日在德國漢諾威),很多小夥伴從微信後台發來信息問,華為IT即將在CeBIT上投放什麼秘密武器!答案就是:
愛看電視愛追劇的都懂的~現在巴不得所有的視頻都是4K的,最好逼真到看《深夜食堂》就跟自己在那兒坐著吃美食似的,看《超能陸戰隊》就跟自己擁有了暖男胖大白,看《奔跑吧兄弟》就跟自己在那裡參戰。
所以,4K技術絕對是讓顏值爆表的利器!
但想要獲得4K超高清體驗,卻很難,因為片源少?沒片方願意拍4K的?
NO~NO~NO~,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儲系統跟不上!
4K技術對於帶寬和容量的極高要求,不是什麼存儲系統都能撐得住!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存儲系統能夠滿足4K要求?
必然是媒資界明星:
華為OceanStor 9000!
對媒資行業而言,顏值尤為重要,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節目「好看」!
所以,4K超高清視頻製作的需求尤為迫切,誰能幫助他們?
就是TA,具備業界第一的288節點,60PB容量擴展能力。更是具有400GB的帶寬能力,可隨業務增長在線擴展,構建彈性媒體在線資源池,支持向4K業務的平滑演進,同時藉助高密節能的系統設計,使空間節省200%,功耗降低32%,進一步降低媒體庫運營成本。以首創的全融合架構,OceanStor 9000實現一套存儲系統支持媒體全流程業務,可在單一數據資源池實現采、編、播、管、存全流程共享,使數據智能流動,消除傳統媒體架構的存儲孤島,提升全流程業務效率。
『捌』 象限晉級,「挑戰者」浪潮存儲的新挑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年之後,浪潮存儲完成了從「利基者」向「挑戰者」的挑戰。
日前, Gartner公布2020年全球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Magic Quadrant for Primary Storage Arrays),包括Dell、Pure Storage、NetApp、HPE、Infinidat、Hitachi Vantara、浪潮在內的13家全球主流存儲廠商入選。其中,浪潮存儲實現跨象限晉升,從利基者象限晉級到挑戰者象限,成為本年度唯一實現象限跨越的存儲廠商。
跨越了象限 ,「挑戰者」浪潮存儲如何應對未來道路上更大的挑戰?未來,浪潮存儲應該如何再次實現象限的跨越,成為全球存儲市場的「領導者」?
在發布2020年最新版主流存儲陣列魔力象限報告中,Gartner將主流存儲陣列定義為全快閃記憶體或混合快閃記憶體及磁碟本地存儲陣列,提供塊服務(結構化數據工作負載)以及可能的文件和對象訪問。
針對主存儲市場未來走向,Gartner分析師還列出了三個戰略規劃設想:
總結來說,未來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NVMe、AIOps、公有雲集成等新技術將重塑下一代主存儲系統。
先看NVMe,如果說全快閃記憶體是未來存儲市場的大勢所趨,那麼NVMe SSD則是全快閃記憶體市場的發展大勢。如今,全球各大存儲廠商都在加速推出基於NVMe的新一代存儲產品,甚至,NVMe已經被認為是存儲領域的事實標准。
同時,存儲系統的生命周期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解決存儲系統的復雜生命周期運行和管理需要AI技術的加持,例如,利用AIOps做內部負載的識別,模式特徵識別,把硬體資源使用率調到最高位置,從運維管理角度打造更易用的存儲。
除此之外,雲計算使得企業的數據分布從本地的數據中心擴展到了更高算力、更大空間的公有雲平台。在整個IT架構當中,存儲是最接近數據的行業,要能夠幫助應用企業實現自身的數據中心與公有雲平台之間更密切關聯,以期建立一個順暢的數據流動模式。
這是主存儲市場的大勢,也是存儲廠商未來發展的方向。
對於浪潮的跨象限,Gartner這樣評價,"浪潮存儲產品組合包括HF和AS系列,能夠滿足用戶對中、高端存儲的需求。在評估期間浪潮存儲發布了基於端到端NVMe技術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HF5000G5,同時發布了適用於K8S環境的CSI驅動程序並對AIOps平台進行了升級,實現了整體軟體和平台功能的增強"。
從中可以看到,浪潮的「晉級」與當下主存儲市場的發展趨勢高度吻合。
其一,市場突破:
浪潮存儲首席架構師孫斌分享了一組數據,浪潮存儲的大項目,即10萬到40萬美元之間的訂單,在今年實現了翻倍增長,這表明浪潮存儲的產品正被一些大型企業所選擇。銷售方面,浪潮存儲30%的訂單是通過ISV、SI系統集成商以及分銷商等銷售,這一比例相比之前提高了10個點,這證明了浪潮存儲還在賦能合作夥伴。
浪潮存儲有近二十年的技術創新和積累,在行業用戶中占據重要份額。其中包括在通信行業,浪潮存儲三年4次中標中移動分布式存儲集采,特別是在2020年浪潮高端存儲中標中移動核心業務系統,為中國移動的數據要素「托底」;在科研行業,浪潮存儲承載中國天眼天文研究、清華大學活腦成像、復旦大學類腦研究、華中大腦圖譜研究、中山大學精準醫療研究等等行業Top用戶的海量數據。與此同時浪潮存儲開始在俄羅斯、德國、波蘭、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進行推廣。
其二,技術突破:
從2019年Q3到2020年Q2,一年時間內,浪潮申請受理專利超過一千件,大約三分之一都是跟全快閃記憶體有關。浪潮存儲開發了NVMe SSD,也在積極參與行業和全閃的標准以及測試規范,以及企業的標准規范建設。同時,浪潮存儲也在積極和國內一流高校,研究所,像清華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等在存儲的前沿新興的技術領域進行合作。
浪潮存儲基於「雲存智用 運籌新數據」理念,在統一存儲領域持續加大投入,推出了業界首款搭載傲騰雙埠NVMe SSD的全快閃記憶體儲,基於iTurbo智能引擎技術進一步提升存儲系統的智能感知、多路徑選擇、自組織和調用的能力,目前浪潮存儲在SPC-1中包攬了16控、8控、單位成本性能測試的全球最高成績。
從「利基者」到「挑戰者」,意味著浪潮存儲的產品和市場實力得到全面躍升,並且未來有機會成為行業領袖。
隨著新基建的加速推動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個全新的數據時代正在撲面而來。
數據作為新生產要素,在人工智慧、大數據、5G新技術驅動下,發生了本質改變,從過去「人工採集、人工干預」過渡到現在「機器產生、機器處理」的新時代,數據類型越來越豐富、數據量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數據正在成為管理、控制、生產、服務、決策等環節重要的要素,需要從采、存、管、用進行全生命周期提速。
新的數據時代,需要新的存儲理念,也孕育著新的市場機會。「挑戰者」浪潮存儲能否借機再次實現象限的晉級呢?
聚焦新數據時代,浪潮存儲提出了「雲存智用、運籌新數據」的存儲理念,聚焦極致技術、存儲即平台、數據「系」存儲基礎設施的打造,希望通過「理念、技術、產品、方案」四個關鍵要素的閉環,加速數據流動、數據處理、數據共享、數據在線和數據安全,幫助企業徹底釋放數據價值。如今,浪潮存儲正全面推進端到端NVMe、智能運維、多雲對接等新興技術在存儲產品中的應用,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由於在行業新場景領域的深厚積累,浪潮存儲收獲了Gartner的高度認可,從象限晉級的背後可以看出,不論在產品性能、市場地位,還是在用戶滿意度上,浪潮存儲都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未來魔力象限,我們能否見到「領導者」浪潮存儲?這正是浪潮存儲接下來的新挑戰。
『玖』 《Gartner》的魔力象限的准確報告怎麼看
橫軸: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包括廠商或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底層技術基礎的能力、市場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和外部投資等等。
縱軸:執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包括產品的使用難度、市場服務的完善程度和技術支持能力、管理團隊的經驗和能力等。最後將這些分析指標綜合起來定位在四個不同的區域:
Niche Players 利基者、投機者
執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和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都不足,但是可能在特定的某個市場做的不錯,同時也不會超過那些特別大型的成熟廠商或者供應商。通常是集中在某些特定領域、專業領域,或者是一些比較新的企業。
Challengers 挑戰者
執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很強,但是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不足。通常情況下是指比較大型的成熟廠商,由於其本身特定市場比較成熟、市場執行能力很強,但是在新領域新市場的拓展上目前還沒有做出太多的發展計劃改變。作為挑戰者,在繼續保持強有力的執行能力的同時,如果在市場前瞻性上能夠調整和突破,是非常有希望進入領導者(Leaders)區域的。
Visionaries 有遠見者、願景者
Visionaries 本身這個詞的詞義是指空想主義者、願景者,但是放在這里還是用遠見者描述更加合適。通常描述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很不錯、了解未來的市場發展動態和前景,有潛力進行創新。在執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上分為有遠見但是短期內無法實現的早期創業者,和一些有遠見但是執行反應能力調整不及時的比較成熟的大型廠商、供應商們。所以對於在這個區域的廠商或者供應商,一般要麼就是早期市場中剛成長起來的中小企業,有創新能力有遠見,一旦在市場執行得到提升也是非常有希望進入到領導者(Leaders)區域
對於想要分析競爭行情的廠商來說,魔力象限也是一個相當好用的工具。魔力象限提供了市場上頂尖企業的對照表,展示了這些企業的強項和弱項。構成競爭的公司就可以利用該信息去著重發展對手公司薄弱的業務,以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
『拾』 如何看懂 gartner 魔力象限
Gartner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他總是不停地推出IT行業的各種報告以及著名的Gartner魔力象限。 那麼gartner的魔力象限是怎麼產生的?怎麼看這個魔力象限呢? 首先介紹下Gartner - 美國高德納 (紐約交易所: IT and ITB),全球最具權威的IT市場研究與顧問咨詢 —— 成立於1979年,總部設在美國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其研究范圍覆蓋全部IT 產業,就IT的研究,發展,評估,應用,市場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客觀,公正的論證報告及市場調研報告,協助客戶進行市場分析,技術選擇,項目論證,決策.為決策者在風險和管理,營銷策略,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上提供重要咨詢建議,幫助決策者做出正確抉擇. 2004財務年度營運收入8.94億美元.員工3,800多名,包括1,000 多位專業分析專家,在全球設有70多個分支.在全球的IT產業中,Gartner以其公認的權威性和擁有包括供應商,生產廠商,系統集成商,咨詢,銀行,金融,能源交通,部門及其它領域(包括中國在內)共約35,000客戶而獨占鰲頭.其中客戶幾乎囊括了所有的世界級大。 這張魔力象限圖表是權威研究與咨詢Gartner發布的學習系統魔力象限(MagicQuadrant)。 魔力象限通常從兩個方面來評價供應商: 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和執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 前者考量該廠商提供產品底層技術基礎的能力、市場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外部等, 後者考量產品的易用程度和價格、服務的完善程度和技 術支持能力、管理團隊的經驗和能力等。 象限圖的橫軸表示發前瞻性,縱軸表示執行能力。 這就是Gartner的魔力象限,注意它並不是市場佔有率的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