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讓導航儀開機就進入dsa
設置導航路徑的時候設置為DSA ,打開DSA再設置為地圖就可以了,導航路徑設置界面一般會有一個開機自動啟動地圖的選項,打勾就好了
⑵ 減影血管造影的工作方式
在DSA系統中,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數字減影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如時間、能量減影等,區別主要在於相減的兩影像即掩模和造影劑充盈像的獲取方法不同。
(一)時間減影
時間減影是DSA常用的方式,在注入的造影劑進入感興趣區之前將一幀或多幀影像作為掩模像存儲,並與按時間順序出現的造影像一一相減。這樣,兩幀中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除,而造影劑通過血管時形成的高密度部分被突出地顯示。這種工作方式因掩模像和造影像獲得的時間先後不同,故稱為時間減影。它的不足之處是,在攝影過程中由於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運動,使掩模像和造影像不能精確匹配,導致影像出現配准不良的偽影或模糊。鑒於減影中採用的掩模像和造影像的幀數、採集時間不同,又可分為下列方式:
1.脈沖影像(pulseimage,PI)方式PI方式採用間歇X線脈沖來形成掩模像和造影像(如圖5-25所示),每秒攝取數幀影像,脈沖持續時間一般大於視頻信號一幀的時間。在造影劑未流入感興趣血管時攝取掩模像,在造影劑逐漸擴散的過程中對X線影像進行採集和減影,得到一系列連續而有間隔的減影像系列,每幀減影像之間的間隔較大。
2.超脈沖影像(superpulseimage,SPI)方式SPI方式以每秒6~30幀的速率進行X線脈沖攝像,然後逐幀高速反復減影,具有頻率高、脈寬窄的特點,見圖5-26。X線曝光脈沖與攝像機場同步保持一致,曝光信號的有效時間應在場消隱期內,因此脈沖頻率最高為50~60Hz,脈沖寬度均為3~4ms。這種方式能以實時視頻的速度連續觀察X線數字圖像或減影像,具有較高的動態清晰度。
3.連續影像(continuousimage,CI)方式CI方式(如圖5-27所示)與透視一樣,X線連續照射,得到與攝像機同步的、頻率為每秒25~30幀的連續影像,所用X線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脈沖的。因為是長時間連續照射,X線管的負荷相當大,所以要用熱容量大的X線管,如用透視管電流曝光,所得減影像的信噪比很低,因此CI方式一般使用小焦點、15mA管電流的條件連續曝光攝影。
4.時間間隔差(timeintervaldifference,TID)方式前述的幾種減影方式都用造影劑未注入造影部位血管時的影像作掩模像,用含有造影劑的序列X線影像作造影像進行減影,TID方式則不固定掩模像,而是隨機確定一幀影像(例如第3幀,可以選造影劑剛注入血管時攝取的影像),再與其後一定間隔(例如每隔3幀)的造影像(第6幀)進行減影處理(3-6),以後逐幀相減(4-7)、(5-8)……,形成減影像序列。
5.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觸發脈沖方式由於每一時刻心臟運動處在不同的相位上,為了使掩模像和造影像的相位盡可能接近,以減少減影像的運動偽影,要求相減的像對心臟運動同步,通常使用ECG觸發X線脈沖方式。外部ECG信號以三種方式觸發X線採集影像。
(1)連續心電圖標記:以連續方式采像,在ECG信號發生的畫面上作記號,這種方式的最低頻率為5幀/秒。
(2)脈沖心電圖標記:以脈沖方式采像,在最接近ECG信號發生的畫面上作記號,其最低頻率也是5幀/秒。
(3)心電圖門控觸發:由ECG信號啟動X線發生器門控采像,在影像上作標記。具體方法是把心電圖機的輸出信號經A/D轉換後,記憶在ECG存儲器中,同時從R波信號中抽出R波標記,作為ECG相位的基準。在ECG門控採集時,如果X線曝光與R波標記同步,就能得到由R波定時的減影像。該方式主要用於心臟大血管的DSA檢查,曝光與心臟血管搏動節律相匹配,保證影像系列中每幀影像與心律同相位,消除因心臟搏動引起的偽影。
二)能量減影
能量減影也稱雙能減影。在進行感興趣區血管造影時,幾乎同時用兩種不同的管電壓(如70kV和130kV)取得兩幀影像,對它進行減影處理;由於兩幀影像利用不同能量的X線攝制,所以稱為能量減影。
這種減影方法利用了碘與周圍軟組織對X線的衰減系數在不同能量下有明顯差異的特性(碘在33keV能級時衰減曲線發生躍變,衰減系數突然增大,而軟組織衰減曲線是連續的,並且能量越大,衰減系數越小)。若將一塊含骨、軟組織、空氣和微量碘的組織分別用能量略低於和略高於33keV的X線(分別為70和130kV)曝光,則後一幀影像比前一幀影像的碘信號大約減少80%,骨信號大約減少40%,軟組織信號減少約25%,氣體則在兩個能級上幾乎不衰減。若將這兩幀影像相減,所得的影像將有效地消除氣體影,保留少量軟組織影及明顯的骨影和碘信號。若將130kV時採集的影像用約1.33的系數加權後再減影,能很好地消除軟組織和氣體影,僅留下較少的骨信號及明顯的碘信號。
能量減影法還可把不同衰減系數的組織分開,例如把骨組織或軟組織從X線影像中除去,從而得到只有軟或骨組織的影像。具體方法是用兩種能量的X線束獲得兩幅影像,一幅在低能X線下獲得,另一幅在高能X線下獲得,影像都經對數變換進行加權相減,就消除了骨或軟組織。
從原理上看,能量減影是一種較好的減影方法,但在實施中要求管電壓能在兩種能量之間進行高速切換,增加了X線機的復雜性,一般X線機不能採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還不易消除骨骼的殘影。
(三)混合減影方式
把能量和時間減影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混合減影技術。基本原理是在造影劑未注入前,先做一次雙能量減影,獲得含少部分骨組織信號的影像,將此影像同血管注入造影劑後的雙能量減影像作減影處理,就得到單純的血管影像。混合減影對設備和X線管負載的要求都較高。
三、DSA對設備的特殊要求和技術措施
DSA和普通的DF系統不同,不僅要把X線影像數字化,還要取得較好質量的血管減影像,因此,DSA系統有一系列特殊要求。
(一)X線發生和顯像系統
包括X線管、高壓發生器、影像增強器、光學系統、電視攝像機和監視器等。
1.X線發生器要求X線管能承受連續脈沖曝光的負荷量,對於中、大型DSA設備,一般X線管熱容量應在200kHU以上,管電壓范圍40~150kV,管電流通常為800~1250mA。要求高壓發生器能產生穩定的直流高壓,採用中、高頻技術,由微機控制,產生幾乎是純直流的電壓。X線機能以多脈沖方式快速曝光,成像速度最高達150幀/秒。
2.影像增強器通常採用可變視野的I.I,如775px的I.I可有10、16、22、31等cm四種視野,根據造影時的需要靈活選用。空間解析度與屏幕尺寸和視野成反比,一般為1.1~2.5LP/mm。為了提高靈敏度和解析度,輸入屏採用碘化銫等材料製成。新研製的平板型增強器,在輸入屏發光體和光電層之間有幾十萬條光纖,把每個像素的光耦合到光電層,從而使影像有較高的亮度,提高了I.I的轉換效率,因此很有發展前途。目前,高性能I.I的量子檢測效率(DQE)達85%。有資料稱,解析度最高為6.8LP/mm。
3.光學系統為了適應所用X線劑量范圍(即輸入光量變化范圍)大的特點,要求使用大孔徑、光圈可自動調節的鏡頭,有的鏡頭還內含電動的中性濾光片,以防止攝入強光。
4.電視攝像機要求攝像管具有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低殘像的特點,視頻通道要有各種補償電路,保證輸出高信噪比、高保真的視頻信號。X線曝光和影像採集必須同步進行,但由於真空攝像管的遲滯特性,在脈沖影像方式和隔行掃描制式下,每一場的影像信號幅值不等,采樣需等到信號幅值穩定後才能進行,因此使得曝光脈沖寬度增加,浪費了劑量。採用CCD攝像機和逐行掃描制式,可以改善這種情況。隨著CCD產品質量的提高,將進一步取代真空攝像管。高性能CCD攝像機,採用高清晰度制式,解析度為1249/1023線(50~60Hz),S/N大於2500,頻帶大於10.5MHz。
5.監視器要求配備高清晰度、大屏幕的監視器,如逐行掃描1024線以上、1275px以上的類型。現在造影室內的監視器常採用多屏、多分割或畫中畫的形式,便於隨時對比。高性能的監視器使用環境亮度感測器,自動調節亮度;無閃爍的平面顯像管在場頻高於100Hz時實現無閃爍影像顯示。
6.X線影像亮度的自動控制在DSA中由於被攝對象的組織密度變化大,應保證在各種不同的攝影對象和攝影條件下都能得到有足夠診斷信息的影像,消除模糊及暈光。DSA是由I.I-TV成像系統形成模擬影像信號的,I.I的動態范圍大,約為10,在不同曝光劑量下都能輸出對比度良好的影像。但電視攝像管的靶面照度范圍為10~10x時,輸出電流在暗與飽和電流值之間變化,動態范圍在幾百之內。有的檢查部位(如胸、腹部)X線曝光劑量變化范圍達到10~10,超過了攝像機能精確復制信號的范圍,因此需要有一系列自動控制措施,確保攝像管的輸入光量在其動態范圍內變化。
「自控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①控制I.I的輸出光量。控制X線的曝光劑量就是控制I.I的輸入光量,以利用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自動控制曝光時間,或自動調整X線管的kV、mA值,就能自動控制X線影像的亮度;
②控制光學系統的輸出光量。用視頻信號自動控制鏡頭光圈的大小,F1.4孔徑的鏡頭在受控於計算機的濾光片輔助下,自動調整光量的范圍可達到6.6×10,從而保證攝像管的輸入照度總處於正常范圍內;
③採用補償濾過器也能減小X線信息的動態范圍,使它和設備部件的動態范圍相吻合。補償性濾過器是在X線管與病人之間放入附加的衰減材料,在視野內選擇特定的衰減區域,提供更均勻的劑量分布。
7.X線劑量管理在保證影像質量的條件下盡量減少病人接受的X線照射劑量,是劑量管理系統的任務,它由一系列現代技術組成。
(1)柵控技術:在每次脈沖曝光的間隔向柵極加一負電位,抵消曝光脈沖的啟輝和余輝,從而消除軟射線,提高有效射線質量,縮短脈沖寬度。
(2)光譜濾過技術:在I.I或X線管的窗口放置鋁濾板,以消除軟射線,減少二次輻射,優化了X線的頻譜。準直器的隔板有方、圓、平行四邊等形狀;位於X線管窗口的濾板及DSA補償性濾板也有各種形狀,如頭部用多邊形濾板,頸部、四肢用矩形,心臟、肺部用雙弧形等。理想的濾板可使顯示屏范圍內影像密度基本一致,以免產生飽和性偽影。若肺部DSA檢查沒有濾板時,肺與心臟的密度相差太大,X線劑量適合心臟時,肺部的小血管被穿透,劑量適合肺部時心內結構又無法辨認。各種濾板和隔板可以自動或手動控制,調整很方便。但要注意,不宜採用太厚的濾板,否則將明顯增加X線管負荷,還會使X線束硬化和降低信噪比等。
I.I前面放置的濾線柵也用來消除X線穿過人體時的散射線,有平行、會聚、錐形和交叉等排列方式。採用該技術後可降低X線輻射劑量約20%。
(3)脈沖透視技術:是在透視影像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因此能對脈沖透視影像進行增強、平滑、除噪等濾波處理,改善影像的清晰度。設備的脈沖透視頻率有25幀/秒、12.5幀/秒、6幀/秒等種類可供選擇,頻率越低、而脈寬越窄輻射劑量就越小。但脈沖頻率太低時,活動影像透視將出現動畫狀跳動和拖曳;脈寬太窄時透視影像質量下降。採用該技術,估計較常規透視輻射劑量減少約40%。
(4)影像凍結技術:每次透視的最後一幀影像被暫存,並且保留在監視器上顯示,稱為影像凍結(lastimagehold,LIH)。充分利用LIH技術,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透視,明顯縮短總透視時間,達到減少輻射劑量的目的。在LIH狀態下還能調整DSA濾板和隔板。
此外,還有放射劑量的自動顯示技術,檢查床旁的透視劑量調節功能,鉛防護屏吊架等。
(二)機械繫統
主要包括機架和檢查床,要求它們的運動范圍大、速度快、全方位。
1.機架和床機架有C、U、雙C等形臂、L+C臂等;安裝方式有座地或懸吊兩種,可保證造影從多個方向切入;能做到全方位選擇和觀察投射角度,以減少死角,盡量不妨礙手術醫生的操作。判斷機架的性能主要看L臂的旋轉和縱向運動,C臂的向左前斜、向右前斜旋轉的角度和向頭、向腳軸向運動的范圍,運動的速度和穩定性,影像增強器的上下運動,要求設備能自動顯示臂的位置、角度等數據。檢查床的縱向、橫向運動范圍要大,並可以左右旋轉。
現代血管造影機多用雙、單C臂三軸(三個馬達驅動旋轉軸,保證C臂圍繞病人作同中心運動、操作靈活、定位準確)或L+C臂三軸系統。雙C臂產品減少了注葯及X線曝光次數,增大了運動角度。檢查床運動雙向180°,使活動空間增大,便於病人的擺位及搶救。三軸系統則是旋轉造影、計算機輔助血管最佳角度定位的基礎。
現代血管造影機還配有自動安全保護裝置,計算機能根據機架、床的位置自動預警和控制C臂、I.I運動速度,利用感測器感受周圍物體的距離,自動實現減速或停止(例如離物體250px時減速,離物體25px時停止)。
2.體位記憶技術專為手術醫生設計了投照體位記憶裝置,能儲存多達100個體位,各種體位可事先預設,也可在造影中隨時存儲,使造影程序化,加快造影速度。
3.自動跟蹤回放技術當C形臂轉到需要的角度進行透視觀察時,系統能自動搜索並重放該角度已有的造影像,供醫生診斷或介入治療時參考;也可根據影像自動將C臂轉到該位置重新進行透視造影。這種技術特別有利於心、腦血管的造影,尤其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
(三)影像數據採集和存儲系統
該系統的一般結構在圖5-24已示出。由於DSA要求25幀/秒以上的實時減影,這樣高的處理速度必須通過專用硬體來實現。有的廠家在通用微機上增加一塊影像板來實現視頻信號的A/D轉換和實時減影等處理功能,該板由A/D轉換器、輸入查找表、高速運算器,幀存儲器、輸出查找表、D/A轉換器等組成。
根據採集矩陣的大小決定采樣時鍾的速率,對512×512矩陣,采樣頻率需大於10MHz;對768×572矩陣和1024×1024矩陣,需要的采樣頻率分別為15MHz和20MHz。按照對數字影像灰度級的要求選擇A/D轉換器的量化等級,即位(bit)數,一般為8bit或10bit。幀存儲器的容量一般要能保存16幀數字影像,當每像素為8bit(即1位元組,byte)數據時,幀存容量是4MB或16MB。對心臟和冠狀動脈等動態器官部位的造影,需以25幀/秒的速率實時連續採集5s或10s影像,要求採用更大容量的影像存儲器(海量存儲器),有的設備已採用64MB的高速海量幀存,可以保存512×512×8bit的影像250幀。如果實時幀存的容量小,對心臟和冠脈就只能採用電影方式造影。一次采像一般不超過10s,而在兩次采像的間隔時間內可把幀存的影像轉存到光碟或硬碟上,所以幀存容量超過64MB,就可以代替電影膠片。
大容量實時影像存儲器一般採用動態存儲器,由於最高實時存取速度要達到每秒50幀512×512×8bit的影像,所以必須通過視頻匯流排傳輸,同時也要有計算機匯流排介面,以便進行讀寫控制和實現幀存與硬碟之間影像轉存。
四)計算機系統
在DSA系統中,計算機主要用於系統控制和影像後處理。
1.系統控制控制流程如圖5-30所示,以計算機為主體控制整個設備。根據控制流程需要連接的信號如下:
1)啟動開關信號:啟動開關1閉合使X線機接受計算機控制,由計算機對X線機發出曝光准備信號;發出光闌控制信號,使光圈孔徑縮小。啟動開關2閉合使造影過程開始,計算機啟動高壓注射器,並對X線機發出曝光信號。
(2)聯絡信號:X線機准備完畢後,向計算機發出准備就緒信號,表示可以進行脈沖曝光。曝光開始後,向A/D轉換電路發出采樣開始信號;轉換結束後,通知計算機讀取數字信號,再次進行脈沖曝光,採集下一幀影像。
2.影像後處理這里主要說明對數變換處理、移動性偽影的校正處理、改善影像S/N的時間濾過處理和自動參數分析功能。
(1)對數變換處理:在不同時刻得到的造影血管減影像,會因背景的變化而產生對比度的差異,通過在減影前進行對數變換,能消除這種差異。例如,厚度不同的兩點A和B處,有同樣直徑的血管,若未經對數變換而進行減影,則因背景的不同、時刻不同得到的血管減影像具有不同的對比度。如果進行對數變換後再進行減影處理,就會以同樣的對比度顯示,而與血管的背景無關。
(2)移動性偽影校正處理:掩模像與造影像配准良好,是保證DSA檢查質量的前提。影像配准不良的原因是病人身體移動,腸內氣體的運動和心臟的搏動。更換掩模法能校正體動、腸內氣體引起的、像素移位法能校正體動、心臟減影能校正搏動性等偽影。下面介紹這三種方法。
1)更換掩模(再蒙片)法:是DSA中最重要的影像配准方法,其原理是在造影劑流過要檢查的血管時,產生一個曝光脈沖序列,假定第一次曝光是被設定的掩模像曝光,其後則為造影像曝光。如果第一幀影像攝制後,發生病人移動,接著再攝制一系列影像,那麼減影像會因移動偽影而變得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可選擇第2幀像作掩模像減去後面的造影像,以保證減影對之間配准良好。由於沒採用初始的掩模,所以稱為更換掩模。
更換掩模時,操作者要仔細觀察造影的系列影像,通過試湊法決定較理想的減影對,一般選擇造影團塊到達之前瞬時的影像與造影劑峰值的影像進行配對。
2)像素移位:是一種通過計算機程序消除移動偽影的技術。假如在兩幀影像獲取之間人體移動,兩個影像的減影就會產生配准不良的偽影。為了改善減影對的配准,可將掩模的局部或全部像素向相反方向移動一定距離,使對應像素更好地配准。因為病人的移動是在三維空間進行的,而像素移動只在二維空間的影像上進行,因此像素移位改善偽影的能力有限。
3)心臟減影法:DSA在檢查心臟時,由於掩模像和造影像的心動相位不吻合引起搏動性偽影,因此需用ECG門控採集方式。但這種方式的採集速度低,在一個心動周期內只能采像1幀或2幀,對於心臟檢查不適合,必須補充心動周期內的影像幀數(采像速度為30幀/秒時,平均30~32幀)。採集一個心動周期的掩模像,同時採集心電圖信號,以R波為起點逐幀比較各幀影像與心動相位的關系,找出與R波同相位的一幀作為第一幀掩模像,在以後的幾個心動周期內採集造影像。檢查結束後,為了校正搏動性偽影,可以抽出心動相位一致的掩模像和造影像實施連續減影,稱為心臟減影法。
(3)時間濾過:減影所用的影像序列是在造影劑通過感興趣的血管期間攝取的,每幀造影像隨時間而變化。減影的目的就是把有時間依賴特點的血管影像從整個解剖結構的影像中提取出來,即濾過出來。所以減影過程可認為是濾過的過程,稱為時間濾過。最簡單的時間濾過就是掩模方式減影,它是利用兩幀影像相減。此外,還有積分掩模、匹配濾過和遞歸濾過等方式,它們利用兩幀以上影像作減影,目的在於降低雜訊,提高S/N。
(4)減影像的處理:在DSA系統中,一些通用的影像處理方法基本都採用,如黑白反轉、影像濾波、移位和旋轉、邊緣增強和檢測、動態窗位和窗寬調整、直方圖均衡、影像濾波等。下面對幾種處理和測量分析方法作簡單介紹。
1)內插和局部放大:從整幅存儲影像中選取局部區域加以放大顯示,放大倍數可選擇,但超過4倍失去意義。由於放大後影像的像素分布變稀,可採用內插方法來補充像素。最簡單的插補方法是取相鄰采樣點數據的平均值作為插補值,例如兩相鄰采樣點數據為A和B,則插補值C=(A+B)/2。這樣做可以看得清楚些,但並不增加信息量,也就不會提高解析度。以上也稱為回放放大,放大顯示已採集的影像。
如果局部放大影像是藉助變換采樣區域尺寸來實現的,就是真正的局部放大。例如,影像增強器的輸入野縮小後,采樣頻率不變,則單位面積內的像素增加,提高了空間解析度,稱為採集放大。
2)界標:界標技術主要為DSA的減影影像提供一個解剖學標志,對病變區或血管作出精確定位。由於減影像只顯示含有造影劑的血管影像,解剖定位不明顯,就用一幀亮度已增強的DSA減影與原始的蒙片重合,這樣可同時顯示血管和參考結構,即為界標影像,骨骼或軟組織等結構作為標記。
(5)自動分析功能:在心室和血管造影後,計算機利用分析軟體實時提取與定量診斷有關的功能性信息,添加在形態影像上。下面介紹幾種分析功能。
1)左心室體積計算和分析功能:是利用從DSA影像得到的左心室擴張末期像和收縮末期像,計算左心室的體積;根據這個結果再算出射血分數、室壁運動、心排量、心臟重量及心肌血流儲備等功能參數。
2)冠狀動脈或血管分析軟體:是計算機運用幾何、密度法等處理方式,測量血管直徑、最大狹窄系數、狹窄或斑塊面積、病變范圍及血流狀況等。
3)功能性影像:是利用視頻密度計對攝取的系列影像繪出時間視頻密度曲線,再根據從曲線獲得的參數形成的一種影像。這種影像反映功能性信息,與傳統的反映形態學范疇信息的影像不同。從曲線可以提取造影劑在血管內流動的時間依賴性參數,局部血管的容量或深(厚)度參數,以及局部器官實質血流灌注參數,這些參數對心血管疾病的確診和治療不可缺少,可在早期發現病灶。
(五)DSA處理的新技術
DSA不僅為診斷服務,而且為疾病治療提供了先進的手段。DSA常應用於介入治療,採用繪制路徑圖的方法,能指導術者快速正確地操作;ECG觸發脈沖的影像採集方式對運動部位清晰成像有獨到之處;峰值保持採集方式可提高減影像的信噪比;對於運動部位的DSA成像,採用動態DSA技術(即在採集影像的過程中,X線管、檢查床和探測器作規則運動)可大大減輕偽影,常見的是電影減影、旋轉血管造影、造影劑跟蹤造影、步進式血管造影、自動最佳角度定位等。
1.路徑圖技術為復雜部位插管的方便及介入治療的需求而創建,具體方法是,先注入少許造影劑後攝影,把第一次透視得到的影像與以後透視的影像進行實時動態減影,使血管影與插管過程重疊,同時顯示。這樣清楚地顯示了導管的走向和尖端的具體位置,使術者順利地將導管插入目的地。這種方法分為三個階段:①活動的數字透視形成輔助掩模像;②當血管充盈造影劑最多、對比度最高時曝光,輔助掩模被充盈像取代;③當血管內造影劑排空時,透視像與充盈像掩模相減,血管以最大對比度顯示,能使導管沿軌跡准確地操作。
總之,路徑圖技術是以透視的自然像作輔助掩模,再用充盈像代替輔助掩模而成為實際掩模,與後面不含造影劑的透視像相減,獲得只含造影劑的血管像,以此作為插管的路徑圖,可以清晰地觀察血管內導管的動態運動,對介入治療的對比和安全很有幫助。
2.數字電影減影以數字式快速短脈沖進行影像採集。實時成像每秒25~50幀,一般單向可達50幀/秒、雙向25幀/秒,可以把影像記錄在電影膠片上。這種採集方式用於心臟、冠狀動脈等運動部位,使減影後運動偽影幾乎為零。採用該方式時常輔以ECG觸發方式。
3.旋轉血管造影DSA系統開始採集影像的同時,C形臂支架圍繞病人作旋轉運動,對某血管及其分支作180°的參數採集,人體保持靜止,X線管和增強器作同步運動,從而獲得三維影像。採用這項技術明顯增加了觀察的角度,獲得更多的診斷信息,對腦血管、心腔和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尤其適用。
4.步進式血管造影採用快速脈沖曝光採集影像,曝光時X線管和增強器保持靜止,導管床攜人體自動均勻地向前移動,從而獲得血管全程減影像,主要用於四肢動脈檢查和介入治療。
5.遙控造影劑跟蹤技術注射造影劑後,在采像期間手控或程式控制床面移動速度,追蹤造影劑采像,特別適用於需要多個視野、多次注射才能完成的周圍動脈及胸腹主動脈造影。
6.自動角度定位系統自動角度定位是指計算機根據左和右前斜位病變血管的顯示情況,分析並確定該病變的最佳顯示角度,C形臂自動轉到該位置進行造影。操作者只要對一般血管任意給2個角度(至少間隔30°)後按功能鍵(標記為COMPAS),計算機即自動尋找最佳投射角度,並顯示血管影像,直到獲得最佳影像為止,這種功能特別適合於冠狀動脈和腦血管造影。
7.峰值保持采樣技術在幀存儲器設置亮度最大值單元和最小值單元,在開始采樣前,把兩個單元分別初始化為最暗和最亮值。采樣過程中,在當前影像變得更亮時,才把當前值寫入最大值單元;同樣,在當前影像更暗時才把當前值寫入最小值單元,上述過程重復進行直到采樣結束。最大值單元始終是記憶掩模像數據,而最小值單元的記憶過程是從掩模像到部分充盈像,再到全部充盈像。把最大值與最小值幀存單元相減就得到一系列由部分到完全充盈的減影像,這個過程就是峰值保持采樣。它的優點是能提高減影像的質量,或用較小的照射劑量就得到普通DSA採集方式的影像效果。
8.雙平面血管造影一個方向上的X線血管造影很可能因為血管的相互重疊而影響觀察,雙C臂X線機DSA系統可以通過軟體實現完全相同的兩台DSA的同步控制,以25幀/秒的速率實時獲得正、側兩個方向的造影像。在其中一個方向上血管可能不重疊,醫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從兩個不同方向的造影像中獲取隱含的三維信息。如把兩個不同方向的造影像分別顯示在兩台監視器上,通過專用觀測鏡能看到有真實立體感的影像。只要知道兩個方向上的X線源的空間坐標,利用測探軟體還可准確計算出病灶的三維空間位置。這種通過軟體聯接實現雙平面血管造影的方法,可避免多次注入造影劑和多方位投射,因此縮短了檢查時間,減少造影劑的用量。
綜上所述,隨著DSA技術的不斷發展,設備性能、造影方法的不斷改進,DSA的不足得到改善。例如影像的後處理使S/N提高;由於視野小,大的部位需要多次曝光,可通過改進I.I的輸入野,採用遙控造影劑跟蹤技術、步進式曝光來解決;運動部位成像及運動性偽影,可通過改進高壓發生器,使用超短脈沖快速曝光加以改善;採用數字脈沖式透視可使X線輻射劑量減少將近一半。
⑶ 介入手術室的主要設備
自20世紀80年代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技術應用以來,人們逐漸從過去的連續透視,隨機點片、快速換片機、膠片電影等繁瑣、復雜的成像手段中擺脫出來,而運用現今的數字透視、數字電影、DSA等先進技術,使血管造影室從單一的放射科診斷室逐步走向設備完善、管理嚴格的介人手術室。為了保證介入手術的順利進行,介入手術室內應具備心血管造影機、高壓注射器、移動式B超機等設備。
心血管造影機
現代心血管造影機是介人手術不可缺的設備,它通常由X線系統及計算機系統組成。(一)X線系統高質量的圖像質量必須有高性能的X線機,才能使患者得到准確、徹底的治療,因此,高性能的X線機必須具備以下特點:1.大功率:進行介人手術時,必須進行反復、多次的連續曝光,這就要求X線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反復輸出足夠大的功率,從而獲得滿意的X線影像。現多採用1200mA以上,150kV的X線機。2.X線球管的容量大、焦點小:為了得到滿意的心血管造影圖像,在滿足容量的條件下,X線管的焦點越小,半影小、影像清晰度好。3.高壓發生器發出的壓力要平穩:為保證每幅圖像質量一致,除各照射參數一致外,還要保證具有較高的KV值的恆定。4.曝光的時間短:心血管造影要求在1秒以內連續多次到幾十次曝光,每次曝光時間很短。5.兩套主機:心臟造影時,要求同時做正、側或雙側斜位投照,且雙向攝影要做到同步,兩套主機易於分別調照射參數,方可得到滿意的心臟影像,縮短檢查時間。X線系統主要包括X線球管、影像增強器、高壓發生器、控制台、電視系統、C型臂、導管床。1.X線球管:主要是產生X線的地方,必須具備大功率(50~150kW),高熱容量,小焦點(0.4~1.2mm)的旋轉X線球管,才能產生高千伏、短脈沖的X線,能獲得每秒50幀以上的優質圖像。2.光柵及濾過板:控制光柵可以限制X線的照射野以減少散射線,而過濾板可有效消除軟射線,提高X線質量。二者都可以限制低能量X線的產生,減少灰霧形成,同時降低醫患雙方的輻射劑量。3.高壓發生器:為保證輸出電壓的穩定,現多採用三相交流12個脈沖或中等高壓發生器等波紋較平穩X線高壓發生器。4.影像增強器:它接收穿透檢查部位X線,並將其放大0.6~1萬倍,以便攝影機獲得較亮的影像,其視野大小不一,可有6英寸、9英寸、11英寸、14英寸等規格,直徑越大,可顯示檢查的范圍越大。通常其視野大小可調,以適應檢查部位的大小,獲取最佳影像。5.電視攝像機:它是對圖像分辨力影響最大的部分,解析度矩陣達到l024×l024方可將影像增強器上的影像完整的轉換成視頻信號以輸入計算機系統。6.X線控制台:它能控制X線機的開關,焦點大小的選擇及調節各種技術參數。7.「C」形臂:主要是X線球管的基座,控制它可實現垂直及水平和任意方面的多角度投照,以充分顯示病變,有利於手術進行。8.導管床:分為懸吊床和落地床,它可以在水平面上作多方向運動,有利於病人的搬運及手術的進行。9.高分辨監視器:其解析度可達1024×1024矩陣,一般操作室及控制室各1~2台,用於對獲取圖像及處理圖像的監視。
(二)計算機系統
1.計算機控制台:控制及協調造影各步驟的完成,並能調取各種數字技術的應用,數字圖像的調整及後期處理。2.計算機:它是將電視攝像機獲取的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經過高速運算,放大調整而獲得高質量的數字圖像,並完成對數字圖像的處理、存儲、重放及傳輸,這是數字圖像的優勢所在。3.模/數轉換器(D/A):它是將電視攝像機獲取的模擬信號轉化為二進制數字並通過計算機中央處理器對其進行運算處理、以獲得數字信號。可進行無損耗的放大後處理、傳輸及儲存。4.數,模轉換器(A/D):它是將處理後的數字信號再轉換成模擬信號,以不同灰階點陣組成供診斷用的視頻影像。5.中央處理器(CPU):它是整個設備的核心,其作用是處理系統中數字的邏輯運算,並發出指令進行各個程序的運算。高性能的DSA系統其設備有處理速度很快的CPU。6.存儲器(硬碟):它用來存儲DSA系統的程序和數據,一般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存儲器。當主存儲器不夠或出現故障時,輔存儲器進行補充和替換,以完成正常工作。7.鍵盤:它是操作人員與機器聯系的橋梁。通過它,操作人員可將患者的一般資料輸入計算機,並通過它調用各種程序及對圖像進行處理。(三)常用數字技術1.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是通過機器設備將未造影的圖像和已造影的圖像分別數字化,再由計算機匹配相減,轉換成只剩血管影像而消除周邊組織結構的技術。DSA技術的應用,使得人們以較少的射線劑量和造影劑量來獲得更多的清晰圖像,以滿足日益發展的臨床需要。其常用方法有脈沖方式、連續方式、時間間隔差方式及心電圖觸發方式,可根據患者病情,病變部位及特殊要求選擇適當的方式及序列,以更好的發現病變。2.數字透視:將普通的透視技術進行數字化後,可將其圖像進行定格,重放以至儲存。脈沖技術的應用,可將X線劑量成倍減少,通常採用1/2或l/3系數,可使操作者及病人接受的輻射量和檢查時間明顯減少。3.數字電影:過去的電影技術是將影像投射在電影膠片上,如想觀看則必須先經過暗房處理,才能通過放映機觀看,因許多人為因素,圖像質量不能得到保障,且不能造影後立即觀看效果,保存時間有限。數字技術的應用是將圖像儲存在硬碟上,不需要許多中間環節,去掉了許多不穩定因素,並可將曝光速度提高到50幀,秒甚至75幀/秒,立即重放,圖像質量穩定可靠,可長期保存。
高壓注射器
高壓注射器的應用,可以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按一定的壓力、流率將所需的造影劑集中注入病人的心血管內,高濃度的充盈受檢部位,以攝取對比度較高的影像,造影過程中,能與X線機曝光相匹配,從而提高攝影的准確性和成功率。現代高壓器多由微機控制,它具有小型化、控制精度高、運行穩定、操作智能化等優點。(一)結構和功能高壓注射器的主要結構有:1.多軸運動注射頭:它將一定濃度的造影劑抽吸入注射筒(一次性),由微機檢測出筒內造影劑的總量,並將其加熱至體溫,其多軸系統可配合導管頭的位置作方向運動,以保證造影的順利進行。2.控制台:它是高壓注射器的中樞,控制所有的注射參數及程序。3.移動支架:其方法可有天頂懸吊式、導管床站立式及落地式三種。可根據使用者習慣及房間結構選擇其一,通常落地式較方便、實用。(二)注射參數欲獲得滿意的造影圖像必須根據導管頭所在的位置,導管的直徑及病變大小,血流運行時間來選擇合適的參數。其常用的參數有:1.延遲時間:根據病變需要,控製造影劑注入體內的時機,分為曝光延時和注射延時兩種方式。2.每次注射劑量:即每一次造影時所注入的造影劑量,不可與總量相混。一般以毫升為單位。3.注射流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注入導管的造影劑量,通常以ml/s表示。每次設定的注射流率為實質注射流率的上限值,即實際注射量不一定達到設定值,但可限制其流率進一步提高,起到保護作用。4.注射壓力:是指造影劑以某種特定的流速到達血管時單位面積所需的壓力。每次設定的注射壓力為上限值,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通常以PSI(每平方英寸磅)表示。
質量保證體系
DSA系統是大型精密儀器,對其保養、使用及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檢查結果及治療的效果。(一)影響DSA圖像質量的因素在使用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造成對圖像的影響。1.線部分:包括機器的容量,攝影條件的選用,焦點的選擇,曝光率的大小等。2.機械部分:導管床與球管在圖像採集過程中的配合情況。3.高壓注射器的性能及與造影相配合的情況。4.圖像的採集速度:數字化轉換中信號的丟失程度。5.圖像採集質量:包括影像增強器及電視攝影機性能,圖像存儲裝置(如磁碟、磁帶、錄像機)及多幅照相機,激光照相機的性能,或者乾式列印機的性能等。6.後處理的性能:如蒙片重建、像素移位等。7.檢查方式的選擇:如採用數字電影或數字減影等。8.病人在造影過程中的配合情況:如囑病人屏氣等。9.醫務人員的操作情況:如導管的選擇、導管是否插到靶器官等。(二)大型儀器設備及器械的管理只有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才能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1.每年定期由檢修公司對設備進行測試及保養。2.機房環境應常年保持溫度在20~25%,相對濕度為40%~70%之間,在南方梅雨季節應抽濕處理,以保持房間乾燥。3.每月定期由工作人員對設備進行清潔維護、保養,特別是影像增強器及高壓注射器。4.每天應對機房及設備進行紫外線消毒,以杜絕感染。5.開機時應檢查設備是否處於最佳運行狀態。6.嚴格按設備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三):DSA檢查中X線輻射的防護隨著社會進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X線輻射防護越來越重視,因此,在DSA檢查中,應將X線輻射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以防止事故的發生。1.定期由環境監測站對機房內外進行X線監測,並對醫務人員進行劑量監測。2.醫務人員應嚴格穿戴好防護衣。3.機房內應安裝相應得防護設備。4.檢查時盡量縮短照射時間,縮小照射范圍,減少曝光次數。
⑷ 什麼是DSA
DSA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的英文縮寫。這是一個多麼繞嘴的名字!它的產生很曲折,同時也包含了許多高深的學問。
從外科手術出現後,人們一直在探索許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要搞清楚人的動脈血管是怎麼分布的。
因此,當1895年11月8日倫琴發現X線後,不久就有人在屍體上進行了手的動脈造影研究,方法是向手的動脈里注入一種造影劑,然後拍X光片,從而可以看見動脈血管的分布。
到1923年,有人首次在人體上作了血管造影檢查。30年代,有了心臟X線造影,甚至可以經腰部穿刺動脈造影。醫學家們不斷改進動脈插管的方法,使動脈造影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但是,無論怎麼改進,傳統的造影技術的某些缺點總在影響檢查的質量,有兩大難題一直困擾著醫學界。
一是,進行動脈造影需要切開皮膚,再從動脈中插入導管,是一種「侵入性」的方法,對患者有一定的損傷和痛苦。這種造影方法容易引起許多並發症。
二是,要檢查身體較厚、骨骼肌肉較多、結構較復雜的部位時,往往肌肉、骨骼、臟器互相重疊,拍出的X線片子,肌肉、骨骼的影像遮擋了要看的血管,使血管影像模糊不清,影響了診斷的准確性。
為了尋找一種操作簡便,對病人安全、影像顯示得更清楚的血管造影方法,醫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探索。人們設想,如果能把與血管重疊的背景影像(如肌肉、骨胳等)除去,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這就是減影法的最初設想。
從設想的提出,到最終實現,有許許多多的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早在30年代,就有人參照當時照相館的一些方法,提出底片減影法,也就是用正負底片相疊的方法來消除背景。60年代,又出現了模擬電子減影法。但都由於操作復雜,照片質量差而未能推廣。直到80年代,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運用於醫學,才出現了數字減影技術。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是怎樣的一種檢查方法,它使我們的視野延伸到了什麼樣的境界。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又叫數字式X線攝影術。它是把電子計算機數字化的能力與常規X線攝影和透視裝置結合起來的一種血管造影檢查新方法。
這種檢查方法的程序是:在進行血管造影之前,先拍一張檢查部位的X光片,這叫掩模像。然後從靜脈注入微量造影劑,再拍一張同一部位血管造影的X光片,這叫造影像。之後,把這兩張像通過X線攝像增強系統,把所形成的圖像視頻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存入相應的掩模像儲存器和造影儲存器里,再輸入減法器中相減,於是就能獲得一幅清晰的、造影劑標示出來的血管圖像。這個血管圖像再經過對比、增強、模擬轉換等一系列復雜過程,就清晰地展現在電視屏幕上了。這些圖像還可以輸入視盤、磁帶和膠片中存擋保存。這樣,就非常便於治療前後進行對比。
數字減影造影術一問世,就以它的許多優點占據了優勢。這種方法簡便、快速、安全,病人痛苦小,不需要住院,更重要的是排除了與血管無關的重疊影像,使保留下來的血管影像十分清晰,診斷的准確性大大提高。使用這種方法,使血管狹窄、動脈粥樣硬化等診斷正確率達97%,是目前評價血管閉塞性疾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不僅如此,這項技術還可以指導醫生進行血管內的成形手術,不但可用在一般血管,還可用在心臟的冠狀動脈。
首先應用數字減影造影術進行血管內手術的是紐約中心醫科大學的亞歷克斯·伯雷斯頓。他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愛思考的人。70年代,他在以色列做實習外科醫生時,看到農民在沙漠中用滴灌法進行灌溉,從中得到啟發。他設計了一種很細很細的導管,在數字減影造影術的指導下,將導管從體外直接進入血管內(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嚴密消毒下進行的),滴注少量很強的粘連劑,來切斷腫瘤的血管,治療腫瘤和修補破裂的血管。
後來,別人又在他的基礎上,藉助DSA技術和光導纖維內窺鏡,在內窺鏡頭上裝上「激光刀」,直接進入血管進行清除血管內病變或擴張血管的手術,當然,也可以對腦部血管進行手術,使過去需要開刀的手術變得大為簡便。
從DSA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我們看到了「聯想」這種思維方法在創新中的作用。
⑸ 電腦硬體系統的存儲器
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據。存儲器有內存(主存)和外存(輔存)之分。
內存
內存空間由存儲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存放8bit二進制數,稱為一個位元組。存儲單元的數量稱為存儲容量。內存容量可用MB來衡量。內存主要以半導體存儲為主,為可讀寫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nory,RAM),允許以任意順序訪問,即採用按地址存(寫)取(讀)的工作方法。內存的全部存儲單元按一定順序編號,這種編號就稱為存儲器的地址。當訪問內存時,來自地址匯流排的存儲器地址經地址解碼後,選中制定的存儲單元,而讀寫控制電路根據讀寫命令實施對於存儲器的讀寫操作,數據匯流排則用於傳送進出內存的信息。
外存
外存是存放程序和數據的「倉庫」,可以長時間地保存大量信息。外存與內存相比容量要大得多,但外存的訪問速度遠比內存要慢,所以計算機的硬體設計都是規定CPU只從內存取出指令執行,並對內存中的數據進行處理,以確保指令的執行速度。當需要時,系統將外存中的程序或數據成批地傳送到內存,或將內存中的數據成批地傳送到外存。
計算機的外存可用來長期存放程序和數據。外存上的信息主要由操作系統進行管理,外存一般只和內存進行信息交換。直接訪問存儲(direct access storage,DSA)是我們最常接觸的外存儲形式,有磁碟、磁帶、光碟、優盤和移動硬碟等。
⑹ 計算機硬體系統主要由什麼組成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硬體系統主要由(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列印機、攝像頭掃描儀、數碼像機等)組成,它們的主要功能分別簡介如下:
所謂硬體,就是用手能摸得著的實物,一台電腦一般有:
1、主機:主機從外觀看是一個整體,但打開機箱後,會發現它的內部由多種獨立的部件組合而成。
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 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其功能是執行算,邏輯運算,數據處理,傳四捨五入,輸入/輸出的控制電腦自動,協調地完成各種操作。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 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5) 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
(6) 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其作用是負責將CPU送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識別的模擬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
(8) 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
(9) 網卡: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的重要設備之一。
(10) 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
(11) 光碟機:光碟機是用來讀取光碟中的設備。光碟為只讀外部存儲設備,其容量為650MB左右。
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3、鍵盤:鍵盤是主要的輸入設備,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
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5、音箱: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6、列印機: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
7、攝像頭、掃描儀、數碼像機等設備。
⑺ DSA怎樣理解
你問的是善領DSA把 我是善領經銷商 很榮幸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DSA是一體化軟體平台,功能是將流動測速預警、固定測速和安全預警以及導航地圖完美結合的軟體平台。它通過RF連接雷達,智能提示流動測速,以及固定測速和安全警示信息,同時可集成3D實景導航地圖,還可以與用戶選配的任意導航地圖無縫結合,是一款真正的三合一軟體系統。
可與導航地圖實現完美集成,也可獨立使用 可以提供用戶自行設置、編輯個性化的信息數據,並與他人共享。
DSA的數據包包含有超過55萬筆的數據,且保持每周一次的更新頻率。 語音及圖標提示方式:集成在導航主機內,當啟動導航時,在後台語音提示,並在導航界面疊加提示雷達類型,純粹以軟體驅動。 通過無線連接,將雷達測速接收器接收到的雷達信號,傳入到導航儀,依據信號強弱,分五級提示音的頻率,以區別距離遠近。
提示聲音控制:可設置靜音速度和靈敏度參數,其中善領獨創的自動模式,能智能識別周邊道路環境,自動過濾不必要的信號干擾。
AFF智能濾波系統:GPS內置存儲器內預存有每一條道路的限速值,汽車通過某路段時,預警儀通過GPS衛星提供的定位信息,比對當前道路的限速值和當前車速。如果當前車速低於限速值,則自動過濾掉全部雷達信號。如果當前車速超過了限速值,則依據信號波形比對,如果判斷是有效信號,則即時提出雷達測速預警。
區間測速預警功能:通常的測速是雷達的「單點測速」,而「區間測速」則是計算車輛通過一段區間內平均車速,來甄別車輛是否超速。針對此種測速方式設計出區間測速預警功能。改變了對「區間測速」無法預警的狀況。
⑻ DSA是什麼
1、 駕駛安全預警與導航系統簡稱DSA。
這個軟體是深圳善領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安裝在攜帶型導航儀上、手機上可以對公路沿途與安全駕駛相關的信息點進行提示,特別是違法駕駛拍攝的相機(也稱電子眼)
2、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簡稱DSA。
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過數字化處理,把不需要的組織影像刪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這種技術叫做數字減影技術,其特點是圖像清晰,解析度高,對觀察血管病變,血管狹窄的定位測量,診斷及介入治療提供了真實的立體圖像,為各種介入治療提供了必備條件。
3、DSA-Dynamic Stability Assist system動態穩定輔助系統。
這是一種動力輸出較大的引擎較需要的配備, 其作用是抑制在車輛行駛或加速所產生的車輪打滑現象, 來保持輪胎的抓地力適當分配, 維持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4、DSA(Directory System Agent )目錄系統代理
是指一種用於存儲目錄信息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採用分層格式,提供快速而高效的搜索功能。DSA 與目錄信息樹(DIT:DirectoryInformation Tree)相連接。
目錄用戶代理(DUA:Directory User Agent)是用於訪問一個或多個 DSA的用戶介面程序。DUA包括 whois,查找器(finger)以及提供圖形用戶界面的相關程序等。
5、動態儲存加速,Dynamic Storage Accelerator,簡稱DSA。
早期曝光過 的「Lake Tiny」功能,可以根據磁碟負載和電源策略動態調節,據稱最高可以提升25%的I/O性能。前這一技術只可以在Z87平台開啟,而且必須使用RST 12.0驅動以及Windows7以上的系統。
⑼ dsa是什麼意思
dsa有多個含義,分別代表數字減影技術配、電站自動化、星際爭霸地圖。
1、數字減影技術配:
DSA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的簡稱,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過數字化處理,把不需要的組織影像刪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這種技術叫做數字減影技術。
2、配電站自動化:
dsa是配電站自動化(Distribution Substation Automation)的縮寫,該技術利用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配電站的主要設備和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控制和保護,以及與配電網調度的通訊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3、星際爭霸地圖:
DSA是Desert Strike Angel簡稱,是一張預設剝離對戰操作並變相融入對戰各種運營概念同時具有濃厚的跨躍對戰和RPG集競技性和娛樂性的基於《星際爭霸》的多人即時對戰的自定義地圖。
DSA的地圖內容
DSA(Desert Strike Angel)地圖擁有極限的電腦智能、豐富多彩的模式、激烈的對戰化的運營體制、完美的雙方和各族的平衡、超強的反卡失衡和反作弊。
玩家負責通過各種運營發展和運營對抗建建築,電腦負責通過玩家的建築種類和數量定時刷出對應的單位種類和數量並自動控制、防守己方戰場建築,同時攻擊敵方的戰場的單位和建築的一場拉鋸戰,以摧毀敵方基地為勝利標志,反之失敗。
⑽ 醫學上的DSA是什麼意思
減影血管造影(DSA)
減影血管造影是通過電子計算機進行輔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是70年代以來應用於臨床的嶄新的X線檢查新技術。它是應用計算機程序進行兩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劑之前,首先進行第一次成像,並用計算機將圖像轉換成數字信號儲存起來。注入造影劑後,再次成像並轉換成數字信號。兩次數字相減,消除相同的信號,得知一個只有造影劑的血管圖像。這種圖像較以往所用的常規腦血管造影所顯示的圖像,更清晰和直觀,一些精細的血管結構亦能顯示出來。
(10)直連式存儲dsa擴展閱讀:
DSA的成像基本原理:將受檢部位沒有注入造影劑和注入造影劑後的血管造影X線熒光圖像,分別經影像增強器增益後,再用高解析度的電視攝像管掃描,將圖像分割成許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陣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組成的視頻圖像,經對數增幅和模/數轉換為不同數值的數字,形成數字圖像並分別存儲起來。
然後輸入電子計算機處理並將兩幅圖像的數字信息相減,獲得的不同數值的差值信號,再經對比度增強和數/模轉換成普通的模擬信號,獲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軟組織,只留下單純血管影像的減影圖像,通過顯示器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