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磁碟冗餘陣列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在台灣一般俗稱:磁碟陣列)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多個相對便宜的小磁碟組合起來,成為一個磁碟組, 使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一個價格昂貴、容量巨大的磁碟。根據選擇的版本不同,RAID比單盤有以下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益處:增強數據整合度,增強容錯功能,增加吞吐量或容量。另外,磁碟組對於計算機來說, 看起來就像一個單獨的磁碟或邏輯存儲單元。分為RAID-1,RAID-10,RAID-3,RAID-30,RAID-5,RAID-50。
圍繞RAID的基本想法就是把多個便宜的小磁碟組合到一起,成為一個磁碟組式的邏輯硬碟,因此,操作系統僅把它們看作一個單一的邏輯存儲單元或磁碟。通過這種手段使邏輯硬碟的性能達到或超過一個容量巨大、價格昂貴的磁碟。RAID常被用在伺服器計算機上,並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碟作為組合。由於硬碟價格的不斷下降與和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與主板整合,它也成為了高級最終用戶的一個選擇,特別是需要大量存儲的工作,如:視頻與音頻製作。
利用如磁碟條紋化 (RAID 0) 和 磁碟鏡像 (RAID 1) 的技巧,把數據分布到各個磁碟上,來達到亢余性、低延遲、讀寫的高帶寬、硬碟毀壞後的最大可恢復性。
採用 RAID 的主要原因是:
1、增強了速度
2、擴容了存儲能力(以及更多的便利)
3、可高效恢復磁碟
有兩種可以實現RAID的方法:硬RAID和軟RAID。
最初的RAID分成了不同的等級,每種等級都有其理論上的優缺點。這些年來,出現了對於RAID觀念不同的應用。
參考http://ke..com/view/1247528.htm
B. 如何在BIOS中設置RAIDBIOS中有用的設置,給我介紹下
隨著價格的下降和相應主板的支持,目前SATA硬碟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由於受晶元組和操作系統的影響,不少用戶對SATA硬碟的使用及安裝系統掌握不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SATA硬碟的日常應用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個幫助。
一、BIOS設置部分
由於各家主板的BIOS不盡相同,但是設置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只介紹幾種比較典型的BIOS設置,相信讀者都能夠根據自己主板BIOS的實際情況參考本文解決問題。
1.南橋為ICH5的主板
先以華碩的P4C800為例,這款主板晶元組為i865PE,南橋為ICH5/ICH5R。進到BIOS後,選擇Main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下面可以選擇兩種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和增強模式(Compatible
Mode和Enhanced
Mode)。其中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可以理解為把SATA硬碟埠映射到並口IDE通道的相應埠,當你選擇這種模式時在下面的IDE
Port
Settings中會有三個選項:
Primary
P-ATA+S-ATA:並行IDE硬碟占據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列SATA硬碟占據IDE2+3的從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說這時主板上的第二個並行IDE介面對應的埠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與上面正相反,此時主板第一個並行IDE介面(Primary
P-ATA)上對應的埠不可用,因為給SATA硬碟佔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列SATA硬碟介面,只能使用並行介面設備。
註:前兩種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介面自動對應IDE通道中的主盤位置,SATA2介面自動對應IDE通道中的從盤位置。
當選擇模式為增強模式Enhanced
Mode時,其下的埠設置的字樣變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個選項:
P-ATA+S-ATA:並行和串列硬碟並存模式,此時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獨立互不幹擾,理論上4個P-ATA和2個S-ATA可同時接6個設備,實際上得根據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橋晶元就只支持4個ATA設備。此時SATA1口硬碟對應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盤),SATA2口硬碟對應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盤)。
S-ATA:串列硬碟增強模式,此時理論上支持4個串列硬碟,但還得看主板的支持情況(如果是ICH5R晶元組如P4P800,想組RAID模式,則必須要選擇此項,並將Configure
S-ATA
as
RAID項設為Yes,S-ATA
BOOTROM項設為Enable,設置後BIOS自動檢測的時候按「Ctrl+I」進行RAID設置)。
P-ATA:其實還是一種映射模式,SATA硬碟占據的是第一個IDE通道,SATA1口對應第一個通道的主盤,SATA2口對應第一個通道的從盤。
當你使用的是Win98/Win
NT/Win2000/MS-DOS等傳統的操作系統時,由於它們只支持4個IDE設備,所以請選擇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並根據你的實際硬碟數量和位置選擇IDE
Port
Settings中的對應選項;當你使用的是WinXP/Win2003等新型的操作系統時,可以選擇增強模式Enhanced
Mode來支持更多的設備。當然如果你安裝Win98+Win
XP雙系統的話,也只好選擇Compatible
Mode了。另外,有的主板BIOS有BUG,致使在單個SATA硬碟上安裝Windows
98SE系統時不能正確安裝SATA硬碟(如:華擎P4VT8),只需要升級BIOS版本到最新版就可以解決了。
註:雖然SATA硬碟本身並沒有主從之分,但是如果使用了埠映射的模式,當你想要並行硬碟和串列硬碟共存時,還是得注意硬碟所佔的位置不要沖突了,而且啟動順序也需要在BIOS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2.南橋為Intel
ICH5R的主板
下面以GA-8KNXP
Ultra為例,簡要說一下技嘉主板的BIOS中SATA的設置:
這款主板的晶元組是i
C. 做RAID0需要幾個硬碟
實現RAID 0至少需要兩塊以上的硬碟,它將兩塊以上的硬碟合並成一塊,數據連續地分割在每塊盤上。
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3)raid存儲技巧擴展閱讀:
單一硬碟工作考慮到的問題就是耗損,但如果兩個硬碟同時處理讀寫操作,明顯可以減少故障時間和增加壽命。單一硬碟從開機後就不停工作,內部導體組件的發熱情況必然實在考慮范圍內,這也是為何現在固態硬碟存在優勢原因之一。然後讀寫損耗本身就比空轉更高,那麼Raid 0的讀寫方面相比單一硬碟就有了優勢。
但同時Raid 0的尋道和磁頭定位也是兩個硬碟同時要做的,那麼必然對於數據穩定性存在翻倍的影響,如果獨立硬碟要在2秒完成的工作,Raid0可能只需要1.3秒或者更低,因為從它的原理上計算了2次,讀寫率要比單一硬碟更復雜一些,從中出現的穩定性故障也更高,遇到出錯現象是其最大的弊端,無法為數據安全做保障。同時是一種拿穩定性換取性能的方案。
D. 工作站中raid0和raid1有什麼區別,怎麼運用
概念、安全性、性能不同。
RAID 0 就是把多個(最少2個)硬碟合並成1個邏輯盤使用,數據讀寫時對各硬碟同時操作,不同硬碟寫入不同數據,速度快。RAID 1就是同時對2個硬碟讀寫(同樣的數據)。
一、概念
1、RAID 0:
RAUD 0就是多磁碟數據分組同步寫讀。
2、RAID 1:
RAID 1就是多磁碟同數據同步寫讀。
三、性能
1、RAID 0
理論讀寫速度是單盤讀寫速度的X倍,X指加入到同一陣列的磁碟數。同時容量也為單盤容量的X倍。
2、RAID 1
讀寫速度與單盤相同,容量為單盤的容量。
(4)raid存儲技巧擴展閱讀:
RAID
1、簡介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獨立冗餘磁碟陣列。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
2、分類
(1)RAID 0
RAID 0 將數據分條,存儲到多個磁碟中,不帶任何冗餘信息。數據被分割成塊,繼續分布到磁碟中。這一級別也被認為是純粹的數據分條。
(2)RAID 1
RAID 1至少要有兩個(只有兩個)硬碟才能組成,因此也稱為鏡像(Mirroring)方式。所謂鏡像就是每兩個硬碟的內容一模一樣,但是對操作系統而言只呈現一個硬碟,以便於管理。
(3)RAID 3
RAID 3 是最常使用的硬碟陣列技術。RAID 3至少需要3個硬碟。RAID 3的總容量為各個硬碟容量之和減去一塊硬碟的容量。應用此技術,數據被分條存儲在多個磁碟內。
(4)RAID 5
RAID 5 和RAID 3極為相似,都是數據分條,奇偶校驗產生冗餘。但是,它不採用一個固定的硬碟來存儲奇偶校驗值,所有數據和校驗值都分布在所有硬碟上。
(5)RAID 10
RAID 10的容錯功能和RAID 1相同,分條使用RAID 1 段得到較高的I/O率。RAID 10巧妙的利用了RAID 0的速度以及RAID 1的保護兩種特性,不過它的缺點是需要的硬碟數較多,因為至少必須擁有四個以上的偶數硬碟才能使用。
3、規范
(1)RAID 0:
連續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行讀/寫於多個磁碟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但它沒有數據冗餘,因此並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結構。
(2)RAID 1:
它是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 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
(3)RAID 0+1:
也被稱為RAID 10標准,實際是將RAID 0和RAID 1標准結合的產物,在連續地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且並行讀/寫多個磁碟的同時,為每一塊磁碟作磁碟鏡像進行冗餘。
(4)RAID 2:
將數據條塊化地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條塊單位為位或位元組,並使用稱為「加重平均糾錯碼(海明碼)」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
(5)RAID 3:
它同RAID 2非常類似,都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區別在於RAID 3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碟存放奇偶校驗信息。
(6)RAID 4:
RAID 4同樣也將數據條塊化並分布於不同的磁碟上,但條塊單位為塊或記錄。
(7)RAID 5:
RAID 5不單獨指定的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碟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
(8)RAID 6:
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
(9)RAID 7:
這是一種新的RAID標准,其自身帶有智能化實時操作系統和用於存儲管理的軟體工具,可完全獨立於主機運行,不佔用主機CPU資源。
E. raidxpert 使用方法
RAIDXpert是一種易於使用的軟體,其設計旨在簡化 RAID 存儲管理。RAIDXpert是專為 AMD HBA 而設計。RAIDXpert 可以從世界任何位置的網路瀏覽器遠程設置、管理或監視AMD RAID產品。它的功能非常強大,可以遠程創建、刪除、擴展和轉換磁碟陣列。陣列同步和重建調度。監視磁碟、陣列和抽取盒狀態,提供在線時間日誌。磁碟、陣列、控制器或抽取盒電子郵件事件通知(例如錯誤或降級條件)。RAIDXpert可以從世界任何位置的網路瀏覽器遠程設置、管理或監視AMD RAID產品。例如:可以進行更改實體磁碟參數、啟用寫入緩存、啟用禁用、啟用NCQ功能等操作。
實戰藉助AMD RAIDXpert Windows下開啟NCQ步驟:
1、把硬碟的SATA數據連接線安裝到主板的SATA 5或者SATA 6介面上。
注意SATA5/6用於AHCI,SATA 1-4用於RAID
2、進入主板BIOS中,開啟 AHCI:Advanced---Southbridge Configuration---Onchip SATA Type---AHCI--Enabled
3、此時已經可以正常進入XP系統,不再出現藍屏死機現象,並且系統會提示找到新硬體,然後安裝RAID驅動程序(下載地址:http://telecom.download.colorful.cn/AMD%20Driver/AHCI/RAID.rar),此時「設備管理器」中會出現 「AMD AHCI Compatible RAID Controller」和「AMD RAID Console」兩個新設備(下圖),AHCI驅動至此就安裝完畢。重啟電腦會提示安裝RAID驅動。
安裝後設備管理器新增的兩個設備:
4、把硬碟的 SATA數據線重新接回主板的SATA 1—4中任意一個介面,重新進入系統並按照提示安裝RAID驅動程序(自動安裝即可)。
5、成功開啟NCQ功能
按照上文的步驟順利安裝AHCI驅動之後,還要通過AMD RaidXpert軟體(下載地址:http://download.amd.com/Desktop /RAIDXpert2.4.1540.4_X2.exe)的設置(用戶名 admin 密碼 admin),才能完整打開NCQ功能。下載並安裝RaidXpert之後進入設置界面,單擊硬碟圖標進入「物理驅動器信息—設置」選項,把下方的「已啟用寫入緩存」和「已啟用NCQ」兩項均設置為「啟用」(如下圖),點擊「提交」後退出,至此終於可以成功開啟790GX主板的NCQ功能了。
寫在最後
利用上文中介紹的幾種方法,都可以簡便而順利的開啟790GX 主板的NCQ功能。Vista安裝光碟中同樣沒有集成AMD AHCI的驅動程序,但是可以借鑒以上方法來解決AHCI驅動的安裝。正在使用780G/790GX主板的朋友,不妨參考本文的小技巧,讓SATAⅡ硬碟在780G、790GX主板上運行得更快更穩定。
順便在多說一句:NCQ技術也已經被用在目前最新的SSD固態硬碟驅動器中。例如Intel的X25-E固態硬碟。當開啟NCQ功能後,它可以確保驅動器在處理器繁忙的時候,仍然可以有足夠的資源來處理磁碟指令。因此無論你是傳統的HDD還是最新的SSD硬碟,本文均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