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的各種存儲器中,訪問速度最快的是磁帶存儲器
磁帶存儲器:以磁帶為存儲介質,由磁帶機及其控制器組成的存儲設備,是計算機的一種輔助存儲器。磁帶機由磁帶傳動機構和磁頭等組成,能驅動磁帶相對磁頭運動,用磁頭進行電磁轉換,在磁帶上順序地記錄或讀出數據。磁帶存儲器是計算機外圍設備之一。磁帶控制器是中央處理器在磁帶機上存取數據用的控制電路裝置。磁帶存儲器以順序方式存取數據。存儲數據的磁帶可離線保存和互換讀出。
(1)ag存儲器擴展閱讀:
磁帶存儲器物理特性
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後,工作點總是在磁滯回線上。只要外加的正向脈沖電流(即外加磁場)幅度足夠大,那麼在電流消失後磁感應強度B並不等於零,而是處在+Br狀態(正剩磁狀態)。反之,當外加負向脈沖電流時,磁感應強度B將處在-Br狀態(負剩磁狀態)。
當磁性材料被磁化後,會形成兩個穩定的剩磁狀態,就像觸發器電路有兩個穩定的狀態一樣。如果規定用+Br狀態表示代碼1,-Br狀態表示代碼0,那麼要使磁性材料記憶1,就要加正向脈沖電流,使磁性材料正向磁化;要使磁性材料記憶0,則要加負向脈沖電流,使磁性材料反向磁化。磁性材料上呈現剩磁狀態的地方形成了一個磁化元或存儲元,它是記錄一個二進制信息位的最小單位。
B. 台達plc的A0V是什麼
沒有AOV
VO0:電壓輸出0通道。
IO0:電流輸出0通道。
AG:模擬量輸出GED,就是模擬量輸出0V參考。具體接線根據你需要電壓輸出還是電流輸出,如果是電壓輸出接VO0和AG。電流輸出接IO0和AG。
台達PLC,是台達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縮寫,又名台達可編程、台達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台達可編程序控制等,是台達為工業自動化領域專門設計的、實現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 台達PLC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C. 存儲器是怎麼存儲東西的 到現在都不明白存儲器是怎麼存儲的 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
硬碟是現在計算機上最常用的存儲器之一。我們都知道,計算機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具有高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而這些數據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在硬碟里。不過,計算機可不像人那麼聰明。在讀取相應的文件時,你必須要給出相應的規則。這就是分區概念。分區從實質上說就是對硬碟的一種格式化。當我們創建分區時,就已經設置好了硬碟的各項物理參數,指定了硬碟主引導記錄(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簡稱為MBR)和引導記錄備份的存放位置。而對於文件系統以及其他操作系統管理硬碟所需要的信息則是通過以後的高級格式化,即Format命令來實現。
面、磁軌和扇區
硬碟分區後,將會被劃分為面(Side)、磁軌(Track)和扇區(Sector)。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個虛擬的概念,並不是真正在硬碟上劃軌道。先從面說起,硬碟一般是由一片或幾片圓形薄膜疊加而成。我們所說,每個圓形薄膜都有兩個「面」,這兩個面都是用來存儲數據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稱為0面、1面、2面……由於每個面都專有一個讀寫磁頭,也常用0頭(head)、1頭……稱之。按照硬碟容量和規格的不同,硬碟面數(或頭數)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達數十面。各面上磁軌號相同的磁軌合起來,稱為一個柱面(Cylinder)(如圖1)。(圖)
上面我們提到了磁軌的概念。那麼究竟何為磁軌呢?由於磁碟是旋轉的,則連續寫入的數據是排列在一個圓周上的。我們稱這樣的圓周為一個磁軌。(如圖2)如果讀寫磁頭沿著圓形薄膜的半徑方向移動一段距離,以後寫入的數據又排列在另外一個磁軌上。根據硬碟規格的不同,磁軌數可以從幾百到數千不等;一個磁軌上可以容納數KB的數據,而主機讀寫時往往並不需要一次讀寫那麼多,於是,磁軌又被劃分成若干段,每段稱為一個扇區。一個扇區一般存放512位元組的數據。扇區也需要編號,同一磁軌中的扇區,分別稱為1扇區,2扇區……
計算機對硬碟的讀寫,處於效率的考慮,是以扇區為基本單位的。即使計算機只需要硬碟上存儲的某個位元組,也必須一次把這個位元組所在的扇區中的512位元組全部讀入內存,再使用所需的那個位元組。不過,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硬碟上面、磁軌、扇區的劃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跡的,雖然磁頭可以根據某個磁軌的應有半徑來對准這個磁軌,但怎樣才能在首尾相連的一圈扇區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區呢?原來,每個扇區並不僅僅由512個位元組組成的,在這些由計算機存取的數據的前、後兩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數據,這些數據構成了扇區的界限標志,標志中含有扇區的編號和其他信息。計算機就憑借著這些標志來識別扇區
硬碟的數據結構
在上文中,我們談了數據在硬碟中的存儲的一般原理。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硬碟,我們還必須對硬碟的數據結構有個簡單的了解。硬碟上的數據按照其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大致可分為5部分:MBR區、DBR區、FAT區、DIR區和DATA區。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
1.MBR區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導記錄區)�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扇區。不過,在總共512位元組的主引導扇區中,MBR只佔用了其中的446個位元組,另外的64個位元組交給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碟分區表)(見表),最後兩個位元組「55,AA」是分區的結束標志。這個整體構成了硬碟的主引導扇區。(圖)
主引導記錄中包含了硬碟的一系列參數和一段引導程序。其中的硬碟引導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並且在系統硬體完成自檢以後引導具有激活標志的分區上的操作系統,並將控制權交給啟動程序。MBR是由分區程序(如Fdisk.exe)所產生的,它不依賴任何操作系統,而且硬碟引導程序也是可以改變的,從而實現多系統共存。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例讓大家更直觀地來了解主引導記錄: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最前面的「80」是一個分區的激活標志,表示系統可引導;「01 01 00」表示分區開始的磁頭號為01,開始的扇區號為01,開始的柱面號為00;「0B」表示分區的系統類型是FAT32,其他比較常用的有04(FAT16)、07(NTFS);「FE BF FC」表示分區結束的磁頭號為254,分區結束的扇區號為63、分區結束的柱面號為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區的相對扇區號為63;「7E 86 BB 00」表示總扇區數為12289622。
2.DBR區
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區的意思。它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扇區,是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是當MBR將系統控制權交給它時,判斷本分區跟目錄前兩個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統的引導文件(以DOS為例,即是Io.sys和Msdos.sys)。如果確定存在,就把它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 交給該文件。BPB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個數,分配單元的大小等重要參數。DBR是由高級格式化程序(即Format.com等程序)所產生的。
3.FAT區
在DBR之後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區。在解釋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們先來談談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佔用磁碟空間時,基本單位不是位元組而是簇。一般情況下,軟盤每簇是1個扇區,硬碟每簇的扇區數與硬碟的總容量大小有關,可能是4、8、16、32、64……
同一個文件的數據並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碟的一個連續的區域內,而往往會分成若干段,像一條鏈子一樣存放。這種存儲方式稱為文件的鏈式存儲。由於硬碟上保存著段與段之間的連接信息(即FAT),操作系統在讀取文件時,總是能夠准確地找到各段的位置並正確讀出。
為了實現文件的鏈式存儲,硬碟上必須准確地記錄哪些簇已經被文件佔用,還必須為每個已經佔用的簇指明存儲後繼內容的下一個簇的簇號。對一個文件的最後一簇,則要指明本簇無後繼簇。這些都是由FAT表來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項,每項記錄一個簇的信息。由於FAT對於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FAT有一個備份,即在原FAT的後面再建一個同樣的FAT。初形成的FAT中所有項都標明為「未佔用」,但如果磁碟有局部損壞,那麼格式化程序會檢測出損壞的簇,在相應的項中標為「壞簇」,以後存文件時就不會再使用這個簇了。FAT的項數與硬碟上的總簇數相當,每一項佔用的位元組數也要與總簇數相適應,因為其中需要存放簇號。FAT的格式有多種,最為常見的是FAT16和FAT32。
4.DIR區
DIR(Directory)是根目錄區,緊接著第二FAT表(即備份的FAT表)之後,記錄著根目錄下每個文件(目錄)的起始單元,文件的屬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時,操作系統根據DIR中的起始單元,結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碟中的具體位置和大小了。
5.數據(DATA)區
數據區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存儲的地方,位於DIR區之後,占據硬碟上的大部分數據空間。
磁碟的文件系統
經常聽高手們說到FAT16、FAT32、NTFS等名詞,朋友們可能隱約知道這是文件系統的意思。可是,究竟這么多文件系統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習:
1.什麼是文件系統?
所謂文件系統,它是操作系統中藉以組織、存儲和命名文件的結構。磁碟或分區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統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應用程序都基於文件系統進行操作,在不同種文件系統上是不能工作的。
2.文件系統大家族
常用的文件系統有很多,MS-DOS和Windows 3.x使用FAT16文件系統,默認情況下Windows 98也使用FAT16,Windows 98和Me可以同時支持FAT16、FAT32兩種文件系統,Windows NT則支持FAT16、NTFS兩種文件系統,Windows 2000可以支持FAT16、FAT32、NTFS三種文件系統,Linux則可以支持多種文件系統,如FAT16、FAT32、NTFS、Minix、ext、ext2、xiafs、HPFS、VFAT等,不過Linux一般都使用ext2文件系統。下面,筆者就簡要介紹這些文件系統的有關情況:
(1)FAT16
FAT的全稱是「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系統)」,最早於1982年開始應用於MS-DOS中。FAT文件系統主要的優點就是它可以允許多種操作系統訪問,如MS-DOS、Windows 3.x、Windows 9x、Windows NT和OS/2等。這一文件系統在使用時遵循8.3命名規則(即文件名最多為8個字元,擴展名為3個字元)。
(2)VFAT
VFAT是「擴展文件分配表系統」的意思,主要應用於在Windows 95中。它對FAT16文件系統進行擴展,並提供支持長文件名,文件名可長達255個字元,VFAT仍保留有擴展名,而且支持文件日期和時間屬性,為每個文件保留了文件創建日期/時間、文件最近被修改的日期/時間和文件最近被打開的日期/時間這三個日期/時間。
(3)FAT32
FAT32主要應用於Windows 98系統,它可以增強磁碟性能並增加可用磁碟空間。因為與FAT16相比,它的一個簇的大小要比FAT16小很多,所以可以節省磁碟空間。而且它支持2G以上的分區大小。朋友們從附表中可以看出FAT16與FAT32的一不同。
(4)HPFS
高性能文件系統。OS/2的高性能文件系統(HPFS)主要克服了FAT文件系統不適合於高檔操作系統這一缺點,HPFS支持長文件名,比FAT文件系統有更強的糾錯能力。Windows NT也支持HPFS,使得從OS/2到Windows NT的過渡更為容易。HPFS和NTFS有包括長文件名在內的許多相同特性,但使用可靠性較差。
(5)NTFS
NTFS是專用於Windows NT/2000操作系統的高級文件系統,它支持文件系統故障恢復,尤其是大存儲媒體、長文件名。NTFS的主要弱點是它只能被Windows NT/2000所識別,雖然它可以讀取FAT文件系統和HPFS文件系統的文件,但其文件卻不能被FAT文件系統和HPFS文件系統所存取,因此兼容性方面比較成問題。
ext2
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文件系統,因為它是專門為Linux設計,擁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佔用率。ext2既可以用於標準的塊設備(如硬碟),也被應用在軟盤等移動存儲設備上。現在已經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統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統等出現。
小結:雖然上面筆者介紹了6種文件系統,但占統治地位的卻是FAT16/32、NTFS等少數幾種,使用最多的當然就是FAT32啦。只要在「我的電腦」中右擊某個驅動器的屬性,就可以在「常規」選項中(圖)看到所使用的文件系統。
明明白白識別硬碟編號
目前,電子市場上硬碟品牌最讓大家熟悉的無非是IBM、昆騰(Quantum)、希捷(Seagate),邁拓(Maxtor)等「老字型大小」。而這些硬碟型號的編號則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些編號均有一定的規律,表示一些特定?的含義。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其編號來了解硬碟的性能指標,包括介面?類型、轉速、容量等。作為DIY朋友來說,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正確識別硬碟編號,在選購硬碟時,就方便得多(以致不被「黑」),至少不會被賣的人說啥是啥。以下舉例說明,供朋友們參考。
一、IBM
IBM是硬碟業的巨頭,其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硬碟領域。而且IBM還是去年硬碟容量、價格戰的始作蛹者。我們今天能夠用得上經濟上既便宜,而且容量又大的硬碟可都得感謝IBM。
IBM的每一個產品又分為多個系列,它的命名方式為:產品名+系列代號+介面類型+碟片尺寸+轉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碟為例,該硬碟的型號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產品,JN代表Deskstar25GP與22GP系列,A代表ATA介面,3代表3寸碟片,7是7200轉產品,最後四位數字為硬碟容量13.5GB。IBM系列代號(IDE)含義如下:
TT=Deskstar 16GP或14GXP JN=Deskstar 25GP或22GXP 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介面類型含義如下:A=ATA
S與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強型SCSI、
增強擴展型SCSI(SCA)
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連續存儲體系SCSI L=光纖通道SCSI
二、MAXTOR(邁拓)
MAXTOR是韓國現代電子美國公司的一個獨立子公司,以前該公司的產品也覆蓋了IDE與SCSI兩個方面,但由於SCSI方面的產品缺乏竟爭力而最終放棄了這個高端市場從而主攻IDE硬碟,所以MAXTOR公司應該是如今硬碟廠商中最專一的了。
MAXTOR硬碟編號規則如下:首位+容量+介面類型+磁頭數,MAXTOR?從鑽石四代開始,其首位數字就為9,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大家如今能在電子市場上見到的MAXTOR硬碟首位基本上都為9。另外比較特殊的是MAXTOR編號中有磁頭數這一概念,因為MAXTOR硬碟是大打單碟容量的發起人,所以其硬碟的型號中要將單碟容量從磁頭數中體現出來。單碟容量=2*硬碟總容量/磁頭數。
現以金鑽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碟為例說明:該硬碟?型號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介面類型UDMA66,3代表該硬碟有3個磁頭,也就是說其中的一個碟片是單面有數據。這個單碟容量就為2*10.2/3=6.8GB。MAXTOR硬碟介面類型字母含義如:
A=PIO模式 D=UDMA33模式 U=UDMA66模式
三、SEAGATE(希捷)
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碟驅動器、磁?盤和讀寫磁頭生產廠家,該公司是一直是IBM、COMPAQ、SONY等業界大戶的硬碟供應商。希捷還保持著業界第一款10000轉硬碟的記錄(捷豹Cheetah系列SCSI)與最大容量(捷豹三代73GB)的記錄,公司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希捷一直是以高端應用為主(例如SCSI硬碟),而並不是特別重視低端家用產品的開發,從而導致在DIY一族心目中的地位不如昆騰等硬碟供應商?。好在希捷公司及時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久前投入市場的酷魚(Barracuda)系列就一掃希捷硬碟以往在單碟容量、轉速、噪音、非正常外頻下工作穩?定性、綜合性能上的劣勢。
希捷的硬碟系列從低端到高端的產品名稱分別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魚)系列。其中Medalist Pro與Barracuda系列是7200轉的產品,其他的是5400轉的產品。硬碟的型號均以ST開頭,現以酷魚10.2GB硬碟為例來說明。該硬碟的型號是:ST310220A,在ST後第一位數字是代表硬碟的尺寸,3就是該硬碟採用3寸碟片,如今其他規格的硬碟已基本上沒有了,所以大家能夠見到?的絕大多數硬碟該位數字均不3,3後面的1022代表的是該硬碟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後一位數字0是代表7200轉產品。這一點不要混淆與希捷以前的入門級產品Medalist ST38420A混淆。多數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開始,以結尾的產品均代表7200轉硬碟,其它數字結尾(包括1、2)代表5400轉的產品。位於型號最後的字母是硬碟的介面類型。希捷硬碟的介面類型字母含義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介面 AG為筆記本電腦專用的ATA介面硬碟。
W為ULTRA Wide SCSI,
其數據傳輸率為40MB每秒 N為ULTRA Narrow SCSI,其數據傳輸率為20MB每秒。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FC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纖通道,可提供高達每秒100MB的數據傳輸率,並且支持熱插拔。
硬碟及介面標準的發展歷史
一、硬碟的歷史
說起硬碟的歷史,我們不能不首先提到藍色巨人IBM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正是IBM發明了硬碟,並且為硬碟的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貢獻。在發明磁碟系統之前,計算機使用穿孔紙帶、磁帶等來存儲程序與數據,這些存儲方式不僅容量低、速度慢,而且有個大缺陷:它們都是順序存儲,為了讀取後面的數據,必須從頭開始讀,無法實現隨機存取數據。
在1956年9月,IBM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商用硬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這套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卻是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組成的龐然大物。而在1968年IBM公司又首次提出了「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溫徹斯特」技術的精髓是:「使用密封、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磁碟片,磁頭沿碟片徑向移動,磁頭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這便是現代硬碟的原型。在1973年IBM公司製造出第一台採用「溫徹期特」技術製造的硬碟,從此硬碟技術的發展有了正確的結構基礎。1979年,IBM再次發明了薄膜磁頭,為進一步減小硬碟體積、增大容量、提高讀寫速度提供了可能。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是微型計算機的萌芽時期,包括希捷、昆騰、邁拓在內的許多著名硬碟廠商都誕生於這一段時間。1979年,IBM的兩位員工Alan Shugart和Finis Conner決定要開發像5.25英寸軟碟機那樣大小的硬碟驅動器,他們離開IBM後組建了希捷公司,次年,希捷發布了第一款適合於微型計算機使用的硬碟,容量為5MB,體積與軟碟機相仿。
PC時代之前的硬碟系統都具有體積大、容量小、速度慢和價格昂貴的特點,這是因為當時計算機的應用范圍還太小,技術與市場之間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得包括存儲業在內的整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 80年代末期IBM對硬碟發展的又一項重大貢獻,即發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頭,這種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使得碟片的存儲密度能夠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數十倍。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的硬碟使用了MR磁頭,使硬碟的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的時代 。1999年9月7日,邁拓公司(Maxtor)_宣布了首塊單碟容量高達10.2GB的ATA硬碟,從而把硬碟的容量引入了一個新里程碑。
二、介面標準的發展
(1)IDE和EIDE的由來
最早的IBM PC並不帶有硬碟,它的BIOS及DOS 1.0操作系統也不支持任何硬碟,因為系統的內存只有16KB,就連軟碟機和DOS都是可選件。後來DOS 2引入了子目錄系統,並添加了對「大容量」存儲設備的支持,於是一些公司開始出售供IBM PC使用的硬碟系統,這些硬碟與一塊控制卡、一個獨立的電源被一起裝在一個外置的盒子里,並通過一條電纜與插在擴展槽中的一塊適配器相連,為了使用這樣的硬碟,必須從軟碟機啟動,並載入一個專用設備驅動程序。
1983年IBM公司推出了PC/XT,雖然XT仍然使用8088 CPU,但配置卻要高得多,加上了一個10MB的內置硬碟,IBM把控制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介面控制卡上,構成了我們常說的硬碟控制器。其介面控制卡上有一塊ROM晶元,其中存有硬碟讀寫程序,直到基於80286處理器的PC/AT的推出,硬碟介面控製程序才被加入到了主板的BIOS中。
PC/XT和PC/AT機器使用的硬碟被稱為MFM硬碟或ST-506/412硬碟,MFM(Modified Frequency Molation)是指一種編碼方案,而ST-506/412則是希捷開發的一種硬碟介面,ST-506介面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電纜及接頭,但是它支持的傳輸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這種介面就基本上被淘汰了。
邁拓於1983年開發了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介面。這種介面把編解碼器放在了硬碟本身之中,它的理論傳輸速度是ST-506的2~4倍。但由於成本比較高,九十年代後就逐步被淘汰掉了。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實際上是指把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這樣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介面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介面。
ATA介面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數據共同開發的,他們決定使用40芯的電纜,最早的IDE硬碟大小為5英寸,容量為40MB。ATA介面從8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取代了其它老式介面。
80年代末期IBM發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頭,這種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使得碟片的存儲密度能夠比以往的20MB/in2提高數十上百倍。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硬碟0663-E12使用了MR磁頭,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直到今天,大多數硬碟仍然採用MR磁頭。
人們在談論硬碟時經常講到PIO模式和DMA模式,它們是什麼呢?目前硬碟與主機進行數據交換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CPU執行I/O埠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另外,一種是不經過CPU的DMA方式。
PIO模式即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這種模式使用PC I/O埠指令來傳送所有的命令、狀態和數據。由於驅動器中有多個緩沖區,對硬碟的讀寫一般採用I/O串操作指令,這種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復多次地完成I/O操作,因此,達到高的數據傳輸率是可能的。
DMA即Direct Memory Access。它表示數據不經過CPU,而直接在硬碟和內存之間傳送。在多任務操作系統內,如OS/2、Linux、Windows NT等,當磁碟傳輸數據時,CPU可騰出時間來做其它事情,而在DOS/Windows3.X環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數據傳輸完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DMA方式的意義並不大。
DMA方式有兩種類型:第三方DMA(third-party DMA)和第一方DMA(first-party DMA)(或稱匯流排主控DMA,Busmastering DMA)。第三方DMA通過系統主板上的DMA控制器的仲裁來獲得匯流排和傳輸數據。而第一方DMA,則完全由介面卡上的邏輯電路來完成,當然這樣就增加了匯流排主控介面的復雜性和成本。現在,所有較新的晶元組均支持匯流排主控DMA。
(2)SCSI介面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一種與ATA完全不同的介面,它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而是一種匯流排型的系統介面,每個SCSI匯流排上可以連接包括SCSI控制卡在內的8個SCSI設備。SCSI的優勢在於它支持多種設備,傳輸速率比ATA介面快得多但價格也很高,獨立的匯流排使得它對CPU的佔用率很低。 最早的SCSI是於1979年由美國的Shugart公司(Seagate希捷公司的前身)制訂的,90年代初,SCSI發展到了SCSI-2,1995年推出了SCSI-3,其俗稱Ultra SCSI, 1997年推出了Ultra 2 SCSI(Fast-40),其採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電平微分)傳輸模式,16位的Ultra2SCSI(LVD)介面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80MB/S,允許介面電纜的最長為12米,大大增加了設備的靈活性。1998年,更高數據傳輸率的Ultra160/m SCSI(Wide下的Fast-80)規格正式公布,其最高數據傳輸率為160MB/s,昆騰推出的Atlas10K和Atlas四代等產品支持Ultra3 SCSI的Ultra160/m傳輸模式。
SCSI硬碟具備有非常優秀的傳輸性能。但由於大多數的主板並不內置SCSI介面,這就使得連接SCSI硬碟必須安裝相應的SCSI卡,目前關於SCSI卡有三個正式標准,SCSI-1,SCSI-2和SCSI-3,以及一些中間版本,要使SCSI硬碟獲得最佳性能就必須保證SCSI卡與SCSI硬碟版本一致(目前較新生產的SCSI硬碟和SCSI卡都是向前兼容的,不一定必須版本一致)。
(3)IEEE1394:IEEE1394又稱為Firewire(火線)或P1394,它是一種高速串列匯流排,現有的IEEE1394標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傳輸速率,將來會達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為硬碟、DVD、CD-ROM等大容量存儲設備的介面。IEEE1394將來有望取代現有的SCSI匯流排和IDE介面,但是由於成本較高和技術上還不夠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IEEE1394介面的產品,硬碟就更少了。
D. 常見的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 存儲設備有那些
鍵盤,滑鼠,攝像頭,掃描儀,光筆,手寫輸入板,游戲桿,語音輸入裝置等都屬於輸入設備輸入設備。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影像輸出系統、語音輸出系統、磁記錄設備等。硬碟屬於存儲設備
E. AGAC160如何切換存儲卡
您好:您點擊手機中的設置——存儲——默認存儲卡設置——外置存儲卡——切換(建議切換前仔細閱讀屏幕上的切換存儲卡須知)建議您嘗試操作,祝您
F. 松下AG-HMC153MC的詳細規格
一般規格 電壓 DC 7.2V ( 使用電池), 7.3V ( 使用交流適配器) 功耗 9.8W ( 錄制時) 操作溫度 0° C ~ 40° C 操作濕度 10% ~ 80% ( 無結露) 重量 本體約1.7 kg
包括SD 存儲卡、提供的電池、以及麥克風時重約1.98 kg 尺寸(寬×高×深) 154 ( 寬) × 164 ( 高) × 397 ( 長) mm, 不包括突出部分 攝像機規格 拾像設備 3CCD (1/3 英寸隔行傳輸型,支持逐行模式) 鏡頭裝配 LEICA DICOMAR 鏡頭, 配光學圖像穩定器, 電動/ 手動模式切換;13 倍變焦,
F1.6 ~ 3.0 (f=3.9mm ~ 51mm/35mm 相當於: 28mm ~ 368mm) 光學顏色分離 棱鏡系統 ND濾色鏡 1/4, 1/16, 1/64 增益選擇 50i/50p 模式:0/+3/+6/+9/+12/+18 dB, ( 慢快門模式下固定為0dB)
25p 模式:0/+3/+6/+9/+12 dB, ( 慢快門模式下固定為0dB) 快門速度(預設) 50i/50p 模式:1/50 (OFF), 1/60, 1/120, 1/250, 1/500, 1/1000, 1/2000 秒
25p 模式:1/25, 1/50 (OFF), 1/60, 1/120, 1/250, 1/500, 1/1000 秒 快門速度(可變) ( 同步掃描) 50i/50p 模式:1/50.0 ~ 1/248.9 秒
25p 模式:1/25.0 ~ 1/248.9 秒 快門速度(低速) 50i/50p 模式:1/12 ~ 1/25 秒
25p 模式:1/12 秒 最小照度 3 lx ( 當F1.6, 增益+12dB,快門速度為1/25 秒時) 數字變焦 2x/5x/10x ( 在1080/50i 或720/50p 的視頻格式下) 過濾網直徑 72 mm 錄制 錄制格式 AVCHD 壓縮方法 MPEG-4 AVC/H.264 錄制媒介* SD 存儲卡: 512MB, 1GB, 2GB (FAT12, FAT16) SDHC 存儲卡 4GB, 6GB, 8GB, 12GB, 16GB, 32GB (FAT32) 錄制視頻格式 PH 模式: 1080/50i, 1080/25p (over 50i), 720/50p 及720/25p (over 50p)
(50 Hz 模式) HA, HG 及HE 模式: 僅1080/50i 傳輸速度 PH 模式: 約21 Mbps (VBR, 最大24 Mbps)
HA 模式: 約17 Mbps (VBR)
HG 模式: 約13 Mbps (VBR)
HE 模式: 約6 Mbps (VBR) 視頻系統 視頻信號 1080/50i, 720/50p HDMI 輸出 HDMI × 1, 1080/50i, 720/50p 及576/50i
( 不兼容VIErA Link) 分量輸出 小D × 1, Y: 1.0 Vp-p, 75 Ω, PB/PR: 0.7 Vp-p, 75 Ω 復合輸出 Pin× 1, 1.0 Vp-p, 75 Ω 音頻系統 壓縮方法 錄制/ 回放:杜比數字(Dolby AC3)/2 通道 取樣頻率 48 kHz 量化 16 bit 壓縮比特率 PH 模式:2 通道384 kbps, HA, HG 及HE 模式:2 通道256 kbps 音頻介面規格 取數據... XLR (3 針) × 2 ( 輸入1、輸入2), 線路/ 麥克風可選:高阻抗 線路 0 dBu, 麥克風:-50 dBu/-60 dBu ( 菜單選擇) 內部麥克風 立體聲麥克風 線路輸出 Pin× 2 ( 通道1、通道2), 輸出:316 mV, 600 Ω HDMI 輸出 2 通道( 線性PCM), 5.1 通道(AC3) 耳機 立體聲微型插孔(3.5 mm 直徑) × 1 內部揚聲器 20 mm ( 圓形) × 1 其它介面規格 USB 微B 型( 兼容USB ver. 2.0) 攝像機遙控器 超小型插孔 (2.5mm 直徑) x 1, 用於調焦及錄制開始/ 停止操作
小插孔(3.5mm 直徑) x 1, 用於對焦及光圈控制 時碼預設置輸入/ 輸出( 同時也用作視頻輸出) 輸入:1.0 ~ 4.0 Vp-p, 10 kΩ
輸出: 2.0±0.5 Vp-p, 低阻抗 監視器、揚聲器及其他封裝件 液晶監視器 3.5 英寸,液晶彩色監視器,210,000 像素 取景器 0.44 英寸,液晶彩色取景器,235,000 像素 標准配件 交流適配器/ 充電器、2640mAh 電池組、交流電線、直流電線、無線遙控器及紐扣電池、麥克風固定器、
眼罩、肩帶、視頻分量電纜、PIN-BNC 轉換插頭、鐵氧體磁芯、Binder 連接件、CD-ROM
下列配件直接安裝到設備上:鏡頭蓋帽,輸入1/2 介面蓋 ※ SD/SDHC 存儲卡(8MB ~ 32GB)可用於場景文件及用戶文件的存儲/ 讀取,以及元數據的讀取。所示的重量與尺寸均為大致數值。
G. 電腦的記憶體有什麼規格
倒,你是從英文翻譯的叫記憶體吧,明明中文叫作內存
-------------------------------------------------------------
從PC100標准開始內存條上帶有SPD晶元,SPD晶元是內存條正面右側的一塊8管腳小晶元,裡面保存著內存條的速度、工作頻率、容量、工作電壓、CAS、tRCD、tRP、tAC、SPD版本等信息。當開機時,支持SPD功能的主板BIOS就會讀取SPD中的信息,按照讀取的值來設置內存的存取時間。我們可以藉助SiSoft Sandra2001(下載地址http://www.sisoftware.co.uk/index.htm)這類工具軟體來查看SPD晶元中的信息,例如軟體中顯示的SDRAM PC133U-333-542就表示被測內存的技術規范。內存技術規范統一的標注格式,一般為PCx-xxx-xxx,但是不同的內存規范,其格式也有所不同。
1、內存的定義
內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儲部件,是CPU直接與之溝通,並對其存儲數據的部件。存放當前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的數據和程序,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組或多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
2、內存的分類
1)內存類型分類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隨機讀寫存儲器
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讀存儲器
SRAM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靜態隨機讀寫存儲器
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動態隨機讀寫存儲器
2)內存晶元分類
FPM (Fast-Page Mode) DRAM
快速頁面模式的DRAM
EDO (Extended Data Out) DRAM
即擴展數據輸出DRAM 速度比FPM DRAM快15%~30%
BEDO (Burst EDO) DRAM
突發式EDO DRAM 性能提高40%左右
SDRAM (Synchronous DRAM)
同步DRAM 與CPU的外部工作時鍾同步
RDRAM (Rambus DRAM )
DDR (Double Data Rate) DRAM
3)按內存速度分
PC66
PC100
PC133
PC200
PC266
4)按內存介面形式分
SIMM(Single-In Line Memory Mole)
單邊接觸內存條,分為30線和72線兩種。
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le)
雙邊接觸內存條,168線,184線,200線等,目前廣泛使用168線DIMM。
SODIMM Small Outline Dual In-line Memory Mole
144線DIMM主要用於筆記本型電腦
RIMM
5)按是否有緩沖分
Unbuffered
Registered
6)按是否有校驗分
Non-ECC
ECC
3、PC66/100 SDRAM內存標注格式
(1)1.0---1.2版本
這類版本內存標注格式為:PCa-bcd-efgh,例如PC100-322-622R,其中a表示標准工作頻率,用MHZ表示(如66MHZ、100MHZ、133MHZ等);b表示最小的CL(即CAS縱列存取等待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一般為2或3;c表示最少的Trcd(RAS相對CAS的延時),用時鍾周期數表示,一般為2;d表示TRP(RAS的預充電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一般為2;e表示最大的tAC(相對於時鍾下沿的數據讀取時間),一般為6(ns)或6。5,越短越好;f表示SPD版本號,所有的PC100內存條上都有EEPROM,用來記錄此內存條的相關信息,符合Intel PC100規范的為1。2版本以上;g代表修訂版本;h代表模塊類型;R代表DIMM已注冊,256MB以上的內存必須經過注冊。
(2)1.2b+版本
其格式為:PCa-bcd-eeffghR,例如PC100-322-54122R,其中a表示標准工作頻率,用MHZ表示;b表示最小的CL(即CAS縱列存取等待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一般為2或3;c表示最少的Trcd(RAS相對CAS的延時),用時鍾周期數表示;d表示TRP(RAS的預充電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ee代表相對於時鍾下沿的數據讀取時間,表達時不帶小數點,如54代表5.4ns tAC;ff代表SPD版本,如12代表SPD版本為1.2;g代表修訂版本,如2代表修訂版本為1.2;h代表模塊類型;R代表DIMM已注冊,256MB以上的內存必須經過注冊。
4、PC133 SDRAM(版本為2.0)內存標注格式
威盛和英特爾都提出了PC133 SDRAM標准,威盛力推的PC133規范是PC133 CAS=3,延用了PC100的大部分規范,例如168線的SDRAM、3.3V的工作電壓以及SPD;英特爾的PC133規范要嚴格一些,是PC133 CAS=2,要求內存晶元至少7.5ns,在133MHz時最好能達到CAS=2。
PC133 SDRAM標注格式為:PCab-cde-ffg,例如PC133U-333-542,其中a表示標准工作頻率,單位MHZ;b代表模塊類型(R代表DIMM已注冊,U代表DIMM不含緩沖區;c表示最小的CL(即CAS的延遲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一般為2或3;d表示RAS相對CAS的延時,用時鍾周期數表示;e表示RAS預充電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ff代表相對於時鍾下沿的數據讀取時間,表達時不帶小數點,如54代表5.4ns tAC;g代表SPD版本,如2代表SPD版本為2.0。
5、PC1600/2100 DDR SDRAM(版本為1.0)內存標注格式
其格式為:PCab-ccde-ffg,例如PC2100R-2533-750,其中a表示內存帶寬,單位為MB/s;a*1/16=內存的標准工作頻率,例如2100代表內存帶寬為2100MB/s,對應的標准工作頻率為2100*1/16=133MHZ;b代表模塊類型(R代表DIMM已注冊,U代表DIMM不含緩沖區;cc表示CAS延遲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表達時不帶小數點,如25代表CL=2.5;d表示RAS相對CAS的延時,用時鍾周期數表示;e表示RAS預充電時間,用時鍾周期數表示;ff代表相對於時鍾下沿的數據讀取時間,表達時不帶小數點,如75代表7.5ns tAC;g代表SPD版本,如0代表SPD版本為1.0。
6、RDRAM 內存標注格式
其格式為:aMB/b c d PCe,例如256MB/16 ECC PC800,其中a表示內存容量;b代表內存條上的內存顆粒數量;c代表內存支持ECC;d保留;e代表內存的數據傳輸率,e*1/2=內存的標准工作頻率,例如800代表內存的數據傳輸率為800Mt/s,對應的標准工作頻率為800*1/2=400MHZ。
7、各廠商內存晶元編號
(1)HYUNDAI(現代)
現代的SDRAM內存兼容性非常好,支持DIMM的主板一般都可以順利的使用它,其SDRAM晶元編號格式為:HY 5a b cde fg h i j k lm-no
其中HY代表現代的產品;5a表示晶元類型(57=SDRAM,5D=DDR SDRAM);b代表工作電壓(空白=5V,V=3.3V,U=2.5V);cde代表容量和刷新速度(16=16Mbits、4K Ref,64=64Mbits、8K Ref,65=64Mbits、4K Ref,128=128Mbits、8K Ref,129=128Mbits、4K Ref,256=256Mbits、16K Ref,257=256Mbits、8K Ref);fg代表晶元輸出的數據位寬(40、80、16、32分別代表4位、8位、16位和32位);h代表內存晶元內部由幾個Bank組成(1、2、3分別代表2個、4個和8個Bank,是2的冪次關系);I代表介面(0=LVTTL〔Low Voltage TTL〕介面);j代表內核版本(可以為空白或A、B、C、D等字母,越往後代表內核越新);k代表功耗(L=低功耗晶元,空白=普通晶元);lm代表封裝形式(JC=400mil SOJ,TC=400mil TSOP-II,TD=13mm TSOP-II,TG=16mm TSOP-II);no代錶速度(7=7ns〔143MHz〕,8=8ns〔125MHz〕,10p=10ns〔PC-100 CL2或3〕,10s=10ns〔PC-100 CL3〕,10=10ns〔100MHz〕,12=12ns〔83MHz〕,15=5ns〔66MHz〕)。
例如HY57V658010CTC-10s,HY表示現代的晶元,57代表SDRAM,65是64Mbit和4K refresh cycles/64ms,8是8位輸出,10是2個Bank,C是第4個版本的內核,TC是400mil TSOP-Ⅱ封裝,10S代表CL=3的PC-100。
市面上HY常見的編號還有HY57V65XXXXXTCXX、HY57V651XXXXXATC10,其中ATC10編號的SDRAM上133MHz相當困難;編號ATC8的可超到124MHz,但上133MHz也不行;編號BTC或-7、-10p的SDRAM上133MHz很穩定。一般來講,編號最後兩位是7K的代表該內存外頻是PC100,75的是PC133的,但現代內存目前尾號為75的早已停產,改換為T-H這樣的尾號,可市場上PC133的現代內存尾號為75的還有很多,這可能是以前的屯貨,但可能性很小,假貨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最好購買T-H尾號的PC133現代內存。
(2)LGS〔LG Semicon〕
LGs如今已被HY兼並,市面上LGs的內存晶元也很常見。
LGS SDRAM內存晶元編號格式為:GM72V ab cd e 1 f g T hi
其中GM代表LGS的產品;72代表SDRAM;ab代表容量(16=16Mbits,66=64Mbits);cd表示數據位寬(一般為4、8、16等);e代表Bank(2=2個Bank,4=4個Bank);f表示內核版本,至少已排到E;g代表功耗(L=低功耗,空白=普通);T代表封裝(T=常見的TSOPⅡ封裝,I=BLP封裝);hi代錶速度(7.5=7.5ns〔133MHz〕,8=8ns〔125MHz〕,7K=10ns〔PC-100 CL2或3〕 ,7J=10ns〔100MHz〕,10K=10ns〔100MHz〕,12=12ns〔83MHz〕,15=15ns〔66MHz〕)。
例如GM72V661641CT7K,表示LGs SDRAM,64Mbit,16位輸出,4個Bank,7K速度即PC-100、CL=3。
LGS編號後綴中,7.5是PC133內存;8是真正的8ns PC 100內存,速度快於7K/7J;7K和7J屬於PC 100的SDRAM,兩者主要區別是第三個反應速度的參數上,7K比7J的要快,上133MHz時7K比7J更穩定;10K屬於非PC100規格的,速度極慢,由於與7J/7K外型相似,不少奸商把它們冒充7J/7K的來賣。
(3)Kingmax(勝創)
Kingmax的內存採用先進的TinyBGA封裝方式,而一般SDRAM內存都採用TSOP封裝。採用TinyBGA封裝的內存,其大小是TSOP封裝內存的三分之一,在同等空間下TinyBGA封裝可以將存儲容量提高三倍,而且體積要小、更薄,其金屬基板到散熱體的最有效散熱路徑僅有0.36mm,線路阻抗也小,因此具有良好的超頻性能和穩定性,不過Kingmax內存與主板晶元組的兼容性不太好,例如Kingmax PC150內存在某些KT133主板上竟然無法開機。
Kingmax SDRAM內存目前有PC150、PC133、PC100三種。其中PC150內存(下圖)實際上是能上150外頻且能穩定在CL=3(有些能上CL=2)的極品PC133內存條,該類型內存的REV1.2版本主要解決了與VIA 694X晶元組主板兼容問題,因此要好於REV1.1版本。購買Kingmax內存時,你要注意別買了打磨條,市面上JS常把原本是8ns的Kingmax PC100內存打磨成7ns的PC133或PC150內存,所以你最好用SISOFT SANDRA2001等軟體測試一下內存的速度,注意觀察內存上字跡是否清晰,是否有規則的刮痕,晶元表面是否發白等,看看晶元上的編號。
KINGMAX PC150內存採用了6納秒的顆粒,這使它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即使你用它工作在PC133,其速度也會比一般的PC133內存來的快;Kingmax的PC133內存晶元是-7的,例如編號KSV884T4A1A-07;而PC100內存晶元有兩種情況:部分是-8的(例如編號KSV884T4A0-08),部分是-7的(例如編號KSV884T4A0-07)。其中KINGMAX PC133與PC100的區別在於:PC100的內存有相當一部分可以超頻到133,但不是全部;而PC133的內存卻可以保證100%穩定工作在PC133外頻下(CL=2)。
(4)Geil(金邦、原樵風金條)
金邦金條分為"金、紅、綠、銀、藍"五種內存條,各種金邦金條的SPD均是確定的,對應不同的主板。其中紅色金條是PC133內存;金色金條P針對PC133伺服器系統,適合雙處理器主板;綠色金條是PC100內存;藍A色金條針對AMD750/760 K7系主板,面向超頻玩家;藍V色金條針對KX133主板;藍T色金條針對KT-133主板;銀色金條是面向筆記本電腦的PC133內存。
金邦內存晶元編號例如GL2000 GP 6 LC 16M8 4 TG -7 AMIR 00 32
其中GL2000代表晶元類型(GL2000=千禧條TSOPs即小型薄型封裝,金SDRAM=BLP);GP代表金邦科技的產品;6代表產品家族(6=SDRAM);LC代表處理工藝(C=5V Vcc CMOS,LC=0.2微米3.3V Vdd CMOS,V=2.5V Vdd CMOS);16M8是設備號碼(深度*寬度,內存晶元容量 = 內存基粒容量 * 基粒數目 = 16 * 8 = 128Mbit,其中16 = 內存基粒容量;8 = 基粒數目;M = 容量單位,無字母=Bits,K=KB,M=MB,G=GB);4表示版本;TG是封裝代碼(DJ=SOJ,DW=寬型SOJ,F=54針4行FBGA,FB=60針8*16 FBGA,FC=60針11*13 FBGA,FP=反轉晶元封裝,FQ=反轉晶元密封,F1=62針2行FBGA,F2=84針2行FBGA,LF=90針FBGA,LG=TQFP,R1=62針2行微型FBGA,R2=84針2行微型FBGA,TG=TSOP(第二代),U=μ BGA);-7是存取時間(7=7ns(143MHz));AMIR是內部標識號。以上編號表示金邦千禧條,128MB,TSOP(第二代)封裝,0.2微米3.3V Vdd CMOS製造工藝,7ns、143MHz速度。
(5)SEC(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
三星EDO DRAM內存晶元編號例如KM416C254D表示:KM表示三星內存;4代表RAM種類(4=DRAM);16代表內存晶元組成x16(1=x1[以1的倍數為單位]、4=x4、8=x8、16=x16);C代表電壓(C=5V、V=3.3V);254代表內存密度256Kbit(256[254] = 256Kx、512(514) = 512Kx、1 = 1Mx、4 = 4Mx、8 = 8Mx、16 = 16Mx);D代表內存版本(空白=第1代、A=第2代、B=第3代、C=第4代、D=第5代)即三星256Kbit*16=4Mb內存。
三星SDRAM內存晶元編號例如KM416S16230A-G10表示:KM表示三星內存;4代表RAM種類(4=DRAM);16代表內存晶元組成x16(4 = x4、8 = x8、16 = x16);S代表SDRAM;16代表內存晶元密度16Mbit(1 = 1M、2 = 2M、4 = 4M、8 = 8M、16 = 16M);2代表刷新(0 = 4K、1 = 2K、2 = 8K);3表示內存排數(2=2排、3=4排);0代表內存介面(0=LVTTL、1=SSTL);A代表內存版本(空白=第1代、A=第2代、B=第3代);G代表電源供應(G=自動刷新、F=低電壓自動刷新);10代表最高頻率(7 = 7ns[143MHz]、8 = 8ns[125 MHz]、10 = 10ns[100 MHz]、H = 100 MHz @ CAS值為2、L = 100 MHz @ CAS值為3 )。三星的容量需要自己計算一下,方法是用"S"後的數字乘S前的數字,得到的結果即為容量,即三星16M*16=256Mbit SDRAM內存晶元,刷新為8K,內存Banks為3,內存介面LVTTL,第2代內存,自動刷新,速度是10ns(100 MHz)。
三星PC133標准SDRAM內存晶元格式如下:
Unbuffered型:KMM3 xx s xxxx BT/BTS/ATS-GA
Registered型:KMM3 90 s xxxx BTI/ATI-GA
三星DDR同步DRAM內存晶元編號例如KM416H4030T表示:KM表示三星內存;4代表RAM種類(4=DRAM);16表示內存晶元組成x16(4=x4、8=x8、16=x16、32=x32);H代表內存電壓(H=DDR SDRAM[3.3V]、L=DDR SDRAM[2.5V]);4代表內存密度4Mbit(4 =4M、8 = 8M、16 = 16M、32 = 32M、64 = 64M、12 = 128M、25 = 256M、51 = 512M、1G = 1G、2G = 2G、4G = 4G);0代表刷新(0 = 64m/4K [15.6μs]、1 = 32m/2K [15.6μs]、2 = 128m/8K[15.6μs]、3 = 64m/8K[7.8μs]、4 = 128m/16K[7.8μs]);3表示內存排數(3=4排、4=8排);0代表介面電壓(0=混合介面LVTTL+SSTL_3(3.3V)、1=SSTL_2(2.5V));T表示封裝類型(T=66針TSOP II、B=BGA、C=微型BGA(CSP));Z代錶速度133MHz(5 = 5ns, 200MHz (400Mbps)、6 = 6ns, 166MHz (333Mbps)、Y = 6.7ns, 150MHz (300Mbps)、Z = 7.5ns, 133MHz (266Mbps)、8 = 8ns, 125MHz (250Mbps)、0 = 10ns, 100MHz (200Mbps))。即三星4Mbit*16=64Mbit內存晶元,3.3V DDR SDRAM,刷新時間0 = 64m/4K (15.6μs),內存晶元排數為4排(兩面各兩排),介面電壓LVTTL+SSTL_3(3.3V),封裝類型66針TSOP II,速度133MHZ。
三星RAMBUS DRAM內存晶元編號例如KM418RD8C表示:KM表示三星內存;4代表RAM種類(4=DRAM);18代表內存晶元組成x18(16 = x16、18 = x18);RD表示產品類型(RD=Direct RAMBUS DRAM);8代表內存晶元密度8M(4 = 4M、8 = 8M、16 = 16M);C代表封裝類型(C = 微型BGA、D =微型BGA [逆轉CSP]、W = WL-CSP);80代錶速度(60 = 600Mbps、80 = 800Mbps)。即三星8M*18bit=144M,BGA封裝,速度800Mbps。
(6)Micron(美光)
Micron公司是世界上知名內存生產商之一(如右圖Micron PC143 SDRAM內存條),其SDRAM晶元編號格式為:MT48 ab cdMef Ag TG-hi j
其中MT代表Micron的產品;48代表產品家族(48=SDRAM、4=DRAM、46=DDR SDRAM、6=Rambus);ab代表處理工藝(C=5V Vcc CMOS,LC=3.3V Vdd CMOS,V=2.5V Vdd CMOS);cdMef設備號碼(深度*寬度),無字母=Bits,K=Kilobits(KB),M=Megabits(MB),G=Gigabits(GB)Mricron的容量=cd*ef;ef表示數據位寬(4、8、16、32分別代表4位、8位、16位和32位);Ag代表Write Recovery〔Twr〕(A2=Twr=2clk);TG代表封裝(TG=TSOPII封裝,DJ=SOJ,DW=寬型SOJ,F=54針4行FBGA,FB=60針8*16 FBGA,FC=60針11*13 FBGA,FP=反轉晶元封裝,FQ=反轉晶元密封,F1=62針2行FBGA,F2=84針2行FBGA,LF=90針FBGA,LG=TQFP,R1=62針2行微型FBGA,R2=84針2行微型FBGA,U=μ BGA);j代表功耗(L=低耗,空白=普通);hj代錶速度,分成以下四類:
(A)、DRAM
-4=40ns,-5=50ns,-6=60ns,-7=70ns
SDRAM,x32 DDR SDRAM(時鍾率 @ CL3)
-15=66MHz,-12=83MHz,-10+=100MHz,-8x+=125MHz,-75+=133MHz,-7x+=143MHz,-65=150MHz,-6=167MHz,-55=183MHz,-5=200MHz
DDR SDRAM(x4,x8,x16)時鍾率 @ CL=2.5
-8+=125MHz,-75+=133MHz,-7+=143MHz
(B)、Rambus(時鍾率)
-4D=400MHz 40ns,-4C=400MHz 45ns,-4B=400MHz 50ns,-3C=356MHz 45ns,-3B=356MHz 50ns,-3M=300MHz 53ns
+的含義
-8E支持PC66和PC100(CL2和CL3)
-75支持PC66、PC100(CL2和CL3)、PC133(CL=3)
-7支持PC66、PC100(CL2和CL3)、PC133(CL2和CL3)
-7E支持PC66、PC100(CL2和CL3)、PC133(CL2+和CL3)
(C)、DDR SDRAM
-8支持PC200(CL2)
-75支持PC200(CL2)和PC266B(CL=2.5)
-7支持PC200(CL2),PC266B(CL2),PC266A(CL=2.5)。
例如MT 48 LC 16M8 A2 TG -75 L _ ES表示美光的SDRAM,16M8=16*8MB=128MB,133MHz
(7)其它內存晶元編號
NEC的內存晶元編號例如μPD4564841G5-A80-9JF表示:μPD4代表NEC的產品;5代表SDRAM;64代表容量64MB;8表示數據位寬(4、8、16、32分別代表4位、8位、16位、32位,當數據位寬為16位和32位時,使用兩位);4代表Bank數(3或4代表4個Bank,在16位和32位時代表2個Bank;2代表2個Bank);1代表LVTTL(如為16位和32位的晶元,則為兩位,第2位雙重含義,如1代表2個Bank和LVTTL,3代表4個Bank和LVTTL);G5為TSOPII封裝;-A80代錶速度:在CL=3時可工作在125MHZ下,在100MHZ時CL可設為2(80=8ns〔125MHz CL 3〕,10=10ns〔PC100 CL 3〕,10B=10ns較10慢,Tac為7,不完全符合PC100規范,12=12ns,70=[PC133],75=[PC133]);JF代表封裝外型(NF=44-pinTSOP-II;JF=54-pin TSOPII;JH=86-pin TSOP-II)。
HITACHI的內存晶元編號例如HM5264805F -B60表示:HM代表日立的產品;52是SDRAM類型(51=EDO DRAM,52=SDRAM);64代表容量64MB;80表示數據位寬(40、80、16分別代表4位、8位、16位);5F表示是第幾個版本的內核(現在至少已排到"F"了);空白表示功耗(L=低功耗,空白=普通);TT為TSOII封裝;B60代錶速度(75=7.5ns〔133MHz〕,80=8ns〔125MHz〕,A60=10ns〔PC-100 CL2或3〕,B60=10ns〔PC-100 CL3〕即100MHZ時CL是3)。
SIEMENS(西門子)內存晶元編號格式為:HYB39S ab cd0 e T f -gh 其中ab為容量,gh是速度(6=166MHz,7=143MHz,7.5=133MHz,8=125MHz,8B=100MHz〔CL3〕,10=100MHz〔PC66規格〕)。
TOSHIBA的內存晶元編號例如TC59S6408BFTL-80表示:TC代表是東芝的產品;59代表SDRAM(其後的S=普通SDRAM,R=Rambus SDRAM,W=DDR SDRAM);64代表容量(64=64Mb,M7=128Mb);08表示數據位寬(04、08、16、32分別代表4位、8位、16位和32位);B表示內核的版本;FT為TSOPII封裝(FT後如有字母L=低功耗,空白=普通);80代錶速度(75=7.5ns〔133MHz〕,80=8ns〔125MHz〕,10=10ns〔100MHz CL=3〕)。
IBM的內存晶元編號例如IBM0316809CT3D-10,其中IBM代表IBM的產品;03代表SDRAM;16代表容量16MB;80表示數據位寬(40、80、16分別代表4、8、16位);C代表功耗(P=低功耗,C=普通);D表示內核的版本;10代錶速度(68=6.8ns〔147MHz〕,75A=7.5NS〔133MHz〕, 260或222=10ns〔PC100 CL2或3〕,360或322=10ns〔PC100 CL3〕,B版的64Mbit晶元中,260和360在CL=3時的標定速度為:135MHZ,10=10NS〔100MHz〕。
H. 為什麼8201AG三極體氣車電腦版老是燒壞掉怎麼回事
汽車電腦板容易壞的情況: 被水浸過的車輛,電腦板會出現腐蝕,造成元件引腳斷路、粘連或元件損壞。
車充電時,因充電機電壓調整過高,或極性接反,或充電的同時開鑰匙,甚至啟動電機,或發動機在運轉過程中,電池接頭松脫造成發電機直接給電腦板供電等原因造成燒壞大功率穩壓二極體等元件。
拓展小知識:汽車電腦構成 :1電源部分 用來對汽車所提供的電源進行濾波和穩壓,以供給電腦內部穩定的直流電源。
2 中央處理器(CPU) 汽車上使用的一般都是8位或16位的處理器,也就是說一次可控制、計算和傳輸8位或16位的二進制數,這是電腦的中央指揮機構。
3 存儲器部分 用來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
4輸入/輸出部分 , 輸入部分 將感測器傳來的模擬信號進行轉換,變成數字信號(即ND轉換)供中央處理器進行處理,也有部分感測器直接傳來數字信號,則無須進行轉換,但需要進行整形,例如:曲軸位置感測器傳來的信號。輸出部分 中央處理器在接收到各感測器傳來的各種信號後,經過處理,再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
I. 計算機中訪問速度最快的存儲器是
內存
瑞薩發布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快閃記憶體存儲器
目前,瑞薩科技公司宣布開發出R1FV04G13R和R1FV04G14R 4千兆位(Gbit) AG-AND*1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可以提供世界上最快的10 M位元組/秒編程速度,用於電影和類似應用中的大容量數據的高速記錄。在2004年9月,將從日本開始樣品發貨,隨後在12月將開始批量生產。
R1FV04G13R和R1FV04G14R分別具有´8和´16位配置,可以提供下面的主要性能。
(1) 世界上最快的4千兆位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晶元)
作為實現了多級單元技術*2和高速度的第二階段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R1FV04G13R和R1FV04G14R即使在4千兆位容量下,也能達到10 M位元組/秒的快速編程速度。復制一個2小時的MPEG-4格式的電影,大約需要2分鍾就可以完成錄制。
(2) 小型晶元尺寸
由於使用90 nm工藝和改進的AG-AND快閃記憶體存儲器單元設計,實現了世界上最小的存儲單元。與1千兆位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相比,每千兆位的晶元面積大約縮小了三分之二。
這些新產品的發布使得電影和音樂等大容量內容的快速下載和傳送成為可能。相應地,其應用領域也從過去僅局限於數碼相機和個人計算機,現在可以擴展到移動終端和數字家用設備,擴大了使用快閃記憶體存儲器作為存儲介質的系統解決方案的應用范圍。
產品背景 >
高密度快閃記憶體存儲器作為一種橋接介質,正在溶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在移動應用方面,可以用作數碼相機和行動電話的圖像存儲存儲器、USB存儲器用作軟盤的替代物。下一代的快閃記憶體存儲卡需要更高的密度和更快的編程速度以處理快速數據下載,可以為大容量、高質量的動畫數據如電影提供便攜性。
為滿足這些需要,目前瑞薩科技大量生產130 nm工藝1千兆位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通過使用輔助門(AG)防止單元間的干擾,以及使用公司在常規AND型快閃記憶體領域開發的多級單元技術,可以提供更小的單元面積和高達10 M位元組/秒的高編程速度。
為滿足更高密度的需要,同時又實現高速度,在2003年12月瑞薩科技開發出了第二代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單元,通過改進第一代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單元的設計和使用90 nm工藝,使存儲器單元面積大約縮小了三分之一。現在瑞薩科技已經完成了R1FV04G13R和R1FV04G14R的商用開發,它們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 4千兆位小型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使用第二代存儲器單元。
產品詳情 >
使用R1FV04G13R和R1FV04G14R,可以在單個晶元上配置512M位元組的記錄介質,提供的存儲能力大約相當於160分鍾的MPEG-4電影數據,大約等同於130個磁軌的MP3音樂數據,或大約500張4兆象素的數碼相機相片。
R1FV04G13R和 R1FV04G14R的特性總結如下。
(1) 世界上編程速度最快的4千兆位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晶元),速度高達10 M位元組/秒。
和1千兆位產品一樣,使用熱電子注入編程方法*3和在單個晶元內同時進行4組編程操作,通過使用多級單元技術,實現了高達10 M位元組/秒的編程速度。
(2) 小型晶元尺寸
通過使用90 nm工藝和改進的第一代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源-漏*4結構,實現了世界上最小的0.016 μm2存儲單元面積。
與1千兆位 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相比,每千兆位晶元面積大約縮小了三分之二。
* 源-漏結構的改進:
使用了一種新結構,在AG上加電壓時,硅襯底上形成的逆溫層*5構成了存儲單元晶體管的源和漏。在常規的擴散層*6結構中,源和漏趨向於橫向擴散,但是,由於逆溫層僅在AG下面的襯底的極淺區域形成,因此可以縮小存儲單元的面積。
(3) 支持加電讀出功能(2K位元組大小)
系統加電時,不需要命令或地址輸入,通過控制兩個控制線(/CE 針和/RE針)就可以讀出多達2K位元組的數據。
(4) 在編程操作過程中具有高速緩沖存儲器編程功能,在擦除操作過程中,具有可編程數據輸入功能。
在器件編程過程中,可以對下一步2 K位元組的數據進行高速緩沖存儲器編程的功能,最多可以進行兩次(4 K位元組)。這使得系統可以很容易地分配匯流排進行下一個任務。在器件擦除過程中,可以進行一次高達2 K位元組的下一步數據輸入的功能。
(5) NAND介面
在命令級,R1FV04G13R和R1FV04G14R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兼容,因此,對目前使用N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的系統進行很少的軟體修改,就可以使用它們。
電源電壓是3.3 V,使用的封裝形式是48針TSOP 1型封裝,與1千兆位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的封裝尺寸相同。
未來的計劃包括為R1FV04G13R和R1FV04G14R開發控制器,面向高速快閃記憶體卡的應用開發,以及開發2千兆位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產品和使用新型存儲單元的1.8 V低壓產品。
我們也計劃開發具有兩個層迭4千兆位AG-AND型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的大容量8千兆位產品,使用新的封裝形式(WFLGA: 超細節距柵格陣列),在2004年12月將開始高密度安裝。
J. 錄像機AG4700與HD550磁鼓怎麼區別
AG4700是機器,磁鼓是攝像機的部件。
磁鼓是攝像機的關鍵部件,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記錄後的質量,因此在使用中應倍加呵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磁鼓是利用鋁鼓筒表面塗覆的磁性材料來存儲數據的。鼓筒旋轉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它採用飽和磁記錄,從固定式磁頭發展到浮動式磁頭,從採用磁膠發展到採用電鍍的連續磁介質。這些都為後來的磁碟存儲器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