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量儲存濕玉米棒利潤
一斤0點55元。
濕玉米的價格在0點55元每斤左右,干玉米粒1點05元每斤的價格,濕玉米和干玉米每畝的收入差距為135元,所以說干玉米的利潤更大一些。
玉米棒,又名玉米棒子、玉米、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麥、六穀、蘆黍和珍珠米等,屬禾本科玉米屬。
❷ 青貯玉米國家補償政策
與玉米大豆的生產者補貼不同,稱為「糧改飼」,青貯玉米的補貼將主要用於流通領域,有點像之前的玉米深加工、飼料企業的收購補貼,目的是促進市場對青貯玉米的消費需求,進而帶動農民實現順利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種情況不納入補貼范圍:
1、用去穗的玉米秸稈製作的青黃貯、微貯飼料;
2、往年貯存的青貯飼料;
3、購置的青貯飼料成品(含裹包青貯)。
為貫徹落實國家糧改飼試點工作精神,調整玉米種植結構,近年來大力推廣「糧改飼」項目,將原先玉米收獲糧食方式改變成直接收獲青貯飼料方式,提高生產效益,助力脫貧攻堅,示範走出一條農牧業融合發展新路子。
青貯玉米是將秋收後尚保持青綠的玉米全株粉碎、打捆、包裝,通過青貯能長期完整地保存玉米的營養物質,且質地變軟、香味濃郁,能增進牛、羊等的食慾,既解決冬春季節飼草不足的問題,又減少了焚燒玉米秸稈對環境的污染,還增加了農民收入,使農戶、公司、社會多方獲益。
(2)玉米存儲增加集體收入擴展閱讀:
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帶來經濟效益:
以前,很多養殖企業經常為冬春兩季飼草不足而發愁,現如今這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就可為牛羊提供大量的優質飼料。
玉米秸稈青貯實現了一舉多得,變廢為寶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讓農村變得更加美麗和干凈;畜牧養殖戶有了飼草保障,發展更有優勢;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發展意識隨之不斷革新,給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
在沒有其他粗飼料補充或代替的情況下,未來我國全株青貯玉米將有1億畝的需求潛力,重點發展全株優質青貯玉米不僅能夠使單位面積的生物生產量、營養量、能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秸稈處理問題,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
❸ 玉米是一種高經濟農作物,怎麼提高收益
我們都知道,在農村地區,主要是種植。在許多地方,他們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或高粱等一系列作物以獲得收入。但是,為了增加農村地區的收入,我們必須增加產出,實現各種效益。因此,要提高玉米的種植效益,可以從種植選擇或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和種植區域等方面入手。當然,要選擇適應當地環境和地質條件的新品種或種子,進行套種,如玉米套種馬鈴薯,或者一些不需要太多陽光的作物,實現雙效益。
採摘竹筍的方法是:用一隻手抓住劍葉或耳朵的苞片,並在側面(垂直於葉子的延伸方向)施加一點力,以採摘完整的竹筍,避免割下葉子,以免影響植物的生長和下穗的生長發育。
❹ 糧庫的大庫能否裝濕玉米棒子
糧庫的大庫 ,也是不能裝濕玉米棒子的 。因為糧庫都是牆體結構 ,牆體是密封的 ,濕玉米棒子裝到庫內 ,由於通風不好 ,是很容易發霉。濕玉米棒子只可裝在四周通風良好的 ,網狀圍欄內 ,才可以保證不捂。
❺ 家裡有三畝地,種小麥玉米收入太低,怎樣利用這塊地讓它收入更高
種糧食作物收益低已是人們公認的常識了。家有3畝地,種植什麼收益高?方式方法多多,就看適合不適合你做了。這里多少涉及到個人的人手和資金問題,有資金就好辦,需要人可以聘用,需要物資可以買。有三條建議供參考。
一、已經明確了,千萬不能種植常規大田作物,尤其是玉米小麥,收益低是人間真理了。種3畝地,一輩子能填飽肚子都算不錯。甭想有任何發展,沒有「錢」途。
二、可以種植瓜類、紅薯等。這類作物不需太大的資金投入,偶爾忙時,聘幾個幫工,不是多大的事。可以種東、西、南、北瓜、香瓜、甜瓜,甚至黃瓜,再就是紅薯。
現在人們都講究生活質量,咱且不說吃貨多不好聽。瓜類效益都比種玉米小麥翻幾番。紅薯收益更看好,目前市場上烤紅薯每斤5元,而且暢銷不衰。3畝地產量不求最高,收2萬斤吧,烤熟縮脫10%~20%,還能落下16000斤左右x5=80000元,比種玉米小麥強數十倍。
三、扣保溫大棚。根據自己經濟實力,扣1~2個棚,把三畝地都扣成棚更好,問題是投資大費人工。可以扣1~2個棚,其餘剩的地仍可種植紅薯等。
大棚可以種植反季錯季蔬菜瓜果,大棚種植,人們都不陌生,效益是杠杠滴,你再和幾個超市建立起供銷關系,銷貨有保證,另外還可以自己或聘幫忙的到集、會頭上去銷售。說真的,這幾年大棚種植戶,都發了。一個大棚每年收益3~5萬,是很正常的事。
另一個可以種葯材,這個也是高收益的。問題是,需和葯材公司或制葯單位建立供銷關系,這個對一般人來說難度極大,不好辦。僅供參考了。主要能把以上兩點,或某一個項目做好,就相當了不得了。打拚經營幾年,車、房、兒孫娶媳婦都不是問題!祝你成功!
家裡有三畝地,種小麥玉米收入低,怎樣利用這塊地讓它收入更高?農民視土地為命根子,可想而知也不忍心撂荒,但土地按照現有種植模式產出又低,怎樣才能利益最大化?這是一個多年來農民久久思考而不得改變的窘迫困境。
已知的話題前提是,這是一塊田地,而不是被劃分開來的,那麼對於整塊耕地來說,想利益最大化還是有很多思路可以抉擇的。但我很反感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對現在急於變現的農民來說無異於空中樓閣般的畫大餅充飢,比如說在這塊田地建造大棚種菜種草莓的,建造棚舍搞養殖的,農民的現實問題是:手裡沒有更多可以輸出的財力去支撐搞大棚和棚舍,而是想和種小麥玉米一樣的投入,但又要比種小麥玉米收益更高一些。
那麼這個比種小麥玉米「收入更高」的東西到底是個啥?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定,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是「經濟類農作物」。但投入財力不能太高,太高的話農民是會放棄這種構想的,種地原本就是一項風險很高的投資,你讓農民去 探索 未知的世界,恐懼感要更大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不種小麥玉米了,可以種花生、西瓜、土豆、菊花等,現在已經在農村司空見慣的經濟類農作物,他們起碼不會恐懼未知。大棚種植草莓、香菇等畢竟屬於高投入的農業生產項目,不是隨便搞得起的。
農田又分為旱地和水澆地兩種,能種小麥玉米的,估計也不是什麼條件很好的農村土地,地理位置不好,沒有機井灌溉條件,屬於那種望天收類型的農田。所以咱能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胡亂建議農民搞這個搞那個,就連基本的旱能澆澇能排都達不到的地方的農村土地,提太多可能性是會遺害無窮的。你要理想大,那麼就要真的在土地上打機井、拉上電力、蓋上看護房、搭建大棚,這一路算下來,有幾個普通農民吃得消的?除非是村裡集體搞的農業基礎設施便利到地頭。
我的建議,種植模式可以是這樣的:先種一季春瓜,瓜果類型可以鎖定為西瓜、甜瓜,早熟的那種,那麼下一季可以種蔬菜,晚熟的那種,這樣可以確保一年還能收兩季的經濟類農作物,趕上農村市場瓜果蔬菜的空檔期上市,能賺取的收益肯定要比種植傳統的小麥玉米強的多,可能會是小麥條玉米的三倍以上。當然也可以是麥套瓜種植模式,先種一季小麥,小麥地預留大的行距間隙,用來套種夏秋瓜類,這樣不過會影響機收麥子,應該問題不大。這種模式我認為比上一種更安全,小麥在我地是旱澇保收的莊稼。
放下無謂的幻想,因地制宜地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來搞這個三畝地的規劃,同時也要切合自己的經濟實力,俗話說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的,比如在北方大棚種植南方火龍果項目,一般人干不來,也別去伸這個頭,作為一個農業類基層實踐者,我可以很負責任地提出以上建議。
不知提問的您是哪裡人,我以本地農村來說,現農村村民靠種地的收入真的太低,我們這里農村村民已不種小麥了,收成不行。現種玉米的人還多點,有部分村民是種來自己吃的,我們這里主產水稻、玉米、紅苕等。
我們先來算一下種植玉米收入:正常情況下每畝1100-1600斤,我們以1400斤為例,市場價以1.5元毎斤,收入約2210元畝;需投入種子、農葯,化肥,勞動力等支出約1300元,剩餘也就910元,你家3畝地,合計2730元。
種植小麥收入:正常情況下每畝800-1100斤,我們以1000斤為例,市場價以1.2元毎斤,收入約1200元畝;需投入種子、農葯,化肥,勞動力等支出約720元,剩餘也就480元,你家3畝地,合計1440元。
要想提高土地收入個人認為:一是可以生態養殖,養殖些土雞、鴨、鵝等養殖,可以提高收入;二是可以種植一些珍貴的葯材、水果和一些有特色的農作物。如:天麻、板藍根、白術、藍莓、獼猴桃、葡萄等,市場上需求量很大,可以提高收入;三是可以利用土地建一個農產品加工廠,收購當地村民種出來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可以提高收入;四是可以流轉村民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科學種植或養殖,可以提高收入。以上是個人想到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是本地農村規模種植。
河北的朋友,你的三畝地,現在種的是小麥,可以在收麥以後種上花生,就是用旋耕耙把麥茬旋一遍,就可以種了,秋季花生有肥有水,可以收到六、七百斤,去年的花生(帶皮,)收到每斤三元二,你可以試種一次啊!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家裡三畝地真的不多,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均能分道兩畝多地。一個四口之家也有八畝多。如果你種小麥的的話,畝產八百斤,一斤市價一塊二,一畝小麥也就能賣一千塊錢。除去化肥,種子,農葯。就算不算上人工收割每畝地純利潤大概也就五百塊錢左右。指望種小麥發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有掙到錢的,我們村有人自己家有大收割機器,人家承包了100畝,全部機械化生產,一年也能掙個二十萬。土地量大的話,也還是有機會的,但是你三畝地介意找別的出路。
第一個就是可以種植生薑,生薑是廚房的必需品,事關每一戶每一餐需求量非常大。前幾年一度價格飆升到12塊錢一斤。現在也基本維持在8塊左右。種的好的話一畝地能掙三千多塊錢純利潤,是小麥的五倍。但是生薑種植起來就沒有小麥那麼簡單了,需要精心種植。
第二就是種草莓,現在農村城郊好多草莓園,並且有各種口味,什麼原味兒,牛奶很多種。我們縣城最便宜價格也是20一斤,並且可以通過朋友圈,各種交流群去推廣,全城配送啊,並且還可以開放遊客自主採摘的親子活動,所以草莓也不愁賣,利潤也高。
第三就是養雞,三畝地圈起來散養土雞。現在土雞在農家也很貴,這次過年回家土雞蛋都一塊錢一個了,如果圈養地在公路邊,或者鄉下主路,那就更好了,可以在路邊掛一個賣土雞蛋土雞批發的牌子,肯定不愁賣。
最後我想說,選擇一行一定要堅持,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什麼都不容易,但是堅持做一定有機會。
目前種植糧食作物,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是非常低的,從 社會 效益而言,就是為 社會 做貢獻!
三畝地,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家裡人的基本土地,應該說,不用支付租金,如果從勞動力需求來看,一個勞動力足以滿足其需求。
從種植角度來看,目前效益顯著的作物,主要還是蔬菜瓜果和一些特種作物;從養殖業的角度來說,家畜家禽都是活口,天天要吃,目前養殖的風險越來越大,一般人不足以承受疫情、病害、飼料、市場價格等帶來的巨大風險。
因此,從今天 社會 發展的情況來看,從事一點園藝作物種植還是比較靠譜的。但是種植哪些作物,是需要和當地的市場要加一結合,並適當作出比較符合實際的研判,並不是所有的蔬菜瓜果都能賺錢的。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比如個人比較熟悉的甜瓜、西瓜種植,首先要了解市場,什麼時候是價格高的時候,你在這個時候可以種出來嗎?其次要看看市場需求的品種,有啥樣的種植要求?你是否具備這些條件和技術?
如果大體上認為可以入手,再仔細的考慮投資和風險。這樣應該就不會盲目跟風或者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了!
如果對甜瓜種植有興趣,請查閱本人以前回答的相關甜瓜栽培方面的問題和解答,如果有必要可聯系我,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現在土地種植傳統糧食作物,收入實在太低,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農民耕種土地的成本隨著 社會 物價的不斷翻漲,而農民生產的農作物價格持續低迷,二者嚴重失衡的實際造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不得不外出務工來增加收入。 但是,有些農民工又因家裡走不出去,只能耕種土地。 那麼,農民如何才能提高限有土地的收益呢? 鄉村關中認為,在當前情況下,農民發展經濟作物,或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或許是出路。 具體原因如下:
現在種植小麥、玉米的收入太低,那就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發展相應的經濟農作物,如栽植優質紅薯、種植豆類、果樹業、發展反季節蔬菜、大蒜、辣椒等農作物品類。這些產業在當前的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經濟效益不錯;田間管理好,最起碼一點,其收益比種植傳統糧食作物高出不少。 切記,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環境等作出選擇,發展相應的經濟農作物。
既然種植傳統糧食作物的收入低,本身土地數量少,那就積極轉換土地經營思路,可參考當地其他人種植的品種,走訪周圍其他農村,考察發展其他農作物的品種項目。但是,我們必須說明的是,轉換土地經營思路只是其中的一個辦法,因為僅僅只有三畝地,那就要流轉其他農戶的土地,發展大片作業; 或者作業管理完這三畝地,趁農閑時間發展其他副業,比如養殖雞鴨鵝,豬羊等,這都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現在農村耕種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就是因為土地的收益實在太低,這是根本原因。但要打破這個魔咒,需要農民親自想辦法;在當前農村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的現實情況下,如果一家人專門耕種三畝地,是根本無法顧及一家人的生活。 那麼,就要多想辦法多經營土地,發展相適應的經濟農作物,這是當前守在農村耕種土的農民比較良好的出路。
家裡有三畝地,首先要看它的地理位置,如果是在離城鎮的兩公里以內的話,我建議可以考慮把它出租給城裡人。現在的人講究的是生活質量,許多人對外面賣的青菜都不太放心,擔心有農葯殘留。有些菜農他們更本都不吃專門種出去賣的青菜,而是另外種一些不噴農葯的不放肥料的青菜供自己食用。雖然有衛生部門,但是他們檢查得過來嗎?我深知道一些菜農的現象,所以也不好多說。
可以先在田裡建好灌溉措施,然後再把田分成各塊小田,然後一小塊一小塊的出租。現在人的生活不在於多,貴在求精。城市人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也許會有許多人樂意去享受和玩弄那三分田的。
這就要看種地人的想法了。假如你做個大棚,裡面種上草莓
❻ 玉米價格創歷史新高,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受到全球糧價的影響,國內的玉米價格也一直在上漲,雖然之前玉米價格也有回落,但是整體上還是漲了不少,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玉米價格上漲?後期是否會持續上漲?
玉米漲價對百姓生活有什麼影響?
玉米的漲價對於百姓的生活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影響的。玉米漲價,那麼和玉米相關的一些產品也會出現漲價,加上生豬大量投放,也需要不少的玉米飼料,這就會導致生豬的成本增高,生豬價格無法下降。物價上漲,百姓工資沒有上漲,這就會增加百姓的支出,收入降低,生活質量會有所下降。不過幸好玉米價格上漲,玉米的其他替代品出現下跌的情況,這樣綜合起來,對百姓影響不會太大。
糧食是百姓的口糧,一日三餐都需要吃的,只有保持平穩的價格,百姓的生活才不會受到影響,大家的日子才會越過越紅火,國家才會越來越繁榮富強。
❼ 提高玉米產量的五大措施,是哪五大措施呢
提高玉米產量的五大措施,是哪五大措施呢?
玉米在我國種植業種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提高玉米的產量、質量,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就必須要對玉米種植技術予以積極探究,接下來一起來看看提高玉米產量的幾大措施。
第四:去雄穗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增產措施,在玉米雄穗剛剛抽出尚未散粉的情況下,用一定比例的人工去除一些植物的雄穗。去雄後,可以減少植物的養分消耗,將雄穗開花的養分轉移到雌穗,可以治癒玉米螟。
具體方法是:每天早上,當玉米進入抽雄機時,拔出新鮮抽出的雄穗。去雄的比例可以通過每隔一條線去雄,也可以通過每隔兩條線去雄,也可以通過每隔一條線去雄。無論用什麼比例去雄,全田的株數都不超過30%-50%。為了避免影響授粉,不適合在地面附近的幾行中去雄。
❽ 鮮食玉米如何種植和採收才能讓農民獲利要注意什麼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給你說說鮮食玉米如何種植和採收,注意情況:
一、隔離措施
由於鮮食玉米是胚乳性狀的隱性突變體。在種植期間,如果與普通的玉米竄粉雜交,鮮食玉米會失去其品質特徵,而表現出普通玉米的品質特徵。為了保證鮮食玉米的品質特性,在生產種植上,必須要進行採取隔離種植措施。隔離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其他作物種植隔離
在種植鮮食玉米時,其周圍種植其他作物隔離帶要有100—200米,防止其他玉米花粉傳入。
2.空間上進行隔離
種植鮮食玉米時,其周圍400—500米范圍內不允許有其他玉米品種種植。
3.時間上進行隔離
如果要種植其他品種,一般生育期相同的品種播期上應間隔10—20天,錯開花粉散粉時間。
二、對品種的選擇
由於市場對鮮食玉米要求很高,所以種植時應選用對路的品種和適宜的栽培技術。生產上,鮮食玉米分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彩色玉米和糯玉米等類型。如以嫩果穗作為水果蔬菜或素食鮮食玉米上市為主的,應選用超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種。根據上市早晚順序,採取種植各類型的不同品種。
五、適時採收
鮮食玉米必須適時收獲,其固有品質才能得到保證。盡量做到當天收獲,當天銷售。如果運輸距離過遠,運輸時間較長,則需要在運輸過程採取保鮮措施。食用青嫩果穗,一般在受粉後20—25天收獲。過早收獲會造成果穗含水量高,干物質少,味道淡,糯性不強。如採收過晚,糖分會轉化為澱粉,降低糖分和香味。需要注意的是,採收時玉米時帶苞葉一起掰下,可延長保鮮時間。
❾ 玉米豐收怎麼存儲
金秋時節,是農村最忙碌的,在這個季節里,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都要收割,在我們東北地區,最最常見,種植面積大,也是產量挺多的農作物之一,玉米也到了收割的季節。
這個玉米架子很堅固耐用,它是用鐵管焊接成的骨架,用鐵網焊合而成的,四個角的鐵管很粗,鐵架子把玉米擎在了半空,乍一看像個籠子似的,鐵網的網眼較小,直徑不超過一厘米,再小的老鼠也沒辦法偷到這個玉米架子里的玉米了!而且透氣,透光,上邊是個彩鋼瓦做的像屋檐一樣!
我們的玉米存儲神器怎麼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挺贊的吧!
❿ 怎樣增加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調查與思考
村級集體經濟是保證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強化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經濟保證。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集體經濟越發顯現出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狀況卻不容樂觀,不良債權過大,債務逐年增加,集體資產已盡枯竭,資源匱乏,造血功能不足,嚴重束縛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嚴重阻礙了村級組織在新形式下為群眾謀取利益的作用,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繫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能否得到進一步鞏固的政治問題。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是加強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推動農村先進生產力發展,繁榮農村先進文化,實現農民的根本利益,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重要保證;是從源頭上減輕農民負擔,解決稅費改革後村級收入減少的客觀需要。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實施「富民強村」工程,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
一、我市村級集體經濟基本情況
我市總面積6,674平方公里,有16個鄉鎮,173個行政村,農戶13.8萬戶,農業人口54.7萬人,農村勞動力25.2萬個,耕地面積530萬畝,其中集體耕地面積 萬畝。全市村級債務大於債權,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為無效債權。全市現有村級債權26,972.9萬元,村均149.8萬元。其中:農戶欠款18,790萬元,有效債權10,830萬元;單位欠款4,937萬元,有效債權1,970萬元;外部個人欠款1,771萬元,有效債權4,937萬元;其它欠款1,462萬元。全市現有村級債務46942.8萬元,村均260.8萬元。其中本金31981.4萬元,村均177.8萬元。按照債務分布可以劃分為五類:一是金融貸款10,190萬元,本金5961萬元;二是抬款13,510萬元,本金9016萬元;三是農戶往來欠款18,900萬元,本金15,403萬元;四是村屯幹部工資1,493萬元,利息31萬元,五是其它欠款2,850萬元。按債務形成的用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開展競賽達標4,975萬元,創辦企業支出7,267萬元,各項補貼6,409萬元,代繳墊付稅費7,009萬元,改善生產條件支出3,705萬元,公益事業性支出10,784萬元,管理費超支1,544萬元,各項攤派1,100萬元,各種擔保220萬元,損失浪費支出440萬元。僅2003年以來就新產生債務3287萬元,村均18.3萬元。截止2003年末,全市資產總額37,607萬元,村均209萬元,資產大於負債的村87個,資不抵債的村84個,保持平衡的村2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
多年來,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受保守思想的束縛,開放程度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僅僅依賴農業、就農業抓農業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直接影響到村級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項攤派資金,墊付資金,開發資金,還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沒有資金來源,導致大多數村集體不得不採取貸、抬、借等手段,維持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失去造血功能的村集體只能債抬高築的維持生計。盡而,使集體經濟逐漸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觀念的束縛,導致集體經濟缺乏發展後勁。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不僅是經濟形式、經營方式的調整,更是人的思想觀念的大調整。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觀念在作梗,思想觀念上的落後是當前制約和阻礙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最大障礙。部分領導幹部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科學文化程度低,觀念和思維方式陳舊、保守,信息不靈,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束縛,只是就農業抓農業,而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鏈條,只是就資源消耗資源,而沒有很好的去開發資源,封建落後思想和小農意識觀念導致了實踐上的盲目被動,無法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大發展。
二是受政策因素的影響,導致集體經濟嚴重萎縮。村級組織是黨的最基層組織,也是各項政策和工作的最終落實者。對於我們這個絕大多數村沒有造血功能的現狀,無疑在產生利益和成績的同時,村級集體經濟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而承擔起了沉重的經濟包袱。據調查,全市在秋整地及發放種植覆膜玉米、烤煙、甜菜、水稻開發等作物補貼上,造成6,409萬元的債務;在開展義務教育、計劃生育、機械更新、敬老院、警務區、文明村屯整治等達標競賽活動中,形成債務4,976萬元;在創辦村級企業、養殖一條街和興建畜牧小區等基建工作中,由於缺乏科學論證,技術含量低,運行質量差導致集體經濟嚴重虧損,形成債務7,267萬元;在改善生產條件中,形成債務3,705萬元;各種大型普查、徵兵費、運動會、鄉鎮食堂攤派等造成債務1,100萬元。
三是受人為因素影響,導致集體經濟包袱沉重。當前,一些幹部,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對集體經濟管理和積累意識淡薄,存在重生產輕管理、重農戶輕集體的不良傾向,是集體經濟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多年來,在費用收繳過程中,由於村級幹部不敢於碰硬,不善於做群眾工作,遇到困難不是去解決困難,而是採取其他的手段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製造了困難。全市村集體採取借、抬、貸等方式,共為農戶墊付農業稅、村提留、鄉統籌等費用,共計9,695萬元,從而使強村變弱村、弱村變窮村,使集體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害。另外,有些村級領導幹部為了個人利益,時常是把集體利益作為實現個人利益的籌碼,於集體利益不顧,損公肥私、大吃大喝,對集體資產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弱化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功能,該辦的事辦不了,所承擔的公共職能無法實現,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債台高築,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不足,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集體經濟薄弱降低了廣大農民對村領導班子的威信,拉大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面對入世和改革後的新形勢,認真解決好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問題已是刻不容緩,我們必須格外用心,格外用力,格外抓緊,以此來保證基層組織在廣大群眾中的高大形象和重要地位。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於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的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於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幹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的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於少數的機動地。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部分村幹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
五是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多年來,有關職能部門對鎮村發展的總體規劃、生產布局、資源優勢、發展思路缺乏深人細致的研究,對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缺乏必要的引導,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扶貧資金分散,起不到切實幫扶作用,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保持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在及時消化、吸收過去取得的基本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市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三個代表」為指導,以改革為契機,以農村社會穩定和村集體經濟低風險、高效率運作為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創新思路的工作方針,有針對性開展工作。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建設,為增強集體經濟提供組織保障。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以人為本,必須著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注意從文化程度高、經營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幹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在選配上一定要堅持標准,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和開拓進取、無私奉獻、不怕吃苦、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結合素質升級,加強教育培訓,是提高村級幹部隊伍素質的基本途徑。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通過各種方式對村幹部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一是要開展政治理論教育和培訓。重點是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全體農村基層幹部的頭腦,提高其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服務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恆心和本領。二是要加強政策法律知識教育和培訓。使村幹部全面正確地理解和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強法律意識。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執行和運用政策法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三是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學習結構調整、市場經濟、金融、城建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提高他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科學管理上下功夫,向科學管理要效益。實踐證明,無論什麼樣的經濟組織形式,科學管理都是第一位的,管理上不去,經濟效益也上不去,多麼優越的體制和經營機制也無濟於事,只是空談。
二是挖掘自身優勢,採取不同經濟發展模式,為增強集體經濟拓寬發展渠道。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要立足優勢,選准路子,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則,引導各村立足資源、區位等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成立服務組織,開發信息經濟。稅費改革後,村級功能逐漸轉移到了服務上來。要逐步建立村級信息中國絡,積極收集信息,開展有償服務,尋找與本地種養植特色相適應的公司或加工企業,形成利益聯合體,村裡提取相應的服務費用,即可以為農戶節省費用,增加收入,也可為客戶節省時間,還可增加集體收入。依託地理優勢,開發路域經濟。公路沿線的村屯,可以藉助公路的優勢,充分利用我市已經形成的特色產業帶,開發興建專業市場,由村集體統一管理,提取相應的管理費歸集體支配。圍繞特色農產品興辦交易市場或流通公司,建成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開展產、購、銷一條龍服務,在服務農民中贏利,增加集體收入。依託資源優勢,開發集體經濟。土地是村級集體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順應農村勞動力非農化的趨勢,合理開發、利用集體土地資產,使土地這一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得到最優配置,對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充分開發、利用集體土地資產,做到以地生財,保證村集體經濟的經常性收入。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村,可以利用區位優勢,積極向三產發展,開發沿街店面來收取租金,由於租金收入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把它作為村集體經濟的經常性收入,增加村集體收入。大力發展農村私營個體企業,將小、微、虧集體企業及閑置土地以多種形式出售轉讓給個人經營,集體企業閑置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可以出售或租賃給私營個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抓住化解債務的有利時機,可以把現有的林木產權以拍賣的形式進行出售,以此來獲得集體收入。只要每個村充分認識自身的優勢所在,挖掘資源開發潛力,大膽實踐,科學管理,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將越走越寬。
三是藉助外力作用,切實提高政策利用效率,為增強集體經濟尋求政策支持。稅費改革政策實施後,村級的收費項目逐漸被取消,只有少數的機動地可以獲取資金來源,所以依靠自身僅有的土地資源是實現不了經濟發展的,要積極探索發展思路,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實施內力與外力相結合的辦法,發展集體經濟。要依法申請豁免政策。對在村辦企業中與金融機構發生的債務,要依照《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破產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積極向有關機構申請辦理豁免,金融機構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依法給予豁免,從而達到減負增收。要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對應由公共財政開支的項目所欠債務,要實事求是核清種類和金額,依據客觀、真實和准確的理由積極爭取國家給予資金扶持。爭取項目支持。積極爭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種植業無償補助項目、以及土地、林業等有關國家或省的優惠政策,爭取國家無償資金。要尋求外力支持。充分調動市直經濟實力強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與村級結成幫扶對子,實行市、鄉鎮黨政領導掛包村和掛包村辦企業重點項目責任制,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則,開展扶持工作。根據各自工作性質,發揮本部門專長,抽調懂經營、善管理、作風硬的人員組成工作組,到村開展工作,積極引導村級組織拓寬視野,挖掘優勢,圍繞農業抓工業和第三產業,積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資、出力、出策略。例如,可以把招商引資企業直接引到農村生產原料基地,為村集體引入發展項目,實現企業與集體與農戶互贏互利。在發展二、三產業中,農業部門要給予土地承包、租賃、拍賣有關農村政策的指導,狠抓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對村集體財務加強指導;市水利、電業等部門要在農田水利建設上給予資金或技術傾斜扶持;金融部門加大支農資金投放率,給予條件成熟的村辦集體企業資金扶持和利率減免政策。總之,各職能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提供一切有利於村級經濟發展的便利條件。
四是加強經濟管理,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為增強集體經濟強化監督機制。要繼續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防止集體資產流失,節約各項經費支出,減輕集體經濟負擔,實現集體經濟的資產積累。一是內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實。如財務收支的預決算制度、支出審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財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一事一議制度等其他各項制度,必須要落到實處,堅決避免走過場、走形式,要按照規定嚴格執行,提高資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體資產、資金、資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費。二是非生產性開支要再壓縮。嚴格按照上級規定,控制報刊費、中國費、招待費等費用的支出總量。嚴格控制管理費用支出,不折不扣的執行鄉鎮機構改革文件精神,應該合並的村要解決明和暗不和的問題,不然將出現一個村的辦公經費兩個村分支的現象,嚴重影響集體資金在生產、生活中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結合機構改革,抓緊支部書記公職化問題。這次改革,鄉鎮幹部到村任實職的僅有*人,人員配置不盡合理。從思想觀念上看,鄉鎮幹部的文化水平、開放程度和創新意識要佔優勢;從經濟利益上看,「公職化」的實施,將節省173個人的工資,相當於5個鄉鎮的財政收入,所以,支部書記公職化勢在必行,有待於加快步伐。合並後要堅決按照規定的職數配備幹部,避免人員臃腫,盡量減少管理人員,調動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建議市政府組成稅費改革執行情況檢查組,進行核實糾正,有利於改革的徹底和集體經濟的順利發展。三是村務公開要再透明。目前,我市村務公開率已經達到100%,但村務公開的質量還不高,仍然存在不公開、假公開和半公開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加大公開的真實性,增強公開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對村務公開的認識,實施有效監督;組織、民政、農經等部門要經常深入基層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核實;特別是在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項目上,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提高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四是資產清查要再繼續。堅決清理集體資產,包括資金、廠房、設備、資源等,採取變賣、租賃、抵帳等手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手段,對墊付的農業稅和特產稅尾欠要嚴格按照稅法規定進行,增加集體經濟,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對村提留和統籌尾欠根據數額大小和農民承受能力,制定還款計劃,採取說服教育和法律的手段進行資產清收,達到壯大集體經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