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對存儲技術的認識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對存儲技術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2-12-14 00:49:22

『壹』 名詞解釋:存儲技術

卡片式存儲設備
卡片式存儲設備算來算去只有幾種,而且都是利用半導體技術來儲存資料。存儲卡的原理和RAM一樣,區別只在於是否使用「Volatile"或「Non-volatile"(後者在沒有電源時,存儲設備內的資料也能永久保存)技術。
卡片式存儲器的應用領域有:
1.數字相機 要算使用存儲卡最多的IT產品,數字相機絕對是頭一個。由於數字相機需要有一定的容量來儲存相片,而且質量越高的相片要求越大的容量,所以數字相機足以保障存儲卡有一定的市場。
2.MP3隨身聽網際網路使MP3音樂垂手可得,也使MP3隨身聽有可能取代MD或CD隨身聽。而MP3隨身聽想要保存MP3歌曲文件,辦法就是使用存儲卡。通常,一部MP3隨身聽內置的是32MB的存儲卡(只能存放約10首歌曲),消費者往往會多買一張64MB的存儲卡來保存歌曲。這樣就會增大存儲卡的銷售。

8mm磁帶
8mm磁帶:是一種由Exabyte公司開發、適合於大中型網路和多用戶系統的大容量磁帶。8mm磁帶驅動器也採用螺旋掃描技術,而且磁帶較寬,因而存儲容量極高,一盒磁帶的最高容量可達150GB

存儲卡
這里說的存儲卡是用來儲存數據資料並且可以在電腦上使用的數據存儲卡!
1.CF卡CF卡是最早推出的存儲卡,也是大家都比較青睞的存儲卡。CF卡得以普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物美價廉。比起其他數碼存儲卡,CF卡單位容量的存儲成本差不多是最低的,速度也比較快,而且大容量的CF卡比較容易買到。
我們可以接觸的到CF卡分為CFType I/CF Type II兩種類型。由於CF存儲卡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因此TypeII插槽既可以使CF TypeII卡又可以使用CFType I卡;而Type I插槽則只能使用CFType I卡,而不能使用CFType II卡,朋友們在選購和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2.SD卡 SD卡體積小巧,廣泛應用在數碼相機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東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的存儲卡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加密功能,保證數據資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並且兼容MMC卡介面規范。不過注意的是,在某些產品例如手機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價方面要高於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3.MS卡在5年前,索尼公司生產了它自己的快閃記憶體記憶卡,就是記憶棒—MemoryStick。其應用於索尼公司出的數碼產品,掌上電腦、MP3、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等數碼設備。由Memory Stick所衍生出來的Memory Stick PRO和Memory Stick DUO也是索尼記憶棒向高容量和小體積發展的產物。
4.SM卡SM卡最早是由東芝公司推出的,它僅僅是將存儲晶元封裝起來,自身不包含控制電路,所有的讀寫操作安全依賴於使用它的設備。盡管由於結構簡單可以做得很薄,在便攜性方面優於CF卡,但兼容性差是其致命之傷,一張SM卡一旦在MP3播放器上使用過,數碼相機就可能不能再讀寫。其市場表現已呈龍鍾之態,不會再有更多新的設備支持它。
5.MMC卡MMC卡是由Sandisk和西門子於1997年聯手推出的,它普及還沾了點SD卡的光。後來推出的SD卡標准中保留了設備對MMC卡的兼容,就是說雖然使用MMC卡的設備無法使用SD卡,而使用SD卡的設備卻可以毫無障礙地使用MMC卡,在某些時候使得MMC順利成為SD卡的代替品。MMC卡的大小和SD基本一樣,比SD卡要薄一點,不過在讀取速度上還是SD強。因此價格也是MMC比較便宜。
6.xD圖像卡xD圖像卡是繼上面幾種存儲卡而後生的存儲卡產品,是由富士膠卷和奧林巴斯光學工業為SM卡的後續產品成功開發的產品。它的特點是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於一身,xD圖像卡設計只有一張郵票那麼大,未來圖像存儲能力高達令人驚嘆的8GB。

數字線性磁帶
DLT(Digital Linear Tape,數字線性磁帶)源於1/2英寸磁帶機,它出現很早,主要用於數據的實時採集。DLT每盒容量高達40GB以上,成本較低,主要定位於中、高級的伺服器市場與磁帶庫系統。

先進的智能型磁帶
AIT(先進的智能型磁帶)是SONY公司在快速訪問高密度磁帶錄制技術方面的最新創新,現已成為磁帶機工業標准。AIT使用一種磁帶盒上含有記憶體晶片的磁帶,通過在微型晶片上記錄磁帶上文件的位置,大大減少了存取時間。

數字音頻磁帶
ST(Digital Audio Tape:數字音頻磁帶)磁帶:該磁帶寬為0.15英寸(4mm),又叫4毫米磁帶。ST磁帶盒較小,體積僅為73mm×54mm×10.5mm,比一般錄音機磁帶盒還小。但由於該磁帶存儲系統採用了螺旋掃描技術,使得該磁帶具有很高的存儲容量。

差分備份
差分備份(Differential Backup) 就是每次備份的數據是相對於上一次全備份之後新增加的和修改過的數據。差分備份無需每天都做系統完全備份,因此備份所需時間短,並節省磁帶空間,它的災難恢復也很方便,系統管理員只需兩盤磁帶,即系統全備份的磁帶與發生災難前一天的備份磁帶,就可以將系統完全恢復。

映像備份
映像備份(Image copies)不壓縮、不打包、直接COPY獨立文件(數據文件、歸檔日誌、控制文件),類似操作系統級的文件備份。而且只能COPY到磁碟,不能到磁帶。

差異備份
復制自上一次普通備份或增量備份以來被創建或更改的文件的備份。它不將文件標記為已經備份(換句話說,沒有清除存檔屬性)。如果您要執行普通備份和差異備份的組合,則還原文件和文件夾將需要上次已執行過普通備份和差異備份。

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路)一類專門用於提供企業商務數據或運營商數據的存儲和備份管理的網路。因為是基於網路化的存儲,SAN比傳統的存儲和備份技術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強的性能。通過專門的存儲管理軟體,可以直接在SAN里的大型主機、伺服器或其它服務端電腦上添加硬碟和磁帶設備。現在大多數的SAN是基於光纖信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通常SAN被配置成網路的後端部分,存在於數據中心或者伺服器場之後

Failover(故障恢復
Failover(故障恢復):功能相當的系統組件替代故障組件的一種自動替代系統。經常使用於連接到相同存儲設備和主機計算機的智能控制器。如果其中之一的控制器故障,故障恢復開始啟用,其他正常的控制器將負擔其I/O工作。

備份記錄
備份記錄(plicated record)文件記錄的復製品。保存在文件庫中,與原文件分開存放,是為了防止關鍵性文件或數據丟失而備制的。也稱復制記錄。

備份集
備份集(Backup sets)顧名思義就是一次備份的集合,它包含本次備份的所有備份片。一個備份集根據備份的類型不同,可能構成一個完全備份或增量備份。

Backup(備份)
Backup(備份):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介質上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用來進行原始數據丟失或者不可訪問條件下的數據恢復。為了保證恢復時備份的可用性,備份必須一致性狀態下通過拷貝原始數據來實現。

容錯
容錯:系統在其某一組件故障時仍繼續正常工作的功能。容錯功能一般通過冗餘組件設計來實現。

iSCSI
iSCSI:連接到一個TCP/IP網路的直接定址的存儲庫,通過塊I/O SCSI指令對其進行訪問。ISCSI是一種基於開放的工業標准,通過它可以用TCP/IP對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一種數據傳輸的公共協議)指令進行封裝,這樣就可以使這些指令能夠通過基於IP(乙太網或千兆位乙太網)「網路」進行傳輸。這一標準的目的是允許使用現有的乙太網網路傳輸SCSI指令和數據,而這一過程完全不依賴於地點。對這一產品的另外一種描述是,它是連接到TCP/IP網路的存儲,但可以使用與DAS和SAN存儲一樣的I/O指令對其進行訪問。

『貳』 四大存儲方式技術解析其優劣勢

四大存儲方式技術解析其優劣勢

數據存放問題非常重要,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卻是錯事連連。經常會出現掉盤、卷鎖死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整體系統的正常使用,所以數據專用存儲已經成為市場上最關注的安防產品之一。

數據傳統存儲方式

在目前的數字領域中,最常用的無非是如下四種存儲方式:硬碟、DAS、nas、san。

1. 硬碟

無論是dvr、dvs後掛硬碟還是伺服器後面直接連接擴展櫃的方式,都是採用硬碟進行存儲方式。應該說採用硬碟方式進行的存儲,並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存儲系統。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其一般不具備raid系統,對於硬碟上的數據沒有進行冗餘保護,即使有也是通過主機端的raid卡或者軟raid實現。嚴重的影響整體性能;

第二,其擴展能力極為有限,當錄像時間超過60天時,往往不能滿足錄像時間的存儲需求;

第三,無法實現數據集中存儲,後期維護成本較高,特別是在dvs後掛硬碟的方式,其維護成本往往在一年之內就超過了購置成本。

應該說硬碟存儲方式不適合大型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的應用。特別是需要長時間錄像的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一般這種方式都是與其它存儲方式並存於同一系統中,作為其他存儲方式的緩沖或應急替代。

2. DAS(直接附加存儲)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全稱為直接連接附加存儲,採用DAS的方式可以很簡單的實現平台的容量擴容,同時對數據可以提供多種rald級別的保護。

採用DAS方式時。在視頻存儲單元上部署相關的.hba卡。用於跟後端的存儲設備建立數據通道。前端的視頻存儲單元可以是dvr,也可以是視頻存儲伺服器。其通道可以採用光纖、ip網線、sas線纜甚至於usb、1394線等。

採用DAS方式並不能同時支持很多視頻存儲服務單元同時接入,而且其擴容能力嚴重依賴所選擇的存儲設備自身的擴容能力。所以在大型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中,應用DAS存儲方式將造成系統維護難度的極大提升。

正是由於DAS存儲的這些特點,所以這種存儲方式一般應用於對於dvr的擴容或者小型數字視頻監控項目中。

3. NAS(網路附加存儲)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全稱為網路附加存儲,是一種專業的網路文件存儲及文件備份設備,或稱為網路直聯存儲設備、網路磁碟陣列。同時NAS對數據可以提供多種raid級別的保護。

NAS設備和多台視頻存儲服務單元均通過ip網路進行連接,按照tcp/ip協議進行通信,以文件的i/o(輸入/輸出)方式進行數據傳輸。一個NAS單元包括核心處理器,文件服務管理工具,一個或者多個的硬碟驅動器用於數據的存儲。

採用NAS方式可以同時支持多個主機端同時進行讀寫,具備非常優秀的共享性能和擴展能力;同時NAS可以應用在復雜的網路環境中。部署也非常靈活。

但是由於NAS採用cif/nfs協議進行數據的文件級傳輸,所以網路開銷非常大,特別是在寫入數據時帶寬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40%之間。所以目前NAS一般應用於小型的網路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中或者只是用於部分數據的共享存儲。

4. SAN(存儲區域網路)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全稱為存儲區域網路,通過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同時SAN對數據可以提供多種raid級別的保護。

SAN提供了一個專用的、高可靠性的存儲網路。允許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中在一起的時候) 更加簡化。正是由於這些特點,SAN架構特別適合於大型網路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的存儲應用,可以應對上千、上萬個前端監控點的存儲。

目前 SAN主要分為FC―SAN(光纖存儲區域網路)和ip―SAN(乙太網存儲區域網路)。它們之間的區別是連接線路以及使用數據傳輸協議的不同。雖然 FC―SAN由於採用專用協議可以保證傳輸時更加穩定、高效,但其部署方式、構建成本均較之ip―SAN高出很多,所以目前在大型網路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中更多採用的是ip―SAN架構。

;

『叄』 介紹一些內存儲存技術的知識~~

內存在電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

通常所說的內存即指電腦系統中的RAM。RAM要求每時每刻都不斷地供電,否則數據會丟失。

如果在關閉電源以後RAM中的數據也不丟失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在每一次開機時都保證電腦處於上一次關機的狀態,而不必每次都重新啟動電腦,重新打開應用程序了。但是RAM要求不斷的電源供應,那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即給RAM供應少量的電源保持RAM的數據不丟失,這就是電腦的休眠功能,特別在Win2000里這個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休眠時電源處於連接狀態,但是耗費少量的電能。

按內存條的介面形式,常見內存條有兩種:單列直插內存條(SIMM),和雙列直插內存條(DIMM)。SIMM內存條分為30線,72線兩種。DIMM內存條與SIMM內存條相比引腳增加到168線。DIMM可單條使用,不同容量可混合使用,SIMM必須成對使用。

按內存的工作方式,內存又有FPA EDO DRAM和SDRAM(同步動態RAM)等形式。

FPA(FAST PAGE MODE)RAM 快速頁面模式隨機存取存儲器:這是較早的電腦系統普通使用的內存,它每個三個時鍾脈沖周期傳送一次數據。

EDO(EXTENDED DATA OUT)RAM 擴展數據輸出隨機存取存儲器:EDO內存取消了主板與內存兩個存儲周期之間的時間間隔,他每個兩個時鍾脈沖周期輸出一次數據,大大地縮短了存取時間,是存儲速度提高30%。EDO一般是72腳,EDO內存已經被SDRAM所取代。

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個時鍾脈沖的上升沿便開始傳遞數據,速度比EDO內存提高50%。

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換代產品,他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傳輸數據,這樣不需要提高時鍾的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RDRAM(RAMBUS DRAM) 存儲器匯流排式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RDRAM是RAMBUS公司開發的具有系統帶寬,晶元到晶元介面設計的新型DRAM,他能在很高的頻率范圍內通過一個簡單的匯流排傳輸數據。他同時使用低電壓信號,在高速同步時鍾脈沖的兩邊沿傳輸數據。INTEL將在其820晶元組產品中加入對RDRAM的支持。

內存的參數主要有兩個:存儲容量和存取時間。存儲容量越大,電腦能記憶的信息越多。存取時間則以納秒(NS)為單位來計算。一納秒等於10^9秒。數字越小,表明內存的存取速度越快。

硬碟與內存的區別是很大的,這里只談最主要的三點:一、內存是計算機的工作場所,硬碟用來存放暫時不用的信息。二、內存是半導體材料製作,硬碟是磁性材料製作。三、內存中的信息會隨掉電而丟失,硬碟中的信息可以長久保存。

內存與硬碟的聯系也非常密切:這里只提一點:硬碟上的信息永遠是暫時不用的,要用嗎?請裝入內存!CPU與硬碟不發生直接的數據交換,CPU只是通過控制信號指揮硬碟工作,硬碟上的信息只有在裝入內存後才能被處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073863.html

內存就是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比如當我們在使用WPS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元時,它就被存入內存中,當你選擇存檔時,內存中的數據才會被存入硬(磁)盤。在進一步理解它之前,還應認識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只讀存儲器(ROM)
ROM表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在製造ROM的時候,信息(數據或程序)就被存入並永久保存。這些信息只能讀出,一般不能寫入,即使機器掉電,這些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雙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塊。

●隨機存儲器(RAM)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從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寫入數據。當機器電源關閉時,存於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我們通常購買或升級的內存條就是用作電腦的內存,內存條(SIMM)就是將RAM集成塊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塊電路板,它插在計算機中的內存插槽上,以減少RAM集成塊佔用的空間。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內存條有4M/條、8M/條、16M/條等。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概念,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內存儲器的劃分可歸納如下:

●基本內存 占據0~640KB地址空間。
●保留內存 占據640KB~1024KB地址空間。分配給顯示緩沖存儲器、各適配卡上的ROM和系統ROM BIOS,剩餘空間可作上位內存UMB。UMB的物理存儲器取自物理擴展存儲器。此范圍的物理RAM可作為Shadow RAM使用。
●上位內存(UMB) 利用保留內存中未分配使用的地址空間建立,其物理存儲器由物理擴展存儲器取得。UMB由EMS管理,其大小可由EMS驅動程序設定。
●高端內存(HMA) 擴展內存中的第一個64KB區域(1024KB~1088KB)。由HIMEM.SYS建立和管理。
●XMS內存 符合XMS規范管理的擴展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HIMEM.SYS。
●EMS內存 符合EMS規范管理的擴充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EMM386.EXE等。

內存在計算機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計算機業界,內存這個名詞被廣泛用來稱呼 RAM( 隨機存取內存 ) 計算機使用隨機存取內存來儲存執行作業所須的暫時指令以及數據以使計算機的 CPU( 中央處理器 ) 能夠更快速讀取儲存在內存的指令及數據。
舉例來說,當處理器載入一個應用程序 - 例如文字處理或頁面編輯程序 - 到內存使應用程序能以最快速及最高效率的方式執行。以實用價值而言,將程序載入內存能夠確保計算機能以更短的時間來執行作業而使工作能夠更迅速地完成。

內存與儲存的差別
大多數人常將內存 (Memory) 與儲存空間 (Storage) 兩個名字混為一談 , 尤其是在談到兩者的容量的時候 內存是指 (Memory) 計算機中所安裝的隨機存取內存的容量而儲存 (Storage) 是指計算機內硬碟的容量 為了避免混淆 , 我們將計算機比喻為一個有辦公桌與檔案櫃的辦公室。

想像一下這個辦公桌與檔案櫃的比喻。想像每次想要閱讀一份文件或數據夾都必須從檔案櫃中找尋的情形,這會大幅減低工作執行的速度 , 更別說會把人逼瘋了。如果有足夠的辦公桌空間 ( 如內存 ), 便能夠將所需要的檔攤開 , 並能立即一眼就能找出所需的信息。

另一個內存與儲存最重要的差別在於 : 儲存於硬碟中的信息在關機後能夠保持完整,但任何儲存在內存中的數據在計算機關機後便會全部流失。就像在辦公室的比喻中 , 任何在下班時間後被遺留在桌上的檔或檔案都會全部被丟棄一樣。

內存與效能表現 (Memory and Performance)
增加計算機系統中的內存能夠增加計算機的效能表現是眾所皆知的。如果內存沒有足夠的空間 , 計算機就必須建立一個虛擬內存檔案。在這個過程中 , 中央處理器在硬碟中保留一個空間來代替額外的隨機存取內存 這個稱為 " Swapping" 的程序減低系統的速度 一般的計算機從內存存取大約需要 200ns( 奈秒 ), 但從硬碟存取則需12,000,000ns 具體來說就等於花四個半月的時間來完成三分半中就能完成的工作 !

從計算機的體系結構來講,硬碟應當是計算機的「外存」。內存應當是計算機內部(在主板上)的一些存儲器,用來保存CPU運算的中間數據和計算結果。這些數據有時被保存在硬碟上。目前計算機所配的內存一般是16M、32M、64M、128M、256M 等。硬碟的大小有4.3G、6.4G、8G、10G、20G、30G 等。
硬碟是一種主要的電腦存儲媒介,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不過,現在可移動硬碟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
絕大多數台式電腦使用的硬碟要麼採用 IDE 介面,要麼採用 SCSI 介面。SCSI 介面硬碟的優勢在於,最多可以有七種不同的設備可以聯接在同一個控制器面板上。由於硬碟以每秒3000—10000轉的恆定高速度旋轉,因此,從硬碟上讀取數據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筆記本電腦中,硬碟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停止旋轉,以便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老式硬碟的存儲容量最小隻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徑達12英寸的碟片。現在的硬碟,存儲容量高達數十 GB,台式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2.5英寸。新硬碟一般都在裝配工廠中經過低級格式化,目的在於把一些原始的扇區鑒別信息存儲在硬碟上。 硬碟英文全稱是(Hard Disk),直譯為「堅固的磁碟」,從外形看起來,硬碟很像一個四四方方的金屬盒子,大小有5.25,3.5,2.5和1.8英寸(後兩種常用於筆記本及部分袖珍精密儀器中)幾種,現在台式機中常用的是3.5英寸的碟片。硬碟是一個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中心,我們運行計算機時使用的程序和數據目前絕大部分都存儲在硬碟上。硬碟在各種各樣固定存儲設備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存儲裝置包括軟盤、CD-ROM、磁帶、可移動驅動器等等),它是計算機中不可或缺的存儲設備絕大多數台式電腦使用的硬碟要麼採用 IDE 介面,要麼採用 SCSI 介面。SCSI 介面硬碟的優勢在於,最多可以有七種不同的設備可以聯接在同一個控制器面板上。由於硬碟以每秒3000—10000轉的恆定高速度旋轉,因此,從硬碟上讀取數據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筆記本電腦中,硬碟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停止旋轉,以便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老式硬碟的存儲容量最小隻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徑達12英寸的碟片。現在的硬碟,存儲容量高達數十 GB,台式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2.5英寸。新硬碟一般都在裝配工廠中經過低級格式化,目的在於把一些原始的扇區鑒別信息存儲在硬碟上。

『肆』 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

資料庫存儲技術的出現,對於傳統的紙質存儲技術來說,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篇一

資料庫編程與資料庫存儲技術分析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在與計算機相關的技術發展中,關於數據方面的處理工作,如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根據不同的計算機類型以及在實際應用的不同,資料庫的編程與資料庫存相儲技術方面的要求也有所差異,所以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本文就結合相關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資料庫;編程;存儲;技術;分析

引言

在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中,根據數據進行程序編輯,以及在計算機內部儲存程序的編輯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雖然會根據所操作的計算機不同,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而出現有所區別,但是要針對相關的技術進行具體分析後就能夠發現,在數據存儲方面只要編輯好資料庫對應的程序,要取得好的工作成績不不難,所以研究好關於資料庫編程和資料庫存儲相關的技術,就能夠代替真實人的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計算機應用軟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得到應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相應的應用軟體,根據各個行業的特點,軟體公司都開發了針對性的應用軟體,通過這些軟體的使用,能夠給實際的工作帶來方便,提升工作的效率,例如在工業自動化中,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已經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代替人來進行操作,這種方式出現錯誤的幾率很低,而且計算機不需要休息,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計算機軟體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軟體,資料庫是軟體的核心內容,因此在計算機軟體編寫過程中,資料庫編程和存儲技術,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受到我國特殊歷史原因影響,我國的軟體行業發展較慢,因此資料庫編程和存儲技術的核心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

1、資料庫存儲技術簡述

1.1資料庫存儲技術的概念

資料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計算機性能的提升,在計算機出現的早期,並沒有資料庫的概念,當時計算機的性能很低,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數字運算,體積也非常龐大,還沒有數據存儲的概念,隨著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應用在計算機製造中,計算機的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開始在各個領域中進行應用,當計算機被用於數據管理時,尤其是一些復雜的數據,傳統的存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DSMS誕生了,這種資料庫管理系統在當時看來,是資料庫管理技術的一次革命,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逐漸出現了SQL、Oracle等,在傳統的資料庫編程中,由於資料庫編寫的時期不同,使用的編寫語言也有一定的差異,目前常使用的軟體有VB、JAVA、VC、C++等,利用這些編程軟體,都可以編寫一個指定的資料庫,由於每個軟體自身都有一定的特點,因此不同領域的數據編程中,所選擇的編程軟體業有一定的差異。

1.2資料庫存儲技術的發展

資料庫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但是當時資料庫的管理,還處於傳統人工的方式,並沒有形成軟體的形式,因此並不能算資料庫存儲技術的起源,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存儲設備的出現,使得計算機能夠存儲數據,在這種背景下,數據管理軟體誕生了,但是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只能以文件為單位,將數據存儲在外部存儲設備中,人們開發了帶有界面的操作系統,以便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管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計算機能夠存儲的數據越來越多,人們對資料庫存儲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業用戶的增加,希望資料庫存儲技術能夠具有很高的共享能力,數據存儲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在的資料庫存儲技術,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這一時期的標准,來進行相應的開發,隨著資料庫自身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資料庫存儲技術,如數據流、Web數據管理等。

1.3資料庫存儲技術的作用

資料庫存儲技術的出現,對於傳統的紙質存儲技術來說,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由於紙質存儲數據的方式,很容易受到水、火等災害,而造成數據的損失,人類文明從有文字開始,就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信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數據資料都損毀了,給人類文明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而資料庫存儲技術就能夠很好的避免這個問題,在資料庫的環境下,信息都會轉化成電子的方式,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碟中,對於硬碟的保存,要比紙質的書籍等簡單的多,需要的環境比較低,最新的一些伺服器存儲器,甚至具有防火的性能,而且資料庫中的數據,可以利用計算機很簡單的進行復制,目前很多企業資料庫,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數據的安全性,都會建立一個映像資料庫,定期的對資料庫中的信息進行備份,如果工作的資料庫出現了問題,就可以通過還原的方式,恢復原來的數據。

2、資料庫編程與資料庫存儲技術的關系

2.1資料庫編程決定資料庫存儲的類型

通過對計算機軟體的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知道,任何軟體要想具有相關的功能,都需要在編程過程中來實現,對於資料庫程序來說也是一樣,在資料庫編程的過程中,能夠決定資料庫存儲的類型,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資料庫存儲技術也有一定的差異,如在電力、交通控制等領域中,應用的大多是實時資料庫,而網上的視頻網站等,大多採用關系資料庫,其次還有商業資料庫、自由資料庫、微型資料庫等,每種資料庫的出現,都是為了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一種資料庫成為主流,但是對於資料庫程序的編寫者來說,這些資料庫的編寫;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不同的程序編寫人員,由於所受教育和習慣的不同,在實際編寫的過程中,使用的程序編寫軟體不同,但無論是VB、VF還是C++等,都可以實現每種資料庫類型的編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資料庫類型的確定,通常是在軟體需求分析階段中進行設計,然後在數據編程階段來實現,

2.2資料庫存儲技術是資料庫編程的核心

對於資料庫程序來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存儲數據,通常情況在,一個資料庫程序會分成幾個模塊,其中核心模塊就是資料庫存儲技術。

結語

在目前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下,針對於計算機的軟體行業的形式,也在大力推動下,成為一個焦點行業,隨著行業的發展,相關促進簡便工作的程序也得到了相應的研究和發明中,就算是一些不具備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普通使用著,不管在使用還是研發程序上也是介可以的,只是針對於資料庫編程和資料庫存儲技術方面進行分析,但是作為系統的核心區域,所以相關的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提升工作效率,緩解工作壓力,就要結合使用情況,在所能應用的范圍內,選擇最具有優勢的相應軟體處理技術,以此為研發中心,開發出所需要的軟體類型,進行所有的數據整理工作,對於辦公室工作極大范圍內的促進,對於資料庫編程於數據存儲方面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董慧群,王福明.基於LabWindows/CVI的資料庫編程[J].山西電子技術,2011(04):55-56.

[2]吳敏寧,高楠.Delphi資料庫編程開發[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1):2882-2883.

[3]鄭剛,唐紅梅.面向對象資料庫中數據模型及存儲結構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2(03):65-67.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

『伍』 我想學習存儲技術,應該從何開始學起,涉及哪些內容需要學習

從存儲的結構入手,從NAS、DAS、SAN、IP_SAN這幾個不同的技術路線,結合不同廠家的解決方案,逐步了解基於這四個技術路線的技術細節、優缺點、主流的產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補充:
惠普的存儲產品線算是比較豐富的了,可以涵蓋從NAS到IP_SAN各個技術路線和各層次不同的存儲容量與性能需求,但也相對來說產品線也比較龐大,你可以在
http://welcome.hp.com/country/cn/zh/prodserv/storage.html
惠普的存儲產品網頁里,逐個技術路線,逐個產品去了解它的性能、容量與典型配置。
存儲做為一個計算機技術高端的一個分支學科,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你可以搜索「存儲技術」,有很多相關教程或者技術指導的網頁,還有一些IT類網站有專題性專欄,從淺入深地把技術的起源、發展、沿革、走向及主流產品等介紹得比較清楚。

『陸』 存儲技術發展歷史

最早的外置存儲器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為了解決人口普查的需要,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紙帶改造成穿孔卡片。

他把每個人所有的調查項目依次排列於一張卡片,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在相應項目的位置上打孔。在以後的計算機系統里,用穿孔卡片輸入數據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數據處理也發展成為電腦的主要功能之一。

2、磁帶

UNIVAC-I第一次採用磁帶機作外存儲器,首先用奇偶校驗方法和雙重運算線路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最先進行了自動編程的試驗。此時這個磁帶長達1200英寸、包含8個磁軌,每英寸可存儲128bits,每秒可記錄12800個字元,容量也達到史無前例的184KB。從 此之後,磁帶經歷了迅速發展,後來廣泛應用了錄音、影像領域。

3、軟盤(見過這玩意的一定是80後)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32英寸。隨著技術的發展,軟盤的尺寸一直在減小,容量也在不斷提升,大小從8英寸,減到到5.25英寸軟盤,以及到後來的3.5英寸軟盤,容量卻從最早的81KB到後來的1.44MB。在80-90年代3.5英寸軟盤達到了巔峰。直到CD-ROM、USB存儲設備出現後,軟盤銷量才逐漸下滑。

4、CD

C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碟、光碟,誕生於1982年,最早用於數字音頻存儲。1985年,飛利浦和索尼將其引入PC,當時稱之為CD-ROM(只 讀),後來又發展成CD-R(可讀)。因為聲頻CD的巨大成功,今天這種媒體的用途已經擴大到進行數據儲存,目的是數據存檔和傳遞。

5、磁碟

第一台磁碟驅動器是由IBM於1956年生產,可存儲5MB數據,總共使用了50個24英寸碟片。到1973年,IBM推出第一個現代「溫徹斯特」磁碟驅動器3340,使用了密封組件、潤滑主軸和小質量磁頭。此後磁碟的容量一度提升MB到GB再到TB。

6、DVD

數字多功能光碟,簡稱DVD,是一種光碟存儲器。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荷蘭飛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員開始使用激光光束進行記錄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場。最初的產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系統。它們的直徑多是120毫米左右。容量目前最大可到17.08GB。

7、快閃記憶體

淺談存儲器的進化歷程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包含U盤、SD卡、CF卡、記憶棒等等種類。在1984年,東芝公司的發明人舛岡富士雄首先提出了快速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此處簡稱快閃記憶體)的概念。與傳統電腦內存不同,快閃記憶體的特點是非易失性(也就是所存儲的數據在主機掉電後不會丟失),其記錄速度也非常快。Intel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快閃記憶體並將其投放市場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快閃記憶體形態多樣,存儲容量也不斷擴展到256GB甚至更高。

隨著存儲器的更新換代,存儲容量越來越大,讀寫速度也越來越快,企業級硬碟單盤容量已經達到10TB以上,目前使用的SSD固態硬碟,讀速度達:3000+MB/s,寫速度達:1700MB/s,用起來美滋滋啊。

『柒』 存儲技術的分類

網路存儲技術(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通用網路術語。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3種: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Storage,DAS)、網路存儲設備(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和存儲網路(StorageAreaNetwork,SAN)。
1.DAS
DAS是一種直接與主機系統相連接的存儲設備,如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內部硬體驅動。到目前為止,DAS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存儲方法。DAS英文全稱是DirectAttachedStorage,中文翻譯成「直接附加存儲」。顧名思義,在這種方式中,存儲設備是通過電纜(通常是SCSI介面電纜)直接連接到伺服器的。I/O(輸入/輸出)請求直接發送到存儲設備。DAS也可稱為伺服器附加存儲(Server-AttachedStorage,SAS)。它依賴於伺服器,其本身是硬體的堆疊,不帶有任何存儲操作系統。
2.NAS
NAS的中文意思是「網路附加存儲」。按字面意思簡單地理解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或者「網路磁碟陣列」。從結構上講,NAS是功能單一的精簡型計算機,因此在架構上不像個人計算機那麼復雜,在外觀上就像家電產品,只需電源與簡單的控制鈕。
NAS是一種專業的網路文件存儲及文件備份設備,它是基於LAN(區域網)的,按照TCP/IP協議進行通信,以文件的I/O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在LAN環境下,NAS已經完全可以實現異構平台之間的數據級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
一個NAS系統包括處理器、文件服務管理模塊和多個硬碟驅動器(用於數據的存儲)。NAS可以應用在任何網路環境當中。主伺服器和客戶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Linux)和CIFS(CommonInternetFileSystem)格式等。
3.SAN
SAN是指存儲設備相互連接且與一台伺服器或一個伺服器群相連的網路。其中的伺服器用作SAN的接入點。在有些配置中,SAN也與網路相連。SAN將特殊交換機當作連接設備,這些特殊交換機看起來很像常規的乙太網絡交換機,是SAN中的連通點。SAN使得在各自網路上實現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同時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
具體來說,SAN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SAN由3個基本的組件構成:介面(如SCSI、光纖通道、ESCON等)、連接設備(交換設備、網關、路由器、集線器等)和通信控制協議(如IP和SCSI等)。這3個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儲設備和獨立的SAN伺服器,就構成一個SAN系統。SAN提供一個專用的、高可靠性的基於光通道的存儲網路,SAN允許獨立地增加存儲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群在一起的時候)更加簡化。而且,光纖介面提供了10km的連接長度,這使得物理上分離的遠距離存儲變得更容易。

『捌』 什麼是網路存儲技術

網路存儲技術(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通用網路術語。

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網路存儲設備(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儲網路(SAN:Storage Area Network)。

DAS:這是一種直接與主機系統相連接的存儲設備,如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內部硬體驅動。到目前為止,DAS 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存儲方法。
DAS即直連方式存儲,英文全稱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譯成「直接附加存儲」。顧名思義,在這種方式中,存儲設備是通過電纜(通常是SCSI介面電纜)直接到伺服器的。I/O(輸入/輸出)請求直接發送到存儲設備。DAS,也可稱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伺服器附加存儲)。它依賴於伺服器,其本身是硬體的堆疊,不帶有任何存儲操作系統。

NAS: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它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於使用伺服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目前國際著名的NAS企業有Netapp、EMC、OUO等。

SAN:是一種高速網路或子網路,提供在計算機與存儲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存儲設備是指一張或多張用以存儲計算機數據的磁碟設備。一個 SAN 網路由負責網路連接的通信結構、負責組織連接的管理層、存儲部件以及計算機系統構成,從而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