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儲存技術的發展過程
,信息儲存技術的發展過程:
1,原始社會,人們用結繩記事,或者把各種信息雕刻在石頭等物體上面
2,在奴隸社會,人們在石頭、陶器、木板、竹片等物體上面雕刻信息,這一時期有了最原始的文字,人們可以在皮革和織物、木板、竹片等上面書寫信息。
3,再後來,發明了紙張,人們用紙張來儲存信息。
4,到了近代,人們發明了照相機,於是可以用膠片來存儲信息。同一時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開始利用物體電磁感應的規律製造出象磁帶、唱片等來存儲信息。並且在後來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技術。象現在的大容量硬碟、快閃記憶體晶元、優盤等都是基於這一原理。
5,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了使用激光來存儲信息的方式,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見到的各種光碟了。
信息儲存技術:是將經過加工整理序化後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順序存儲在特定的載體中的一種信息活動。其目的是為了便於信息管理者和信息用戶快速地、准確地識別、定位和檢索信息。
B. 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過程
人類記錄信息、存儲信息方法經歷了以下幾大技術:
1,結繩記事;
2,文字紙張;
3,磁記錄方式(磁鼓,磁帶,磁碟等) 當前比較成熟,
4,半導體電記錄(電路,電量或電容):ROM,RAM等;隨著半導體技術的提升而不斷提升、改進
5,光記錄(光碟,光運算器件) 光計算和光存儲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大力發展
C. 「東數西算」全面啟動:數據大遷徙背後,看見存儲產業的未來輪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已成為國家級戰略工程,浩浩盪盪地站上了 歷史 舞台。
「東數西算」被認為是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後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將成為「新基建」的新抓手。具體而言,「東數西算」就是將東部產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數據中心去計算和處理。這有利於為數據中心提供源源不斷的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其運行維護成本,同時能夠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和西部地區發展。
乘著「東數西算」的政策東風,存儲、計算產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其中,基於分布式存儲架構的SDS(軟體定義存儲)作為先鋒力量、「熱門選手」,天生具有可擴展性以及靈活性,必然會為新基建時代帶來革命性的數據儲存手段。
然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是,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縱深推進,存儲需求激增,同時5G、AI、雲等技術加速更迭的背景下,與之相伴而生的SDS由於還在沿用十年前的技術,也必然需要同頻進化。
01
被行業擁簇的SDS(軟體定義存儲)
2013年,「軟體定義一切」被首次提出時,還是個令人懷疑的技術暢想。尤其是當它與存儲綁定在一起,在一些傳統儲存廠商眼裡是不著邊際的。但事實證明,SDS(軟體定義存儲)的誕生,不僅優化了傳統存儲的弊端,並在日後的十年裡逐漸繁榮。
根據IDC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國軟體定義存儲(SDS)市場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中國SDS市場獲得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4%,成為中國存儲市場的增長引擎。早就發布過軟體定義是趨勢的Gartner預測,到2024年,全球50%的存儲容量將以軟體定義存儲的形式部署,包括本地部署或在公有雲上。
SDS在市場上的狂飆突進,一方面是基於創新技術。近幾年,由於數據爆炸式增長,存儲系統的軟硬體緊耦合設計嚴重地限制了存儲技術的發展,而軟體定義存儲則可以實現軟硬解耦,讓硬體成本盡可能的降低,使得軟體發揮更大價值。通過軟體的設計,來決定存儲的性能和邊界,不用再受硬體設備、伺服器的限制。其方向在於幫助用戶在傳統數據中心或雲內實現存儲資源的池化和服務化,以及在多雲之間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和自由流動。
另一方面,是源於 歷史 的進程,被時代選擇。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的發展,非結構數據爆發式增長——文本、圖像、影視、超媒體等,面對這些數據,傳統存儲方式難以招架,而SDS存儲正是包含針對文件的存儲、對象的存儲,自然就成了相關行業的首選。此外,企業雲化在近幾年成為了主流。在上雲浪潮下,不同種類業務在池化的資源池中拿到相匹配的資源。這種業務場景天然適合軟體定義存儲的分布式架構、軟體定義、水平擴展、基於統一存儲引擎向上提供多種介面等特性。
02
SDS已站在新十年的轉彎處
帶著這樣的優勢,伴隨著行業的擁簇,SDS轉眼已來到新十年的轉彎處。周遭環境飛速變化,數字浪潮奔騰洶涌,一些廠商、企業赫然發現,這個階段的SDS竟然依然處於1.0時代,還在沿用十年前的開源技術,基於舊的硬體架構設計,似乎已無法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新興需求。
例如,與10多年前相比,現在的存儲硬體、網路以及相關的技術方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如果在軟體層面不做出新的變革,數據存儲系統就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還有介質方面,存儲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從機械硬碟向SSD固態硬碟的過渡,由此帶來了超高的IOPS、超低的時延;網路的提升更是驚人,100G已經司空見慣,400G也已經漸行漸近。
當然,也面臨著「雲」的追趕。我們都知道,目前,企業雲化已經成為必答題,雲的發展日新月異,從私有雲到多公有雲、邊緣雲、分布式雲,企業選擇上雲的部署方式越來越多元,數據可能存放在任意的地理位置,存儲平台需要構建全局統一的存儲資源池,讓數據在多數據中心、混合多雲和邊緣中按需流動,這都是目前SDS1.0需要突破的挑戰。
03
觸摸存儲未來的輪廓,ExponTech搶先邁向SDS2.0
作為數據基礎設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ExponTech華瑞指數雲率先提出SDS2.0概念。在ExponTech看來,SDS從1.0需要邁向2.0時代,進化為2.0後,會為行業帶來眼前一新的改變。
比如,SDS 2.0將支持可組合式架構,整合私有雲、多個公有雲,邊緣雲中的存儲資源,提供不同IO模型,不同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許多種協議介面(iSCSI、S3、POSIX、NFS、CIFS、CSI、HDFS等)的自由組合及靈活部署使用。
還有,SDS2.0將與雲原生高度協同。無論在計算、網路、數據亦或業務的層面,都可以按照雲原生的架構模式、部署模式和運營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進化。SDS 2.0需要按照雲原生的方式,支持和適配企業雲原生應用的發展。
最後,具備向上服務能力。SDS2.0在做好基礎存儲的服務、流動的同時,還會向上管理資料庫,分發數據,幫助企業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不僅如此,ExponTech認為,SDS2.0未來近乎要實現一個飛躍式的革新,是需要在引擎和架構方面做出全新的設計。
由此,ExponTech前瞻性地發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存儲引擎WiDE。和其他存儲相比, WiDE既可以提供多池架構下的IO調度和數據流動,企業可以存儲海量非結構數據,也能存儲要求高性能高可靠的結構化數據,還可以做高性能的數據分析,真正實現數據原生於一個數據平台上,只保留一份數據卻可以被各類應用以各種介面訪問,避免各種數據孤島和數據復制拷貝帶來的問題。
此外,WiDE還全面覆蓋數據新基建創新型應用場景。在覆蓋現有分布式存儲產品SDS1.0的主流業務場景之外, WiDE能在高性能數據分析HPDA、高性能雲主機、高性能資料庫底座、混合多雲數據平台等業務場景發揮作用,彌補之前高端應用場景下吞吐和時延的缺陷。
引擎WiDE的問世,將會在SDS2.0時代更好地幫助企業應對數字化時代面臨的業務快速迭代升級的需求,推動企業智能化。未來,ExponTech也將會打造更多前沿存儲產品,助力國內數據存儲和國產系統軟體的發展。
伴隨著對SDS2.0的展望和引擎WiDE的無限可能性,未來之窗的紗簾正在緩緩拉開,我們對於數字世界廣闊前景的想像,變得更為具體可感了。
END
D. 誰能告訴我內存條的發展史!拜託!
作為PC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部件——內存,它伴隨著DIY硬體走過了多年歷程。從286時代的30pin SIMM內存、486時代的72pin SIMM 內存,到Pentium時代的EDO DRAM內存、PII時代的SDRAM內存,到P4時代的DDR內存和目前9X5平台的DDR2內存。內存從規格、技術、匯流排帶寬等不斷更新換代。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內存的更新換代可謂萬變不離其宗,其目的在於提高內存的帶寬,以滿足CPU不斷攀升的帶寬要求、避免成為高速CPU運算的瓶頸。那麼,內存在PC領域有著怎樣的精彩人生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內存發展的歷史吧。
一、歷史起源——內存條概念
如果你細心的觀察,顯存(或緩存)在目前的DIY硬體上都很容易看到,顯卡顯存、硬碟或光碟機的緩存大小直接影響到設備的性能,而寄存器也許是最能代表PC硬體設備離不開RAM的,的確如此,如果沒有內存,那麼PC將無法運轉,所以內存自然成為DIY用戶討論的重點話題。
在剛剛開始的時候,PC上所使用的內存是一塊塊的IC,要讓它能為PC服務,就必須將其焊接到主板上,但這也給後期維護帶來的問題,因為一旦某一塊內存IC壞了,就必須焊下來才能更換,由於焊接上去的IC不容易取下來,同時加上用戶也不具備焊接知識(焊接需要掌握焊接技術,同時風險性也大),這似乎維修起來太麻煩。
因此,PC設計人員推出了模塊化的條裝內存,每一條上集成了多塊內存IC,同時在主板上也設計相應的內存插槽,這樣內存條就方便隨意安裝與拆卸了(如圖1),內存的維修、升級都變得非常簡單,這就是內存「條」的來源。
小帖士:內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的主要功能是暫存數據及指令。我們可以同時寫數據到RAM 內存,也可以從RAM 讀取數據。由於內存歷來都是系統中最大的性能瓶頸之一,因此從某種角度而言,內存技術的改進甚至比CPU 以及其它技術更為令人激動。
……………………
以上未完部分,我不轉貼了,在下面的網址,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全面的了:
http://www.incpc.net/Html/histroy/20060907817.html
給你一點參考吧,雖然我不支持寫論文從網上搬點東西來。
DOS操作系統最早設計時,PC機的硬體系統只支持1M位元組的定址空間,所以DOS只能管理最多1M位元組的連續內存空間。在這1M內存中,又只有640K被留給應用程序使用,它們被稱為常規內存或基本內存,其它384K被稱為高端內存,是留給視頻顯示和BIOS等使用的。在1982年,640K內存對微型計算機來說顯得綽綽有餘,人們甚至認為,640K的內存可以用來干任何事。現在看起來有些可笑,但在當時,情況確實如此。
現在的情況是,即使你的電腦裝有幾兆或幾十兆內存,但如果你使用DOS操作系統,那麼你也只有640K的內存可以直接使用,1M以上的內存要通過一些內存管理工具才能使用。值得慶幸的是,Windows 95已經不存在常規內存的限制了,你所有的內存,不管是8M還是128M,都可以被直接使用。
在DOS下,系統中存在以下四種內存:
常規內存(Conventional Memory);
高端內存(Upper Memory);
擴充內存(Expanded Memory);
擴展內存(Extended Memory)。
常規內存指的是0-640K的內存區。在DOS下,一般的應用程序只能使用系統的常規內存,因而都要受到640KB內存的限制。而且由於DOS本身和config.sys文件中的安裝的設備驅動程序和autoexec.bat文件中執行的內存駐留程序都要佔用一些常規內存,所以應用程序能使用的常規內存是不到640K的。有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想方設法地整理內存,好為一些「胃口」比較大的應用程序留出足夠的常規內存,這一點想必是許多DOS時代的電腦愛好者最熟悉不過的了。
高端內存是指位於常規內存之上的384K內存。程序一般不能使用這個內存區域,但是EMM386.exe可以激活高端內存的一部分,並且它允許用戶將某些設備驅動程序和用戶程序用Devicehigh或LH(即loadhigh)裝入高端內存。dos=high,umb也是把DOS的一部分裝到高端內存里。這里的umb是高端內存塊(Upper Memory Block)的縮寫。
擴充內存是一種早期的增加內存的標准,最多可擴充到32M。使用擴充內存必須在計算機中安裝專門的擴充內存板,而且還要安裝管理擴充內存板的管理程序。由於擴充內存是在擴展內存之前推出的,所以大多數程序都被設計成能使用擴充內存,而不能使用擴展內存。由於擴充內存使用起來比較麻煩,所以在擴展內存出現後不久就被淘汰了。
擴展內存只能用在80286或更高檔次的機器上,目前幾乎所有使用DOS的機器上超過1M的內存都是擴展內存。擴展內存同樣不能被DOS直接使用,DOS5.0以後提供了Himem.sys這個擴展內存管理程序,我們可以通過它來管理擴展內存。emm386.exe可以把擴展內存(XMS)模擬成擴充內存(EMS),以滿足一些要求使用擴充內存的程序。
最後再強調一下,不管擴充內存或擴展內存有多大,DOS的應用程序只能在常規內存下運行。有的程序可以通過DOS擴展器(比如DOS4GW.exe等程序)使CPU進入保護模式,從而直接訪問擴展內存;但是要注意,進入保護模式以後,計算機就脫離了DOS狀態。
在計算機的組成結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儲器。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對於計算機來說,有了存儲器,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內存在電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個時鍾脈沖的上升沿便開始傳遞數據,速度比EDO內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換代產品,他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傳輸數據,這樣不需要提高時鍾的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內存
內存就是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比如當我們在使用WPS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元時,它就被存入內存中,當你選擇存檔時,內存中的數據才會被存入硬(磁)盤。在進一步理解它之前,還應認識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只讀存儲器(ROM)
ROM表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在製造ROM的時候,信息(數據或程序)就被存入並永久保存。這些信息只能讀出,一般不能寫入,即使機器掉電,這些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雙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塊。
●隨機存儲器(RAM)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從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寫入數據。當機器電源關閉時,存於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我們通常購買或升級的內存條就是用作電腦的內存,內存條(SIMM)就是將RAM集成塊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塊電路板,它插在計算機中的內存插槽上,以減少RAM集成塊佔用的空間。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內存條有128M/條、256M/條、512M/條等。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概念,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當你理解了上述概念後,也許你會問,內存就是內存,為什麼又會出現各種內存名詞,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一段。
物理存儲器和地址空間
物理存儲器和存儲地址空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由於這兩者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且兩者都用B、KB、MB、GB來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產生認識上的混淆。初學者弄清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內存儲器和用好內存儲器。
物理存儲器是指實際存在的具體存儲器晶元。如主板上裝插的內存條和裝載有系統的BIOS的ROM晶元,顯示卡上的顯示RAM晶元和裝載顯示BIOS的ROM晶元,以及各種適配卡上的RAM晶元和ROM晶元都是物理存儲器。
存儲地址空間是指對存儲器編碼(編碼地址)的范圍。所謂編碼就是對每一個物理存儲單元(一個位元組)分配一個號碼,通常叫作「編址」。分配一個號碼給一個存儲單元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找到它,完成數據的讀寫,這就是所謂的「定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間稱為定址空間)。
地址空間的大小和物理存儲器的大小並不一定相等。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某層樓共有17個房間,其編號為801~817。這17個房間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間採用了三位編碼,其范圍是800~899共100個地址,可見地址空間是大於實際房間數量的。
對於386以上檔次的微機,其地址匯流排為32位,因此地址空間可達232即4GB。但實際上我們所配置的物理存儲器通常只有1MB、2MB、4MB、8MB、16MB、32MB等,遠小於地址空間所允許的范圍。
好了,現在可以解釋為什麼會產生諸如:常規內存、保留內存、上位內存、高端內存、擴充內存和擴展內存等不同內存類型。
各種內存概念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我們討論的不同內存的概念是建立在定址空間上的。
IBM推出的第一台PC機採用的CPU是8088晶元,它只有20根地址線,也就是說,它的地址空間是1MB。
PC機的設計師將1MB中的低端640KB用作RAM,供DOS及應用程序使用,高端的384KB則保留給ROM、視頻適配卡等系統使用。從此,這個界限便被確定了下來並且沿用至今。低端的640KB就被稱為常規內存即PC機的基本RAM區。保留內存中的低128KB是顯示緩沖區,高64KB是系統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空間,其餘192KB空間留用。從對應的物理存儲器來看,基本內存區只使用了512KB晶元,佔用0000至80000這512KB地址。顯示內存區雖有128KB空間,但對單色顯示器(MDA卡)只需4KB就足夠了,因此只安裝4KB的物理存儲器晶元,佔用了B0000至B10000這4KB的空間,如果使用彩色顯示器(CGA卡)需要安裝16KB的物理存儲器,佔用B8000至BC000這16KB的空間,可見實際使用的地址范圍都小於允許使用的地址空間。
在當時(1980年末至1981年初)這么「大」容量的內存對PC機使用者來說似乎已經足夠了,但是隨著程序的不斷增大,圖象和聲音的不斷豐富,以及能訪問更大內存空間的新型CPU相繼出現,最初的PC機和MS-DOS設計的局限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1.什麼是擴充內存?
EMS工作原理
到1984年,即286被普遍接受不久,人們越來越認識到640KB的限制已成為大型程序的障礙,這時,Intel和Lotus,這兩家硬、軟體的傑出代表,聯手制定了一個由硬體和軟體相結合的方案,此方法使所有PC機存取640KB以上RAM成為可能。而Microsoft剛推出Windows不久,對內存空間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它也及時加入了該行列。
在1985年初,Lotus、Intel和Microsoft三家共同定義了LIM-EMS,即擴充內存規范,通常稱EMS為擴充內存。當時,EMS需要一個安裝在I/O槽口的內存擴充卡和一個稱為EMS的擴充內存管理程序方可使用。但是I/O插槽的地址線只有24位(ISA匯流排),這對於386以上檔次的32位機是不能適應的。所以,現在已很少使用內存擴充卡。現在微機中的擴充內存通常是用軟體如DOS中的EMM386把擴展內存模擬或擴充內存來使用。所以,擴充內存和擴展內存的區別並不在於其物理存儲器的位置,而在於使用什麼方法來讀寫它。下面將作進一步介紹。
前面已經說過擴充存儲器也可以由擴展存儲器模擬轉換而成。EMS的原理和XMS不同,它採用了頁幀方式。頁幀是在1MB空間中指定一塊64KB空間(通常在保留內存區內,但其物理存儲器來自擴展存儲器),分為4頁,每頁16KB。EMS存儲器也按16KB分頁,每次可交換4頁內容,以此方式可訪問全部EMS存儲器。符合EMS的驅動程序很多,常用的有EMM386.EXE、QEMM、TurboEMS、386MAX等。DOS和Windows中都提供了EMM386.EXE。
2.什麼是擴展內存?
我們知道,286有24位地址線,它可定址16MB的地址空間,而386有32位地址線,它可定址高達4GB的地址空間,為了區別起見,我們把1MB以上的地址空間稱為擴展內存XMS(eXtend memory)。
在386以上檔次的微機中,有兩種存儲器工作方式,一種稱為實地址方式或實方式,另一種稱為保護方式。在實方式下,物理地址仍使用20位,所以最大定址空間為1MB,以便與8086兼容。保護方式採用32位物理地址,定址范圍可達4GB。DOS系統在實方式下工作,它管理的內存空間仍為1MB,因此它不能直接使用擴展存儲器。為此,Lotus、Intel、AST及Microsoft公司建立了MS-DOS下擴展內存的使用標准,即擴展內存規范XMS。我們常在Config.sys文件中看到的Himem.sys就是管理擴展內存的驅動程序。
擴展內存管理規范的出現遲於擴充內存管理規范。
3.什麼是高端內存區?
在實方式下,內存單元的地址可記為:
段地址:段內偏移
通常用十六進制寫為XXXX:XXXX。實際的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左移4位再和段內偏移相加而成。若地址各位均為1時,即為FFFF:FFFF。其實際物理地址為:FFF0+FFFF=10FFEF,約為1088KB(少16位元組),這已超過1MB范圍進入擴展內存了。這個進入擴展內存的區域約為64KB,是1MB以上空間的第一個64KB。我們把它稱為高端內存區HMA(High Memory Area)。HMA的物理存儲器是由擴展存儲器取得的。因此要使用HMA,必須要有物理的擴展存儲器存在。此外HMA的建立和使用還需要XMS驅動程序HIMEM.SYS的支持,因此只有裝入了HIMEM.SYS之後才能使用HMA。
4.什麼是上位內存?
為了解釋上位內存的概念,我們還得回過頭看看保留內存區。保留內存區是指640KB~1024KB(共384KB)區域。這部分區域在PC誕生之初就明確是保留給系統使用的,用戶程序無法插足。但這部分空間並沒有充分使用,因此大家都想對剩餘的部分打主意,分一塊地址空間(注意:是地址空間,而不是物理存儲器)來使用。於是就得到了又一塊內存區域UMB。
UMB(Upper Memory Blocks)稱為上位內存或上位內存塊。它是由擠占保留內存中剩餘未用的空間而產生的,它的物理存儲器仍然取自物理的擴展存儲器,它的管理驅動程序是EMS驅動程序。
5.什麼是SHADOW(影子)內存?
對於細心的讀者,可能還會發現一個問題:即是對於裝有1MB或1MB以上物理存儲器的機器,其640KB~1024KB這部分物理存儲器如何使用的問題。由於這部分地址空間已分配為系統使用,所以不能再重復使用。為了利用這部分物理存儲器,在某些386系統中,提供了一個重定位功能,即把這部分物理存儲器的地址重定位為1024KB~1408KB。這樣,這部分物理存儲器就變成了擴展存儲器,當然可以使用了。但這種重定位功能在當今高檔機器中不再使用,而把這部分物理存儲器保留作為Shadow存儲器。Shadow存儲器可以占據的地址空間與對應的ROM是相同的。Shadow由RAM組成,其速度大大高於ROM。當把ROM中的內容(各種BIOS程序)裝入相同地址的Shadow RAM中,就可以從RAM中訪問BIOS,而不必再訪問ROM。這樣將大大提高系統性能。因此在設置CMOS參數時,應將相應的Shadow區設為允許使用(Enabled)。
6、什麼是奇/偶校驗?
奇/偶校驗(ECC)是數據傳送時採用的一種校正數據錯誤的一種方式,分為奇校驗和偶校驗兩種。
如果是採用奇校驗,在傳送每一個位元組的時候另外附加一位作為校驗位,當實際數據中「1」的個數為偶數的時候,這個校驗位就是「1」,否則這個校驗位就是「0」,這樣就可以保證傳送數據滿足奇校驗的要求。在接收方收到數據時,將按照奇校驗的要求檢測數據中「1」的個數,如果是奇數,表示傳送正確,否則表示傳送錯誤。
同理偶校驗的過程和奇校驗的過程一樣,只是檢測數據中「1」的個數為偶數。
總 結
經過上面分析,內存儲器的劃分可歸納如下:
●基本內存 占據0~640KB地址空間。
●保留內存 占據640KB~1024KB地址空間。分配給顯示緩沖存儲器、各適配卡上的ROM和系統ROM BIOS,剩餘空間可作上位內存UMB。UMB的物理存儲器取自物理擴展存儲器。此范圍的物理RAM可作為Shadow RAM使用。
●上位內存(UMB) 利用保留內存中未分配使用的地址空間建立,其物理存儲器由物理擴展存儲器取得。UMB由EMS管理,其大小可由EMS驅動程序設定。
●高端內存(HMA) 擴展內存中的第一個64KB區域(1024KB~1088KB)。由HIMEM.SYS建立和管理。
●XMS內存 符合XMS規范管理的擴展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HIMEM.SYS。
●EMS內存 符合EMS規范管理的擴充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EMM386.EXE等。
E.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搶占未來大數據存儲技術高地的建議
我國數據存儲核心技術長期落後,大數據中心按照傳統的 科技 房地產的思路將面臨資源約束。為了防止我國存儲技術「卡脖子」,節省未來海量數據存儲佔地空間,系統化整合資源解決當前中國大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的容量問題,建議國家立項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 。
我國數據儲存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數據存儲技術是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一切計算機應用數據都需要由物理設備來存儲,以便計算機系統進行讀寫等處理,數據應用與數據存儲恰似樹干與樹根的密切關系。伴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持續高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數據量必將呈現爆炸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海量數據存儲瓶頸問題必然日趨嚴重,加劇著數據存儲領域長期面臨的容量、安全、性能、擴充、維護、災備、監管等諸多挑戰。其中,容量困境,首當其沖。
當前痛點。 為了滿足數據存儲容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必不可少。放眼當下全國各地的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由於數據存儲基礎核心技術缺位,流行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科技 房地產」,即單純拓展佔地面積蓋樓建設數據中心,進而耗費寶貴自然資源。目前我國城市監控視頻圖像數據受限於數據中心存儲容量空間,一般只能保留一個月左右,相關的數據應用嚴重受制。
應用基石。 底層數據存儲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石,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是信息應用系統的架構基礎,也是我國的關鍵行業技術短板。有效的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涉及到所有信息技術應用場景:人工智慧,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城市大腦,雪亮工程,城市管理視頻監控,醫學影像識別,等等。
嚴峻局面。 追溯信息技術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中國在數據存儲基礎技術領域的貢獻幾乎為零。國內數據存儲行業主要擅長於市場側的商業應用創新,數據存儲底層管理的核心技術研發嚴重依賴國外的開源開放。缺乏基礎研發梯隊,沒有關鍵理論 探索 ;沿襲陳舊的發展思路,習於外購器件設備;底層技術積累短缺,核心創新能力薄弱;嚴峻的局面至今沒有重大改變。
危情險勢。 中國在核心存儲產品、底層支撐技術、商業應用理念上長期跟跑,遭受外部勢力釜底抽薪式的「存儲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精準打擊」的隱患和風險極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一旦遭遇卡脖子,如外購存儲產品斷貨或核心技術交流封鎖,舉國上下所有涉及信息技術應用的行業領域都必然窒息。從而直接降低相關產業迭代發展速度,掣肘 社會 前進步伐,削弱國家治理能力,進而危及影響到國家的政治和 社會 穩定。
時不我待。 我們需要立即行動起來,通過立項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凝聚國內外數據存儲領域資源力量,構建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從研發軟體定義的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入手,填補國內技術產品領域空白;啟動研發微型化(原子級)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領域的制高點。這項舉措也是解除我國數據存儲技術產品創新研發「卡脖子」危機的最佳途徑。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思路
我國應抓住當前數據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凝聚國內外資源力量,構建中國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近期:研發部署模塊化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填補國內底層數據存儲管理技術空白。遠期:啟動研發微型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從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入手,聚焦國際存儲技術領域的戰略性前沿技術趨勢;聯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大型用戶的資源,建設國家級核心技術團隊;積極引進/培養數據存儲技術人才,研發自主可控系列產品。
1.近期跟蹤行業動態
對標國際頂級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砥礪學習底層模塊級數據存儲去重技術,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實現自主可控國產數據存儲技術管理軟體產品的商務應用。基本原理是首先識別出重復的數據模塊,然後優化存儲多個重復數據模塊中的單一模塊,以及同其它重復模塊的鏈接關系。進而減少企業級客戶存儲數據所需的物理空間佔有量,降低采購部署數據存儲設備的增量。
2.遠期重點突出推進
探索 下一代數據存儲技術,整合跨學科資源啟動開展研發微型存儲器,力圖將現有基於磁碟/光碟/磁帶的計算機數據存儲器,轉化為未來基於原子/電子運動狀態的微型化數字信息採集與存取機制。其原理是將現在耗費數百萬個原子的材料介質所表徵的一位「0」或「1」二進制計算機數據,試圖由單個原子狀態變化來表徵。於是,可以將現有數據存儲設備體積縮小數十萬乃至百萬倍,最終將佔地約足球場面積的大數據存儲倉庫縮小為攜帶型器件。
3.研發工作開展建議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應該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據存儲技術研究機構、產業孵化溫室、以及人才培養基地。
延攬數據存儲技術專家領銜擔綱咨詢顧問。全球招聘在世界頂級數據存儲公司工作多年的業界精英加盟指導。
構建中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團隊。採用引進師資/開設培訓課程等有效方式,積累培育國內數據存儲技術力量。
結盟矽谷存儲技術研究院。依託美國矽谷地區的數據存儲實體公司,共享數據存儲底層技術知識。
注冊成立企業運營機構。開發軟體定義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服務數據用戶市場,遵循商務運作規律。
融資涵蓋多種基金渠道。申報獲取國家重大專項基礎項目研發資金,吸引專業投資基金加盟。首期投資約需10億元人民幣(參考國際相關工程估值:美國IBM公司同類項目投資約600億美元/10年)。
推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建議
我國在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當抓住當前數據計算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建立數據存儲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填補國內空白,保障數字中國建設長遠規劃實施,推進國產數據存儲產品崛起,為相關產業發展鋪路。
2.建議遠期緊跟世界主流研發創新步伐,聚焦研發原子級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產品(2020-2040年),在2040年前研發出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3.建議將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搭建政產學研用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國數據存儲技術聯合創新平台,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依託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關企業,奠定從微型數據存儲理論、硬體設計、軟體開發、結構設計、系統集成等一整套原子級微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工作的基礎。
4.建議國家相關部委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轉化。支持申報重大 科技 項目和專項扶持資金。
5.建議形成能夠長期從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的人才隊伍。借鑒全球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經驗,引進海內外數據存儲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開設數據存儲技術專業課程,搭建完善的國內人才培養體系。
6.建議立項過程不宜採用常規項目申報、審批流程,亟需特事特辦予以批准。主要是有鑒於本項目相關的科研生產領域中,國內現有技術力量薄弱分散,評估體系資源匱乏。
7.建議項目推進應當低調快速務實:不重造勢,不揚虛名,不謀近利。主要是基於當前復雜敏感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預計本項目勢將關聯國家核心產業戰略布局,影響未來數十年中國數字經濟命脈與發展。
作 者:中央 財經 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歐陽日輝
通訊員:李 翀
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題報道 辦事,「刷臉」就行
張家口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積極 探索 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有益路徑
「東數西算」正式啟動,樞紐網路如何建設?
「十四五」浪潮下如何構建城市數據中心網路?
「我為群眾辦實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發布第三批政策工具應用指南
大美密雲 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東方測控:打造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引領礦山行業新未來
F. 長江存儲是國企還是私企
私企。因為其公司性質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長江存儲」)於2016年7月在中國武漢成立,是一家專注於3D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設計、生產和銷售的IDM存儲器公司。長江存儲為全球工商業客戶提供存儲器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設備、計算機、數據中心和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
2017年,長江存儲在全資子公司武漢新芯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工廠的基礎上,通過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設計並製造了中國首批3D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長江存儲在武漢、上海、北京等地設有研發中心,通過不懈努力和技術創新,致力於成為的NAND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發展歷史
中國存儲晶元產業以投入NAND Flash市場的長江存儲、專注於移動存儲晶元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普通存儲晶元的晉華集成三大企業為主。
以三家廠商的進度來看,試產時間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時間可能都在2019年上半年,這預示著2019年將成為中國存儲晶元生產元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G. U盤的發展史
來歷:一種說法是: U盤使用USB介面,所以叫U盤。
其次呢:國內這種產品是中國深圳朗科公司開發的,申請了專利叫 優盤,後來其他的廠家為了避免版權的問題,使用諧音 U盤。
發展史:追溯快閃記憶體檔發展的歷史,快閃記憶體檔應該是在2000年首次面市,當時全球共有5家企業擁有自有快閃記憶體檔品牌的銷售,這5家主要是以色列的M-system、新加坡Track、朗科優盤、魯文易盤和韓國FlashDriver。但這五家推出的產品是有區別的,M-system、track、優盤以及Flashdriver的第一代快閃記憶體檔在各種操作系統下都必須要安裝驅動程序才可使用,這並沒有實現快閃記憶體檔真正的「移動存儲」的特點,而且當時這些廠家推出的快閃記憶體檔價格非常高,朗科優盤的16M產品就賣到了1000左右。魯文推出的第一代快閃記憶體檔———易盤就具有「無驅」功能。無驅是指用戶除了在Windows98/SE操作系統外,其他的win�dows2000、windowsxp等操作系統下都無需驅動程序,易盤可即插即用,讓用戶真正地實現移動存儲。
隨著無驅型易盤面市,其他品牌也緊接其後,朗科的第二代優盤也推出了無驅功能。隨著消費者對快閃記憶體檔的認知度提高,消費者對快閃記憶體檔功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魯文公司在2002年初就推出了具有「無驅、啟動、硬加密」功能三項功能於一體的「三合一」型易盤。此三合一易盤是指易盤除了具有無驅功能,還具有啟動系統功能,可將易盤做為系統啟動盤來啟動系統,這項功能使得軟盤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值得一提的是「硬加密」功能,此功能使得易盤具有私密性,用戶必須鍵入正確的密碼方可使用易盤,這樣可以防止用戶私密性的資料被其他人竊取。易盤已不僅僅具有存儲功能,而具有了更多的個性化特色。
快閃記憶體萬舸爭流的時代已經到來,迅速擴張的快閃記憶體市場需求和一擁而上瓜分市場份額的廠商群雄割據,新產品和技術層出不窮。今年7月份,魯文存儲推出了集「無驅、啟動、硬加密、防寫、隨身郵、PC鎖、壓縮存儲、保密碟、雙重殺毒」9項功能於一體的「九合一」易盤。快閃記憶體檔在中國的歷史不過區區兩年,她所走過的歷程是一個挖掘、引領用戶需求的道路。最初的研究開發人員,是懷著為用戶提供一個能存儲更大容量工具的初衷,這才有了閃盤的出現;現在,閃盤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價格也開始貼近個人用戶,今後閃盤將向著個性化方向邁進。雖然現在,仍有很多人對閃盤比較陌生,不過有理由相信,只要是符合用戶需求,閃盤的明天必將更好
H. 紫晶存儲在行業內的競爭力是什麼
紫晶存儲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領先的光存儲高科技企業,於2020年2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面向大數據時代推進數據智能冷熱分層存儲管理,沿著光存儲「介質-設備-軟體-解決方案」的發展路徑,形成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成為大數據存儲解決方案和產品提供商。同時聚合了一批紮根光存儲行業近二十年的專業人員組成了骨幹技術研發團隊和經營管理團隊。技術研發團隊具有自主創新實力,洞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經營管理團隊深刻理解行業發展,相互之間配合緊密、合作穩定。公司繼續向下一代光存儲技術自主創新邁進,賦能中國存儲,持續引領光存儲行業領先發展,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I. 簡述儲存設備的發展趨勢
市場由國外企業壟斷,國內廠商奮力追趕
存儲晶元是一個高度壟斷的市場,三星、SK海力士、美光,合計占據全球DRAM市場95%左右的份額,NAND
Flash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由三星、鎧俠、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英特爾六大原廠組成的穩定市場格局。
從中國存儲晶元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市場主要由國外存儲晶元巨頭領導,細分領域也落後於國外及台灣廠商(如NOR
Flash的旺宏/華邦等),但近年來國內廠商奮力追趕,已在部分領域實現突破,逐步縮小與國外原廠的差距。
其中,兆易創新位列NOR
Flash市場前三,聚辰股份在EEPROM晶元領域市佔率全球第三,長江存儲128層3DNAND存儲晶元,直接跳過96層,加速趕超國外廠商先進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兆易創新集團旗下還包含長鑫存儲(CXMT),意味著兆易創新集團同時握有中國NOR
Flash與DRAM的自主研發能力,扮演中國半導體發展的重要角色。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存儲晶元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前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