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第一代計算機外存儲採用的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第一代計算機外存儲採用的是

發布時間: 2022-12-15 13:13:00

Ⅰ 第一,二代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採用的是什麼

第一代:主存儲器採用磁鼓和磁心存儲器。

第二代:主存儲器採用磁芯,外存儲器已開始使用更先進的磁碟。

第一代是從 1946 年到 50 年代末,其主要特徵是:主機採用電子管器件,主存儲器主要採用磁鼓和磁心存儲器,應用以科學計算為主,軟體技術採用機器語言和符號語言編程,所研製的都是單機系統。

第二代計算機是晶體管數字計算機,大約是1957-1964年,邏輯元件採用晶體管,計算機的體積大大縮小,耗電減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第二代計算機主存儲器採用磁芯,外存儲器已開始使用更先進的磁碟。

(1)第一代計算機外存儲採用的是擴展閱讀:

計算機中的主存儲器主要由存儲體、控制線路、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和地址解碼電路五部分組成。從70年代起,主存儲器已逐步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用得最普遍的也是最經濟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晶元(DRAM)。

1995年集成度為64Mb(可存儲400萬個漢字)的DRAM晶元已經開始商業性生產,16MbDRAM晶元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DRAM晶元的存取速度適中,一般為50~70ns。有一些改進型的DRAM,如EDO DRAM(即擴充數據輸出的DRAM),其性能可較普通DRAM提高10%以上。

又如SDRAM(即同步DRAM),其性能又可較EDO DRAM提高10%左右。1998年SDRAM的後繼產品為SDRAMⅡ(或稱DDR,即雙倍數據速率)的品種已上市。在追求速度和可靠性的場合,通常採用價格較貴的靜態隨機存儲器晶元(SRAM),其存取速度可以達到了1~15ns。

Ⅱ 第一台計算機採用的存儲設備是什麼

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帶。

1946年2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這台計算機由電子管組成,每秒可進行5000次的加法運算,而且採用了著名的數學家馮·諾依曼(Von.Neumann,美籍匈牙利人) 的存儲程序的設計思想, 即採用二進制計算、存儲程序並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執行的思想。

以後,這種模式的計算機被稱為馮 · 諾依曼機。計算機發展至今, 一直沿用存儲程序的思想。這是計算機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計算機發展的科學基礎。



(2)第一代計算機外存儲採用的是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個龐然大物:重30餘噸,佔地約170平方米,肚子里裝有18000隻電子管。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敵對雙方都使用了飛機和火炮,猛烈轟炸對方軍事目標。要想打得准,必須精確計算並繪制出射擊圖表。經查表確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但是,每一個數都要做幾千次的四則運算才能得出來,十幾個人用手搖機械計算機算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份圖表。

針對這種情況,人們開始研究把電子管作為電子開關來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許多科學家都參加了實驗和研究,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起名為埃尼阿克。

Ⅲ 第一二三四代計算機所採用的主儲存器分別是什麼

存儲器按照發展時代可以分為紙帶、磁帶、軟磁碟、硬磁碟、半導體存儲器,紙帶是用紙來進行數據輸入與數據輸出的,磁帶用磁型帶來保存數據,軟磁碟用軟型磁碟保存數據,硬磁碟用硬型磁碟保存數據,半導體存儲器用加半導體晶體管來保存數據。

Ⅳ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是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

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5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鍾可進行5000次運算。

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電子管計算機由於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4)第一代計算機外存儲採用的是擴展閱讀:

電子計算機已經部分地替代了人類大腦的功能。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微處理機的出現,使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電腦不僅在傳統的科學計算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它已經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電子計算機能幫助人們處理辦公室事情,能幫助各級領導制定並實施科學的決策,能幫助各行各業的專家工作。

Ⅳ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使用什麼進制計數的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使用十位進制計數。

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所以使用的是十位進制。

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或400次乘法。馮諾依曼提出了計算機的馮氏體系結構,其中包括採用二進制存儲數據,此後二進制計算機成為主流。

Ⅵ 第一代計算機存儲器是什麼

第一代(1946~1958)電子管 5千~4萬(次/秒)

時 間:1946年~1958年。
特 征:採用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邏輯元件
系 統:機器語言或匯編語言編寫
運算速度:幾千次(次/秒)
處理速度:幾千條(指令數/秒)
內存技術:水銀延遲線
內存容量:幾KB。
外存儲器:穿孔卡片、紙帶
應用領域:僅限於軍事和科學研究工作。
代表機型:IBM65O(小型機)、IBM 709(大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