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存儲器
存儲器(Memory)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
分為外儲存器和內儲存器兩種。
1) 內儲存器(內存)
內儲存器直接與CPU相連接,儲存容量較小,但速度快,用來存放當前運行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CPU交換信息。內儲存器由許多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能存放一個二進制數或一條由二進制編碼表示的指令。內儲存器是由隨機儲存器和只讀儲存器構成的.
2) 外儲存器(外存)
外儲存器是內儲存器的擴充。它儲存容量大,價格低,但儲存速度慢,一般用來存放大量暫時不用的程序,數據和中間結果,需要時,可成批的與內存進行信息交換。外存只能與內存交換信息,不能被計算機系統的其他部件直接訪問。常用的外存有磁碟,磁帶,光碟等。
『貳』 存儲器是什麼
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
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
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
(2)地址存儲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1、分類
cf快閃記憶體卡:一種袖珍快閃記憶體卡。像pc卡那樣插入數碼相機,它可用適配器,使之適應標準的pc卡閱讀器或其他的pc卡設備。
sd快閃記憶體卡:存儲的速度快,非常小巧,外觀和MMC一樣,市面上較多數數碼相機使用這種格式的存儲卡。
數字膠卷:一種數碼相機的存儲介質,同日立的sm卡、松下的sd卡、索尼的memorystick屬同類的數字存儲媒體。
2、特性
優異性能支持高並發、帶寬飽和利用。存儲系統將控制流和數據流分離,數據訪問時多個存儲伺服器同時對外提供服務,實現高並發訪問。
無論系統是採用電池供電還是由市電供電,應用需求將決定存儲器的類型以及使用目的。另外,在選擇過程中,存儲器的尺寸和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叄』 物理存儲器和存儲地址空間的區別
區別
1、存在方式
物理存儲器是實際存在的儲存地址,而存儲地址空間指邏輯上的儲存地址。
物理存儲器和存儲地址空間兩者都用B、KB、MB、GB來度量其容量大小。
物理存儲器:是指實際存在的具體存儲器晶元。如主板上裝插的主存條和裝載有系統的BIOS的ROM晶元,顯示卡上的顯示RAM晶元和裝載顯示BIOS的ROM晶元,以及各種適配卡上的RAM晶元和ROM晶元都是物理存儲器。
存儲地址空間:是指對存儲器編碼(編碼地址)的范圍。所謂編碼就是對每一個物理存儲單元(一個位元組)分配一個號碼,通常叫作「編址」。分配一個號碼給一個存儲單元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找到它,完成數據的讀寫,這就是所謂的「定址」。
(3)地址存儲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主板上裝插的主存條和裝載有系統的BIOS的ROM晶元,顯示卡上的顯示RAM晶元和裝載顯示BIOS的ROM晶元,以及各種適配卡上的RAM晶元和ROM晶元都是物理存儲器。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對於計算機來說,有了存儲器,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港台稱之為記憶體)。
內存又稱主存,是CPU能直接定址的存儲空間,由半導體器件製成。內存的特點是存取速率快。內存是電腦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對於外存而言的。
『肆』 存儲器是什麼意思
存儲器:在電子計算機中,用來存儲數據和指令等的記憶部件,叫做存儲器。存儲器是由一些編號的單元所組成。單元的編號叫做地址。計算機對存儲器的要求是:一要存取速度快,二要存儲容量大。
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其概念很廣,有很多層次,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如內存條、TF卡等。
(4)地址存儲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按位元組編址)。
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假設一個存儲器的地址碼由20位二進制數(即5位十六進制數)組成,則可表示2的20次方,即1M個存儲單元地址。每個存儲單元存放一個位元組,則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為1MB。
『伍』 存儲器是由哪四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存儲器是由存儲體、地址寄存器、地址解碼驅動電路、讀/寫控制邏輯、數據寄存器、讀/寫驅動器等六個部分組成
存儲體是存儲器的核心,是存儲單元的集合體
地址寄存器用於存放CPU訪問存儲單元的地址,經解碼驅動後指向相應的存儲單元。
解碼器將地址匯流排輸入的地址碼轉換成與其對應的解碼輸出線上的高電平或低電平信號,以表示選中了某一單元,並由驅動器提供驅動電流去驅動相應的讀/寫電路,完成對被選中單元的讀/寫操作。
讀/寫驅動器用以完成對被選中單元中各位的讀/寫操作,包括讀出放大器、寫入電路和讀/寫控制電路。
數據寄存器用於暫時存放從存儲單元讀出的數據,或從CPU輸出I/O埠輸入的要寫入存儲器的數據。
讀/寫控制邏輯接收來自CPU的啟動、片選、讀/寫及清除命令,經控制電路綜合處理後,發出一組時序信號來控制存儲器的讀/寫操作。
很高興為你解答,願能幫到你。
『陸』 存儲器地址的介紹
存儲器地址(Memory address)是存儲器中存儲單元的編號。由於存儲器中存儲單元數量很多,為了進行查找,需要給每個存儲單元賦予一個存儲器地址。
『柒』 什麼是基地址存儲器
是基地址寄存器吧 計算機寄存器分類簡介: 32位CPU所含有的寄存器有: 4個數據寄存器(EAX、EBX、ECX和EDX) 2個變址和指針寄存器(ESI和EDI) 2個指針寄存器(ESP和EBP) 6個段寄存器(ES、CS、SS、DS、FS和GS) 1個指令指針寄存器(EIP) 1個標志寄存器(EFlags) 1、數據寄存器 數據寄存器主要用來保存操作數和運算結果等信息,從而節省讀取操作數所需佔用匯流排和訪問存儲器的時間。 32位CPU有4個32位的通用寄存器EAX、EBX、ECX和EDX。 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會影響高16位的數據。 這些低16位寄存器分別命名為:AX、BX、CX和DX,它和先前的CPU中的寄存器相一致。 4個16位寄存器又可分割成8個獨立的8位寄存器(AX:AH-AL、BX:BH-BL、CX:CH-CL、DX:DH-DL),每個寄存器都有自己的名稱,可獨立存取。 程序員可利用數據寄存器的這種「可分可合」的特性,靈活地處理字/位元組的信息。 寄存器EAX通常稱為累加器(Accumulator),用累加器進行的操作可能需要更少時間。可用於乘、 除、輸入/輸出等操作,使用頻率很高; 寄存器EBX稱為基地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它可作為存儲器指針來使用; 寄存器ECX稱為計數寄存器(Count Register)。 在循環和字元串操作時,要用它來控制循環次數;在位操作中,當移多位時,要用CL來指明移位的位數; 寄存器EDX稱為數據寄存器(Data Register)。在進行乘、除運算時,它可作為默認的操作數參與運算,也可用於存放I/O的埠地址。 在16位CPU中,AX、BX、CX和DX不能作為基址和變址寄存器來存放存儲單元的地址, 在32位CPU中,其32位寄存器EAX、EBX、ECX和EDX不僅可傳送數據、暫存數據保存算術邏輯運算結果, 而且也可作為指針寄存器,所以,這些32位寄存器更具有通用性。 2、變址寄存器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寄存器ESI和EDI。 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SI和DI,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寄存器ESI、EDI、SI和DI稱為變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它們主要用於存放存儲單元在段內的偏移量, 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操作數的定址方式,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變址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 它們可作一般的存儲器指針使用。在字元串操作指令的執行過程中,對它們有特定的要求,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功能。 3、指針寄存器 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BP和SP,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寄存器EBP和ESP。 它們主要用於訪問堆棧內的存儲單元,並且規定: EBP為基指針(Base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可直接存取堆棧中的數據; ESP為堆棧指針(Stack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只可訪問棧頂。 寄存器EBP、ESP、BP和SP稱為指針寄存器(Pointer Register),主要用於存放堆棧內存儲單元的偏移量, 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操作數的定址方式,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指針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
『捌』 地址空間的物理存儲器和地址空間
物理存儲器和存儲地址空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由於這兩者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且兩者都用B、KB、MB、GB來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產生認識上的混淆,弄清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主存儲器和用好主存儲器。
物理存儲器是指實際存在的具體存儲器晶元。如主板上裝插的主存條和裝載有系統的BIOS的ROM晶元,顯示卡上的顯示RAM晶元和裝載顯示BIOS的ROM晶元,以及各種適配卡上的RAM晶元和ROM晶元都是物理存儲器。
存儲地址空間是指對存儲器編碼(編碼地址)的范圍。所謂編碼就是對每一個物理存儲單元(一個位元組)分配一個號碼,通常叫作「編址」。分配一個號碼給一個存儲單元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找到它,完成數據的讀寫,這就是所謂的「定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間稱為定址空間)。
CPU在操控物理存儲器的時候,把物理存儲器都當作內存來對待,把它們總的看作一個由若干存儲單元組成的邏輯存儲器,這個邏輯存儲器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存地址空間。
有的物理存儲器被看作一個由若干存儲單元組成的邏輯存儲器,每個物理存儲器在這個邏輯存儲器中佔有一個地址段,即一段地址空間。CPU在這段地址空間中讀寫數據,實際上就是在相對應的物理存儲器中讀寫數據。
地址空間的大小和物理存儲器的大小並不一定相等。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某層樓共有17個房間,其編號為801~817。這17個房間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間採用了三位編碼,其范圍是800~899共100個地址,可見地址空間是大於實際房間數量的。
對於386以上檔次的微機,其地址匯流排為32位,因此地址空間可達2的32次方,即4GB。但實際上我們所配置的物理存儲器通常只有1MB、2MB、4MB、8MB、16MB、32MB等,遠小於地址空間所允許的范圍。
『玖』 什麼是地址鎖存器8088/8086系統中為什麼要用地址鎖存器鎖存的是什麼信息
一、地址鎖存器,從數字電路上說:是一個可以「鎖定」一個(系列)數字狀態的電路。
二、8088/8086系統中,一般數據位是8位,而地址位是16位的話,那麼可以這么理解:程序要輸出一個地址,就必須先輸出高8位,用鎖存器鎖定後,再輸出低8位(或反之),這時才完成一個16位地址的輸出。
三、鎖存的信息:
邏輯電路:通過控制信號完成對當前輸出信號的固定,主要是邏輯狀態(0,1)
集成功能:是一個可以完成當前匯流排狀態的保存
計算機組原:完成數據的保存,是存儲器等功能器件的輔助器件
順帶,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地址鎖存器的工作原理:從控制端完成對電路邏輯狀態的控制,當控制狀態不變時,這個電路的(輸出)狀態不變,從而鎖定(邏輯電路定義)。
『拾』 內存、程序存儲器、地址寄存器有什麼區別
先明白定義再說區別和原理:
1、程序存儲器(program storage)
在計算機的主存儲器中專門用來存放程序、子程序的一個區域。
2、指令寄存器(IR ):用來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一條指令。當執行一條指令時,先把它從內存取到數據寄存器(DR)中,然後再傳送至IR。指令劃分為操作碼和地址碼欄位,由二進制數字組成。為了執行任何給定的指令,必須對操作碼進行測試,以便識別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解碼器就是做這項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碼欄位的輸出就是指令解碼器的輸入。操作碼一經解碼後,即可向操作控制器發出具體操作的特定信號。
3、程序計數器(PC):為了保證程序(在操作系統中理解為進程)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CPU必須具有某些手段來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而程序計數器正是起到這種作用,所以通常又稱為指令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條指令所在的內存單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計數器(PC)的內容即是從內存提取的第一條指令的地址。當執行指令時,CPU將自動修改PC的內容,即每執行一條指令PC增加一個量,這個量等於指令所含的位元組數,以便使其保持的總是將要執行的下一條指令的地址。由於大多數指令都是按順序來執行的,所以修改的過程通常只是簡單的對PC加1。
當程序轉移時,轉移指令執行的最終結果就是要改變PC的值,此PC值就是轉去的地址,以此實現轉移。有些機器中也稱PC為指令指針IP(Instruction Pointer)
4、地址寄存器:用來保存當前CPU所訪問的內存單元的地址。由於在內存和CPU之間存在著操作速度上的差別,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的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
當CPU和內存進行信息交換,即CPU向內存存/取數據時,或者CPU從內存中讀出指令時,都要使用地址寄存器和數據緩沖寄存器。同樣,如果我們把外圍設備的設備地址作為像內存的地址單元那樣來看待,那麼,當CPU和外圍設備交換信息時,我們同樣使用 地址寄存器和數據緩沖寄存器
基本上定義就是區別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