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存儲器的帶寬
帶寬的單位是KB/s
所以用32/8=4B約等於0.004KB(1KB=1024B)
200ns=2x10^-7s
所以帶寬為:4x10^-3/2x10^7=20000KB/S
『貳』 什麼是匯流排匯流排傳輸有何特點 2. 試比較同步通信和非同步通信。 3. 說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時間的區別。 4
1、匯流排(Bus)是計算機各種功能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線,它是由導線組成的傳輸線束, 按照計算機所傳輸的信息種類,計算機的匯流排可以劃分為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分別用來傳輸數據、數據地址和控制信號。
匯流排是一種內部結構,它是cpu、內存、輸入、輸出設備傳遞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機的各個部件通過匯流排相連接,外部設備通過相應的介面電路再與匯流排相連接,從而形成了計算機硬體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各個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匯流排,微型計算機是以匯流排結構來連接各個功能部件的。
2、同步通信
所謂同步通信是指在約定的通信速率下,發送端和接收端的時鍾信號頻率和相信始終保持一致(同步),這就保證了通信雙方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具有完全一致的定時關系。
同步通信把許多字元組成一個信息組,或稱為信息幀,每幀的開始用同步字元來指示。由於發送和接收的雙方採用同一時鍾,所以在傳送數據的同時還要傳送時鍾信號,以便接收方可以用時鍾信號來確定每個信息位。
同步通信要求在傳輸線路上始終保持連續的字元位流,若計算機沒有數據傳輸,則線路上要用專用的「空閑」字元或同步字元填充。
同步通信傳送信息的位數幾乎不受限制,通常一次通信傳的數據有幾十到幾千個位元組,通信效率較高。但它要求在通信中保持精確的同步時鍾,所以其發送器和接收器比較復雜,成本也較高,一般用於傳送速率要求較高的場合。
非同步通信是指通信中兩個字元之間的時間間隔是不固定的,而在一個字元內各位的時間間隔是固定的。
非同步通信規定字元由起始位(start bit)、數據位(data bit)、奇偶校驗位(parity)和停止位(stop bit)組成。起始位表示一個字元的開始,接收方可用起始位使自己的接收時鍾與數據同步。停止位則表示一個字元的結束。這種用起始位開始,停止位結束所構成的一串信息稱為幀(frame)(注意:非同步通信中的「幀」與同步通信中「幀」是不同的,非同步通信中的「幀」只包含一個字元,而同步通信中「幀」可包含幾十個到上千個字元)。在傳送一個字元時,由一位低電平的起始位開始,接著傳送數據位,數據位的位數為5~8。在傳輸時,按低位在前,高位在後的順序傳送。奇偶校驗位用於檢驗數據傳送的正確性,也可以沒有,可由程序來指定。最後傳送的是高電平的停止位,停止位可以是1位、1.5位或2位。停止位結束到下一個字元的起始位之間的空閑位要由高電平2來填充(只要不發送下一個字元,線路上就始終為空閑位)。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在非同步通信中,每接收一個字元,接收方都要重新與發送主同步一次,所以接收端的同步時鍾信號並不需要嚴格地與發送方同步,只要它們在一個字元的傳輸時間范圍內能保持同步即可,這意味著南時鍾信號漂移的要求要比同步信號低得多,硬體成本也要低的多,但是非同步傳送一個字元,要增加大約20%的附加信息位,所以傳送效率比較低。非同步通信方式簡單可靠,也容易實現,故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微型機系統中。
非同步通信和同步通信的比較
(1)非同步通信簡單,雙方時鍾可允許一定誤差。同步通信較復雜,雙方時鍾的允許誤差較小。
(2)非同步通信只適用於點<--> 點,同步通信可用於點<--> 多。
(3)通信效率:非同步通信低,同步通信高。
3、
存取周期:
(1)把信息代碼存入存儲器,稱為「寫」,把信息代碼從存儲器中取出,稱為「讀」。 (2)存儲器進行一次「讀」或「寫」操作所需的時間稱為存儲器的訪問時間(或讀寫時間),而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如連續的兩次「讀」操作)所需的最短時間,稱為存取周期(或存儲周期)。 (3)微型機的內存儲器目前都由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其存取周期很短,約為幾十到一百納秒(ns)左右
存取時間:RAM 完成一次數據存取所用的平均時間(以納秒為單位)。存取時間等於地址設置時間加延遲時間(初始化數據請求的時間和訪問准備時間)。 讀出時間與寫入時間統稱存取時間。 又稱存儲器訪問時間。就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器操作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具體來講,從一次讀操作命令發出到該操作的完成,將數據讀入數據緩沖寄存器謂之所經歷的時間,即為存儲器存取時間。 這里需要指出,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不一樣,而通常,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取時間。
4、存儲器帶寬: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體現數據傳輸速率技術指標 (位/秒,位元組/秒) 存儲器的帶寬決定了以存儲器為中心的機器獲取信息的傳輸速度,它是改善機器瓶頸的一的關鍵因素。 為了提高存儲器的帶寬,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縮短存取周期; 2、增加存儲字長,使每個存取周期可讀/寫更多的二進制位數; 3、增加存儲體。 計算方法:帶寬=每個存取周期訪問位數/存取周期。如存取周期為500ns,每個存取周期可訪問16位,則它的帶寬為32M位/s。
帶寬的單位是KB/s
所以用32/8=4B約等於0.004KB(1KB=1024B)
200ns=2x10^-7s
所以帶寬為:4x10^-3/2x10^7=20000KB/S
5、靜態RAM是靠雙穩態觸發器來記憶信息的;動態RAM是靠MOS電路中的柵極電容來記憶信息的。由於電容上的電荷會泄漏,需要定時給與補充,所以動態RAM需要設置刷新電路。但動態RAM比靜態RAM集成度高、功耗低,從而成本也低,適於作大容量存儲器。所以主內存通常採用動態RAM,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則使用靜態RAM。另外,內存還應用於顯卡、音效卡及CMOS等設備中,用於充當設備緩存或保存固定的程序及數據。
『叄』 選用2764 EPROM 存儲晶元,設計一個64KB的程序存儲器,寫出設計步驟…
4.2參見p.106-107
匯流排操作指的是發生在匯流排上的某些特定操作,匯流排周期指的是完成一次特定匯流排操作所需的時間。對8088而言其典型的匯流排周期由 4個T狀態組成。PC/XT所採用的時鍾頻率為4.77MHz,每個T狀態的持續時間為210ns。如果CLK引腳接5MHz的時鍾信號,那麼每個T狀態的持續時間為200ns。
4.4解答:
當8088進行讀寫存儲器或I/O介面時,如果存儲器或I/O介面無法滿足CPU的讀寫時序(來不及提供或讀取數據時),需要CPU插入等待狀態TW。(在T3前沿檢測Ready信號,若無效則插入TW 。)
具體在讀寫匯流排周期的T3和T4之間插入TW。
4.6參見p.99,p.110
8088的某些輸出線有三種狀態:高電平、低電平、懸空(高阻態),稱為三態能力。在高阻狀態,CPU放棄其了對該引腳的控制權,由連接它的設備接管。
具有三態能力的引腳有:AD7~AD0,A15~A8,A19/S6~A16/S3,ALE,IO/M*,WR*,RD*,DEN*,DT/R*。
4.11
匯流排周期 IO/M* WR* RD*
存儲器讀 低 高 低
存儲器寫 低 低 高
I/O讀 高 高 低
I/O寫 高 低 高
4.12 答:
取該指令時引發存儲器讀匯流排操作。執行該指令時引發I/O讀匯流排操作。(時序圖略)
4.13 8088系統最小組態下,對指令ADD [2000H],AX (長度3B)。
答:取該指令時需要3個匯流排周期,均為存儲器讀周期。
執行該指令時需要4個匯流排周期,2個為存儲器讀匯流排周期(讀出字操作數參與運算),2個為存儲器寫匯流排周期(保存16位運算結果)。
4.15 參見p.106圖
74LS373 的G為電平鎖存引腳,控制選通且轉為無效時鎖存數據。
OE* 輸出允許引腳,信號來自ALE。
4.16 參見p.106圖
數據收發器74LS245 是8位雙向緩沖器,G*控制端為低電平有效,可傳輸數據;DIR控制導通方向:DIR=1,A→B;DIR=0,A←B。
4.17 參見p.111-112
歸納為:1、8086數據匯流排變為16位,數據地址線復用為AD15~AD0。
2、8086指令隊列程度變為6位元組長,當有2個位元組空才取下一指令。
3、8088引腳IO/M* ,8086變為M/IO*;
4、引腳SS0* 變為BHE*/S7,BHE* 的作用是使D15~D8有效。
5、8086存儲器組織為奇偶分塊,偶地址取字只要讀1次,奇地址取字需要讀兩次。
6、I/O埠大都採用偶地址,目的是引導8位數據到低8位匯流排AD7~AD0上,以提高效率。
=========================
5.1
Cache、主存和輔存的作用——參見 p.120~121
虛擬存儲器——參見p.121
在CPU看來,訪問主存和訪問輔存有什麼不同?
訪問主存:通過存儲器訪問機器指令,按字隨機訪問。
訪問輔存:通過操作系統,按塊順序訪問。
5.2 在半導體存儲器中,RAM指的是 隨機存取存儲器 ,它可讀可寫,但斷電後信息一般會 丟失 ;而ROM指的是 只讀存儲器 ,正常工作時只能從中 讀取 信息,但斷電後信息 不會丟失 。以EPROM晶元2764為例,其存儲容量為8K×8位,共有 8 條數據線和 13 條地址線。用它組成64KB的ROM存儲區共需 8 片2764晶元。
5.4 一個容量為4K×4位的假想RAM存儲晶元,他應該有多少根地址線引腳和多少根數據線引腳?如果讓你來進行設計,那麼它還需要哪些控制引腳?這些引腳分別起什麼樣的控製作用?
解答:
4K×4的晶元應該有12根地址線引腳和4根數據線引腳。
控制引腳應該有:
讀取信號OE*:有效時,表示讀取存儲單元的數據
寫入信號WE*:有效時,表示將數據寫入存儲單元
片選信號CS*:有效時,表示選中該晶元,可以進行讀寫操作。
5.7 什麼是存儲晶元的位擴充和地址擴充?採用靜態RAM的晶元2114(1K*4位)或動態RAM的晶元4116(16K*1位)來組成32KB的RAM存儲區,請問各需要多少晶元?在位方向和地址方向各需要進行什麼樣的擴充?
解答:(參見p.140) 使用多個晶元來擴充存儲數據位的寬度,稱為位擴充。
採用多個晶元在地址方向上進行擴充,稱為地址擴充或字擴充。
用SRAM 2114組成32KBRAM存儲區:2片為一組,得1KB,所以組成32KB就要32組,共需要64片SRAM 2114。
用DRAM 4116組成32KBRAM存儲區:8片為一組,得16KB,所以組成32KB只要2組,共需要16片DRAM 4116。
機床作為機械製造業的重要基礎裝備,它的發展一直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興起,促使機床的控制信息出現了質的突破,導致了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柔性自動化控制的新一代機床-數控機床的誕生和發展。計算機的出現和應用,為人類提供了實現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自動化的理想手段。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數控機床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同時使人們對傳統的機床傳動及結構的概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數控機床以其優異的性能和精度、靈捷而多樣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矚目,並開創機械產品向機電一體化發展的先河。 數控機床是以數字化的信息實現機床控制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機床電機的啟動和停止,主軸變速,工件松開和夾緊,刀具的選擇,冷卻泵的起停等各種操作和順序動作等信息用代碼化的數字記錄在控制介質上,然後將數字信息送入數控裝置或計算機,經過解碼,運算,發出各種指令控制機床伺服系統或其它的執行元件,加工出所需的工件。 數控機床與普通機床相比,其主要有以下的優點: 1. 適應性強,適合加工單件或小批量的復雜工件; 在數控機床上改變加工工件時,只需重新編制新工件的加工程序,就能實現新工件加工。 2. 加工精度高; 3. 生產效率高; 4. 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 5. 良好的經濟效益; 6. 有利於生產管理的現代化。 數控機床已成為我國市場需求的主流產品,需求量逐年激增。我國數控機機床近幾年在產業化和產品開發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在機床的高速化、多軸化、復合化、精密化方面進步很大。但是,國產數控機床與先進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還存在差距,還不能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 我國是一個機床大國,有三百多萬台普通機床。但機床的素質差,性能落後,單台機床的平均產值只有先進工業國家的1/10左右,差距太大,急待改造。 舊機床的數控化改造,顧名思義就是在普通機床上增加微機控制裝置,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動化能力,以實現預定的加工工藝目標。 隨著數控機床越來越多的普及應用,數控機床的技術經濟效益為大家所理解。在國內工廠的技術改造中,機床的微機數控化改造已成為重要方面。許多工廠一面購置數控機床一面利用數控、數顯、PC技術改造普通機床,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經濟資源有限,國家大,機床需要量大,因此不可能拿出相當大的資金去購買新型的數控機床,而我國的舊機床很多,用經濟型數控系統改造普通機床,在投資少的情況下,使其既能滿足加工的需要,又能提高機床的自動化程度,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 1984年,我國開始生產經濟型數控系統,並用於改造舊機床。到目前為止,已有很多廠家生產經濟型數控系統。可以預料,今後,機床的經濟型數控化改造將迅速發展和普及。所以說,本畢業設計實例具有典型性和實用性。 第二章 總體方案的設計 2.1 設計任務 本設計任務是對CA6140普通車床進行數控改造。利用微機對縱、橫向進給系統進行開環控制,縱向(Z向)脈沖當量為0.01mm/脈沖,橫向(X向)脈沖當量為0.005mm/脈沖,驅動元件採用步進電機,傳動系統採用滾珠絲杠副,刀架採用自動轉位刀架。 2.2 總體方案的論證 對於普通機床的經濟型數控改造,在確定總體設計方案時,應考慮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機床的改動應盡可能少,以降低成本。 (1)數控系統運動方式的確定 數控系統按運動方式可分為點位控制系統、點位直線控制系統、連續控制系統。由於要求CA6140車床加工復雜輪廓零件,所以本微機數控系統採用兩軸聯動連續控制系統。 (2)伺服進給系統的改造設計 數控機床的伺服進給系統有開環、半閉環和閉環之分。 因為開環控制具有結構簡單、設計製造容易、控制精度較好、容易調試、價格便宜、使用維修方便等優點。所以,本設計決定採用開環控制系統。 (3)數控系統的硬體電路設計 任何一個數控系統都由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是數控系統的基礎,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整體數控系統的工作性能。有了硬體,軟體才能有效地運行。 在設計的數控裝置中,CPU的選擇是關鍵,選擇CPU應考慮以下要素: 1. 時鍾頻率和字長與被控對象的運動速度和精度密切相關; 2. 可擴展存儲器的容量與數控功能的強弱相關; 3. I/O口擴展的能力與對外設控制的能力相關。 除此之外,還應根據數控系統的應用場合、控制對象以及各種性能、參數要求等,綜合起來考慮以確定CPU。在我國,普通機床數控改造方面應用較普遍的是Z80CPU和MCS-51系列單片機,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配套晶元便宜,普及性、通用性強,製造和維修方便,完全能滿足經濟型數控機床的改造需要。本設計中是以MCS-51系列單片機,51系列相對48系列指令更豐富,相對96系列價格更便宜,51系列中,是無ROM的8051,8751是用EPROM代替ROM的8051。目前,工控機中應用最多的是8031單片機。本設計以8031晶元為核心,增加存儲器擴展電路、介面和面板操作開關組成的控制系統。 2.3 總體方案的確定 經總體設計方案的論證後,確定的CA6140車床經濟型數控改造示意圖如圖所示。CA6140車床的主軸轉速部分保留原機床的功能,即手動變速。車床的縱向(Z軸)和橫向(X軸)進給運動採用步進電機驅動。由8031單片機組成微機作為數控裝置的核心,由I/O介面、環形分配器與功率放大器一起控制步進電機轉動,經齒輪減速後帶動滾珠絲杠轉動,從而實現車床的縱向、橫向進給運動。刀架改成由微機控制的經電機驅動的自動控制的自動轉位刀架。為保持切削螺紋的功能,必須安裝主軸脈沖發生器,為此採用主軸靠同步齒形帶使脈沖發生器同步旋轉,發出兩路信號:每轉發出的脈沖個數和一個同步信號,經隔離電路以及I/O介面送給微機。如圖2-1所示: 第三章 微機數控系統硬體電路設計 3.1微機數控系統硬體電路總體方案設計 本系統選用8031CPU作為數控系統的中央處理機。外接一片2764EPROM,作為監控程序的程序存儲器和存放常用零件的加工程序。再選用一片6264RAM用於存放需要隨機修改的零件程序、工作參數。採用解碼法對擴展晶元進行定址,採用74LS138解碼器完成此功能。8279作為系統的輸入輸出口擴展,分別接鍵盤的輸入、輸出顯示,8255接步進電機的環形分配器,分別並行控制X軸和Z軸的步進電機。另外,還要考慮機床與單片機之間的光電隔離,功率放大電路等。其硬體框圖如圖3-1所示: 圖3-2 8031晶元內部結構圖 各引腳功能簡要介紹如下: ⒈ 源引腳 VSS:電源接地端。 VCC:+5V電源端。 ⒉ 輸入/輸出(I/O)口線 8031單片機有P0、P1、P2、P3 4個埠,每個埠8根I/O線。當系統擴展外部存儲器時,P0口用來輸出低8位並行數據,P2口用來輸出高8位地址,P3口除可作為一個8位準雙向並行口外,還具有第二功能,各引腳第二功能定義如下: P3.0 RXD:串列數據輸入端。 P3.1 TXD:串列數據輸出端 P3.2 INT0:外部中斷0請求信號輸入端。 P3.3 INT1:外部中斷1請求信號輸入端。 P3.4 T0:定時器/計數器0外部輸入端 P3.5 T1:定時器/計數器1外部輸入端 P3.6 WR:外部數據存儲器寫選通。 P3.7 RD:外部數據存儲器讀選通。 在進行第二功能操作前,對第二功能的輸出鎖存器必須由程序置1。 ⒊ 信號控制線 RST/VPD:RST為復位信號線輸入引腳,在時鍾電路工作以後,該引腳上出現兩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完成一次復位操作。 8031單片機採用兩種復位方式:一種是加電自動復位,另一種為開關復位。 ALE/PROG:ALE是地址鎖存允許信號。它的作用是把CPU從P0口分時送出的低8位地址鎖存在一個外加的鎖存器中。 :外部程序存儲器讀選通信號。當其為低電平時有效。
VPP:當EA為高電平且PC值小於0FFFH時CPU執行內部程序存儲器中的程序。當EA為低電平時,CPU僅執行外部程序存儲器中的程序。 XTAL1:震盪器的反相放大器輸入,使用外部震盪器時必須接地; XTAL2:震盪器的反相放大器輸出,使用外部震盪器時,接收外圍震盪信號; (2)片外三匯流排結構 單片機在實際應用中,常常要擴展外部存儲器、I/O口等。單片機的引腳,除了電源、復位、時鍾輸入以及用戶I/O口外,其餘的引腳都是為了實現系統擴展而設置的,這些引腳構成了三匯流排形式: ⒈ 地址匯流排AB 地址匯流排寬度為16位。因此,外部存儲器直接定址范圍為64KB。由P0口經地址鎖存器提供16位地址匯流排的低8位地址(A7~A0),P2口直接提供高8位地址(A15~A8)。 ⒉ 數據匯流排DB 數據匯流排寬度為8位,由P0口提供。 ⒊ 控制匯流排CB 控制匯流排由第二功能狀態下的P3口和4根獨立的控制線RST、EA、ALE和PSEN組成。其引腳圖如圖3-3所示: 3.1.2 8255A可編程並行I/O口擴展晶元 8255A可編程並行I/O口擴展晶元可以直接與MCS系列單片機系統匯流排連接,它具有三個8位的並行I/O口,具有三種工作方式,通過編程能夠方便地採用無條件傳送、查詢傳送或中斷傳送方式完成CPU與外圍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8255A的結構及引腳功能: 1、 8255A的結構 8255A的內部結構如圖3-4所示。其中包括三個8位並行數據I/O埠,二個工作方式控制電路,一個讀/寫控制邏輯電路和一個8位數據匯流排緩沖器。各部分功能介紹如下: (1) 三個8位並行I/O埠A、B、C A口:具有一個8位數據輸出鎖存/緩沖器和一個8位數據輸入鎖存器。可編程為8位輸入、或8位輸出、或8位雙向寄存器。B口:具有一個8位數據輸出鎖存/緩沖器和一個8位輸入或輸出寄存器,但不能雙向輸入/輸出。C口:具有一個8位數據輸出鎖存/緩沖器和一個8位數據輸入緩沖器,C口可分作兩個4位口,用於輸入或輸出,也可作為A口和B口選通方式工作時的狀態控制信號。 (2) 工作方式控制電路 A、B兩組控制電路把三個埠分成A、B兩組,A組控制A口各位和C口高四位,B組控制B口各位和C口低四位。兩組控制電路各有一個控制命令寄存器,用來接收由CPU寫入的控制字,以決定兩組埠的工作方式。也可根據控制字的要求對C口按位清「0」或置「1」。 (3) 讀/寫控制邏輯電路 它接收來自CPU的地址信號及一些控制信號,控制各個口的工作狀態。 (4) 數據匯流排緩沖器 它是一個三態雙向緩沖器,用於和系統的數據匯流排直接相連,以實現CPU和8255A之間信息的傳送。
『肆』 存儲器寬度的計算
DDR=Double Data Rate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DDR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傳輸兩次次數據,它能夠在時鍾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傳輸一次數據,因此稱為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
每次可以通過匯流排上訪問8B的數據(數據通路寬度為8Bytes),每秒可訪問200M次(匯流排時鍾頻率為100MHz,ddr訪問頻率200MHz),所以帶寬為1.6GB/s 。不過怎麼會變成1.2就不清楚了。http://..com/question/545481.html
『伍』 存儲器帶寬怎麼算
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
位寬32 頻率1000000000/200=50000000=50MHZ
那麼帶寬=32×50/8=200
『陸』 寄存器數據長度怎麼擴大
1、單片機並行口擴展,擴展口採用和數據存儲器相同的定址方式。
2、匯流排擴展,通過鎖存器對P0口擴展,這一擴展方式只分時佔用P0口,而不會影響P0口與其他擴展電路的連接作用。
2、通過片內I/O口擴展,也就是不通過P0口而通過其他片內I/O口擴展。
『柒』 什麼是存儲器的帶寬
主存儲器帶寬是說的內存的吞吐量,也就是說內存能一次處理的數據寬度。
匯流排頻率也就是前端匯流排頻率。
公式是:匯流排的頻率 * 位寬 /8 = 匯流排的帶寬.
匯流排帶寬是主板南北橋的數據傳輸速度,是數據在主板上每秒鍾傳送的信息量。
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其概念很廣,有很多層次,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如內存條、TF卡等。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內存指主板上的存儲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數據和程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關閉電源或斷電,數據會丟失。
『捌』 51單片機外部存儲器地址編號為什麼是16位的那對應的存儲器是8位的還是16位的,即裡面數據是幾位的
因為51單片機的數據指針DPTR是16位的,程序計數器PC也是16位的,所以地址就是16位的!存儲器的數據寬度是8位的,就是一個位元組。
MOV A #2200H這條指令是嚴重錯誤的,51單片機是8位單片機,其中一次能處理的數據是8位的,而你賦值是16位,那就大錯特錯了。同樣 MOV R0 #2200H也是嚴重錯誤的。
INC R0 能讓R0寄存器中的數值增加1.
你還是好好學習51的構架和匯編指令吧,你的問題還不小呢,哈哈!
『玖』 計算機組成原理結構
一、計算機的組成及學習大綱
1. 計算機的組成
計算機的三大件 :CPU、內存、主板
(1)CPU,中央處理器,計算機最核心的配件,負責所有的計算。
(2)內存,你編寫的程序、運行的游戲、打開的瀏覽器都要載入到內存中才能運行,程序讀取的數據、計算的結果也都在內存中,內存的大小決定了你能載入的東西的多少。
(3)主板,存放在內存中數據需要被CPU讀取,CPU計算完成後,還要把數據寫入到內存中,然而CPU不能直接插在內存上,這就需要主板出馬了,主板上很多個插槽,CPU和內存都是插在主板上,主板的晶元組和匯流排解決了CPU和內存之間的通訊問題,晶元組控制數據傳輸的流轉,決定數據從哪裡流向哪裡,匯流排是實際數據傳輸的告訴公里,匯流排速度決定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4)輸入/輸出設備,其實有了以上三大件之後,計算機就可以跑起來了。我們日常使用的話還需要鍵盤、滑鼠、顯示器等輸入/輸出設備,而很多雲伺服器通過SSH遠程登錄就可以訪問,就不需要配顯示器、滑鼠、鍵盤這些東西,節省成本且方便維護。
(5)硬碟,有了硬碟數據才能長久的保存下來,大部分還會給自己的機器配上機箱和風扇,解決灰塵和散熱問題,不過這些也不是必須的,用紙板和電風扇替代也一樣可以用。
(6)顯卡,顯卡里有GPU圖形處理器,主要負責圖形渲染,使用圖形界面操作系統的計算機,顯卡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主板都帶了內置的顯卡,如果想玩游戲、做圖形渲染,一般需要一張單獨的顯卡,插在主板上。
2. 馮·諾依曼體系
現代計算機的硬體基礎架構都是依賴於馮諾依曼提出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現代計算機的核心架構可以抽象為五個基礎組件: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具體到現代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了現代計算機的CPU,存儲器對應著內存和硬碟,主板控制著CPU、內存、硬碟、輸出/輸出設備之間的通訊。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也叫做存儲程序計算機,即可編程、可存儲的計算機。
任何一台計算機的任何一個部件都可以歸到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中,而所有的現代計算機也都是基於這個基礎架構來設計開發的。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確立了我們現代計算機的硬體基礎架構,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就是學習和拆解馮諾依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