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見的外部存儲設備有哪些
1、軟盤
軟盤(Floppy Disk)是個人計算機(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盤的讀寫是通過軟盤驅動器完成的。軟盤驅動器設計能接收可移動式軟盤,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為1.44MB的3.5英寸軟盤。
2、硬碟
硬碟是計算機最為重要的存儲設備,存放著用戶所有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的價值遠遠高於硬碟本身,同時硬碟又是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和用戶的操作體驗。
3、光碟
光碟是以光信息做為存儲的載體並用來存儲數據的一種物品。分不可擦寫光碟,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寫光碟,如CD-RW、DVD-RAM等。
光碟是利用激光原理進行讀、寫的設備,是迅速發展的一種輔助存儲器,可以存放各種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數字信息。
4、U盤
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種使用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
5、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
B. 儲存器可分為哪三類
儲存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三類。
一、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二、只讀存儲器:其英文簡稱是ROM,它所存儲的數據通常都是裝入主機之前就寫好的,在工作的時候只能讀取而不能像隨機存儲器那樣隨便寫入,但是只讀存儲器有的所存儲的數據十分穩定。而且只讀存儲器的結構十分簡單,讀出很簡便,因此一般用於存儲各種的程序與數據的地方。
三、外存儲器:外存儲器包括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移動存儲器、快閃記憶體檔(優盤)、移動硬碟、固態硬碟(SSD)、光碟存儲器等。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
(2)新型存儲器件種類擴展閱讀
儲存器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C. 存儲介質有哪些
軟盤、光碟、DVD、硬碟、快閃記憶體、U盤、CF卡、SD卡、MMC卡、SM卡、記憶棒(Memory Stick)、xD卡。
行的存儲介質是基於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的,比如U盤、CF卡、SD卡、SDHC卡、MMC卡、SM卡、記憶棒、xD卡等。
對所保存的數據來說,CF卡比傳統的磁碟驅動器安全性和保護性都更高;比傳統的磁碟驅動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電量僅為小型磁碟驅動器的5%。
CF卡使用3.3V到5V之間的電壓工作(包括3.3V或5V)。這些優異的條件使得大多數數碼相機選擇CF卡作為其首選存儲介質。
CF卡缺點:
1、容量有限。雖然容量在成倍提高,但仍趕不上數碼相機的像素發展。5百萬像素以上產品已經是流行的高端產品最低規格,而民用主流市場也達到3百萬像素級別。普通民用的JPEG壓縮格式下,容量尚可,但是專業級的TIFF(RAW)格式文件還是放不下幾張圖像數據。
2、體積較大。與其他種類的存儲卡相比,CF卡的體積略微偏大,這也限制了使用CF卡的數碼相機體積,所以現下流行的超薄數碼相機大多放棄了CF卡,而改用體積更為小巧的SD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存儲介質
D. 鐵電存儲器
相對於其它類型的半導體技術而言,鐵電存儲器具有一些獨一無二的特性。傳統的主流半導體存儲器可以分為兩類--易失性和非易失性。易失性的存儲器包括靜態存儲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和動態存儲器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和DRAM在掉電的時候均會失去保存的數據。 RAM 類型的存儲器易於使用、性能好,可是它們同樣會在掉電的情況下會失去所保存的數據。
非易失性存儲器在掉電的情況下並不會丟失所存儲的數據。然而所有的主流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均源自於只讀存儲器(ROM)技術。 正如你所猜想的一樣,被稱為只讀存儲器的東西肯定不容易進行寫入操作,而事實上是根本不能寫入。所有由ROM技術研發出的存儲器則都具有寫入信息困難的特點。這些技術包括有EPROM (幾乎已經廢止)、EEPROM和Flash。 這些存儲器不僅寫入速度慢,而且只能有限次的擦寫,寫入時功耗大。
鐵電存儲器能兼容RAM的一切功能,並且和ROM技術一樣,是一種非易失性的存儲器。鐵電存儲器在這兩類存儲類型間搭起了一座跨越溝壑的橋梁--一種非易失性的RAM。
he 內容提要:
鐵電存儲器是近10餘年研究出的一種重量輕、存取速度快、壽命長、功耗低的新型存儲器,有極好的應用背景。本書是引領域的第一本專著,內容包括鐵電基礎知識、鐵電存儲器件的設計、工藝、檢測、存儲物理有關的問題(擊穿、漏電流、開關機制、疲勞)以及鐵電存儲器件的應用。全書引用550篇文獻,概括了2000年之前人類在該領域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著者本人的工作。本書內容新穎、實用、既有理論又有應用(側重前者)。可供集成電路工程師、器件物理學家參考,也可作為應用物理和工程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Prof.Scott就學於美國哈佛大學和俄贏亥俄州大學,畢業後在Bell電話實驗室量子電子部工作了六年。他曾是美國Colorado大學教授(1971-1992),隨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和悉尼工作七年,任新南威爾士大學理學院院長。1999年起他成為英國劍橋大學鐵性材料研究的教授。 Scott教授在科不雜志上已發表論文400餘篇,是5本書的著作或共著者。他是美國物理學會 Fellow,並且從德國得到高級Humboldt獎(1997-1998),從日本得到Monkasho獎(2001),在莫斯科得到名譽博士學位(2003)。他是美國Symetrix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並任該公司的指導委員會主席。1997年他曾以科學訪問教授身份服務於日本 Sony公司。
目錄:
1.導言
1.1 鐵電體的基本性質:體材料
1.2 鐵電薄膜:退極化場和有限尺寸效應
2.RAM的基本性質
2.1 系統設計
2.2 實際器件
2.3 測試
3.DRAM和NV-RAM的電擊穿
3.1 熱擊穿機制
3.2 Von Hippel方程
3.3 枝晶狀擊穿
3.4 擊穿電壓不對稱和漏電流不對稱
4.漏電流
4.1 Schottky發射
4.2 鐵電薄膜Schottky理論的修正
4.3 電荷注人
4.4 空間電荷限制電流BCLC
4.5 負電阻率
5.電容-電壓關系C(V)
5.1 支持薄耗盡層的方面
5.2 支持完全耗盡薄的論據
5.3 Zuleeg-Dey模型
5.4 混合模型
5.5 基於XPS的能帶結構以匹配關系
5.6 離子空間電荷限制電流
……
6.開關動力學
7.電荷注入和疲勞
8.頻率依賴
9.制備過程中的相序
10. CBT族Aurivillius相層狀結構
11.淀積和工藝
12.非破壞性出器件
13.基於超導體的鐵電器件:相控陣雷達和
14.薄膜黏結
15.電子發射和平面顯示器
16.光學器件
17.納米相器件
18.缺點和不足
習題
參考文獻
索引
E. 優盤也是一種新型輔助存儲器,它也稱為什麼
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個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可以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使用USB介面進行連接。USB介面就連到電腦的主機後,U盤的資料可與電腦交換。而之後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於朗科已進行專利注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諧音的「U盤」。後來U盤這個稱呼因其簡單易記而廣為人知,而直到現在這兩者也已經通用,並對它們不再作區分,是移動存儲設備之一。
U盤,又稱優盤,中文全稱「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是一種小型的硬碟。快閃記憶體檔介面有RS-232、USB、SCSI、IEEE-1394、E-SATA等多種,嚴格地說只有USB介面的快閃記憶體檔才能叫U盤。用於存儲照片、資料、影像,面積只有1厘米見方,實現攜帶型移動存儲、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使人類生活更便捷。
F. 存儲設備主要有哪幾種
硬碟:
硬碟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倉庫。看到「硬碟」這個名字,有的同學可能會問,硬碟外面看起明明是個盒子為什麼叫個「盤」呢?這是因為傳統的機械硬碟(HDD)盒子般的外表下藏著一張(或者幾張)盤子的「心」。我們存在電腦上的數據都在這些盤子里,這些盤子的學名叫「磁碟」。磁碟上方有一個名叫「磁頭」的部件,當電腦從磁碟上存讀數據的時候,「磁頭」就會與「磁碟」摩擦摩擦,魔鬼般的步伐…當然不是真的「摩擦」,它們之間是通過「心靈(電磁)感應」實現交流的。傳統的機械硬碟容量已經從G時代步入了T時代,它的量價比(存儲容量/價格)是最大的(嗯,給日本大姐姐們安家很合適)。
固態硬碟(SSD)是近幾年漸漸被普及的新產品,相比HDD來說,固態硬碟的這個「盤」字就有點名不副實了。SSD用快閃記憶體替代了HDD的「磁碟」來作為存儲介質,直接通過電流來寫入、讀取數據,摒棄了HDD中的機械操作過程,並且SSD的讀和寫可以將一個完整數據拆成多份,在主控的控制下並行操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讀寫的吞吐量。一般來說固態硬碟的隨機存取速度(讀取大量小文件)比HDD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持續存取速度(一次讀取一個大文件)也比HDD快一倍以上。不過相對HDD來說,SSD還是硬碟界的高富帥,相同容量的SSD的售價可以買十幾塊同容量的HDD。
U盤、SD卡、MiniSD卡和各種卡:
這幾類產品都是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常用存儲設備,不過相比SSD而言,存儲容量較小(人家身材好嘛),也沒有復雜的主控電路實現數據的並行寫入,所以存取速度上比SSD慢不少。 U盤的英文名是「USB flash disk」,名字中有個「USB」,顧名思義,這種「盤」經常與電腦上的USB介面插來插去,一般用來做數據中轉站。
G. 常見的外部存儲設備有哪些
常見的外部存儲設備有以下幾種:
一、硬碟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內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而m.2固態又有nvme的m.2和sata的m.2)、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內有3.5寸、2.5寸的,還有5400轉和7200轉)、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二、軟盤
軟盤(Floppy
Disk)是個人計算機(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盤的讀寫是通過軟盤驅動器完成的。軟盤驅動器設計能接收可移動式軟盤,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為1.44MB的3.5英寸軟盤。
軟盤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裝可卸、攜帶方便。作為一種可移貯存方法,它是用於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動的小文件的理想選擇。
三、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
四、光碟
光碟是以光信息做為存儲的載體並用來存儲數據的一種物品。分不可擦寫光碟,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寫光碟,如CD-RW、DVD-RAM等。
光碟是利用激光原理進行讀、寫的設備,是迅速發展的一種輔助存儲器,可以存放各種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數字信息。
五、U盤
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種使用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
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科技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使用USB介面進行連接。U盤連接到電腦的USB介面後,U盤的資料可與電腦交換。而之後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於朗科已進行專利注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諧音的「U盤」。
H. 存儲器可分為哪三類
存儲器不僅可以分為三類。因為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存儲器可分為不同種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一、按存儲介質劃分
1. 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2. 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二、按存儲方式劃分
1. 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2. 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三、按讀寫功能劃分
1.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2.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存儲器。
二、選用各種存儲器,一般遵循的選擇如下:
1、內部存儲器與外部存儲器
一般而言,內部存儲器的性價比最高但靈活性最低,因此用戶必須確定對存儲的需求將來是否會增長,以及是否有某種途徑可以升級到代碼空間更大的微控制器。基於成本考慮,用戶通常選擇能滿足應用要求的存儲器容量最小的微控制器。
2、引導存儲器
在較大的微控制器系統或基於處理器的系統中,用戶可以利用引導代碼進行初始化。應用本身通常決定了是否需要引導代碼,以及是否需要專門的引導存儲器。
3、配置存儲器
對於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片上系統(SoC),可以使用存儲器來存儲配置信息。這種存儲器必須是非易失性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大多數情況下,FPGA採用SPI介面,但一些較老的器件仍採用FPGA串列介面。
4、程序存儲器
所有帶處理器的系統都採用程序存儲器,但是用戶必須決定這個存儲器是位於處理器內部還是外部。在做出了這個決策之後,用戶才能進一步確定存儲器的容量和類型。
5、數據存儲器
與程序存儲器類似,數據存儲器可以位於微控制器內部,或者是外部器件,但這兩種情況存在一些差別。有時微控制器內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兩種數據存儲器,但有時不包含內部EEPROM,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存儲大量數據時,用戶可以選擇外部的串列EEPROM或串列快閃記憶體器件。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儲器
存儲器可分成易失性存儲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儲器,前者在斷電後將丟失數據,而後者在斷電後仍可保持數據。用戶有時將易失性存儲器與後備電池一起使用,使其表現猶如非易失性器件,但這可能比簡單地使用非易失性存儲器更加昂貴。
7、串列存儲器和並行存儲器
對於較大的應用系統,微控制器通常沒有足夠大的內部存儲器。這時必須使用外部存儲器,因為外部定址匯流排通常是並行的,外部的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也將是並行的。
8、EEPROM與快閃記憶體
存儲器技術的成熟使得RAM和ROM之間的界限變得很模糊,如今有一些類型的存儲器(比如EEPROM和快閃記憶體)組合了兩者的特性。這些器件像RAM一樣進行讀寫,並像ROM一樣在斷電時保持數據,它們都可電擦除且可編程,但各自有它們優缺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器
I. 手機中的存儲器有哪些類型他們的特徵是什麼
自帶內存,RAM,內存卡。自帶內存極為可以使用的機身自帶的內存,對於手機自帶內存大,可以將軟體安裝到手機上越多。RAM為運行內存,ram越大,同一時間運行的軟體數量越多越大。內存卡即是你的買的外置內存。可以存儲音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