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存儲過程參數的傳遞
解決方案一:
使用動態sql , 即定義一個 字元串 @sql , 組合好以後, Exec( @sql )
解決方案二:
使用 CHARINDEX 取代掉 LIKE
例如:
Select
ClassName,ClassType,ClassID,ClassImg
from
OA_Class
where
classid=classparentid
AND charindex(',' + rtrim(classId) + ',', ',' + classId(@classId) + ',') > 0
Ⅱ mysql 存儲過程 資料庫表名欄位作為參數傳遞給存儲過程的方法
直接將資料庫表名欄位作為字元類型傳到存儲過程中,存儲過程拼接sql語句,再用exec執行。例如:
CREATE PROCEDURE [proc_test]
(@tablename varchar(100))
WITH
EXECUTE AS CALLER
AS
declare @sql varchar(1000);
set @sql='select * from '+@tablename
exec(@sql)
GO
再直接執行 exec proc_test '學生表'
Ⅲ 字元串在信道中是怎麼被傳輸的
一、數據信號數字傳輸的概念及特點
在數字信道中傳輸數據信號稱為數據信號的數字傳輸,簡稱位數字數據傳輸。所位數字信
道就是通過對語聲信號進行 PCM 處 理後的數字化語聲信號的多路復用信道。
數字數據傳輸主要有下述兩個優點:
(1)傳輸質量高,由於數據信號本身就是數字信號,直接或經過復用即可在數字信道上傳
輸,無需經過調制和解調變換,另外, 用數字傳輸的方法可以通過再生中繼傳輸,無雜訊積累
,這都是 將導致數據傳輸質量都大大提高。
(2)信道傳輸效率高,一個話路道傳輸速率可為 64 kbit/s 的數據,較低速率的數據可
通過時分復用到 64 kbit/s ,佔用一個話路的速率來傳輸,顯然這比採用調制解調的傳輸方式
的傳輸效率高。
二、數字數據傳輸的實現方式
1 、同步方式
這里的「同步」時值數據終端設備 DTE 發出的數據信號和待接入的 PCM 信道的始終是相
互同步的。採用這種方式可實現同步時分復用,能充分利用 PCM 信道的傳輸量,這種同步傳
輸方式的缺點是,由於所有的 DTE 都處於受控的從屬地位,數據傳輸系統的靈活性較差。
2 、非同步方式
如果 DTE 發出數據信號的始終與 PCM 信道時鍾是非同步的, 即沒有相互控制關系,則成
為非同步方式。非同步傳輸方式通常採用的方式是代碼變化的取樣法和脈沖塞入調整法。
這種實現方式較簡單、靈活,但出書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 PCM 信道的傳輸量,並會使傳
輸信號有較大的時間抖動。
三、數字數據的時分復用 —TDM
1 、時分復用的概念及復用方式
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在傳輸過程中一般拆用多路復用的傳輸方式。所位多路復用九十多
個信號在同一條信道上傳輸。所位時分就是用不同的時間段來去分布同信源的信號。
數字數據傳輸中的時分復用九十將多個低速的數據流合並成高速的數據流,而後在一條信
道上傳輸。
根據旋轉開關在低速信道上停留時間的長短 , 可以把 TDM 分為比特交織和字元交織兩種
方式。比特交織服用又稱按字復用。再高數數據信號集合幀里,沒送完一個低速信道的一個字
符,在送下一個低速信道的字元。
2 、數字數據傳輸的包封復用方式
在數字數據傳輸中, CCITT( 現為 ITU-T) 頒布了 X.50 建議和 X.51 建議來規范將用戶
數據流復用成 64bit/s 的復用信號包封方法。 其中 X.50 建議規定採用 6+2 的包封格式,
X.50 建議規范是採用 8+2 的包封格式,其兩種包封格式如圖 3-86 所示。
由於目前的 PCM 通信系統是以 8 比特位傳輸單位 , 因此 , 採用 6+2 包封格式形成的復
用幀更易於與現用的 PCM 數字通信系統配合 , 有利於實現 , 所以 , 當前國際上較多採用
X.50 的 6+2 包封復用。
四、數字數據傳輸的構成
數字數據傳輸系統構成示意圖如圖 3-87 所示。從信號傳輸等方面看主要包括本地傳輸系
統和交叉連接與服用兩個部分。
1 、本地傳輸系統
本地傳輸系統是指從用戶終端至本地句之間的數字傳輸系統, 即通常所稱的用戶環路傳輸
系統。
DSU 是 DTE 與用戶線路的介面設備。 DSU 完成數據信息的包封、線路信號的形成、發送
與接收、定時信號的提取與形成以及各項介面控制功能等。
經包封以後再降速率調整為 64bit/s 以下的四種承載速率中的一 種,及 3.2bit/s ,
64bit/s , 12.8bit/s 或 64bit/s 之一送往線路傳輸。
經線路傳輸後送與本地句內的用戶線路終結設備,圖中記作 OCU (局內信道單元)以及它
的公共控制部分 OCUCOM 。 OCU 完成與用戶新路的介面、發送與接收線路信號, OCUCOM 完成
用戶線路信號與局內信號的相互轉換。為了便於轉接,不論用戶線路的承載速率是 3.2bit/s
, 64bit/s , 12.8bit/s 或 64bit/s 中的哪一種速率,在局內經 OCUCOM 統一轉換成
64bit/s 的通用信號 DSO ,圖 3-89 所示 12.8bit/s 的線路承載速率信號轉換成 64bit/s 的
通用信號 DSO 的示意圖。
2 、交叉連接和服用
由 OCUCOM 輸出的具有填充數據包封的 64bit/s 的通用信號 DSO 送入交叉連接系統,或
者相互間進行交叉連接或一點到多點多分支聯接,即可送入道復用器 DO-MUX 的輸入端。經交
叉連接後送入 DO-MUX 輸入端的信號仍然是 64bit/s 的通用信號 DSO , DO-MUX 的作用時取
出填充的包封並實施多路復用,復用合成後 即為 PCM 的 64bit/s 的零次群數據流,即
64bit/s 的多路復用信號,其 DO-MUX 信號變換示意圖如圖 3-90 所示。從通用信號中取出 5
個吸 納共同的數據包封的一個,並與其他的信道取出的包封組合合成, 就能實現 5 個信道
的多路復用,如圖 3-87 所示,第二及服用就是將 DO-MUX 輸出的 64bit/s 的零次群信號送入
01-MUX 進行多路復用, 復用後即為一次群速率 2.048bit/s ,即可送於局間數字傳輸線路。
信道容量:根據信道的統計特性是否隨時間變化分為: ①恆參信道(平穩信道):信道的統計特性不隨時間變化。衛星通信信道在某種意義下可以近似為恆參信道。 ②隨參信道(非平穩信道):信道的統計特性隨時間變化。如短波通信中,其信道可看成隨參信道 信道容量是信道的一個參數,反映了信道所能傳輸的最大信息量,其大小與信源無關。對不同的輸入概率分布,互信息一定存在最大值。我們將這個最大值定義為信道的容量。一但轉移概率矩陣確定以後,信道容量也完全確定了。盡管信道容量的定義涉及到輸入概率分布,但信道容量的數值與輸入概率分布無關。我們將不同的輸入概率分布稱為試驗信源,對不同的試驗信源,互信息也不同。其中必有一個試驗信源使互信息達到最大。這個最大值就是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有時也表示為單位時間內可傳輸的二進制位的位數(稱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簡記為bps。
復用技術:復用技術是指一種在傳輸路徑上綜合多路信道,然後恢復原機制或解除終端各信道復用技術的過程。復用技術基本實現過程如下所示: 頻分復用(FDM) ― 載波帶寬被劃分為多種不同頻帶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可以並行傳送一路信號。FDM 用於模擬傳輸過程。 時分復用(TDM) ― 在交互時間間隔內在同一信道上傳送多路信號。TDM 廣泛用於數字傳輸過程。 碼分復用(CDM) ― 每個信道作為編碼信道實現位傳輸(特定脈沖序列)。這種編碼傳輸方式通過傳輸唯一的時間系列短脈沖完成,但在較長的位時間中則採用時間片斷替代。每個信道,都有各自的代碼,並可以在同一光纖上進行傳輸以及非同步解除復用。 波分復用(WDM) ― 在一根光纖上使用不同的波長同時傳送多路光波信號。WDM 用於光纖信道。WDM 與 FDM 基於相同原理但是它應用於光纖信道上的光波傳輸過程。 粗波分復用(CWDM) - WDM 的擴張。每根光纖傳送4到8種波長,甚至更多。應用於中型網路系統(區域或城域網) 密集型波分復用(DWDM) - WDM 的擴展。典型的 DWDM 系統支持8種或以上波長。顯現系統支持上百種波長。
Ⅳ 用戶在客戶端輸入一個字元串,儲存在String s中。 通過客戶端傳送到伺服器端,伺服器獲得該字元串並顯示
你這是網頁往伺服器發送內容時候帶參數是吧 你可以在網頁點擊提交到Servlet時候攜帶參數(具體是:(<你提交的網頁url>?action=query),然後再Servlet端接受參數就可以了,最後把參數傳到你要顯示的頁面,記住,在你顯示的頁面也要接收參數才能夠正確顯示)
Ⅳ 存儲過程中可以將一段字元串直接當成變數傳進sql裡面嗎
這種想法是可以實現的,就是在存儲過程里使用SQL語句進行拼接,方法具體就是:1.定義時設置字元參數(例如Input_sql INVARCHAR2),2. VC_SQL:='SELECT*FROM TABLE_A'||Input_sql;就可以實現你的需求
但是這里個人建議,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方法,因為這種做法實在欠妥當,不能把欄位名作為參數,至於為什麼建議你可以看看一些資料庫資料,這里建議使用欄位的定值作為參數,比如你提出的100和10000。這是個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字元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形式
字元在計算機內存放,應規定相應的代表字元的二進制代碼。代碼的選用要與有關外圍設備的規格取得一致。這些外圍設備包括鍵盤控制台的輸入輸出、列印機的輸出等等。字元作輸入時,要自動轉換為二進制代碼存於機內;輸出時,計算機內二進制代碼自動轉化為字元,兩者的轉換全是靠外圍設備實現的。字元是數據結構中最小的數據存取單位。通常由8個二進制位(一個位元組)來表示一個字元,但也有少數計算機系統採用6個二進制的字元表示形式。一個系統中字元集的大小,完全由該系統自己規定。[1]計算機可用字元一般為128~256個(不包括漢字時),每個字元進入計算機後,都將轉換為8位二進制數。不同的計算機系統和不同的語言,所能使用的字元范圍是不同的。
在 ASCII 編碼中,一個英文字母字元存儲需要1個位元組。在 GB 2312 編碼或 GBK 編碼中,一個漢字字元存儲需要2個位元組。在UTF-8編碼中,一個英文字母字元存儲需要1個位元組,一個漢字字元儲存需要3到4個位元組。在UTF-16編碼中,一個英文字母字元或一個漢字字元存儲都需要2個位元組(Unicode擴展區的一些漢字存儲需要4個位元組)。在UTF-32編碼中,世界上任何字元的存儲都需要4個位元組。[3]
表達
字元是可使用多種不同字元方案或代碼頁來表示的抽象實體。例如,Unicode UTF-16 編碼將字元表示為 16 位整數序列,而 Unicode UTF-8 編碼則將相同的字元表示為 8 位位元組序列。[3]微軟的公共語言運行庫使用 Unicode UTF-16(Unicode 轉換格式,16 位編碼形式)表示字元。
作用
針對微軟公共語言運行庫的應用程序使用編碼將字元表示形式從本機字元方案映射至其他方案。應用程序使用解碼將字元從非本機方案映射至本機方案。
電腦和通訊設備會使用字元編碼的方式來表達字元。意思是會將一個字元指定給某個東西。傳統上,是代表整數量的位元序列,如此,則可透過網路來傳輸,同時亦便於儲存。兩個常用的例子是ASCII和用於統一碼的UTF-8。根據谷歌的統計,UTF-8是最常用於網頁的編碼方式。相較於大部分的字元編碼把字元對應到數字或位元串,摩斯密碼則是使用不定長度的電子脈沖的序列來表現字元
Ⅶ sql sever 存儲過程 傳參(字元串)
@allLinename varchar(255)
---參數沒有定義字元長度
默認為1,所以不能字元串
Ⅷ 在鍵盤上輸入一行字元,存入一個字元數組中,然後輸出該字元串請填空 求解釋下這個程序的各個步驟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voidmain()
{
charstr[81],*sptr;
inti;
for(i=0;i<80;i++)
{
str[i]=getchar();
if(str[i]==' ')//如果此時的字元是回車的話就不要執行循環出現火車意味
//著字元串輸入結束你沒發現你輸入完字元串最後巧了一下回車么?
//一旦是回車就會執行breakfor循環結束
break;
}
st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