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星有多牛
華為公司我們就不說了,科研實力強大到美國都忌憚的地步。蘋果公司同樣是世界頂級科技公司,號稱美國最賺錢的科技公司;而能夠與這兩家公司相提並論的三星公司,究竟有何可取之處呢?三星公司給大眾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手機生產商,所以在多數人看來,一個手機製造商能夠有多大的影響力?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三星的產業非常廣泛,手機業務僅僅是其旗下較為出名的一個主要業務之一而已。
韓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是排第十位,是一個典型的後進工業強國。三星作為韓國的一家企業,它的年營收總額能夠達到韓國GDP總量的20%!一家企業能夠在經濟實力強悍的發達經濟體重占據五分之一的份額,這是非常驚人的成就。那麼大的營收體量根本不可能僅僅憑借著手機這一項業務,即使它是手機行業的霸主也無法達到這種程度。
三星公司涉及到的產業范圍非常廣泛,而且單是能夠達到行業霸主級的產業就有多個。三星不但在手機產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在電視製造、存儲器領域、控制面板等20餘個產品上都是行業第一。大家真正能夠接觸到多是民用生產領域,而三星公司在軍工生產領域同樣有著無與倫比的強大實力。它是韓國名副其實的大軍火商,生產的產品出口到多國國家的軍隊。
在韓國處於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的造船業,使得韓國成為世界第最主要的船舶生產國之一。三星在這一支柱領域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韓國造船第一大廠商。除了造船業之外,在建築地產領域,三星公司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最得意的建築作品就是世界最高的塔,迪拜塔,就是三星公司建造的。很意外吧?不得不說,三星公司真的是實力雄厚,從軍工到民用,從造船到各類家電產品,都有三星公司的足跡,並且在這些領域三星公司的成就都非常驚人。
三星在內存、液晶控制面板以及晶元等半導體行業都有很高的行業影響力,甚至能夠達到壟斷的地位。我國的華為公司就曾經被三星公司在快閃記憶體方面卡過脖子,當然這也促使華為公司後來堅持自主研發各種所需產品。但不管怎麼說,也證明了三星公司的雄厚實力。三星公司成功的一個秘訣就是不斷自足研發,同時依靠龐大的體量打敗一個又一個的競爭對手,這些對於我國企業的發展或許有著一定的啟發作用。
② 三星電子的產品相關
三星公司自創立至今,其產品開發戰略演變大致經歷了「拷版戰略」、「模仿戰略」、「緊跟技術領先者戰略」和「技術領先戰略」四個階段。
拷版戰略
——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打入市場
拷版戰略是指一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技術、設計和零部件完全依賴外界的供給,該企業就像另一家企業的一個生產車間,只是依樣畫葫蘆地進行組裝而已。
三星公司1969年進入家電和電子產業,是因為家電和電子產品市場在當時已顯露了巨大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以電視機為代表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處在迅速普及階段;新產品層出不窮,特別是彩色電視機已進入市場成為熱銷產品,利潤豐厚。然而,三星電子選定的第一項產品卻是已經進入產品生命周期衰退階段、利潤率不高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這一特定產品。這是因為:
1.三星電子在成立之初並不擁有和掌握最起碼的電子技術;掌握彩色電視機技術的外國公司不願向三星電子轉讓有關技術,只願意提供黑白電視機成套散件和組裝技術。
2.雖然黑白電視機當時在收入水平高的發達國家市場已進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階段,但在收入水平低的發展中國家(包括韓國)還存在對這種低檔產品有需求的細分市場。盡管許多外國公司因黑白電視機利潤率低而對它不再有興趣,但對當時的三星公司來說,從黑白電視機市場中能獲取的利潤還是令其滿意的。
3.黑白電視機的組裝技術在當時基本上已成為公開技術;韓國員工的素質比較好,善於學習,可望在較短時間內把黑白電視機的組裝技術學到手並以低成本進行生產。
綜合考慮上述條件,三星電子當時制定的產品開發戰略是:從外國公司(日本索尼)進口黑白電視機成套散件和基本的組裝技術,在外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組裝,生產處在衰退階段的低檔產品(貼上「三洋」品牌)銷往海外低端市場(三星電子的第一批12英寸黑白電視機銷往巴拿馬)。這一戰略體現了當時條件下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合適匹配。
20世紀80年代早期,三星電子進軍DRAM(動態存儲器)市場之初,因不掌握關鍵技術,奉行的產品開發戰略也是拷版戰略,即從外國公司進口64KDRAM晶元進行封裝,封裝技術依賴外國公司,生產低檔產品供給低端市場。
模仿戰略
——消化吸收外來技術,努力提升自身產品、市場和技術匹配的檔次
模仿戰略是指一個企業所開發產品的關鍵技術雖然不是企業自己創造發明,但企業通過種種途徑已經掌握了這種產品的關鍵技術,能夠在模仿產品的行業主導設計的基礎上對產品的設計和零部件設計作出改進或一定程度的創新,使自己的產品與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有所不同,更適合某些特定市場的需要。
三星電子的低檔12英寸黑白電視機和低檔DRAM在它所選擇的市場上取得的業績很不錯。但根據當時與外國公司簽訂的技術支持協議,三星電子很難獲得基本的組裝技術之外的關鍵技術。三星電子當然不甘心停留在這種目標產品關鍵技術控制在外國公司手中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低水平靜態匹配。
為此,三星電子一方面仍積極地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外國技術;另一方面在公司內部大力開展對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掌握。
在黑白電視機產品上,三星電子避開外國公司的耳目,對關鍵技術秘密地學習。他們做了廣泛的調研、討論和探索,最終克服了似乎難以克服的困難,掌握了黑白電視機的必要技術。在這基礎上,三星電子根據當時韓國國民收入較低、對電視機需求大的特點,利用已掌握的技術,在1975年開發了符合韓國國民特殊需要的修改版經濟型l2英寸黑白電視機,投放市場後,大受歡迎。雖然從技術角度看,產品的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但是,這時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匹配已發生實質變化——三星電子已掌握黑白電視機的必要技術並能對產品設計進行改進。繼開發經濟型黑白電視機之後,三星電子又陸續開發了14英寸彩色電視機(1976 年)、微波爐(1979年)、家用錄像機(1984年)、1MDRAM(1986年)、攜帶型攝錄像一體機(1989年)等產品。與生產第一批黑白電視機和64KDRAM之時幾乎不掌握關鍵技術的情況不同,三星電子在開發上述產品之前通過「反解工程」已經破解和基本掌握了有關產品的關鍵技術;其投放市場的產品是參考行業主導設計的基礎上由三星公司自行開發的,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三星彩電進入市場時間距彩電首次在市場問世雖然有20多年,但這種產品在世界市場仍處在成熟階段,三星電子為其第一批彩電選擇的特定市場仍然是巴拿馬,後來又銷往日本;而三星微波爐、家用錄像機、1MDRAM上市時,這些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均處在成長階段,市場潛力巨大,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有需求,三星電子把加拿大、美國和日本市場中的低端市場定為產品的主要目標市場。這時,三星電子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匹配上升了一個台階:掌握了關鍵技術,開發處在生命周期成熟或成長階段的產品,佔領發達國家的低端市場。
在這階段,除了廣泛利用反解工程方法外,三星電子還採用了另外一些方法來獲得關鍵技術,如:在外國小公司中尋找技術來源;聘請在海外受過訓練的、掌握最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韓裔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美國矽谷和日本東京建立研究與開發中心;讓設在韓國的研究與開發中心和設在外國的研究與開發中心並行地開發同一新產品,開展內部良性競爭等等。這些做法所產生的協同作用,對於三星電子打破外國公司的技術封鎖,促進外國公司向三星電子轉讓先進技術,加速三星電子破解和吸收先進技術,提高三星電子技術起步水平和總體技術能力,提升三星電子的市場、產品和技術匹配的檔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此時三星的自主技術開發能力還不強,產品的自主創新程度還不高;它開發、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還屬於低檔產品,面向低端市場,利潤率不是很高。另外,它還需向外國公司支付巨額的技術使用費。盡管如此,三星電子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合適匹配還是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它把經濟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研發活動,建立了韓國最大的研發機構,在加快消化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自身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的能力。
緊跟技術領先者戰略
——用先進技術開發處在生命周期導入階段的新產品,佔取中高端市場
經過多年積極進取的技術學習、技術吸收和技術能力培育,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三星電子的技術開發能力和所開發產品的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公司的差距已大幅度縮小,在某些領域已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公司。
三星電子越想進入高端電子市場,它需要的技術就越尖端,而且在這方面也還存在著欠缺,還不能獨立於外國公司。為此,三星電子除了進一步加強公司內部研發和與其他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外,還採取了兩項新的戰略舉措:一是在發達國家收購高技術企業(如1994年收購日本LUX公司,1995年收購美國ASTResearch的主要股份);二是與擁有尖端技術的競爭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共享技術。這時,一些處於技術領導地位的外國公司(如東芝、NEC、摩托羅拉、Digital、SGS-Thompson、西門子等)也願意在比較平等的基礎上與三星電子建立戰略聯盟共享技術,因為三星電子通過自身努力,其技術開發能力已有大幅度提升,已擺脫了技術「小夥伴」 的形象。
技術領先戰略
——引領尖端技術,占據高端市場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三星電子的自主技術開發和自主產品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它的產品開發戰略除了強調「技術領先,用最先進技術開發處在導入階段的新產品,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的匹配原則外,同時也強調「技術領先,用最先進技術開發全新產品,創造新的需求和新的高端市場」的匹配原則。在這一時期中,三星電子開發的多項產品在高技術電子產品市場已佔世界領先地位,贏得多項世界第一,其中包括:世界第一台硬碟數碼攝像機ITCAM一9W,世界第一款具有光學變焦功能的300萬像素照相手機、GSM/CDMA雙模手機、UniJa手機、T丌彩屏手機,世界第一台高清電視用DVD,世界第一面高清電視機用57英寸 TFT—LCD顯示屏等等。 電視
在世界電視市場,三星電子連續多年高居榜首,接連推出暢銷產品,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暢銷產品製造機』。2009年,三星電子共售出3100萬台平面電視,連續4年保持世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地位。2010年初,三星電子確立了新的目標,即銷售共3900萬台電視,其中包括1000萬台LED TV,此後,再次將銷售目標值調整為5000萬台,這與此前的目標數量相比增加了28%。
三星電子憑借有『設計革命』之稱的 Finger Slim(纖薄如指) LED TV正致力於開拓嶄新的市場。2009年3月,在世界上率先問世的LED TV銷售業績達260萬台,成功地敲開了新市場的大門。三星電子在2006~2009年間,每年逐一推出寬屏LCD TV、2007年款寬屏LCD TV、水晶玫瑰LCD TV和LED TV等百萬暢銷電視產品,連續5年創下暢銷不敗的業績。三星電子於2010年8月已實現3D TV百萬銷售目標,預示著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
此外,三星電子還不斷積極開發新一代LED TV,通過產品的多元化戰略瞄準各種階層,諸如需要小型和大中型LED TV的消費者。(Samsung 65C8000: World's largest 3D LED TV,英 T3,8/16)
* 『三星Apps』與智能電視
電視領域的一大特徵可以概括為從『看電視』到『享受電視』的轉變,以往被動看電視的觀眾們如今愈發積極地自由選擇各種電視節目。三星切實把握住這一需求動態,2007年推出網路電視,使觀眾在欣賞電視節目的同時可以享受網游的樂趣,目前正在此基礎上開發可下載應用程序的所謂『智能LED TV』。
2008~2009年度,三星電子分別憑借『Power Infolink』和『Widget』對產品加以更新,以更加新穎的『Internet@TV』把握市場主導權。2010年,三星電子在推出3D TV的同時推出『Internet@TV 2010』功能,在現有新聞、天氣、證券、UCC、電影等網路服務以外,在世界率先推出復合器件應用商店-三星Apps(Application Store),用戶可在此下載應用程序。三星Apps將從2010年下半年起在韓國和美國開始高檔收費服務。
作為全球數字媒體和數字融合技術的領導者,三星電子在2012IFA上首次向歐洲消費者展出其55英寸OLED ES9500.這款萬眾矚目的電視產品具有無可比擬的出色畫質、奢華典雅的外觀設計以及全新的「Samsung Multi View」功能。此次展會上,三星智能電視高端產品——75英寸LED ES9000、首次登陸三星智能電視可進行手勢操控的「憤怒的小鳥」APP,以及三星智能應用中心推出的其他智能內容也一並高調亮相。
3D
三星電子在推出可享受立體圖像的3D TV僅僅6個月內創銷售業績100萬台,穩固確立該品牌在市場的地位,這幾乎接近2010年初市場調查機構預測的全世界3D TV需求達123萬台的估值,三星電子正致力於開發無需眼鏡即可觀看的3D TV。(Samsung: Glasses-free 3D TV Not Ready Yet,PC World,9/1)
與此同時,三星電子在世界上還率先推出可同時欣賞3D立體圖像和高檔立體音響的3D家庭影院(HT-C6950W),隨著這一產品的問世,如今三星電子已具備包括3D TV、3D藍光播放器、3D節目內容(contents)以及3D眼鏡在內的『3D系列解決方案』,在業界最先建立完成3D娛樂環境。
三星電子計劃在3D TV內提供內容串流(Content Streaming), 若三星電子的3D TV具備自身在線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 ,用戶則可直接在電視的硬碟驅動器上下載Hulu Plus與Napster等軟體。此外,三星App Store還計劃增加開發者實際可重新的應用平台獲利的高級內容,同時將通過App Store提供3D內容。三星電子內容製作人Olivier Manuel預見稱,在未來幾年內,3D內容串流將無所不在,而提供3D內容則是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它具有極為吸引人的潛力。(Samsung To Start Streaming 3D Content On 3D TVs,美 I4U,8/12)
LCD/LED液晶屏
三星電子液晶屏正在向『更加纖薄』的技術邁進,2009年成功開發了厚度為3.9mm的40英寸LED TV電視用超薄液晶屏,創世界液晶屏『超薄』記錄。該款液晶屏被稱為『Needle Slim』,厚度僅為現有LCD液晶屏(約50mm)的1/12。三星電子在大幅度減少液晶屏厚度的同時,依然保持全高清級的解析度、120Hz驅動以及5000:1的對比度等高清晰性能。三星電子於2007年10月首次開發厚度為10mm的40英寸LCD TV液晶屏,從而突破10mm這一界限;2008年10月推出厚度為7.9mm的液晶屏,從此一直保持領先於世界的記錄。三星電子在開發LCD TV用液晶屏的同時還進行24英寸LCD顯示器用液晶屏和筆記本電腦用超薄LCD液晶屏的開發,在LCD超薄液晶屏技術領域起主導作用。其中,顯示器用液晶屏的厚度為3.5mm,筆記本電腦用液晶屏厚度僅為1.64mm。
三星電子表示, 隨著LED背光電視『超薄』技術的發展,在未來兩年內有望將電視厚度減少40%以上。(Samsung Thinks Thin With Sensors,Displays,美 PC World,4/8 & 美 SlashGear,4/7)
手機
2009年三星電子手機全年銷售量達2億3500萬部,繼諾基亞之後位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在北美地區的市場佔有率連續6個季度高居榜首,在歐洲地區的市場佔有率超過25%。三星電子在先進市場保持持續上升趨勢,同時在新興市場憑借產品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拓寬領域。隨著鍵盤式手機向觸屏式手機的轉化,如何提高顯示器圖像的清晰度成為重要話題,為順應並引導這一潮流,三星推出AMOLED手機,在業界展開『手機畫質競爭』。(Samsung Passes Nokia in Europe Low-End Mobile Phones,IDC Says,Bloomberg,6/28)
三星電子的Galaxy S(i9000)是新款手機的代表,它是有可能取代iPhone的一種智能手機,該款手機於2010年7月在美國市場銷售,在短短45天內創百萬部銷售記錄。(iPhone alternatives,美 CNET Asia,8/12 & Samsung: 1 million Galaxy S smartphones in 45 days in the US,美 Fortune 8/29)
三星電子的I9000 Galaxy S與S8500 Wave在2010年度EISA Award(歐洲影音協會)智能手機和社交多媒體手機部分獲獎。其中,Galaxy S(i9000)的非凡之處在於卓越的屏幕和良好的上網性能,而Wave將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ing)服務與位置信息服務相結合的Bada OS受到較高的評價。(EISA Awards 2010: which are the best of the best phones in Europe,美 GSMArena & 英 Independent,8/16)
三星電子2010年度在國際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呈上升趨勢,其中2010年第二季度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較上一季度增長了2倍。三星電子第二季度向市場發送共300萬部智能手機.
三星電子持續對各種操作系統進行支持。三星Galaxy S(i9000)雖採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而除此以外,三星電子確立新戰略,三星ATIV系列採用微軟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
2012年IFA大幕拉開,三星在柏林正式發布了ATIV系列智能終端,ATIV系列的產品均採用了微軟Windows 8或Windows Phone 8系統。
三星電子手機榮獲歐美著名設計獎,而且部分調查顯示,三星電子被評為有望超越蘋果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三星電子將2010年度智能手機銷售目標提高至2000萬部。(Samsung To Up 2010 Smartphone Sales Target To Over 20M Units - Report,Dow Jones,6/18)
半導體
半導體可謂是打造三星的一等功臣,三星電子的半導體發展史是企業的冒險挑戰精神、董事會的決策、快速的掌握技術能力以及把握市場動向的敏銳洞察力融匯於一體的結果。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不顧公司眾人反對,毅然決然地於1983年在日本東京正式開始進軍半導體行業。對此他曾經表示,三星符合韓國缺乏資源的自然條件,只有開發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實現企業的第二次飛躍。
在此後的10個月內,三星電子在世界上第三個推出64K DRAM,這在國內外經濟界引起強烈反響。然而,日後由於半導體價格暴跌,企業在事業之初陷入困境。盡管如此,三星的存儲器半導體依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率先開發成功64M DRAM,終於在世界上確保了最強的技術實力;1993年如願以償地榮登存儲器半導體世界第一的寶座。此後於1994年和1996年連續開發成功256M和1G DRAM,這同樣擁有『世界最先開發』的榮耀,這樣,半導體逐漸成為韓國具有代表性的產業。2002年NAND Flash位居世界榜首;2006年與2007年分別在世界上率先研製成功50納米級DRAM和30納米級NAND等,三星電子在存儲器領域的佔有率超過30%,成為業界的強者。
三星電子在2010年度依然保持著領先於世界的記錄,諸如最先進行30納米級DRAM的批量生產、從7月份開始批量生產30納米級4Gb DDR3(Double Data Rate 3) DRAM。30納米只相當於發絲1/4的厚度,30納米級DRAM與現有40納米級DRAM相比,可提高60%的生產效率;成本競爭力相當於50~60納米級DRAM的2倍以上;此外,耗電量與50納米級DRAM相比最多可減少65%以上。
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相關資料顯示,DRAM發展勢頭良好,在2010年第二季度DRAM排名中,三星電子始終保持先導地位。Gartner在報告中稱,三星電子的市場佔有率超過35%,這更加鞏固了其在市場上的地位。(Samsung extends lead in DRAM rankings,美 EE Times,8/9)
三星電子2010年度半導體投資規模達11兆韓元,特別是將存儲器半導體設施投資由當初計劃的5兆5000億韓元增加至9兆韓元。從中可以看出,三星電子在2010年將繼續確保其在上述領域世界最大供給商的地位。(Can Samsung Overtake Intel?,美 WSJ,5/18)
另一方面,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預計,三星電子於2014年有望超越英特爾,躍升為半導體行業榜首。1999~2009年,三星電子的年均增長率(CAGR)為13.5%,而英特爾為3.4%,以此為依據,預計2014年三星電子的銷售額將超過英特爾。(Samsung to overtake Intel as No.1 chip company in 2014,美 ElectronicsWeekly,美 EE Times,8/26 & 中 Sina,8/27)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鑄造(foundry)領域,三星電子在該領域尚未揚名,2010年是三星電子進軍鑄造領域第五個年頭,("We Wouldn't Launch a New Business Unless We Knew We Could Win"---Jeong-ki (Jay) Min,Samsung,日 NE Asia,8月)
家電與其他
家電也是三星電子發揮優勢的一個重要領域,2009年在世界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銷售額較2008年增加27%,創行業最高增長率。在韓國,Zipel冰箱等產品在市場保持較高的佔有率,位居榜首;在北美、歐洲和獨聯體等國家和地區,大容量高檔冰箱、滾筒洗衣機和空調等產品占據優勢。三星電子通過推出蒸汽烤箱和自動吸塵器等新型產品不斷確立其作為數碼家電企業的形象。在由高檔產品與普及型產品構成的家電市場,三星電子一方面賦予消費者高檔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在新興市場採取符合當地生活文化的個性化技術戰略。
2009年,三星電子推出集精美設計、尖端功能和便攜性於一體的第三代高檔迷你筆記本電腦 N310和超薄型筆記本電腦X420等產品,從而引導攜帶型電腦的新潮流,當年共銷售600萬部筆記本電腦。
此外,列印機也被列為新一代戰略項目之一,三星電子推出了具備單環連接列印(one touch printing)功能的Mono激光列印機、復合式列印機,以及具備綜合列印管理功能、適合企業用的超高速數碼復合式列印機等產品。其中,A4激光列印機在世界市場佔有率居第二位,Mono激光列印機、復合式列印機、彩色激光列印機等產品均在世界市場位居一二。特別是激光復合式列印機在世界市場首次實現佔有率第一的目標。
2010年,三星電子推出具有精美設計的高檔筆記本電腦R580和迷你筆記本電腦N210,以及世界最小型Mono激光列印機ML-1660、彩色激光復合式列印機CLX-3185等新產品,從而擴大了生活家電高效能源產品和親環境產品領域。
數碼相機、攜帶型攝像機也是三星電子集中攻略的領域,2009年,三星電子在攜帶型相機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三,並且以高檔產品為中心不斷改善銷售格局。2010年再次推出新概念交換式鏡頭相機NX10等產品,以確保新產品領域的主導權。
在MP3領域,三星電子推出了強化多媒體功能的高檔MP3- M1和世界最小型 DivX MP3- R1等產品。
在無線網路領域,三星電子研發的Mobile WiMAX (WiBRO)自2007年起在國際大型移動通信市場開始商用服務,增長勢頭迅猛。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成功實現服務商用化以來,Mobile WiMAX市場在不斷擴大。
在存儲器領域,三星電子於2009年推出2.5英寸250GB級硬碟驅動器(HDD)新產品,在世界市場佔有率接近10%。2010年推出行業最大容量的320GB級高性能2.5英寸硬碟驅動器,並開始外置型產品的銷售。
③ 三星電子的發展史
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包括26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19.6萬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集團旗下3家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志2003年世界500強行列,其中三星電子排名第59位,三星物產第115位,三星生命第236位。2003年三星集團營業額約965億美元,品牌價值高達108.5億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連續兩年成為成長最快的品牌。 三星集團始於貿易公司, 進而以電子產品, 特別是電子高科技領域的新產品研製開發能力而聞名世界。1994年, 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一個256M動態存儲器(動態存儲器是決定計算機存儲量的關鍵部件)。1995年開發出世界第一個22英寸TFT-LCD。1996年成功地開發出世界第一個1GB動態儲存器。1997年成功地開發出世界第一個30英寸TFT-LCD。1998年成功的開發及生產大屏幕數字電視機(HDTV),並開始出口到美國市場。 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 三星集團會長兼董事長李健熙先生提出 "三星將成為世界最優秀企業之一" "我們將使三星在2000年成為世界十大企業之一"。 韓國三星集團是一個具有60年歷史,集電子、機械、化工、金融及貿易為一體的集團,是韓國特大型企業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1994年在美國《幸福》雜志「世界500家大企業」中排名第14位。從1995年起,三星集團決定不再以集團的整體營業額向美國《幸福》雜志申報,而改為以各個子公司的營業額申報。盡管如此,1998年,《幸福》雜志「世界500強大企業」中三星集團還是有3個子公司--三星物產、三星電子、三星生命(人壽保險)名列其中。 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始於貿易,進而以電子產品,特別是電子高科技領域的新產品研製開發能力而聞名世界。1994年,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一個256M動態存儲器(動態存儲器是決定計算機存儲的關鍵部件)。1995年開發出世界第一個22英寸TFI-LCD。1996年成功地開發出世界第一個1GB動態存儲器。1997年又開發出世界第一個30英寸TFT-LCD。1998年成功地開發及生產大屏幕數字電視機(HDTV),並出口到美國市場。幾年間連續開發出三個「世界第一」,足以說明三星集團是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企業,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先生提出「三星將成為世界最優秀企業之一」。
④ 三星的歷史及其發展 要詳細的各個階段的
發展歷程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會長李秉喆以30000韓元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會」。李秉喆早期的主要業務是將韓國的干魚、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國的北京及滿洲里。
1938年3月1日李秉喆在日治朝鮮大邱成立的「三星商會」
1950年代逐步擴展為製糖、制葯、紡織等製造業,並確立為家族制企業。
1951年1月,三星Moolsan(現稱為三星物產)成立。
1953年8月,第一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已經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並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
1954年9月,第一毛織成立。
1958年2月,收購安國火災與海上保險(於1993年10月更名為三星火災海上保險)。
1963年7月,收購東方生命保險(於1989年7月更名為三星生命保險);收購東花百貨(現稱為新世界百貨,並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
1965年10月,收購世韓造紙(於1968年8月更名為全州造紙,現已經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9月,三星開辦中央日報(現已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4月,三星文化基金會成立。
1966年5月,成立中央開發(也就是三星Everland)。
1968年11月,成立高麗總醫院(1995年更名為三星江北醫院)。
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1980年代三星電子以賣冰箱為主,1986年時李秉喆成立三星經濟研究所。
1973年8月,公司宣布了第二個「五年管理計劃」,為這些業務領域制定了目標,並使三星進入造船工業。在此期間,公司還採取步驟,增強公司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將其製造過程從原材料生產,集成到最終產品生產。
結果,許多新的公司誕生了,其中包括1974年成立的三星重工業,以及三星造船廠(三星收購了Daesung重工株式會社後成立)、1977年成立的三星精密機械株式會社(在1987更名為三星Techwin)。
1978年,三星半導體以及三星電子成為兩個獨立的實體,同時也開始向全球市場提供新產品;4月,三星電子開始出口彩色電視機,三星造船廠成立(在1983年被三星重工業兼並),三星精密化學成立;2月,三星綜合建設成立(在1995年12月被三星物產兼並)。
1982年6月,三星綜合進修學院(人力資源中心) 成立;4月,湖岩美術館開放;2月,三星Lions(專業棒球隊)成立。
在1983年12月成功開發出64K 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VLSI晶元,並因此成為世界半導體產品領導者。在此之前,三星只是為本國市場生產半導體。
1985年5月,三星成立了數據系統(現名稱為三星SDS)作為在包括系統集成、系統管理、咨詢,以及網路服務的信息技術服務的領導者。
三星越來越重視技術,並導致了在八十年代中期另外一個重要的發展,也就是公司的經濟研究院與開發研究院的誕生:在1986年成立的三星經濟研究院(SERI),以及在1987年成立的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SAIT)。
在1987年11月19日,三星的創始人李秉喆會長在執掌三星集團近50年之後逝世,他的兒子李健熙繼任成為三星新的會長;10月,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主要R&D中心)成立;7月,三星Aerospace(也就是後來的三星Techwin)生產出第1000台飛機引擎。
在1988年三星集團慶祝公司成立50周年的慶典上,他宣布公司開始「二次創業」,將領導三星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級的二十一世紀企業。
1989年12月,三星福利基金會成立;7月,三星BP化學成立;5月,三星綜合化學成立;3月,李健熙會長在三星成立50周年紀念慶祝會上宣布 「二次創業」;兼並KOCA信用卡公司(在1988年5月改名為三星信用卡,後在1995年9月改為三星卡)。
1990年8月,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三款16M DRAM;7月,濟洲新羅酒店開業;4月發起集團經營改革運動。
1991年11月,新世界百貨,三星集團獨立;9月三星綜合化學西山石油化學工業區竣工;5月三星綜合化學啟;1月三星支持在英國皇家博物館內設置韓國館。
1992年12月,三星電子採用統一的經營結構;11月 兼並國際證券(後將公司名稱變更為三星證券株式會社);10月三星電子開始在中國設廠生產產品;三星生命保險公司資產達到15兆韓元;9月三星SDI收購德國WF;8月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一個64MDRAM機生產廠;果川信息網路中心;3月三星電子開發出10.4英寸TFT-LCD面板。
1993年12月,三星生活文設承接馬來西亞KLC有100g的超輕手機(SH-7:00pm出司,包括第一製糖(CJ)獨立;5月三星時尚學院成立(由三星物產, 第一毛織,以及第一合成纖維共同成立);三星電子兼並美國HMS。
3月「二次創業」第二階段活動提出同意的公司識別(CI);2月李健熙會長在美國洛杉磯主持電子產品對比評價會;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SAIT)開發出第一個數字視頻光碟刻錄機(DVD-R);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一個8mmVCR。
1994~1996年為三星「新經營」時代,「新經營」不僅僅是三星業務結構的重新設計,而是一場旨在製造世界產品、提供全體客戶滿意,以及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的位的階段。
在此期間,17種不同的產品,從半導體到計算機顯示器,從TFT-LCD顯示屏到彩色顯像管,在其各自領域中,產品的全球市場份領域,比如LCD等,三星從一開始就是第一。
自從1993年進入LCD以來,三星就毫無爭議地是世界領導者。另外一個實例是三星重工業的鑽井船,自從三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就擁有了世(Line Stop)」系統, 任何員工只要在生產流程中發現不合格產品,都可以立即關閉組裝生產線。整個生產線會被停下來,直到問題得以解決。
1996年,三星集團躋身全球第五大集團,包括多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19.6萬人,共有62個子公司,總資產高達2808億美元(2007年)。
集團員工平均年薪高達71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三星在韓國出口額的三百一十二億美元中佔了18.1%。而在2004年更達到(592億美元),為出口額的20.7%。在2003年在韓國政府稅務預算中,三星佔了6.3%的稅款。
1996年12月,三星康寧在墨西哥建立顯像管專用玻璃工廠 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最快的CPU (中央處理器),Alpha晶元。11月建立三星JP Morgan 信託投資株式會社(於1997年7月更名為三星信託投資管理)、三星參與成均館大學基金會的管理。
湖岩基金會建立、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一個1-GB DRAM;8月三星商用汽車株式會社成立(已經破產);7月李健熙會長被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委員、三星世界博覽會在美國亞特蘭大召開;6月立;3月三星電子負責建設的墨西哥提華納電子綜合工業區竣工、三星管理技術學院成立;1月三星電子實現64M DRAM批量生產、三星電子在美國德克薩斯奧斯丁開設三家半導體生產廠。
2000年8月,三星康寧德國子公司被評為外國人投資企業最佳企業,並慶祝公司成立6周年;7月三星SDS 在北京成立全球軟體開發中心;6月 三星SDI發明世界第一個超薄純平陰極射線顯像管;5月 三星Techwin 開發出配有210萬像素CCD的數碼相機。
2002年9月,成立三星李健熙獎學金基金會。
2006年,三星集團成為全球第35大經濟體。
2010年三星旗下的智能手機將有50%的採取Android操作體系,全面轉投Android這個最火的開源平台。
2012年6月,三星成為微軟Windows Phone8的首撥合作OEM廠商;8月24日,三星卻宣布其全球第一家體驗店在澳大利亞悉尼開張營業。
2013年5月,三星宣布他們在5G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高下載速率達到1Gbps。
2014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1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三星推出三新款Gear系列智能手錶Gear 2、Gear 2 Neo和Gear Fit。
2015年3月27日,三星首次展示智能健康新技術。2015年2月19日三星宣布收購美國移動支付創業公司LoopPay,此舉將使三星成為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的其他科技巨頭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Google、eBay和Apple。
三星計劃在Galaxy S6發布的同時推出移動支付服務,用戶可以在手機上注冊自己的信用卡、借記卡、積分卡和禮品卡,利用手機支付購物款,無需再攜帶實體卡。
2016年3月17日,韓國媒體報道稱,為了改善經營狀況,三星電子預計將削減研發投資,同時伴隨的還有大規模裁員。這是三星電子18年來首次做出上述決定。而三星此前在研發費用上一向慷慨。
2019年5月,ICinsghts發布了2019年Q1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報告,三星則以128.7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二,同比下滑了34%。
(4)三星在存儲器領域的兩次豪賭擴展閱讀
中國三星
三星旗下30多家公司中已有 23 家在中國投資,包括三星電子、三星 SDI、三星 SDS、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生命、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等。
中國三星在華設立的機構有155個,僱傭員工數量達102000餘名,業務涉及電子、金融、貿易、重工業、建築、化工、服裝、毛紡織、廣告等諸多領域。
電子是中國三星最大的業務部分。中國三星電子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成都、山東、海南、遼寧、香港、台灣等地區設立了數十家生產和銷售部門,主要生產半導體、行動電話、顯示器、筆記本、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數碼攝像機以及 IT 產品等。
另外中國三星電子還設立了北京通信技術研究所、蘇州半導體研究所、杭州半導體研究所、南京電子研發中心、上海設計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積極推進產購銷的本地化。
自1999後,在連續五年時間里,三星每年都會捐贈1000萬美元,來幫助和照顧社會上貧困的人群。
三星生命保險也在三年(2002~2004)中捐贈了1000萬美元,用於對患有癌症、腦溢血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
2008年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當中分別捐款3000萬元(外加員工募集資金471萬元總共3471萬元)和1000萬元,在四川省新建了10所三星博愛學校,並且在玉樹設立了1家紅十字新村(76戶)。
2013年4月,中國三星憑借2012年度在公益慈善事業的突出表現,榮獲第八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企業」的榮譽。
2018年9月20日,中國三星的三星智能教室+智慧教師培訓項目榮獲2018年第三屆「CSR中國教育獎」、最佳社會貢獻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星
⑤ 合肥的「豪賭」成功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合肥豪賭產業發展的輿論甚囂塵上,合肥一下子成了 「史上最牛風投」、「賭出來的英雄城市」 ,事實是什麼?如何看待合肥培育產業發展的道路?
合肥第一次出手是在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賭面板行業,投了京東方。第二次大手筆是2017年拿出100多億賭半導體,投了長鑫/兆易創新。所謂的第三次是在2020年,又拿出100億賭新能源,投蔚來。憑借著連續幾次運作, 合肥GDP總量以9409億元排到了全國第21位, 相比之下,20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325億元。
讓我們分析下前兩次「豪賭」。投京東方面板在當時也不算是超前的舉動,因為面板行業本身就已經十分成熟,差別只在於投的是第幾代線。投面板行業的訣竅是 「天量資金+龐大市場」 ,因此,當時的合肥談不上「豪賭」,同時期的北京、成都都引進了面板生產線。合肥在面板上的成功,根本原因是: 京東方利用龐大的國內市場,巨量的製造規模,倒逼上游系統設計、關鍵零部件廠商降低身段。 換句說話,是龐大的國內市場給了京東方以壟斷實力,以此對抗上游那些技術派的日韓廠商。
好了,再看合肥投資長鑫的故事。長鑫做的是內存晶元。內存晶元重要嗎?當然重要,內存是溝通CPU和外存的紐帶,是電腦臨時存儲數據的倉庫。長鑫/兆易創新打破了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國際巨頭的壟斷,這當然是好事。
但是,內存晶元是不是計算機系統最重要的部件?不是,是CPU,是運算和處理晶元。換句話說,合肥投資的是計算機系統中比較重要的而不是最核心的領域。
合肥下注京東方和長鑫獲得「成功」,放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傳遞的信號是:政府可以通過產業投資基金,以支持投資、巨量補貼的方式把產業做起來,然後上市獲利。嗯,是不是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這不還是書記做董事長,市長當總經理,把地方政府變成投資公司那一套嗎?
問題是:這一套,我們吃的虧還少嗎?
我只講一件往事。2009年,伴隨著四萬億投資,光伏產業成了當時最熱門的產業,當時的中國首富是施正榮,無錫尚德的掌門人。曾幾何時,光伏產業在每個開發區的規劃中都是明星產業,幾乎所有的地方官員都在找光伏企業,哪怕是做配套的,周邊的,關聯的,都行。然而,僅僅不到3年時間,隨著歐債危機爆發,光伏需求大幅下跌,出口補貼減小,這個產業迅速萎縮。
2013年3月,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老大無錫尚德破產重組。
歷史 總是重復地上演,無數的學者都在告誡地方政府:不要再次走上 盲目招商、重復建設、產能過剩 的老路,但是,每每新的投資機會呈現出來時,地方政府就抑制不住地要搭把手、加把火、踩腳油。2018年以來,集成電路產業(晶元)在中美對抗的背景下凸顯出投資價值,於是,全國各地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無數「晶元企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合肥投資長鑫並被樹立為典型,甚至被冠以「最牛風投」的稱號。
問題在於:直接投資產業,這應該成為地方政府的目標嗎?
實際上,應該成為最牛風投的不是地方政府,特別不應該是市級政府。 新型舉國體制,是要在最關鍵的領域、市場不願意投的領域、真正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領域,採用國家隊的方式集體攻關。 CPU、光刻機、航發、五軸聯動機床,這些領域才是。而是,新型舉國體制不是簡簡單單地投點錢就完事了,而是,國家組織 科技 部門攻關,是踏踏實實地、心無旁騖地技術攻關。因為,類似光刻機這種復雜巨系統,要實現技術追趕甚至技術超越,我認為只有一個辦法, 用當年做兩彈一星的辦法,完整的、系統地進行全國大聯合,全國大攻關,全國大協同。 依靠地方豪賭?這個辦法行不通,這個力量夠不上,這個邏輯不合理。
最後一個問題:合肥的豪賭成功了嗎?
判斷地方政府是否盡職盡責,不僅僅看產業發展,還要看民生福利。2010年,合肥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排全國地級市的90位,2020年,達到45404,排49位。2010年,合肥與人均收入最高的東莞相比,可支配收入是其40%左右,到了2020年,合肥與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相比,可支配收入是其60%左右。
所以,合肥這十年進步了沒有?進步了。有沒有說的那麼神?沒有。因為大家都在進步,就拿長沙來看,2010年到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7位上漲到21位。要知道,越靠前的排名,要想前進越難。合肥更像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初中生,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我看來,合肥真正意義上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不在於所謂一次次的「豪賭」,而是在那樣艱苦的歲月里,用誠意留住了中國 科技 大學。 合肥憑什麼成為全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因為有 科技 大學及其相關的中國科學院資源。合肥憑什麼最早發展起白色家電集群,憑什麼引來晶元巨頭、新能源 汽車 板塊? 因為中科大的學子們就算一大半去了美國,但總還有留在這片土地的,這是合肥永遠需要珍視的資源。
總結一下:
1.京東方、長鑫在合肥的發展,既有地方政府的功勞,也得益於龐大的國內市場、中美對抗的時代背景。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2.地方政府成為投資公司,很容易再次走上盲目招商、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債台高築的老路,教訓深刻,值得總結。
3.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不是靠地方政府的「豪賭」實現的,而是需要新型舉國體制下的全國聯合攻關。地方政府要做的,更多的是在這些領域基本成熟起來後,塑造營商環境的工作。
歡迎咨詢([email protected])
⑥ 三星這次又贏了
三星2021 Q2 財報顯示設備解決方案業務已經成為了營業額(160億人民幣)和利潤(45億人民幣)最高的業務,而半導體業務占設備解決方案整體營收(120億人民幣)的77.2%,利潤(38億人民幣)的84.2%。第二季度,三星的半導體業務實現了25%的同比增長,也因此超過intel成為Q2季度銷售額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其實這並不是三星第一次在營收上超過intel,在2017年和2018年三星都力壓intel成為當年營收第一的半導體廠商。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廠商,而存儲產品則是集成電路產品佔比份額最大的品類(約32%),其中DRAM和NAND則是存儲產品中最重要的兩種產品,而這兩種產品正是支撐三星半導體業務的最主要的兩大產品。DRAM占存儲品類約60%。
因為電子行業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會需要存儲產品,出貨量極大的內存晶元與原油一樣屬於大宗商品。內存晶元的行價可以精準地反應供需之間的關系,可以說即便是1%的供給量變化,都可以極大程度地影響整個市場。所以這也就造就了三星在半導體市場上極大的話語權。
目前存儲行業勢頭良好,第二季度行業實現了24%的環比增長;同為內存供應商的SK海力士和美光第二季度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21%和16%。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的發展,對智能設備的需求在未來會保持增長的趨勢。因此屬於存儲市場的周期,在短時間還不會過去。
眾所周知的是,三星在各個產業都有布局。三星電子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消費電子類、IT及手機通訊類、設備解決方案;其中設備解決方案包含半導體和顯示屏幕兩個業務單元組成。同時,因為華為被美國制裁讓出了極大份額的手機市場,三星的手機市場也在瘋狂擴張,而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可以極大地刺激內存市場的需求,這讓三星形成了良好的商業循環。
三星集團旗下共有多達85家子公司,除了三星電子,三星電機,三星物產等公司都是三星半導體事業的可靠後盾。2019年三星年收入1.9萬億,這一數字超過了韓國當年的GDP1.647萬億。半導體行業是對資金要求極高的行業,9月初消息稱三星將會在美國耗資170億美元建立位於美國的第二家代工廠,三星集團的強大財力對太多半導體廠商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高度依賴快閃記憶體市場的周期,2017年和2018年三星成為市場第一,兩次銷售額分別增長了48.8%和19.2%。這種高度增長反映了三星半導體業務的不穩定性,這也使得三星在快閃記憶體市場不景氣的2019年銷售額出現了19.7%的大幅度下降。
為了鞏固自己半導體產業三星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代工廠,財大氣粗的三星在代工業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代工領域,三星沒有存儲產品那樣的絕對實力。從技術角度來看,三星的技術顯然是落後於台積電的。三星曾經和台積電都在2015年為蘋果代工A9處理器,由三星代工採用14nmFinFET技術的A9晶元功耗明顯高於台積電用16nmFinFET技術代工的A9處理器。此後,三星為高通代工了以發熱聞名的驍龍888,更是再一次暴露三星技術的短板。
可以看到,三星在代工市場營收是呈下降趨勢的,趕不上台積電的同時也在承受著來自聯電,中芯國際的追趕。雖然在技術方面上還是領先於中芯國際等,但三星並不領先正在進軍代工市場的intel。根據intel公布的技術路線圖,intel將於2024年達到2nm製程,而早前有消息稱,三星預計2024年量產的3nm產線,在開發3nm GAA技術的研究進程受阻。而且就已經實現的技術來說,同為10nm製程,intel的晶體管密度是三星的兩倍。
在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如此緊張的情勢下,韓國政府會傾一切力量去保護本國的半導體企業,更何況三星所掌握的是在整個集成電路里都舉足輕重的產品。作為韓國最大的財團,三星可以說把握著韓國的經濟命脈,三星乃至整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也正是因為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在日美競爭中突出重圍。
今年四月拜登政府在白宮就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問題召集20多家半導體企業參與聽證,其中三星與台積電是唯二兩家非美國本土企業的半導體廠商,足以看出三星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重要性。韓國與美國的關系不言而喻,但韓國出口的晶元中有三分之一銷往中國。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晶元如何選擇成了關鍵點。
在外界紛紛猜測韓國會傾向哪一邊時,韓國政府似乎選擇領走一條路,不依託任何力量,成為半導體強國。今年文在寅政府發布的K半導體戰略,對半導體領域的稅收優惠提高到原有水平的六倍,對於研發投資,政府將免去50%的稅收。三星在京畿道的半導體代工廠,計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晶元生產基地。
這場看似廠商之間的競爭,早已成為了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韓國沒有選擇美國,更不會選擇中國。這一點,不難理解。
三星乃至整個韓國半導體的崛起,都與「逆周期投資」這一個關鍵詞息息相關。在以intel為首的美國半導體企業與東芝為代表的日本半導體企業血雨腥風的斗爭中。韓國半導體不計成本地在半導體行業投入,終於迎來了行業的回暖。
從整個產業鏈結構上來說,由於存儲晶元標准化程度較高,只有規模生產降低成本才能贏得市佔率。對於周期行業,產業鏈的一體化是提高抗周期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存儲晶元廠的設計和製造最好可以緊密結合。這一點在國內的存儲廠商的發展歷程也可以得到印證。沒有自己的製造線的紫光國微最終放棄了存儲器業務,而採用IDM的合肥長鑫的19nm DDR4內存晶元良率已經達到75%,2020年第12英寸晶圓廠已經達到4萬片/月產能。
逆周期並不意味著違背市場規律,從1984年到1987年,三星承受著接近1200億韓元的虧損發展半導體業務,事實證明了三星的堅持是正確的。
而因為DRAM市場後來者太多,選擇停止研發並退出DRAM市場的intel,在看到當下的三星時,心中又作何感想,或許也只有摩爾本人知道了。
⑦ 90年代如何阻止三星
誰在瓦解三星?
來源:智通財經網+關注04-26
953年,三星成立韓國第一家大型製糖企業,3年後就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韓國對糖的進口依賴度也從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紡織企業「第一毛織株式會社」,僅用6年資本就翻了30倍……如今,集團旗下85家子公司,幾乎控制了韓國人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三星帝國,正遭遇近10年來最大的盈利危機。
在韓國,三星是神一般的存在。
朝鮮語中,「三」有「大、多、強」的意思,「星」意為清澈明亮和永放光芒。在過去幾十年裡,它也確實如名字那般驚人的強大和光彩奪目。
1938年,三星剛成立時,主業只不過是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和生產製作面條。
可是,它幾乎每一次跨界都能做到韓國最強。
1953年,三星成立韓國第一家大型製糖企業,3年後就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韓國對糖的進口依賴度也從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紡織企業「第一毛織株式會社」,僅用6年資本就翻了30倍……
如今,集團旗下85家子公司,幾乎控制了韓國人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星生命是韓國最大的壽險公司;三星物產是韓國最大的建築公司,迪拜塔、吉隆坡雙子塔、台北101大廈等地標建築都是它的作品;三星重工旗下造船廠是韓國第一大造船廠,每年可以建造40艘萬噸以上的貨輪,山東威海和浙江寧波都有它的工廠;遍布韓國的新羅酒店也是三星的……
最誇張的是,連韓國最大的軍火商也是三星,坦克、裝甲車、戰斗機都能造。
三星集團的營收約為韓國所有企業總收入的33%、韓國GDP的20%,直接或間接養活了幾乎一半的韓國人。
「韓國人的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這是對三星帝國統治力的最佳描摹。
大部分韓國人,在三星的醫院出生,在三星的學校讀書,穿三星生產的服裝,用三星電子產品,在三星的酒店結婚,在三星造的公寓里生活,最後在三星的醫院里離世。
不過,在成立的最初30年裡,三星的統治力只局限在韓國國內。直到1960年,韓國還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人均GDP只有80美元,約為北朝鮮的三分之一。
1960年代末,以三星電子成立為節點,這個龐大的集團才真正具備了全球影響力。幾乎與此同時,韓國的經濟隨之騰飛。
三星順利將統治力延伸至全球。從平板電視業務開始,三星的存儲器、面板等20多種業務先後登頂全球,世界第一拿到手軟。
2017年,三星帝國的權勢達到頂峰。
這一年,它拿下了有史以來最有份量的兩個全球第一:一是終結了英特爾壟斷25年的全球第一大晶元廠商的位置;二是打敗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
可是,過去一年,三星帝國的日子並不好過。
2019年,占據集團6成營收的三星電子全年營收230.4萬億韓元(約合1956億美元),同比下滑5.5%;凈利潤21.74萬億韓元(約合185億美元),同比下滑51%。
51%,是三星電子近10年來最大的利潤降幅。
可怕的三星帝國,究竟怎麼了?
危機的罪魁禍首,是半導體。
近幾年,半導體業務貢獻了三星電子7成以上利潤。可2019年,這個賺錢機器的運營利潤只有14.02萬億韓元,較上一年暴跌近7成。
除了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產品價格銳減外,挑戰主要來自日本。
2019年7月,日本宣布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將對半導體材料進行嚴格審查。
表面看來,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只是韓國勞工的賠償爭議。事實上,這場貿易暗戰的雙方積怨已久。
三星的半導體王座,正是從日企手中奪過來的。
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重金押注的半導體產業,被日本以更低的生產成本和技術優勢反超。反日情緒日漸強烈,「Japan Bashing」(痛擊日本)成了美國人口中的高頻詞。
在英特爾等財團的游說下,美國政府通過《超級301法案》《美日半導體協議》《廣場協議》等,以關稅和匯率兩大手段制裁日本半導體產業。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價崩盤,宣告其徹底退出了與美國的PC話語權之爭,半導體產業也自此走上下坡路。
在美日博弈中,美國大力扶持韓國制約日本,三星從中受益匪淺。
美國先是默許三星收購仙童在韓國的半導體子公司,讓三星正式涉足半導體產業;然後又通過美光科技的技術轉讓,對三星進行技術扶持。
最關鍵的是,美國在對日企加收100%關稅的同時,只對三星象徵性地多徵收了0.74%的關稅。
轉折從1984年開始。
當時,半導體存儲器進入低谷期,64K DRAM的價格從4美元/片,一路降至0.3美元/片,NEC等日本廠商紛紛減產。
三星晶元的成本價是1.3美元/片,賣一片虧1美元。
但利用對美關稅優勢和政府財政補貼,三星逆勢擴張,瘋狂擴大產能。同時,不斷重金從日本半導體公司高薪挖人搞研發。
對此,日本NHK還拍了一部三星竊取東芝半導體技術的紀錄片——《重登頂峰·技術人員20年的戰爭》。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當年,三星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製造商。
後來,日本人如法炮製,將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整合成日本「國企」爾必達,長期提供低息貸款,與三星對抗。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DRAM價格再次雪崩。
三星故技重施,再次對日企發動「自殺式襲擊」,將三星電子上一年的總利潤的118%,全部用於擴大產能,故意擴大行業的虧損。
DRAM價格一度跌破材料成本價。
2012年,爾必達終於支撐不住,宣布破產。到2017年,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業務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曾經稱霸半導體行業的日企盡數熄火。
三星徹底擊垮日本對手。
可是,當三星在難逢敵手的半導體行業躺賺時,日本並未坐以待斃,而是不斷對更上游的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進行技術深耕,悄悄加強對半導體行業的隱形布局。
目前,韓國60%的電子廠嚴重依賴日本技術和產品的輸出。14種核心的半導體材料,日本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52%,並且還在持續提升。
此次,日本發動制裁的三種材料壟斷地位顯著。韓國工業數據顯示,2019年前5個月,韓國94%的氟化聚醯亞胺、92%的光刻膠以及44%的氟化氫來自日本。
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三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被自己徹底打敗、甚至蹂躪過的對手,竟以這種方式掐住了自己的脖子。
2019年,三星的顯示面板部門利潤同樣大幅下滑,運營利潤從2018年的2.62萬億韓元,下降至1.58萬億韓元,同比降低39.69%。
與半導體類似,三星顯示面板的霸主地位也是利用反周期打法從日企手中奪來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日企一度控制著全球液晶面板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到1998年,三星憑借逆周期燒錢打法,在連續7年虧損後熬垮日企,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世界第一。
只不過,因為新對手的出現,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並沒過多久。
就在三星的第一條LCD液晶面板生產線開建的1993年,王東升帶領員工自籌650萬元,對連年虧損的774廠(北京電子管廠)進行股份制改造,創辦了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京東方的前身)。
京東方最初的方向是CRT顯示器,王東升接任後才開始主攻LCD生產技術。
三星當時的威脅主要來自中國台灣。
日企敗給三星後,開始通過技術轉讓的方式扶持台灣企業與之對抗。2000年前後,台灣液晶面板產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組成的台灣「面板五虎」,實力最為強勁。
三星和台灣「面板五虎」雖互有博弈,但在槍口對准中國大陸這件事上,卻驚人的一致。
國家發改委曾公告稱,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時間里,三星、LG、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業,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共計召開53次「晶體會議」。
會議中最關鍵的一條是: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幾家一起作價,聯合操縱市場。
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聯手壟斷、抬價,導致液晶面板一度占據電視機總成本的三分之二,大陸彩電業叫苦不迭。
2003年,京東方以3.8億美元將韓國現代的液晶面板業務收入囊中,中國大陸才正式涉足液晶顯示領域。
兩年後,京東方投資的第五代TFT—LCD生產線正式投產。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條自主建設的液晶生產線。當時,整個彩電業興奮不已,人們以為從此可以告別沒有自主液晶屏、被外商聯合掐住脖子的時代。
然而,等待京東方的卻是更加猛烈的暴風雨。
2005年,台韓聯手發起價格戰,希望將京東方扼殺在搖籃里。這一年,國內台式電腦顯示器的價格從3000多元驟降至1000多元。
受此影響,2005年和2006年,京東方分別巨虧15.87億和17.71億。一旦京東方倒下,台韓便會再度聯合抬價。
京東方苦苦支撐,等待轉機。
2008年,金融危機將面板行業拉入新一輪低谷期。台灣面板產業接近停擺,開工率不足4成,面板有產無銷。
2009年初,大陸向台灣伸來援手,九大彩電廠商兩次赴台采購超1200萬片顯示屏,交易總金額達到44億美元。
不過合作並沒持續太久。
很快,恢復元氣的台企開始變臉,把後續生產的面板優先供應給韓國。韓台再次聯手,短短5個月,大陸面板價格飆升了30%。
也是從這時起,大陸決定扶持自己的面板產業,默默向京東方定增了120億。
2009年,有了錢的京東方開始瘋狂擴產,6世代線、8代線、8.5代線相繼開工。李東生也率領TCL與深圳市政府合資成立了華星光電,殺入面板行業,一出手就是245億。
一石激起千層浪。台韓面板企業迅速跟進,在大陸投資建廠。京東方和TCL引領了一場全球面板產業的軍備競賽。
2010年以來,TCL總計融資162.37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用作華星光電的研發和產能擴張。京東方的總投資更是超過4000億。
產能的極速擴張,直接把LCD面板的價格周期砸沒了。2011年以來,面板價格一路向下,幾乎沒有反彈過。
憑借逆周期投資,京東方終於打贏翻身仗,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的LCD液晶面板廠商,在5個細分領域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一。
三星漸漸招架不住。別說是和京東方、華星光電爭奪市場了,連三星自己的LCD面板都有60%來自大陸供應商。
今年年初,三星和LG相繼宣布在2020年底徹底退出LCD面板市場。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略潰敗。韓媒直言:「三星和LG在液晶面板領域,已經被中國攻勢擊潰。」
面板行業有兩寶:一是有錢,二是能熬。錢和熬組合成了三星著名的「逆周期投資大法」,7年虧損換來王者地位。
結果,京東方等大陸企業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三星最擅長的打法打敗了三星。
更可怕的是,在三星退守的OLED市場,京東方同樣實現了技術攻克,並在加緊追趕。
韓國信息顯示器學會會長柳在秀認為:「雖然韓國在OLED領域暫時保持優勢,但兩三年內預計就會被中國趕上。」
此刻,三星最擔心的是,LCD的歷史是否會重演。
很多人以為,三星手機業務的轉折點是2016年的爆炸門。
事實上,早在2014年,三星手機就已經失去了與蘋果叫板的能力。
從1988年發布第一款手機SH-100開始,三星手機雖然不如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那麼耀眼,但14款銷量突破1000萬台的「機皇」,讓它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直到2007年,喬布斯現場演示第一代iPhone,才將三星和眾多手機廠商遠遠甩在身後,變得暗淡無光。
三星決定發起反攻,殺手鐧是一項革命性的屏幕技術——Super AMOLED。這種屏幕可以自發光、反應速度快,且大大提升了顯示效果。
過去,三星這個品牌等同於廉價翻蓋手機和漂亮的電視機,無法與蘋果、黑莓或諾基亞相提並論。為了進軍高端市場,三星專門成立子品牌「Galaxy」。
從2010年3月,三星的Galaxy S首款產品發布開始,憑借著足以媲美蘋果的硬體和蘋果沒有的大屏,三星手機大獲成功。
2012年,三星手機不僅將諾基亞擠下世界第一的寶座,還占據了全球手機行業近40%的利潤,一夜之間成了三星最賺錢的部門。
截止2014年,三星Galaxy S系列產品銷量超過1億台。蘋果在智能機時代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脅。
可是,兩強相爭的時代沒能維持太久。
2014年,三星移動部門的利潤從前一年的6.7萬億韓元銳減至1.75萬億韓元,降幅高達74%。
這一年,三星手機的出貨量為3.182億部,比上一年略有提升。利潤的急劇下滑,主要是因為銷售均價的下滑和成本的提升。
銷售均價下滑不難理解。這一年,蘋果終於推出大屏機;而小米更是憑借超高性價比,成為該年度最成功的廠商,從三星手中奪走了中國市場的銷量王座。
面對蘋果(AAPL.US)和小米(01810)的夾擊,三星只能進行價格競爭。
可是三星手機60%以上的零部件是自給,加工也是自己負責,成本為何會大幅增加?
沖擊同樣來自蘋果。
蘋果和三星的關系頗為微妙。終端業務上是對手,但在半導體、面板和代工業務上,蘋果卻是三星的大客戶。
從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款iPhone開始,蘋果的屏幕、內存快閃記憶體、3D感應模組等重要零部件幾乎全部來自三星。
可是,從2014年,蘋果開始大力推行去三星化,一旦出現在技術、產能上可以與三星匹敵的供應商,蘋果會馬上放棄三星。比如,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就從三星變成了台積電。
因為「去三星化」,其它部門成本攀升;然後又將成本轉移給三星手機,導致其利潤大減。
回過頭看,三星手機的成功,得益於垂直整合戰略下的全產業鏈布局:從上游CPU到存儲晶元、顯示面板等關鍵零部件,從中游手機設計、組裝、製造再到下游銷售渠道,三星應有盡有。
這讓三星可以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同時還可以利用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和定價權,牽制對手。像華為和HTC,都因此吃過大虧。
不過,垂直整合戰略,弊端同樣明顯。它不是通過終端需求來決定零部件和技術研發方向,而是先確定零部件和技術,再決定整合成什麼樣的產品。
這導致三星手機的創新點,始終局限於屏幕等零部件,比如大屏、曲面屏、打孔屏、折疊屏等。
並且,每次新技術誕生後,在產能良品率爬坡的關鍵期,三星手機都是第一個試水的「小白鼠」。產品質量危機頻發與此不無關系。
在三星內部,成立較晚的手機部門話語權和地位不高。不但內部零件的拿貨價和工廠代工費極高,而且絕大部分利潤也都被用作上游業務研發。
比如,2015年,三星25.5萬億韓元的資本開支中,有19.4萬億投向了半導體和面板業務;2019年26.9萬億韓元的資本支出中,22.6萬億韓元依然投向了半導體。
垂直整合戰略下,三星帝國各業務部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順境時,成倍放大收益。逆境時,某項業務的危機也會迅速傳導至其它業務,甚至演變為集體衰退,傷害成倍增加。
三星引以為豪的優勢,同樣也是它的軟肋。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去三星化」成為蘋果鉗制三星手機的重要武器。
2014年以後,盡管三星手機苦守住了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利潤被蘋果遠遠拉開,市場佔有率也被華為、小米等不斷蠶食,三星幾乎只能被動挨打。
而最大的隱患是,一旦終端業務徹底失守,三星的存儲器和面板賣給誰?技術研發和逆周期布局的錢從哪裡來?
任正非說過:「有的技術即便我們做出來了,也不用。我們吃肉,也讓友商喝湯。」再看蘋果,零部件和代工幾乎都是用人家的,結果賺了最多的錢。
唯獨三星,什麼事都要自己做,什麼錢都要自己賺。
所以說,做生意千萬不要想著所有錢都自己賺。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⑧ 三星手機在國內被摩擦,可是你真的了解三星帝國嗎
2017年,三星終結了英特爾25年的霸主地位,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同時,它還「幹掉」蘋果,成為全球 最賺錢 的企業。
在全球,三星依舊是最大的手機製造商。除了手機,三星在電視、存儲器、面板等近20種產品上都是全球NO.1。
三星不僅強, 而且大
三星「帝國」到底有多大
看完視頻可能會嚇到你
↓
在韓國,三星的影響力更是「一手遮天」,其營收占韓國GDP的20%。 有人調侃,韓國人一生有三件事情無法避免,死亡、稅收和三星。
除此之外,三星還是韓國第一大軍火商、全球三大造船廠之一,會造飛機、坦克,迪拜塔、台北101、吉隆坡雙子塔都是它蓋的。
最逆天的是,它控制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 手機三大件CPU、存儲器和液晶面板,後兩項三星都是全球第一,晶元代工全球第四。
以存儲器為例,三星DRAM的佔有率高達50.2%,NAND快閃記憶體也有36.6%。只要你生產手機,就離不開三星。蘋果很牛,面板和內存卻是三星的,CPU也找三星代工。華為和HTC都曾因為三星斷供吃過大虧,前者栽在UFS快閃記憶體上,後者栽在OLED面板上。
如此「變態」的控制力,甚至引發了行業的恐慌。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和台積電老闆張忠謀公開表態說,三星是台灣IT業的敵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聲稱,打敗三星是他畢生的目標。日本 科技 界,同樣對三星「恨」之入骨。但目前,它的地位依然牢固,強者恆強。
三星稱霸的領域,也是中國人最心痛的短板。
多年來,我們一直大量進口原油,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13年半導體就取代石油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年進口額超過2200億美元。這其中,三星「貢獻」了一大半,韓國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然而,誰又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家控制力驚人的企業,40年前還在給日本人打工,30年前還在生產廉價的「地攤貨」,20年前還在被索尼吊打。
是什麼讓它實現了驚天逆轉?
01
三星的逆襲,得益於它在半導體上一次又一次賭徒式的投資。
這個韓國最大的財閥,起點只是一家小商會,由李秉喆創辦於1938年,最早做貿易,販賣干魚、蔬菜、水果到中國。60年代涉足製糖、織布、化肥等領域。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開始生產黑白電視。
六七十年代,全球電子產業飛速發展。李秉喆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高附加值的行業是韓國未來的希望。但他的想法也僅僅是給日本三洋打工。 當時,半導體技術壟斷在美國和日本手中,李秉喆不敢有太多奢望。 公司大多數人,包括關系親近的社長,都反對投資半導體,連政府也不看好。
這個時候,他的小兒子,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李健熙站了出來,對父親說:「爸,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試試看那件事!」
於是,在「半導體會搞垮三星」的過激言論中,李健熙開始了自己的創業。1974年,他用自己的資金,買下韓國半導體公司,劍指當時正在興起的內存技術。內存又叫存儲器,是大多數電子產品的主要部件。根據不同的技術,分為很多種類,目前主流的是DRAM內存和NAND快閃記憶體,前者用作手機和電腦系統內存,後者用作手機快閃記憶體和固態硬碟(SSD)。
野心勃勃的李健熙很快就嘗到苦頭,他先後50多次前往矽谷,引進技術和人才,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資,還是不斷虧損。走投無路之下,父親終於出手,派得力干將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兩次石油危機讓他意識到,身處資源匱乏的小國,三星的未來是半導體。
他說:「一定要在我閉眼之前開始這個事業,這樣三星才會安然無恙。」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正式向內存宣戰。然而,父子兩人都低估了這場戰役的慘烈性。
在人們印象中,電子產品每年都降價。 但內存很奇葩,它和化工品一樣,是重資產、強周期,價格大起大落,漲起來數錢數到手軟,跌起來連自己都想砍。 好處是,一旦熬過衰退期,你就是號令天下的老大。
在這個行業混,策略只有一個,要麼拿錢砸死對手,那麼被對手拿錢砸死。
英特爾是這個行業最早的玩家,1970年就將DRAM投入大規模應用,四年後橫掃80%的市場。 之後,日本人異軍突起,擊敗了英特爾。
當三星染指這一市場時,日本人已經是世界霸主。好不容易突破技術封鎖,從當 時尚 不起眼的美光手中購得64K DRAM技術,就遭遇了行業的第一次衰退。
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 DRAM,內存價格就暴跌,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此時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換句話說,每生產1片虧損1美元。到1986年底,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
事實上,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那一天,他也沒能見到三星半導體盈利。由於市場不景氣,昔日的行業大佬英特爾被迫退出,轉行干起了CPU,NEC等日本產商也紛紛縮減投資規模。唯獨三星不知「好歹」,像賭徒一樣瘋狂地逆勢加碼。
「越是困難,就越要加大投資。」持續十多年的虧損,不但沒能動搖李健熙的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三星從日本聘請工程師,利用周末到韓國傳授技術。同時,到美國半導體公司招募有經驗的韓國人。這些人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放棄自己多年的事業,返回韓國,犧牲一切節假日,夜以繼日地投入戰斗。
在這批人中,有一個叫陳大濟的年輕人,謝絕IBM公司的再三挽留,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三星,理由是「真想贏日本一次」。這個年輕人後來成了三星電子的CEO。然而,光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 1983年,三星開發64K DRAM時,關鍵技術整整落後日本5年。到256K時,與日本相差2年;1M時,還落後1年。
在此期間,三星人受盡日本嘲辱。但他們並沒有理會,而是埋頭苦幹。
1987年,苦熬多年的三星人終於迎來行業轉機。當年,美國向日本半導體企業發起反傾銷訴訟,雙方達成出口限制協議。受此影響,DRAM價格回升,三星趁勢崛起,不但實現了盈利,還開始在技術上領先日本。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並於當年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製造商。 兩年後,又率先推出256M DRAM。三星的崛起,還帶動整個韓國形成一個內存產業集群,除了三星,現代(2001年後改稱SK海力士)也躋身世界三強。
在韓國廠商的擠壓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組建「國家隊」爾必達,以尋求對抗。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沒能逃過潰敗的命運。十多年後,三星如法炮製,以自殺式的投資,將日本人徹底趕出了這個行業。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DRAM價格雪崩,從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就在眾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卻做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 將三星電子上一年的利潤全部用於擴大產能,故意擴大行業的虧損!
很快,DRAM價格就跌破材料成本,大多數玩家都熬不住了。最先倒下的是德國巨頭奇夢達,由於資金鏈斷裂,於2009年初破產。隨後,輾轉至中國半導體產業扛鼎者、紫光集團趙偉國手上。
日本更慘,爾必達苦苦支撐數年,最終於2012年被美光收購。另一巨頭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業務,也在2017年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日本人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
爾必達破產當晚,位於首爾京畿道的三星總部,燈火徹夜通明。 至此,整個DRAM行業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兩大韓國巨頭獨佔75%的份額,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霸主。
進入2016年,在大數據、雲計算、比特幣挖礦等需求的帶動下,內存價格一路飆升,三星數錢數到肝顫,並藉此東風,一舉將英特爾挑落馬下。
同樣的故事,在液晶面板上重演了一次。
和內存一樣,液晶顯示技術最早誕生於美國。1968年,RCA公司研製出全球第一塊液晶顯示屏。但身為CRT電視的霸主,卻無心將它推向應用。令他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是,這項技術後來成了千億美元的大蛋糕。
日本人最早嗅到了商機。1972年,夏普買下RCA公司的技術,將其用在計算器、鍾表等小物件上。90年代後,筆記本電腦的出現,開啟了人類 歷史 上的液晶時代。在這期間,液晶技術經過無數次迭代,催生出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以夏普為代表的日本企業,獨佔了其中90%的份額。
三星從1984年就開始跟蹤液晶技術,直到1991年才成立面板事業部,並於當年建成第一條試生產線。 這又是一個重資產、強周期的行業,李健熙明白,要想在這樣的行業活下去,就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不惜一切代價做到行業第一。
但此刻,他面臨的形勢不比當年做DRAM強,甚至更惡劣。項目剛上馬,就趕上行業第一次衰退。此後七年,三星連續虧損,從1991年到1994年,每年虧1億美元。
液晶面板分為不同的世代,代數越高,生產出來的基板尺寸越大,可供切割的屏幕尺寸也越大。為了積累技術實力,三星利用行業衰退期,到日本去招攬失業的工程師。
1995年~1996年,行業再次陷入衰退。三星逆勢而上,建成第一條3代線,趕上日本的產能。眼看曙光初現,卻又一頭撞上亞洲金融危機。在此次危機中,三星深陷債務危機,不得不砍掉很多項目。唯獨液晶面板,不但毫發無損,還加碼投入數十億美元。1998年,三星建成3.5代線,全面領先日本企業。
面對如此瘋狂的舉動,日本人徹底懵圈了。在夏普看來,現有產能已過剩,投資更高世代無異於自殺;有日本高管甚至諷刺三星,必定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沉沒。然而,殺紅了眼的李健熙卻不管不顧,毅然決定在2001年投產5代線。事後證明,他又一次賭對了。率先建設5代線,成為韓國超過日本的分水嶺。
2001年後,三星用40英寸TFT-LCD液晶電視,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液晶屏大小的固有觀念,家用電視迎來了液晶時代。反觀夏普,因為保守,很快敗下陣來。盡管事後奮力反擊,卻始終未能翻身。2016年,富士康斥資35億美元收購夏普,一代液晶之父,黯然落幕。另一家韓國企業LG,幾乎是用同樣的套路,成長為液晶行業的又一巨人。
1998年,三星超越夏普,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企業。七年後,又憑借自己在液晶技術上的優勢,掀翻昔日的偶像索尼,成為全球第一大電視廠商。登上行業之巔的三星並未懈怠,在業內搶先研究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
OLED全名有機發光二極體,是華裔科學家鄧青雲偶然間發現的。與傳統LCD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無需背光源,因而更輕、更薄,色域更廣,且柔性可彎曲。 目前,這一市場基本是三星和LG兩家說了算。 三星在小尺寸的手機屏上占優,份額一度高達95%,幾乎是獨家壟斷;LG則在大尺寸的電視屏上占優。
國內廠商直到2017年10月,才由京東方投產了第一條6代柔性OLED生產線。
02
苦熬DRAM,血拚液晶屏,三星的生存術,似乎是拿命在豪賭,完全不像一家理性的大公司所為。然而,三星的賭絕非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聰明的機會主義。
市場上的機會,大抵分兩種:一種是確定性的,另一種是不確定性的。
三星對不同的機會,採取不同的策略。對於不確定性機會,其做法是多點布局,雨露均沾;而對於確定性機會,其做法則是集中兵力,重點突破。
內存和液晶面板處於產業鏈的中上游,是大多數電子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其特點是需求確定,盡管行業有周期起伏,但任何時候都是必需的,頂多是技術上的升級。這些產品面向下游廠商而非終端客戶,用戶體驗並不重要,性能、量產技術和良品率才是關鍵。而要提高性能,提高良品率,就必須敢下狠手,敢上規模。
在確定性機會上下狠注,碾壓對手,這就是三星的邏輯,簡單粗暴,但絕對管用。相反,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用戶選擇非常多,不確定性很大。對於這類產品,三星的態度非常務實,絕不蠻干。
以手機為例,三星的做法是多點布局,有棗沒棗先打一桿子。只要有同類產品,都做一款試試。我們都知道,蘋果一年只做一款產品,諾基亞當年火的時候,最多也就二三十款,而三星是多少?五六十款!典型的機海戰術。
很多人嘲笑三星,說它是市場的跟隨者,幾乎沒引領過任何一次重大的技術潮流。 但這些人忘了,三星也從未缺席過任何一次技術潮流。它對技術的態度是尊重,但絕不迷戀。這種務實的態度讓它成為行業的長壽者,熬走了一茬又一茬的競爭者。
反觀三星的對手,很多都因為迷戀技術而遭到了詛咒。索尼,CRT時代的霸主,90年代憑借特麗瓏技術橫掃全球,但也正是因為這一技術,讓它忽視了新技術的威脅。結果,在液晶時代到來時,慘遭屠戮。
索尼的悲劇,是很多日本企業的縮影。它們迷戀技術,堅持認為有技術就有銷量,所以只顧埋頭造車,很少抬頭看一看市場。
三星的多點布局,是在看不清方向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一旦格局明朗,它就會發揮自己的特長,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Android一統天下前,市場上除了Android,還有塞班、WM、Linux等系統,三星不但照單全收,還自己開發了一個Bada系統。
後來,等Android成為主流,三星果斷砍掉其他系統,主攻Android,一舉成為該陣營的老大。而功能機時代的王者諾基亞,卻死守塞班系統,最終黯然出局。
03
投資內存,連續虧損13年;投資液晶面板,連續虧損7年。這種自殺式的投資決策,在歐美,乃至日本企業,是難以想像的。 分權模式下,各方為了自身利益,很難在這種賠錢的生意上達成一致。
三星也分權,會長下面是業務部高管(GBM),有獨立的決策權。但在會長和GBM之間,還「橫」著一個特殊的機構,那就是被譽為「財界青瓦台」的秘書室。
這樣一來,在三星內部,就形成了以會長李健熙為核心,秘書室和GBM為兩翼的鐵三角決策模式。李健熙是掌舵者,位於頂點,負責公司的大方向;秘書室是智囊團,搜集、分析信息,提供決策依據;GBM是具體的執行者。
秘書室直接對會長負責,通過它,李健熙牢牢掌控著公司的最高決策權。這使得三星能夠突破部門利益的藩籬,去干那些短期看不到回報的事情。
投資半導體,動輒數百億美元,還面臨長期的虧損。這種事情,很多時候只有國家意志才能堅持下來,但三星卻做得很通暢。不僅如此, 以會長為中心、自上而下的威權體制,還極大地提升了三星的決策效率 ,當對手還在觀望、爭論時,三星早已搶先一步。
在業界,三星以「決策快」著稱。平板電視時代,三星因為行動果斷,大獲全勝;反觀日企,盡管技術實力強大,卻因為內部分歧嚴重,猶豫不決,最終敗北。
秘書室的概念,源於二戰時日本的參謀組織。李秉喆早年留學日本,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1959年,他在瀨島龍三(曾任日軍大本營作戰參謀)的幫助下,創辦了秘書室。
當時的三星,羽翼未豐,秘書室的作用只是幫助會長處理日常事務。70年代後,隨著業務的擴張,李秉喆參照三菱、三井等日本財閥的經驗,加強了秘書室的功能,從最初的情報收集、財務等6個小組,擴展為人事、經營管理等15個小組。
李健熙掌權初期,秘書室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此後,雖然經過多次改組,名稱先後變更為結構調整總部、全球戰略室、未來戰略室,但其功能始終未變。
首先,秘書室有強大的情報收集能力。
90年代海灣戰爭、金日成去世等情報,都是三星秘書室第一時間得到的。事實上,從80年代起,秘書室就成為韓國最強大的情報組織。
其次,秘書室有人事權,掌握著下屬子公司的生殺大權。
在三星,所有子公司部長級的人事任免,都要聽秘書室的安排。即便是集團內部的明星企業,包括三星電子,在秘書室面前也毫無反抗之力。
最後,秘書室有資源分配權。
原則上,超過1000億韓元的大項目,都要秘書室批准。1984年投資半導體工廠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秘書室兩次從海外籌集巨款,幫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最奇葩的是,秘書室還負責家族事務,安排李健熙個人的衣食住行和警衛工作,並通過交叉持股等一系列精心運作,讓僅持2%股份的李氏家族牢牢控制著整個集團。
通過秘書室,李健熙獲得了帝王般的影響力,也讓三星擁有驚人的執行力。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三星陷入債務危機,負債額高達180億美元。秘書室頂住壓力和非議,先後裁員5萬人,並將原來的59個子公司精簡至45個。
刮毒療傷後的三星,得以輕裝上陣,最終在2000年後迅速崛起,將索尼等一批日企推下神壇。到2004年,僅三星電子的純利潤就超過日本十大電子企業總和。
有意思的是,90年代初,三星和索尼幾乎同時推行績效主義,通過「重心下沉」來激活子公司。但結果卻大相徑庭,這種源自美國的績效主義,成就了三星,卻毀了索尼。
原因究竟何在?答案在於分權。
在索尼,分公司擁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權,它們只關心短期利益,不願意冒險去嘗試新技術。而在三星,李健熙始終警惕子公司變成個體戶,因此將人事權等留在了秘書室。 也正是因為李健熙和這種威權模式的存在,才能夠保證三星集中精力辦大事,走上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