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宿遷大道雲行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宿遷大道雲行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

發布時間: 2023-01-11 10:14:00

❶ 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採用什麼方式

一。分布式Session的幾種實現方式 1.基於資料庫的Session共享 2.基於NFS共享文件系統 3.基於memcached 的session,如何保證 memcached 本身的高可用性? 4. 基於resin/tomcat web容器本身的session復制機制 5. 基於TT/Redis 或 jbosscache 進行 session 共享。 6. 基於cookie 進行session共享 或者是: 一、Session Replication 方式管理 (即session復制) 簡介:將一台機器上的Session數據廣播復制到集群中其餘機器上 使用場景:機器較少,網路流量較小 優點:實現簡單、配置較少、當網路中有機器Down掉時不影響用戶訪問 缺點:廣播式復制到其餘機器有一定廷時,帶來一定網路開銷 二、Session Sticky 方式管理 簡介:即粘性Session、當用戶訪問集群中某台機器後,強制指定後續所有請求均落到此機器上 使用場景:機器數適中、對穩定性要求不是非常苛刻 優點:實現簡單、配置方便、沒有額外網路開銷 缺點:網路中有機器Down掉時、用戶Session會丟失、容易造成單點故障 三、緩存集中式管理 簡介:將Session存入分布式緩存集群中的某台機器上,當用戶訪問不同節點時先從緩存中拿Session信息 使用場景:集群中機器數多、網路環境復雜 優點:可靠性好 缺點:實現復雜、穩定性依賴於緩存的穩定性、Session信息放入緩存時要有合理的策略寫入 二。Session和Cookie的區別和聯系以及Session的實現原理 1、session保存在伺服器,客戶端不知道其中的信息;cookie保存在客戶端,伺服器能夠知道其中的信息。 2、session中保存的是對象,cookie中保存的是字元串。 3、session不能區分路徑,同一個用戶在訪問一個網站期間,所有的session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訪問到。而cookie中如果設置了路徑參數,那麼同一個網站中不同路徑下的cookie互相是訪問不到的。 4、session需要藉助cookie才能正常<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3);" id="key3" onmouseover="kwE(event,3,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0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 onmouseout="kwL(event, this);" target="_blank">工作</nobr>。如果客戶端完全禁止cookie,session將失效。 http是無狀態的協議,客戶每次讀取web頁面時,伺服器都打開新的會話,而且伺服器也不會自動維護客戶的上下文信息,那麼要怎麼才能實現網上商店中的 購物車呢,session就是一種保存上下文信息的機制,它是針對每一個用戶的,變數的值保存在伺服器端,通過SessionID來區分不同的客 戶,session是以cookie或URL重寫為基礎的,默認使用cookie來實現,系統會創造一個名為JSESSIONID的輸出cookie,我 們叫做session cookie,以區別persistent cookies,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cookie,注意session cookie是存儲於瀏覽器內存中的,並不是寫到硬碟上的,這也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JSESSIONID,我們通常情是看不到JSESSIONID的,但 是當我們把瀏覽器的cookie禁止後,web伺服器會採用URL重寫的方式傳遞Sessionid,我們就可以在地址欄看到 sessionid=KWJHUG6JJM65HS2K6之類的字元串。 明白了原理,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persistent cookies和session cookie的區別了,網上那些關於兩者安全性的討論也就一目瞭然了,session cookie針對某一次會話而言,會話結束session cookie也就隨著消失了,而persistent cookie只是存在於客戶端硬碟上的一段文本(通常是加密的),而且可能會遭到cookie欺騙以及針對cookie的跨站腳本攻擊,自然不如 session cookie安全了。 通常session cookie是不能跨窗口使用的,當你新開了一個瀏覽器窗口進入相同頁面時,系統會賦予你一個新的sessionid,這樣我們信息共享的目的就達不到 了,此時我們可以先把sessionid保存在persistent cookie中,然後在新窗口中讀出來,就可以得到上一個窗口SessionID了,這樣通過session cookie和persistent cookie的結合我們就實現了跨窗口的session tracking(會話跟蹤)。 在一些web開發的書中,往往只是簡單的把Session和cookie作為兩種並列的http傳送信息的方式,session cookies位於伺服器端,persistent cookie位於客戶端,可是session又是以cookie為基礎的,明白的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我們就不難選擇合適的技術來開發web service了。 總之: 一、cookie機制和session機制的區別 具體來說cookie機制採用的是在客戶端保持狀態的方案,而session機制採用的是在伺服器端保持狀態的方案。 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於在伺服器端保持狀態的方案在客戶端也需要保存一個標識,所以session機制可能需要藉助於cookie機制來達到保存標識的目的,但實際上還有其他選擇。 二、會話cookie和持久cookie的區別 如果不設置過期時間,則表示這個cookie生命周期為瀏覽器會話期間,只要關閉瀏覽器窗口,cookie就消失了。這種生命期為瀏覽會話期的cookie被稱為會話cookie。會話cookie一般不保存在硬碟上而是保存在內存里。 如果設置了過期時間,瀏覽器就會把cookie保存到硬碟上,關閉後再次打開瀏覽器,這些cookie依然有效直到超過設定的過期時間。 存儲在硬碟上的cookie可以在不同的瀏覽器進程間共享,比如兩個IE窗口。而對於保存在內存的cookie,不同的瀏覽器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三、如何利用實現自動登錄 當用戶在某個網站注冊後,就會收到一個惟一用戶ID的cookie。客戶後來重新連接時,這個用戶ID會自動返回,伺服器對它進行檢查,確定它是否為注冊用戶且選擇了自動登錄,從而使用戶無需給出明確的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訪問伺服器上的資源。 四、如何根據用戶的愛好定製站點 網站可以使用cookie記錄用戶的意願。對於簡單的設置,網站可以直接將頁面的設置存儲在cookie中完成定製。然而對於更復雜的定製,網站只需僅將一個惟一的標識符發送給用戶,由伺服器端的資料庫存儲每個標識符對應的頁面設置。 五、cookie的發送 1.創建Cookie對象 2.設置最大時效 3.將Cookie放入到HTTP響應報頭 如果你創建了一個cookie,並將他發送到瀏覽器,默認情況下它是一個會話級別的cookie:存儲在瀏覽器的內存中,用戶退出瀏覽器之後被刪除。如 果你希望瀏覽器將該cookie存儲在磁碟上,則需要使用maxAge,並給出一個以秒為單位的時間。將最大時效設為0則是命令瀏覽器刪除該 cookie。 發送cookie需要使用HttpServletResponse的addCookie方法,將cookie插入到一個 Set-Cookie HTTP請求報頭中。由於這個方法並不修改任何之前指定的Set-Cookie報頭,而是創建新的報頭,因此我們將這個方法稱為是addCookie,而 非setCookie。同樣要記住響應報頭必須在任何文檔內容發送到客戶端之前設置。 六、cookie的讀取 1.調用request.getCookie 要獲取有瀏覽器發送來的cookie,需要調用HttpServletRequest的getCookies方法,這個調用返回Cookie對象的數組,對應由HTTP請求中Cookie報頭輸入的值。 2.對數組進行循環,調用每個cookie的getName方法,直到找到感興趣的cookie為止 cookie與你的主機(域)相關,而非你的servlet或JSP頁面。因而,盡管你的servlet可能只發送了單個cookie,你也可能會得到許多不相關的cookie。 例如: String cookieName = 「userID」; Cookie cookies[] = request.getCookies(); if (cookies!=null){ for(int i=0;i Cookie cookie = cookies[i]; if (cookieName.equals(cookie.getName())){ doSomethingWith(cookie.getValue()); } } } 七、如何使用cookie檢測初訪者 A.調用HttpServletRequest.getCookies()獲取Cookie數組 B.在循環中檢索指定名字的cookie是否存在以及對應的值是否正確 C.如果是則退出循環並設置區別標識 D.根據區別標識判斷用戶是否為初訪者從而進行不同的操作 八、使用cookie檢測初訪者的常見錯誤 不能僅僅因為cookie數組中不存在在特定的數據項就認為用戶是個初訪者。如果cookie數組為null,客戶可能是一個初訪者,也可能是由於用戶將cookie刪除或禁用造成的結果。 但是,如果數組非null,也不過是顯示客戶曾經到過你的網站或域,並不能說明他們曾經訪問過你的servlet。其它servlet、JSP頁面以及 非Java Web應用都可以設置cookie,依據路徑的設置,其中的任何cookie都有可能返回給用戶的瀏覽器。 正確的做法是判斷cookie數組是否為空且是否存在指定的Cookie對象且值正確。 九、使用cookie屬性的注意問題 屬性是從伺服器發送到瀏覽器的報頭的一部分;但它們不屬於由瀏覽器返回給伺服器的報頭。 因此除了名稱和值之外,cookie屬性只適用於從伺服器輸出到客戶端的cookie;伺服器端來自於瀏覽器的cookie並沒有設置這些屬性。 因而不要期望通過request.getCookies得到的cookie中可以使用這個屬性。這意味著,你不能僅僅通過設置cookie的最大時效, 發出它,在隨後的輸入數組中查找適當的cookie,讀取它的值,修改它並將它存回Cookie,從而實現不斷改變的cookie值。 十、如何使用cookie記錄各個用戶的訪問計數 1.獲取cookie數組中專門用於統計用戶訪問次數的cookie的值 2.將值轉換成int型 3.將值加1並用原來的名稱重新創建一個Cookie對象 4.重新設置最大時效 5.將新的cookie輸出 十一、session在不同環境下的不同含義 session,中文經常翻譯為會話,其本來的含義是指有始有終的一系列動作/消息,比如打電話是從拿起電話撥號到掛斷電話這中間的一系列過程可以稱之為一個session。 然而當session一詞與網路協議相關聯時,它又往往隱含了「面向連接」和/或「保持狀態」這樣兩個含義。 session在Web開發環境下的語義又有了新的擴展,它的含義是指一類用來在客戶端與伺服器端之間保持狀態的解決方案。有時候Session也用來指這種解決方案的存儲結構。 十二、session的機制 session機制是一種伺服器端的機制,伺服器使用一種類似於散列表的結構(也可能就是使用散列表)來保存信息。 但程序需要為某個客戶端的請求創建一個session的時候,伺服器首先檢查這個客戶端的請求里是否包含了一個session標識-稱為session id,如果已經包含一個session id則說明以前已經為此客戶創建過session,伺服器就按照session id把這個session檢索出來使用(如果檢索不到,可能會新建一個,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服務端已經刪除了該用戶對應的session對象,但用戶人為 地在請求的URL後面附加上一個JSESSION的參數)。 如果客戶請求不包含session id,則為此客戶創建一個session並且生成一個與此session相關聯的session id,這個session id將在本次響應中返回給客戶端保存。 十三、保存session id的幾種方式 A.保存session id的方式可以採用cookie,這樣在交互過程中瀏覽器可以自動的按照規則把這個標識發送給伺服器。 B. 由於cookie可以被人為的禁止,必須有其它的機制以便在cookie被禁止時仍然能夠把session id傳遞回伺服器,經常採用的一種技術叫做URL重寫,就是把session id附加在URL路徑的後面,附加的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作為URL路徑的附加信息,另一種是作為查詢字元串附加在URL後面。網路在整個交互過程中始終 保持狀態,就必須在每個客戶端可能請求的路徑後面都包含這個session id。 C.另一種技術叫做表單隱藏欄位。就是伺服器會自動修改表單,添加一個隱藏欄位,以便在表單提交時能夠把session id傳遞回伺服器。 十四、session什麼時候被創建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以為session在有客戶端訪問時就被創建,然而事實是直到某server端程序(如Servlet)調用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這樣的語句時才會被創建。 十五、session何時被刪除 session在下列情況下被刪除: A.程序調用HttpSession.invalidate() B.距離上一次收到客戶端發送的session id時間間隔超過了session的最大有效時間 C.伺服器進程被停止 再次注意關閉瀏覽器只會使存儲在客戶端瀏覽器內存中的session cookie失效,不會使伺服器端的session對象失效。

❷ 求 分布式對象存儲 原理 架構及Go語言實現 pdf

分布式存儲架構由三個部分組成:客戶端、元數據伺服器和數據伺服器。客戶端負責發送讀寫請求,緩存文件元數據和文件數據。元數據伺服器負責管理元數據和處理客戶端的請求,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組件。數據伺服器負責存放文件數據,保證數據的可用性和完整性。該架構的好處是性能和容量能夠同時拓展,系統規模具有很強的伸縮性。
對象存儲最常用的方案,就是多台伺服器內置大容量硬碟,再裝上對象存儲軟體,然後再額外搞幾台服務作為管理節點,安裝上對象存儲管理軟體。管理節點可以管理其他伺服器對外提供讀寫訪問功能。
之所以出現了對象存儲這種東西,是為了克服塊存儲與文件存儲各自的缺點,發揚它倆各自的優點。簡單來說塊存儲讀寫快,不利於共享,文件存儲讀寫慢,利於共享。能否弄一個讀寫快,利 於共享的出來呢。於是就有了對象存儲。

❸ 《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楊傳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CG8nBAVixYg53OHREZc_3g

提取碼:khut

書名: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

作者:楊傳輝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9-1

頁數:293

內容簡介:

《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是分布式系統領域的經典著作,由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阿里日照」(OceanBase核心開發人員)撰寫,陽振坤、章文嵩、楊衛華、汪源、余鋒(褚霸)、賴春波等來自阿里、新浪、網易和網路的資深技術專家聯袂推薦。理論方面,不僅講解了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的核心技術和基本原理,而且對谷歌、亞馬遜、微軟和阿里巴巴等國際型大互聯網公司的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進行了分析;實戰方面,首先通過對阿里巴巴的分布式資料庫OceanBase的實現細節的深入剖析完整地展示了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的架構與設計過程,然後講解了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在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的實踐與應用。

《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基礎篇——分布式存儲系統的基礎知識,包含單機存儲系統的知識,如數據模型、事務與並發控制、故障恢復、存儲引擎、壓縮/解壓縮等;分布式系統的數據分布、復制、一致性、容錯、可擴展性等。范型篇——介紹谷歌、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等著名互聯網公司的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架構,涉及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鍵值系統、分布式表格系統以及分布式資料庫技術等。實踐篇——以阿里巴巴的分布式資料庫OceanBase為例,詳細介紹分布式資料庫內部實現,以及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專題篇——介紹分布式系統的主要應用:雲存儲和大數據,這些是近年來的熱門領域,本書介紹了雲存儲平台、技術與安全,以及大數據的概念、流式計算、實時分析等。

作者簡介:

楊傳輝,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花名日照,OceanBase核心開發人員,對分布式系統的理論和工程實踐有深刻理解。曾在網路作為核心成員參與類MapRece系統、類Bigtable系統和網路分布式消息隊列等底層基礎設施架構工作。熱衷於分布式存儲和計算系統設計,樂於分享,有技術博客NosqlNotes。

❹ 什麼是雲存儲雲存儲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是什麼

雲儲存的基本概念
雲存儲是雲計算概念的延伸和發展,是一種新的網路存儲技術,指的是通過應用集群、網路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網路中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設置協同工作,提供了一種通用的外部訪問數據存儲和業務功能的系統。
雲存儲的工作原理:
雲存儲是雲計算概念延伸和發展的一個新概念。雲計算是分布式處理、並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通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的小程序,使一個龐大的系統由多個伺服器的計算和分析的返回給用戶的結果。通過雲計算技術,網路服務商可以在幾秒鍾內,處理數以百萬甚至數十億的信息,實現和「超級電腦」一樣強大的網路服務。雲存儲的概念和雲計算是類似的,是指通過應用集群、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功能,各種不同類型的網路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設置協同工作,提供了一種常見的外部訪問數據存儲和業務功能的系統,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並節省存儲空間。簡單來說,一個新的雲存儲方案是將資源存儲入雲的人訪問。用戶可以隨時、任何地點、任何設備都可以通過網路連接到雲端,方便獲取數據。如果這個解釋還很難理解,那麼可以利用廣域網和互聯網的結構來解釋雲存儲。

❺ 分布式基礎-存儲引擎

題目和文章內容有點不太符合,這里存儲引擎是指單機存儲引擎。對於分布式存儲系統來說,存儲引擎是必須的。存儲引擎決定了數據在內存和磁碟中具體如何存儲的,如何方便地拿出來的問題。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存儲系統的性能和可以干什麼,不可以干什麼的問題;本文參考《數據密集型應用系統的設計》 和《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和架構實戰》。

存儲系統的功能做機制的簡化就是存儲和查詢,如果從一般功能出發就是基礎的增刪改查。從最簡單的開始想起,最簡單的存儲系統,無非就是把數據直接寫入到文件中(可以按照K,V一行方式存儲),需要的時候就順序讀取文件,找到可以需要查詢的行。這在少量的數據的時候並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大批量數據,幾百MB或者幾GB,甚至TB,PB的時候,順序讀取大量文件那速度慢的嚇人。

順序讀取文件做遍歷查找,速度很慢,我們第一想到的思路是建索引,索引最常用的就是哈希表了,如果我們對文件中的數據建個索引,Key 保存著我們下次要查詢的值,Value對應這哪個文件的哪個位置。在內存中保存這個索引,下次查詢的時候,我們通過哈希錶快速定位到文件和位置,就可以迅速取到需要的值了。Bitcask折中日誌型小型文件系統就採用這種存儲方法,它可以提供高性能的讀寫,只需要經過一次磁碟的定址就可以獲取到所需要的數據。

作為日誌型的存儲系統,Bitcask的刪除和修改是通過順序記錄到文件中,並不是對原來的文件進行修改,這減少了隨機磁碟的讀寫操作。數據寫入到文件中,如果一直寫,顯然文件越來越大,不便於操作,所以限制文件的大小,當大小達到一定規模後,重新寫入一個文件。 對於更新和刪除的數據,如果不處理,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數據,佔用了空間,所以後台會定時進行文件合並,合並的時候刪除標記刪除的具體數據。

Bitcask

哈希存儲引擎的數據分為兩份,一份是內存中的數據,一個是磁碟的文件,系統崩潰後,磁碟中的哈希表就沒有了。如果恢復的時候通過讀取文件的方式也是可以重建的,但是如果文件很多,很大,恢復的時間就會很長,Bitcask對每個段的文件的哈希錶快照存儲在文件中,下次恢復的時候可以快速恢復。

Bitcask只有一個寫入線程追加,可以採用多個讀取的線程並發讀取,性能上還是很不錯。

哈希存儲引擎 因為採用哈希表,查找的性能不錯,但是同樣因為採用哈希存儲引擎,會導致范圍查詢,只能通過遍歷的方式去查詢數據,范圍查詢慢。

剛才結構也說了,索引必須可以保存在內存中,才可以性能夠好,但是如果數據量超大,內存中無法保存,保存到磁碟中,會產生大量的隨機訪問。另外哈希還存在著哈希沖突的問題。

剛才的哈希存儲引擎的兩個缺點,一是范圍查詢性能很差,我們要做范圍查詢,最好數據是有序的,有序的就可以不用遍歷全部數據去做范圍查詢了。所以我們內存的數據不就不適合哈希索引,我們可以考慮改造成一個支持排序的數據結構。 另外剛才的哈希存儲引擎,數據是按照順序寫入到數據文件中的,如果同一個key的多次更新,只保留最後一個數據的時候,是不是挺麻煩。

我們可以將文件中和內存中的數據都排序,這種格式稱為排序字元串,在Level DB中叫SSTable。文件中的K-V結構排序後,好處是我們在做多文件合並的時候,可以按照多路歸並的演算法,快速排序,用多個指針依次比較和後移就可以辦到。多個文件含有同一個值的時候,我們可以保留最新的欄位值。

內存中的數據排序後,我們不一定對所有的數據的key都保存,可以只保存部分,根據key的排序特性,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要找的值。 由於要對內存中的數據排隊,而且數據要經常插入和刪除,所以紅黑樹和AVL樹是比較適合這種場合。對於存儲在磁碟上的文件,也是有序的,用普通的AVL樹或紅黑樹,保存到磁碟上後,數據多的話,樹的層次會很高,這樣通過多個指針需要多次隨機讀取,所以一般採用專門為大數據存儲磁碟而設計的B+樹,B+樹的每個節點的分叉很多,一個節點可能有上千個分支。這樣很少的層次就可以支持大量的數據了。

這種引擎如何寫入數據:

如何讀取數據:

這個存儲引擎就是LSM 存儲引擎的本質了,Level DB 就是採用這個存儲引擎的。

類似的存儲引擎還用於HBASE,以前還記得學習HBase的時候minor compaction(少量的HFile合適小文件合並,為提升性能同時減少IO壓力)和major compaction(一個Node節點的所有文件合並),還比較迷茫。 從上圖的Level DB存儲引擎圖可以看出,數據處理過程:

說明清單文件保存的是元數據信息,記錄了每個SSTable文件所屬的Level,文件中的ke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時由於SSTable文件經常變動的,所以增加個當前文件指向當前的清單文件這樣操作起來就不用加鎖了。

相對於以上兩種引擎,B樹存儲引擎應用的最廣泛,在關系型資料庫中運用的很多。B樹存儲引擎不光支持隨機查詢,還很好地支持范圍查詢。像SSTable一樣,B樹引擎同樣保持了對key的排序。在文件存儲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LSM存儲引擎的段文件大小不一,是順序寫入到磁碟的。B-Tree不像LSM樹那樣有內存表和SSTable,而只有一個B樹,當然一些頂層塊常在內存中。

B樹是按照塊存儲資料庫的數據的,它一般是一個多叉樹,比如InnoDB引擎採用B+樹存儲,每個節點大概有1200個子分支。B樹分為葉子節點和非葉子節點,葉子節點存儲的是key和具體的數據,而非葉子節點存的是key和磁碟地址。

B樹存儲結構

以B+樹為例說明查詢和插入的基本流程

讀取一個節點,如果對應的節點所在的數據頁不在內存中,需要按照下面的過程從磁碟中讀取,然後緩存在內存中。

插入和更新按照InnoDB引擎為例的話,還是比較復雜。

實際中還涉及到bin log日誌。可以看到實際工程中,B-樹引擎還是通過redo log這種WAL日誌,用順序磁碟讀寫替換了隨機讀寫;change buffer 減少了隨機讀數據的過程,可以合並多條修改記錄,一次性寫,增加了性能。

B樹和LSM樹相比有以下特點: B-樹引擎特點:

❻ 海量分布式存儲系統Doris原理概述

Doris( https://github.com/itisaid/Doris )是一個海量分布式 KV 存儲系統,其設計目 標是支持中等規模高可用可伸縮的 KV 存儲集群。
Doris可以實現海量存儲,線性伸縮、平滑擴容,自動容錯、故障轉移,高並發,且運維成本低。部署規模,建議部署4-100+台伺服器。

Doris採用兩層架構,Client 和 DataServer+Store。
有四個核心組件,Client、DataServer、Store、Administration。
應用程序通過Client SDK進行Doris的訪問,
每台伺服器上部署一個Data Sever做伺服器的管理,每台伺服器上有自己的存儲Store,整個集群的數據存儲,每台機器獨立部署。數據通過路由選擇寫入到不同的機器中。
Administration為管理中心,提供配置、管理和監控。
config指,應用程序啟動一個Data Server,在啟動時要配置管理中心的ip地址,通關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會修改配置項感知到集群中加了新機器,對新機器管理,擴容等。待機器處於可用狀態,將該機器的配置項通知給KV Client。從而KV Client進行新的路由選擇。
擴容、下線機器等的控制台界面通過Management管理。
Monitor監控機器是否正常。

client寫數據,綁定產品的namespace(邏輯隔離),構成新key,路由到具體機器上讀寫。

路由解析演算法是設計的一個關鍵點,決定集群的管理方式,也決定了集群擴容的復雜性和難度。
Doris的演算法類似redis,有桶的概念,key映射到1w個虛擬節點,虛擬節點在映射到物理節點。
由於Doris設計時,用於4-100+規模的集群。因此,Doris分了1w個虛擬節點,當伺服器超過100會導致負載不均衡,1000會更差,相當於每一個集群上有10個虛擬節點,虛擬節點會有10%的影響。
擴容時,需要調節虛擬節點指向新的位置。具體過程為,暴利輪詢新節點添加後,一個伺服器上應該承載的虛擬節點個數,將超出的虛擬節點遷移到新機器即可。如上圖左圖有2個物理節點,擴容後,有3個物理節點,變為右圖。

為了保證高可用。doris所有服務分成2個組,兩組伺服器對等。兩個group是可以有不同數量的伺服器。
寫操作時,client的路由演算法在兩個group分別選2個伺服器,分別(同時)寫入,兩個伺服器全部返回後,再繼續向下進行。讀操作時,從兩個伺服器隨機選一個讀。這樣,提高可用性,數據持久性,不會丟失。

集群管理的重要角色Config Server,有一個功能是負責發現故障伺服器。
發現故障的方式有2種:

節點失效分為:瞬間失效、臨時失效、永久失效
應用伺服器向伺服器寫,如果寫失敗,為 瞬間失效 。接著應用伺服器進行3次重試。3次都失敗,通知管理伺服器,進行服務的失效判斷。
管理伺服器再寫一次,如果寫成功,認為是客戶端自己通信通信問題。如果寫入失敗,判斷為 臨時失效 ,通知所有client,伺服器失效,不要寫,也不讀。
如果2小時恢復,則節點為臨時失效。如果2小時沒有恢復,認為是 永久失效

如圖,如果節點2失效,進入臨時失效階段。

如圖,節點2臨時失效2個小時還未恢復,判定為永久失效。進入永久失效的恢復。

設計中,有臨時日誌節點(備份節點),有空白節點。實際使用中沒有節點3空白節點。原因:1 自動遷移有風險,還是需要手動遷移。2 幾年宕機1台,一直有一個空白節點standby浪費。一般晚上報警失效也沒有事情,第二天,找機器擴容即可。認為24小時之內,同樣編號的2台機器連續down掉,概率很低。

物理節點分成2個group,寫的時候,向2個group同時寫。當其中一個group擴容機器時,該group上的所有節點進入臨時失效狀態。停止讀寫,將數據遷移到新的伺服器上。
由於是虛擬節點的映射在調整,所以遷移是按照虛擬節點調整。為了遷移方便,虛擬節點物理化,一個虛擬節點對應一個文件。遷移時其實就是拷貝文件。這時,如果group1有節點失效也會出現不一致,但是,通常擴容的過程很快,因為,是scp拷貝文件,瓶頸為網路帶寬,通常幾十T數據,幾分鍾遷移完成,十來分鍾進行數據恢復。

❼ 什麼是靈動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什麼是分布式系統

分布式系統是由一組通過網路進行通信、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協調工作的計算機節點組成的系統。

分布式系統的出現是為了用廉價的、普通的機器完成單個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計算、存儲任務。其目的是利用更多的機器,處理更多的數據。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只有當單個節點的處理能力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計算、存儲任務的時候,且硬體的提升(加內存、加磁碟、使用更好的CPU)高昂到得不償失的時候,應用程序也不能進一步優化的時候,我們才需要考慮分布式系統。

因為,分布式系統要解決的問題本身就是和單機系統一樣的,而由於分布式系統多節點、通過網路通信的拓撲結構,會引入很多單機系統沒有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又會引入更多的機制、協議,帶來更多的問題。

在很多文章中,主要講分布式系統分為分布式計算(computation)與分布式存儲(storage)。

計算與存儲是相輔相成的,計算需要數據,要麼來自實時數據(流數據),要麼來自存儲的數據;而計算的結果也是需要存儲的。

在操作系統中,對計算與存儲有非常詳盡的討論,分布式系統只不過將這些理論推廣到多個節點罷了。

那麼分布式系統怎麼將任務分發到這些計算機節點呢,很簡單的思想,分而治之,即分片(partition)。

對於計算,那麼就是對計算任務進行切換,每個節點算一些,最終匯總就行了,這就是MapRece的思想;對於存儲,更好理解一下,每個節點存一部分數據就行了。當數據規模變大的時候,Partition是唯一的選擇,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好處:

(1)提升性能和並發,操作被分發到不同的分片,相互獨立

(2)提升系統的可用性,即使部分分片不能用,其他分片不會受到影響

理想的情況下,有分片就行了,但事實的情況卻不大理想。原因在於,分布式系統中有大量的節點,且通過網路通信。

單個節點的故障(進程crash、斷電、磁碟損壞)是個小概率事件,但整個系統的故障率會隨節點的增加而指數級增加,網路通信也可能出現斷網、高延遲的情況。

在這種一定會出現的「異常」情況下,分布式系統還是需要繼續穩定的對外提供服務,即需要較強的容錯性。

❽ 誰有《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楊傳輝》電子書百度網盤資源下載

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楊傳輝鏈接:

提取碼:RFZW

❾ 分布式存儲技術有哪些

中央存儲技術現已發展非常成熟。但是同時,新的問題也出現了,中心化的網路很容易擁擠,數據很容易被濫用。傳統的數據傳輸方式是由客戶端向雲伺服器傳輸,由伺服器向客戶端下載。而分布式存儲系統QKFile是從客戶端傳送到 N個節點,然後從這些節點就近下載到客戶端內部,因此傳輸速度非常快。對比中心協議的特點是上傳、下載速度快,能夠有效地聚集空閑存儲資源,並能大大降低存儲成本。

在節點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QKFile市場趨勢開始突出,未來用戶數量將呈指數增長。分布式存儲在未來會有很多應用場景,如數據存儲,文件傳輸,網路視頻,社會媒體和去中心化交易等。網際網路的控制權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型技術公司的手中,它的網路被去中心化,就像分布式存儲一樣,總是以社區為中心,面向用戶,而分布式存儲就是實現信息技術和未來網際網路功能的遠景。有了分布式存儲,我們可以創造出更加自由、創新和民主的網路體驗。是時候把網際網路推向新階段了。

作為今年非常受歡迎的明星項目,關於QKFile的未來發展會推動互聯網的進步,給整個市場帶來巨大好處。分布式存儲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基礎結構產生的,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有疊加作用。對今天的中心存儲是一個巨大的補充,分布式時代的到來並不是要取代現在的中心互聯網,而是要使未來的數據存儲發展得更好,給整個市場生態帶來不可想像的活力。先看共識,後看應用,QKFile創建了一個基礎設施平台,就像阿里雲,阿里雲上面是做游戲的做電商的視頻網站,這就叫應用層,現階段,在性能上,坦白說,與傳統的雲存儲相比,沒有什麼競爭力。不過另一方面來說,一個新型的去中心化存儲的信任環境式非常重要的,在此環境下,自然可以衍生出許多相關應用,市場潛力非常大。

雖然QKFile離真正的商用還有很大的距離,首先QKFile的經濟模型還沒有定論,其次QKFile需要集中精力發展分布式存儲、商業邏輯和 web3.0,只有打通分布式存儲賽道,才有實力引領整個行業發展,人們認識到了中心化存儲的弊端,還有許多企業開始接受分布式存儲模式,即分布式存儲 DAPP應用觸達用戶。所以QKFile將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商業應用。創建超本地高效存儲方式的能力。當用戶希望將數據存儲在QKFile網路上時,他們就可以擺脫巨大的集中存儲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用戶可以看到在線存儲的礦工及其市場價格,礦工之間相互競爭以贏得存儲合約。使用者挑選有競爭力的礦工,交易完成,用戶發送數據,然後礦工存儲數據,礦工必須證明數據的正確存儲才能得到QKFile獎勵。在網路中,通過密碼證明來驗證數據的存儲安全性。采礦者通過新區塊鏈向網路提交其儲存證明。通過網路發布的新區塊鏈驗證,只有正確的區塊鏈才能被接受,經過一段時間,礦工們就可以獲得交易存儲費用,並有機會得到區塊鏈獎勵。數據就在更需要它的地方傳播了,旋轉數據就在地球范圍內流動了,數據的獲取就不斷優化了,從小的礦機到大的數據中心,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共同努力,為人類信息社會的建設奠定新的基礎,並從中獲益。

❿ 網路存儲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有圖解釋么

網路存儲技術(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通用網路術語。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網路存儲設備(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儲網路(SAN:Storage Area Network)。
網路存儲技術
直連式存儲(DAS):這是一種直接與主機系統相連接的存儲設備,如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內部硬體驅動。到目前為止,DAS 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存儲方法。 DAS即直連方式存儲,英文全稱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譯成「直接附加存儲」。顧名思義,在這種方式中,存儲設備是通過電纜(通常是SCSI介面電纜)直接到伺服器的。I/O(輸入/輸入)請求直接發送到存儲設備。DAS,也可稱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伺服器附加存儲)。它依賴於伺服器,其本身是硬體的堆疊,不帶有任何存儲操作系統。
DAS的適用環境為:
1) 伺服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過SAN(存儲區域網路)或NAS(網路直接存儲)在它們之間進行互連非常困難時(商店或銀行的分支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 存儲系統必須被直接連接到應用伺服器(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資料庫使用的「原始分區」)上時; 3) 包括許多資料庫應用和應用伺服器在內的應用,它們需要直接連接到存儲器上,群件應用和一些郵件服務也包括在內。 典型DAS結構如圖所示: 典型DAS結構如圖所示
對於多個伺服器或多台PC的環境,使用DAS方式設備的初始費用可能比較低,可是這種連接方式下,每台PC或伺服器單獨擁有自己的存儲磁碟,容量的再分配困難;對於整個環境下的存儲系統管理,工作煩瑣而重復,沒有集中管理解決方案。所以整體的擁有成本(TCO)較高。目前DAS基本被NAS所代替。下面是DAS與NAS的比較。 DAS與NAS的比較圖
網路存儲設備(NAS):NAS 是一種採用直接與網路介質相連的特殊設備實現數據存儲的機制。由於這些設備都分配有 IP 地址,所以客戶機通過充當數據網關的伺服器可以對其進行存取訪問,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需要任何中間介質客戶機也可以直接訪問這些設備。
NAS網路存儲器
1. 最大存儲容量
最存儲大存儲容量是指NAS存儲設備所能存儲數據容量的極限,通俗的講,就是NAS設備能夠支持的最大硬碟數量乘以單個硬碟容量就是最大存儲容量。這個數值取決於NAS設備的硬體規格。不同的硬體級別,適用的范圍不同,存儲容量也就有所差別。通常,一般小型的NAS存儲設備會支持幾百GB的存儲容量,適合中小型公司作為存儲設備共享數據使用,而中高檔的NAS設備應該支持T級別的容量(1T=1000G)。
2. 處理器
同普通電腦類似,NAS產品也都具有自己的處理器(CPU)系統,來協調控制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其採用的處理器也常常與台式機或伺服器的CPU大體相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類。 (1)Intel系列處理器 (4)AMD系列處理器 (5)PA-RISC型處理器 (6)PowerPC處理器 (7)MIPS處理器 一般針對中小型公司使用NAS產品採用AMD的處理器或Intel PIII/PIV等處理器。而大規模應用的NAS產品則使用Intel Xeon處理器、或者RISC型處理器等。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視具體應用和廠商規劃而定。
3. 內存
NAS從結構上講就是一台精簡型的電腦,每台NAS設備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內存,而且大多用戶以後可以擴充。在NAS設備中,常見的內存類型由SDRAM(同步內存)、FLASH(快閃記憶體)等。不同的NAS產品出廠時配備的內存容量不同,一般為幾十兆到數GB(1GB=1000MB)容量不等,這取決於NAS產品的應用范圍,一般來講,應用在小規模的區域網當中的NAS,如果只是應付幾台設備的訪問,64M以下內存容量即可。如果是上百個節點以上的訪問,就得需要上G容量的內存。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素,NAS產品的綜合性能發揮還取決於它的處理器能力、硬碟速度及其網路實際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總之,選購NAS產品時,應該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性能參數。
4. 介面
NAS產品的外部介面比較簡單,由於只是通過內置網卡與外界通訊,所以一般只具有乙太網絡介面,通常是RJ45規格,而這種介面網卡一般都是100M網卡或1000M網卡。另外,也有部分NAS產品需要與SAN(存儲區域網路)產品連接提供更為強大的功能,所以也可能會有FC(Fiber Channel光纖通道)介面。
5. 預置軟體系統
預制操作系統是指NAS產品出廠時隨機帶的操作系統或者管理軟體。目前NAS產品一般帶有以下幾種系統軟體。 精簡的WINDOWS2000系統 這類系統只是保留了WINDOWS2000 SERVER系統核心網路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夠驅動NAS產品正常工作。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WINDOWS2000的「精簡版」。 FreeBSD嵌入式系統 FreeBSD是類UNIX系統,在網路應用方面具備極其優異的性能。 Linux嵌入式系統 Linux系統類似於UNIX操組系統,但相比之下具有界面友好、內核升級迅速等特點。常常用來作為電器等產品的嵌入式控制系統。
6. 網路管理
網路管理,是指網路管理員通過網路管理程序對網路上的資源進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記賬管理、問題管理、操作管理和變化管理等。一台設備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該設備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一般的網路滿足SNMP MIB I / MIB II統計管理功能。常見的網路管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SNMP管理技術 (2)RMON管理技術 (3)基於WEB的網路管理 SNMP是英文「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務組織(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組為了解決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問題而提出的。 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環境管理協議。SNMP被設計成與協議無關,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傳輸協議上被使用。SNMP是一系列協議組和規范(見下表),它們提供了一種從網路上的設備中收集網路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為設備向網路管理工作站報告問題和錯誤提供了一種方法。 目前,幾乎所有的網路設備生產廠家都實現了對SNMP的支持。領導潮流的SNMP是一個從網路上的設備收集管理信息的公用通信協議。設備的管理者收集這些信息並記錄在管理信息庫(MIB)中。這些信息報告設備的特性、數據吞吐量、通信超載和錯誤等。MIB有公共的格式,所以來自多個廠商的SNMP管理工具可以收集MIB信息,在管理控制台上呈現給系統管理員。 通過將SNMP嵌入數據通信設備,如交換機或集線器中,就可以從一個中心站管理這些設備,並以圖形方式查看信息。目前可獲取的很多管理應用程序通常可在大多數當前使用的操作系統下運行,如Windows3.11、Windows95 、Windows NT和不同版本UNIX的等。 一個被管理的設備有一個管理代理,它負責向管理站請求信息和動作,代理還可以藉助於陷阱為管理站提供站動提供的信息,因此,一些關鍵的網路設備(如集線器、路由器、交換機等)提供這一管理代理,又稱SNMP代理,以便通過SNMP管理站進行管理。
7. 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即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如同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一樣,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就稱為網路協議。 一台計算機只有在遵守網路協議的前提下,才能在網路上與其他計算機進行正常的通信。網路協議通常被分為幾個層次,每層完成自己單獨的功能。通信雙方只有在共同的層次間才能相互聯系。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 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是一種網路通信協議,它規范了網路上的所有通信設備,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也是一種電腦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在數據傳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有兩個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傳遞的信息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TCP信封,並在該信封面上記錄有分段號的信息,再將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發送上網。在接受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數據,按發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幾乎可以無差錯地傳送數據。 對普通用戶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網路協議的整個結構,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與世界各地進行網路通信。 IPX/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協議,而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順序包協議)協議,它們都是由novell公司開發出來應用於區域網的一種高速協議。它和TCP/IP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實際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麼設置,裝上就可以使用了。由於其在網路普及初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廠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現在很多軟體和硬體也均支持這種協議。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總之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特別適合於在「網路鄰居」傳送數據。所以建議除了TCP/IP協議之外,區域網的計算機最好也安上NetBEUI協議。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裝了TCP/IP協議的WINDOWS98機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須安裝NetBEUI協議。
8. 網路文件協議
網路文件系統是基於網路的分布式文件系統,其文件系統樹的各節點可以存在於不同的聯網計算機甚至不同的系統平台上,可以用來提供跨平台的信息存儲與共享。 當今最主要的兩大網路文件系統是Sun提出的NFS(Network File System)以及由微軟、EMC和NetApp提出的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前者主要用於各種Unix平台,後者則主要用於Windows平台,我們熟悉的「網上鄰居」的文件共享方式就是基於CIFS系統的。其他著名的網路文件系統還有Novell公司的NCP(網路控制協議)、Apple公司的AFP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的Coda等,NAS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通過各種網路文件系統提供存儲服務。
9. 網路備份軟體
目前在數據存儲領域可以完成網路數據備份管理的軟體產品主要有Legato公司的NetWorker、IBM公司 的Tivoli、Veritas公司 的NetBackup等。另外有些操作系統,諸如Unix的tar/cpio、Windows2000/NT的Windows Backup、Netware的Sbackup也可以作為NAS的備份軟體。
NetBackup
NetBackup是Veritas公司推出的適用於中型和大型的存儲系統的備份軟體,可以廣泛的支持各種開放平台。另外該公司還推出了適合低端的備份軟體Backup Exec。
NetWorker
NetWorker是Legato公司推出的備份軟體,它適用於大型的復雜網路環境,具有各種先進的備份技術機制,廣泛的支持各種開放系統平台。值得一提的是, NetWorker中的Cellestra技術第一個在產品上實現了Serverless Backup(無伺服器備份)的思想。
IBM Tivoli
IBM Tivoli是IBM公司推出的備份軟體,與Veritas的NetBackup和Legato的NetWorker相比,Tivoli Storage Manager更多的適用於IBM主機為主的系統平台,其強大的網路備份功能可以勝任大規模的海量存儲系統的備份需要。 此外,CA公司原來的備份軟體ARCServe,在低端市場具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力。其新一代備份產品--BrightStor,定位直指中高端市場,也具有不錯的性能。 選購備份軟體時,應該根據不同的用戶需要選擇合適的產品,理想的網路備份軟體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功能:
集中式管理
網路存儲備份管理系統對整個網路的數據進行管理。利用集中式管理工具的幫助,系統管理員可對全網的備份策略進行統一管理,備份伺服器可以監控所有機器的備份作業,也可以修改備份策略,並可即時瀏覽所有目錄。所有數據可以備份到同備份伺服器或應用伺服器相連的任意一台磁帶庫內。
全自動的備份
備份軟體系統應該能夠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定義需要備份的數據,然後以圖形界面方式根據需要設置備份時間表,備份系統將自動啟動備份作業,無需人工干預。這個自動備份作業是可自定的,包括一次備份作業、每周的某幾日、每月的第幾天等項目。設定好計劃後,備份作業就會按計劃自動進行。
資料庫備份和恢復
在許多人的觀念里,資料庫和文件還是一個概念。當然,如果你的資料庫系統是基於文件系統的,當然可以用備份文件的方法備份資料庫。但發展至今,資料庫系統已經相當復雜和龐大,再用文件的備份方式來備份資料庫已不適用。是否能夠將需要的數據從龐大的資料庫文件中抽取出來進行備份,是網路備份系統是否先進的標志之一。
在線式的索引
備份系統應為每天的備份在伺服器中建立在線式的索引,當用戶需要恢復時,只需點取在線式索引中需要恢復的文件或數據,該系統就會自動進行文件的恢復。
歸檔管理
用戶可以按項目、時間定期對所有數據進行有效的歸檔處理。提供統一的Open Tape Format 數據存儲格式從而保證所有的應用數據由一個統一的數據格式作為永久的保存,保證數據的永久可利用性。
有效的媒體管理
備份系統對每一個用於作備份的磁帶自動加入一個電子標簽,同時在軟體中提供了識別標簽的功能,如果磁帶外面的標簽脫落,只需執行這一功能,就會迅速知道該磁帶的內容。
滿足系統不斷增加的需求
備份軟體必須能支持多平台系統,當網路上連接上其它的應用伺服器時,對於網路存儲管理系統來說,只需在其上安裝支持這種伺服器的客戶端軟體即可將數據備份到磁帶庫或光碟庫中。
10. 網站瀏覽器支持
網站瀏覽器支持是指能否夠通過WEB(就是WWW,俗稱互聯網)手段對NAS產品進行管理,以及管理時使用的瀏覽器類型。絕大部分的NAS產品都支持WEB管理,這樣的好處是管理方便,用戶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夠上網就可以輕松的管理NAS設備。 目前NAS產品支持的常用瀏覽器有微軟的IE(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以及網景公司的Netscape瀏覽器。
11. 網路服務
網路服務是指NAS產品在運行時系統能夠提供何種服務。典型的網路服務有DHCP、DNS、FTP、Telnet、WINS、SMTP等。
DHCP
DHCP的全名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即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在使用DHCP的網路里,用戶的計算機可以從DHCP伺服器那裡獲得上網的參數,幾乎不需要做任何手工的配置就可以上網。 一般情況下,DHCP伺服器會盡量保持每台計算機使用同一個IP地址上網。如果計算機長時間沒有上網或配置為使用靜態地址上網,DHCP伺服器就會把這個地址分配給其他計算機。
WINS
WINS是「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的簡稱,中文為Windows網際命名服務,WINS伺服器主要用於NetBIOS名字(計算機名稱)服務,它處理的是NetBIOS計算機名(Computer Name),所以也被稱為NetBIOS名字伺服器(NBNS,NetBIOS Name Server)。WINS伺服器可以登記WINS-enabled工作站(下面簡稱為「WINS工作站」)的計算機名、IP地址、DNS域名等數據,當工作站查詢名字時,它又可以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工作站。
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統或者余名服務)。域名系統為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戶使用域名地址,該系統就會自動把域名地址轉為IP地址。域名服務是運行域名系統的Internet工具。執行域名服務的伺服器稱之為DNS伺服器,通過DNS伺服器來應答域名服務的查詢。
FTP
文件傳輸協議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傳統的服務之一。FTP使用戶能在兩個聯網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它是Internet傳遞文件最主要的方法。使用匿名(Anonymous)FTP, 用戶可以免費獲取Internet豐富的資源。除此之外,FTP還提供登錄、目錄查詢、文件操作及其他會話控制功能。
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它是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信件的中轉方式。SMTP協議屬於TCP/IP協議族,它幫助每台計算機在發送或中轉信件時找到下一個目的地。通過SMTP協議所指定的伺服器,我們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伺服器上了,整個過程只要幾分鍾。SMTP伺服器則是遵循SMTP協議的發送郵件伺服器,用來發送或中轉你發出的電子郵件。
Telnet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運行一些很大的程序,而自己的PC又達不到運行這個程序所必須的配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網路連接上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並且把自己的PC模擬成那台計算機的終端,進而達到在該計算機上運行程序的目的。這種利用網路遠程登錄到其他計算機上,並且以虛擬終端方式遙控程序運行的做法就是TELNET。隨著計算機硬體的發展,目前TELNET在一般網路用戶中已經不是很普遍了,但是對於網路管理員來說,它仍然是個得力助手。
12. 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實際上包括兩部分:網路的安全和主機系統的安全。網路安全主要通過設置防火牆來實現,也可以考慮在路由器上設置一些數據包過濾的方法防止來自Internet上的黑客的攻擊。至於系統的安全則需根據不同的操作系統來修改相關的系統文件,合理設置用戶許可權和文件屬性。 NAS產品的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 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 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13. NAS
NAS是英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縮寫, 中文意思是「網路附加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 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或者「網路磁碟陣列」。 從結構上講,NAS是功能單一的精簡型電腦,因此在架構上不像個人電腦那麼復雜,在外觀上就像家電產品,只需電源與簡單的控制鈕, 結構圖如下: NAS是一種專業的網路文件存儲及文件備份設備,它是基於LAN(區域網)的,按照TCP/IP協議進行通信,以文件的I/O(輸入/輸出)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在LAN環境下,NAS已經完全可以實現異構平台之間的數據級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 一個NAS系統包括處理器,文件服務管理模塊和多個硬碟驅動器(用於數據的存儲)。 NAS 可以應用在任何的網路環境當中。主伺服器和客戶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 Linux)和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格式等等。典型的NAS的網路結構如下圖所示: 存儲網路(SAN):SAN 是指存儲設備相互連接且與一台伺服器或一個伺服器群相連的網路。其中的伺服器用作 SAN 的接入點。在有些配置中,SAN 也與網路相連。SAN 中將特殊交換機當作連接設備。它們看起來很像常規的乙太網絡交換機,是 SAN 中的連通點。SAN 使得在各自網路上實現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同時並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 SAN英文全稱: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儲區域網路。它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 SAN由三個基本的組件構成:介面(如SCSI、光纖通道、ESCON等)、連接設備(交換設備、網關、路由器、集線器等)和通信控制協議(如IP和SCSI等)。這三個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儲設備和獨立的SAN伺服器,就構成一個SAN系統。SAN提供一個專用的、高可靠性的基於光通道的存儲網路,SAN允許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群在一起的時候)更加簡化。而且,光纖介面提供了10 km的連接長度,這使得物理上分離的遠距離存儲變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