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管理任務分配方法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管理任務分配方法

發布時間: 2023-01-12 00:22:10

⑴ 分區存儲管理中常用哪些分配策略

1、固定分區存儲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將內存劃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區,每個分區中最多隻能裝入一個作業。當作業申請內存時,系統按一定的演算法為其選擇一個適當的分區,並裝入內存運行。由於分區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納作業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當用戶作業的地址空間小於分區的存儲空間時,造成存儲空間浪費。

一、空間的分配與回收

系統設置一張「分區分配表」來描述各分區的使用情況,登記的內容應包括:分區號、起始地址、長度和佔用標志。其中佔用標志為「0」時,表示目前該分區空閑;否則登記佔用作業名(或作業號)。有了「分區分配表」,空間分配與回收工作是比較簡單的。

二、地址轉換和存儲保護

固定分區管理可以採用靜態重定位方式進行地址映射。

為了實現存儲保護,處理器設置了一對「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當一個已經被裝入主存儲器的作業能夠得到處理器運行時,進程調度應記錄當前運行作業所在的分區號,且把該分區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分別送入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處理器執行該作業的指令時必須核對其要訪問的絕對地址是否越界。

三、多作業隊列的固定分區管理

為避免小作業被分配到大的分區中造成空間的浪費,可採用多作業隊列的方法。即系統按分區數設置多個作業隊列,將作業按其大小排到不同的隊列中,一個隊列對應某一個分區,以提高內存利用率。

2、可變分區存儲管理
可變分區存儲管理不是預先將內存劃分分區,而是在作業裝入內存時建立分區,使分區的大小正好與作業要求的存儲空間相等。這種處理方式使內存分配有較大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內存利用率。但是隨著對內存不斷地分配、釋放操作會引起存儲碎片的產生。

一、空間的分配與回收

採用可變分區存儲管理,系統中的分區個數與分區的大小都在不斷地變化,系統利用「空閑區表」來管理內存中的空閑分區,其中登記空閑區的起始地址、長度和狀態。當有作業要進入內存時,在「空閑區表」中查找狀態為「未分配」且長度大於或等於作業的空閑分區分配給作業,並做適當調整;當一個作業運行完成時,應將該作業佔用的空間作為空閑區歸還給系統。

可以採用首先適應演算法、最佳(優)適應演算法和最壞適應演算法三種分配策略之一進行內存分配。

二、地址轉換和存儲保護

可變分區存儲管理一般採用動態重定位的方式,為實現地址重定位和存儲保護,系統設置相應的硬體:基址/限長寄存器(或上界/下界寄存器)、加法器、比較線路等。

基址寄存器用來存放程序在內存的起始地址,限長寄存器用來存放程序的長度。處理機在執行時,用程序中的相對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基地址,形成一個絕對地址,並將相對地址與限長寄存器進行計算比較,檢查是否發生地址越界。

三、存儲碎片與程序的移動

所謂碎片是指內存中出現的一些零散的小空閑區域。由於碎片都很小,無法再利用。如果內存中碎片很多,將會造成嚴重的存儲資源浪費。解決碎片的方法是移動所有的佔用區域,使所有的空閑區合並成一片連續區域,這一技術稱為移動技術(緊湊技術)。移動技術除了可解決碎片問題還使內存中的作業進行擴充。顯然,移動帶來系統開銷加大,並且當一個作業如果正與外設進行I/O時,該作業是無法移動的。

3、頁式存儲管理

基本原理

1.等分內存

頁式存儲管理將內存空間劃分成等長的若干區域,每個區域的大小一般取2的整數冪,稱為一個物理頁面有時稱為塊。內存的所有物理頁面從0開始編號,稱作物理頁號。

2.邏輯地址

系統將程序的邏輯空間按照同樣大小也劃分成若干頁面,稱為邏輯頁面也稱為頁。程序的各個邏輯頁面從0開始依次編號,稱作邏輯頁號或相對頁號。每個頁面內從0開始編址,稱為頁內地址。程序中的邏輯地址由兩部分組成:

邏輯地址
頁號p
頁內地址 d

3.內存分配

系統可用一張「位示圖」來登記內存中各塊的分配情況,存儲分配時以頁面(塊)為單位,並按程序的頁數多少進行分配。相鄰的頁面在內存中不一定相鄰,即分配給程序的內存塊之間不一定連續。

對程序地址空間的分頁是系統自動進行的,即對用戶是透明的。由於頁面尺寸為2的整數次冪,故相對地址中的高位部分即為頁號,低位部分為頁內地址。

3.5.2實現原理

1.頁表

系統為每個進程建立一張頁表,用於記錄進程邏輯頁面與內存物理頁面之間的對應關系。地址空間有多少頁,該頁表裡就登記多少行,且按邏輯頁的順序排列,形如:

邏輯頁號
主存塊號

0
B0

1
B1

2
B2

3
B3

2.地址映射過程

頁式存儲管理採用動態重定位,即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完成地址轉換。處理器每執行一條指令,就將指令中的邏輯地址(p,d)取來從中得到邏輯頁號(p),硬體機構按此頁號查頁表,得到內存的塊號B』,便形成絕對地址(B』,d),處理器即按此地址訪問主存。

3.頁面的共享與保護

當多個不同進程中需要有相同頁面信息時,可以在主存中只保留一個副本,只要讓這些進程各自的有關項中指向內存同一塊號即可。同時在頁表中設置相應的「存取許可權」,對不同進程的訪問許可權進行各種必要的限制。

4、段式存儲管理

基本原理

1.邏輯地址空間

程序按邏輯上有完整意義的段來劃分,稱為邏輯段。例如主程序、子程序、數據等都可各成一段。將一個程序的所有邏輯段從0開始編號,稱為段號。每一個邏輯段都是從0開始編址,稱為段內地址。

2.邏輯地址

程序中的邏輯地址由段號和段內地址(s,d)兩部分組成。

3.內存分配

系統不進行預先劃分,而是以段為單位進行內存分配,為每一個邏輯段分配一個連續的內存區(物理段)。邏輯上連續的段在內存不一定連續存放。

3.6.2實現方法

1.段表

系統為每個進程建立一張段表,用於記錄進程的邏輯段與內存物理段之間的對應關系,至少應包括邏輯段號、物理段首地址和該段長度三項內容。

2.建立空閑區表

系統中設立一張內存空閑區表,記錄內存中空閑區域情況,用於段的分配和回收內存。

3.地址映射過程

段式存儲管理採用動態重定位,處理器每執行一條指令,就將指令中的邏輯地址(s,d)取來從中得到邏輯段號(s),硬體機構按此段號查段表,得到該段在內存的首地址S』, 該段在內存的首地址S』加上段內地址d,便形成絕對地址(S』+d),處理器即按此地址訪問主存。

5、段頁式存儲管理

頁式存儲管理的特徵是等分內存,解決了碎片問題;段式存儲管理的特徵是邏輯分段,便於實現共享。為了保持頁式和段式上的優點,結合兩種存儲管理方案,形成了段頁式存儲管理。

段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內存劃分為大小相等的頁面;將程序按其邏輯關系劃分為若干段;再按照頁面的大小,把每一段劃分成若干頁面。程序的邏輯地址由三部分組成,形式如下:

邏輯地址
段號s
頁號p
頁內地址d

內存是以頁為基本單位分配給每個程序的,在邏輯上相鄰的頁面內存不一定相鄰。

系統為每個進程建立一張段表,為進程的每一段各建立一張頁表。地址轉換過程,要經過查段表、頁表後才能得到最終的物理地址。

⑵ 簡述操作系統的內存管理方法中,固定分區法和動態分區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單一連續分配
內存在此方式下分為系統區和用戶區,系統區僅提供給操作系統使用,通常在低地址部分;用戶區是為用戶提供的、除系統區之外的內存空間。這種方式無需進行內存保護。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簡單、無外部碎片,可以釆用覆蓋技術,不需要額外的技術支持。缺點是只能用於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中,有內部碎片,存儲器的利用率極低。
固定分區分配
固定分區分配是最簡單的一種多道程序存儲管理方式,它將用戶內存空間劃分為若干個固定大小的區域,每個分區只裝入一道作業。當有空閑分區時,便可以再從外存的後備作業隊列中,選擇適當大小的作業裝入該分區,如此循環。

⑶ 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的任務是什麼,大多採用什麼方案來解決

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的任務一般都是以保存系統中應用程序在操作過程中的信息,數據和文檔,然後會一一存儲在管理的系統中,這就是日常的任務

⑷ 存儲管理分區分配演算法實現的課程設計

—、計算機操作系統課程設計方案
課程概況
計算機操作系統是中央電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的一門統設必修課。課程教學總學時72,4學分,開設一學期。前修課程為計算機組成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數據結構。
計算機操作系統課是計算機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設計基本原理及組成;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的新概念、名詞及術語;了解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發展特點和設計技巧和方法;對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會進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 課程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概述、作業管理、文件管理、存儲管理、輸入輸出設備管理、進程及處理機管理、操作系統結構及程序設計。
二、教學內容體系及教學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統概述
教學內容:
操作系統定義及發展;操作系統的形成和五大類型;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表徵操作系統的屬性;操作系統的配置、「生成」概念
教學要求:
熟練掌握:什麼是操作系統;知道操作系統有五大類型和五大功能;
掌握:至少掌握一種實際攬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和維護;
了解:初步了解如何認識、熟悉和解剖操作系統

第二章 人機交互界面、任務、作業管理
教學內容:
人機交互界面的發展特點;第一、二、三代界面開發特點;基本的鍵盤命令和系統調用操作系統Shell語言;作業調度演算法;
教學要求:
熟練掌握:能進行一些人機介面界面的設計;
掌握:掌握操作系統人機介面界面的基本設計思想;
了解:操作系統傳統的介面界面

第三章 文件管理
教學內容:
文件管理的任務與功能;文件的結構與分類;文件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文件的目錄結構;文件的存取控制和安全機制;文件系統與模型結構;
教學要求:
熟練掌握:文件的基本存取控制和系統管理;
掌握:文件系統的目錄分類管理特點;
了解:文件系統的編程設計

第四章 內部存儲管理
教學內容:
內存的分區、分頁、分段管理概念;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內存「擴充」技術;頁式存儲管理;段式存儲管理;內存的分配演算法
教學要求:
熟練掌握:內存管理中基本分配和調度方法;
掌握:掌握內存管理中各種分區、分頁和分段方法的特點;
了解:內存空間的有效利用

第五章 輸入輸出設備管理
教學內容:
輸入輸出設備功能與分類;獨享、共享、虛擬設備的管理特點;輸入輸出設備處理程序;輸入輸出設備的管理策略;
教學要求:
熟練掌握:掌握輸入輸出設備的管理特點;
掌握:掌握輸入輸出設備的分類設計方法;
了解:輸入輸出設備處理程序的編程要點

第六章 低級處理機管理
教學內容:
操作系統核心功能;「進程」概念;進程的並發與並行;進程的基本狀態與轉換;進程調度演算法;進程的同步與互斥;進程的P—V操作;「死鎖」概念;
教學要求:
熟練掌握:操作系統核心運行與「進程」的基本概念;
掌握:「進程」的基本轉換狀態與應用特點;
了解:進程調度演算法的程序編制

第七章 操作系統程序結構
教學內容:
操作系統的層次、模塊結構;操作系統的設計與檢測;
教學要求:
本章教學基本要求:了解現代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基本設計思想與方法

三、課程教學媒體說明
本課程使用的教學媒體主要有:文字教材、錄像教材和網上教學輔導。
1. 文字教材
《計算機操作系統》(第2版)吳企淵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註:課程實驗含在主教材中。
文字教材為該課程的主媒體。文字教材的編寫既保持了學科體系的先進性、科學性,又兼顧操作系統的理論、技術、實現三方面的融合,並強調能力的培養。
2. 錄像教材
該課程已經製作16講課程錄像,每講50分鍾,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課程總結。幫助學生理解,建立操作系統的整體概念和思想,由吳企淵教授主講。
課程錄像與文字教材相對應,注意發揮錄像教材藝術表現力、形象化教學的作用。
3.網上教學輔導
網上教學輔導與上述媒體有機配合,有幾方面作用:(1)發布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公告、問題咨詢、參考資料;(2)按照教學進度,發布輔導文章,刊登練習自測題;(3)在課程論壇上進行實時答疑和日常答疑;(4)開展網上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討等工作。
文字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錄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補充,網上輔導則是教與學交互的便捷方式。總之,多種媒體的分工和搭配為學生提供較大的自學空間,便於學生自由選擇、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教學安排建議
1. 課程主教材及課程實驗教學安排建議
教學點請根據中央電大的統一要求安排課程的面授輔導,見表1。
表1 課程主教材及課程實驗教學安排建議
周次 教學內容 建議學時 實驗內容 建議學時
一 操作系統課程教學安排概況介紹 2
二 操作系統定義、五大類型和五大功能 4
三 人機交互界面管理 2 Linux實踐准備 1
四 作業管理任務調度 4
五 文件管理的任務和功能 2 Linux操作命令使用 1
六 文件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4
七 存儲管理的任務和功能 2 命令解釋程序編制 2
八 分區式分配存儲管理 4
九 頁式、段式分配存儲管理 6 作業調度模擬編程 4
十 設備管理的任務和功能 2
十一 設備分配技術和管理 4 存儲管理設計 4
十二 進程的定義和特徵 4
十三 進程調度與通信 6 進程調度模擬編程 4
十四 死鎖的產生和處理 2
十五 操作系統的層次模塊結構 4
十六 (總復習) 4
總計 56 16

課程錄像內容,見表2。
表2 錄像教材內容
章 教學內容 課內學時 錄像學時分配
一 操作系統概述 8學時 4
二 作業管理 8學時 2
三 文件管理 8學時 2
四 存儲管理 8學時 2
五 設備管理 8學時 2
六 進程管理 10學時 4
七 操作系統程序結構 6學時 0
總計 56學時 16

2、網上輔導
網上輔導內容包括課程的教學文件、課程輔導、網路課堂。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定期與不定期的在網上提供有關的課程輔導材料,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安排網上輔導和考前答疑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 教學文件
包括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方案。
• 課程輔導
包括課程作業及解答、專題輔導、練習和解答、期末自測、考核說明等;網上還提供了教師講課教案,供各教學點教學使用。
• 網路課堂
包括直播課堂和IP課件。
網上教學活動:中央電大一般將每學期集中安排1次對學生的實時在線輔導,和1次對教師的教研活動。具體的時間安排每學期在電大在線主頁上公布。
• 論壇:進行課程的日常答疑。

3、直播課堂
課程首開學期,通過教育電視台直播方式,安排4次直播課堂,每次50分。前3講為對教學重點、難點,對教學過程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和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輔導,後1講為復習輔導和有關考試說明。直播課堂的內容掛在課程網頁內。

4、作業
該課程有一份形成性考核冊,即課程作業冊。作業成績計入課程總成績。中央電大將不定期地抽查作業,檢查作業的評審及完成情況。
關於課程考核的具體內容,請參考中央電大「計算機操作系統課程考核說明」。
五、教學方法的建議
• 教學建議
(1)計算機操作系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特點是概念多、涉及面廣。要求教學輔導要由淺入深對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詳細說明,對每章的重點,管理和控制的調度演算法技巧作詳細介紹。
(2)在實驗中著重培養學員熟練使用操作系統,以及在維護操作系統工作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 學習建議
(1)學習操作系統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把握。在宏觀上要認識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地位,清楚操作系統的整體結構;微觀方面應掌握操作系統是如何管理計算機的各種資源的(進程、處理機、存儲器、文件、設備),理解有關概念、原理及技術。
(2)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技術與管理技術的結合,學習時可以聯想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管理示例反復體會操作系統的管理方法,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3)注意加強對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努力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⑸ 內存為程序分配空間的四種分配方式

存儲器是個寶貴但卻有限的資源。一流的操作系統,需要能夠有效地管理及利用存儲器。

內存為程序分配空間有四種分配方式:

1、連續分配方式

2、基本分頁存儲管理方式

3、基本分段存儲管理方式

4、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

首先講連續分配方式。 連續分配方式 出現的時間比較早,曾廣泛應用於20世紀60~70年代的OS中,但是它至今仍然在內存管理方式中佔有一席之地,原因在於它 實現起來比較方便,所需的硬體支持最少 。連續分配方式又可細分為四種: 單一連續分配、固定分區分配、動態分區分配和動態重定位分區分配

其中固定分區的分配方式,因為分區固定,所以缺乏靈活性,即 當程序太小時,會造成內存空間的浪費( 內部碎片 ) 程序太大時,一個分區又不足以容納,致使程序無法運行( 外部碎片 ) 。但盡管如此,當一台計算機去控制多個相同對象的時候,由於這些對象內存大小相同,所以完全可以採用這種內存管理方式,而且是最高效的。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存儲器管理機制的多面性:沒有那種存儲器管理機制是完全沒有用的,在適合的場合下,一種被認為最不合理的分配方案卻可能稱為最高效的分配方案。 一切都要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設計。

為了解決固定分區分配方式的缺乏靈活性,出現了 動態分配方式 。動態分配方式採用一些 尋表(Eg: 空閑鏈表 ) 的方式,查找能符合程序需要的空閑內存分區。但代價是增加了系統運行的開銷,而且內存空閑表本身是一個文件,必然會佔用一部分寶貴的內存資源,而且有些演算法還會增加內存碎片。

可重定位分區分配通過對程序實現成定位,從而可以將內存塊進行搬移,將小塊拼成大塊,將小空閑「緊湊」成大空閑,騰出較大的內存以容納新的程序進程。

連續分配方式 會形成許多「碎片」,雖然可以通過「緊湊」方式將許多碎片拼接成可用的大塊空間,但須為之付出很大開銷。所以提出了「 離散分配方式 」的想法。如果 離散分配的基本單位是頁 ,則稱為 分頁管理方式 ;如果離散分配的基本單位是段,則稱為 分段管理方式

分頁存儲管理是將一個進程的邏輯地址空間分成若干個大小相等的片,稱為頁面或頁,並為各頁加以編號,從0開始,如第0頁、第1頁等。相應地,也把內存空間分成與頁面相同大小的若干個存儲塊,稱為(物理)塊或頁框(frame),也同樣為它們加以編號,如0#塊、1#塊等等。在為進程分配內存時,以塊為單位將進程中的若干個頁分別裝入到多個可以不相鄰接的物理塊中。由於進程的最後一頁經常裝不滿一塊而形成了不可利用的碎片,稱之為「 頁內碎片 」。

在分頁系統中,允許將進程的各個頁離散地存儲在內存不同的物理塊中(所以能實現離散分配方式) ,但系統應能保證進程的正確運行,即能在內存中找到每個頁面所對應的物理塊。為此,系統又為每個進程建立了一張頁面映像表,簡稱 頁表 。在進程地址空間內的所有頁,依次在頁表中有一頁表項,其中記錄了相應頁在內存中對應的物理塊號。在配置了頁表後,進程執行時,通過查找該表,即可找到每頁在內存中的物理塊號。可見, 頁表的作用是實現從頁號到物理塊號的地址映射

為了能夠將用戶地址空間中的 邏輯地址,變換為內存空間中的物理地址 ,在系統中必須設置 地址變換機構 。地址變換任務是藉助於頁表來完成的。

頁表 的功能可由一組專門的寄存器來實現。由於寄存器成本較高,且大多數現代計算機的頁表又很大,使頁表項總數可達幾千甚至幾十萬個,顯然這些頁表項不可能都用寄存器來實現,因此,頁表大多駐留在內存中。因為一個進程可以通過它的PCB來時時保存自己的狀態,等到CPU要處理它的時候才將PCB交給寄存器,所以,系統中雖然可以運行多個進程,但也只需要一個頁表寄存器就可以了。

由於 頁表是存放在內存中 的,這使得 CPU在每存取一個數據時,都要兩次訪問內存 。為了提高地址變換速度,在地址變化機構中增設了一個 具有並行查詢能力的高速緩沖寄存器 ,又稱為「聯想寄存器」(Associative Lookaside Buffer)。

在單級頁表的基礎上,為了適應非常大的邏輯空間,出現了兩級和多級頁表,但是,他們的原理和單級頁表是一樣的,只不過為了適應地址變換層次的增加,需要在地址變換機構中增設外層的頁表寄存器。

分段存儲管理方式 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用戶(程序員)在編程和使用上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有些要求是其他幾種存儲管理方式所難以滿足的。因此,這種存儲管理方式已成為當今所有存儲管理方式的基礎。

分段管理方式和分頁管理方式在實現思路上是很相似的,只不過他們的基本單位不同。分段有 段表 ,也有 地址變換機構 ,為了提高檢索速度,同樣增設 聯想寄存器(具有並行查詢能力的高速緩沖寄存器) 。所以有些具體細節在這個不再贅述。

分頁和分段的主要區別:

1、兩者相似之處:兩者 都採用離散分配方式,且都要通過地址映射機構來實現地址變換

2、兩者的不同之處:

(1)頁是信息的 物理單位 ,分頁是為實現離散分配方式,以消減內存的外零頭,提高內存的利用率。或者說,分頁僅僅是由於 系統管理的需要 而不是用戶的需要。段則是信息的 邏輯單位 ,它含有一組其意義相對完整的信息。 分段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要

(2) 頁的大小固定 且由系統決定,而 段的長度卻不固定

(3)分頁的作業地址空間是 一維 的,即單一的線性地址空間;而分段的作業地址空間則是 二維 的。

前面所介紹的分頁和分段存儲管理方式都各有優缺點。 分頁系統能有效地 提高內存利用率 ,而分段系統則能很好地 滿足用戶需求 。 我們希望能夠把兩者的優點結合,於是出現了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

段頁式系統的基本原理,是分段和分頁原理的結合,即 先將用戶程序分成若干個段,再把每個段分成若干個頁 ,並為每一個段賦予一個段名。在段頁式系統中,地址結構由段號、段內頁號和頁內地址三部分組成。

和前兩種存儲管理方式相同,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同樣需要增設聯想寄存器。

離散分配方式 基於將一個進程直接分散地分配到許多不相鄰的分區中的思想,分為分頁式存儲管理,分段式存儲管理和段頁式存儲管理. 分頁式存儲管理旨在提高內存利用率,滿足系統管理的需要,分段式存儲管理則旨在滿足用戶(程序員)的需要,在實現共享和保護方面優於分頁式存儲管理,而段頁式存儲管理則是將兩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即具有分段系統便於實現,可共享,易於保護,可動態鏈接等優點,又能像分頁系統那樣很好的解決外部碎片的問題,以及為各個分段可離散分配內存等問題,顯然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存儲管理方式。

更多Linux內核視頻教程文檔資料免費領取【 內核 】自行獲取。

內核學習網站:

Linux內核源碼/內存調優/文件系統/進程管理/設備驅動/網路協議棧-學習視頻教程-騰訊課堂

⑹ 存儲器管理的連續分配存儲管理方式有哪些

連續分配方式.它是指為了一個用戶程序分配一個連續的內存空間.可以分為單一連續分配、固定分區分配、動態分區分配以及動態重定位分區分配四種方式。不過今天我們講的是固定分區分配和動態分區分配。
固定分區分配是最簡單的一種可運行多道程序的存儲管理方式。 一、基本思想:在系統中把用戶區預先劃分成若干個固定分區(每個分區首地址固定,每個分區長度是固定),每個分區可供一個用戶程序獨占使用。注意:每個分區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二、主存分配與回收:藉助主存分配表。 三、地址轉換(靜態重定位):物理地址=分區起始地址+邏輯地址。其中劃分分區方法包括分區大小相等和分區大小不等。
動態分區分配是根據進程的實際需要,動態地為之分配內存空間。一、基本思想:按用戶程序需求動態劃分主存供用戶程序使用。(每個分區首地址是動態的,每個分區的長度也是動態的) 二、主存分配與回收-->(1)未分配表(登記未分配出去的分區情況);(2)已分配表(登記已經分配出去的分區情況)。 三、地址轉換:物理地址=分區起始地址+邏輯地址。 四、分區分配演算法:從空閑分區中選擇分區分www.hbbz08.com 配給用戶程序的策略。 (1)首次適應演算法(最先適應)順序查詢為分配表,從表中找出第一個可以滿足作業申請的分區劃分部分分配給用戶作業。 (2)循環首次適應演算法 (3)最佳適應演算法:從空閑分區中找出一個能滿足用戶作業申請的最小空閑分區劃分給用戶作業使用(有利於大作業執行) (4)最壞適應演算法:從空閑分區中挑最大的分區劃分給用戶程序使用(有利於中、小作業執行)

⑺ 內存的連續分配有哪些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內存的連續分配方式有:單一連續分配、固定分區分配、動態分區分配以及動態重定位分區分配四種方式。
單一連續分配:只能用於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中。
固定分區分配:可運行多道程序的存儲管理方式。
動態分區分配:根據進程的實際需要,動態地為之分配內存空間。
可重定位分區分配:必須把一個系統或用戶程序裝入一連續的內存空間。

⑻ 存儲管理的對象和任務是什麼

存儲管理是指主存管理,包括給進程分配主存片段,收回進程釋放的主存片段,為分配出去的主存片段提供保護與共享,以及為作業提供一個虛擬的存儲空間。存儲管理的功能主要分為內存分配、地址轉換、存儲保護和內存擴充四部分。與「實存」相對應的另一類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虛擬存儲」管理技術,簡稱「虛存」。虛擬存儲管理技術是用軟體方法來擴充存儲器。虛擬存儲器的概念是指一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虛假存儲器,它能提供給用戶一個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存儲空間,使用戶在編製程序時可以不必考慮存儲空間的限制。虛存的容量與主存大小無關,它是由計算機系統的地址結構和定址方式確定的。例如,Windows 95提供了4GB的虛存(比8MB的物理主存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