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晶元洞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晶元洞察

發布時間: 2023-01-17 02:06:07

⑴ 華為天才少年主攻存儲領域研究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年度的華為天才少年項目再次引爆眼球。一位是從普通本科一路「逆襲」到華中科大博士,並成為唯一拿到本年度最高檔年薪的青年才俊;另一位則是在多種A類期刊發表論文,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的美女博士。這兩位成功入圍項目的華中科大博士迅速成為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

值得關注的是,本年度入圍的兩位華為天才少年在校研究方向均跟數據存儲有著緊密聯系。因此,這二位不約而同地選擇華為做存儲相關的研究,讓人不得不感嘆華為存儲對於基礎研究與人才的重視。

事實上,從十八年前正式起步開始,華為存儲一路發展始終與各大高校科研機構保持著緊密聯系,高校科研機構不僅是華為存儲人才重要的來源地,也是華為在存儲基礎領域聯合創新的重要合作對象。如今,華為存儲已經成長為全球Top 5、中國Top1級別的重要廠商, 在存儲技術的產、學、研、用上逐步 探索 出一條價值閉環,真正讓基礎研究的創新成果加速走向落地,並利用市場成果不斷反哺基礎研究的創新

以本次入圍天才少年項目的美女博士為例,其研究方向之一的非易失性存儲器(NVM)、NVMe協議是當今存儲產品中最為重要的技術趨勢,而華為存儲正是端到端NVMe全快閃記憶體當之無愧的領導者。華為存儲的產、學、研、用價值閉環在端到端NVMe全快閃記憶體這個存儲細分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同樣,在存儲產品中,性能是衡量存儲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單位時間內IO越高、延遲越低,存儲的性能就會越好,也意味著可以承載更多應用和更加及時響應業務請求,讓用戶體驗更好。

NVMe正是存儲領域一門關於快的武功。如果將為機械硬碟設計的SAS協議比喻為紅綠燈多、卡口多的省市級公路;那麼專為快閃記憶體而生的NMVe協議則是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初看NVMe可以讓數據真正放飛自我,但是如何讓NVMe這條數據高速公路修的更加合理、智能,讓數據在高速公路上「不翻車」,則絕對需要常年修煉、不斷打磨才能實現。

這是因為在數據中心這張數據網路中,IO路徑涉及到伺服器、存儲、網路等多種設備,還有FC、IP、IB、PCIe、SAS等多種網路協議,經常面臨數據傳輸路徑過長、協議互相轉化等挑戰。因此,NVMe的落地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對整個數據中心數據傳輸網路進行規劃和設計,僅僅是一兩款NVMe SSD或者NVMe快閃記憶體控制器是遠遠不夠的。

華為正是NVMe全快閃記憶體領域的頂尖高手,用「老司機」形容不為過。 作為存儲行業SSD碟片級專利最多的廠商之一,華為對於NVMe協議進行了長期深入研究,在業界唯一端到端開發了NVMe SSD盤,NVMe 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和NVMe全快閃記憶體操作系統,並且在業內率先實現了全系列端到端NVMe全快閃記憶體。

華為是如何做到這些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華為之所以對於NVMe十分重視,是因為NVMe與快閃記憶體有著緊密聯系,可謂是快閃記憶體性能潛能釋放的關鍵所在。而華為早在2005年就開始對快閃記憶體進行研究,對於NVMe如何走向落地和價值如何實現有著深刻的洞察與實踐。

2010年,NVMe最初作為一種硬碟介面協議誕生,充分釋放出快閃記憶體性能。但要想真正釋放數據中心包括計算、存儲和網路的性能,NVMe作為硬碟介面協議是遠遠不夠的。因此,NVMe經過多年發展,逐漸發展到存儲網路領域,NVMe over RoCE技術孕育而生。

NVMe over RoC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over Remote Direct Access Memory over Converged Ethernet)作為新一代高性能存儲技術,將NVMe協議和網路領域中RDMA技術結合,它的出現真正讓數據中心的數據高速公路成為一種統一的網路,擁有性能、組網便利性和方案成本等多種優勢。但是它也存在著鏈路故障感知時長、網路實驗穩定性、部署易用性等方面的挑戰。


為此,華為集合全公司重量級產品線力量,從存儲和網路兩個方面對標准NVMe over RoCE方案進行增強,推出了NOF+增強方案。

具體到產品方面,華為是業內唯一端到端開發了NVMe SSD盤、NVMe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和NVMe全快閃記憶體操作系統,率先實現全系列端到端NVMe全閃的廠商。

比如,華為去年推出的全新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其性能高達2000萬IOPS、極致時延達到0.05ms,各項指標遠超市場上同類競品。

在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中,同時提供32G FC-NVMe和NVMe Over 100G RDMA全IP組網設計,實現前端網路連接、後端硬碟框連接、scale-out的控制器互聯均採用同一種網路協議;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還針對NVMe設計了一套IO調度機制,徹底取消原來IO路徑上的盤級互斥鎖,避免了IO下發時隊列鎖沖突,降低軟體開銷,實現最佳性能。

此外,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在操作系統層面針對NVMe進行了優化,智能晶元、FlashLink智能演算法,充分發揮了多核優勢,並且通過智能學習統計IO規律,提升讀緩存命中率和縮短批處理時間,大幅提升了性能與效率。

為了讓數據的高速公路更加穩定與可靠,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在組件層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例如,為增加埠可靠性,華為自研SSD支持原生雙埠技術,而不是採用內部Switch實現雙埠的方式,埠獨立、互不影響,為整個全快閃記憶體提供了牢固的硬體基礎和可靠性;此外,華為通過PCI-E多年的技術積累,具備完善的PCI-E鏈路管理、異常處理、熱插拔技術,支持SSD盤在任何時間、任何方式拔出,並提供端到端PCI-E系統可靠性,保障單盤更換或發生故障時不擴散。

針對大容量SSD使用容易造成數據丟失的情況,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採用創新的RAID-TP軟體技術,基於Erasure Code演算法,在3塊盤同時失效的情況下能夠容忍數據不丟失、業務不中斷。華為成為業界唯三可以同時容忍3塊盤失效的廠商,並且是三家廠商中唯一可以實現15分鍾/TB 高效重構,重構速度領先其他兩家廠商20倍。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還擁有諸如快照、克隆、遠程復制等完備的數據保護技術。

當前, 華為通過十多年的技術積累,華為已經擁有1000多個NVMe全快閃記憶體成功案例,用戶涵蓋到金融、政府、製造、能源等多個領域。

例如,成立於1996年的南華期貨,是全國期貨公司Top 10,主要從事期貨經紀、資產管理、證券投資等業務。南華期貨在大交所、鄭商所、深交所、嘉興聯通、香港PCCW等行業數據中心和電信運營商處租用VIP機房和機櫃,就近部署交易系統。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快人一步」。南華期貨的業務是典型的「時間就是金錢」,一點點時間差往往可能帶來利潤的大幅變動,這種交易型的業務決定了其對時延要求極低,通常需要小於1ms。南華期貨通過部署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全快閃記憶體來承載綜合交易平台,不僅穩定可靠,性能還提升3倍,為投資者提供了極佳的用戶體驗。

可以說,華為存儲的「快人一步」讓用戶在業務中也「快人一步」。

十八年風雨兼程,華為存儲如今已經成長為全球Top 5、中國Top 1級別的廠商,在全球布局了12個研發中心,擁有超過4000名研發工程師、800多項存儲專利,服務了全球超過12000家涵蓋各個行業的用戶並且連續十九個季度位列中國市場第一,更是在全快閃記憶體領域連續多個季度實現全球增速第一。

在這十八年中,技術創新是華為存儲的信仰,技術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止讓華為在高端存儲架構、NVMe、智能存儲等多個領域不斷實現突破,逐漸從市場的跟隨者成長為業界當之無愧的技術領先者。去年,華為存儲更是首次針對數據基礎設施技術難題設置了「奧林帕斯獎」,鼓勵和獎勵全球在數據基礎設施領域取得突破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

未來,隨著更多華為天才少年以及其他人才的不斷加入,華為存儲有望在舞台中央施展更多精彩。

⑵ 存儲器晶元的「256k x 16位」是什麼意思這是怎麼命名的

256K是256KB(256千位元組)容量,16位是數據傳輸位寬(既16個數據同時傳輸)。另外對於存儲器技術參數還有頻率,也是相當重要,它決定多少時間傳輸一次(比如問起的256k x 16位,那一次就是16位)數據。

一般存儲器的命名是以存儲器的容量x存儲器位寬(數據線根數)的規則命名。

這樣根據命名就可以看出存儲器的總容量,以及位寬(數據線根數)是多少。位寬越大,每次處理器能一次讀取的數據就越多,這樣訪問速度就越快。

256kx16位,就是存儲器總的容量是256k,也就是256x,256K是存儲器容量。

16位是字長位寬,位寬越大,CPU一次讀取的數據量就越多。

存儲晶元是按模塊存儲的,分多少塊,每塊多少大容量,所說的 256K是每塊存256位元組,那16位是匯流排數理。

(2)存儲晶元洞察擴展閱讀

存儲器容量計算公式:

按位計算 (b) : 存儲容量 = 存儲單元個數 x 存儲字長;

按位元組計算(B): 存儲容量 = 存儲單元個數 x 存儲字長 / 8。

存儲單元 :CPU訪問存儲器的最小單位,每個存儲單元都有一個地址。

存儲字長 :存儲器中一個存儲單元(存儲地址)所存儲的二進制代碼的位數。

例題:一個存儲器有16根地址線,8根數據線,求此存儲器存儲容量?

答:按位求取 2^16 x 8位 =64K x 8位;

按位元組求取 2^16 x 8位/8 = 64K x B = 64kB。

分析:存儲單元與地址線的關系: 我們知道CPU訪問存儲器的最小單位是存儲單元且每個存儲單元都有一個地址,1 根地址線可以查找 2 個地址既2個存儲單元,16根地址線則可以查找 2^16個存儲單元。

存儲字長與數據線的關系 : 我們知道存儲字長是指存儲器中一個存儲單元(存儲地址)所存儲的二進制代碼的位數,而二進制代碼的位數是由數據線的根數決定的,也就是說: 存儲字長 = 數據線根數位元組(B)與位(b)的關系 : 計算機里規定 1Byte = 8bit 。

所以存儲器容量就有;兩種表示方法 64K x 8位 = 64KB。我們常見的內存容量表示方法 是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例如 1GB ,4MB, 512KB

1GB = 10^3MB =10^6KB = 10^9B = 10^9 x 8b 。

⑶ 英特爾啟示:企業如何穿越戰略轉折點

 

導言

戰略轉折點是一家企業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時刻,能否成功穿越戰略轉折點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戰略轉折點」概念由安迪·格魯夫第一次提出,他在1985年-1987年期間領導英特爾成功轉型,創造了企業在PC時代的輝煌。

如今我們身處快速變化的不確定性時代,企業遭遇戰略轉折點的頻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高,面臨的風險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可怕的是,我們無法預判戰略轉折點會在何時、以何種形式出現。

K12在線教育企業的近期境況就印證了這點:「雙減」政策一頒布,旦夕之間,本因疫情意外獲得「線上紅利」的K12在線教育頭部企業如好未來、猿輔導、跟誰學、作業幫等,都不得不砍掉校外學科輔導相關的主營業務,「斷臂求生」,更多K12教育的中小企業更是深陷倒閉破產的「絕境」。

對於政策導致的戰略轉折點,英特爾第3任CEO、前董事長安迪·格魯夫早有洞察。他在1996年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里提出,很多人過度專注於市場中深刻影響商業競爭的力量,如競爭對手、互補企業等,反而容易忽視一點,市場是受到政府制約和影響的, 「在真實的商業生活中,營運規則的建立和廢除,同樣可以帶來深刻的影響」。

因為戰略轉折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且不可預判,所以穿越戰略轉折點就成為一個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安迪·格魯夫說,「只有以變應變,或者屈服於必然的衰敗,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他選擇的是以變應變。

從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英特爾在其長期居於近乎壟斷地位的半導體存儲器市場,被日本競爭對手後來居上打敗。日本存儲器晶元以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迅速佔有美國市場。1985年,英特爾的利潤從上一財年的1.98億美元下降到不足200萬美元,1986年更是虧損超過1.8億美元,裁員8000人。

其實英特爾1971年就開發了微處理器,並推向市場,但這只被當做一個副業。在公司所有人和客戶的心目中,英特爾就等於半導體存儲器,脫離存儲器,英特爾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在這種情況下,格魯夫仍銳意改革,當時他預感到個人電腦市場會快速發展起來。

格魯夫曾提到了一個決定性的場景:當時他和時任CEO、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摩爾在辦公室里悶頭想出路,格魯夫望著窗外遠處大美洲主題公園里旋轉著的摩天輪,轉向摩爾問,「如果我們下台了,公司再任命一個新CEO,你覺得他會怎麼辦?」摩爾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會放棄存儲器業務。」格魯夫注視著摩爾說,「那我們為什麼不這么做呢?」

安迪·格魯夫果斷帶領英特爾從半導體存儲晶元業務退出,轉型做電腦微處理器業務。英特爾推出的386晶元後來成為計算機技術的一個里程碑,公司也和微軟結盟為「WinTel」取代了IBM,成為計算機產業的領導者。1992年,英特爾的銷售額達58億美元,利潤首次突破1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

英特爾創立至今53年,現在它正轉型為一家「數據」為中心的公司。雖然期間經歷了多次業務轉型,但安迪·格魯夫領導的第一次戰略轉型無疑是「英特爾史上最成功的戰略轉型」,至今仍被視為公司戰略轉型方面的全球典範。

那麼,安迪·格魯夫如何以變應變,帶領英特爾穿越戰略轉折點?他的哪些經驗是值得現今的企業借鑒學習的?

為了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梳理了安迪·格魯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他穿越戰略轉折點的管理思想和實踐經驗。

本文將從下面3個問題切入:

1-哪些因素導致了戰略轉折點出現?

2-如何察覺戰略轉折點的到來?

3-如何穿越戰略轉折點?

一、哪些因素導致戰略轉折點?

安迪·格魯夫定義「戰略轉折點」是「一個企業生命過程中即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時刻」。這里的「根本性變化」,是指企業所在的產業環境里某一個重要因素發生了「10倍速變化(a 『10X』 Change)」,在短期內勢力增至原來的10倍,導致企業的競爭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格魯夫在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的「競爭分析」模式基礎上,總結了6個重要的10倍速變化因素:

(1) 競爭力量的10倍速變化

當競爭力量發生10倍速變化時,就出現了超級競爭。比如,小鎮雜貨店突然要面對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的進攻,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競爭對手。當競爭上出現一個格外強大的對手,企業想繼續沿用原先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唯有變革。

(2) 技術的10倍速變化

大多數的進步是漸進式的,比如競爭者引發下一步的技術改進,企業跟進做出反應,如此循環往復。但技術也有突飛猛進的時刻,比如智能手機VS功能性手機;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移動支付、在線購物等。這必然帶來根本性變化。

(3) 顧客作用的10倍速變化

顧客購買習慣的改變是戰略轉折點出現的一個最微妙、最內在的誘因。顧客改變其習慣的時間漫長而又遲緩,但這種變化又是不可阻擋的,它擁有10倍速力量。當在線零售、直播電商成為很多人的購物習慣時,線下零售商的發展必然會遭遇「滑鐵盧」。

(4) 供應商的10倍速變化

有些企業會小看供應商,認為他們的作用是為自己提供服務,總可以找到更加合適的人替代他們。但有時因為技術上的變化,或者因為產業結構上的變化,供應商可以變得很強大,甚至可以影響到整個產業體系其他部分運作的方式。比如,在碳中和的宏觀導向和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動力電池企業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重要性就在不斷提升。

(5) 互補企業作用的10倍速變化

當技術變化影響到你的業務互補企業,即你依賴其產品的那些公司時,它們同樣會對你的業務產生深遠影響。個人計算機工業和英特爾公司都依賴於個人計算機軟體公司。如果重大技術革新影響到軟體生產領域,有相互依賴關系的英特爾也會受到波及。

(6) 營運規則的10倍速變化

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人們會專注於市場競爭做大「蛋糕」,反而容易忽略「營運規則」這一因素。在真實的商業世界中,由政府主導的很多行業營運規則的建立和廢除,必然會帶來根本性變化。

以上是格魯夫總結的導致戰略轉折點出現的6個10倍速因素。那麼,如果企業時刻緊盯以上6大因素的變化,一旦有劇烈變化,就盡快以變應變,會不會有更高概率成功穿越戰略轉折點?

答案是不太可能。因為大多數戰略轉折點是 不易察覺的,並不是一下到來。

格魯夫用了一句描寫霧的詩來形容, 「躡著貓足而至」。 「往往只有在我們回憶往事時,戰略轉折點出現的那個時刻才會顯示出來,我們會想起一些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正是它們暗示著 競爭力的改變。 」

在英特爾意識到日本企業在存儲器晶元方面已發起激烈競爭之前,英特爾員工去日本訪問後回來向格魯夫報告了一個細節:原本對我們畢恭畢敬的日本商人,如今似乎對我們睥睨而視之,「有些東西變了,和以前不同了。」當時英特爾高層對此都沒有在意。後來格魯夫回想起這一細節,才恍然,原來戰略轉折點早已到來。

變化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大多數的戰略轉折點是「躡著貓足而至」,那我們如何從無數變化中察覺出戰略轉折點?

二、如何察覺戰略轉折點的到來?

(1) 從「噪音」中辨別出信號

想要從無數變化中識別出有用的信號,安迪·格魯夫會問自己3個問題:

主要競爭對手是否要發生某種變化?

首先要判斷誰是主要競爭對手。領導者可以直截了當地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把槍,槍里只有一顆子彈,那麼你會把這顆子彈用在哪一個競爭對手身上?」當你不再像從前那樣一清二楚地給出答案,這就是警鍾敲響之時: 競爭對手的重要性發生了變化,常常意味著大事來臨。

主要互補企業是否要發生某種變化?

之前對你舉足輕重的公司,現在是否已經退居二線,沒那麼重要了?如果是,這可能標志著產業動態的轉移。

高層管理者是否變得迷茫,看不清趨勢了?

這種變化的一個標志是領導者周圍的人忽然喪失了看清形勢的能力。管理者是藉助企業中演變力量走上高層位置的,所以高層管理者適應的是原有的企業形態。但如果企業遭遇了戰略轉折點,原來使他們勝任的優勢就會反過來妨礙其看清趨勢。

(2) 多跟中層管理者溝通,他們更早感覺到風向變化

中層管理者,尤其是那些與市場打交道頻繁的人,通常是意識到變化的第一批人。但他們很難如實地把這些變化向高層管理者解釋清楚。因此,高層管理者直到很晚才明白周遭世界的改變,而老闆是最後一個得知真相的人。

(3) 發現戰略矛盾,「說一套,做一套」

身處戰略轉折點的公司很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言行不一。 格魯夫把這種不一致稱作 「戰略矛盾」(Strategic dissonance)。 當公司里的人開始疑惑:「我們怎麼說一套,做一套?」這很有可能就暗示著戰略轉折點正在醞釀之中。

(4) 正確地用數據

數據說明過去,戰略轉折點表示未來。當市場數據表明日本存儲器廠家開始占據主要地位時,英特爾已在求生的掙扎之中了。

格魯夫分享的一個經驗是,我們要清楚何時使用數據,何時離開數據。處理那些剛剛萌芽的影響趨勢時,我們可能要走出數據的硬性分析,更多地依賴直覺和經驗來判斷。有時候,某一種因素還很微弱,在數據分析中顯得無足輕重,但經驗會告訴我們它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將來會改變企業經營規則。

三、如何穿越戰略轉折點?

企業領導者最好盡早接受戰略轉折點不可避免這個事實,趕在10倍速因素「吸完」企業的「元氣」之前採取措施。行動越早、越果斷,變革對企業的損傷就越小。

以下3個方面的措施,是格魯夫「以變應變」的經驗。

(1) 動態的對立統一,是戰略轉型的最佳途徑

成功穿過戰略轉折點的公司,有一種存在於 自下而上 的行動和 自上而下 的行動之間的對立統一。

這是格魯夫付出了很大心血實踐得來的管理經驗,他的方法就是OKR。

1971年,格魯夫在英特爾首創實踐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管理方法,其具備傳統企業管理方式沒有的優點:全體聚焦少數目標、圍繞關鍵結果快速執行、敏捷應變、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公開透明溝通等。後來,OKR被谷歌、Facebook等矽谷科創企業和國內頭部互聯網科技公司如位元組跳動、網路、京東、小米等借鑒學習。

沒有OKR,英特爾很難穿越第一個戰略轉折點。

舉個例子。1979年,格魯夫剛剛上任英特爾CEO,就在微處理器業務上面臨來自摩托羅拉的激烈競爭。為了重新樹立英特爾公司的行業領導者地位,格魯夫決定策劃反攻。他在英特爾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公司革命,一星期後就成立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確立了「必須幹掉摩托羅拉」的粉碎行動,口號是:「我們必須粉碎這個傢伙,我們將會從它的身上軋過去,並確保它再也回不來了」。1980年1月,在安迪·格魯夫的安排下,粉碎小組被派往全球各地的辦事處,並且每個季度都有不同的目標和關鍵結果。到年底,他們擊敗了摩托羅拉,贏得了勝利。

可以說,OKR幫助英特爾這個萬人規模的組織實現了「動態的對立統一」,大大提高了其戰略執行力和應變能力。

什麼是「動態的對立統一」?就是企業管理 既能讓中層管理者自下而上,讓混亂統治一切;又能讓高層管理者自上而下,於亂中求治。

 

先從自下而上的行動開始。因為中層崗位在公司外圍,最早察覺到市場變化,也最早作出反應。但是由於中層工作的性質和所處的管理層級,他們只能在局部范圍內做出小變動,不足以影響和引領企業變革。

所以,中層的行動必須和高層的行動在半途相遇。

高層管理者稍放鬆控制,企業內就會有自下而上的行動出現:做實驗、採取各種產品策略,使公司同時朝多個方向前進,混亂隨之統治一切。這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混亂局面。混亂之後,公司的前進方向會逐漸明朗起來。這期間,如何亂中求治就是高層管理者的責任了。

高層管理者必須依靠中層管理者。但是,方向導航的重任又不能完全由中層管理者來承擔。因為中層管理者的知識豐富又有工作實踐,但是他們的經驗和見解只局限於小范圍內,缺乏統領整個公司的雄大才略。

企業需要的是:知識豐富卻眼界欠廣的中層管理者和高瞻遠矚、統觀全局的高層管理者互補不足,聯手行動。兩者對立會引起激烈的爭論,但正是通過爭論,大家看清了戰略轉折點造成的「死亡之谷」另一邊的清晰景象,從而更有利於確定前進的方向。

在「讓混亂統治一切」和「亂中求治」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之間做鍾擺式的運動,是經歷戰略轉型的最佳途徑。

格魯夫的經驗是,「當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行動處於 同等強度 時,效果最佳。」

更具體地說,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成功做到以下兩點:

1. 容忍爭論,甚至鼓勵爭論。 激烈的互不相讓的爭論圍繞需要研究的問題展開,參加爭論者無論職位高低、背景如何都可自由發言。

2. 能夠做出明確的決策, 接受明確的決策,並使整個組織齊心協力擁護該決策。

這樣的組織是一個堅定有力的適應性組織,更善於應付戰略轉折點。

(2) 重視戰略行動,不過分關注戰略計劃

根據格魯夫的經驗,戰略計劃總是空口白話,對公司的實際工作無所裨益。相反,戰略行動總是富有成效。他經常說,「在英特爾公司,你知道什麼幾乎完全不重要。如何對待你知道的、能學到的及已有業績才是英特爾所看重的」。

格魯夫還對戰略行動和戰略計劃做了詳細的區分:

•戰略計劃就像政治演說,但戰略行動則需要腳踏實地,所有行動都是實實在在的,它們標志著企業經營方向的改變。而且,戰略行動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把嶄露頭角的職員分配到新崗位,也可以是中斷某一長期苦心經營的產業的發展。

•戰略計劃常常訴諸於華而不實的管理「黑話」,管理層之外的人往往很難懂;戰略行動則直接觸及員工的工作,很容易被理解。

•戰略計劃包含的是將來發生的事情,與員工當下的日常工作關系不大,員工不會過分關注戰略計劃;戰略行動就需要全體員工高度重視,直接觸及員工的工作。

•戰略行動的力量在於即時性,能快速讓公司發生一些小行動和微小變化。只要這些戰略行動的預期效果和公司穿過戰略轉折點後的預期方向相吻合,這些小行動就能相互作用,迸發出更大威力。

(3) 公開雙向的交流戰略變化

面對全體員工進行公開、雙向的交流,對於企業領導者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卻非做不可。如果員工沒有機會通過電子郵件或者當面提問等各種形式探知和明確領導者的想法,那麼領導者所傳遞的信息就沒有效果。

在帶領英特爾戰略轉型期間的1985年-1987年,格魯夫選擇了當時一種非常高效的交流方式:電子郵件。他每天都要花兩小時閱讀各地員工寫給他的郵件,並給他們回信。很多早已感知到市場變化的中層管理者們通過電子郵件向他匯報公司外圍的情況。格魯夫由此親自聽到了很多辯論,業務雜談和很多從未謀面的人發來的各種變化信息。這些信息遠遠多過他走到員工面前進行交流所獲得的。

如今格魯夫踐行「公開雙向」的戰略交流會已是很多知名大企業日常管理的標准動作,形式更加直接和高效。國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如位元組跳動、網路、美團等都有自己的「公開雙向」戰略交流會,比如「雙月會」「簡單之約」等,形式大多是CEO通過線上直播形式和全體員工對談,回應員工提出的各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魯夫

《這就是OKR:讓谷歌、亞馬遜實現爆炸性增長的工作法》,約翰·杜爾

《三劍客一座城,英特爾公司發展歷程大起底》,與非網

《英特爾48年轉型僅成功一次,領頭羊為何變成了跟跑者?》,魔鐵的世界

《英特爾這48年 半導體巨頭的輝煌與轉型》,界面

⑷ flash儲存晶元作用和生活中的應用

存儲晶元,是嵌入式系統晶元的概念在存儲行業的具體應用。因此,無論是系統晶元還是存儲晶元,都是通過在單一晶元中嵌入軟體,實現多功能和高性能,以及對多種協議、多種硬體和不同應用的支持。

⑸ 主要的四種類型內部存儲器晶元是什麼

按照功能劃分,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主要是內存晶元、微處理器、標准晶元和復雜的片上系統(SoCs)。按照集成電路的類型來劃分,則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數字晶元、模擬晶元和混合晶元。

從功能上看,半導體存儲晶元將數據和程序存儲在計算機和數據存儲設備上。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晶元提供臨時的工作空間,而快閃記憶體晶元則可以永久保存信息,除非主動刪除這些信息。只讀存儲器(ROM)和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晶元不能修改。而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和電可擦只讀存儲器(EEPROM)晶元可以是可以修改的。

微處理器包括一個或多個中央處理器(CPU)。計算機伺服器、個人電腦(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可能都有多個CPU。PC和伺服器中的32位和64位微處理器基於x86、POWER和SPARC晶元架構。而移動設備通常使用ARM晶元架構。功能較弱的8位、16位和24位微處理器則主要用在玩具和汽車等產品中。

標准晶元,也稱為商用集成電路,是用於執行重復處理程序的簡單晶元。這些晶元會被批量生產,通常用於條形碼掃描儀等用途簡單的設備。商用IC市場的特點是利潤率較低,主要由亞洲大型半導體製造商主導。

SoC是最受廠商歡迎的一種新型晶元。在SoC中,整個系統所需的所有電子元件都被構建到一個單晶元中。SoC的功能比微控制器晶元更廣泛,後者通常將CPU與RAM、ROM和輸入/輸出(I/O)設備相結合。在智能手機中,SoC還可以集成圖形、相機、音頻和視頻處理功能。通過添加一個管理晶元和一個無線電晶元還可以實現一個三晶元的解決方案。

晶元的另一種分類方式,是按照使用的集成電路進行劃分,目前大多數計算機處理器都使用數字電路。這些電路通常結合晶體管和邏輯門。有時,會添加微控制器。數字電路通常使用基於二進制方案的數字離散信號。使用兩種不同的電壓,每個電壓代表一個不同的邏輯值。

但是這並不代表模擬晶元已經完全被數字晶元取代。電源晶元使用的通常就是模擬晶元。寬頻信號也仍然需要模擬晶元,它們仍然被用作感測器。在模擬晶元中,電壓和電流在電路中指定的點上不斷變化。模擬晶元通常包括晶體管和無源元件,如電感、電容和電阻。模擬晶元更容易產生雜訊或電壓的微小變化,這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差。

混合電路半導體是一種典型的數字晶元,同時具有處理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技術。微控制器可能包括用於連接模擬晶元的模數轉換器(ADC),例如溫度感測器。而數字-模擬轉換器(DAC)可以使微控制器產生模擬電壓,從而通過模擬設備發出聲音。

⑹ 存儲器晶元由哪些電路組成其作用是什麼

用2k*4的RAM晶元組成32KB的外擴存儲器,共需晶元32片。晶元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其概念很廣,有很多層次,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如內存條、TF卡等。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

⑺ 什麼是三維立體儲存晶元,能詳細介紹下晶元的發展歷史嗎

這種晶元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晶元的設計工藝,因此,晶元的成本得到了極大降低。
即相當於通過標準的製造技術把當前市場上的「片型」晶元摞在一起而組成,因此,不但增加了晶元單位面積的存儲容量,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正是因為上述特點,該晶元還將被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這種「三維」晶元,將在明年推出64MB存儲晶元。該晶元市場將立足於圖像和音頻市場,如數碼相機、音頻播放器、游戲設備以及PDA等產品。這種晶元將以極低的價格出售,消費者幾乎可以象使用傳統的膠卷和磁帶那樣普遍地使用該晶元。並且新的工藝可大大縮小晶元產品的封裝尺寸,使速度、功耗等指標明顯提高。

⑻ 好消息:中企長江存儲128層快閃記憶體晶元量產出貨!正式打破韓企壟斷

我國晶元製造領域傳來了一個重大好消息。

我國晶元代工商「嘉合勁威」日前官宣,該司已經通過旗下品牌——阿斯加特發布新品AN4 PCle4.0 SSD,這款內存晶元的基於長江存儲128層技藝。7月29日當天,觀察者網聯系長江存儲代表人士確認了這個消息。 而這樣就意味著,長江存儲128層快閃記憶體晶元,順利實現量產並完成出貨,填補了我國高端存儲市場的空白。

一直以來,高端存儲晶元市場都是SK海力士、三星這2家韓國巨頭的天下。 當前市面上的存儲晶元主要分為DRAM和NAND兩大類,而在DRAM領域,三星和SK海力士就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NAND的市佔率也高達45%。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季度,三星一家企業就佔領了將近41%的內存晶元市場,SK海力士則分走了約29%的份額。 而在韓國幾乎壟斷了全球內存晶元市場之際,2020年10月,SK海力士還決定,斥資90億美元(摺合約582億元人民幣)買下美國巨頭英特爾的快閃記憶體(NAND)業務。

SK海力士此舉的意圖也很簡單,就是想擴大自身的內存晶元版圖,從而對三星世界第一的位置發起沖擊。 截至今年7月22日,已有新加坡、美國、韓國、巴西、英國等在內的7個國家和地區同意了SK海力士和英特爾的這筆生意,目前還剩下中國的監管機構沒有「點頭」。

要知道,靠著發展半導體產業,韓國的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韓國貿易出口規模達到549億美元,同比大增了近40%,創下有史以來6月最高的出口增幅;而這個已是韓國連續8月實現出口增長。

其中,半導體在5-6月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100億美元以上的出口業績。 據韓國有關部門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該國在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突破了1030億美元(摺合約6657億元人民幣),為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出口水平。

就6月的表現而言,韓國總計賣出了111.6億美元半導體,存儲晶元的出口佔比接近70%,約達75.4 億美元。 而中國還是韓國半導體的重要出口市場,6月自韓國手裡購買了近70億美元晶元(摺合約4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超過37%,在我國自韓國進口的商品總額佔比約達75%。

雖然目前韓國沒有在晶元領域追加出口限制,我國還可以自韓國市場進口晶元,但是美國那邊卻不好說。 就在7月上旬,有美國官員發出呼籲,希望美國商務部將我國企業長江存儲列入觀察的「黑名單」中。隨後,在7月16日,長江存儲也對此事官方回應稱,該司的晶元產品均應用在民用領域,同時嚴格遵守WTO等國際組織的貿易規則,美國方面的說法失實。

要知道,長江存儲於2020年4月成功研發的這款128層存儲晶元,具備業界最高的IO速度,工藝水平在全球領先。 而據有關機構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的存儲晶元規模已經達到18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迎來500億美元的里程碑。

文 |廖力思 題 | 曾藝 圖 |盧文祥 審 |呂佳敏

⑼ 晶元存儲數據的原理是什麼

1、 sram 裡面的單位是若干個開關組成一個觸發器, 形成可以穩定存儲 0, 1 信號, 同時可以通過時序和輸入信號改變存儲的值。

2、dram, 主要是根據電容上的電量, 電量大時, 電壓高表示1, 反之表示0
晶元就是有大量的這些單元組成的, 所以能存儲數據。

所謂程序其實就是數據. 電路從存儲晶元讀數據進來, 根據電路的時序還有電路的邏輯運算, 可以修改其他存儲單元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