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操作系統由什麼組成,工作原理是什麼
操作系統的組成
系統資源包括CPU、內存、輸入輸出設備以及存儲在外存中的信息. 因此操作系統由
(1)對CPU的使用進行管理的進程調度程序
(2)對內存分配進行管理的內存管理程序
(3)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管理的設備驅動程序
(4)對外存中信息進行管理的文件系統
BIOS
BIOS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縮寫, 稱為計算機系統的固件(firmware), 存儲在ROM型存儲器中, 位於1M內存的頂端(0FE000~0FFFFFF), 是微機加電開始工作時最先被執行的一段指令代碼. 微型計算機常用的操作系統中, 無論DOS還是Windows, 或者Windows NT, 都是由它引導啟動的
分層結構和系統調用
在操作系統的分層結構中, 通常把與機器硬體直接有關的部分放在最內層(中斷處理, 設備驅動程序), 把與用戶關系密切的部分放在最外層(外殼程序), 把進程調度、內存管理和文件系統放在中間層. 從計算機硬體開始,在指令系統的基礎上, 先實現最內層的功能, 於是得到了一個比硬體機器功能強的第一級虛擬機; 再以第一級虛擬機為基礎, 實現中間層的功能, 得到第二級虛擬機. 這樣逐層擴充,最後得到一個功能最強的虛擬機, 即用戶眼中的虛擬機.
這種分層結構, 使得內層為外層提供服務, 外層通過調用內層提供的服務實現對計算機的控制, 越往外層與計算機硬體的關系越淡薄, 簡化了用戶對計算機的使用. 這種外層調用內層服務的過程就叫做系統調用. 如DOS的系統調用和Windows的API調用.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㈡ 如何安裝操作系統到內存中
1、打開VMware Workstation,直接點擊文件下面的新建虛擬機。
㈢ 操作系統是什麼
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資源,控制其他程序運行並為用戶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統軟體的集合。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負責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任務。操作系統的種類很多,各種設備安裝的操作系統可從簡單到復雜,可從手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到超級計算機的大型操作系統。目前流行的現代操作系統主要有Android、BSD、iOS、Linux、Mac OS X、Windows、Windows Phone和z/OS等,除了Windows和z/OS等少數操作系統,大部分操作系統都為類Unix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資源管理,程序控制和人機交互等。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可分為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兩大類。設備資源指的是組成計算機的硬體設備,如中央處理器,主存儲器,磁碟存儲器,列印機,磁帶存儲器,顯示器,鍵盤輸入設備和滑鼠等。信息資源指的是存放於計算機內的各種數據,如文件,程序庫,知識庫,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等。
操作系統位於底層硬體與用戶之間,是兩者溝通的橋梁。用戶可以通過操作系統的用戶界面,輸入命令。操作系統則對命令進行解釋,驅動硬體設備,實現用戶要求。以現代觀點而言,一個標准個人電腦的OS應該提供以下的功能:
進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內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文件系統(File system)
網路通訊(Networking)
安全機制(Security)
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驅動程序(Device drivers)
資源管理
系統的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都是操作系統根據用戶需求按一定的策略來進行分配和調度的。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就負責把內存單元分配給需要內存的程序以便讓它執行,在程序執行結束後將它佔用的內存單元收回以便再使用。對於提供虛擬存儲的計算機系統,操作系統還要與硬體配合做好頁面調度工作,根據執行程序的要求分配頁面,在執行中將頁面調入和調出內存以及回收頁面等。
處理器管理或稱處理器調度,是操作系統資源管理功能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在一個允許多道程序同時執行的系統里,操作系統會根據一定的策略將處理器交替地分配給系統內等待運行的程序。一道等待運行的程序只有在獲得了處理器後才能運行。一道程序在運行中若遇到某個事件,例如啟動外部設備而暫時不能繼續運行下去,或一個外部事件的發生等等,操作系統就要來處理相應的事件,然後將處理器重新分配。
操作系統的設備管理功能主要是分配和回收外部設備以及控制外部設備按用戶程序的要求進行操作等。對於非存儲型外部設備,如列印機、顯示器等,它們可以直接作為一個設備分配給一個用戶程序,在使用完畢後回收以便給另一個需求的用戶使用。對於存儲型的外部設備,如磁碟、磁帶等,則是提供存儲空間給用戶,用來存放文件和數據。存儲性外部設備的管理與信息管理是密切結合的。
信息管理是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向用戶提供一個文件系統。一般說,一個文件系統向用戶提供創建文件,撤銷文件,讀寫文件,打開和關閉文件等功能。有了文件系統後,用戶可按文件名存取數據而無需知道這些數據存放在哪裡。這種做法不僅便於用戶使用而且還有利於用戶共享公共數據。此外,由於文件建立時允許創建者規定使用許可權,這就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程序控制
一個用戶程序的執行自始至終是在操作系統控制下進行的。一個用戶將他要解決的問題用某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了一個程序後就將該程序連同對它執行的要求輸入到計算機內,操作系統就根據要求控制這個用戶程序的執行直到結束。操作系統控制用戶的執行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調入相應的編譯程序,將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編譯成計算機可執行的目標程序,分配內存儲等資源將程序調入內存並啟動,按用戶指定的要求處理執行中出現的各種事件以及與操作員聯系請示有關意外事件的處理等。
人機交互
操作系統的人機交互功能是決定計算機系統「友善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機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輸入輸出的外部設備和相應的軟體來完成。可供人機交互使用的設備主要有鍵盤顯示、滑鼠、各種模式識別設備等。與這些設備相應的軟體就是操作系統提供人機交互功能的部分。人機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關設備的運行和理解並執行通過人機交互設備傳來的有關的各種命令和要求。
進程管理
不管是常駐程序或者應用程序,他們都以進程為標准執行單位。當年運用馮紐曼架構建造電腦時,每個中央處理器最多隻能同時執行一個進程。早期的OS(例如DOS)也不允許任何程序打破這個限制,且DOS同時只有執行一個進程(雖然DOS自己宣稱他們擁有終止並等待駐留(TSR)能力,可以部分且艱難地解決這問題)。現代的操作系統,即使只擁有一個CPU,也可以利用多進程(multitask)功能同時執行復數進程。進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統調整復數進程的功能。
由於大部分的電腦只包含一顆中央處理器,在單內核(Core)的情況下多進程只是簡單迅速地切換各進程,讓每個進程都能夠執行,在多內核或多處理器的情況下,所有進程通過許多協同技術在各處理器或內核上轉換。越多進程同時執行,每個進程能分配到的時間比率就越小。很多OS在遇到此問題時會出現諸如音效斷續或滑鼠跳格的情況(稱做崩潰(Thrashing),一種OS只能不停執行自己的管理程序並耗盡系統資源的狀態,其他使用者或硬體的程序皆無法執行)。進程管理通常實現了分時的概念,大部分的OS可以利用指定不同的特權等級(priority),為每個進程改變所佔的分時比例。特權越高的進程,執行優先順序越高,單位時間內占的比例也越高。互動式OS也提供某種程度的回饋機制,讓直接與使用者交互的進程擁有較高的特權值。
內存管理
根據帕金森定律:「你給程序再多內存,程序也會想盡辦法耗光」,因此程序員通常希望系統給他無限量且無限快的存儲器。大部分的現代計算機存儲器架構都是層次結構式的,最快且數量最少的暫存器為首,然後是高速緩存、存儲器以及最慢的磁碟存儲設備。而操作系統的存儲器管理提供查找可用的記憶空間、配置與釋放記憶空間以及交換存儲器和低速存儲設備的內含物……等功能。此類又被稱做虛擬內存管理的功能大幅增加每個進程可獲得的記憶空間(通常是4GB,既使實際上RAM的數量遠少於這數目)。然而這也帶來了微幅降低運行效率的缺點,嚴重時甚至也會導致進程崩潰。
存儲器管理的另一個重點活動就是藉由CPU的幫助來管理虛擬位置。如果同時有許多進程存儲於記憶設備上,操作系統必須防止它們互相干擾對方的存儲器內容(除非通過某些協定在可控制的范圍下操作,並限制可訪問的存儲器范圍)。分區存儲器空間可以達成目標。每個進程只會看到整個存儲器空間(從0到存儲器空間的最大上限)被配置給它自己(當然,有些位置被操作系統保留而禁止訪問)。CPU事先存了幾個表以比對虛擬位置與實際存儲器位置,這種方法稱為標簽頁(paging)配置。
藉由對每個進程產生分開獨立的位置空間,操作系統也可以輕易地一次釋放某進程所佔據的所有存儲器。如果這個進程不釋放存儲器,操作系統可以退出進程並將存儲器自動釋放。
虛擬內存
虛擬內存是計算機系統內存管理的一種技術。它使得應用程序認為它擁有連續的可用的內存(一個連續完整的地址空間),而實際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個物理內存碎片,還有部分暫時存儲在外部磁碟存儲器上,在需要時進行數據交換。
在早期的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如DOS)中,每台計算機只有一個用戶,每次運行一個程序,且次序不是很大,單個程序完全可以存放在實際內存中。這時虛擬內存並沒有太大的用處。但隨著程序佔用存儲器容量的增長和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的出現,在程序設計時,在程序所需要的存儲量與計算機系統實際配備的主存儲器的容量之間往往存在著矛盾。例如,在某些低檔的計算機中,物理內存的容量較小,而某些程序卻需要很大的內存才能運行;而在多用戶多任務系統中,多個用戶或多個任務更新全部主存,要求同時執行獨斷程序。這些同時運行的程序到底佔用實際內存中的哪一部分,在編寫程序時是無法確定的,必須等到程序運行時才動態分配。[4]
為此,希望在編寫程序時獨立編址,既不考慮程序是否能在物理存儲中存放得下,也不考慮程序應該存放在什麼物理位置。而在程序運行時,則分配給每個程序一定的運行空間,由地址轉換部件將編程時的地址轉換成實際內存的物理地址。如果分配的內存不夠,則只調入當前正在運行的或將要運行的程序塊(或數據塊),其餘部分暫時駐留在輔存中。
㈣ 操作系統只負責管理內存儲器而不管理外存儲器,對嗎
操作系統只負責管理內存儲器而不管理外存儲器,是錯的。
計算機的存儲器可分成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在程序執行期間被計算機頻繁地使用,並且在一個指令周期期間是可直接訪問的。外存儲器要求計算機從一個外貯藏裝置例如磁帶或磁碟中讀取信息。
操作系統對內外存儲器存儲管理要實現的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方便、安全和充分大的存儲空間。方便是指將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分開,用戶只在各自的邏輯地址空間編寫程序,不必過問物理空間和物理地址的細節,地址的轉換由操作系統自動完成。
安全是指同時駐留在內存的多個用戶進程相互之間不會發生干擾,也不會訪問操作系統所佔有的空間。充分大的存儲空間是指利用虛擬存儲技術,從邏輯上對內存空間進行擴充,從而可以使用戶在較小的內存里運行較大的程序。
(4)操作系統即駐留在內存儲器中擴展閱讀:
內存儲器有很多類型。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在計算期間被用作高速暫存記憶區。數據可以在RAM中存儲、讀取和用新的數據代替。當計算機在運行時RAM是可得到的。它包含了放置在計算機此刻所處理的問題處的信息。大多數RAM是「不穩定的」,這意味著當關閉計算機時信息將會丟失。
只讀存儲器(ROM)是穩定的。它被用於存儲計算機在必要時需要的指令集。存儲在ROM內的信息是硬接線的」,且不能被計算機改變。可變的ROM,稱為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可以將其暴露在一個外部電器設備或光學器件(如激光)中來改變,PROM的重新編程是可能的,但不是常規。
㈤ 安卓手機,我們安裝應用程序到內存中,這指什麼存儲器,操作系統在什麼存儲器
安卓手機的存儲器有
RAM,ROM,SD卡
三種
一、RAM
就是內存,失電內容即消失,是CPU的工作存儲器;
二、ROM
也是可以反復擦寫的內存晶元,但失電內容並不消失,ROM分為系統分區和用戶分區,
系統分區受到保護不讓寫的,但獲取ROOT許可權後用軟體可以將它變成可寫的,
用戶分區是可以寫的,安裝的APK應用程序是到了用戶分區
三、SD卡,可以擦寫的存儲器,是後插入的存儲卡,也有的手機也集成在手機內部的,
可以存放文件
㈥ 操作系統本身是在內存中的還是在磁碟上的
內存是系統運行的一個暫存空間,實際系統程序文件是在磁碟上。
㈦ 操作系統的定義是什麼簡述操作系統的幾大功能。
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計算機程序。
操作系統需要處理如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事務。操作系統也提供一個讓用戶與系統交互的操作界面。
操作系統主要包括的功能有:
1、進程管理,其工作主要是進程調度,在單用戶單任務的情況下,處理器僅為一個用戶的一個任務所獨占,進程管理的工作十分簡單。但在多道程序或多用戶的情況下,組織多個作業或任務時,就要解決處理器的調度、分配和回收等問題 。
2、存儲管理分為幾種功能:存儲分配、存儲共享、存儲保護 、存儲擴張。
3、設備管理分有以下功能:設備分配、設備傳輸控制、設備獨立性。
4、文件管理:文件存儲空間的管理、目錄管理 、文件操作管理、文件保護。
5、作業管理是負責處理用戶提交的任何要求。
(7)操作系統即駐留在內存儲器中擴展閱讀:
從使用者角度來說,操作系統可以對計算機系統的各項資源板塊開展調度工作,其中包括軟硬體設備、數據信息等,運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可以減少人工資源分配的工作強度,使用者對於計算的操作干預程度減少,計算機的智能化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資源管理方面,如果由多個用戶共同來管理一個計算機系統,那麼可能就會有沖突矛盾存在於兩個使用者的信息共享當中。
為了更加合理的分配計算機的各個資源板塊,協調計算機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就需要充分發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職能,對各個資源板塊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程度進行一個最優的調整,使得各個用戶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㈧ 計算機操作系統知識點
計算機操作系統知識點
網路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路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體上、軟體上、所用標准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路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下面是關於計算機操作系統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4.1.1操作系統的概念
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程序,同時它又是用戶與計算機硬體的介面。
4.1.2操作系統的構成
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管理、輸入/輸出系統管理、二級存儲管理、聯網、保護系統、命令解釋程序
4.2.1操作系統的類別
經過多年的發展,操作系統多種多樣。為提高大型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利用率,操作系統從批處理,多道程序發展為分時操作系統。為了滿足計算機處理實時事件的需要,就有實時操作系統。為適應個人計算機系統的需要又出現了桌面操作系統。為適應並行系統的需要,就有了多處理器操作系統。為滿足網路和分布計算的需要,就有了網路操作系統和分布式操作系統。此外,還有為支持嵌入式計算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
4.2.2計算環境
從計算機誕生至今,操作系統總是與具體的計算環境相聯系,它總是在某種計算環境中設置和使用,就目前來看計算環境可分為以下幾類:
1.傳統計算環境
指普通意義下的獨立或聯網工作的通用計算機所形成的計算環境。
2.基於Web的計算環境
互聯網的普及使得計算被延伸到Web環境。
3.嵌入式計算環境
嵌入式計算機就是安裝在某些設備上的計算部件,其計算相對比較簡單。
4.3.1進程的概念
什麼是進程?它與程序有什麼區別?
程序:用戶為完成某一個特定問題而編寫的操作步驟。
進程:可以簡單地被看作是正在執行的程序。但是進程需要一定的資源來完成它的任務(例如CPU時間、內存、文件和I/O設備)。
進程與程序的區別在於進程是動態的、有生命力的,而程序是靜態的。一個程序載入到內存,系統就創建一個進程,程序執行結束後,該進程也就消亡了。
在計算機中,由於多個程序共享系統資源,就必然引發對CPU的爭奪。如何有效地利用CPU資源,如何在多個請求CPU的進程中選擇取捨,這就是進程管理要解決的問題。
4.3.3進程式控制制塊PCB(略)
為了控制進程,操作系統就必須知道進程存儲在哪裡,以及進程的一些屬性。
進程式控制制塊是進程實體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統中記錄進程的專用數據結構。一個新的進程創建時,操作系統就會為該進程建立一個進程式控制制塊。操作系統根據進程式控制制塊對並發進程進行控制。
4.3.4進程調度及隊列圖
計算機採用多道程序的目的是使得計算機系統無論何時都有進程運行,單處理器的計算機在某一時刻CPU只能運行一個進程,如果存在多個進程,其它進程就需要等待CPU空閑時才能被調度執行。
當一個進程處於等待或CPU時間片用完時,操作系統就會從該進程中拿走CPU控制權,然後再交給其它進程使用,這就是進程的調度。
4.3.5CPU調度及其准則
在設計CPU調度程序時主要應該考慮的准則包括:
(1)CPU使用率。讓CPU盡可能地忙。
(2)吞吐量。讓CPU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進程數盡可能多。
(3)周轉時間。讓進程從提交到運行完成的時間盡可能短。
(4)等待時間。讓進程在就緒隊列中等待所花時間之和盡可能短。
(5)響應時間。讓進程從提交請求到產生第一響應之間的時間盡可能短。
主要的CPU調度演算法
1、先到先服務
2、最短作業優先
3、優先權
4、輪轉
5、多級隊列
6、多級反饋隊列
4.3.7進程的同步與互斥
進程的同步就是指相互協作的進程不斷調整它們之間的相對速度,以實現共同有序地推進。
換句話說,在操作系統中,允許多個進程並發運行。然而,有些進程之間本身存在某種聯系,它們在系統中需要一種協作,以保證進程能正確有序地執行並維護數據的一致性。
在操作系統中,可能存在著多個進程。而系統中一些資源一次只允許一個進程使用,這類資源被稱為臨界資源。在進程中訪問臨界資源的那段程序稱為臨界區。當一個進程進入臨界區執行時,其它進程就不允許進入臨界區執行,否則就會導致錯誤結果。由此得出:
多個進程並發執行時,只允許一個進程進入臨界區運行,這就是進程的互斥。
例如:多個進程在競爭使用列印機時表現為互斥。
一個文件可供多個進程共享,其中有一個進程在寫操作時,其它進程則不允許同時寫或讀,表現為互斥。
4.3.8進程的死鎖及處理方法
在多道程序設計中,多個進程可能競爭一定數量的資源。一個進程在申請資源時,如果所申請資源不足,該進程就必須處於等待狀態。如果所申請的資源被其它進程佔有,那麼進程的等待狀態就可能無法改變,從而形成進程之間相互一直等待的局面,這就是死鎖。
競爭資源引起死鎖
引起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
互斥:任一時刻只能有一個進程獨占某一資源,若另一進程申請該資源則需延遲到該資源釋放為止。
佔有並等待:即該進程佔有部分資源後還在等待其它資源,而該資源被其它進程佔有。
非搶占:某進程已佔用資源且不主動放棄它所佔有的資源時,其它進程不能強占該資源,只有等其完成任務並釋放資源。
循環等待:在出現死鎖的系統中,一定存在這樣一個進程鏈,其中每個進程至少佔有其它進程所必需的資源,從而形成一個等待鏈。
處理死鎖問題的三種方式:
可使用協議預防和避免死鎖,確保系統從不會進入死鎖狀態。
可允許系統進入死鎖狀態,然後檢測出死鎖狀態,並加以恢復。
可忽略進程死鎖問題,並假裝系統中死鎖從來不會發生。即沒有必要把精力花在小概率事件上。
處理死鎖優先考慮的順序:先預防和避免再檢測和恢復
4.4內存管理
內存是現代操作系統的核心。內存用於容納操作系統和各種用戶進程,是可以被CPU和I/O設備所共同訪問的數據倉庫。計算機的所有程序運行時都要調入內存。
內存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為每個用戶進程合理地分配內存,以保證各個進程之間在存儲區不發生沖突;當內存不足時,如何把內存和外存結合起來,給用戶提供一個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虛擬內存,使得程序能順利執行。內存管理包括內存分配、地址映射、內存保護和擴充。
4.4.1用戶程序執行與地址映射
用戶編寫程序在執行前,需要多個處理步驟,這些步驟可將源程序轉變為二進制機器代碼,然後在內存中等待執行。當然有時並非每個步驟都是必需的。
通常,將指令和數據的.地址映射成內存地址可以發生在以下三個執行階段。(了解)
1.編譯階段:如果在編譯時就知道進程將在內存中的什麼位置駐留,那麼編譯器就可以直接以生成絕對地址代碼。
2.載入階段:不知道進程將駐留在什麼位置,那麼編譯器就必須生成程序的邏輯地址,在載入階段再轉變成內存的絕對地址。
3.執行階段:如果進程在執行時可以從一個內存段移動到另一個內存段,那麼進程的絕對地址映射工作只能延遲到執行時進行。
4.4.2物理地址空間與邏輯地址空間
物理地址:是計算機內存單元的真實地址。
物理地址空間:由物理地址所構成的地址范圍。
邏輯地址:用戶程序地址,從0開始編址。
邏輯地址空間:由邏輯地址所構成的地址范圍。
地址映射:用戶程序在運行時要裝入內存,這就需要將邏輯地址變換成物理地址,這個過程稱為地址映射,也稱重定位。
用戶編寫的源程序是不考慮地址的,源程序經CPU編譯後產生邏輯地址。從CPU產生的邏輯地址轉換為內存中的物理地址的映射是由計算機中被稱為內存管理單元的硬體設備來實現的,將邏輯地址與內存管理單元中存放的內存基址相加就得到了物理地址。
4.4.3進程使用內存的交換技術
為了更加有效地使用內存,進程在不運行時,可以暫時從內存移至外存上,直到需要再運行時再重新調回到內存中。也就是說內存管理程序可將剛剛運行過的進程從內存中換出以釋放出佔用的內存空間,然後將另一個要運行的進程占據前者釋放的內存空間。
計算機工作時,為了將多個進程放入到內存就必須考慮在內存中如何放置這些進程。
4.4.4內存分配方案-連續
對於連續內存分配方案,開始時所有內存是一個大的孔,隨著內存分配的進行就會形成位置上不連續的大小不一的孔。在連續內存分配方案中,當新進程需要內存時,為其尋找合適的孔,實現內存分配。該方案為每個進程所分配的內存物理地址空間在位置上是連續的。
4.4.5內存分配方案-分頁式
分頁管理基本思想:
o內存物理地址空間劃分為若干個大小相等的塊(頁框)
o進程的邏輯地址空間也劃分為同樣大小的塊(頁面)
o內存分配時每個頁面對應地分配一個頁框,而一個進程所分得頁框在位置上不必是連續的。
頁表:操作系統為每個用戶程序建立一張頁表,該表記錄用戶程序的每個邏輯頁面存放在哪一個內存物理頁框。
4.5虛擬內存方案
虛擬內存是一個容量很大的存儲器的邏輯模型,它不是任何實際的物理存儲器,它一般是藉助硬碟來擴大主存的容量。
虛擬內存:對於一個進程來講,如果僅將當前要運行的幾個頁面裝入內存便可以開始運行,而其餘頁面可暫時留在磁碟上,待需要時再調入內存,並且調入時也不佔用新的內存空間,而是對原來運行過的頁面進行置換。這樣,就可以在計算機有限的內存中同時駐留多個進程並運行。而對用戶來講感覺到系統提供了足夠大的物理內存,而實際上並非真實的,這就是虛擬內存。
4.5.2頁面請求與頁面置換演算法
頁面請求:在虛擬內存技術中,進程運行時並沒有將所有頁面裝入到內存,在運行過程中進程會不斷地請求頁面,如果訪問的頁面已在內存,就繼續執行下去;但如果要訪問的頁面尚未調入到內存,便請求操作系統將所缺頁面調入內存,以便進程能繼續運行下去。
頁面置換:如果請求頁面調入內存時,分配給該進程的頁框已用完,就無法立即裝入所請求頁面。此時,必須將進程中的某個頁面從內存的頁框調出到磁碟上,再從磁碟上將所請求的頁面調入到內存的該頁框中。這個過程叫做頁面置換。
4.6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統最常見的組成部分。文件管理主要提供目錄及其文件的管理。
4.6.1文件的概念
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儲設備上的相關信息的集合。
文件命名:文件主名+擴展名
文件存取屬性:
只讀:只允許授權用戶進行讀操作。
讀寫:只允許授權用戶進行讀和寫的操作。
文檔:允許任何用戶進行讀寫操作。
隱藏:不允許用戶直接看到文件名。
文件系統:是對文件進行操作和管理的軟體,是用戶與外存之間的介面。這個系統將所有文件組織成目錄結構保存在外存,一個文件對應其中的一個目錄條。目錄條記錄有文件名、文件位置等信息。
操作系統對文件的基本操作包括:
創建文件、文件寫、文件讀、文件重定位、文件刪除、文件截短。
對文件的其它操作包括:文件復制、重命名、更改屬性等。
;㈨ 計算機安裝操作系統後,操作系統即駐留在內存儲器中,加電啟動計算機工作時,CPU就開始執行其中的程序。
存放程序和數據
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外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
採用動態或者靜態的工作方式
㈩ 內存儲器中存儲的是什麼
我們平常所提到的計算機的內存指的是動態內存(即DRAM),動態內存中所謂的「動態」,指的是當我們將數據寫入DRAM後,經過一段時間,數據會丟失,因此需要一個額外設電路進行內存刷新操作。具體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一個DRAM的存儲單元存儲的是0還是1取決於電容是否有電荷,有電荷代表1,無電荷代表0。但時間一長,代表1的電容會放電,代表0的電容會吸收電荷,這就是數據丟失的原因;刷新操作定期對電容進行檢查,若電量大於滿電量的1/2,則認為其代表1,並把電容充滿電;若電量小於1/2,則認為其代表0,並把電容放電,藉此來保持數據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