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腦的存儲量是多少
人腦遠遠勝過電腦 那些預言電腦的能力將超過人類大腦的人已經被證明是絕對錯誤的。研究人員首次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發現人腦在這方面的能力超過所有的電腦。 在《大腦與思維》雜志發表的文章稱,盡管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00,000,000,000個位元組(10的12次方),人腦的記憶容量的位元組數則大約到10後面跟8432個零。 人腦中神經元的數量是已知的,大約為1000億個,許多分析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電腦不久將超過人腦的觀點。但是,研究人員並不局限於這個角度,他們運用一系列運演算法則,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其中包括不同神經網路的龐大功能。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項發現可能會改變電腦設計的思路。今後電腦的改進可能不是增加位元組,而是模仿人腦,更加註重神經網路。 作者:青雲譯 文章來源:中國公眾科技網 比存儲量 全球電腦記憶體總和也比不上一人腦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線 (2003-09-16 10:46:05) 來源:中國日報網 《人腦與思維》雜志9月14日發表文章指出,單個人腦的記憶存儲量遠勝全球電腦記憶體的總和。 風靡全球的科幻影片《黑客帝國》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人類反抗電腦統治的故事:人類在電腦的步步進逼下只剩下最後的據點錫安。該片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普遍擔憂,即電腦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越來越依賴電腦處理各種事務,如此一來,人腦是否會最終輸給電腦,淪為電腦的奴隸?甚至有人預言,電腦戰勝人腦的日子近在眼前。最近,英國研究者第一次以事實數據駁斥了悲觀主義者的上述觀點。 研究人員經運算發現,單個人腦的容量竟比歷史上所有已生產出來的電腦記憶體總和還要大。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電腦記憶體容量是10萬億(10後面加12個零)比特,然而相比之下,人腦的記憶體容量更不可思議——那就是數位10後面加上8432個零,簡直是天文數位。 研究者指出,人腦的記憶體容量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所在。此前,科學家苦於沒有有效的運算公式,因此無法揭開人腦存儲量的大小之謎。甚至有一些武斷的科學家根據人腦只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就斷定電腦一定會很快超越人腦。 而現在,根據研究者最新發明的一系列運演演算法則,人腦容量的大小、千億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連接搭配形成的近乎天文數位的排列組合,都可以准確地算出來。電腦勝過人腦的預言不攻自破。 不過,新發現同樣可以用作改善電腦的程式設計,提高其運算能力。例如,科學家可模仿人腦原理,在不增加空間的情況下,通過擴大連接增大電腦記憶體量。
『貳』 世界上最大的硬碟容量多少GB
希捷:6個月內將推全球最大1000GB硬碟 希捷日前證實,將在6個月內推出1TB的高容量硬碟。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是全球首次上市的最高容量3.5英寸硬碟。 今年9月,希捷曾展示最新的硬碟存儲技術,即每平方英寸可以存儲421G的數據。利用該項技術,1.8英寸硬碟的存儲空間可達到275GB,2.5英寸硬碟可存儲500GB,而3.5英寸硬碟的存儲容量則可達到2.5TB(2500GB)。 當前,PC機的硬碟存儲空間普遍為100G左右,可以存儲8000張圖片,或2000首歌曲。而1000G硬碟可以存儲50多萬張圖片,或1萬首MP3曲目。 據IDC預計,到2010年,全球硬碟銷售額將達到415億美元,而2005的銷售額為249億美元
『叄』 儲存在硬碟的數據有重量嗎
只要存在的東西,都是有重量的。
數據會有重量,是因為快閃記憶體是用捕獲電子的方法來區別0和1的字元串——當電子的數量一定時,被捕獲(也就是數據被存儲)的電子就會獲得更高的能級,從而質量就會增加。
那麼要多少數據才能讓我們明顯感覺出手機變重了?根據韋伯定律,如果兩個物體間的質量差異達到5%,那麼人就可以感覺出來。以iPhone 6s為例,它的重量是143克。只要數據的重量達到7克左右,我們就能感覺出變化。
現在整個互聯網大約有5萬億T的數據,這個重量大約是1盎司的百分之0.2,或者是1克的二十萬分之一多一點。很明顯,這個重量離我們能感知到的7g,還是有不止一點點的差異,所以你要把整個互聯網的數據乘以一百萬倍才有iphone6s的5%。通過這個計算方法,要得到7克的重量,大約需要5.7×1000T的數據。如果這些數字讓你沒啥感覺,我們再具體點說,它們大概相當於人腦能存儲的信息量的一百萬的四次方倍(1.25萬億位元組),或者相當於存滿「四百萬的四次方」台128GB iPhone 6s手機的數據。
『肆』 數據有重量嗎
有。
手機存儲通過裝載和卸載電子,實現數據的錄入儲存的。具體的工作原理十分復雜,電器結構更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簡單點說,就是按照各個細小的元件內部裝載的電子數量,表示不同的狀態,例如裝進去50個電子的元件代表的是「1」,裝進去100個電子的元件代表的是「0」。
雖然說電子的質量在一般人看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畢竟電子也是有質量的。
(4)全世界的存儲數據重量擴展閱讀
我們感受不到的原因:根據韋伯定律,如果兩個物體間的質量差異達到5%,那麼人就可以感覺出來。以手中的iPhone 6s為例,它的重量是143g。所以說存儲的數據重量要達到7g左右,人才能感覺出變化。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John D. Kubiatowicz說:「存儲的位元組其實是有物理重量的,即使小到難以察覺——1位元組的數據大約重1阿克——相當於1/10^18克。」
也就是說,即便未來手機可以儲存幾十TB的東西,其增加的重量也寥寥無幾,加起來都不如你一根頭發沉。很明顯,這個重量離我們能感知到的7g還是有不止一點點差異,除非我們把整個互聯網上所有信息全都放到手機里,也許才能達到7g的目標。
『伍』 - -全球所有的儲存設備加起來有多大容量
1,目前,全球互聯網站大約有1.72億個。每個網站的伺服器容量不等,幾十G到幾千G的都有。大約平均一下,每個網站伺服器的容量有1T(也就是1000G)
2,目前,全球個人電腦數量已經超過10億台,每台平均容量大約為100G左右。
3,手機,光碟,移動硬碟,U盤等的總數量大約50億,平均容量10G左右。
因此,目前全球所有存儲設備總和,大約為
E=1.72*1000+10*100+50*10=3220億G
即:大約3000億個G,3億個T。這容量是不是很驚人?
『陸』 整個互聯網的數據有多重
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算出,一台4GB的Kindle裝滿電子書後它的重量會增加0.000000000000000001g。大概能推出互聯網和一顆草莓一樣重。這是通過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mc^2得出的。
『柒』 請問,人類從古至今所投入使用的所有電腦硬碟(包括正在使用的和已經廢棄的)所能儲存的數據總量多大
咱們可以這樣估算一下這個問題。
以我個人為例。我現在用了大概4個手機,用了5張手機SD卡,加上手機本身容量一共是58G。用過5台電腦。最早的電腦容量不記得了,以500G為基準吧,2500G。我還有一台單反,64G的儲存卡。用過6個U盤,共112G。
我身處發展中國家,對電子產品特別是儲存能力的需求不高。現在25歲,共擁有了2700G左右的存儲容量。發達國家的人可能佔有的存儲量更大,但是以非洲窮國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可能人均佔有的存儲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僅以個人而言,估計平均下來,人均也就3000G-5000G左右。這是現在的水平。
考慮到科技的爆發式發展,前10年20年總共的存儲量加起來估計也不會比未來一年生產出來的存儲量要大。
那麼,65億乘以4500G,應該大致等於全球個人佔有的存儲量的總和。
考慮到還有伺服器這種擁有巨大容量的公有存儲設備。這一塊我不太清楚,也比較難以估計。
綜上所述:這種估計非常的不準確,和實際數額之間的差距肯定巨大。而且相對於人類真正需要的存儲量,肯定是遠遠的超支的。我覺得人類生產出來的存儲量,估計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白白浪費掉的。
『捌』 全世界計算機數據總量
由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的廣泛普及,IDC預計,到2011年世界上將產生1,800,000,000TB數據,也就是1.8ZB.
數碼世界正在以讓人難以想像的速度擴張,消費者和企業將自己的大量圖像,視頻和文件數據放在其大容量硬碟和存儲伺服器中,去年,全球總數據量達到281,000,000TB,而2011年將突破1.8ZB,大約是2006年的10倍.
目前消費級硬碟的最大容量是1TB,1000個硬碟就能產生1PB的容量,是什麼導致了世界數據數量如此劇增?答案是視頻和照片以及監控錄像.同時,從模擬到數字信號的轉換後的數據也稱為增加全球存儲介質負擔的重要原因,目前龐大的存儲方案並不能滿足需要,世界將最終需要新的辦法來存儲這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