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國產集中式存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國產集中式存儲

發布時間: 2023-02-03 21:25:51

⑴ 國內私有雲廠商哪家好,什麼是新一代私有雲

目前主流企業級私有雲落地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種,下面逐一介紹,並講解其各自特點:

  • 將AWS、Azure、阿里雲等商業公有雲方案全套落地到私有環境;

  • 使用類似 OpenStack、Ceph 等開源軟體構建私有雲;

  • 使用類似 VMware、SmartX、Nutanix 等虛擬化或超融合產品配合 CMP 組件等成熟的商業組件構建私有雲。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由於 HCI 架構為私有雲帶來的諸多優勢,方式 1、2 也都衍生了基於超融合架構的落地方案,超融合正成為構建新一代私有雲「基石」的主流方案。以下逐一介紹。

公有雲移植構建私有雲

將公有雲移植到企業數據中心,方案最大的優勢是它來自於公有雲成功經驗,並經過長時間,大規模營運的考驗,擁有比較全面的功能,以 AWS 為例展示其落地方案及架構。

在資源池的構建上方式上,以往 VMware vSpere 、FC 網路、FC SAN 存儲傳統三層式架構占據統治地位,但超融合方案正在越來越多地替換原有的架構。VMware、SmartX、等主流超融合廠商配合成熟的商用 CMP 產品都提供了諸多基於超融合架構的私有雲案例。相比於以上兩種方案,該落地方案具有獨特的特點:

1.相比於公有雲廠商以及全棧的私有雲方案,該方案具備更好的開放性,更靈活輕量;

2. 相比於基於的開源產品,該方案穩定簡單,具備真正「生產就緒「能力。

⑵ 什麼是VMware替代解決方案

在國內虛擬化市場,VMware 幾乎等同於虛擬化,占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與全面脫鉤的風險越來越大,特別是今年出現的 VMware 對俄停服事件,更是加劇了國內對包括 VMware 等 IT 基礎設施安全的擔憂,採用國產方案替換 VMware 受到了越來愈多的關注,並且已出現各行業領域用戶從 VMware 遷移轉型的實際案例。

如何實現現有 VMware 環境進行替換

無論採用哪種技術路線、哪種方案和產品對現有 VMware 環境進行替換,都不能 100% 保證在功能特性和使用體驗方面的完全一致。因此,最終的替換決策必然是在認真評估後做出的主動調整:放棄部分非核心、不必要的功能,或通過應用層、架構層的改造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1、聚焦替換 vSphere 並兼顧存儲

虛擬化基礎設施的核心是 Hypervisor 和存儲。

首先,從 Hypervisor 技術和產品角度考慮:有可能用於填補 vSphere 空白的國內虛擬化產品都是基於 KVM 進行的開發。

再考慮虛擬化環境中使用的存儲:在國內用戶的 vSphere 部署中,大部分採用了集中式 SAN 存儲與之配合。那麼,替換 vSphere 的方案,也必須包含對集中式 SAN 存儲部分的考慮。

2、置換為超融合 HCI

在虛擬化和存儲的改造過程中,有些用戶也有可能將「虛擬機與外置存儲分離部署」的方式替換為更加簡單、彈性敏捷的超融合(HCI)方式。

3、轉向整體私有雲方案

國內的整體私有雲解決方案大部分以 OpenStack 為基本技術棧進行開發。OpenStack 基於大量開源項目組成,並經過各個廠商的商業開發,形成了多種商用雲方案。OpenStack 全面的雲方案可以同時管理 IaaS 層的資源池(伺服器、存儲和網路),將不再需要分別從計算、存儲或網路的角度考慮對 VMware 的替換路線圖,而是從整體「私有雲」維度進行重建。

4、依託公有雲技術棧的專屬雲

專屬雲(Dedicated Cloud)是以公有雲為基礎,面向特定行業、特殊需求的雲客戶,提供全棧資源池的專屬解決方案。專屬雲客戶可以選擇在公有雲上獨占機架、伺服器和網路,通過基礎設施隔離獲得資源的專屬使用權和安全性,但專屬雲的建設和運維仍交由公有雲提供商承擔。專屬雲打消了國內用戶對公有雲資源共享模式帶來的安全合規、數據私密性等一系列顧慮,也在規模化部署、快速交付和集中運維方面享有了公有雲深厚技術底蘊帶來的福利。國內的主要公有雲服務商都可以提供專屬雲服務,通常面向規模較大的國企、央企、集團公司、金融等行業。

由於專屬雲所依賴的公有雲技術在管理平面的開銷較大,起步即要求幾十個節點(管理節點的要求)。這導致專屬雲的首次投入佔比大,而且普通用戶往往不具備運維這種規模的雲平台的能力。除了大型客戶以外,其他客戶很難承受其巨大的投入和運維壓力。

完整版可參考知乎專欄文章:生產級 VMware 虛擬化方案替換路線與評估

⑶ 目前能夠替換Oacle的資料庫有哪些它們的實力如何替換的難點在哪裡

核心領域技術自主可控是出於國家信息安全的要求,目前很多行業都在開展自主可控項目的遷移。
傳統資料庫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彈性擴縮容困難; 二、集中式存儲遇性能瓶頸:高峰壓力時操作卡頓,影響前端業務; 三、維護費用劇增;四、資料庫升級困難。
亞信AntDB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就是針對上述問題的企業級解決方案߅分布式資料庫國產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語法的兼容,是這項系統性工程中挑戰。最終在產品質量、系統性能等方面達到同等乃至超越,才是目的。

⑷ oa協同辦公系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OA協同辦公的應用價值

OA協同辦公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應用價值的方式,很多企業在進行長期發展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利用相關的模式,因為這種模式非常適合於企業的在線辦公運用,並且可以進行有效的拓展,使整個公司在進行組織框架任務管理文件傳輸遠程協作的時候,變得非常的便捷。

通過其開放的流程表結構、數據介面、流程同步介面、表單介面,可以很方便的與任何業務系統做流程審批上的數據讀取和回寫。

能將用戶日常工作中的各個業務系統緊密地的整合在一起,實現相互之間的許可權、信息、流程的交互,實現組織內部運作協同,提高流程效率。



北京海宇勇創科技是一家專門研究在信息化時代企業應該如何保持內部高效的協同辦公與即時通訊的科技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專為政企部門設計,廣泛應用於政府、軍隊、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擁有國內外數量眾多的知名用戶群體。

國產化企業即時通訊軟體領導品牌,專為企業和政府部門設計,通過對政企機構內部現有信息和應用系統的一體化集成整合,快速實現政企內部即時通訊、區域網文件共享管理、分許可權組織架構管理、一站式協同辦公等功能,能夠有效的縮短內部溝通距離,快速提高政企內部工作效率。

⑸ 它用分布式資料庫替代Oracle、SAS,讓銀行告別西方軟體「霸凌」

WPS成功上市代表了信息化企業軟體國產化的趨勢。在雷濤看來,WPS不是簡單復制後替代Windows office,而是找到了下一代產品需求。

以往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銀行核心系統,大架構都壟斷在西方的 IOE(IBM、Oracle、EMC)這三座大山裡。直到2008年阿里提出去「IOE」運動,開始助推信息化軟體國產化浪潮。

天雲數據就是其中最早一批入場者。2010年為了建立中國完整的雲計算產業鏈,中國寬頻之父田溯寧投資建設雲基地,天雲數據便由此孵化,初備雛形。

2015年,雷濤帶領創始團隊們正式成立天雲數據,率先切入金融領域。天雲提供了國內領先的國產HTAP資料庫Hubble,完成了「去IOE」中最困難的部分,替代金融A類核心系統慣用的西方IOE架構,在銀行的聯機事務中解決A類核心系統減負問題。此外,為了降低AI使用門檻,天雲數據還推出AI PaaS平台MaximAI,逐步將數據價值逐漸擴展到能源、醫葯、軍事等其它行業。

目前天雲數據有70多家行業內大企業客戶,單筆合同200-500萬,純軟體年營收過億。

融資方面,天雲數據2018年曾獲得曦域資本、華映資本B輪1億人民幣投資。

作為行業老兵,雷濤在北美跨國公司有20多年的技術管理經驗, 2005年便入席SNIA存儲工業協會中國區技術委員會聯合主席,CCF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委會委員。

2011年在雲基地時期,雷濤和創始團隊通過BDP大數據平台負責了眾多運營商業務,如聯通的數據魔方、移動總部、南方基地等,2015年天雲數據正式獨立後,雷濤為了避免同業競爭,選擇先聚焦在金融領域。

「天雲數據的目標是替代 Oracle 和 SAS 」。雲基地時期的積累讓天雲數據一開始就有高起點,首單就接下了光大銀行的核心系統——OLTP線交易系統。比如銀行能在全國所有營業廳實時實現OOTD交易,實時查詢存錢取錢數額,整個環節涉及的技術都是天雲數據早期對Oracle的一些替代。

但之後在多次的項目操作過程中雷濤發現,在幾百萬條交易規格的強一致性下,數據的移動性、計算框架的變化、聯機事務同時要做大規模並行計算,這對計算場景的通用性、即時性和全量數據要求極高,傳統 Oracle架構根本無法適應。

「在Oracle架構之上,還需要升級滿足新需求」。

於是天雲數據自主研發HTAP國產分布式資料庫Hubble。與傳統 IT 架構處理失誤需要聯機分析和分開處理不同,HTAP 資料庫能夠在一份數據上同時支撐業務系統運行並做 OLAP 場景,避免在線與離線資料庫之間大量的數據交互,為系統減負。

HTAP國產分布式資料庫Hubble替代了Oracle一體機,核心表2000餘張80T左右、400億條交易數據、提供56隻服務應用交易、滿足500個用戶並發、500ms交易服務響應、每天在線交易量超200萬、占整個銀行核心交易量的10%,讓銀行面向櫃面系統可提供7*8小時A類實時核心交易,面向手機網銀系統可提供7*24小時A類實時核心交易。

從集中式Oracle切換到分布式HTAP,也解決了資料庫擴展性的問題。比如天雲數據讓光大銀行解決了 歷史 數據查詢問題,以往 歷史 查詢只能查到2年前,但在分布式技術上線後,可以查詢15年前所有交易數據,同時讓銀行櫃面系統以及手機APP可以無數人同時查詢。

而在BI逐步轉向AI的過程中,復雜的商業流程經演算法重構。過去要把數據拿到SAS平台先分析,一層一層地把數據提出來搭建。但現在通過分布式技術,流程趨於扁平化,可以實現毫秒級的服務響應。

天雲數據一開始就撬動的是行業頭部資源。目前天雲數據有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泰證券、中國石油、國家統計局等70餘家行業內大企業客戶,分布在金融、能源、醫葯、政府軍事等領域,單筆合同級別超百萬

針對每個垂直行業,天雲數據都會成立一個子公司來專注賽道。目前天雲數據有160人,技術人員超六成。

在雷濤看來,如果一年600個項目,全是5萬、15萬等碎片化的訂單,公司總是重復滿足初級客戶的簡單需求,技術很難沉澱和深入。「在當下成長階段,打造產品需要在用戶想要什麼和你想做什麼中找到平衡」。

對於雷濤而言,專注頭部大B發展有兩大發展潛力。一方面,大B擁有機器學習的普遍能力和實驗室,更容易接受新產品。另一方面,天雲數據交付產品和交付服務的同時也在轉移大B客戶的數據價值。

「AI本身是一個知識生產過程,它能把大型企業規則、流程的經驗價值快速地抽樣出來進行復制,賦能行業內其它客戶甚至類似的其它行業。」

但在頭部客戶更定製化、個性化的情況下,天雲數據是否失去了很強的復制能力?

雷濤解釋到,雖然每個企業要求不盡相同,但都在不大的池子里找資料庫。企業從海量數據中對數據進行遷徙、清洗、去重,可以去找合適的AI方法讓它產生業務的價值,此過程具有通用性。

談到核心壁壘,雷濤認為天雲數據壁壘就是數據的復制價值。

壁壘的構建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前沿 科技 本身的壁壘,比的是效率和產品核心價值,誰能夠扎得深和更好的交付,誰就能拔得頭籌。而作為國內最早研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團隊,天雲數據有一定的技術先發優勢。

第二個階段是推理端的服務。數據資源的價值需要通過機器學習進行提煉,形成知識,進而封裝成推理服務服務於行業。比如某保險公司20年長周期發生的重疾賠付定價上學習出來的特徵和內容能夠快速地移植到保險行業,而頭部大企業客戶給天雲數據帶來很優質的訓練資料庫。

未來AI將引爆萬億級大市場,但目前滲透率不到1%,這給各企業留有眾多機會和想像空間。但無論哪種圈地方式,最終比的是速度、服務的穩定性以及產品化的能力。

⑹ 什麼是分布式資料庫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所支撐的分布式資料庫是資料庫技術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與常見的集中式資料庫相比,雖然分布式資料庫的數據分散存儲在網路上的各點,但它可以為網上所有的用戶所共享,任何地方的合法用戶都可以十分方便地獲取和處理所需的數據,就像數據在他們本地的計算機上一樣。

⑺ 替代VMware的國產虛擬化軟體有哪些

雲宏自主研發的伺服器虛擬化軟體具備全面同位替換VMware能力。其技術是全面自主研發、安全可控的。其虛擬化產品的生態適配度高,不論你之前用的是哪家晶元或者哪家的雲產品⌄都能實現統一納管。也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適用的虛擬化技術和設備,構建靈活高效、安全的雲數據中心。

⑻ 有沒有能替代VMware的國產服務商推薦

無論採用哪種技術路線、哪種方案和產品對現有 VMware 環境進行替換,都不能 100% 保證在功能特性和使用體驗方面的完全一致。因此,最終的替換決策必然是在認真評估後做出的主動調整:放棄部分非核心、不必要的功能,或通過應用層、架構層的改造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可用於 VMware 替換的技術路線

1、聚焦替換 vSphere 並兼顧存儲

虛擬化基礎設施的核心是 Hypervisor 和存儲。

首先,從 Hypervisor 技術和產品角度考慮:有可能用於填補 vSphere 空白的國內虛擬化產品都是基於 KVM 進行的開發。我們從 IDC 發布的「2020 年中國軟體定義計算市場份額」中看到,有潛力成為 vSphere 虛擬化產品替代者的,是榜單上的華為、新華三、浪潮。2022 年 Gartner 「Market Guide for Server Virtualization」 中則僅提到了華為和深信服。

再考慮虛擬化環境中使用的存儲:在國內用戶的 vSphere 部署中,大部分採用了集中式 SAN 存儲與之配合。那麼,替換 vSphere 的方案,也必須包含對集中式 SAN 存儲部分的考慮。比如,既有 SAN 存儲產品是否為國外品牌?是否在 vSphere 替換的同時,將 SAN 存儲也替換為國內自主研發的、符合信創要求的產品?

2021 年上半年的 IDC 報告列出的中國企業級外置存儲市場排名前三的華為、新華三和浪潮,採用的都是全自研的存儲產品。在 vSphere 的國內部署中,已經有很大部分用戶採用了這些國產存儲產品,以國產存儲替代國外同類產品,並不存在障礙。對於這一部分用戶,首先考慮選擇成熟的 KVM 虛擬化軟體作為 vSphere 的替代者。虛擬化與存儲之間通過 iSCSI、NFS 等標准介面連接,這就為保留現有國產集中存儲、並逐步將非國產存儲產品進行替換創造了條件。

針對這個方案需要注意的兩點是:

  • 雖然目前國內 IT 廠商具備了自主研發中端存儲的實力,但之前大多基於 x86 平台,並非符合信創要求的產品。而基於海光、鯤鵬、飛騰等國產 CPU 的硬體,則需要全新的設計。從「國產存儲」到「信創存儲」,整個產品的成熟和迭代周期會比較長。

  • 由於 SAN 存儲系統的復雜性,應對企業數字化業務快速增長的彈性需求已經捉襟見肘,目前 SAN 存儲的分布式和軟體定義轉型也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時也可以選擇支持 vSphere 虛擬化的國內超融合廠商,先完成存儲部分的轉型和替換,再逐步實現對 vSphere 的替換。

2、置換為超融合 HCI

在虛擬化和存儲的改造過程中,有些用戶也有可能將「虛擬機與外置存儲分離部署」的方式替換為更加簡單、彈性敏捷的超融合(HCI)方式。在這個領域,IDC 2021 年排名靠前的國產自主研發的超融合產品分別來自華為、新華三、深信服、浪潮和 SmartX,其中 SmartX 作為唯一獨立的超融合廠商,在金融行業超融合軟體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 以良好的口碑被 IDC 評價為「在金融行業得到青睞」。

從 SmartX 等廠商的金融行業案例可以看到,對於現有基礎架構為 vSphere + SAN 存儲的用戶,將其替換為國產超融合方案已經得到生產環境的驗證。同時,選擇國產自主研發的超融合產品不僅意味著實現 VMware 替換,更能實現從傳統架構到分布式架構和軟體定義方式的轉型——簡化了虛擬化計算和存儲的層次結構,落地容易,彈性很好,按需擴展(通常 3 個節點起步),風險更低。

超融合架構除了具備軟體定義和分布式架構帶來的優勢,因為包含了虛擬化、存儲這兩個核心組件,可以同時實現虛擬化層和存儲層的信創替代。從信創角度看,國產超融合方案普遍基於標準的信創伺服器,實現了軟硬體的解耦,可以快速地適配。隨著信創產品的不斷升級,標准化的伺服器和軟體也都可以快速迭代。同時,分布式的架構通過軟體方式解決系統冗餘問題,還能提升整個資源池的性能,減少了信創 CPU 在性能上目前的不足。

3、轉向整體私有雲方案

國內的整體私有雲解決方案大部分以 OpenStack 為基本技術棧進行開發。OpenStack 基於大量開源項目組成,並經過各個廠商的商業開發,形成了多種商用雲方案。OpenStack 全面的雲方案可以同時管理 IaaS 層的資源池(伺服器、存儲和網路),將不再需要分別從計算、存儲或網路的角度考慮對 VMware 的替換路線圖,而是從整體「私有雲」維度進行重建。

根據 IDC 2021 年發布的軟體定義計算軟體市場半年跟蹤報告,華為、新華三、浪潮、EasyStack 和九州雲,在主要體現 OpenStack 技術路線的「雲系統軟體」分類中排名前五。

基於開源 OpenStack 方案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快速從社區獲得最新的功能。在 OpenStack 社區貢獻度排行榜上,國內雲企業近年來也名列前茅。

不過目前基於 Openstack、Ceph 構建的私有雲方案,由於模塊眾多、商用化程度有限、穩定性欠佳,因而大部分部署在開發測試環境,不能實現對用戶架構的真正統一,沒有真正達到用戶雲化轉型的預期效果,在熱度過後,理性用戶已經開始更加謹慎地選擇類似的架構。

4、依託公有雲技術棧的專屬雲

專屬雲(Dedicated Cloud)是以公有雲為基礎,面向特定行業、特殊需求的雲客戶,提供全棧資源池的專屬解決方案。專屬雲客戶可以選擇在公有雲上獨占機架、伺服器和網路,通過基礎設施隔離獲得資源的專屬使用權和安全性,但專屬雲的建設和運維仍交由公有雲提供商承擔。專屬雲打消了國內用戶對公有雲資源共享模式帶來的安全合規、數據私密性等一系列顧慮,也在規模化部署、快速交付和集中運維方面享有了公有雲深厚技術底蘊帶來的福利。國內的主要公有雲服務商都可以提供專屬雲服務,通常面向規模較大的國企、央企、集團公司、金融等行業。

由於專屬雲所依賴的公有雲技術在管理平面的開銷較大,起步即要求幾十個節點(管理節點的要求)。這導致專屬雲的首次投入佔比大,而且普通用戶往往不具備運維這種規模的雲平台的能力。除了大型客戶以外,其他客戶很難承受其巨大的投入和運維壓力。

完整版可參考知乎專欄文章:生產級 VMware 虛擬化方案替換路線與評估

⑼ 如何將傳統ioe模式轉換為分布式

區塊鏈2.0就是把人類的統一語言、經濟行為、社會制度乃至生命都寫就為一個基礎軟體協議。統一語將人類各民族自然語言統一為一種低熵值的表達形式並提供了它與計算機語言的介面;人類經濟行為、社會制度體系和生命再生機制統稱為時間貨幣系統。區塊鏈2.0既是集成了統一語和時間貨幣的分布式人工智慧操作系統。1.1國內資本市場區塊鏈發展現狀?國內的區塊鏈的應用探索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整體上至少落後於國外1-2年。國內先後涌現了多家巨頭公司開始布局區塊鏈項目,阿里金融雲也透露或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雲服務平台。雖然全球十大區塊鏈投資機構中中國佔了三席:國內IDG資本、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數貝投資,但是國內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基本還處於研究設想、小范圍試驗階段,少有成型的商業模式。隨著中國央行官網表態,稱發行數字貨幣是其戰略目標,相信未來國內的資本也將加速投入這一市場。?2015年開始國內各地紛紛成立研究聯盟,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努力建立本土標准,像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深圳區塊鏈研究院。而國內區塊鏈技術的實踐項目比較有名的兩個是井通科技打造的電子資產互通平台和小蟻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產數字化系統。在證券機構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都已有研究人員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進行了研究,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則進一步設立了區塊鏈技術研究項目,評估區塊鏈對證券市場影響。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興業證券、川財證券、嘉實基金、銀華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券商基金公司也對區塊鏈進行了專題研究,並發表多篇投研報告。?1.2國內資本市場區塊鏈應用設想?1.2.1發展模式設想雖然區塊鏈被譽為會「徹底改變整個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系統」,但筆者認為,區塊鏈技術將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亦即金融去中心化,證券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了保持投資者對在證券交易和結算的信任,中心化的交易記錄仍然是需要維持的。實際上兩者的結合可能會變得更有效率。一方面,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各有優劣,未來世界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疊加體。去中心化本質也是多中心化,各個節點高度自治,節點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例如,在比特幣分布式網路中,為了聚集「挖礦」能力,形成了多個中心化的「礦池」。另一方面,區塊鏈本身有各種限制需要不斷優化突破,還有監管和法律合規問題,以及金融設施路徑依賴問題,區塊鏈改造整個金融行業的願景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區塊鏈技術會讓金融行業大大受益,如提升交易自動化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結算效率,為交易帶來更大透明度以及安全性。?因此,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發展階段,國內資本市場可能採用模式的是:在初級階段,機構內部採用私有鏈來改造升級現有系統;技術成熟後,推廣到行業應用,形成聯盟鏈;而公有鏈由於效率低、監管難則難以被用於行業應用。如表1所示,三種鏈各有應用場景,優勢各有不同。三種鏈共同點包括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但是去中心化程度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共識機制和信任的建立。當然,區塊鏈應用的演進方式可能會像其他新技術應用一樣,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先從周邊輔助應用、小額低頻交易應用逐步成熟,再滲透到金融核心應用、高頻率大規模的交易應用。1.3發展路徑設想?階段一:內部私有鏈模式??第一個階段就是主要的金融機構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升級、重新改造現有平台。通過類似區塊鏈網路(私有區塊鏈),公司內部機器充當分布式總賬中的「節點和簿記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進行修改,移除人工操作程序,改善現有業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雖然當前金融機構都在探索「互聯網+」戰略,但是大部分實踐都只是在應用層面,在非常淺的層次上進行互聯網化。區塊鏈技術將重構傳統金融業現有的基礎架構,改造提升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實現真正的「互聯網+」。?首先,區塊鏈是建立在TCP/IP通信協議和分布式網路基礎上,那麼傳統機構基於「IOE」的中心化、集中式架構需變革為分布式集群模式。這也符合信息系統國產化的戰略。?其次,從資料庫的層面,區塊鏈和現有金融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料庫相比,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價值。當前機構內部系統繁多,數據標准、數據格式不統一,存在信息分散的「孤島」,數據流轉效率低,信息處理時間長成本高。而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可以實現公司一本總賬,完整、公開、透明、安全。這也契合國家大數據發展和信息安全戰略。?最後,在應用層,可以實現基於區塊鏈的登記、發行、交易、清算、交收等金融基礎系統,進而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可編程金融、智能合約。由此,區塊鏈重構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基礎架構和核心系統。階段二:行業聯盟鏈模式?第一階段之後,區塊鏈應用將會由主要機構主導,逐步推廣至證券行業應用,形成聯盟鏈,多中心,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為超級節點,負責協調和組織各個節點的運營。在聯盟鏈上,更容易進行控制許可權的設定,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可以採用股份證明(POS,ProofofStake)和股份授權證明(DPOS,DelegateProofofStake)的共識機制,基於行業協定的所有權作為決定記賬權的因素。在這種機制下,區塊鏈上交易的確認很迅速,交易吞吐量也滿足現有的證券交易規模。由行業機構共同運行、維護區塊鏈,交易所作為領導機構同時提供撮合業務,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決定聯盟鏈中的記賬權分配,協同主要券商提供實時登記、結算業務。多個機構共同運行和檢驗,可以防止欺詐和人為操作。節點遭受故障或者攻擊的概率也非常低。由此,中國證券市場格局將完全改變,所有資產清晰、可查,同時,所有交易公開、透明,所有交易結算實時、低風險。?1.4如何推進區塊鏈應用?盡管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光明,但是要出現工業級的區塊鏈應用任重道遠。除了前文提到的區塊鏈自身的延展性和延遲問題、監管與法律合規問題,以及現有金融體系路徑依賴問題,目前金融機構的變革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方面,在傳統金融機構理念中,安全、穩定重於泰山,變革金融系統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當前頻繁的金融創新和合規監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預算,單個金融機構很難投入資源到新興的技術上。?1.5權威機構引領行業變革新技術應用按照商業邏輯的角度,應該先打動最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權威機構,並且在得到其幫助和領導下,在其管轄的行業里應用。例如,資本市場的區塊鏈應用需要央行、證監會、交易所、登記結算機構的推動。而且金融機構的根本基礎就是實現以中央銀行貨幣形式的最終結算,所以央行最近表態要發展數字貨幣,對於金融資本市場發展區塊鏈具有極大積極作用。唯有這樣,區塊鏈的治理標准、技術、思想才可以得到實施。有了有公信力的權威機構的指導,然後迅速發動行業機構全面參與,組織聯盟,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機制,然後形成「憲法」和執行條例,使資本市場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風險。?1.6行業合作制定統一標准區塊鏈行業轉向更深層次的應用,技術標準的制定是重中之重。如果各機構在不同的標准上不斷建立新的「孤島式」的解決方案,將導致產生無數基於不同標準的、經過重大妥協的、復雜的、封閉解決方案。建立技術標准之後,金融公司關於區塊鏈的操作性更強。如果沒有行業標准,金融機構之間也無法實現交互操作。而且,為了搶占話語權,國內的標准研究需同步推進。?同時,技術的價值在於共享,不可能獨自開展試驗,需要與志同道合的企業社區進行合作。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雖然區塊鏈的發展路線圖已經開始初具規模,但仍然有大量的測試、學習以及收集反饋的工作需要做,了解該技術可能對操作流程和程序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它如何適應監管環境。這就需要整個證券行業通力合作,而且還需要與其他公司合作,包括R3銀行聯盟、初創公司和電信公司等。國內的區塊鏈產業聯盟就是好的開始。?1.7培育區塊鏈與金融復合人才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除了傳統機構體制、缺乏行業經驗和標准,人才缺乏也是極大阻礙因素。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分析、商業應用原型開發、結合商業生態持續完善,都需要大量人才的實踐。而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該行業缺乏大量理解區塊鏈和資本市場的人才。因此,建議證券行業大力培養這兩個領域的人才,讓區塊鏈技術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下成為現實。2016年應該關注什麼?布比區塊鏈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已擁有多項核心技術,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服務平台。以去中心化信任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開放式價值流通網路,讓數字資產都自由流動起來。布比要做的是一項新的技術和產品——實現真正的價值流通,使得互聯網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如果有了這個技術的應用,在轉移資產的時候就可以沒有中心機構了,可以實現我們之間資產的直接轉移。將來如果網路本身可以結賬,我們就可以直接轉移了,就不需要通過中間機構。結尾區塊鏈2.0代表著這種技術又向著更廣泛的應用前進了一步,而對於區塊鏈仍然半信半疑的人,或許是由於我的描述太拙劣。但也許這也是我們與生俱來對變革的抵制?畢竟,引用名言:「我們必須用敬意去審視人類無限抵禦有用知識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