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學影像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就業面向:各級醫療機構從事醫學影像檢驗、診斷和介入、操作及設備的維護與營銷工作;放射治療工作。
主幹課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影像物理》、《超聲診斷》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放射治療技術。
知識技能: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醫學影像學范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醫學、核醫學、介入醫學等)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
具有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熟悉相關的醫學倫理學;了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貳』 放射影像工作站 數據保存的方法
安個工作站啊,或者直接用GHOST對刻個盤,按原盤的分兩區,一個區裝操作系統,一個區裝資料。到時候直接把硬碟裝上就行了,就是裝的時候麻煩些。
比較簡單的是買一個USB轉IDE的數據線,直接弄個大硬碟當移動硬碟,拷貝數據盤上的數據就行了。但不知道你們的CR可不可以直接讀DIC文件。
『叄』 急需一篇關於」醫學影像先進設備」的論文
目的:通過組建簡便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實現影像診斷設備的網路化,診斷報告書寫計算機化、標准化。 方法:CT、MRI和Sun Advantage Windows(簡稱AW)2.0工作站連接成醫學數字影像傳輸(DICOM)網路;DICOM伺服器與各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連接成乙太網(Ethernet)網路;二者再通過集線器連接成PACS。Advantage Viewer Server/Client 1.01軟體分為伺服器端和客戶端兩部分。結果:成功地實現了數字化圖像在PACS內的傳送、中心存儲、易機圖像處理、不同操作系統(UNIX和Windows NT)不同格式圖像(Adv和Dic)在DICOM3.0標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圖像交流,以及診斷報告的書寫與共享列印等功能。結論:PACS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推動了醫生工作模式的變革;方便了工作、科研和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規范化、計算機化的診斷報告質量優於人工書寫報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標准化、網路化作業已經進入醫學影像界,並以奔騰之勢迅猛發展,伴隨著一些全新的數字化影像技術陸續應用於臨床,如CT、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正電子體層成像(positive electron tomography, PET)、計算機放射攝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及數字放射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等,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網路化已逐步成為影像科室的必然發展趨勢,同時在客觀上要求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的計算機化、標准化、規范化。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和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應運而生並得到了快速發展,使整個放射科發生著巨大變化,提高了影像學科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來隨著數字成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旨在全面解決醫學圖像的獲取、顯示、存貯、傳送和管理的綜合系統〔1-4〕。PACS分為醫學圖像獲取、大容量數據存貯、圖像顯示和處理、資料庫管理及用於傳輸影像的局域或廣域網路等5個單元〔2,4〕。
PACS是一個傳輸醫學圖像的計算機網路,協議是信息傳送的先決條件。醫學數字影像傳輸(DICOM)標準是第一個廣為接受的全球性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准,它利用標準的TCP/I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網路環境來實現醫學影像設備之間直接聯網〔3〕。因此,PACS是數字化醫學影像系統的核心構架,DICOM3.0標准則是保證PACS成為全開放式系統的重要的網路標准和協議。
1998年我院放射科與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GE Hangwei Medical Systems,簡稱GEHW)合作建成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網路系統,它以DICOM伺服器為中心伺服器,按照DICOM3.0標准將數字化影像設備聯網,進行醫學數字化影像採集、傳輸、處理、中心存儲和管理。
材料與方法
一、系統環境
(一)硬體配置
1. DICOM伺服器:戴爾(Dell) PowerEdge 2300伺服器(奔騰Ⅱ400MHz CPU,128MB動態內存,9.0GB熱插拔SICI硬碟×2,NEC 24× SCSI CD-ROM,Yamaha 6×4×2 CD-RW×2,EtherExpress PRO/100+網卡;500W 不間斷電源(UPS)。
2. 數字化醫學圖像採集設備:螺旋CT:GE HiSpeed CT/i,DICOM 3.0介面;磁共振:GE Signa Horizon LX MRI,DICOM 3.0介面。
3. 醫學圖像顯示處理工作站:Sun Advantage Windows(簡稱AW)2.0,128MB 靜態內存,20 in (1 in=2.54 cm)彩顯,1280×1024顯示解析度,DICOM 3.0介面。
4. 激光膠片列印機:3M 怡敏信(Imation) 969 HQ Dual Printer 。
5. 醫學圖像瀏覽終端:7台,奔騰Ⅱ350~400MHz / 奔騰 Ⅲ450MHz CPU,64~128MB內存,8MB顯存,6GB~8.4GB硬碟,15 in~17 in顯示器,10Mbps 乙太網(Ethernet)網卡,Ethernet介面。
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的開發與初步應用 來自: 第一範文網
6.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列印伺服器:2台圖像瀏覽終端兼作列印伺服器。
7. 激光列印機:惠普(HP) LaserJet 6L Gold×2。
8. 集線器(HUB):D-Link DE809TC,10Mbps。
9. 傳輸介質:細纜(thinnet);5類無屏蔽雙絞線(UTP);光纖電纜。
10. 網路結構:星形匯流排拓撲(star bus topology)結構。
(二)軟體
1. 操作系統: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伺服器:Windows NT 4.0 Server(英文版);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Windows NT 4.0 WorkStation(中文版)。
2. 網路傳輸協議:標准TCP/IP。
3. 網路瀏覽器:Netscape Communicator 4.6。
4. 資料庫管理系統:Interbase Server/Client 5.1.1。
5. 醫學圖像瀏覽及影像診斷報告系統開發軟體:Borland C++ Builder 4.2。
論文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的開發與初步應用來自
6. 醫學圖像瀏覽終端:GEHW Advantage Viewer Server/Client 1.01。
7.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GEHW醫療診斷報告1.0。
8. 刻錄機驅動軟體:Gear 4.2。
(三)系統結構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標准通過細纜連接到主幹電纜(細纜)上形成匯流排拓撲結構的DICOM網路;DICOM伺服器與各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通過雙絞線以集線器(HUB)為中心連接成星形拓撲結構的Ethernet網路;二者再通過集線器連接成星形匯流排拓撲結構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過光纖電纜與激光膠片列印機相連,進行共享列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統構成:
CT/I:GE Hispeed CT/I; AW 2.0: SUN Advantage Windows 2.0; MRI: GE Signa Horizon LX MRI;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Ethernet 網路:乙太網絡;T-BNC:同軸電纜接插件T型連接器;terminator: 終結器;transceiver:收發器;UTP:無屏蔽雙絞線;thinnet coaxial cable:細同軸電纜
1. 數字化圖像採集子系統:從螺旋CT、MRI等數字化影像設備直接產生和輸出高解析度數字化原始圖像至DICOM伺服器,供中心存儲、列印、瀏覽及後處理。
2. 數字化圖像回傳子系統:將中心存儲的圖像數據回傳給螺旋CT、MRI等數字影像設備,供列印、對比參考及後處理(三維重建等)。
3. 醫學圖像處理子系統:在AW工作站及各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上進行調節窗寬/窗位、單幅/多幅顯示、局域/全圖放大、定量測量(CT值、距離、角度、面積)、連續播放和各種圖像標注等。
4.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子系統:書寫規范、標準的醫學影像診斷報告。
5. 圖像中心存儲子系統:圖像短期內(5~7天)保存在DICOM伺服器的硬碟中,當圖像數據累積到一定數量(650MB)時,將其刻錄到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刻錄盤)碟片上作為長期存儲。
二、醫學圖像瀏覽及影像診斷報告系統
醫學圖像瀏覽及影像診斷報告系統使用的軟體包是由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簡稱GEHW)提供的Advantage Viewer Server/Client 1.01。該軟體以Windows NT Server/Workstation 4.0為操作平台,分為伺服器端和客戶端兩部分:伺服器端軟體負責完成醫學圖像的傳輸、中心存儲、資料庫管理等任務;客戶端軟體具有醫學圖像瀏覽和影像診斷報告書寫功能。
伺服器端軟體包括圖像瀏覽、圖像管理、光碟資料庫和系統設置4個模塊。(1)圖像瀏覽模塊具有簡單的圖像瀏覽功能;(2)圖像管理模塊包括存儲、刪除、圖像輸出等子模塊,在這些子模塊中通過以患者姓名、年齡、性別、CT號、檢查序號、檢查類型、檢查日期等為關鍵詞在DICOM伺服器硬碟、光碟上查詢所需圖像並進行相關處理;(3)光碟資料庫模塊儲存有每張光碟圖像檢索信息以備查詢;(4)系統設置模塊管理各輸入輸出設備的IP地址等。
醫學圖像瀏覽軟體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可以通過網路從DICOM伺服器硬碟、光碟上調閱所需圖像,並進行圖像瀏覽和後處理。它包括窗寬窗位、圖像、幾何、網路、顯示格式、連續播放等功能模塊:(1)窗寬窗位模塊通過預定義、用戶自定義及精確設定窗寬窗位,使圖像得到最佳顯示,另外還可以通過滑鼠左鍵進行調節;(2)圖像功能模塊可以對圖像進行放縮(1~300倍)、濾波、對比度(-100~100)、旋轉(0~360°)、三原色(RGB)色彩處理;(3)幾何功能模塊可以將圖像垂直或水平翻轉、加網格、負片處理、定量測量(CT值、距離、面積、角度)及標注等。經過後處理的圖像可以直接輸出至診斷報告系統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檔以供製作幻燈片。
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的開發與初步應用 來自: 第一範文網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軟體鑲嵌於醫學圖像瀏覽軟體內,可以在瀏覽圖像後直接書寫診斷報告。醫療診斷報告主窗體上的輸入項如姓名、性別、年齡、CT號、檢查序號及檢查日期可直接從資料庫獲取,報告日期由系統自動生成,科別、報告模板等項通過下拉菜單選擇。檢查所見、印象兩項可直接從診斷支持庫提取正常或常見病、多發病的檢查所見、印象,直接或經局部修改後形成診斷報告主體。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復制、粘貼、清除、全選、字體等編輯功能。該軟體可輸出4種格式的診斷報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圖例。用戶可通過1個或多個關鍵欄位檢索和調閱診斷報告。
結果
在上述PACS的硬體設備安裝、組網完成後,在基礎網路連接(TCP/IP)和DICOM水平傳輸這2個層次上,對PACS進行整體調試,成功地實現了數字化圖像在PACS內的傳送、中心存儲、易機圖像處理、不同操作系統(UNIX和Windows NT)不同格式圖像(Adv和Dic)在DICOM3.0標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內影像診斷報告的書寫、共享、列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於我科的CT及MRI室,顯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討論
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醫學影像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醫生工作模式的變革:要求醫生逐漸習慣於在顯示器的熒光屏上觀看醫學圖像;通過計算機檢索和調閱醫學圖像,並且調節窗寬窗位;通過計算機網路隨時獲取所需的醫學圖像及診斷報告等相關信息。
一、傳統的醫學圖像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
(1)保存膠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間。(2)在顯影、定影、沖洗、烘乾、歸檔等環節上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3)膠片庫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詢慢且容易把膠片歸錯檔。(4)數年後由於膠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圖像變得模糊不清,給再次查閱和科研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圖像硬拷貝到膠片上,固定的窗寬、窗位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醫師認為有用的信息,圖像無法後處理,丟失了對病人復診和其他醫師認為是有用的診斷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學科中的應用價值
(1)利用PACS網路技術,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間能快速傳送圖像及相關資料,做到資源共享,方便醫師調用、會診以及進行影像學對比研究,更有利於患者得到最高的診斷治療效益。(2)PACS採用了大容量可記錄光碟(CD-R)存儲技術,實現了部分無膠片化,減少了膠片使用量和管理,減少了激光相機和洗片機的磨損,降低了顯定影液的消耗,節省了膠片存放所需的空間,降低了經營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調手續和照片的丟失與錯放,完善了醫學圖像資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時調閱不同時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圖像,並可進行圖像的再處理,以便於對照和比較,為從事醫學影像學工作的醫務人員和科研人員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學習的條件。(5)有利於計算機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運用PACS可無損失地儲存圖像資料,待日後調閱發現有價值且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圖像,標上中英文注釋,利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成教學幻燈片,採用大屏幕多媒體投影儀示教。
規范的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功能,可列印出圖文並茂的影像診斷報告。
三、診斷報告規范化、計算機化
(1)基本項目要求規范化。診斷報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項目齊全,備查項目比較完整。(2)報告的專業術語規范化。內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陽性徵象,後描述陰性徵象,先描述主要病變,後描述次要病變,描述部分與結論一致。(3)基本格式規范化。先一般項目,再描述圖像情況,然後作結論表述,最後還有做其他進一步檢查的建議。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與人工書寫相比較具有許多顯著的優點:(1)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系統可以更加完整地保存各種影像診斷數據資料,避免重復性勞動。(2)報告格式規范,字跡清楚,克服了手工書寫報告字跡潦草的缺陷〔5〕。(3)可列印出圖文並茂的影像診斷報告。(4)患者查詢及科研病例的統計分析快捷。
PACS為放射學與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相結合的科學,單靠放射學家或計算機及網路專家單方力量很難完成設計及使用任務,因此多方合作極為重要。
『肆』 什麼是醫學影像技術
醫學影像學是用影像學的方法為醫學服務的一門學科。例如對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的研究。
醫院里用得最多的常規X線機,至今基本上還是模擬方式的,除了部分使用影像增強器的電視X線機外,絕大多數X線機的圖像輸出,都是模擬信號,只能用膠片進行記錄,X線圖像的處理、存儲和傳輸都受到極大的限制,醫生無法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與其他影像方法結果的對照、融合亦極為困難。由於普通X線檢查結果所得圖像信息至今仍占醫院所有醫學圖像信息的70%~80%這一事實,這一局限性顯得更為突出醫學影像以數字方式輸出,使這些影像數據可直接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處理、傳輸和存儲,從而導致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革命性變化。X-CT,MRI,核醫學等近代醫學影像技術早已是數字化的了,超聲診斷設備也有許多實現了數字化。
PACS以及通訊及計算機網路技術在醫學圖像領域中的應用。
醫學影像與手術或治療設備的結合 近年來在臨床手術或治療方面正在朝微創或無創的方向發展,因為這樣做可以使病人少受痛苦,術後恢復快,減少感染機會,縮短住院時間,好處是非常之多的。顯然,微創、無創手術或治療都要以醫學影像檢查對病灶的精確定位為基礎,因此這兩方面的密切結合便成為必然。最近一些年來形成熱潮的γ刀和X刀便是典型的例子。另外,腦立體定向外科手術與影像對病灶定位的關系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幾年前國外開始出現神經外科手術引導系統,依靠精確的定位技術(超聲波、紅外等)和醫學影像處理及顯示技術使神經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直觀地看到在手術部位及器械前進路徑上腦部組織的解剖結構,從而大大降低手術的盲目性和風險。最近藉助於影像技術進行骨科手術或穿刺的引導的產品也已經出現。另外,為配合微創外科手術,腹腔等內窺鏡及超聲內窺探頭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使用短腔體超導磁體的MRI
『伍』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範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醫學影像技術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 篇1
【摘要】 醫學圖像在臨床應用或科研中的物理問題、演算法和軟硬體設計操作等,是醫學物理學的重要分支。醫學影像是人體信息的載體,可用於教學和科研、治療和疾病診斷。
治療中的醫學影像可以用於制定治療計劃、在治療過程實施影像監督,以及通過對治療監督是採集的數據的圖像重建實現對治療計劃的驗證。當前醫學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內容是對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這些成像方法和技術的發展以及在醫療界中的廣泛使用,必將引起醫學領域研究和新的治療方案的革命。
【關鍵詞】 醫學影像;影響物理;成像技術
1引言
人體成像包括對健康人的成像和對病人的成像,對於前者的成像主要用於科研和教學,後者主要用於醫學臨床診斷和治療。醫學影像物理和技術是醫學物理學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對象包括了所有人體成像。
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模態按照成像時使用的物質波不同,分為X射線成像、γ射線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聲成像。
2對目前各種醫學成像模態現狀的分析
2.1X射線成像
X射線成像模態分為平面X射線成像和斷層成像。人體不同器官和組織對X射線的吸收可以用組織密度進行表徵,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線、x射線照相術對人體內臟器官和骨骼的損傷和病灶進行診斷和定位
同時也把膠片帶進了醫學領域。隨著x射線顯像增強技術的發展,x射線的血管造影術和其他臟器的專用x線機相繼誕生,擴大了x射線成像的應用范圍。平面x射線成像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數字化的x光機技術其中,x線機是全世界的發展方向,但是其價格使得大多數用戶望而怯步。
作為傳統影像技術中最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線斷層成像,其速度對於心臟動態成像完全沒有問題,加上顯像增強劑,還可以對用於血管病變及其血腦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壞進行檢查,屬於功能成像的范疇。當前,三維控制項x射線斷層成像的實驗室樣機已經問世,將會為x射線成像帶來新的生命力。
2.2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種各樣的核磁共振設備產品已經大量進入市場。核磁共振成像集中體現了各種高新技術在醫學成像設備中的應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應用包括人腦認知功能成像,用於揭示大腦工具機制的認知心理實驗測量。
2.3核醫學成像
核醫學成像包括平面和斷層成像兩種方式。目前,以單光子計算機斷層成像和正電子斷層成像為主,為動物正電子斷層成像主要是用於基礎研究,而平面的γ相機已經處於被淘汰的水平。
核醫學成像設備可以定量地檢測到由於基因突變而引起的大分子運動紊亂繼而引起的臟器功能變化,例如代謝紊亂、血流變化等。這是其他設備如超聲波檢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是臨床醫學上所說的早期診斷,核醫學影像設備能夠快速發展歸功於此。但是核醫學成像存在空間解析度差、病理和周圍組織的相互關系很難准確定位的確定,因此,還需要醫學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超聲波成像
超聲波是非電離輻射的成像模態,以二維成像的功能為主,也包括平面和斷層成像兩類產品。超聲波成像由於其安全可靠、價格低廉,多以在診斷、介入治療和預後影像檢測中得到發展。
目前,超聲波設備已有超過x射線成像的勢頭。同樣,超聲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圖像對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圖像的重復性依賴於操作人員等。
3關於醫學軟體問題
3.1基本情況分析
成像的硬體設備要完成功能離不開醫學軟體的支持,對於這些醫學軟體按照和硬體設備的關系,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工作和硬體緊密結合的軟體。主要功能是負責成像設備的運動控制,對數據的採集,圖像預處理和重建,完成數據分析。
第二層,主要負責對醫療器械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軟體。這種軟體的應用需要來自醫學物理人員,軟體編程人員和醫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於我國還沒有建立這種三方合作機制,這類軟體應用情況明顯滯後。
第三層,主要功能是完成醫學信息的整合的軟體,用於醫療過程中醫療信息,醫學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這種軟體也需要醫生的參與,但是並沒有依賴性。
3.2PACS
PACS是醫療發展信息化的體現,是醫學影像技術集成管理和開拓影像資源應用范圍的重要技術手段。PACS將醫學影像中的各種軟體和圖像工作站連接起來,使之成為區域網中的節點,實現了資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醫生在完成對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診斷後可以完成信息的錄入。還可以利用商業設備上採集的數據運用於病人的診療中,結合數據和醫學影像,對診斷信息綜合處理,以此提高診斷的准確率。
4醫學影像物理和技術學科今後的發展
雖然存在各種不同的醫學影像模態,但是目標只有一個,即為了更好的進行醫學研究診斷,隨著物理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技術會隨之提高。為了更好的為醫療服務,在今後的發展中,醫學影響物理和技術學科還需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
第一,用於成像的物質波產生裝置還需要不斷進行提升,為更好的滿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產生物質波的同時,還需要改變物質波的束流品質;
第二,將物質波和人體組織發生相互作用的規律模型化,為減少誤診率和定位誤差,把模型參數的最佳化,改善從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質量和速度。同時努力消除探測中的雜訊和偽影;
第三,把探測的信號收集,放大、成形實現數字化;
第四,為滿足影像診斷和治療中的監督需要,高質量的實現圖像重建和顯示等。
在科學技術方面,開展醫學影像在腦功能成像研究中的應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等,有利於拓寬醫學影像的市場。
5結語
本文介紹了當今主流的幾種醫學成像技術,對各種成像方式的優缺點進行了闡述,對日後醫學影像物理和技術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那些為醫療服務的工作者們提供一些參考。隨著醫學影像物理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服務行業的科學化加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浩,施紅,陳偉煒,俞允,林多,許茜,俞向梅,洪全興,魏國強.醫學影像技術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
[2]彭文獻,黃敏,羅敏.基於崗位需求培養醫學影像技術學生專業意識的探討[J].浙江醫學教育.2011(03)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 篇2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影像技術在醫療領域中的地位將更為重要。本文談了醫學影像技術發展史,總結了近年來取得的新進展。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主要是應用工程學的概念及方法,並基於工程學原理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其實醫學影像技術還是醫學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學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發展起來的先進技術手段。醫學影像信息包括傳統X線、CT、MRI、超聲、同位素、電子內窺鏡和手術攝影等影像信息。它們是窺測人體內部各組織,臟器的形態,功能及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膠片為主要方式的顯示、存儲、傳遞X-ray攝像技術已不能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發展的需求,醫療設備的數字化要求日益強烈,全數字化放射學、圖像導引和遠程放射醫學將是放射醫學影像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傳統攝影技術在摸索中進行
1.1 計算機X線攝影
X射線是發展最早的圖像裝置。它在醫學上的應用使醫生能觀察到人體內部結構,這為醫生進行疾病診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後的幾十年中,X射線攝影技術有不少的發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強管、增感屏、旋轉陽極X射線管及斷層攝影等。但是,由於這種常規X射線成像技術是將三維人體結構顯示在二維平面上,加之其對軟組織的診斷能力差,使整個成像系統的性能受到限制。從50年代開始,醫學成像技術進入一個革命性的發展時期,新的成像系統相繼出現。70年代早期,由於計算機斷層技術的出現使飛速發展的醫學成像技術達到了一個高峰。到整個80年代,除了X射線以外,超聲、磁共振、單光子、正電子等的斷層成像技術和系統大量出現。這些方法各有所長,互相補充,能為醫生做出確切診斷,提供愈來愈詳細和精確的信息。在醫院全部圖像中X射線圖像佔80%,是目前醫院圖像的主要來源。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X射線機的結構簡單,圖像解析度也較低。在50年代以後,解析度與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劑量卻減小了。時至今日,各種專用X射線機不斷出現,X光電視設備正在逐步代替常規的X射線透視設備,它既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病人的X線劑量;又為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條件。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數字成像技術越來越廣泛地代替傳統的屏片攝影現階段,用於數字攝影的探測系統有以下幾種: (1)存儲熒光體增感屏[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computer Radiography.CR)]。
(2)硒鼓探測器。(3)以電荷耦合技術(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為基礎的探測器 。(4)平板探測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轉換(非晶體硒)b:非直接轉換(閃爍晶體)。這些系統實現了自動化、遙控化和明室化,減少了操作者的輻射損傷。
1.2 X-CT
CT的問世被公認為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的重大突破,因為他標志了醫學影像設備與計算機相結合的里程碑。這種技術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所謂「先到斷層成像」(FAT),另一種模式是「光子遷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現稱為磁共振成像。它無放射線損害,無骨性偽影,能多方面、多參數成像,有高度的軟組織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對比劑即可顯示血管結構等獨特的優點。
1.4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將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劑的透視影像轉換成數字形式貯存於記憶盤中,稱作蒙片。然後將注入造影劑後的造影區的透視影像也轉換成數字,並減去蒙片的數字,將剩餘數字再轉換成圖像,即成為除去了注射造影劑前透視圖像上所見的骨骼和軟組織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純血管造影像。
2 數字化攝影技術
數字X射線攝影的成像技術包括成像板技術、平行板檢測技術和採用電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線掃描等技術。成像板技術是代替傳統的膠片增感屏來照相,然後記錄於膠片的一種方法。平行板檢測技術又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結構類型。直接FPT結構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導體陣列構成的平板檢測器。間接FPT結構主要是由閃爍體或熒光體層加具有光電二極體作用的非品硅層在加TFT陣列構成的平板檢測器。電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線掃描等技術結構上包括可見光轉換屏,光學系統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閱讀
由於成像方法的改進,除了在成像質量方面有明顯提高外,圖像數量也急劇增加。例如隨著多層CT的問世,每次CT檢查的圖像可多達千幅以上,因此,無法想像用傳統方法能讀取這些圖像中蘊含的動態信息。這時在顯示器上進行的「軟閱讀」正在逐漸顯示出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軟拷貝閱讀是指在工作站圖像顯示屏上觀察影像,就X線攝影而言這種閱讀方式能充分利用數字影像大得多的動態范圍,獲取豐富的診斷信息。
4 PACS的廣闊發展空間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有醫學影像設備延續了幾十年的數據採集和成像方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代醫學的發展和臨床醫生的需求。PACS系統應運而生。PACS系統是圖像的存儲、傳輸和通訊系統,主要應用於醫學影像圖像和病人信息的實時採集、處理、存儲、傳輸,並且可以與醫院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放射信息管理系統等系統相連,實現整個醫院的無膠片化、無紙化和資源共享,還可以利用網路技術實現遠程會診,或國際間的信息交流。PACS系統的產生標志著網路影像學和無膠片時代的到來。完整的PACS系統應包含影像採集系統,數據的存儲、管理,數據傳輸系統,影像的分析和處理系統。數據採集系統是整個PACS系統的核心,是決定系統質量的關鍵部分,可將各種不同成像系統生成的圖象采入計算機網路。由於醫學圖像的數據量非常大,數據存儲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光碟塔、磁帶庫、磁碟陳列等都是目前較好的存儲方法。數據傳輸主要用於院內的急救、會診,還有可以通過互聯網、微波等技術,以數據的遠距離傳輸,實現遠程診斷。影像的分析和處理系統是臨床醫生、放射科醫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質量對於醫生利用臨床影像資源的效率起了決定作用。綜上所述,PACS技術可分為三個階段,(1)用戶查找資料庫;(2)數據查找設備;(3)圖像信息與文本信息主動尋找用戶。
5 技術——分子影像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今天已具有顯微分辨能力,其可視范圍已擴展至細胞、分子水平,從而改變了傳統醫學影像學只能顯示解剖學及病理學改變的形態顯像能力。由於與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學的物質基礎。Weissleder氏於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學的概念:活體狀態下在細胞及分子水平應用影像學對生物過程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現,為新的醫學影像時代到來帶來曙光。基因表達、治療則為徹底治癒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於研究、開創分子影像與基因治療,這就是21世紀的影像學。 新的醫學影像的觀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學、病理學概念,要深入到組織的分子、原子中去。其關鍵是藉助神奇的探針--即分子探針。到目前為止,分子影像學的成像技術主要包括MRI、核醫學及光學成像技術。一些有識之士認為;由於診治兼備的介入放射學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學的層面,因此,分子影像學應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學研究。
6 學科的交叉結合
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是當今科學發展的趨勢。影像技術學最鄰近的學科應為影像診斷學。前者致力於解決信息的獲取、存儲、傳輸、管理及研發新的技術方法;後者則將信息與知識、經驗結合,著重於信息的內容,根據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結構的辨認及病變的診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託。所以,影像技術學的發展離不開影像診斷學更密切地溝通與結合將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開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貢獻。醫用影像診斷裝置用於詳細地觀察人體內部各器官的結構,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還可以進行器
官功能的判斷 。還有醫用影像診斷裝備情況,已成了衡量醫院現代化水平的標志。
7 淺談醫學影像技術的下一個熱點
醫療保健事業在經濟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來,成為一個沒有大規模推廣一種新的影像技術的、相對沉寂的時期,延續了一些現有影像技術的發展,使得他們中至今還沒有一種影像技術能對影像學產生巨大的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最近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術。如:磁共振譜(MRS),正電子發射成像(PET)單光子發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學成像(OCT或NRI)。他們有可能很快成為大規模應用的影像技術,將為腦、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體體內細胞膜內外的離子運動可形成生物電流。這種生物電流可產生磁現象,檢測心臟或腦的生物電流產生的磁場可以得到心磁圖或腦磁圖。這類磁現象可反映出電子活動發生的深度,攜帶有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單光子發射成像(SPECT)和正電子成像(PET)是核醫學的兩種CT技術。由於它們都是接受病人體內發射的射線成像,故統稱為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ECT)。ECT依據核醫學的放射性示蹤原理進行體內診斷,要在人體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空間解析度低。最近的技術發展可能促進推廣ECT的應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過對人體加電壓,測量在電極間流動的電流,得到組織電導率變化的圖像。 目的在於形成對體內某點阻抗的估計。這種技術的優點是,所採用的電流對人體是無害的,因而對成像對象無任何限制。這種技術的時間解析度很好,因而可連續監測實際的應用,已實現以視頻幀速的醫用EIT的實驗樣機。
7.4 光學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實質性的進展表明,光學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幾年內發展成為一種能真正用於臨床的影像設備。它的優點是:光波長的輻射是非離子化的,因而對人體是無傷害的,可重復曝光;它們可區分那些在光波長下具有不同吸收與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術識別的軟組織;天然色團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夠獲得功能信息。它正在開辟它的臨床領域。
7.5 MRS
MRS是一種無創研究人體組織生理化的極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與人體組織代謝相關聯,並表明它正常組織的方式有差別。目前MRS還沒有常規用於臨床,但已有大量技術正在進行正式適用。
上述的幾個先進的技術,究竟哪一個能成為醫學影像技術的熱點,我們認為應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經濟是最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紀,醫學影像技術經歷了從孕育、成長到發展的過程,回顧過去可以斷言它在防治人類疾病及延長平均壽命方面是功不可沒的。在一切「以人類為本」的21世紀中,人們將繼續用醫學影像技術來為人們的健康服務。
;『陸』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備份按鈕是刻盤功能將圖文信息保存到什麼上
Access資料庫。第二存儲模塊,用於將建立關聯關系後的所述被測物的影像存儲至所述Access資料庫。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范圍,提高了診斷水平,而且可以對某一些疾病進行治療。
『柒』 重慶醫科大學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好學嗎
中國企業報道8月2日訊,「互聯網醫療」一直都是這些年醫療領域的熱名詞。因為對於醫療資源緊張,「排隊三小時,看病五分鍾」的現狀而言,這個詞吸引力很多敢想敢做敢挑戰的創業者,跟隨「互聯網醫療」這一核心詞彙,探索各種模式,很多投資也在不斷追逐著這些互聯網醫療的新模式。不過,目前看來更多的是眾多探索者的倒下,「看病難」的問題仍然困擾大家。互聯網醫療怎麼就不能像其他領域那樣,快速進行革命性的變化呢?
互聯網醫療本質應該是互聯網才能衍生出新的醫療模式
目前,記者獲悉和君資本投資了「雲圖醫學影像」項目,意在布局醫學影像領域的互聯網化。互聯網醫療到底該是什麼樣的場景,醫學影像會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成為互聯網醫療的一部分?記者聯系了該項目開發者——北京大有雲圖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劉沈豫。他認為:「互聯網醫療的本質還是互聯網。有人說互聯網醫療就是互聯網+醫療,我認為這是兩個概念,它們之間不能劃等號。互聯網+醫療,是把互聯網作為工具,解決傳統醫療系統的數據傳輸、數據共享等問題,並沒有改變原有的醫療模式,相當於把動車變成了高鐵,但鐵路還是鐵路;而互聯網醫療,則是運用『分享』、『開放』、『協作』等互聯網基因,衍生出新的醫療模式,相當於把火車變成飛機,直接改變了大家的看病方式」。
劉沈豫進一步給記者解釋了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互聯網+醫療主要在體制內,以B2B為主。而互聯網醫療適合在體制外,以D(醫生)2C為主。所以做互聯網醫療,一定要找准最佳切入點,而我們的切入點,就是醫學影像」。
2年醫學影像嚴謹探索「遠程影像三劍客」涵蓋醫患所有的供需場景
當記者問及「雲圖醫學影像」是如何展示互聯網基因,如何和臨床、百姓需求結合時,劉沈豫介紹說:「雲圖醫學影像平台的創始團隊成員既有互聯網技術前沿研究者、國際知名人工智慧科學家,又有國內資深影像專家、醫療領域資深營銷人員。這個團隊從有改變醫學影像現狀的思想萌芽開始,用了兩年時間,不僅對國內外新一代影像雲平台從運營模式到技術架構上進行了科學的調研,還時刻提醒一定要避免假互聯網模式。因此,一開始從基因上就採用了趨勢性的技術和理念。」
當問及什麼才是醫學影像趨勢性的技術和理念時,劉沈豫告訴記者:這套「雲圖」系統完全基於雲架構,設計了三款遠程醫學影像產品,也俗稱「遠程影像三劍客」:第一個是「雲PACS/雲RIS」。把醫院影像科的所有數據都搬到雲端,解決困擾醫院的海量影像數據存儲和維護問題,並為患者提供電子膠片服務;第二個是「專家雲閱片」。雲圖平台簽約了全國影像科的頂級專家,能為各級醫院提供閱片服務,幫助基層醫院留住患者,響應國家分級診療的號召;第三個是「雲圖看片」。老百姓可以極其方便地把在當地醫院做的影像檢查上傳,解決醫院重復拍片問題。這三個產品既相互獨立又有一定關聯,既有B2B,又有D2C,可以說基本涵蓋了現在遠程影像的所有應用場景。
醫生和患者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調取三維醫學影像信息
當記者問及醫生和患者如何使用這套雲圖系統時,劉沈豫很自豪地說,這就是我們「雲圖醫學影像」的便捷性,也是互聯網基因的另一強大展示。現在,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用戶,只要登錄「雲圖」系統,都將不受地域限制,不受PC端限制、也不受醫院科室場景限制。只要你有筆記本電腦、手機、iPAD,都可以使用「雲圖」系統閱片、看片、會診、遠程咨詢。
更有特色的是,「雲圖醫學影像」是醫患雙方均可以隨時瀏覽醫學影像,患者還可以和醫生一起觀看三維重建後的3D醫學影像,觀察自己骨骼、血管、內臟的形狀和具體情況,通過虛擬手術刀共同制定手術方案。這讓以前只有在專業醫學影像工作站上才能實現的功能,變得如此簡單便捷和容易。
「雲圖醫學影像」將成為雲診斷平台即將推出前列腺癌的人工智慧診斷
醫學影像其實就是人體的數字化信息,而現在獲取人體影像的技術也越來越多,從最早的X射線,到超聲、核磁、PET,獲取形式從平片、斷層掃描到動態造影,掃描精度也越來越高,隨著大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普遍應用,醫學影像必將是第一個突破傳統醫療方式和診斷技術的領域。
據記者了解,現在「雲圖」系統不僅具備了為各類醫院、患者提供醫學影像數據雲存儲,還具備了在雲端與各類人工智慧診斷技術對接的能力。此外大有雲圖也在發展自己的醫學影像人工智慧技術,雲圖的人工智慧專家團隊均為國際醫療頂級人工智慧的研發者,即將推出基於MRI影像的前列腺癌人工智慧診斷功能,這將是全球第一個前列腺癌的人工智慧診斷產品。此外,「雲圖醫學影像平台」正在積極與國內其他人工智慧團隊合作,讓大眾通過互聯網享受到更多的最新醫療科技服務。
「雲圖醫學影像」已獲和君資本數百萬天使投資積極布局互聯網醫療
劉沈豫對記者說,「雲圖」通過強大的面向B端、D端、C端的遠程咨詢、遠程會診功能,結合各類人工智慧技術,最終將發展為醫學影像雲診斷平台,為醫療機構、患者個人提供醫學影像存儲、專家遠程影像診斷咨詢、醫學影像人工智慧診斷、重大疾病自動篩查等一系列遠程醫療服務。
對於未來市場的布局,劉沈豫告訴記者,大有雲圖已獲得和君資本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目前正在積極開拓市場,布局全國醫學影像領域。他特別希望「雲圖」這套系統,能從「遠程醫學影像」這個突破口,讓醫療變得更高效,讓就醫變得更簡單,讓老百姓足不出戶,享受互聯網醫療帶來的方便和快捷。
『捌』 數據存儲:什麼是冷存儲
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這些數據中有一大部分都屬於冷數據即較長時間之前的狀態數據,其特點是較低的訪問頻率,並且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存儲成本,同時要求隨時可訪問。例如微信和QQ上存儲的大量的圖片信息,社交媒體,智能互聯網時代,大量的社交數據產生,用戶通常查看新發布的圖片、視頻,而對於那些舊的數據,則鮮有人問之。對於照片、視頻等這些非結構化數據通常會佔用大量存儲空間,並且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數據。
根據被訪問的頻度不同,數據可以被分為「熱數據、溫數據、冷數據」三種類型。其中,冷數據特指活動不頻繁、不會被經常訪問甚至永遠不會被訪問,但仍然需要長期保留的數據。熱數據受到業務特徵、用戶行為乃至監管政策的影響(例如,醫院的醫學影像文件需要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保存不少於15年),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絕大部分數據都會迅速變「冷」。因此,數據集合中通常有高達80%的部分屬於不常被訪問的冷數據。然而,冷數據並非失去價值,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業務對海量冷數據進行檢索和挖掘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日益迫切。
金錢貓雲存儲架構下的冷存儲技術產品採用最前沿的AI技術,通過對存儲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區分冷熱數據、優化存儲來達到降低存儲系統的整體投資成本及運營成本。據測算可降低伺服器硬碟投資成本50%,節省用電50%。金錢貓雲存儲架構下的冷存儲技術產品是一款節資省電造福於民的產品。金錢貓的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玖』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搶占未來大數據存儲技術高地的建議
我國數據存儲核心技術長期落後,大數據中心按照傳統的 科技 房地產的思路將面臨資源約束。為了防止我國存儲技術「卡脖子」,節省未來海量數據存儲佔地空間,系統化整合資源解決當前中國大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的容量問題,建議國家立項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 。
我國數據儲存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數據存儲技術是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一切計算機應用數據都需要由物理設備來存儲,以便計算機系統進行讀寫等處理,數據應用與數據存儲恰似樹干與樹根的密切關系。伴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持續高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數據量必將呈現爆炸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海量數據存儲瓶頸問題必然日趨嚴重,加劇著數據存儲領域長期面臨的容量、安全、性能、擴充、維護、災備、監管等諸多挑戰。其中,容量困境,首當其沖。
當前痛點。 為了滿足數據存儲容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必不可少。放眼當下全國各地的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由於數據存儲基礎核心技術缺位,流行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科技 房地產」,即單純拓展佔地面積蓋樓建設數據中心,進而耗費寶貴自然資源。目前我國城市監控視頻圖像數據受限於數據中心存儲容量空間,一般只能保留一個月左右,相關的數據應用嚴重受制。
應用基石。 底層數據存儲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石,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是信息應用系統的架構基礎,也是我國的關鍵行業技術短板。有效的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涉及到所有信息技術應用場景:人工智慧,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城市大腦,雪亮工程,城市管理視頻監控,醫學影像識別,等等。
嚴峻局面。 追溯信息技術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中國在數據存儲基礎技術領域的貢獻幾乎為零。國內數據存儲行業主要擅長於市場側的商業應用創新,數據存儲底層管理的核心技術研發嚴重依賴國外的開源開放。缺乏基礎研發梯隊,沒有關鍵理論 探索 ;沿襲陳舊的發展思路,習於外購器件設備;底層技術積累短缺,核心創新能力薄弱;嚴峻的局面至今沒有重大改變。
危情險勢。 中國在核心存儲產品、底層支撐技術、商業應用理念上長期跟跑,遭受外部勢力釜底抽薪式的「存儲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精準打擊」的隱患和風險極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一旦遭遇卡脖子,如外購存儲產品斷貨或核心技術交流封鎖,舉國上下所有涉及信息技術應用的行業領域都必然窒息。從而直接降低相關產業迭代發展速度,掣肘 社會 前進步伐,削弱國家治理能力,進而危及影響到國家的政治和 社會 穩定。
時不我待。 我們需要立即行動起來,通過立項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凝聚國內外數據存儲領域資源力量,構建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從研發軟體定義的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入手,填補國內技術產品領域空白;啟動研發微型化(原子級)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領域的制高點。這項舉措也是解除我國數據存儲技術產品創新研發「卡脖子」危機的最佳途徑。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思路
我國應抓住當前數據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凝聚國內外資源力量,構建中國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近期:研發部署模塊化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填補國內底層數據存儲管理技術空白。遠期:啟動研發微型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從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入手,聚焦國際存儲技術領域的戰略性前沿技術趨勢;聯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大型用戶的資源,建設國家級核心技術團隊;積極引進/培養數據存儲技術人才,研發自主可控系列產品。
1.近期跟蹤行業動態
對標國際頂級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砥礪學習底層模塊級數據存儲去重技術,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實現自主可控國產數據存儲技術管理軟體產品的商務應用。基本原理是首先識別出重復的數據模塊,然後優化存儲多個重復數據模塊中的單一模塊,以及同其它重復模塊的鏈接關系。進而減少企業級客戶存儲數據所需的物理空間佔有量,降低采購部署數據存儲設備的增量。
2.遠期重點突出推進
探索 下一代數據存儲技術,整合跨學科資源啟動開展研發微型存儲器,力圖將現有基於磁碟/光碟/磁帶的計算機數據存儲器,轉化為未來基於原子/電子運動狀態的微型化數字信息採集與存取機制。其原理是將現在耗費數百萬個原子的材料介質所表徵的一位「0」或「1」二進制計算機數據,試圖由單個原子狀態變化來表徵。於是,可以將現有數據存儲設備體積縮小數十萬乃至百萬倍,最終將佔地約足球場面積的大數據存儲倉庫縮小為攜帶型器件。
3.研發工作開展建議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應該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據存儲技術研究機構、產業孵化溫室、以及人才培養基地。
延攬數據存儲技術專家領銜擔綱咨詢顧問。全球招聘在世界頂級數據存儲公司工作多年的業界精英加盟指導。
構建中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團隊。採用引進師資/開設培訓課程等有效方式,積累培育國內數據存儲技術力量。
結盟矽谷存儲技術研究院。依託美國矽谷地區的數據存儲實體公司,共享數據存儲底層技術知識。
注冊成立企業運營機構。開發軟體定義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服務數據用戶市場,遵循商務運作規律。
融資涵蓋多種基金渠道。申報獲取國家重大專項基礎項目研發資金,吸引專業投資基金加盟。首期投資約需10億元人民幣(參考國際相關工程估值:美國IBM公司同類項目投資約600億美元/10年)。
推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建議
我國在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當抓住當前數據計算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建立數據存儲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填補國內空白,保障數字中國建設長遠規劃實施,推進國產數據存儲產品崛起,為相關產業發展鋪路。
2.建議遠期緊跟世界主流研發創新步伐,聚焦研發原子級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產品(2020-2040年),在2040年前研發出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3.建議將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搭建政產學研用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國數據存儲技術聯合創新平台,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依託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關企業,奠定從微型數據存儲理論、硬體設計、軟體開發、結構設計、系統集成等一整套原子級微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工作的基礎。
4.建議國家相關部委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轉化。支持申報重大 科技 項目和專項扶持資金。
5.建議形成能夠長期從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的人才隊伍。借鑒全球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經驗,引進海內外數據存儲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開設數據存儲技術專業課程,搭建完善的國內人才培養體系。
6.建議立項過程不宜採用常規項目申報、審批流程,亟需特事特辦予以批准。主要是有鑒於本項目相關的科研生產領域中,國內現有技術力量薄弱分散,評估體系資源匱乏。
7.建議項目推進應當低調快速務實:不重造勢,不揚虛名,不謀近利。主要是基於當前復雜敏感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預計本項目勢將關聯國家核心產業戰略布局,影響未來數十年中國數字經濟命脈與發展。
作 者:中央 財經 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歐陽日輝
通訊員:李 翀
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題報道 辦事,「刷臉」就行
張家口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積極 探索 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有益路徑
「東數西算」正式啟動,樞紐網路如何建設?
「十四五」浪潮下如何構建城市數據中心網路?
「我為群眾辦實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發布第三批政策工具應用指南
大美密雲 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東方測控:打造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引領礦山行業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