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可控晶元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可控晶元

發布時間: 2023-02-21 03:06:56

Ⅰ 製造ssd固態硬碟的控制晶元的廠商有哪些

  1. 鎂光:位於美國愛德荷州首府波伊西市,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製造商之一,其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快閃記憶體和CMOS影像感測器,SSD(NAND)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只是其產品之一。

  2. Intel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44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其SSD固態硬碟算是最穩定的,同時對數據保護也很到位,硬碟壞了也很難恢復。

  3. 金士頓 :全球內存領導廠商,成立於1987年。從開始的單一產品的生產者,金士頓發展到現在擁有2000多種儲存產品,支持計算機、伺服器和列印機到MP3播放器、數字相機和手機等幾乎所有的使用儲存產品的設備。

  4. 金勝 :屬於高性價比的SSD固態硬碟產商。

  5. 三星 :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旗下子公司包含: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路、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三星重工、三星工程、三星航空和三星生命等,固態硬碟主要配套於其筆記本,SSD性能屬於中列。

  6. 東芝 :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亦是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隸屬於三井集團旗下。東芝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製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並而成;性能中上列。

  7. 威剛 (ADATA):設立於2001年5月,創辦人為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職務之陳立白先生。營業初期系以內存模組為主要產品線,嗣後著眼於快閃記憶體之應用日廣,遂投入快閃記憶體存貯器應用產品之開發,SSD也是屬性價比很高,質量也不比那些大廠差。

Ⅱ 國產數字晶元廠商詳細信息

國產數字晶元廠商詳細信息


下面我們將從核心技術、主要產品、目標市場和應用方案等方面對這30家公司逐一展示。

中科龍芯


核心技術:MIPS授權架構的CPU及生態圈、跨指令兼容的二進制翻譯技術。

主要產品:面向行業應用的「龍芯1號」小CPU;面向工控和終端類應用的「龍芯2號」中CPU;以及面向桌面與伺服器類應用的「龍芯3號」大CPU。

應用領域:網路安全、辦公與信息化、工控及物聯網等領域,並在政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行業領域取得了廣泛應用。


天津飛騰


核心技術:自研ARMv8架構處理器、片上並行系統(PSoC)體系結構。

主要產品:高性能伺服器CPU(騰雲S系列);高效能桌面CPU(騰銳D系列);高端嵌入式CPU(騰瓏E系列)三大系列。

應用領域:國內政務辦公、裝備製造、雲計算、大數據以及金融、能源和軌道交通等行業信息系統領域。


海光信息


核心技術:AMD授權X86指令集架構、「禪定」x86 CPU

主要產品: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處理器。

應用領域:政府機構和商業伺服器應用。


兆芯


核心技術: CPU、GPU、晶元組核心技術。

主要產品:「開先」、「開勝」兩大CPU系列。

應用領域: 黨政辦公、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網路安全、能源等行業。


申威


核心技術:申威64自主可控架構

主要產品:SW1600/SW1610 CPU。

應用領域: 黨政、軍事、超算、伺服器和桌面電腦。


華為海思


核心技術:ARM v8架構授權、達芬奇架構NPU

主要產品:鯤鵬920、麒麟系列應用處理器、升騰AI晶元。

應用領域:伺服器、手機、智能終端。


紫光展銳


核心技術:5G通信、AI平台

主要產品:虎賁T7520/T7510/T710系列手機應用處理器、W517/307系列智能可穿戴處理器、春藤系列物聯網晶元。

應用方案:5G、AIoT、智能語音、智能穿戴、平板電腦、工業互聯網

目標市場:手機、可穿戴設備、工業物聯網、 汽車 電子、功率電子。


瑞芯微


核心技術:ARM內核高性能應用處理器、智能語音

主要產品:RK35系列、RK33系列、RK32系列、RK31系列RK30系列、RK18系列、RK MCU系列、RK Power系列、RV11系列。

應用方案:平板電腦、流媒體應用、商業及工業應用、家居應用、智聯網應用、視覺應用、車載應用。

目標市場:智能硬體、手機周邊、平板電腦、電視機頂盒、工控等多個領域。


北京君正


核心技術:XBurst 系列 CPU Core (基於MIPS 指令集)、Helix/ Radix系列 VPU、Tiziano圖像處理器、君正AIE 算力引擎、ISSI存儲技術

主要產品:X2000、X1000/E、X1520、X1500、X1021系列微處理器;T40、T31、T21、T30、T20系列智能視頻處理器;ISSI/Lumissil存儲器。

應用方案:智能音頻、圖像識別、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辦公、智能視頻。

目標市場:生物識別、教育電子、多媒體播放器、電子書、平板電腦、AIoT等領域,以及計算和通信存儲市場。


全志 科技


核心技術:智能應用處理器SoC、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高性能CPU/GPU/AI多核整合;

主要產品:A系列平板電腦應用處理器、F系列多媒體處理器、H系列機頂盒OTT處理器、R系列智能語音晶元、T系列車規級駕艙信息 娛樂 處理器、V系列視頻編解碼處理器、MR系列處理器。

應用方案:智能硬體、消費電子、工業控制、家庭 娛樂 、車聯網方案;

目標市場:智能硬體、平板電腦、智能家電、車聯網、機器人、虛擬現實、網路機頂盒,以及電源、無線通信模組、智能物聯網等多個產品領域。


景嘉微


核心技術:支持國產CPU和國產操作系統的GPU

主要產品:JM5400、JM7200/7201 圖形處理器

應用市場:筆記本電腦、一體機、移動工作站、刀片式主板等桌面辦公和工業控制領域。


天數智芯


核心技術:全自研通用計算GPGPU

主要產品:7納米GPGPU高端自研雲端訓練晶元

目標市場: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智能推薦等AI領域;HPC通用計算。


芯動 科技


核心技術:GDDR6高帶寬顯存技術、4K/8K顯示的HDMI2.1技術、國產自主標準的INNOLINK Chiplet和HBM2E高性能計算平台技術

主要產品:智能渲染GPU圖形處理器;高速32Gbps SerDes Memory ;高性能計算/高帶寬儲存/加密計算/AI雲計算/低功耗IoT等晶元。

應用市場:高性能計算/多媒體& 汽車 電子/IoT物聯網等領域;信創桌面渲染、5G數據中心、雲 游戲 、雲辦公、雲教育等主流新基建領域。


高雲半導體


核心技術:GoAI機器學習平台、藍牙FPGA系統級晶元

主要產品:晨熙家族GW2A系列 FPGA、小蜜蜂家族GW1N系列SoC

應用市場:通訊、工業控制、LED顯示、 汽車 電子、消費電子、AI、數據中心。


上海安路


核心技術:全流程TD軟體系統

主要產品:高端PHOENIX(鳳凰)、中端EAGLE(獵鷹)、低端ELF(精靈)系列FPGA。

應用方案:LED顯示屏、工業自動化、通信控制、MIPI和TCON顯示等。


紫光國微


核心技術:Pango Design Suite FPGA開發軟體技術、嵌入式FLASH、高安全加密、內嵌ECC。

主要產品:Titan系列FPGA、Logos系列FPGA、Compact系列CPLD;智能卡和智能終端安全晶元;半導體功率器件;超穩晶體頻率器件;5G超級SIM卡。

應用方案:移動通信、金融支付、數字政務、公共事業、物聯網與智慧生活、智能 汽車 、電子設備、電力與電源管理、人工智慧。

目標市場:金融、電信、政務、 汽車 、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


京微齊力


核心技術:AiPGA晶元(AI in FPGA)、異構計算HPA晶元(Heterogeneous Programmable Accelerator)、嵌入式可編程eFPGA IP核、FX伏羲EDA軟體

主要產品:HME-R、HME-M、HME-P、HME-H系列FPGA

應用方案:工業控制、醫療電子、消費類電子、廣播&通信、 汽車 電子、計算機與存儲、嵌入式應用、人工智慧。

目標市場:雲端伺服器、消費類智能終端以及國家通信/工業/醫療等核心基礎設施。


智多晶


核心技術:FPGA開發軟體「HqFpga」、 自主研發的FPGA架構

主要產品:Seagull 1000系列 CPLD、Sealion 2000 系列FPGA、Seal 5000 系列 FPGA

目標市場:LED驅動、視頻監控、圖像處理、工業控制、4G/5G通信網路、數據中心等。


成都華微電子


核心技術: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FPGA硬體設計平台、可編程邏輯器件綜合、映射及編程演算法軟體技術。

主要產品:數字模擬混合信號晶元、可編程邏輯器件、ADC/DAC、模擬電路及介面電路系列產品

應用市場:工業控制、通信和安防等。


遨格芯


核心技術:可編程SoC、異構(MCU)邊緣計算

主要產品:CPLD、FPGA、MCU-SoC、AI ASIC、MCU。

目標市場:消費電子、工業和AIoT。


晶晨半導體


核心技術:超高清多媒體編解碼和顯示處理、人工智慧、內容安全保護、系統IP等核心軟硬體技術

主要產品:多媒體SoC晶元

應用方案:IP/OTT/DVB機頂盒方案、智能電視、智能影像、智能家居、智能商顯。

目標市場:智能機頂盒、智能電視和AI音視頻系統終端等,以及IPC等消費類安防市場、車載 娛樂 、輔助駕駛等 汽車 電子市場。


國科微


核心技術:全自主固態硬碟控制晶元、無線數據通信核心技術、AVS2超高清智能4K解碼晶元

主要產品:直播衛星高清晶元、智能4K解碼晶元、H.264/H.265高清安防晶元、高端固態存儲主控晶元、北斗導航定位晶元。

應用方案:智能機頂盒、智能監控、存儲控制、物聯網

目標市場:衛星廣播、無線通信、存儲和信息安全、物聯網應用領域。


中星微電子


核心技術:組織制定安全防範視頻安全數字音視頻編解碼(SVAC)國家標准、結構化的視頻碼流、「數據驅動並行計算」架構

主要產品:「星光」數字多媒體晶元、 集成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SVAC視頻編解碼SoC、SVAC視頻安全攝像頭晶元、H.264 解壓縮晶元、PC攝像頭晶元

目標市場:信息安全、圖像編碼視頻安全領域。


瀾起 科技


核心技術:高性能DDR內存緩沖控制器、動態安全監控技術(DSC)、異構計算與互聯技術

主要產品:DDR2-DDR5系列內存介面晶元、PCIe Retimer晶元、伺服器CPU

目標市場:雲計算、伺服器、存儲設備及硬體加速器等應用領域。


兆易創新


核心技術:國產SPI NAND Flash工藝技術、基於Armv8-M架構的Cortex-M33內核高性能微處理器

主要產品:NOR Flash、NAND Flash、GD32系列MCU

應用方案:GD25/GD55 B/T/X系列大容量高性能SPI NOR Flash、車載數字組合儀表解決方案、GSL7001光學指紋識別方案

目標市場:工業、 汽車 、計算、消費類電子、物聯網、移動應用以及網路和電信行業。


東芯半導體


核心技術:NAND/NOR/DRAM/MCP設計工藝技術

主要產品:中小容量NAND Flash、NOR Flash、DRAM晶元

目標市場:工業控制、通訊網路、消費電子、移動設備、物聯網。


芯天下


核心技術:成熟快閃記憶體及新型存儲技術

主要產品:SPI NOR Flash, NOR MCP, SPI NAND Flash, SD NAND Flash, NAND MCP等。

目標市場:物聯網,顯示與觸控,通信,消費電子,工業等領域。


聚辰半導體


核心技術:串列EEPROM、邏輯加密卡、零漂移軌到軌輸入輸出運放

主要產品:EEPROM、智能卡晶元

目標市場:智能手機、液晶面板、藍牙模塊、通訊、計算機及周邊、醫療儀器、白色家電、 汽車 電子、工業控制等眾多領域。


恆爍半導體


核心技術:基於NOR Flash的存算一體架構;50nm製程的NOR Flash存儲

主要產品:SPI NOR flash存儲器;基於NOR flash的存算一體CIM AI加速晶元; 基於ARM Cortex的32位MCU

目標市場:可穿戴設備、智能音響、安防監控、物聯網IoT、泛在電力物聯網、 汽車 電子、消費電子及工業等領域。


得一微電子


核心技術:固態存儲控制晶元

主要產品:PCIe SSD主控晶元、SATA SSD主控晶元、eMMC 5.1主控晶元、SPI NAND主控晶元、USB主控晶元

目標市場:通用計算和存儲市場,覆蓋消費級、企業級、工業級、 汽車 級應用。

Ⅲ 純國產晶元的翻身之作,平價輕奢的光威M.2 固態硬碟

都說存儲領域,國內的生產廠商一直受制於人,自主可控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廠家手中,直到2018年的時候,中國存儲行業完成了研發生產的大變化,國產主控和國產快閃記憶體才開始浮出水面,使得真正意義上的國產SSD成為可能,也拉開了SSD純國產化的序幕。直到2020年,隨著國產化的潮流趨勢和國內自主研發技術的成熟,國內首款真正意義上的100%純國產 「中國芯」光威弈Pro M.2 固態硬碟正式上市,填補了國產SSD技術上的最後一塊空白。

在整個集成電路中,佔比最大的是存儲晶元,它廣泛應用於內存、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和固態存儲硬碟等領域,如果沒有晶元的存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數碼消費產品、通信基站、光通信等設備都無法正常運轉,而且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存儲產業與信息安全相互掛鉤。中國作為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國,國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卻很低,基本需要依靠進口才能滿足供需平衡,最主要的DRAM、NAND存儲晶元也基本被美日韓企業壟斷,因為資金和技術上的缺陷,國內的晶元製造企業一直受到壓制。

作為一個數碼發燒友,早期最先使用的硬碟、U盤、內存條等存儲硬體,也都是三星、美光、東芝等海外存儲品牌,放眼望去,偽國產存儲品牌的口碑並不是很理想,往往都是國外品牌占據了市場主導作用,價格也一度水漲船高,個人迫於需求問題也只能被動接受。可以說今時不同往日,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碟SSD的核心主控晶元、快閃記憶體晶元和固件演算法,國內企業都已經具備了全部國產化的能力,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能夠完全擺脫國外技術壁壘,做到整條產品供應鏈的全部國產化。

個人在這幾年也一直在關注著國產存儲的發展情況,據悉國內SSD的研發投入一直在增加,生產技術上不斷在攻克,近兩年市面上的國產SSD也開始出現在存儲市場中,與國外品牌形成對立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國外品牌為了打壓國內存儲品牌,降低了長期保持的高價格,當然,國產存儲品牌的高性價比還是給數碼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作為國產品牌,Gloway/光威在外包裝上加入了中國元素,以中國紅的色彩加上龍圖騰的設計語言為主要視覺,給人有一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再仔細看,外包裝盒還有從古至今不同字體的「弈」子,可以說是滿滿的中國氣息。接著我們將視角轉到這條M.2固態硬碟,正面貼上了和外包裝一樣的視覺設計,整體看似小巧,上手之後還有些許分量感,細小的元器件之間相互連接,國產的精湛工藝肉眼可見。為了方便用戶的對電腦硬碟的拆裝,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也單獨為用戶配備了一把小螺絲刀,收到之後就可以直接組裝。不用想著去找什麼工具了。收到之後就可以直接上手。

我選擇的是光威弈Pro固態硬碟 1TB容量,介面的類型為M.2,選擇的它的理由無非就兩個,一個是體積小巧,輕盈便攜,我可以裝在外接的硬碟盒中,隨時隨地都能使用,同時M.2介面的固態硬碟實際的體驗中,有更高的傳輸性能,傳輸速度會比STAT介面高出很多,1TB 的容量可以讓我不用過度擔心日常的存儲問題,畢竟在這個親民的售價上,肯定是要好好享受,平時使用中也能有更好的體驗效果,特別是應對大容量的圖片和視頻,加上一系列的Adobe製作軟體,才能夠更加流暢的運行,提高工作效率。

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在硬體上全國產化之後,基礎配置信息上都能看到Gloway/光威的誠意,在性能上ASSSD總分可達5000分,硬碟介面使用的是比較常見的2280規格,M.2(M KEY)介面,支持PCIe 3.0X4和NVMe1.3協議,在持續讀寫性能上比PCIe 3.0X2高出一半,隨機讀取性能相對更好,積更小同時性能更強的支持NVME協議的M.2介面的SSD符合當今的主流,內存方面採用的是長江存儲基於Xtacking架構的64層 3D NAND,相比傳統3D NAND快閃記憶體架構,Xtacking可帶來更快的I/O傳輸速度、更高的存儲密度,能夠顯著提升產品性能,緩存方面採用的是國內的長鑫廠商,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DRAM設計製造一體化企業。

重點說到「 中國芯 」,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採用了自主主控憶芯STAR1000P,主控採用新思DesignWare ARC HS38處理多核結構,利用ARC可擴展架構與自定義指令集,提高硬體調度效率:走PCIe 3.0X4通道,支持NVMe 1.3規范,可支持8個內存通道、最大掛載32TB內存容量,兼容市面主流的3D TLC/MLC;理論順序讀寫可達3.5GB/s和3.2GB/s,隨機讀寫600K IOPS;同時,有著極佳的低功耗表現,號稱在全性能模式下僅2W左右;高級特性上,引入了第三代4K LDPC糾錯碼技術,除支持國際AES加密標准以外,也全面支持中國商密(SM2/3/4)安全方案,可以說「中國芯」在性能表現和功耗上都標出了令人滿意的內容。

M.2固態硬碟仔細雖然小巧輕便,傳輸速度快,還是其讀寫壽命還是相當關鍵的。查過資料後得知,目前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有 SLC / MLC / TLC /QLC 之分, MLC 由於價格貴,產能少,供貨周期不穩定主要還是用於軍工行業, 在消費級市場是見不到的,而MLC與 TLC其實相差不大,隨著工藝的進步,製程越來越小的情況下,MLC已經被TLC趕超風頭了,體質較好的 TLC 顆粒已經可以幹掉部分 MLC 了。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選擇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相比來說足夠日常的使用,它的穩定和壽命都相對比較突出。

作為一款純國產的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算是國內存儲市場的一個新星出道,從性價比方面自然是不亞於當前的國外品牌,但既然是「新星」,究竟純國產化 「中國芯」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在存儲量、讀寫速度、穩定性、溫度等方面的實際使用中是否品質過關,它的綜合表現又如何?光說不測假把式,想要知道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的性能如何,還是要以實際的軟體測試作為參考。

CrystalDiskMark 簡稱 CDM,是一款比較流行的硬碟性能測試工具,它的體積很小巧,而且界面簡單易於操作,讀寫速度測試傾向於非壓縮演算法,因此它的持續讀寫速度更具有性能鑒別意義,藉此可以比較硬碟性能的優劣。在CrystalDiskMark 1G文件傳輸測試中,默認為非壓縮數據測試,得出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的讀取和寫入分別為3042MB/S和1483MB/S,出現了讀寫差距較大的問題,由於是第一個軟體測試,出來的結果似乎有點不正常,於是我繼續用第二款軟體進行讀寫測試論證。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專門用於測試 SSD 固態硬碟性能的工具,可以准確測出固態硬碟持續讀寫的性能,還能非常清楚的查看我們固態硬碟的4K是否已經對齊,它的成績顯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MB/秒的形式,另一種是IOPS形式,本次測試主要使用這款軟體的4k隨機讀寫功能,測試4K-64K多任務隨機讀寫速度,4KB隨機讀取訪問IOPS是SSD根本性能的直接表徵。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的讀取和寫入分別為2989.72MB/S和2576.35MB/S,4K隨機的讀取和寫入分別為2009.16MB/S和1984.31MB/S,顯示4K已對齊,通過數據體現出持續讀寫速度略低於官方數據值,而4K隨機讀寫速度反而遠超官方數據值,檢測軟體可能也會有些許誤差,但整體而言,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的讀取和寫入性能表現方面還是可以的。

CrystalDiskInfo 簡稱 CDI,它主要的功能不是用於測試性能,作為一款實用的硬碟 健康 診斷工具,可以直觀地檢查硬碟的 健康 狀態、溫度以及更多一些相關的資料。它除了支持一般的機械硬碟之外,也支持 SSD 固態硬碟甚至部分移動硬碟。通過這個軟體可以明顯的看到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介面類型為NVM Express,傳輸模式為PCIe 3.0X4,支持NVM Express 1.3協議,同時也支持S.M.A.R.T.,可以通過硬碟上的監測指令和主機上的監測軟體對磁頭、碟片、馬達、電路的運行情況、 歷史 記錄及預設的安全值進行分析、比較。當出現安全值范圍以外的情況時,就會自動向用戶發出警告,對於不少用戶,特別是商業用戶而言,是非常有必要存在的一個功能,可以通過常用的系統工具(如AIDA32)來查看,並通過這些參數了解硬碟的" 健康 "狀況。

在實際的長時間使用中,SSD會出現發熱問題,大多數的SSD為了控制溫度,往往會通過控制速度,犧牲性能來達到控溫的目的。溫控的好壞,直接會決定這款SSD是否適合入手。光威弈Pro M.2固態硬碟採用石墨散熱貼,能夠有一定的降溫效果,保證持久的高性能傳輸。

以前的國產晶元確實是不盡人意,讓很多國內用戶失去了信心,但我想說的是,一開始總要出現瑕疵這也是正常的,即使是現在的知名海外晶元品牌,也是一步一個腳部把產品做好,剛開始也同樣是會經歷罵聲。現在的國產儲存品牌正在經歷的漫長路程,更是需要我們去理解和支持。不管是基於情懷也好,還是國產芯的綜合表現,我依舊是選擇光威弈Pro M.2 固態硬碟,目前來說,純國產的存儲品牌已經日漸完善,整體的傳輸穩定性和知名品牌實際差距並不大。國產化存儲的出現,也讓我們不用擔心所謂的存儲大廠著火,晶元漲價的問題,在以光威為開頭領銜之作 的M.2固態硬碟來說,也算是為「國產芯」開了一個好頭,讓每個人都是享受到平價輕奢的固態硬碟。在這里也想告訴大家,並不是任何東西越貴越好,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