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超頻,高手請進
嚴格意義上的超頻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計算機某一部件工作頻率而使之工作在非標准頻率下的行為及相關行動都應該稱之為超頻,其中包括CPU超頻、主板超頻、內存超頻、顯示卡超頻和硬碟超頻等等很多部分,而就大多數人的理解,他們的理解僅僅是提高CPU的工作頻率而已,這可以算是狹義意義上的超頻概念。英文中,超頻是"OverClock",也被簡寫成OC,超頻者就是 "OverClocker",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超越標準的時鍾頻率,因此國外的朋友們也認為讓硬體產品以超越標準的頻率工作便是超頻了。而至於超頻的起源目前已無法考證,誰是始作俑者更是無人知曉,其起源大概是從生活在386時代的前人開始嘗試,至今超頻的發展還是依然有跡可尋。
有人說超頻是在鑽CPU製造商設計和製造中的空子,也有人說這是為了榨乾CPU的性能潛力,要解釋這兩種說法,這需要從CPU的製造方面開始說起。CPU是一種高科技的結晶,代表人類的最新科技實力,所以它的製造同樣也需要最先進的技術來完成。正是由於CPU總是位於科技潮水的最前沿,所以即使以Intel的實力,依然無法做到對CPU生產過程的完全監控和掌握,就是說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夾雜在CPU製造其中。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無法完全確定一款CPU最合理的工作頻率。簡單的來說就是某生產線上製造出的CPU只能保證最終產品在一定頻率范圍之內運行,而不可能「恰好」定在某個需要的頻率上。至於偏差情況有多嚴重,則要視具體生產工藝水平和製造CPU的晶圓片品質而定。因此生產線下來的CPU每一顆都要經過細致的測試以後,才能最終標定它的頻率,這個標定出來的頻率就是我們在CPU殼上看到的頻率了,這個頻率的高低完全由CPU生產商來定。
一般來說,CPU製造商都會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而預留的一點頻率餘地,例如實際能達到2GHz的P4 CPU可能只標稱成1.8GHz來銷售,因此這一點CPU頻率的保留空間便成了部分硬體發燒友們最初的超頻的靈感來源,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失去的性能自己給討回來,這便發展到了CPU的超頻。
[b]如何超頻[/b]
要說如何去超頻就要先講一下CPU頻率設定的問題。CPU的工作時鍾頻率(主頻)是由兩部分:外頻與倍頻來決定的,兩者的乘積就是主頻。所謂外部頻率,指的就是整體的系統匯流排頻率,它並不等同於經常聽到的前端匯流排(FrontSideBus)的頻率,而是由外頻唯一決定了前端匯流排的頻率——前端匯流排是連接CPU和北橋晶元的匯流排。AMD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是兩倍的外率,而P4平台上是4倍的外率,只有在以前的老Athlon和PIII/PII平台上,前端匯流排頻率才和外頻相等。目前主流CPU的外頻大多為100MHz、133MHz和166MHz,Intel基於200MHz外頻(即FSB= 800MHz)的P4才剛剛發布,而AMD公司800MHz前端匯流排的Athlon還沒有發布。倍頻的全稱是倍頻系數,CPU的時鍾頻率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系,這個比值就是倍頻系數,是個簡稱倍頻,倍頻是以自然數為基礎的數字,以0.5為間隔,例如11.5,12,13這類,現在最高的倍頻能達到將近25。比如P4 2.8G CPU就是由133MHz的外頻乘以21的倍頻得到的。
超頻從整體上來說,就是手動去設置CPU的外頻和倍頻,以使得CPU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下,然而現在Intel的CPU倍頻都是鎖死的,而AMD AthlonXP也僅有很少數的產品是沒有鎖倍頻的,因此現在的超頻大多數都是從外頻上面去做手腳,也就是提高外部匯流排的頻率這個被乘數來使CPU的主頻得以提高。
現在的主板廠商很多都作了人性化的超頻功能,因此超頻的方法也從以前的硬超頻變成了現在更方便更簡單的軟超頻。所謂硬超頻是指通過主板上面的跳線或者DIP開關手動設置外頻和CPU、內存等工作電壓來實現的,而軟超頻指的是在系統的BIOS裡面進行設置外頻、倍頻和各部分電壓等參數,一些主板廠商還推出了傻瓜超頻功能(例如碩泰克的紅色風暴 RedStrom)就是主板可以自動以1MHz為單位逐步提高外頻頻率,自動為用戶找到一個讓CPU能夠穩定運行的最高頻率,這是一種傻瓜化自動化的超頻。此外一些針對超頻玩家而推出的主板還可能帶有DEBUG指示燈為超頻者在超頻中提供指示與幫助,DEBUG指示燈[圖DEBUG]就是板載在一塊 DEBUG卡,有兩位7段數字的作為顯示,計算機在啟動過程中會自動順序檢測個部分硬體是否連接好並工作正常,如果哪一部分出現問題,就會在顯示出該部分的代號,這樣用戶就可以很容易的按照手冊找到出現問題的是哪個部分,便於超頻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最終沒有問題,順利啟動通過,就會顯示"FF"的字樣,也指示一切正常。
[b]硬超頻:
[/b]
現在採用純跳線方式超頻的主板已經沒有了,代替它們的都是採用DIP開關這樣的形式,而現在的CPU都是所頻的,倍頻設置都是主板自動偵測,因此一般倍頻設置也被省略了。下面我們以磐英EPOX EP-4SDA+主板為例說明一下如何調節DIP開關來進行硬超頻。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jpg
如圖所示,在這款P4主板上可以看到四個印刷表格,仔細看一下,他們分別代表的是:SW1--AGP電壓調節(AGP 4X);SW2--DDR內存電壓(VCC2.5);SW3--CPU核心電壓(CPU V-Core);SW4--CPU增加電壓量(CPU VOLTAGE),此外還有JCLK1這個跳線,可以設定外頻是100MHz、133MHz還是自動。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jpg
如果我們現在用一塊P4 2.0GA CPU進行超頻測試,它的規范頻率設置應該是100MHz x 20=2000MHz,如果採用硬超頻,就需要把外頻從標準的100MHz提升到133MHz,而至於CPU是不是能以133外頻工作(2.66GHz),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從說明上[JP1-1.JPG]可以看到,默認的位置是3-4連接,也就是自動偵測CPU外頻,我們需要把1- 2短接,強制將外頻設定在133MHz下!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3.jpg
改後如圖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有三角標示的那一端為第一針,順序不要搞混。
此外為了提高整體的穩定性,也是為了做示範,我們打算把CPU的核心電壓和內存電壓也都提高一些,而SW1的AGP電壓就不改變了,因此我們還需要調節SW2、SW3和SW4這三個DIP開關。首先調節SW2的內存電壓,DDR默認電壓為2.5V,我們可以適當的提高到2.6V,如表格所示,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4.jpg
需要將默認狀態的OFF-OFF-OFF改變成OFF-OFF-ON,修改後的SW2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5.jpg
P4 CPU的標准電壓為1.5V,我們打算將超頻後的電壓設定在1.65V,CPU實際的工作電壓==BIOS設置+SW4的設置電壓(SW3設為AUTO) ==SW3設置電壓+SW4的設置電壓(BIOS設置為DEFAULT)。現在BIOS設置為默認電壓,那麼需要調整SW3和SW4的設置。SW3默認設置都是OFF,我們打算將電壓設置為1.55V,按照主板上所示,我們需要把1四個開關都置於ON的狀態下,調整好了以後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6.jpg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7.jpg
另外的SW4-CPU增加電壓量上我們也要設置成+0.1V,因此根據圖中所示,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8.jpg
我們還需要把SW4的第一個開關放在ON的位置上,調整前後的SW4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9.jpg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0.jpg
硬超頻部分的工作就這么多了,下面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檢查一下硬體各部分的連接,准備嘗試開機了。
[b]2.軟超頻:
[/b]
軟超頻就是開機以後進入系統的BIOS中,進行超頻設置的過程。進入BIOS的方法是開機以後按下DEL鍵或是F1鍵就直接進入主板的BIOS中了,不同BIOS版本的主板進入方式會有一些不同之處,
Award BIOS,進入方式為按下DEL鍵;而Phoenix BIOS大多是要按下F1鍵來進入。不同BIOS版本,不同的平台中軟超頻的設置方式也存在一些差異,在此我們以Award BIOS、AMI BIOS和Phoenix BIOS三種最常見的BIOS版本為例,平台則是兩個P4平台,一個XP平台,介紹的內容包括手動的軟性設置與紅色風暴這種自動超頻方法。
Award BIOS(SiS645晶元組--P4平台)
我們打算軟超頻CPU還是這塊P4 2.0GA,開機會按下DEL鍵進入BIOS主菜單,BIOS主菜單畫面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1.jpg
進行軟超頻的設置在右邊一欄的第一行"Frequency/Voltage Control",我們進入這個菜單中,進入後的主畫面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2.jpg
首先我們先來調整CPU的外頻,利用鍵盤上的"上下"按鍵使游標移動到"CPU Clock"上面,然後按一下回車鍵,就會出現如圖的菜單,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3.jpg
手動輸入想設置成的CPU外頻數值,在此允許輸入數值范圍在100-200之間,可以以每1MHz的頻率提高進行線性超頻,最大限度的挖掘CPU 的潛能。原則上來講,第一次超頻CPU因為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頻下工作,因此設置外頻的數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茲為台階提高來慢慢試驗,在此為了示範,直接將外頻設置成了133MHz這個標准外頻,設置了正確的外頻數字以後再按回車鍵確定。
第二步再來設置一下內存匯流排的頻率,這是在"CPU:DRAM Clock Ratio"中進行選擇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4.jpg
這裡面設置的是外頻與內存匯流排頻率的比值,可以選擇"4:3""1:1"和"4:5"三個,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內存,那麼它的標准運行頻率可以達到166MHz,剛才我們已經把外頻設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選擇"4:5",讓內存也運行在最高的水平,如果你使用的是DDR266 內存,可以設置成"1:1"讓二者同步工作,也可以還設置成"4:5",然後再加一些內存電壓,嘗試一下超頻內存。
第三個步驟是調節CPU的核心電壓,如果要想讓CPU在一個高頻率下工作,通常都需要適當的加一點兒電壓來保證CPU的穩定運行。這在"Current Voltage"項目裡面設置,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5.jpg
P4 CPU的額定核心工作電壓為1.5V,通常不超過1.65V的電壓都是安全的,當然超頻提高電壓是要在保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少加電壓,這是從散熱方面考慮為了將CPU的溫度盡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下。電壓也可以一點一點兒的逐漸嘗試提高,不必急於一步到位,在此我們先選擇1.55V嘗試一下。請注意超過1.70V的電壓對於北木核心的P4來說都是危險的,有可能會燒壞CPU,因此電壓不宜加的過高!
第三步不是必須的,就是來提高給DDR內存供電的電壓,DIMM模組的默認電壓為2.5V,如果內存品質不好,或是也超頻了內存,那麼可以適當提高一點內存電壓,加壓幅度盡量不要超過0.5V,後則有可能會損壞內存。由於我們在此用的是DDR333內存,完全可以在166MHz下正常運行,因此只是示意性的選擇了增加0.1v,如圖所示。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6.jpg
最後,在這裡面還可以看到給AGP顯示卡提高工作電壓的選項,如果你超頻是為標准外頻,也讓顯示卡超頻工作了的話,那麼可以考慮適當提高一些AGP的電壓,AGP默認電壓為1.5V,在此我們也示意性的提高了0.1V,最後用戶最好再來檢查一下設置有沒有錯誤。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7.jpg
如果無誤的話,那麼就可以按ESC鍵,退出這個菜單了。最後存入CMOS設置再退出,重新啟動。
如果超頻不成功或是機器重新啟動後沒有點亮,那麼需要關閉計算機,利用主板上的CMOS跳線清除CMOS信息,再開機重新設置;另一種方法是關閉計算機後,一直按住鍵盤上的Insert按鍵開機,直到點亮了以後再松開,這兩種方法都可以讓超頻失敗的計算機重新點亮。
[b]AMI BIOS(Intel 845PE晶元組--P4平台)[/b]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P4 CPU的軟超頻方法,這部分來介紹一種傻瓜化的自動超頻技術——紅色風暴。這種技術是某主板廠商開發的一種自動超頻功能,使用它以後,主板會以1MHz為增加量,自動逐步提高外頻來偵測CPU最高的穩定運行頻率,而讓用戶免去了反復嘗試外頻,反復重新啟動、清除CMOS等煩惱,因此說這是一種傻瓜化的超頻技術,有些相似於照相中的傻瓜相機和普通手動相機之間的差異。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n18.jpg
進入這個主板的BIOS以後,可以從上圖看到這是採用AMI BIOS的主板,三個廠商的BIOS版本中的基本內容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別,這並不妨礙我們在BIOS中進行軟超頻的工作。不過並不是所有主板都提供了軟超頻方面的功能,目前主板廠商裡面,EPOX、Abit、Asus、Soltek、雙捷Albatron等廠商的主板產品在這方面做得不錯。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Red Strom紅色風暴技術。
在上圖的BIOS主頁面上,從左邊一欄最下面的"Frequency/Voltage Control"中進入主板的超頻選項裡面,進入後的頁面如圖[Redstrom-1.jpg]。在"CPU Ratio Selection"裡面顯示的是CPU是鎖頻的,因此倍頻不能被更改。而主板在"CPU Linear Frequency"裡面也提供了手動調節CPU外頻的功能,在CPU Linear Frequency改為Enable以後,就可以手動更改CPU的外頻了,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19.jpg
也可以以1MHz為增加量,手動調節線性提高外頻。
在最上面可以看到有"Redstrom Overclocking Tech",這就是要介紹的紅色風暴超頻技術,進入以後就會看到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0.jpg
上圖提示的,說明你已經進入紅色風暴超頻項目中,按下回車鍵便開始紅色風暴的自動超頻。按下Enter鍵以後,接下來系統自動會1MHz、 1MHz的緩慢提高外頻,大約每一秒鍾提高1MHz,直至紅色風暴所認為CPU能承受的最高工作頻率為止,這塊P4 2GA CPU利用紅色風暴在不加電壓的前提下超頻,外頻能逐步達到120MHz最終停止,在終止頻率下系統會暫停5秒鍾左右,接下來系統就會自動重新啟動。
超頻愛好者們大多還是喜歡手動調節外頻來尋找CPU的最佳超頻極限,而紅色風暴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依據來用。這款主板沒有提供CPU電壓調節功能,因此在這塊主板上測試的CPU超頻極限勢必沒有在提高電壓後超頻來的高,因此紅色風暴也有優點有缺點,在此為大家介紹一下僅供參考。
[b]Phoenix BIOS(nForce2晶元組--Athlon XP平台)[/b]
在介紹過了兩個Intel CPU平台的超頻以後,我們來看一下AMD Athlon XP處理器的超頻情況,我們選擇的主板是頗具超頻功能的nForce2晶元組的EPOX主板,它的BIOS版本為Phoenix公司的,也是為了讓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各個不同版本BIOS之間的異同之處。CPU採用的是最新的Barton核心的XP 3000+處理器,內存依然為Kingston DDR333內存。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1.jpg
如圖所示,這是Phoenix BIOS的主頁面,雖然在裡面看不到"Frequency/Voltage Control"的項目,但是頻率調節和超頻功能依然有,它們被分散在了其他的幾個項目之中。首先進入"Power BIOS Features"項目中。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2.jpg
在這裡面有三個選項,分別是調節CPU、AGP和內存模組電壓的。XP3000+的默認電壓是1.65V,工作在13x倍頻下,默認的前端匯流排頻率(FSB)為166MHz,它的實際工作頻率是2,158MHz==13 x 166。我們打算嘗試一下200MHz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把它設置在11 x 200==2.2GHz這樣的頻率下工作,電壓也稍微提高一些,同時打算讓DDR333內存運行在200MHz的頻率下,等同於DDR400。在此我們先提高0.1V的CPU核心電壓,這樣XP就工作在了1.75V。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3.jpg
因為也超頻了內存,因此也需要適當的提高一些內存電壓,在此將DIMM電壓提高到2.77V,增加量0.27V,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4.jpg
在此不增加AGP電壓了,這些設置好以後可以按ESC退出這個選項。接著退回到主界面以後,進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項目。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5.jpg
如圖,這是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項目的默認設置,在裡面我們可以改變CPU的外頻、倍頻和內存的運行頻率。首先先要改變一下"System Performance"項目,將它改變為"Expert"專家模式,全手動設置狀態。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6.jpg
接著和我們前面說到的一樣,在"CPU Clock Ratio"中改變CPU倍頻,在"FSB Frequency"中改變外頻頻率,新倍頻設置為11,新外頻設置為200MHz,改變如圖。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n27.jpg
在"Memory Frequency"裡面設置的是一個百分數,這個數值其實是內存運行頻率和外頻的比值,因為設置後的外頻已經達到了200MHz,因此內存頻率和它同步就已經達到DDR400的工作頻率了,所以設置為100%就可以了,如果錯誤的設置為"200%",那麼內存實際工作頻率就達到了400MHz,這相當於 DDR800內存了,多麼可怕的頻率啊!"Memory Timings"裡面可以進一步詳細設置內存的各種數值參數,在CPU的部分就不過多介紹了。設置完成以後檢查一下是否有錯誤,
[img]http://www.gd21ec.com/xxkk/wlzx/yjimage/cp27.jpg
確認無誤後ESC鍵退出該菜單,最後存儲CMOS設置信息,退出BIOS重新啟動就可以了。
[b]超頻的影響與危害[/b]
不同頻率的CPU都是以一定的額定功率工作的,因此正常的工作下就勢必會產生熱量,然而為了便於理解,在CPU發熱方面大家甚至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電熱絲,而對體積很小的CPU來說,如果散熱不好,在局部的熱量積累就很可能產生很高的溫度,從而對CPU造成危害。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一定溫度內的高熱並不會直接損壞CPU,而是因高熱所導致的「電子遷移現象」會破壞了CPU內部的晶元組織體系;而過高的電壓卻有可能將一些PN結和邏輯門電路擊穿造成 CPU永久性的損壞。理論上說「電子遷移現象」是絕對的過程,然而它發展速度的快慢就是程度的問題了,如果能保證CPU內部的核心溫度低於80℃,這樣就不會減緩電子遷移這一物理現象的發生。再快速的電子遷移過程也不會立即毀掉你的CPU,而是一個「慢性」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就是縮短CPU的壽命。
什麼是電子遷移現象呢?「電子遷移」是50年代在微電子科學領域發現的一種從屬現象,指因電子的流動所導致的金屬原子移動的現象。因為此時流動的 「物體」已經包括了金屬原子,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金屬遷移」。在電流密度很高的導體上,電子的流動會產生不小的動量,這種動量作用在金屬原子上時,就可能使一些金屬原子脫離金屬表面到處流竄,結果就會導致原本光滑的金屬導線的表面變得凹凸不平,造成永久性的損害。這種損害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當這種「凹凸不平」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造成CPU內部導線的斷路與短路,而最終使得CPU報廢。溫度越高,電子流動所產生的作用就越大,其徹底破壞CPU內一條通路的時間就越少,即CPU的壽命也就越短,這也就是高溫會縮短CPU壽命的本質原因。
此外伴隨著超頻的還會帶來一些不穩定因素,這要從幾方面來說。一方面是CPU的散熱,超頻後的CPU功率要比標准頻率下大,因此伴隨的發熱量也要比標准頻率大,如果多散發出來的熱量不能及時有效的傳遞走,那麼勢必會造成CPU溫度的升高,比如超頻前CPU工作在38度,而超頻後的CPU卻有可能工作在48度。CPU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穩定性方面的就會大折扣,也就是CPU在五六十度這種高溫度下工作時的出錯幾率要遠高於在三四十度下的工作出錯幾率。
另一方面,超頻者往往不能將外頻保證工作在100MHz、133MHz或是166MHz這種標准頻率下,因為PC系統中除了系統匯流排以外,還有 AGP顯示卡的AGP匯流排頻率,PCI匯流排頻率、內存匯流排頻率等其他和系統匯流排頻率相關的匯流排速度,而這些頻率有的是可以獨立調節的,有的卻要由系統匯流排的頻率來決定。PCI和AGP的標准頻率是33MHz和66MHz,比如在100MHz外頻下,為了讓PCI和AGP工作在標準的頻率下,PCI對系統匯流排就是1/3分頻,而AGP對系統匯流排就是2/3分頻;而在133MHz外頻下,它們的分頻則可以分別設置成1/4和1/2,一樣可以保證PCI和AGP 匯流排分別運行在33MHz和66MHz的標准頻率下。如果超頻者將系統外頻設置為120MHz,那麼按照1/3和2/3分頻的設置,PCI和AGP就分別運行在40MHz和60MHz下,隨之,連接在PCI匯流排上的硬碟、音效卡、網卡和SCSI卡等產品也就運行在了40MHz下,而連接在AGP匯流排上的顯示卡就會運行在60MHz下,這與這些部件是不是能夠超過他們的標准運行頻率來穩定運行呢?這誰也沒法保證,硬碟可能會出現讀寫錯誤、音效卡可能沒法正常發聲、網卡和SCSI卡可能會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而顯示卡有可能會花屏或是致使系統死機,因此超頻至非標准外頻下勢必會造成這種周邊部件的不穩定性。如果超頻者能將超頻後的頻率也達到100MHz、133MHz或是166MHz這種標准頻率,那麼周邊部件就一樣會以標准頻率運行,因此就不會出現上面所說的這種不穩定性因素了,所以建議超頻者能讓超頻後的PC依然運行在標准外頻下以保證周邊部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詳解電腦超頻的五大害處
超頻後果一:CPU功耗增加
現在所有CPU的晶元都是由CMOS(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製成。CMOS電路的動態功耗計算公式如下:
P=C×V2×f
C是電容負載,V是電源電壓,f則是開關頻率。
因為超頻帶來的CPU頻率的增加,會造成動態功耗隨頻率成正比增長。而在超頻的過程中,為了讓CPU能夠工作在更高頻率上,常見的手段之一就是加電壓。而這更加快了功耗增長的速度。
假設一塊額定頻率為1GHz、額定電壓為1.5V的CPU其動態功耗為P0 。經過超頻以後,工作電壓加壓到1.65V,穩定運行在 1.3GHz ,此時其動態功耗為P1。因為CPU製成以後,其電容值C也就基本固定,可以看作常量,也就是說超頻前後的電容值C相等。
可以得到: P0 = 1.5 ×1.5×1 ×C = 2.25C (W)
P1 = 1.65×1.65×1.3×C = 3.54C (W)
兩式相除得到: P1/P0 = 3.54C / 2.25C = 1.573
此式的意義是,這款超頻後的CPU較未超頻時,其動態功耗增加了57.3% ,因為對CMOS電路來說,靜態功耗相對於動態功耗較小。因此其動態功耗的增長率近似為CPU總功耗的增長率。也就是說假設原來的CPU額定功率僅為 60W,經加壓超頻後此時也將達到近95W ! 如果不更換更好的散熱設備,將不可避免的引起CPU工作溫度的上升。當處理器溫度超過最大允許值,輕則無法正常工作,嚴重則導致CPU燒毀。
超頻後果二:電遷徙
在前些年在提及超頻後果的時候,經常會提起電遷徙(有人稱為電子遷移)造成的危害。在半導體製造業中,最早的互連金屬是鋁,而且現在它也是矽片製造業中最普通的互連金屬。然而鋁有著眾所周知的由電遷徙引起的可*性問題。
由於傳輸電流的電子將動量轉移,會引起鋁原子在導體中發生位移。在大電流密度的情況下,電子不斷對鋁原子進行沖擊,造成鋁原子逐漸移動而造成導體自身的不斷損耗。在導體中,當過多的鋁原子被沖擊脫離原來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就會產生坑窪和空洞。輕則造成某部分導線變細變薄而電阻增大,嚴重的會引起斷路。而在導線的另一些部分則會產生鋁原子堆積,形成一些小丘,如果堆積過多會造成導線於相鄰導線之間發生連接,引起短路。不論集成電路內部斷路還是短路,其後果都是災難性的。電遷徙或許是集成電路中最廣泛研究的失效機制問題之一。
超頻的結果會使通過導線的電流增大,引起的功耗增加也會使晶元溫度上升。而電流和溫度的增加都會使晶元更容易產生電遷徙,從而對集成電路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長期過度超頻可能會造成CPU的永久報廢。
曾經有人這樣反映:CPU超頻到某個頻率後,經過近一年的使用一直都很穩定。但是後來有一天就發現了CPU已經無法在這個頻率上繼續穩定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過度超頻而散熱措施不好,盡管CPU體質不錯,在較高的溫度下也能超到一個較高的頻率。但是惡劣的工作環境和超負荷的工作讓 CPU內部發生嚴重的電遷徙。雖然沒有造成短路或者斷路,但是導線已經嚴重受到損傷,導線電阻R增大,最終引起布線延時RC(和布線電阻和布線電容有關) 增加,導致時序錯亂影響CPU正常工作。
一方面CPU集成的晶體管密度的不斷提升,造成晶元中的導線密度不斷增加,導線寬度和間距不斷減小;另一方面CPU頻率不斷提升,功率逐漸加大而電壓卻在減小。CPU運作需要更細的導線去承載更大的電流,鋁互連的應用日益受到挑戰。因此更低電阻的銅互連將在集成電路的設計和製造中逐步取代原有的鋁工藝。
很重要的一點是,銅具有良好的抗電遷徙的特性,幾乎不需要考慮電遷徙問題。而目前市面上出售的CPU基本都已採用銅互連工藝。在AMD的 Athlon(Thunderbird核心)和Intel的P4(NorthWood核心)發布以後的CPU都採用了銅互連技術,因此大多數人可以不必再為電遷徙而過於擔心。
超頻後果三:信號變差
前面說過,CPU是信號處理器,主要功能是對數字信號進行處理
⑵ 重慶:到2025年建成充電樁超24萬個 新建小區全覆蓋
易車訊 日前,從官方渠道獲悉,重慶市發布《重慶市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及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充電樁超過24萬個,新建小區將全部覆蓋。
易車App提供銷量、熱度、點評、降價、新能源、實測、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單數據。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⑶ 盤點中國超級工程里的世界之最,從製造到「智造」,都有哪些項目
超級工程,是指規模巨大,投資巨大的復雜的系統,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和科技含量的工程。可以說,工程建設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程度以及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密切相關的。中國也是一個擁有世界規模龐大且極具競爭力的製造大國。據了解,世界上已經建成大型工程大約1000多個項目中,大部分都是以超級工程形象展現給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些超級工程的特點。中國建造大型項目“超級工程”:建設投資規模大、技術難度高、施工安全要求高等難題等。
⑷ 慶陽數據中心有騰訊嗎
即便如此,當中央畫了一張如此清晰的地圖,雲計算巨頭們立馬「磨刀霍霍」。
而沿著「東數西算」劃定的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區域地圖,我們發現多家科技企業已經在此布局,其中,包括阿里、騰訊、華為、三大運營商等在內的雲服務龍頭已經命中了多個地區。而它們,也正是政府財政之外「東數西算」項目投資的重要來源。
在八大節點的十大集群各大科技企業的布局情況
二、阿里騰訊華為等已布局,命中多個數據中心集群
縱觀「東數西算」七大樞紐,我們關注的各大科技企業幾乎都有布局。
當把物理邊界鎖定到張家口、中衛、和林格爾等十大集群,我們發現這里幾乎成了阿里、騰訊、華為三大雲服務商的主戰場。
實際上,這一戰場看起來已經過一輪角逐,從而使我們看到,幾乎每個集群都呈現出1~2個更加顯著的龍頭玩家。比如,在京津冀樞紐的張家口集群,阿里是最主力的數據中心落地者;在寧夏樞紐的中衛數據中心集群,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則占據主導。
1、阿里:在京津冀樞紐,用張北的風為冬奧提供雲服務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今年冬奧會,張北縣還同時基於風電能力為冬奧提供了雲計算服務。這依靠京津冀數據中心樞紐的阿里張北數據中心。
在京津冀樞紐,距離北京230公里的張家口市張北縣,阿里張北數據中心已於2016年9月投產。
這個數據中心集群由阿里雲聯數據中心、阿里數據港數據中心、阿里中都草原數據中心組成,採用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就像是一個存放10萬台處理器的「大房子」,這是國內雲計算數據中心規模最大的浸沒式液冷集群。
阿里巴巴張北數據中心1號園區
與此同時,在張北宣化區,阿里宣化數據中心也於2021年10月開工,緊密建設中。該項目總投資70億元,佔地總面積約900畝,計劃安裝機櫃數量約35500台。這標志除了張北,宣化也成為京津冀樞紐的重要擔當。
除了主要布局京津冀,阿里也在其他樞紐建立了數據中心,盡管這些數據中心不一定匯聚在十大集群內。比如,其內蒙古樞紐烏蘭察布超級數據中心於2020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烏蘭察布雖然不是本次十大集群之一,卻是內蒙古樞紐中條件優渥且已經吸引了多個數據中心落地的重要地區。
2、騰訊:命中多個集群,把5萬台伺服器放進貴安山洞裡
相比於阿里,騰訊的數據中心選址相對分散,但也命中多個數據中心集群。
東邊,在張家口集群,騰訊懷來數據中心總規劃佔地面積1000畝,項目總投資300億;在長三角樞紐,上海市青浦區藏著一個亞太第一的數據中心,容納10萬台伺服器,正是出自騰訊之手。
西邊,在成渝樞紐,位於兩江新區的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期預計2022年建成投用,將憑借20萬台伺服器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在貴州樞紐,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在洞內布局5萬台伺服器,極限PUE達到1.1左右。PUE是評價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的指標,根據「東數西算」規劃,各地的數據中心建設也明確了綠色節能目標,比如集群內數據中心PUE要控制在1.25以內。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
可以看到,騰訊在「東數西算」工程中有強大的基礎,不僅布局東部「熱數據」,還布局西部「冷數據」存儲,選址與國家東數西算布局樞紐吻合度高。
3、華為:在貴安建其全球最大雲數據中心
貴州是大數據大省,在本次劃定的貴安數據集群,華為在全球最大的雲數據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這個可容納100萬台伺服器的數據中心,是華為雲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承載了華為雲和華為流程IT、消費者雲等業務。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521畝,總體建成後將可容納100萬台伺服器,PUE僅為1.12。在數據中心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預計每年可節省電力10.1億度,減少碳排放81萬噸,相當於年植樹3567萬棵。
華為貴安數據中心
當前,基於雲服務、網路設施、伺服器、存儲等多項業務,在中國布局了五大數據中心。其中,貴州樞紐的貴安、內蒙古樞紐的烏蘭察布,兩地分別是華為雲「南一北」兩大雲數據中心。此外,華為還在甘肅樞紐布局了慶陽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此外,華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地區布局了三大核心數據中心。
可以看到,貴陽貴安成為匯聚多家巨頭的地區。根據貴陽市政府公告,貴安聚集了移動、聯通、電信、華為七星湖、華為高端園、騰訊、蘋果的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加上在建的有17個,成為全球集聚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
4、快手、優刻得等也已布局
當然,除了我們列到的這幾個主玩家,包括快手、優刻得、網路、京東、位元組跳動、美利雲等互聯網或雲服務企業也公布了其布局。盡管這些數據中心規模不一,且有的在規劃的樞紐節點內但不一定聚焦十大集群,但這仍意味著它們獲得了重要的入局「門票」。
比如,在科創板上市的優刻得公司是一家雲計算服務商。在長三角樞紐,其投建的青浦數據中心項目(一期)於2020年8月18日開工,總投資19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41.98畝。兩期全部建成後合計可以容納5000台機櫃。
UCloud青浦自建大型綠色節能數據中心效果圖
三、數據從東往西怎麼送?三大運營商還是你「大哥」
「東數西算」不僅關注數據中心,還關注數據傳輸。
相比於此前多地的單體數據中心項目,「東數西算」更加強調「聯網」,包括打通樞紐內部以及東西部間數據直連通道。也就是說,西部不僅要建設數據中心,還要鋪設更多的運營商網路。這將改變我國網路設施在北上廣深等我國東部地區分布過於集中的格局。
那麼數據從東到西怎麼送?還要看三位運營商「老大哥」。實際上,憑借雲計算和網路優勢,它們已經在各個樞紐建了大量數據中心,直連全國各地。
1、中國移動:落地中衛「沙漠矽谷」,或成「東數西算」示範路線
在寧夏樞紐,一個名為中衛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個東方的「沙漠矽谷」,而這也是本次「東數西算」項目圈定的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
左邊沙漠,右邊黃河,中衛年平均氣溫8.8度,電價低至0.36元/度,吸引了亞馬遜雲科技、美利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天雲網路、創客超算等多個企業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伺服器裝機能力達到60萬台。
中國移動公司是寧夏樞紐的一大龍頭。2021年3月,中衛西部雲基地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二期項目進入鋪地板等收尾階段。該項目規劃分五期,總投資130.45億元,建成將具備2萬個機架、40萬台伺服器的承載能力。
中衛西部雲基地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
該數據中心直連北京、西安、廣州、成都、杭州五個方向,已成為國家信息中心設立的國家電子政務「一主三備」西部雲備份節點,很有可能直接成為「東數西算」的示範線路。
中國移動的數據中心還覆蓋其他多個「東數西算」數據集群。比如,中國移動(蘇州)數據中心位於「東數西算」工程圈定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2021年12月的最後一天二期工程落成,總投資50億元,交付後是江蘇省內規模最大、建設標准最高的大型數據中心。
除此之外,中國移動還在內蒙古樞紐、貴州樞紐、成渝樞紐建立了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
2、中國聯通:華韶數據谷數據中心今年1月投產
前面提到的「沙漠矽谷」中衛西部雲基地,不僅是中國移動的青睞地,也是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布局地。中國聯通中衛雲數據中心佔地200畝,總投資40億元以上,年均PUE值控制在1.1-1.2之間。
這是一個新工程,2021年7月,投資3.5億元的中國聯通中衛雲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共計1500台標准機櫃,2萬台伺服器規模。與此同時,二期項目也立刻開工,計劃總投資5億元,可容納2000餘台機櫃,3萬台伺服器的規模,成為中國聯通在寧夏樞紐的最新布局。
中國聯通中衛雲數據中心內部
但中國聯通的布局不止於此,在粵港澳大灣區樞紐,中國聯通華韶數據谷數據中心已於2022年1月24日正式投產運營,總機櫃數2736台,PUE低於1.292,可以說是「東數西算」工程中的範本項目。
在成渝樞紐,中國聯通成都郫都雲數據中心投資20億元,配備10萬台數據機櫃。除此之外,在貴安、重慶等數據中心集群中,中國聯通也有布局。
3、中國電信:布局成渝樞紐和內蒙古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成渝樞紐的數據中心主要負責對一些冷數據進行存儲,這一定位將在「東數西算」項目中繼續強化。
重慶數據中心集群是各大公司盯上數據中心建設「寶地」,比如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兩江騰龍數據中心於2019年6月開工,投資13億元,這個重慶電信與騰龍控股集團合作的項目,被客戶騰訊評為「未來全球微模塊機房建設的標桿樣板房」,2020年8月已交付二期項目。前文中提到的上海騰訊青浦區數據中心,也是與上海電信合建。
中國電信兩江騰龍數據中心
除了成渝樞紐,中國電信在內蒙古樞紐也有命中,其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整體建設項目總投資173億元,總佔地面積1500畝,是當時亞洲規劃規模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工程完工後具備15000台機架、15萬至20萬台伺服器。
四、「東數西算」拉動「信創」,浪潮曙光萬國數據等成潛在贏家
看完數據中心投建方,我們再來看看上游產業鏈,而這正是在這幾天里股市增長最快板塊。
面向這些五花八門的玩家,「東數西算」項目在選擇供應商時會設哪些門檻?
除了綠色化、上架率等指標,強調本土化供應的「信創」可能成為一大參考標准。
業內人士告訴我們,國家主導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將可能更加傾向選擇「信創」產品,這為本土企業帶來了機遇。但本土CPU產能不足、虛擬化技術瓶頸、落地價格等問題都需要時間解決。計劃和市場兩者之間面臨的矛盾將在這一項目中更加凸顯。
數據中心產業鏈中包括伺服器、存儲、網路設備、數據中心運維、光模塊等多個產業鏈環節。作為其中的龍頭選手,浪潮、曙光、萬國數據等企業實際上也已經預定了「東數西算」佔位。
1、浪潮:全國101個雲中心,布局成渝、京津冀等樞紐
雖然「東數西算」項目涉及的產業鏈很長,但建設數據中心,伺服器一定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基礎設施。
作為伺服器穩居中國第一的IT基礎設施提供商,浪潮公司已經在全國布局101個雲中心和323個分布式雲節點。據稱,浪潮雲7大核心雲數據中心在「東數西算」成渝、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樞紐地區均有布局。
「綠色化」是「東數西算」工程的一大主要要求。作為落地國家樞紐的數據中心,浪潮(重慶)雲計算中心於近日入選了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浪潮(重慶)雲計算中心通過採用變頻改造、削峰填谷、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技術,推動雲中心的PUE較同期降低了0.15,每年減少碳排放約198噸。浪潮強調的「智算中心」,這種面向更多的智能化應用需求提供的服務平台,有望成為「東數西算」中的典型基礎設施。
2、曙光:主打曙光計算服務及「綠色化」,
「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強調算力「一張網」,面對這樣的算力中心互聯需求,伺服器提供商曙光早在2021年7月推出了算力基礎設施和公共計算服務平台——曙光計算服務。該平台旨在通過曙光計算服務鏈接遍布全國的數據中心算力資源,實現算力互通互聯,這與「東數西算」宗旨吻合。
在「東數西算」強調的「綠色化」方面,曙光率先實踐了液冷節能技術且擁有安全和服務全體系能力。據稱,通過採用其液冷技術,數據中心能實現全地域全年自然冷卻,PUE值可降至1.04。這一指標可以說遠低於「東數西算」項目中要求的1.2。
據悉,成立於1996年的曙光曾推出國內首款規模化量產的液冷伺服器,目前其智算中心在廣東珠海、安徽合肥、浙江桐鄉等地陸續落成,江蘇崑山等地進入建設階段。
3、萬國數據:各大樞紐運營和在建70座自建數據中心
看完伺服器,再看看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就是這個放伺服器的「大房子」。「東數西算」板塊中,包括萬國數據、奧飛數據、光環新網等多個玩家都見證了股價漲停。
以萬國數據為例,成立於2001年的萬國數據是亞洲最大的中立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在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西南等地區運營和在建70座自建數據中心。換句話說,國內三分之二主流的公有雲服務商都將其POP點接入萬國數據。
在成渝樞紐重慶數據中心集群,萬國數據與重慶兩江新區2019年開始合建佔地73.7畝的數據中心項目,成為新加坡與重慶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近日剛剛完成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領投的6.2億美元融資,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其的青睞。
4、數據港、易華錄等本土化玩家迎機遇
從近日熱火的「東數西算」概念股我們都能看到,大多數都是漲停態勢。除了我們提到的這幾家伺服器、機房等主要基礎設施供應商,還有多家智東西長期關注的存儲、光模塊等細分領域玩家也迅速沖到人們的視野中。
比如數據中心運營公司數據港,它是上海市靜安區國資委投資控股的國有企業。有業內人士推測,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可能優先考慮本土供應商,這為數據港公司帶來了新機遇。表現在股價上,2月18日之後3個交易日上漲23.17%。
存儲提供商易華錄是一家央企小龍頭,近日也發聲稱,已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貴州、寧夏等全國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數據湖,與發改委「東數西算」工程規劃相當契合。
「東數西算」不僅強調數據中心節點,更強調節點間的網路互聯,將冷數據、溫數據存在西部並能讓數據及時被東部取用。依託於藍光存儲的數據湖以及藍光產品,是易華錄的核心業務,正是能夠支持數據實現像「搭高鐵」一樣的快速傳輸互聯效果。
總的來說,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調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數網、數紐、數鏈、數腦等層層遞進的多個環節。隨著體系日益成熟,覆蓋的產業面也將越來越廣。因此,吃到「蛋糕」的玩家可能遠不止上文提到的這些。
結語:「東數西算」開啟新基建新階段
隨著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宣布「東數西算」啟動,雲計算行業的一個新故事誕生了。這讓長期不冷不熱的IT板塊在股市上燥了起來,而在產業側,科技巨頭們已經紛紛發聲表態。
但不僅僅是資本圈和產業需要這樣的故事,更是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基建」集約化發展計劃。隨著「東數西算」進一步節奏明確,一種更加高能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新經濟發展方式將會在中國出現。
⑸ 廠房建築高度超8.0m,容積率按2倍算,哪裡有條文!
根據 國土資發〔2004〕232號,《關於發布和實施<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試行)>的通知》,其中控制指標應用說明中,關於容積率的指標解釋中指出:「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工業項目建設應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縮短工藝流程,節約使用土地。對適合多層標准廠房生產的工業項目,應建設或進入多層標准廠房。工業項目建設用地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五項指標:
1、工業項目投資強度控制指標應規定;
2、容積率控制指標應符合規定;
3、工業項目的建築系數應不低於30%;
4、工業項目所需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7%。嚴禁在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內建造成套住宅、專家樓、賓館、招待所和培訓中心等非生產性配套設施;
5、工業企業內部一般不得安排綠地。但因生產工藝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綠地的,綠地率不得超過20%。
(5)重慶超級存儲項目介紹擴展閱讀:
工業用地指標:
1、投資強度:項目用地范圍內單位面積固定資產投資額。計算公式:投資強度=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項目總用地面積。其中: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包括廠房、設備和地價款。
2、容積率: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築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計算公式: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
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的,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3、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佔比重:項目用地范圍內行政辦公、生活服務設施佔用土地面積(或分攤土地面積)占總用地面積的比例。計算公式: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佔比重=行政辦公、生活服務設施佔用土地面積÷項目總用地面積×100%
當無法單獨計算行政辦公和生活服務設施佔用土地面積時,可以採用行政辦公和生活服務設施建築面積占總建築面積的比重計算得出的分攤土地面積代替。
4、建築系數:項目用地范圍內各種建築物、用於生產和直接為生產服務的構築物佔地面積總和占總用地面積的比例。計算公式:建築系數=(建築物佔地面積+構築物佔地面積+堆場用地面積)÷項目總用地面積×100%
5、綠地率:綠地率是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計算公式:綠地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項目總用地面積×100%。綠地率所指綠地面積包括廠區內公共綠地、建(構)築物周邊綠地等。
⑹ 雲電腦哪個最好
好用的雲電腦有以下特點:
一、數據的安全性
呆貓雲桌面保障數據安全,集中化的數據存儲模式,統一的存儲備份,全方位保障數據安全。
二、超級存儲功能
呆貓桌面雲提供網盤雲儲存服務,不僅容量上可彈性擴容,並且針對冷熱數據分開存儲,針對已經完成的項目資源備份到呆貓冷存儲,釋放本地存儲空間,提供給當前進行中的項目。
三、超強兼容性
呆貓雲桌面軟體中心:雲端內置軟體中心,配備海量軟體插件,全面覆蓋建築可視化、工業設計、游戲引擎、視覺設計、影視動畫設計等,一鍵輕松調用,提高辦公效率。
四、從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呆貓雲桌面保持行業領先配置,專業顯卡、超大內存等多種配置機器,海量資源可按需選擇,老舊設備使用呆貓雲桌面隨時隨地變高配機器。
⑺ 移動超級sim卡和普通卡有什麼區別
移動超級SIM卡,既可以當飯卡、門禁卡、交通卡,也可以當做車鑰匙或進行5G電子簽名,大額轉賬等。
1、超級SIM創新性地結合了SIM卡安全晶元和NFC近場交互能力,由簡單的通信載體升級為IT安全服務工具,並為富媒體通信(RCS)預留了更多存儲空間。
2、超大容量,以往的SIM卡功能太單一,僅做號碼識別用,而現在紫光5G超級SIM卡具備了128G超大容量存儲,可以為手機用戶提供大容量存儲空間。
3、一鍵換機,手機用戶可通過配套的超級SIM卡APP實現數據的備份和恢復。當用戶換手機時,通訊錄、通話記錄、簡訊、日歷等核心數據以及應用APP,一鍵備份,一鍵恢復,一卡換手機。
4、5G超級SIM卡採用了紫光國微自主研發的一款金融級安全晶元,已具備國際CCEAL6+、銀聯安全、國密二級等安全資質。紫光5G超級SIM具有金融級安全能力。手機用戶的通信錄、照片、文件等可安全存儲到5G超級SIM卡,有效避免黑客木馬盜取泄露風險,換機不丟失、不泄露。
5、據紫光介紹,5G超級SIM卡被定義為革命性的第五代SIM卡,相比於前四代以KB為單位的容量級別,5G超級SIM卡的容量擴大了數十萬倍。紫光還表示,不久的未來,5G超級SIM卡還將迭代512GB、1T……nT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