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力基型存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力基型存儲

發布時間: 2023-02-24 15:01:30

Ⅰ SLC,MLC和TLC三者的區別

一、存儲技術不同

1、SLC:單層單元存儲技術。

2、MLC:多層單元存儲技術。

3、TLC:三層單元存儲技術。

二、特點不同

1、SLC:在每個單元中存儲一個Bit,這種設計提高了耐久性、准確性和性能。

2、MLC:架構可以為每個單元存儲2個Bit。

3、TLC:用於性能和耐久性要求相對較低的消費級電子產品。


三、用處不同

1、SLC:對於企業的關鍵應用程序和存儲服務,SLC是首選的快閃記憶體技術。它的價格最高。

2、MLC:存儲多個Bit似乎能夠很好地利用空間,在相同空間內獲得更大容量,但它的代價是使用壽命降低,可靠性降低。

3、TLC:適合於包含大量讀取操作的應用程序,基於TLC的存儲組件很少在業務環境中使用。


Ⅱ 在項目數字化轉型中使用較為普遍的軟體定義存儲一體機有嗎,求推薦

隨著國內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紛紛上雲,數據存儲量呈爆發式增長。傳統存儲擴展性差、成本高等局限性愈發明顯。軟體定義存儲(Software Defined Storage,以下簡稱SDS)以虛擬化方式將各種存儲資源抽象化、進行池化整合,通過智能化管控軟體實現存儲資源的按需分配。軟體定義存儲重新定義了存儲架構,以擴容便捷、成本較低等優勢,成為存儲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深圳市杉岩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杉岩數據」或「杉岩」)是國內軟體定義存儲領域的領導者之一。IDC最新發布的《2019 Q4 中國SDS市場報告》中,杉岩數據在對象存儲市場份額第三,佔比16.3%;在塊存儲市場份額第四,佔比6.9%。

杉岩數據成立於2014年9月,公司以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儲技術為核心,致力於提供領先的面向不同業務環境的企業級存儲方案,幫助用戶輕松應對IT向雲遷移的存儲挑戰,為大數據時代的商業決策提供智能存儲,打造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的數據存儲基石。

杉岩數據致力於幫助用戶應對數據存儲量、訪問量以及數據管理復雜度,幫助用戶建立以存儲虛擬化和計算虛擬化為核心的雲計算基礎設施環境,並逐步提供數據處理、挖掘、智能分析等方面的大數據專業系統和服務。

2020年7月8日,公司宣布獲得B+輪1.5億元最新融資,本輪融資由大型央企中遠海運領投,襄禾資本、無錫金投跟投。藉助本輪融資,公司將圍繞數據存儲、數據管理、數據價值的客戶價值模型,持續加大產品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垂直領域的市場拓展、人才引入以及產業生態鏈的建設,為用戶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全面賦能。

杉岩數據融資情況

訪談內容分享如下:

1

不只是存儲優化

以數據為中心的客戶價值金字塔模式

將智能存儲的進階賦能演繹到極致

融中研究:

「SandStone是一種橙紅色石頭,由沙粒經過多年不斷沉積重新排列而成。SandStone 生動地詮釋了『分布式架構』的形成。」為什麼用這個比喻來強調「分布式架構」?有什麼特殊含義?

陳堅:

SandStone對我們確實意義深遠。實際上,我們公司名稱的來源與「Sand Stone」緊密相關。杉岩二字,來源於Sand的音譯杉,以及Stone的意譯岩。取名「SandStone」是因為我們做的是基於P2P的分布式存儲架構,分布式存儲的本質就是把分散的磁碟硬體聚合起來,形成一個很大的存儲資源池。「SandStone」生動地詮釋了「分布式架構』的形成,每個磁碟所在的伺服器節點就像一粒沙子,通過杉岩數據的軟體聚沙成石,形成一個穩定可靠的存儲系統。

SandStone不僅代表了產品的特點,實際也代表了我們的文化、經營理念。從公司內部來看,每一個員工就像一粒沙子,大家團結奮斗、緊密協作,凝聚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得整個公司像石頭一樣堅不可摧;從外部合作夥伴的拓展來看,以杉岩為中心,將周圍的合作夥伴聚在一起形成生態圈,每一個夥伴也是一粒沙子,通過不斷吸納聚合,構建穩定的生態圈。因此,SandStone所代表的團結奮斗與凝聚力內核,已內化成了公司企業文化的一部分;SandStone蘊含的分布式理念,也切合了公司與合作夥伴的生態建設理念。

融中研究:

杉岩是做存儲的,為什麼公司取名為杉岩數據而不是杉岩存儲呢?智能存儲與傳統存儲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杉岩的智能存儲方案有什麼特點?

陳堅:

之所以叫杉岩數據而不是杉岩存儲,是因為我們帶給客戶的價值不只是存儲的優化,而是以數據為中心的智能存儲賦能,通過我們的存儲系統,解決客戶在AIoT、5G時代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以及使用方面的問題。

針對智能存儲,杉岩數據構建了一套以數據為中心的客戶價值金字塔模型,最底座是存儲,作為數據的抓手;中間層是數據的管理,作為內涵;最頂層為未來的智能化應用提供准備及服務,我把它叫做外延。

具體來說,第一層即數據存儲的智能化。存儲側的智能,就是讓客戶使用更加簡單。傳統存儲像煙囪,每一個業務系統配一套存儲,客戶的運維非常困難。分布式存儲則是一個存儲池,客戶面向的是一套承載了不同應用數據的存儲集群,孤立的煙囪不再存在。在存儲集群裡面的故障、性能、容量等告警,都是由存儲系統內部智能化完成,同時還保障數據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訪問性能。

第二層,數據管理的智能化。用戶存數據後,要管數據。我認為數據是有生命力的,像人一樣有從生到死的過程。醫療影像數據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病人拍完CT、X光產生的影像數據馬上要被用於輔助醫生尋找病症、病灶,這時數據是「熱」的。這一次病好後,數據訪問頻率下降,「熱」數據變為「溫」數據。病人徹底康復後,數據變「冷」。對「熱」數據,為了保證訪問性能,相應的軟硬體配置都非常高,價格也高。「冷」數據如果同「熱」數據一樣存儲,性價比較低。醫院一般將冷數據歸檔到公有雲或藍光等單位存儲成本相對較低的存儲介質中。這個例子正好反映了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在未來海量數據時代,數據的管理非常關鍵。除了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杉岩還能實現數據智能化的統一管理,包括:對客戶的傳統存儲和杉岩的分布式存儲的統一管理,保護客戶對傳統存儲的原有投資;對公有雲、私有雲數據的統一管理,實現數據的自由流動;對邊緣設備與中心設備數據的統一管理,實現數據的相互協同。

第三層,金字塔的頂端,是數據挖掘的智能化。數據被存儲、管理,最終都是為了信息和價值的挖掘。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藉助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這些演算法來使用和挖掘數據價值。杉岩的存儲系統,包括我們的對象存儲,都為海量數據的挖掘和使用去賦能。當然,杉岩不是要做AI,而是為智能化去賦能。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我們的存儲系統裡面自帶數據處理引擎,對業務需要使用的數據進行預先處理。第二,我們為AI的訓練、數據清洗、數據的准備階段提供了友好的統一管理、存儲平台——數據處理引擎「AI in MOS」,還有面向需要對AI進行訓練、學習、應用的公司提供的存儲平台——「MOS for AI」。

融中研究:

杉岩在數據的存、管、挖各個層面的資源投入如何?杉岩在技術底層的優勢有哪些?

陳堅:

在存、管、挖三個層面,杉岩起步聚焦於「存」,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個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高可擴展性的分布式存儲系統,「存」也是目前投入最大的一塊。在「存」方面,目前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產品性能更高,可用性、可維性更強,特別是在數據的安全性方面,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

在管方面,隨著客戶持續增加,杉岩面臨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我們通過與客戶的互動交流,了解客戶實實在在的需求與痛點,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們一些特有的產品功能已經落地了,這是很多企業包括一些大廠都不具備的,比如說我們對傳統存儲與分布式存儲的統一管理、對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最上層,未來數據的智能應用層面,在智能數據處理引擎「AI in MOS」產品上,我們也在加大投入,今年就會有實際的項目落地。

融中研究:

您剛才講到,在數據挖掘上會加大投入,那麼杉岩在這一塊的發展目標如何?如何與數據挖掘專業公司競爭?

陳堅:

我先做一個澄清,杉岩的產品是有邊界的,我們不會像大數據公司一樣,比如也去做一個精準營銷,我們是為精準營銷賦能。像之前提到的數據處理,即使杉岩不做,這些公司還是要做的,杉岩其實是在幫這些公司做加速。另一方面,在賦能大數據挖掘的過程,杉岩主要針對非結構化數據賦能。以前的基於資料庫的結構化數據,像BI、數據倉庫,這類數據的挖掘已經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杉岩的目標不在於此。我們強調對象存儲就是因為對象存儲是存儲非結構化數據最佳的載體。我們通過對非結構化數據的AI挖掘、使用賦能實現差異化。

融中研究:

在當前軟體定義存儲,存在哪些技術局限,大概何時能夠突破?杉岩在這塊有哪些領先優勢?

陳堅:

軟體定義存儲的概念相對於傳統存儲,其設計哲學和傳統存儲剛好相反。傳統存儲以硬體為核心,存儲系統的數據可靠性高度依賴硬體架構的設計。軟體定義存儲,假設硬體是不可靠的或可靠性沒那麼高。

軟體定義存儲的性能更高、擴展性更強、更靈活。但任何一個架構、系統都會有自己的優缺點。軟體定義存儲在技術上的局限性:第一,難以將硬體的性能發揮到極致。第二,在存儲集群大了以後,整個集群的管理、運維也是一個挑戰。一般的企業沒有專門的IT運維人員或運維水平有限,在海量數據時代,存儲產品能不能讓企業實現簡單運維,也是一個挑戰。

杉岩對傳統存儲和分布式存儲都有很深入的理解,既有傳統存儲最核心的架構師和工程師,也有深耕分布式存儲領域近10年的架構師。面對這些局限,杉岩也在做一些事情,比如在軟硬結合方面,與硬體供應商一起做軟硬垂直優化;在大規模集群存儲系統的管理和運維上,借鑒一些AI的演算法能力,讓運維更加智能化、自動化。

2

立足場景尋找最佳匹配行業

以質量和服務構建客戶信任

加速市場拓展

融中研究:

杉岩已服務10+行業的500+客戶,從市場策略來看,杉岩數據在這些行業是齊頭並進還是有所側重?主要的優勢行業有哪些?未來發展或者延伸的重點行業還有哪些?

陳堅:

存儲系統作為一個標准化產品,沒有太多的行業屬性。但是軟體定義存儲有它的最佳應用場景。

杉岩數據依託場景構築產品和解決方案,再通過最佳應用場景去尋找最佳匹配行業,進行市場開拓。例如,杉岩智慧視頻雲存儲的解決方案,可以在安防、軌道交通、能源、電力、金融等等行業領域使用。另外,我們還推出了一個更加通用化、平台式的私有雲產品,適用於金融、政府、教育、醫療等多個行業。

目前,杉岩市場突破的重點在於有大量場景和需求的政府、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製造等行業。市場開拓方面,杉岩在大部分行業齊頭並進,對小部分行業有所側重,例如金融行業將是杉岩數據始終關注的重點行業。

作為存儲廠商,杉岩產品的行業屬性不強,但在產品智能化層面,實際上我們有一些場景化和行業屬性的定製,但這種定製不是為某一客戶定製,而是為一個行業定製,並且可以批量復制和推廣。

融中研究:

杉岩數據如何切入客戶,並獲得客戶的信任?在客戶關系維護和服務方面,杉岩數據採取哪些措施?

陳堅:

從0到1的突破是非常難的。杉岩數據以產品為客戶帶來的價值來切入市場,早期的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廣發證券、深圳市供電局等。對TOB市場,標桿的意義重大。杉岩切入市場後,依託案例與標桿客戶在同行業去推廣復制。

杉岩數據依靠高質量的產品和切實的服務獲取客戶的信任。目前為止,我們存儲了2500+PB的數據,從沒丟失過數據,這一點讓用戶非常放心。服務,是創業公司最具競爭力的優勢之一,而大廠流程非常復雜,對TO B客戶服務的理念和經驗也比較缺乏。杉岩與客戶的運維人員緊密溝通,對他們進行多維培訓賦能,客戶能夠親身感受到杉岩對他們的重視。

3

疫情期間,馳援武漢

推出免費服務平台

苦練研發內功蓄勢待發

融中研究:

此次疫情對杉岩數據帶來什麼影響?杉岩數據採取哪些行動?

陳堅:

這次新冠疫情對杉岩數據是一把雙刃劍,但總體來說是利好的局面。一方面,疫情對公司短期的獲客、工作開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另一方面,疫情也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價值被充分認識,例如遠程醫療、遠程診斷等會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存儲和應用,軌跡、跟蹤、健康碼等其實也都是基於數據的存儲和使用。很多行業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更高了,特別是政府的智慧城市、醫療領域的遠程醫療、教育領域的遠程教育發展等,帶來的數據存儲機會更多了。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疫情期間,我們也秉承一貫的家國情懷和責任,進最大的努力為抗疫提供支持。2月份,我們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捐獻了一套分布式存儲產品,助力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效率。同時,為了幫助用戶解決疫情期間存儲問題,我們推出了供用戶免費使用的「統一存儲平台軟體SandStone USP」。

此外,我們在產品研發、市場開拓上沒有絲毫懈怠。在產品研發端,我們借機苦練內功、打磨產品,為疫情過後的市場反彈做好准備;在市場開拓方面,我們的銷售團隊通過遠程電話保持與客戶、合作夥伴的緊密互動與溝通,努力介紹杉岩的產品方案和價值亮點,積極拓展新客戶、挖掘老客戶新需求等。

4

分布式存儲市場將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杉岩將始終以差異化取勝

融中研究:

當前存儲市場競爭格局怎麼樣?主要玩家類型有哪些?

陳堅:

從市場格局來說,存儲行業技術門檻很高,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和打磨,大浪淘沙之後,最終玩家不會很多。在傳統存儲領域,全球TOP6的公司占據市場百分之八十幾的份額。在分布式存儲領域,經過五年多的發展,與杉岩數據同期創立的公司中,很多技術不成熟的公司已經慢慢被淘汰了。我相信經過震盪式的發展後,分布式存儲的市場格局會趨於穩定,也會變成一個寡頭壟斷的格局,未來會有一家或幾家來佔領市場絕大部分的份額,杉岩肯定是其中之一。

從競爭來說,杉岩的優勢還是產品。創業公司沒有捷徑可走,品牌、資金都比拼不過大廠,生存發展一定是靠差異化的競爭力。杉岩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客戶價值金字塔模型的「管」和「挖」,「存」大家都在做,如果這一層都做不好自然會被淘汰;「管」層面,大廠的產品很全,內部對於傳統存儲和分布式存儲會有一些博弈和競爭,但對於垂直用戶定製化以及工業化需求領域不一定願意涉足,而杉岩獨特的價值和優勢正體現於此。數據智能層面,杉岩的價值和優勢更加明顯。杉岩的設備產品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這是很多大廠不會去做的事情,他們提供的主要是面向全球市場的標准化產品,聚焦於存儲產品的完善。杉岩則是針對垂直細分市場進行產品差異化。

在市場競爭格局中,同類創業公司競爭方面,從目前來說,2013到2015年成立的一批公司,現在的競爭格局越來越清晰了。當前,軟體定義存儲處於繁榮發展期,蛋糕還沒有定型,在不斷擴展、挖掘客戶新場景、新需求的階段,都在共同培育市場。所以,我們正在共創生態鏈,攜手合作夥伴建設新型IT基礎設施建設。

融中研究:

大型廠商加碼存儲,例如華為、華三等大廠也開始發力對象存儲,對杉岩數據的發展會有沖擊嗎?杉岩數據如何平衡與基礎設施合作夥伴華為的競爭與合作?

陳堅:

大廠確實在加大對存儲領域的布局,但我們也看到一個趨勢,大廠現在主要在公有雲方面布局,而在私有雲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以傳統存儲、分布存儲的架構來拓展市場。與大廠的競爭要避免正面交鋒,走差異化路線。比如在金融領域,杉岩在智能化數據處理方面獨具特色,這是我們帶給客戶的獨特價值。

Ⅲ 誰能簡述三大網路存儲

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網路存儲設備和存儲網路。
1、開放系統的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簡稱DAS)已經有近四十年的使用歷史,隨著用戶數據的不斷增長,尤其是數百GB以上時,其在備份、恢復、擴展、災備等方面的問題變得日益困擾系統管理員。直連式存儲與伺服器主機之間的連接通道通常採用SCSI連接,隨著伺服器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存儲硬碟空間越來越大,陣列的硬碟數量越來越多,SCSI通道將會成為IO瓶頸;伺服器主機SCSI ID資源有限,能夠建立的SCSI通道連接有限。
2、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屬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它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於使用伺服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目前國際著名的NAS企業有Netapp、EMC、OUO等。
3、SAN(Storage Area Network )是一個集中式管理的高速存儲網路,由多供應商存儲系統、存儲管理軟體、應用程序伺服器和網路硬體組成,能夠幫助您充分利用您所擁有的商業信息的價值。由於SAN的基礎是存儲介面,所以是與傳統網路不同的一種網路,常常被稱為伺服器後面的網路。

Ⅳ 網路存儲DAS和NAS區別是什麼

一、DAS(直接附加存儲設備: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附加存儲是指將存儲設備通過SCSI介面直接連接到一台伺服器上使用。
【優點】
DAS購置成本低,配置簡單,使用過程和使用本機硬碟並無太大差別,對於伺服器的要求僅僅是一個外接的SCSI口,因此對於小型企業很有吸引力。
【缺點】
(1)伺服器本身容易成為系統瓶頸;
(2)伺服器發生故障,數據不可訪問;
(3)對於存在多個伺服器的系統來說,設備分散,不便管理。同時多台伺服器使用DAS時,存儲空間不能在伺服器之間動態分配,可能造成相當的資源浪費;
(4)數據備份操作復雜。

二、NAS(網路附加存儲伺服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實際是一種帶有瘦伺服器的存儲設備。這個瘦伺服器實際是一台網路文件伺服器。NAS設備直接連接到TCP/IP網路上,網路伺服器通過TCP/IP網路存取管理數據。
【優點】
NAS作為一種瘦伺服器系統,易於安裝和部署,管理使用也很方便。同時由於可以允許客戶機不通過伺服器直接在NAS中存取數據,因此對伺服器來說可以減少系統開銷。NAS為異構平台使用統一存儲系統提供了解決方案。由於NAS只需要在一個基本的磁碟陣列櫃外增加一套瘦伺服器系統,對硬體要求很低,軟體成本也不高,甚至可以使用免費的LINUX解決方案,成本只比直接附加存儲略高。
【缺點】
(1)由於存儲數據通過普通數據網路傳輸,因此易受網路上其它流量的影響。當網路上有其它大數據流量時會嚴重影響系統性能;
(2)由於存儲數據通過普通數據網路傳輸,因此容易產生數據泄漏等安全問題;
(3)存儲只能以文件方式訪問,而不能像普通文件系統一樣直接訪問物理數據塊,因此會在某些情況下嚴重影響系統效率,比如大型資料庫就不能使用NAS。

三、SAN(專用存儲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
SAN實際是一種專門為存儲建立的獨立於TCP/IP網路之外的專用網路。
【優點】
目前一般的SAN提供2Gb/S到4Gb/S的傳輸數率,同時SAN網路獨立於數據網路存在,因此存取速度很快,另外SAN一般採用高端的RAID陣列,使SAN的性能在幾種專業存儲方案中傲視群雄。SAN由於其基礎是一個專用網路,因此擴展性很強,不管是在一個SAN系統中增加一定的存儲空間還是增加幾台使用存儲空間的伺服器都非常方便。通過SAN介面的磁帶機,SAN系統可以方便高效的實現數據的集中備份。SAN作為一種新興的存儲方式,是未來存儲技術的發展方向。
【缺點】
(1)價格昂貴。不論是SAN陣列櫃還是SAN必須的光纖通道交換機價格都是十分昂貴的,就連伺服器上使用的光通道卡的價格也是不容易被小型商業企業所接受;
(2)需要單獨建立光纖網路,異地擴展比較困難。

Ⅳ 請問SAN和NAS兩種存儲的區別是什麼

1、結構不同:

SAN結構中,文件管理系統(FS)還是分別在每一個應用伺服器上;而NAS則是每個應用伺服器通過網路共享協議(如:NFS、CIFS)使用同一個文件管理系統。換句話說:NAS和SAN存儲系統的區別是NAS有自己的文件系統管理。

2、目標不同:

NAS是將目光集中在應用、用戶和文件以及它們共享的數據上。SAN是將目光集中在磁碟、磁帶以及聯接它們的可靠的基礎結構。將來從桌面系統到數據集中管理到存儲設備的全面解決方案將是NAS加SAN。

(5)力基型存儲擴展閱讀:

SAN的優點:

SAN提供了一種與現有LAN連接的簡易方法,並且通過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廣泛使用的SCSI和IP協議。SAN不受現今主流的、基於SCSI存儲結構的布局限制。特別重要的是,隨著存儲容量的爆炸性增長,SAN允許企業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

SAN的結構允許任何伺服器連接到任何存儲陣列,這樣不管數據置放在那裡,伺服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數據。因為採用了光纖介面,SAN還具有更高的帶寬。

NAS優點:

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產品。NAS設備一般支持多計算機平台,用戶通過網路支持協議可進入相同的文檔,因而NAS設備無需改造即可用於混合Unix/Windows NT區域網內。

NAS設備的物理位置同樣是靈活的。它們可放置在工作組內,靠近數據中心的應用伺服器,或者也可放在其他地點,通過物理鏈路與網路連接起來。無需應用伺服器的干預,NAS設備允許用戶在網路上存取數據,這樣既可減小CPU的開銷,也能顯著改善網路的性能。

Ⅵ 建築構件有哪些存儲方式

預制混凝土構件如果在存儲環節發生損壞、變形將會很難補修,既耽誤工期又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大型預制混凝土構件的存儲方式非常重要。物料儲存要分門別類,按「先進先出」原則堆放物料,原材料需填寫「物料卡」標識,並有相應台帳、卡帳以供查詢。對因有批次規定特殊原因而不能混放的同一物料應分開擺放。物料儲存要盡量做到「上小下大,上輕下重,不超安全高度」。物料不得直接置於地上,必要時加墊板、工字鋼、木方或置於容器內,予以保護存放。物料要放置在指定區域,以免影響物料的收發管理。不良品與良品必須分倉或分區儲存、管理,並做好相應標識。儲存場地須適當保持通風、通氣,以保證物料品質不發生變異。

1、構件的存儲方案

1.構件的存儲方案

1.1構件的存儲方案主要包括:確定預制構件的存儲方式、設定製作存儲貨架、計算構件的存儲場地和相應輔助物料需求。

1.2確定預制構件的存儲方式:根據預制構件的外形尺寸(疊合板、牆板、樓梯、梁、柱、飄窗、陽台等)可以把預制構件的存儲方式分成疊合板、牆板專用存放架存放、樓梯、梁、柱、飄窗、陽台疊放幾種儲放。

1.3設定製作存儲貨架:根據預制構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進行設計製作,且盡量考慮運輸架的通用性。

1.4計算構件的存儲場地:根據項目包含構件的大小、方量、存儲方式、調板、裝車便捷及場地的擴容性情況,劃定構件存儲場地和計算出存儲場地面積需求。

1.5計算相應輔助物料需求:根據構件的大小、方量、存儲方式計算出相應輔助物料需求(存放架、木方、槽鋼等)數量
從結構的角度來劃分,建築物的基本構件一般由板、梁、柱、框架、牆、索、膜、基礎等構件組成。

按照受力特徵的不同可分為:軸心受力構件、偏心受力構件和受彎構件。

一、概述

建築物一般指人們或為了其可觀賞之形象、或為了其可使用之空間的,相對於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時間的人造物。它是建築學或建築設計研究的對象。一般情況下,建築物建造出來的目的既側重於得到人可以活動的建築空間—建築物內部的空間或/和建築物外部之間圍合而成的空間;也側重於獲得建築形象—建築物的外部形象或和建築物的內部形象。這其中,重在獲得可使用的內部空間和或可觀賞的外部形象的建築物往往是多數。人類借著興建各種建築群,提供社會運作的空間或機能需求。它們往往都具備人能居住、宗教、商業、生產等活動的穩定空間,是人造自然的主體。

二、構成

建築物的構成,按系統工程分,主要有地基、基礎和牆體:

1、基礎:基礎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其上部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基礎自重傳給下面的地基。基礎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

2、地基: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承受由基礎傳下來的荷載的土體或岩體,建築物必須建造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為保證地基的堅固,穩定和防止發生加速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地基應滿足以下要求:1)有足夠的承載力;2)有均勻的壓縮量,以保證有均勻的下沉;3)有防止產生滑坡,傾斜方面的能力。

3、牆體:牆體和柱均是豎向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屋頂,樓板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基礎。牆的作用:1)承重作用;2)維護作用;3)分隔作用;4)裝飾作用。對牆體的要求:1)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2)滿足熱工方面(保溫,隔熱,防止產生凝結水)的性能;3)具有一定的隔聲性能;4)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三、建築物構件匯總

1、室內結構構件匯總

2、室外結構構件匯總

Ⅶ 存儲設備主要有哪幾種

硬碟:

硬碟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倉庫。看到「硬碟」這個名字,有的同學可能會問,硬碟外面看起明明是個盒子為什麼叫個「盤」呢?這是因為傳統的機械硬碟(HDD)盒子般的外表下藏著一張(或者幾張)盤子的「心」。我們存在電腦上的數據都在這些盤子里,這些盤子的學名叫「磁碟」。磁碟上方有一個名叫「磁頭」的部件,當電腦從磁碟上存讀數據的時候,「磁頭」就會與「磁碟」摩擦摩擦,魔鬼般的步伐…當然不是真的「摩擦」,它們之間是通過「心靈(電磁)感應」實現交流的。傳統的機械硬碟容量已經從G時代步入了T時代,它的量價比(存儲容量/價格)是最大的(嗯,給日本大姐姐們安家很合適)。

固態硬碟(SSD)是近幾年漸漸被普及的新產品,相比HDD來說,固態硬碟的這個「盤」字就有點名不副實了。SSD用快閃記憶體替代了HDD的「磁碟」來作為存儲介質,直接通過電流來寫入、讀取數據,摒棄了HDD中的機械操作過程,並且SSD的讀和寫可以將一個完整數據拆成多份,在主控的控制下並行操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讀寫的吞吐量。一般來說固態硬碟的隨機存取速度(讀取大量小文件)比HDD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持續存取速度(一次讀取一個大文件)也比HDD快一倍以上。不過相對HDD來說,SSD還是硬碟界的高富帥,相同容量的SSD的售價可以買十幾塊同容量的HDD。

U盤、SD卡、MiniSD卡和各種卡:

這幾類產品都是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常用存儲設備,不過相比SSD而言,存儲容量較小(人家身材好嘛),也沒有復雜的主控電路實現數據的並行寫入,所以存取速度上比SSD慢不少。 U盤的英文名是「USB flash disk」,名字中有個「USB」,顧名思義,這種「盤」經常與電腦上的USB介面插來插去,一般用來做數據中轉站。

Ⅷ 小卡10-1是什麼意思

101和201是卡片的代碼簡稱,其中101位純磁條卡,就是卡背後黑色的磁條軌道卡片,201位晶元卡,就是帶有IC晶元和磁條軌道的卡片,所有此卡都以此分類,包括各種校園卡,地鐵,公交車和消費卡,VIP卡都以此分為101.201等不同類別
一、ic晶元卡優點
物理安全
IC卡本身的物理特性上的安全性,通常指對一定程度的應力、化學、電氣、靜電作用的防範能力;對外來的物理攻擊的抵抗能力,要求IC卡應能防止復制、竄改、偽造或截聽等。
常採用的措施有:採用高技術和昂貴的製造工藝,使無法偽造;在製造和發行過程中,一切參數嚴格保密;製作時在存儲器外面加若干保護層,防止分析其中內容,即很難破譯;在卡內安裝監控程序,以防止處理器或存儲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總的截聽。
邏輯安全
常用的邏輯安全措施有:存儲器分區保護,一般將IC卡中存儲器的數據分成3個基本區:公開區、工作區和保密區;用戶鑒別,用戶鑒別又叫個人身份鑒別,一般有驗證用戶個人識別PIN,生物鑒別,手寫簽名。
用IC卡保存指紋特徵數據、使用人員信息、私鑰等關鍵信息、通過指紋識別認證持卡人真實身份,解決網路信息安全瓶頸最有效的手段,是對信息安全(軟體) 認證、密鑰體系最有效的補充。智能卡讀卡器驗證卡的有效性,後指紋身份驗證,通過雙重驗證,確保系統安全可靠。
卡片優點
1、存儲容量大。磁卡的存儲容量大約在200個字元;IC卡的存儲容量根據型號不同,小的幾百個字元,大的上百萬個字元。
2、安全保密性好,不容易被復制,IC卡上的信息能夠隨意讀取、修改、擦除,但都需要密碼。
3、CPU卡具有數據處理能力。在與讀卡器進行數據交換時,可對數據進行加密、解密,以確保交換數據的准確可靠;而磁卡則無此功能。
4、使用壽命長,可以重復充值。
5、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保存年限長,讀寫次數在數萬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