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然氣的運輸有什麼的要求嗎,個人可以去運輸嗎,天然氣的儲存有什麼的要求
天然氣的運輸(車輛運輸)是一種危險化學品運輸,從事這種運輸的,是需要公安部門批準的危貨運公司才能進行。個人不可以運輸。但是個人如果想要從事這項工作,可以購買專用車輛掛靠在專門的危險化學品運輸公司進行營運。
採用車輛運輸的天然氣分液化天然氣(LNG)和壓縮天然氣(CNG)。從事運輸的車輛須專門的車輛,有經批準的線路,有專門的經過培訓的司機和押運員(一般是兩個司機同時持有危貨運駕駛證和押運證)。
天然氣的儲存是一個較大的課題,按照天然氣的不同形態(液態還是氣態、氣壓)和不同數量有不同的要求。詳細情況可以參照相關的規范。
(1)管道天然氣如何把它存儲起來擴展閱讀:
目前天然氣的存儲方式主要有氣態存儲和液態存儲兩種方式,其中前者包括地面儲罐儲存、管道儲存和地下儲氣罐儲存等。
1、地面儲罐儲存,天然氣地面儲存一般採用金屬儲氣罐,儲氣罐按壓力分為高壓和低壓。
2、管道儲存,天然氣管道儲存有輸氣干線末端儲氣和利用管束儲氣兩種方式。
3、地下儲氣庫儲存,地面儲氣罐和管道儲氣只能作為消除晝夜用氣不均衡性的措施,要解決季節用氣不均衡性問題,根本的辦法是建造地下儲氣庫。
Ⅱ 天然氣怎樣在地下儲存
如果居民採暖用氣時間較長,用氣量較大,那麼會使城市天然氣的季節用氣量很不均衡。據資料顯示,北京市天然氣用量的季節峰谷相差很大,2001年夏季日用氣量僅有200萬立方米,而冬季卻高達1400萬立方米,兩者相差6倍。陝京輸氣管道的設計輸氣量是每天900萬立方米,顯然冬季供不應求,夏季綽綽有餘。為滿足用戶要求和實現供需平衡,需要把夏季多餘的燃氣儲存起來到冬季再用。若按冬季3個月時間計算,應該儲存4.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是,哪有這么大的儲存設施呢?此外,陝京管線長913千米,千里迢迢難免不會因事故而暫時中斷,也需要建設應急後備氣源。國內外實踐證明,地下儲氣庫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式。
我國第一座地下儲氣庫是大港地區大張坨地下儲氣庫,庫容16億立方米,工作氣量6億立方米,平均日采氣量500萬立方米,在冬季向華北地區尤其是北京市補充供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般地下儲氣庫是在較深的地下找一個完全封閉的構造,夏天用壓縮機把多餘的天然氣注入到這個構造中儲存起來,需用時又通過生產井把天然氣采出到地面輸送給用戶。地下儲氣庫有許多優點:一是佔地面積小,儲氣量大;二是安全可靠,不易引起火災及爆炸;三是成本低,管理與維護簡單,是一種經濟、合理、有效的儲氣設施。
世界上第一座地下儲氣庫於1915年在加拿大韋林特建成。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末全球共有地下儲氣庫554座,總庫容量5020億立方米,總工作氣量2434億立方米,儲氣能力相當於全世界年總耗氣量的11%。法國和日本缺少天然氣資源,因此天然氣儲備量更高,分別相當於年耗氣量的30%和50%。
建設一座地下儲氣庫少則幾千萬美元,多則數億美元。
地下儲氣庫由集氣層、墊氣層、氣井和地面設施(如壓縮機站、集輸系統、氣體處理及計量站)等基本部分構成,大多利用距消費市場不超過200千米的枯竭油氣田、含水層、鹽岩層、廢棄礦井及洞穴建造。
由於枯竭油氣田原本就具備良好的儲氣地質條件,因此利用枯竭或半枯竭油氣田儲氣是世界上常用的方法,有此條件的國家都優先發展這種儲氣庫。在554座地下儲氣庫中大部分屬於這種類型。
含水層儲氣庫是另一種大型儲氣庫,建設這種儲氣庫需具備兩個基本的地質條件,一個是覆蓋層—不透氣的中部隆起的岩石蓋層;另一個是儲氣層—多孔隙的滲透性良好的含水岩層。在覆蓋層的隆起地區鑽井,通過高壓將氣體注入含水層的孔隙中,把水驅到邊緣形成一個人工氣田。從勘探到投產一般需要10~15年。
利用水溶解地下鹽層形成的空穴稱為鹽穴儲氣庫。這種儲氣庫容積較小、單位成本較高,但利用率高、注采容易。
含水層儲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