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為存儲伺服器登陸地址什麼
我記得華為存儲兩個管理網口 IP 地址的初始值分別 192.168.128.101 和 192.168.128.102,默認 子網掩碼為 255.255.255.0。然後下載ISM軟體進行管理
2. 華為s2200t存儲伺服器能當普通硬碟用嗎
可以的,不過和普通的硬碟是有區別的,而且華為S2200T是特殊的存儲,叫做統一存儲,本質是SAN+NAS融合的存儲方式。
我們以NAS存儲為例,所有的存儲其實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簡化的伺服器,或稱為"瘦身伺服器"。
它的核心同樣有主板、CPU、內存和硬碟控制器和RIAD控制器等,但是它一般沒有鍵盤和顯示器等外部設備,直接通過網線與網路交換機相連,用戶的電腦無需載入任何驅動程序,利用瀏覽器就可直接登陸NAS、管理NAS和訪問數據。因此NAS的安裝、擴充及維護十分方便,無需專業人員一般用戶自己就可以完成。利用系統管理員,為用戶在NAS商設置加密存儲空間,用戶就可以將NAS看成另一個本地硬碟了。多數NAS(不是全部)採用嵌入式的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植入防寫的快閃記憶體中,不怕病毒攻擊。
所以說s2200t可以作為硬碟來使用,但是如果僅僅為了存放數據的話,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另外,對於伺服器與存儲,兩者的區別並不如想像中的大,他們的關系更類似於個人財產與個人存款之間的區別:個人財產應包括個人存款,個人存款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個人財產。
參考資料:http://www.dongjiusoft.com/news_info.php?id=668(華為伺服器與華為存儲的區別)
3. 華為雲伺服器怎麼配置雲硬碟
華為雲伺服器配置需要考慮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1、雲伺服器性能的保障;
2、雲伺服器帶寬的質量;
3、雲伺服器運營商的研發能力;
綜合上面幾個方面,國內雲伺服器滿足條件的提供商有:華為企業雲http://www.hwclouds.com/proct/ecs.html,網路雲,小米雲,雲影。
4. 我的數據存在華為雲對象存儲伺服器中,如何保證安全性
obs本身是非常安全的,關於華為雲雲數據中心機房的安全可以參考《華為雲安全白皮書》。
5. 華為伺服器raid設置
在最初的RAID技術中,是將幾塊小容量廉價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大的邏輯磁碟給大型機使用。那個時候還沒有邏輯卷的概念。只是單純的將磁碟按照傳統RAID級別進行組合然後提供給上層主機使用。
後來硬碟的容量不斷增大,組建RAID的初衷不再是構建一個大容量的磁碟,而是希望利用RAID技術實現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提升存儲性能,由於單個容量硬碟都已經較大了,數據硬碟組建的RAID容量更大,所以把RAID劃分成一個一個的LUN(邏輯卷)映射給伺服器使用。
隨著硬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單塊硬碟的容量已經達到數T,傳統RAID技術在硬碟重構的過程中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增加了在重構過程中其它硬碟再壞掉對數據丟失造成的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塊虛擬化技術應運而生。RAID 2.0+ 是華為的塊虛擬化技術,該技術將物理空間和數據空間分散分布成分散的塊,可以充分發揮系統的讀寫能力,方便擴展,也方便了空間的按需分配,數據的熱度排布,遷移。它是華為所有Smart軟體特性的實現基礎。同時,由於熱備空間也是分散在多個盤上的,因此硬碟數據的重構寫幾乎可以同時進行,避免了寫單個熱備盤造成的性能瓶頸,大大減少了重構時間。
RAID2.0+軟體邏輯對象
華為RAID2.0+採用底層硬碟管理和上層資源管理兩層虛擬化管理模式,在系統內部,每個硬碟空間被劃分成一個個小粒度的數據塊,基於數據塊來構建RAID組,使得數據均勻地分布到存儲池的所有硬碟上,同時,以數據塊為單元來進行資源管理,大大提高了資源管理的效率。
OceanStor存儲系統支持不同類型(SSD、SAS、NL-SAS)的硬碟(SATA盤理論可用,只是其性能較低,企業級存儲中已很少使用),這些硬碟組成一個個的硬碟域(Disk Domain)。在一個硬碟域中,同種類型的硬碟構成一個存儲層,每個存儲層內部再按一定的規則劃分為Disk Group;
各存儲層的硬碟被劃分為固定大小的Chunk(CK),其中,SSD層和SAS層的CK的大小為64MB,NL-SAS層的CK大小為256M。
OceanStor 存儲系統通過隨機演算法,將每一個存儲層的Chunk(CK)按照用戶設置的「RAID策略」來組成Chunk Group(CKG),用戶可以為存儲池(Storage Pool)中的每一個存儲層分別設置「RAID策略」。
OceanStor存儲系統會將Chunk Group(CKG)切分為更小的Extent。Extent作為數據遷移的最小粒度和構成Thick LUN的基本單位,在創建存儲池(Storage Pool)時可以在「高級」選項中進行設置,默認4MB。對於Thin LUN(精簡置備LUN)或文件系統,會在Extent上再進行更細粒度的劃分(Grain,一般64KB),並以Grain為單位映射到Thin LUN、文件系統。
若干Extent組成了卷(Volume),卷(Volume)對外體現為主機訪問的LUN(這里的LUN為Thick LUN)。在處理用戶的讀寫請求以及進行數據遷移時,LUN向存儲系統申請空間、釋放空間、遷移數據都是以Extent為單位進行的。例如:用戶在創建LUN時,可以指定容量從某一個存儲層中獲得,此時LUN由指定的某一個存儲層上的Extent組成。在用戶的業務開始運行後,存儲系統會根據用戶設定的遷移策略,對訪問頻繁的數據以及較少被訪問的數據在存儲層之間進行遷移(此功能需要購買SmartTier License)。此時,LUN上的數據就會以Extent為單位分布到存儲池的各個存儲層上。
RAID2.0+基本原理
總結,相比於傳統的RAID,華為RAID 2.0+塊虛擬化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將基本單位由單個磁碟調整為數據塊,將數據塊CK按照相應RAID級別(不同存儲層可選擇不同的RAID級別)組成CKG的方式。並且內部具備負載均衡技術,能夠根據數據塊的冷熱程度動態遷移至不同的存儲層中,大大提高了存儲性能。其次,在重構方面,由於是以數據塊的方式做RAID,同時熱備磁碟也以熱備塊的方式存在,當磁碟發生故障時,可並行多個CKG一起進行重構,所以相比傳統的RAID技術大大提高的重構的效率。但缺點就是磁碟都以數據塊的方式管理,將大大提高管理開銷,所以在硬碟較少的場景並不適合使用塊虛擬化技術。現在RAID 2.0+技術在華為存儲設備中運用廣泛,也在越來越多的存儲場景發揮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