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數據存儲國外或向國外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數據存儲國外或向國外

發布時間: 2023-03-09 04:06:19

A. 如何正確理解「境外數據傳輸服務提供者對境外提供的數據的安全承擔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在境外管轄上實現了突破

關於境內外數據安全風險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及其安全監管,適用本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組織合法權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解讀:表明我國數據安全法屬於長臂管轄,境外組織觸犯本法同樣要追責。

第三條:本法所稱數據,是指任何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對信息的記錄。數據處理,包括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數據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數據處於有效保護和合法利用的狀態,以及具備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解讀:明確了數據、數據處理、數據安全的定義,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數據處理者都要按照本法的要求進行數據安全的建設。

第十一條:國家積極開展數據安全治理、數據開發利用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數據安全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促進數據跨境安全、自由流動。

解讀:在數據跨境傳輸方面,我國鼓勵數據處理者進行國與國之間的數據流通,在數據安全標准制定方面我國後來居上,參與到眾多國際化標准制定當中。

第三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根據有關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或者按照平等互惠原則,處理外國司法或者執法機構關於提供數據的請求。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批准,境內的組織、個人不得向外國司法或者執法機構提供存儲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數據。

解讀:如果要向境外傳輸數據,數據不能被轉發到國外司法或者執法機構的平台中。境內外關聯公司,如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進行的數據傳輸,客戶要同時遵守我國與對方國家的法律法規。實際上是將境內法律的適用范圍通過合同擴大到境外主體上。

B. 硬剛國外科技巨頭!華為再次令全世界矚目,這才是中企該有的樣子

去年此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說:「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布年報」!如願以償, 近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再次發布年報,成績雖不漂亮但充滿希望,能夠在超級大國的三輪制裁下依然保持穩定增長 ,著實不易!

近幾年,華為的手機業務在麒麟晶元的加持下,發展得如日中天,一度超過蘋果直擊三星。若不是晶元禁令,可能已經是全球第一,然而現在卻無奈地不斷下滑。 盡管如此,華為在其它方面的實力依然強悍,存儲方面的成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近日,權威機構Gartner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ECB存儲市場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 華為存儲收入8.6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超過美企巨頭NetApp,以14.3的市場份額奪得全球第二, 僅次於目前的全球第一廠商戴爾。

在國內市場,華為 已連續多年排名第一。 去年國內存儲市場整體同比增長28.3%,華為增長率排名第一,達到了42.6%。毫無疑問, 2020年國內市場華為依然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43.6%,相比2019年度份額提升4.4%。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了新 的核心生產要素, 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像石油資源一樣的寶貴和重要。 數據存儲正是上承數據處理、數據使能,下接數字能源、網路聯接的基石所在,唯有「存得下」,數據最終才能「用得好」。

數據存儲 可以說是數字時代下的「國之重器 」。 然而作為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的「傳統三大件」之一,卻不像計算和網路一直在高速發展,我國存儲發展相對緩慢,並且一直以來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 正是基於此,華為才切入了這個行業。

華為存儲 從2012年收購華賽開始,正式進軍存儲領域。 2015年華為第二代高端存儲獲DCIG年度最佳推薦產品,2016年華為存儲首次進入Gartner MQ領先者象限,這也標志著華為存儲從「追趕者」的角色蛻變成為「領先者」。

之後,華為的存儲技術實力繼續壯大。 2017年華為全球最快全快閃記憶體OceanStor Dorado獲得了全球最高規格的電子設備展會Interop評選出的最具競爭力產品 。 2020年 華為存儲進入了 Gartner主存儲魔力四象限的領導者象限。

高性能計算,現在已經成了國與國之間的 科技 競爭的兵家必爭之地。 華為主動承擔起了該項重任,進行了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在全球建了 12個研發中心,擁有6000多名研發員工,持有超過2500項專利,並加入了40多個國際產業組織。

因此,華為才能在存儲方面做出突出成績,超越了NetApp、IBM、日立等一眾老牌歐美日廠商。不僅如此, 作為國內存儲行業的龍頭老大,華為在和國外 科技 巨頭硬剛的同時,也在帶領新華三、浪潮等國內廠商不斷擴大中國存儲市場。

在國內存儲市場上, 華為領銜在 高端存儲上對抗歐美 科技 巨頭,浪潮、新華三等企業在中低端布局搶占市場,甚至出現了「全球市場規模略降2.1%、中國市場規模暴漲28.0%」的局面 ,而曾經的美企巨頭戴爾則只能排到國內第五名。

中國的「存儲新勢力」已然開始崛起。40年前,全球存儲市場日本韓國企業獨占鰲頭,歐美廠商也不值一提。而40年後, 日本最後一家存儲晶元廠商東芝也傳出將被收購,日韓存儲已經沒落,而歐美廠商雄起,未來只能是中企與之競爭。

在存儲道路上,華為一直 持續不斷的創新 與突破,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了專項的前沿技術創新實驗。 華為設置的「奧林帕斯獎」懸紅,聯手產學研,不斷突破數據存儲技術的世界性難題,使得華為站在了數據存儲的「最高峰」

不只是存儲,除了麒麟晶元,華為的鯤鵬晶元也將要扛下營收的重任,並且目的是要做「中國的英特爾」。去年, 即使在制裁打壓下,華為鯤鵬晶元依然在與美企 科技 巨頭爭奪市場,已經在替代英特爾和AMD,這才是中國企業該有的樣子!

國內其它的 科技 企業應該學學華為的精神, 不要只專注於短期的利益,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敢於直面國外的 科技 巨頭,敢於向國外 科技 巨頭壟斷的行業發起挑戰。 只有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各個 科技 行業才能不斷突破、不斷超越!

華為秉承著對技術的執著、對客戶負責以及對於構建「國之重器」的那份使命擔當 ,不斷推進華為存儲向前發展。 華為存儲已經成為全球各行業數據存儲與處理的優先選擇,已進入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廣泛服務於多個行業超過12000家客戶。

當然,核心技術的發展是代代累積的,一時半會想要整 體超越歐美廠商是不可能的。 不過,中國存儲廠商已經完全有了跟歐美巨頭正面較量的實力,只要繼續堅持自主研發,填平技術溝壑,百二秦關終屬楚,敢讓天塹變通途!

C. 在中國使用的iphone之後到國外使用數據存儲在哪

蘋果手機的資料庫即使在中國,其管理許可權也在蘋果手裡,蘋果如果想利用這些數據也是可以辦到的。但是蘋果有義務保護用戶的隱私,這是應該做的,不然就沒人用蘋果手機了。

D. 中國公司經營數據可以存儲到國外嗎

中國公司經營數據不涉及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外存的話是可以存儲到國外的。

E.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搶占未來大數據存儲技術高地的建議

我國數據存儲核心技術長期落後,大數據中心按照傳統的 科技 房地產的思路將面臨資源約束。為了防止我國存儲技術「卡脖子」,節省未來海量數據存儲佔地空間,系統化整合資源解決當前中國大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的容量問題,建議國家立項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

我國數據儲存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數據存儲技術是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一切計算機應用數據都需要由物理設備來存儲,以便計算機系統進行讀寫等處理,數據應用與數據存儲恰似樹干與樹根的密切關系。伴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持續高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數據量必將呈現爆炸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海量數據存儲瓶頸問題必然日趨嚴重,加劇著數據存儲領域長期面臨的容量、安全、性能、擴充、維護、災備、監管等諸多挑戰。其中,容量困境,首當其沖。

當前痛點。 為了滿足數據存儲容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必不可少。放眼當下全國各地的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由於數據存儲基礎核心技術缺位,流行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科技 房地產」,即單純拓展佔地面積蓋樓建設數據中心,進而耗費寶貴自然資源。目前我國城市監控視頻圖像數據受限於數據中心存儲容量空間,一般只能保留一個月左右,相關的數據應用嚴重受制。

應用基石。 底層數據存儲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石,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是信息應用系統的架構基礎,也是我國的關鍵行業技術短板。有效的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涉及到所有信息技術應用場景:人工智慧,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城市大腦,雪亮工程,城市管理視頻監控,醫學影像識別,等等。

嚴峻局面。 追溯信息技術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中國在數據存儲基礎技術領域的貢獻幾乎為零。國內數據存儲行業主要擅長於市場側的商業應用創新,數據存儲底層管理的核心技術研發嚴重依賴國外的開源開放。缺乏基礎研發梯隊,沒有關鍵理論 探索 ;沿襲陳舊的發展思路,習於外購器件設備;底層技術積累短缺,核心創新能力薄弱;嚴峻的局面至今沒有重大改變。

危情險勢。 中國在核心存儲產品、底層支撐技術、商業應用理念上長期跟跑,遭受外部勢力釜底抽薪式的「存儲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精準打擊」的隱患和風險極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一旦遭遇卡脖子,如外購存儲產品斷貨或核心技術交流封鎖,舉國上下所有涉及信息技術應用的行業領域都必然窒息。從而直接降低相關產業迭代發展速度,掣肘 社會 前進步伐,削弱國家治理能力,進而危及影響到國家的政治和 社會 穩定。

時不我待。 我們需要立即行動起來,通過立項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凝聚國內外數據存儲領域資源力量,構建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從研發軟體定義的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入手,填補國內技術產品領域空白;啟動研發微型化(原子級)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領域的制高點。這項舉措也是解除我國數據存儲技術產品創新研發「卡脖子」危機的最佳途徑。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思路

我國應抓住當前數據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凝聚國內外資源力量,構建中國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近期:研發部署模塊化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填補國內底層數據存儲管理技術空白。遠期:啟動研發微型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從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入手,聚焦國際存儲技術領域的戰略性前沿技術趨勢;聯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大型用戶的資源,建設國家級核心技術團隊;積極引進/培養數據存儲技術人才,研發自主可控系列產品。

1.近期跟蹤行業動態

對標國際頂級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砥礪學習底層模塊級數據存儲去重技術,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實現自主可控國產數據存儲技術管理軟體產品的商務應用。基本原理是首先識別出重復的數據模塊,然後優化存儲多個重復數據模塊中的單一模塊,以及同其它重復模塊的鏈接關系。進而減少企業級客戶存儲數據所需的物理空間佔有量,降低采購部署數據存儲設備的增量。

2.遠期重點突出推進

探索 下一代數據存儲技術,整合跨學科資源啟動開展研發微型存儲器,力圖將現有基於磁碟/光碟/磁帶的計算機數據存儲器,轉化為未來基於原子/電子運動狀態的微型化數字信息採集與存取機制。其原理是將現在耗費數百萬個原子的材料介質所表徵的一位「0」或「1」二進制計算機數據,試圖由單個原子狀態變化來表徵。於是,可以將現有數據存儲設備體積縮小數十萬乃至百萬倍,最終將佔地約足球場面積的大數據存儲倉庫縮小為攜帶型器件。

3.研發工作開展建議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應該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據存儲技術研究機構、產業孵化溫室、以及人才培養基地。

延攬數據存儲技術專家領銜擔綱咨詢顧問。全球招聘在世界頂級數據存儲公司工作多年的業界精英加盟指導。

構建中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團隊。採用引進師資/開設培訓課程等有效方式,積累培育國內數據存儲技術力量。

結盟矽谷存儲技術研究院。依託美國矽谷地區的數據存儲實體公司,共享數據存儲底層技術知識。

注冊成立企業運營機構。開發軟體定義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服務數據用戶市場,遵循商務運作規律。

融資涵蓋多種基金渠道。申報獲取國家重大專項基礎項目研發資金,吸引專業投資基金加盟。首期投資約需10億元人民幣(參考國際相關工程估值:美國IBM公司同類項目投資約600億美元/10年)。

推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建議

我國在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當抓住當前數據計算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建立數據存儲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填補國內空白,保障數字中國建設長遠規劃實施,推進國產數據存儲產品崛起,為相關產業發展鋪路。

2.建議遠期緊跟世界主流研發創新步伐,聚焦研發原子級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產品(2020-2040年),在2040年前研發出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3.建議將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搭建政產學研用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國數據存儲技術聯合創新平台,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依託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關企業,奠定從微型數據存儲理論、硬體設計、軟體開發、結構設計、系統集成等一整套原子級微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工作的基礎。

4.建議國家相關部委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轉化。支持申報重大 科技 項目和專項扶持資金。

5.建議形成能夠長期從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的人才隊伍。借鑒全球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經驗,引進海內外數據存儲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開設數據存儲技術專業課程,搭建完善的國內人才培養體系。

6.建議立項過程不宜採用常規項目申報、審批流程,亟需特事特辦予以批准。主要是有鑒於本項目相關的科研生產領域中,國內現有技術力量薄弱分散,評估體系資源匱乏。

7.建議項目推進應當低調快速務實:不重造勢,不揚虛名,不謀近利。主要是基於當前復雜敏感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預計本項目勢將關聯國家核心產業戰略布局,影響未來數十年中國數字經濟命脈與發展。

作 者:中央 財經 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歐陽日輝

通訊員:李 翀

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題報道 辦事,「刷臉」就行

張家口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積極 探索 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有益路徑

「東數西算」正式啟動,樞紐網路如何建設?

「十四五」浪潮下如何構建城市數據中心網路?

「我為群眾辦實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發布第三批政策工具應用指南

大美密雲 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東方測控:打造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引領礦山行業新未來

F. 2021 年國外 17 個最佳免費雲存儲伺服器,你知道幾個(上)

雲存儲服務非常適合個人巨量數據的存儲以及與朋友和家人共享文件,使文檔在所有設備之間保持同步等功能。


實際上,在全球很多個人雲服務企業。幾乎所有的優質產品都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通常免費的的空間已經足夠一般人使用。


一、MEGA

使用MEGA獲得高達20GB的免費雲存儲。它提供安全的端到端加密,以幫助打擊侵犯隱私的行為。如果您完成任務,您可以在不付費的情況下獲得完整的20 GB。


一個有趣的功能是能夠以收件人需要 URL 第二部分的方式共享鏈接,這基本上就像密碼一樣,然後才能解密信息。

通過瀏覽器、桌面同步客戶端或移動應用查看和更新您的文件,以便它可以在各種平台(如 Android、iOS、Windows 和其他平台上運行)上運行。

二、pCloud

pCloud 提供10 GB免費空間,通過完成任務和推薦其他朋友使用可以免費擴充到 20 GB。

Windows、Mac 和 Linux 操作系統有一個桌面客戶端。還有一個移動應用程序,非常直觀和易於使用。


除了單個文件和通過瀏覽器上傳的整個文件夾外,它還支持從遠程URL中添加文件。移動應用程序可以直接將照片和視頻上傳到的帳戶。


文件和文件夾都可以與非用戶共享。共享文件夾甚至可以作為ZIP存檔下載。


此服務還允許生成文件夾的上傳鏈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將文件發送到自己的的帳戶。唯一的電子郵件地址還可將文件直接發送到雲帳戶上的文件夾。

除上述內容外,還可以從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帳戶備份照片。


此應用程序在 iPhone、iPad、安卓、視窗等上運行。


3、MediaFire

可以立即獲得10 GB的免費在線文件託管與MediaFire,如果推薦朋友下載安裝,可以將其空間增加到50 GB或更多。


有文件和文件夾的共享選項,並通過MediaFire網站輕松上傳單個文件或整個文件夾。文件上傳可以高達 4 GB。


移動用戶可以下載應用程序在移動中查看和共享文件或上傳照片和視頻。可以在安卓系統或計算機上使用該雲存儲。


4、Dropbox

Dropbox 用戶從2 GB的免費空間開始,使用幾種簡單的賺取更多收入的方法,最多可達 18 GB 左右。


用戶可以從桌面或移動應用查看和上傳所有 Dropbox 文件,並與任何人共享整個文件夾,即使他們沒有 Dropbox 帳戶。


如果您的 Dropbox 帳戶中存儲了 Microsoft Office 文件,則可以使用MicrosoftOffe 在線免費從瀏覽器內編輯它們。


5、Box

10 GB的免費在線存儲空間由 Box(以前 Box.net)提供。

幾乎所有設備都有移動應用程序,可供上傳/下載/共享內容。桌面同步客戶端也使得將文件上傳到 Box 變得超級簡單。

用戶可以共享整個數據文件夾或選擇單個文件與公共鏈接共享。


獲取安卓、iPhone、iPad、視窗或macOS的盒子。


6、 Degoo

它為用戶提供100 GB的免費存儲。

如果您有很多朋友想要使用 Degoo 來存儲他們的文件,您甚至可以通過推薦他們建立帳戶來獲得 500 GB以上的=空間。


通過推薦加入的每個人可獲得5 GB。還可以觀看廣告以獲得更多的免費在線空間(每個觀看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