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買個鎧俠的TF存儲卡,哪款性價比比較高
我入手的是鎧俠128G的小藍卡,只要70多塊,但是性能依舊超贊啊,秒殺其他大廠商,讀取速度高達100MB/s,用途超級多,手機,筆電,平板,運動相機,無人機等都能用。網路能查到相關資料的
2. 原東芝存儲器改名「鎧俠」後,現狀如何
和鎧俠結緣,說來也巧,正好趕上了原東芝儲存器改名為鎧俠的時刻相識,當時入手的第一款產品就是「鎧俠EXCERIA RC10系列NVMe 500G固態硬碟」,將幾年前的老台式機升級了一把固態硬碟,瞬間感覺流暢了許多,東芝存儲器背書,容量大,價格實惠,成為了不少老設備更新的的固態首選產品。
2020年東芝存儲器宣布將從10月起更名為Kioxia,中文名稱"鎧俠",鎧俠的存儲設備用的還是原廠高品質顆粒。經過一年多的耕耘,鎧俠也逐漸被大家接受和追捧,各大媒體平台年度 科技 獎項評選中也出現了不少鎧俠的單品。
數碼門戶網站IT168評選鎧俠EXCERIA G2 SSD榮獲2021年度產品獎;
獲獎理由:
「順序讀取、寫入速度分別高達2,100/s和1,700 MB/s,4K隨機讀取、寫入速度均可高達400,000 IOPS,突破TLC顆粒速度極限。作為rc10系列的升級產品。1T容量500元左右的售價,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來自太平洋電腦網的消息,KIOXIA U366 榮獲2021年智臻 科技 獎《年度百搭定製王》。
獲獎理由:
KIOXIA U366的設計簡潔明了,主體採用銀白色的設計,尾部用了掛環式設計,用戶可以將其掛在鑰匙串上。外觀輕盈、配色低調,無論是掛在鑰匙串上還是插在電腦上都毫無違和感,十分合適。憑借出色的便攜性和百搭性,KIOXIA U366獲得了本次年度百搭定製王的獎項。
當然獲獎的平台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除了上述兩款產品外,其他產品如PCIe4.0 固態硬碟SE10等也獲得了來自國內媒體的認可,感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下。來自大平台的嚴苛評選,相信權威性還是能夠代表許多消費者心理的,鎧俠的單品獲獎理由,我們能夠看出,消費者更加接受鎧俠的優秀品質和實惠價格,外觀設計也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喜愛。
對於我這種「實用派」來說,鎧俠的產品經過一年多的市場層層考驗,已經獲得消費者們的一致認可,改名鎧俠後,更加註重實用性、獨特性和穩定性的優秀品質,口碑是需要「品」的,一年多來,在數千萬消費者的一致體驗下,鎧俠顯然已經成為了大家心中口碑良心的品牌了。大家覺得原東芝存儲器改名「鎧俠」後,是不是更加受人青睞了呢?
3. 高速穩定,一卡多用:鎧俠極至光速microSD存儲卡評測
Hello,大家好,我是小胖子。半個月前收到了KIOXIA鎧俠寄來的一張256GB的TF卡,用了大半個月,讓我們看看這款產品表現如何吧。
其實很多人並不太了解鎧俠,問我鎧俠是什麼品牌,好不好。
其實, 東芝存儲器在2019年10月1日正式更名為「Kioxia」,中文名「鎧俠」,所以鎧俠就是以前的東芝存儲器(機械硬碟的還是沒改名字),品質還是一樣的,只是改了個名稱而已。
拿到的這款TF卡,從包裝上就可以看到有很多標識。V30,U3,C10,A1,SDXC,USH-I等。
分別解讀一下吧:
V30,U3:其實這兩個標志都是代表最低寫入速度有30MB/S,支持4K2K的視頻拍攝使用。
C10:這應該是最常見的標識,因為是早期SD卡的標准,代表最低寫入速度有10MB/S。
A1: A是「Application」的縮寫,服務的是安卓智能手機,它以更直觀地方式代表該卡是否能滿足APP直接裝載運行的基本條件,最小隨機讀寫性能為1500/500 IOPS,比如這兒的A1,就代表很友好的支持安卓手機使用。
SDXC:exFAT文件系統,最大支持2TB,256G的卡,就是SDXC的標准了。
UHS-1: UHS(Ultra High Speed)超高速等級為全新的匯流排模式。最大讀取速度為104MB/s。
包裝背面標著支持4K拍攝,防水,而沖擊,適用於ANDROID,加粗標出了「最大讀取速度
:100MB/S,最大寫入速度85MB/S」,真的是非常醒目,對於不懂SD卡規范,又不想太深入了解的用戶來說,這一段的標識絕對是非常有利的。
右上角的五年產品保證,也是一項非常吸引人的服務。
這種撕拉的打開方式我很喜歡,再也不用暴力拆殼了。
拿出來後還有一層塑料膜包著,包裝上可謂是下了工夫了。
紅紅的一張,喜歡喜慶。
該來的總要來的,那就來測速一下吧!
打開包裝,連接到電腦後,256G的卡通用空間為230.59GB。
首先上場的是TTO DISK BENCHMARK,一個標準的測速軟體。
從柱狀圖上可以看到,寫入速度最快在87MB/S多,這已經超過官方宣稱的85MB/S,讀取速度在94MB/S左右,略遜於官方宣稱的100MB/S,但讀取對我來說就夠了,我在乎的是寫入速度。一般來說,讀取速度肯定是大於寫入速度的,但是在64K-128K的時候,寫入大於了讀取速度。
再來一款小眾軟體吧。
這款軟體的結果還是挺詳細的,除了曲線圖,還給了文字版的。
可以看出,普通文件的寫入和讀取時,速度都是在80MB/S以上的,對於像我這樣索尼A7R3,和A7M3雙機用戶來說,速度也已經是足夠了。因為R3一張未壓縮的照片在80MB左右,M3在40MB左右,80MB/S的寫入速度相當於一張照片一秒就傳輸完畢了。
再來AS SSD的測試。速度也和之前的測試相差不多。
用了CrystalDiskMark測試了一下,也挺正常。寫入也達到了87MB/S的速度。
幾款軟體輪番測試下來,速度和官方保持一致,基本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測試畢竟是測試,再用電腦拷貝文件實測一下。
用了一個1.84G的壓縮文件,感覺來不及截圖計時就已經結束了,大概20來秒就從電腦里傳輸到KIOXIA鎧俠 TF卡里了。
從KIOXIA鎧俠 TF卡里復制到電腦時,讀取速度在90MB/S左右,還是非常不錯的。
測試了一下同時讀寫,總體速度在80MB/S左右,也沒有因為同時讀寫而掉速,這樣的成績是非常不錯的了。
實際使用中,我用索尼A7R3拍攝活動照片,一場活動大概在300-500張照片左右,一張照片一平均80MB左右,之前的卡大概傳輸速度在30MB/S,而用鎧俠的這個256G的卡,讀取速度能達到90MB/S左右,本來將近半小時的復制時間,現在只需要大概10分鍾左右就可以搞完,提升了一半的工作效率。
使用感受,多設備兼容,主力卡,副卡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在多種設備上用了一下這個卡,相機,航拍器,運動相機,口袋相機, 游戲 機等設備。
使用索尼A7R3,相機支持SD卡,用了以前東芝卡剩下的套,把TF卡變成了SD卡,也可以正常使用,拍攝存儲速度也很快。
至於256G的容量,我的相機正好支持,有些老款的相機可能就不太會支持了,如果需要購買的時候可以先了解清楚。
裝到相機里後,S&Q可以拍攝31小時34分鍾,我應該拍不了那麼久的慢動作吧!
在4K 25P 100M下,可以拍攝4小時51分鍾,以小卡的時候從來沒看過這個時間,好滿足的感覺。
在HD 100P 100M 下,可以拍攝5小時18分鍾,非常適合高強度長時間的旅拍,回來做升格視頻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照片拍攝數量來說,也是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平時出去遊玩,雙卡的情況下,途中還是需要更換內存卡的,現在就可以直接一張卡拍到底了,再也不用中途暫停拍攝再換卡了。
在索尼A7R3 RAW+JPG模式下,可以拍攝2636張,如果了壓縮了RAW的話,可以拍攝4816張。可以拍很久了。
在開啟連拍後,在相機34張要存儲的情況下,還可以繼續連拍,實測在60張左右會停一下,然後可以再繼續拍攝,這樣的存儲能力應該說是非常棒了。
除了相機,口袋雲台相機也是近年來一個拍攝利器,玩攝影,沒個小配件,感覺都不像是「專業」的。。。所以,也入了一台,然後裝上去也可以正確識別,4K60P的情況下,大概可以拍攝6個小時,不用換內存卡,可以一直拍下去了!
還有我的GOPRO 5,雖然有點老舊,但也要來湊個熱鬧,看看能不能支持。
一插上去還挺合適,1080下可以拍攝9小時41分鍾,4K下可以拍攝7小34分鍾,這個容量真的太棒了,因為最近在某平台開了行車記錄儀的號,每次拍完一段就要換卡,這個卡就省事多了,幾乎可以拍一天了,也不用一直盯著看內存有沒有拍滿了。
航拍器也是非常適合這個卡的,平時比較懶,拍完都不太導素材出來,導致很多時間拍滿了也不換卡,升空拍發現內存不足,再降下來換卡,嚴重浪費了時間以及電量,某一次飛到了500米的高度,提示內存不足,好吧,一塊電池就在上升下降中用完了,所以航拍器里裝一個大點的內存卡還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拍攝, 娛樂 也是必不可少的。某天堂的SWITCH 游戲 機也是支持內存卡的,而他一個 游戲 動不動就十幾個G,小容量的內存卡真的沒必要安裝上去,我128G的都感覺嫌小,所以直接到256G的會比較合適,如果 游戲 多的,256G起,如果不多的,128G也能撐撐,但是如果你128G的卡滿了,想換卡,那 游戲 要重新下載,玩這 游戲 機的,他的下載速度,你懂的。
我用這卡裝上下載 游戲 後,除了載入速度比 游戲 卡帶慢一點外,其他基本沒有多大的區別,玩 游戲 也很穩定,沒有出現死機,閃退,卡死的情況,還是挺不錯的。
總結:
KIOXIA 鎧俠 EXCERIA PLUS極至光速系列 microSD存儲卡 256GB,在多設備共用的情況下,這個容量基本夠用,支持4K拍攝,IPX7防水,適用於安卓手機,最大讀取速度100MB/S最大寫入速度85MB/S,5年產品保證。
4. 一流品質感 鎧俠極至光速移動固態硬碟體驗
近日,鎧俠發布一系列固態硬碟新品,其中有一款移動固態硬碟(PSSD):EXCERIA PLUS極至光速移動固態硬碟。無論在產品外形設計還是實際性能表現方面都可圈可點。
具體相關的分享體驗,我們製作了一個開箱體驗短片,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