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復旦大學存儲器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復旦大學存儲器

發布時間: 2023-03-09 18:30:56

1. 復旦微電子 導師情況

楊林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彰武
清華大學教授課
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336 26038
美國 Legend Silicon Corp. 公司 董事長 / 總裁

基本情況:

1978 - 1982 , 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無線電專業, 學士
1983 - 1985 , 北京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數字圖像專業, 碩士
1985 - 1990 ,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電機與計算機科學系, 博士
1990 - 1992 , 美國 VSLI Technology Inc. 公司,高級工程師
1993 - 1994 , 美國 Redwood Design Automation Inc. 公司,系統工程師
1995 - 1996 , 美國 Alta Group Inc. 公司, 總設計師
1997 - 1999 , 美國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公司, 部門總監,總設計師
1999 - 現在 , 美國 Legend Silicon Corp. 公司, 總裁,董事長,技術總監
2003 - 現在 , 北京郵電大學 兼職 教授
2004 - 現在 , 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
2004 - 現在 , 上海復旦大學 特聘教授
科研項目情況

1988年, IEEE 電路與系統年度最佳論文獎 (Guillemin-Cauer Award :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 IEEE Tran. CAS-35, Oct. 1988) 所研究成果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獲得美國發明專利。 CNN 自發明後 15 年中 形成 一個非常活躍的科研領域 。

1990 - 1992年,美國 VLSI Technology Inc. 公司任高級工程師, VLSI Technology Inc. 是美國最早的專用集成電路 (ASIC) 公司,在公司任職期間主要負責大規模集成電路功能模塊庫的設計,獲得 8 項美國發明專利。

1993 - 1999年,美國 Redwood Technology Inc. 公司任系統工程師, Redwood Technology Inc. 是 SOC (片上集成)設計軟體的先驅,後來和 Comdisco Inc. 公司合並組成 Alta Group Inc. 在 Alta Group Inc. 公司任系統設計師,負責 SPW 系統軟體的 HDS 部分。 Alta Group Inc. 1997 年並入其母公司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在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公司任無線設計服務部門主任兼總設計師,負責為其他公司進行晶元設計,完成的主要項目為:銥星系統的手機晶元, ATSC 數字電視接收晶元, ISDB - T 數字電視模擬系統, DVB - T 數字電視接收晶元解調部分, ADSL 晶元糾錯解碼部分 GSM 晶元解調部分等。獲得 5 項美國發明專利。

2000 - 現在,美國 Legend Silicon Corp. 公司任總裁,董事長,技術總監等職,負責開發 DMB-T 數字電視晶元和系統,並參與清華大學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研發中心的 DMB-T 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研發工作,參與清華和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中視一號晶元設計。已獲 9 項中國發明專利 。

2003 — 現在,復旦大學信息學院數字多媒體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近期研究方向和目標

( 1 )新一代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學術研究和相關演算法,電路,系統的技術開發。

( 2 )融合寬頻通信信道,框架理論,數字信號處理演算法,電路結構設計,集成電路實現技術等學科的最新發展。

( 3 )在無線寬頻時變信道模型的研究方面提出適於未來多媒體通信的信道模型理論。

( 4 )研究框架理論在現代通信中的應用。

( 5 )進一步研究對 TDS - OFDM 的調制理論和解調演算法,提高傳輸性能。

( 6 )研究大規模多媒體通信晶元設計的實現問題,設計實用產品。

( 7 )講授科技與學術前沿課程,指導研究生開題和撰寫學術論文。
任俊彥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簡歷:

1979年-1983年:復旦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專業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

1983年-1986年: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

1986年-2001年: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教師。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教學與研究。

2001年-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系教師。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教學與研究。

1994年- :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研究。

學術、行政及社會團體任職: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教授(2000年- )。

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8年- )。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系副系主任(2001年- )。

國際專用集成電路年會分會主席及程序委員(ASICON 1996/1998/2001/2003年)。

中-葡雙邊固態電路專題研討會分會主席(2000年)。

電機與電子工程協會(IEEE)會員及固態電路上海分會教育主委(2000年-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專家。

電子學報、半導體學報等專業期刊評審人。

研究興趣:

1.高頻、低功耗、低電壓CMOS模擬集成電路。

低功耗、高速或高精度模數轉換器(百兆赫茲、8-10比特中等解析度)
低抖動鎖相環(帶寬自適應或吉赫茲高頻)及低相位雜訊頻率綜合器
低電壓軌至軌CMOS運算放大器、可變增益放大器、高精度基準電路等
2.用於移動通信的CMOS射頻前端電路。

低雜訊放大器、混頻器
分數-N頻率綜合器
S-D調制器等
3.寬頻數據通信中的數模混合信號電路。

針對雙絞線的百兆、千兆乙太網物理層(10/100/1000Bsase-T)
針對光纖的千兆乙太網物理層(1.25GHz-3.125GHz SERDES)
4.新一代無線多媒體數字通信晶元的VLSI設計。

HDTV信道晶元設計
OFDM調制解調方法
射頻前端模擬電路設計
5.與集成電路設計相關的物理問題。

CMOS系統中的同步開關雜訊(SSN)
CMOS系統中的靜電擊穿泄流(ESD)

主持、承擔的主要項目

1.1990年-2000年完成13項。其中:

8項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如「人工電子耳蝸中的多道電子刺激接收器專用電路」等。通過驗收或鑒定。
4項上海市重大科技項目,如「基於8位CPU的專用存儲器電路技術」、「CMOS系統中的SSN效應及相關電路設計研究」、「基於單元庫和IP宏核的自動化設計技術及其推廣應用」等。通過驗收或鑒定。
1項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項目「低功耗低電壓大動態范圍CMOS運算放大器設計」,已結題。
2.2000年-2003年完成11項。其中:

1項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SoC)重大專項課題「千兆比乙太網IP核開發」。通過驗收。
6項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CMOS RF IC設計方法研究」、「針對GSM的CMOS射頻前端及相關IP核」、「無錫上華0.6微米CMOS單元庫」、「高速乙太網物理層及相關IP核」、「125兆赫茲8比特高速ADC」、「用於千兆比乙太網的數字均衡和數據恢復演算法」等;通過驗收或鑒定。
4項工業界合作項目:「吉赫茲CMOS SERDES」、「用模擬技術實現的高速乙太網PHY」、「用於GSM行動電話的專用DSP技術方案研究」、「用於通信系統的新型混沌調制解調方法研究」等。
3.2003年以來在研4項。其中: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SoC)重大專項課題「高性能乙太網交換機及網路介面卡核心晶元開發」。(2003年-2005年)
上海市信息委整機與集成電路聯動重大項目「GSM/GPRS/WCDMA射頻收發器」。(2004年-2006年)
上海市科委AM基金項目「低相位雜訊CMOS分數-N頻率綜合器」(2003年-2004年)。
工業界合作項目「多埠低功耗百兆乙太網物理層」(2004年-2005年)

相關研究成果:

1.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35微米CMOS基本單元庫」,達到90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平。

2.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基於單元庫和IP宏核的自動化設計方法及其推廣應用」,2000年通過鑒定,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3.「百兆赫茲中等解析度CMOS高速模數轉換器」,2004年通過鑒定,達到2003年國際先進水平。

4.通信集成電路方面的11項發明專利申請得到受理。包括高速模數/數模轉換、乙太網物理層的模擬接收/數字均衡/數據與時鍾恢復/高速數據對准、高速線纜傳輸模型、混沌調制解調方法等。

5.發表論文約50餘篇。其中:

在電子學報、半導體學報、通信學報等國內權威、核心期刊發表30餘篇。
在IEEE電路與系統年會(美國)、IEEE非線性電子系統研討會(瑞士)、IEEE通信電路與系統年會(俄羅斯),亞太地區設計自動化年會(日本),專用集成電路年會(中國)等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相關教學和研究生培養:

1995年- :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共27名。其中,在讀12名,畢業15名。
1995年- :擔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主要有:《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原理》,《低功耗VLSI電路設計方法》等。

綜合獎勵:

獲得1999-2000年度「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獲得2004年度「復旦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聯系方式:

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上海浦東新區張衡路825號,郵編201203

電話:+86-21-5135522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2. 復旦大學研發什麼新型存儲技術

近日,復旦大學某團隊研發出具有顛覆性的二維半導體准非易失存儲原型器件,開創了第三類存儲技術,解決了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難以兼得的難題。

目前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易失性存儲,例如計算機的內存,可在幾納秒左右寫入數據,但掉電後數據會立即消失;第二類是非易失性存儲,例如U盤,需要幾微秒到幾十微秒才能把數據保存下來,但在寫入數據後無需額外能量可保存10年。

這項研究創新性地選擇了二硫化鉬、二硒化鎢、二硫化鉿、氮化硼等多重二維材料堆疊構成了半浮柵結構晶體管,製成階梯能谷結構的范德瓦爾斯異質結。其中一部分如同一道可隨手開關的門,電子易進難出;另一部分則像一面密不透風的牆,電子難以進出。對「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的調控,就在於這兩部分的比例。這一重要突破,從技術定義、結構模型到性能分析的全過程,均由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獨立完成。

3. 英特爾公司的歷史

英特爾公司是晶元創新、開發技術、產品與計劃的全球領先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9年的技術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英特爾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

今天,數字經濟正引導信息產業朝著計算與通訊以及3C融合的方向迅速發展,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一,英特爾將致力於整合公司的一切資源,推動基於英特爾產品的完全技術平台開發的策略。正如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所指出的:「英特爾在充分准備人員和資源,以著重開發能夠滿足客戶需求、並為市場帶來創新和全新技術的平台。新組織結構將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預測和把握市場需求,加速決策制定,確保世界一流的出色運營,進而充分抓住增長機遇。各運營部門可以自主合理地分配計算與通信資源,使英特爾的整個結構與我們的平台產品戰略保持一致。」

2005年,英特爾全球年收入為388億美元。2005年1月,在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英特爾被評為「全球百佳最具持續性發展的企業」之一。

1985年英特爾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代表處,至今英特爾進入中國已經超過20年。從1985年至今,英特爾已承諾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達13億美元,共有本地員工7000多人。用於建立大規模的研發設施、微處理器封裝與測試工廠、英特爾®教育創新計劃,並積極投資於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國高科技公司,以支持推動中國IT產業的發展,構建起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環境,來支持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2005年,在慶祝英特爾在華發展20周年之際,英特爾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投資計劃,以促進中國的科技創新、教育發展和支持社區服務,旨在進一步加強其20年來對中國發展作出的持續承諾。英特爾將以在中國20年的發展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在華投資,通過設立2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推動和激勵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英特爾公司還將加倍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為中國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廣泛的科技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和學習水平。同時,進一步深入推廣英特爾社區服務計劃,其中包括為特殊奧運會提供支持。

「支持和推動中國IT產業的發展」是英特爾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特爾不僅是中國IT產業的積極參與者,而且通過與國內業者的全方位合作,成為中國IT產業的重要推動者。從技術研發、晶元測試與封裝到教育計劃,英特爾不斷把最新的產品、技術和理念帶到中國市場,在不斷加強自身本地化的同時,大力扶植本土企業,促進國內科研和製造水平的提升,營造了可持續發展的數字時代的產業生態環境,其影響遠遠超出IT產業本身。

例如,自1999年至今,英特爾已經連續八年在中國召開春秋兩季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 Developer Forum),與國內業界及時分享全球信息技術最新的發展趨勢,交流實踐經驗,深入了解最新技術和產品。在2006年的春季IDF上,英特爾宣布支持全國五所重點高校建立多核技術實驗室,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推廣多核技術在大學教學與科研中的應用。

英特爾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另一重要舉措是對中國的新興技術和企業進行投資,以促進中國本土技術的開發,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IT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促進全球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迄今為止,英特爾已在中國投資超過50家企業。2005年6月,英特爾又宣布特別設立兩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進一步激勵中國科技創新。截至2006年11月,從「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中獲得投資的企業已經達到18家。

秉承良好企業公民的宗旨,英特爾在中國還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和社區建設服務,為中國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廣泛的科技培訓,為技術條件相對有限地區的年輕人創造更多上網途徑,鼓勵中國的年輕學生參與國際新發明和新技術的交流。同時,英特爾的員工以志願者的身份,深入社區,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並為將於2007年在上海舉行的特殊奧運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