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的記憶可以保留多久
記憶保留的時間和自己的記憶方式有關,具體如下:
1、瞬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這種記憶是指作用於人們的剌激停止後,剌激信息在感覺通道內的短暫保留。信息的保存時間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間。瞬時記憶的內容只有經過注意才能被意識到,進入短時記憶。
2、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保持時間大約在1分鍾之內的記憶。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18秒後回憶的正確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經復述大約在1分鍾之內就會衰退或消失。有人認為,短時記憶也是工作記憶,是一種為當前動作而服務的記憶,即人在工作狀態下所需記憶內容的短暫提取與保留。
短時記憶有三個特點:
①記憶容量有限,據米勒的研究為7±2個組塊。「組塊」就是記憶單位,組塊的大小因人的知識經驗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組塊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數字,也可以是一個短語、句子、字表等。
②短時記憶以聽覺編碼為主,兼有視覺編碼。
③短時記憶的內容一般要經過復述才能進入長時記憶。
3、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的記憶。從時間上看,凡是在頭腦中保留時間超過1分鍾的記憶都是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很大,所存貯的信息也都經過意義編碼。我們平時常說的記憶好壞,主要是指長時記憶
Ⅱ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間記憶的時間各是多少
(1)瞬時記憶的貯存時間大約為0.25~2秒。
(2)短時記憶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到2分鍾.。
(3)長時記憶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鍾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身。
瞬時記憶向短時記憶的轉換:瞬時記憶中只有能夠引起個體注意並被及時識別的信息,才有機會進入短時記憶,未被注意的信息,轉瞬即逝。
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的轉換:短時記憶中存儲的信息經過復述,存儲到長時記憶中,而保持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在需要的時候又會被提取出來,進入到短時記憶中。
記憶編碼
瞬時記憶:是最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其編碼形式主要依靠於信息的物理特徵,可以理解為信息尚未經過任何的心理加工,只是以感覺痕跡的形式被登記下來,主要通過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進行編碼,所以其編碼方式主要是圖像記憶和聲像記憶。
短時記憶:波斯納及康拉德的實驗研究證明,視覺編碼和言語聽覺編碼的方式存在,並驗證記憶的最初階段存在視覺形式的編碼,之後會逐漸向聽覺形式過度,所以瞬時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為言語聽覺編碼。
長時記憶:其信息編碼需要將新的信息納入已有的知識框架內,將材料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主要為意義編碼,包括表象和語義兩種形式。
Ⅲ 教育心理學中的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儲存時間分別是多少
美國心理學家 Miller 有關短時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時記憶的刺激項目大約為7個,人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無復述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鍾。
瞬時記憶亦稱"感覺登記"。保持時間大約2秒,不長於4秒,容量為5個bit。
長時記憶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貯,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長時記憶能保持許多年甚至終身的永久性記憶。它的容量似乎無限,但也有人認為它的范圍是5萬到10萬個組塊。長時記憶的信息主要是對短時記憶內容加以復述而來的,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