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外接存儲盒評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外接存儲盒評測

發布時間: 2023-03-10 01:18:23

❶ 專為Switch定製 SanDisk閃迪全新TF存儲卡體驗評測

提到游戲機,我們一定會想到索尼Play Station、微軟Xbox以及任天堂Switch,區別於其他兩款游戲機,任天堂Switch是掌機和主機二合一的一款游戲機,根據外媒統計Switch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台,這足以說明Switch的火熱。

看上去Switch這款游戲機幾乎沒有任何的缺點,唯一比較令玩家難以接受的就是,這款主機的機身容量只有32GB,這樣小的存儲空間對於絕大部分的玩家來講都是不夠的,但是Switch支持外接TF卡的拓展,那麼選擇一款靠譜的TF卡就非常有必要了。

SanDisk閃迪作為全球知名的存儲廠商,最近推出了針對Switch的移動存儲TF卡,這款存儲卡一共有三款,擁有不同的容量和速度,滿足Switch用戶拓展存儲空間的需求。

這三款存儲卡的容量分別為64GB、128GB、256GB,在速度上,三款卡的順序讀取速度均為100MB/S,達到目前TF最高水平,在寫入速度方面,64GB容量的TF的寫入速度為60MB/S,而128GB和256GB的兩款TF卡的寫入速度達到90MB/S。
由於Swtch在工作的時候實際的讀取和寫入性能只有30MB/S-40MB/S,所以這款內存卡的性能完全滿足玩家的日常使用情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款卡有哪些不一樣吧。

SanDisk閃迪的這款64GB容量TF卡在外觀上採用了《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造型,封面上有適用於Nintendo Switch系統拓展額外存儲空間的字樣,同樣上面還有游戲的主角造型和特別畫面。

在包裝的右上角的話,還有這款TF卡的容量和速度的標識,非常的醒目。

關於存儲卡的話,這款卡採用標準的TF卡造型,卡面為白色,上面還有《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LOGO標識以及SanDisk的品牌標注。

作為官方授權的存儲卡,這款卡片採用SanDisk閃迪最新的快閃記憶體技術,支持UHS 3等級的視頻錄制,性能出眾,在安裝方面的話,用戶可以自己安裝到Switch背後的卡槽當中實現拓展,因為經過了官方的認證,所以玩家完全不必要擔心兼容性的問題,而在售後方面,存儲卡提供終身的質保。

容量上的話,64GB加上機身的32GB容量,能夠滿足一般用戶的日常使用,但是對於很多游戲收藏控和深度游戲玩家的話,64GB的額外容量還是不夠,那麼他們就需要另外兩款大容量的存儲卡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128GB容量的內存卡,首先在外觀上,這款卡採用了《馬里奧賽車》的封面,除此之外,在速度上相對於64GB,速度速度是一致的,均為100MB/S,而寫入成績上,128GB的擁有90MB/S的讀取速度,而64GB容量的為60MB/S,所以追求性能和容量的用戶,可以選擇128GB容量的版本。

外觀上的話,除了包裝上的任天堂官方認證信息之外,內存卡的顏色為紅色,用來和其他兩款進行區分。

除了寫入性能和容量的提升之外,128G容量的這款TF卡在售後和抗寒、耐高溫、防電磁輻射、防水等方面的保障是一致的,除此這款卡同樣提供終身的質保。

最後一款卡就是256GB容量的TF卡了,這款卡正面採用了《超級馬里奧:奧德賽》的游戲人物封面,並且還有標致性的收集月亮的畫面,這款卡的顏色同樣也採用了黃色的卡面,看上去時尚大氣。

在性能上,256GB容量的TF卡和128GB容量的卡保持一致,提供了100MB/S的讀取速度和90MB/S的寫入速度,性能表現非常強悍。

後續,我們將三款TF裝入機器進行實際的下載和游戲,觀看實際使用的性能表現,經過我們的實際測試,再下載游戲方面,沒有出現卡斷的情況,整個過程非常的順滑,在下載游戲完畢之後,我們打開游戲進行實際的遊玩,同樣也沒有出現卡頓和掉幀的情況發生,說明這三款卡均能夠滿足用戶日常游戲的需求。
寫在最後
:作為市面目前唯一一款官方認證的外接拓展存儲卡,SanDisk閃迪的品質和性能絕對是有保證的,同時Switch的容量又是捉襟見肘,所以購買一款靠譜的TF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現在SanDisk的這款聯名TF卡在技術上採用閃迪最新的NAND技術,性能有保證,同時經過官方的認證,在兼容性上也是有保證的,而64GB、128GB、256GB的不同容量也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選擇。
當然除了當做Switch外接拓展存儲卡之外,這三款存儲卡還可以拓展手機、行車記錄儀、監控等等設備,而耐高溫、防低溫、抗電磁、防水等特性,讓這三款內存卡擁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終身質保的品質,也可以讓廣大用戶徹底免除後顧之憂。

❷ 家庭魔術存儲—Magic M2 私有雲盤 開箱與評測

NAS 是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的縮寫,簡單的說其實和移動硬碟類似給電腦提供了額外的存儲空間。而移動硬碟通常連在一台計算機的 USB 介面上,想用在別處需要先在系統里卸載它,從介面上拔下來,再插到另外的計算機上。這種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限制,同一時間只能接在一台計算機上,空間上也需要和使用它的計算機放得足夠近,而且同時存在硬碟損壞的風險。而 NAS 和移動硬碟不一樣,通過網路和各種計算設備相連接。這樣多個設備就能夠同時分享,另一方面也擺脫了空間上的局限——只要網路能連上的地方你都能用,並且NAS 產品多數都可以接上不止一塊硬碟,家用產品中雙盤位和四盤位比較常見,通常配合RAID的方式進行存儲。

文件存取是 NAS 最基礎的功能,在此之上又派生出很多應用。常見的比如說數據備份,計算機和手機可以設置成定期自動在 NAS 上保存備份,不必再擔心哪一天硬碟掛了或者手機丟了就再也找不回重要的文件和照片。雲端同步,可以在家裡和辦公室用不同的計算機,甚至是在路上的時候打開手機隨時編輯同一份文檔,再也不必藉助郵件或者U盤在多個設備之間來回拷貝。再比如說影音 娛樂 ,不在家的時候掏出手機讓 NAS 從 BT 或者迅雷下載高清電影,回到家打開電視就能直接播放。

雖然NAS優勢很多,也不是沒有代價。首先,為了聯網和應對多個設備的訪問,NAS 需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它自己就是一台計算機或者說伺服器,有自己的 CPU 和內存。移動硬碟相對就簡單多了,硬碟盒裡面主要是把數據流在不同的硬體介面之間進行傳遞。不算上硬碟的成本,現在一個普通家用 NAS 的價格少說也是普通移動硬碟盒的十倍以上。其次,現在多數的移動硬碟用一根 USB 3.0 的數據線接在計算機上就可以快速地讀寫文件,而 NAS 如果想達到與之相當的傳輸速度,要依靠高速網路,這樣就需要千兆交換機、千兆網線、5GHz 高速無線路由器等等。部署這樣一套基礎設施多少需要了解一點網路知識,當然也免不了花費些銀兩。

當一開始看到這個產品的時候還是有些期待的。因為,對於新華三的初步了解,它以路由器、交換機為主,最近幾年也開始涉及了伺服器、雲存儲、雲計算的方面,並且定位目標主要以政府、醫療、教育、交通、軍事部門等為主,家庭及個人消費者的產品,和其他友商(華為、海康、大華等)相對來說少了一點。

隨著各家雲盤廠商的服務關閉,私有雲盤、NAS顯得有些迫切。總不想著某一天自己的資料無法存放而頭痛。這次推出的 H3C Magic M2打上了家庭雲盤,不知道其真正的功能和體驗如何,是否稱得上雲盤或者家用NAS。

一、外包裝

拆開快遞拿出來的時候,感覺還是挺不錯的。現在的 科技 圈開始流行,沒有設計便是最好的設計 ,所以它整體的外觀比較方正,用了比較環保的紙盒,摸上去也挺有質感。正面就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和「無線私有雲盤」幾個字解決了所有的設計。背面依照慣例,簡單介紹介紹產品型號和主要技術特點。

來個整體的開箱照片,依次為電源適配器、說明書、主機、網線和HDMI線。

二、機身

Magic M2本身介麵包括了:USB 3.0*1;Magic口*1;功能按鍵*1;復位按鍵*1。

魔術家M2的機身側方是插口和按鍵,從左到右依次是「USB 3.0介面」、「Magic介面」、「復位鍵」、「功能鍵」。USB介面可外接優盤、硬碟等存儲設備。復位鍵長按5秒或以上,直到系統指示燈快速閃爍,設置恢復至出廠設置(硬碟中的文件不會丟失)。功能鍵短按1次,導入數據;短按2次,彈出USB設備;長按5秒或以上,設備進入/退出睡眠模式。

三、電源適配器

M2延續了之前Magic極簡設計,採用網口機身分離式設計,利用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DMI)替代傳統的RJ45介面,用一根簡化版HDMI線纜實現了網線與電線的雙重功能,將原本需要插在機身的網線全部通過HDMI線纜轉移到了電源適配器上,同時將原本標示的「WAN」或「LAN」改為了更加容易懂的「互聯網」和「電腦」,非常人性化。

四、關於硬碟的拆裝

安裝硬碟只需四步:1.沿綠色邊線向外打開外殼 2.抽出可拆卸式硬碟盒3.放入硬碟(正面向上,介面向硬碟盒外側)4.裝回外殼。硬碟需自行購買,推薦支持2.5英寸SATA介面硬碟(7mm和9.5mm厚度硬碟)。在說明書中很形象的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可拆分講解,為了更加明顯的體現,加一個GIF動態圖來說明一下把。

M2支持PC端web管理以及移動端APP管控兩種方式,兩種方式既可以本地區域網控制,也能實現遠程管理。M2的APP基於CAPWAP協議的集中控制系統,可以實現無線網路設備的集中管理和自動配置功能,使用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無線網路的操控方法。對於愛折騰的旁友,因為過於簡單,也失去了一些可操作性。

1、PC端

在接通電源並連接至路由器下時,在網頁上輸入192.168.124.1(默認管理IP)即可打開管理頁面。管理頁面在也面的最下方,又分為了簡潔版和專業版,方便不同的人群對其的設置。

通過進一步的在專業版本的設置界面發現,M2也舉具備了普通路由器的功能,2.4G/5GWIFI的設置,用戶管理與升級,整體性能監控,基本的上網控制等。

1.1存儲功能

在我的計算機地址欄中輸入192.168.124.1,會跳出登陸界面,默認的賬號為magic,密碼為WIFI密碼。成功登陸後,便可以對內置硬碟進行訪問。(在剛對它設置時,會提示需要格式化硬碟,只有在格式化成功後才可以正常訪問)。在格式化完成後,在硬碟中會自動創建:其他,視頻,圖片,文檔,下載,音樂這幾個文件夾

我配置了一塊INTEL的SSD硬碟,我在視頻文件夾中嘗試放一部260M左右的視頻,實際測試中,上傳速度大約在11MB/S左右,也不能說特別把。

可惜的是,簡單的設置之後硬碟訪問與管理,只支持區域網內進行,也就是說異地電腦無法對其進行訪問和管理。感覺和雲盤有些出入了。。。當然,如果動手能力強的話,通過埠映射或者DDNS等其他方法應該也可以達到雲盤的效果,但上傳速度應該會有點感人。。。

2、APP

它的首頁還是偏向於簡單把,整體色調偏冷。

注冊好之後連接之前設置好的無線,它會提示輸入管理密碼,管理密碼和WIFI密碼一致。

2.1設置界面

設置界面其實更多的和PC端相類似,無非轉移到了APP上。只不過也比PC多了一些應用,比如硬碟備份、手機備份和離線下載。

Wi-Fi管理也很簡便,可以單獨設置2.4G和5G Wi-Fi,也可以開啟雙頻二合一功能,開啟後2.4G和5G將使用相同的配置,終端將自動適配更強的設備,近距離時自動連接到更高速的5G WiFi,遠距離時可以連接穿牆質量更好的2.4G WiFi。高級設置里也可根據個人需求對Wi-Fi一鍵開啟或斷開。

因為Magic M2有一個USB3.0的介面,也增加了可以外接移動硬碟的可能,所以在APP中也增加了硬碟備份的功能。

用戶控制界面,可以查看當前連接雲盤的有哪些設備的存在。

2.2離線設置下載

Magic M2支持離線下載功能,支持磁鏈接,HTTTP等和種子文件。但是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鏈接能夠下載,一些鏈接無法下載的情況。當然,這也不是它一家的問題,在國內迅雷基本獨佔下載軟體的市場,再加最近迅雷關閉了第三方的離線下載通道,迫使多家廠商的離線下載功能失效,尋求其他廠商的合作。

為了測試,我隨機找了一部電影進行測試。1.8G的電影大小,算上獲取種子時間和下載時間差不多半天左右的時間。如果平時找到好看的電影,進行遠程離線下載,回家也就可以進行觀看了。前提是,你的保證鏈接的可下載性。

在存儲界面可以在不同的路徑下進行查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圖片可以在不同的網路環境下(區域網、異地WIFI、4G)進行查看。但是視頻文件在實際測試過程中發現,只能在區域網下觀看,4G和異地無線無法進行在線觀看,只能進行下載後查看。不知道後續是否能夠升級解決。

2.3備份功能

手機用戶只需點擊主頁面按鈕,選擇手機相冊,選擇需要上傳的圖片和視頻(可以勾選刪除源文件),點擊確定,編輯分類標簽即可上傳。照片視頻智能分類,支持標簽、時間、地點多種分類方式。

官方宣稱H3C Magic M2是針對個人數據市場特別定製的家庭私有雲盤,產品將網路存儲、文件管理、安全備份、社交分享、離線下載、無線路由等功能融為一體。採用最新的802.11ac技術,企業級防火牆,無線傳輸速率高達1167Mbps,內置1TB監控級硬碟(選配),是一款集網路存儲、文件管理、安全備份、社交分享、離線下載、無線路由、智能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家庭私有雲盤。

從我個人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取名為家庭私有雲盤,有點對不起這個「雲」字。從整體的框架、構造和功能上去解析:

1、硬體

因為Magic M2從整體的設計思路上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路由器,所謂的雲盤與備份,只是相當於在路由器上在硬體上直接增加了SATA的介面。其實和外界的帶有USB介面的路由去性質差不多,例如小米、華碩、360等。

使用網線和電源線合一的HDMI線的方式確實比較創新和方便,同時在電源適配器上以中文的形式註明,使消費者的入門難度降低,更加清楚明白WAN/LAN的區別。(一開始我以為那個HDMI的介面是輸出介面,可以將硬碟中的視頻輸出到電視等設備,當然後續升級可以考慮一下)

2、軟體

M2的軟體其實更偏向於傳統路由器的系統,和真正的雲盤或者家用NAS的Linux系統沒法比較。M2隻能定時更新固件,和nas的LINUX相比可操作性不高,但也因為如此,還是比較適合那些不太喜歡折騰的人們,安安單單的最好。

總結

1、家裡正好想換路由器的朋友們,這個產品還是挺好的,畢竟還帶著存儲功能。老人孩子的照片剛剛好可以存放。後續APP會升級,會增加隱私存放,用戶相對獨立,互不影響,居家旅行必備利器。

2、喜歡折騰或者最近考慮自己搭建家用NAS或者雲盤的,這個產品就不太適合你們了,不要被雲盤兩個字迷惑到了,他們並沒有雲服務,純硬體而已。它就是一個路由器帶了個硬碟槽位而已。

謝謝!多謝各位!

❸ 讓數據上高速,用ORICO雷電3硬碟盒打造外接存儲器

現在的筆記本做得越來越輕薄,越來越便攜,提高了不少辦公效率,特別是需要出差的場景,再也不用背著厚厚的大磚頭了。但輕薄筆記本也有很大缺點,就是介面嚴重不夠用,甚至有些筆記本僅配備了充電口和1個USB介面,對存儲空間需求較大的同學,想外接移動存儲設備可就有些麻煩。

前段時間,潮范君換了台輕薄筆記本,聯想YOGA 14S,筆記本很薄很輕便,對於工作場景來說,機身自帶的500GB固態硬碟勉強夠用。但是安裝OFFICE、ADOBE、VS、SQL SERVER等全家桶後,存儲空間捉襟見肘,想要再安裝大型 游戲 、再存放高清電影,就完全不夠用了,看著機身上的雷電介面,也許外接移動硬碟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相較於USB 3.0介面,雷電3的理論傳輸速度可以達到40Gbps,足以滿足高速讀寫的使用需求,使用wintogo的體驗也與本地系統無差別,這也是潮范君首選雷電3移動硬碟盒的主要原因。近期,潮范君入手了ORICO品牌的雷電3硬碟盒,搭配512GB的M.2固態硬碟,在硬碟中裝個LOL,再放點好萊塢大片,工作 娛樂 可以無縫切換,實際體驗如何呢,來看本期潮范君的體驗分享吧。

從外形上來看,ORICO這款硬碟盒很有硬漢風,主體採用鋁合金材質,不僅美觀還能利用合金優秀的導熱特性,在高速讀寫時,給硬碟提供良好的散熱條件,確保硬碟高速穩定的工作。除此之外,堅固的外殼還能給硬碟提供更好的保護,在異常撞擊或跌落時,有效防止內部硬碟的損壞,避免丟失重要數據。雷電介面與Type-C介面在外形上一樣,但雷電介面會有閃電標識,只有接入雷電介面時,硬碟盒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讀寫性能。

硬碟的安裝沒有難度,使用附贈的螺絲刀,取下螺絲後即可打開上蓋。硬碟盒的製造工藝優秀,邊角處光滑平整無毛刺,在硬碟的安裝和攜帶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刮剌感。

接下來開始安裝M.2固態硬碟嘍,ORICO這款雷電3硬碟盒,支持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碟,要下手的小夥伴要留意硬碟是否符合要求哦。

正好我手上有一塊512GB的M.2固態硬碟,是上次升級主機時換下來的,一直閑置這次可以派上大用場了。這款硬碟同屬ORICO品牌,讀寫性能優秀,512GB的存儲容量用來做移動硬碟完全足夠,日常用手機拍攝的圖片和視頻資源,也能很方便的存儲,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存儲空間不夠用了。

硬碟安裝完畢,接下來就是實戰嘍。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來以為雷電3可以兼容Type-C介面,還想著以後能連接手機使用,實測後才發現不兼容,只能在支持雷電3協議的設備上才能正常讀寫。

潮范君這台筆記本設計有2個雷電4介面,均可作為充電介面和數據介面,將奧睿科硬碟盒連接後,順利讀盤,下面分別使用2款主流的磁碟測速軟體來測試,來看它實際的讀寫能力怎麼樣吧。

使用AS SSD Benchmark軟體測試,最終的測試結果為,讀取速度1834.88MB/s,寫入速度920.44MB/s,綜合得分為2302,與機身自帶的M.2硬碟性能相近。

使用CrystalDiskMark軟體測試,最終的測試結果為,讀取速度2066.5MB/s,寫入速度為1310.2MB/s,直接在硬碟中運行《LOL》 游戲 , 游戲 體驗流暢,並未出現卡頓、斷連的情況。由於測試工具不同,以上測試結果僅供參考,磁碟的讀寫能力與電腦配置和硬碟本身性能密切相關,即使是同塊磁碟,在不同電腦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❹ QNAP TR-004評測:一機多用的RAID磁碟陣列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對於存儲的需求越來越大,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都在面臨存儲空間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通常會選擇使用外置硬碟、網盤、存儲卡等存儲設備。可是對於一些需求較高的用戶及企業來說,這些存儲設備依然無法滿足,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磁碟陣列外接盒也就是附加存儲裝置DAS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作為在全球知名的網路存儲裝置大廠,威聯通近期推出了一款RAID磁碟陣列外接盒TR-004,那麼這款能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包裝上威聯通TR-004一如既往的採用瓦楞紙包裝箱,打開包裝箱首先看到了就是TR-004主機,其次是一個配件盒。TR-004的配件盒裡面裝有一條電源線、一條Type-A轉Type-C的數據線,兩個硬碟槽鑰匙以及一些螺絲。

在外觀上威聯通TR-004依舊採用了傳統的家族式設計,黑色機身、線條分明,熟悉的卧式機身設計,整體外觀呈極簡大氣風格。在產品正面偏右位置依次排列四個硬碟托架,且四個托架均為可鎖式,可以有效防止插拔硬碟帶來的數據損壞。同時,四個硬碟托架也均為免螺絲安裝結構,在安裝硬碟時,只需拆開側邊條,裝入之後再合上側邊條即可,可以安裝3.5英寸的機械硬碟以及2.5英寸的機械或固態硬碟。

我們安裝的是4塊西部數據紅盤,西部數據紅盤擁有針對NAS需求的NASware技術,對其兼容性、穩定性等特性進行了優化。此外,紅盤的功耗較低,噪音小,比較適合用於長時間的連續工作。

TR-004的左側邊統一採用了拋光面板,指示燈和功能按鍵也都集成在左側邊,從上到下分別是系統狀態燈、USB鏈接狀態燈、四個硬碟狀態燈、退出按鍵以及一鍵復制按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一鍵復制按鍵」僅支持在威聯通NAS上拓展使用。

威聯通TR-004擁有模式切換開關設計,提供硬體或軟體模式兩種設定RAID群組方式,通過手動切換,即可快速設定TR-004。

威聯通TR-004支持多種磁碟與數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彈性規劃存儲空間。將模式切換開關的按鍵拔至相應位置,即可建立各自獨立模式、JBOD模式、RAID 0、RAID 1/10或RAID 5群組。除此之外,還可以啟用軟體控制功能,通過使用威聯通專門為Windows與Mac使用者所推出的應用工具來設定TR-004的硬碟群組。

1.作為PC的存儲擴充

威聯通TR-004磁碟陣列外接盒可以直接通過USB連接線在電腦上作為存儲硬碟使用,這種模式被稱為「外接模式」,而TR-004在配合電腦使用時,也只能採用外接模式。

與大多同類產品不同的是,TR-004支持電腦端的軟體層面的控制,可以在威聯通官網中下載管理軟體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接下來看一下這款軟體的操作流程。

在TR-004已連接電腦的情況下,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會自動識別接入的TR-004。創建RAID群組時,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應用程序會根據插入的硬碟數量給出可執行的RAID模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構建RAID模式時,最好使用兩塊或多塊相同容量的硬碟,如果容量不一樣,在構建RAID模式時,可能會出現只識別最小容量硬碟的情況。

因為筆者手中的TR-004插入了四塊硬碟,所以可構建全部的RAID模式,在這里我們以四個硬碟組成RAID 5為例進行演示。

構建完成之後,需要對硬碟進行格式化,可以利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硬碟管理或者第三方軟體EaseUS Partition Master來進行操作,不過為了方便,通常都是直接使用系統自帶的硬碟管理。

在「硬碟管理」中找到構建的硬碟名稱,然後右擊格式化即可。

格式化操作之後,就可以在計算機資源管理器中找到剛剛建立的RAID磁碟了。

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除了可以構建RAID外,還可以查詢磁碟信息和固件信息。

在磁碟信息下可以查詢每塊磁碟的狀態是否良好。

在固件信息下可以查看當前安裝的固件版本號,如果不是最新版本,可以直接選擇升級為最新固件版本。

讀寫速度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測試電腦硬碟的檢測工具,能夠檢測硬碟的隨機讀取/寫入速度,連續讀取/寫入速度;測試隨機512KB、2KB、4KB讀取/寫入速度等,以此來辨別硬碟的性能及質量。

可以看到經過CrystalDiskMark測試其讀寫速度,我們默認隨機模式下讀取與寫入速度分別是236.3MB/s與188.3MB/s。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簡單易用的磁碟傳輸速率檢測軟體,可以用來檢測硬碟、U盤、存儲卡等移動磁碟的讀寫速率。該軟體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數據測試包, 數據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分別進行讀寫測試,測試完成後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能夠很好的說明文件大小比例不同時對磁碟讀取、寫入速度的影響。

通過ATTO Disk Benchmark測出其最高讀取速度為255.36MB/s,最高寫入速度為215.13MB/s。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來自德國的SSD專用測試軟體,可以測試連續讀寫、4K對齊、4KB隨機讀寫和響應時間的表現,並給出一個綜合評分。

通過AS SSD Benchmark測出的最高讀取速度為252.18MB/s,最高寫入速度為194.15MB/s。

2.作為NAS的存儲擴充

TR-004還可作為NAS存儲擴充櫃,可以實現比傳統NAS存儲擴充更高效的傳輸效率。

可以通過威聯通旗下的QTS操作系統下的「存儲與快照總管」來進行RAID構建,也就是說通過這款產品就可以直接對現有NAS的存儲進行擴充。

此外,TR-004支持硬體RAID,而硬體RAID的優勢是具備自己的RAID控制,相比軟體RAID,硬體RAID對CPU佔用率相對較小,所以在連接NAS使用時,TR-004不會過度依賴NAS的CPU資源。

3.當作NAS的外接存儲設備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TR-004作為NAS的外接存儲設備來使用,與此同時TR-004就相當於一個外置硬碟。在PC端External RAID Manager軟體中構建好RAID群組之後,就可以將TR-004直接連接到NAS上復制 ,然後再拷貝到其它平台。

4.跨平台檔案共享

同時,TR-004還可以作為Windows、Mac、Linux及NAS等不同平台之間的數據傳輸媒介。如果要實現不同平台之間的數據傳輸,使用QNAP的exFAT文件系統即可。

❺ 149元的無線硬碟盒 居然比NAS存儲更靠譜,nas和硬碟盒的區別

主要看使用程度和資金。
輕度使用可以路由器插USB硬碟即可。但傳輸速度確實慢得驚人。特別是小米的產品,不能忍。一般輕度使用的功能包括下載、放電影、聯合盒子或者智能電視機使用。
另外在操作上,一般插U盤使用都是以手機操作文件目錄或者區域網內操作居多,不能構成私有雲。(自己刷包什麼的除外)

而想要在搭建你的私有雲,在外網任何一台電腦都能訪問,並且需要用到比較多的應用,那建議還是nas了。雖然價格有點坑。至於nas有什麼應用?你可以想像成他是一台可以在外網訪問的小型伺服器,因為它本來就是,所以只要你配置高,什麼都能。

最重要的那部分還是資金預算!!!下列價格僅供參考,別吐槽,詳細自己上X東X寶看看。
路由器配置價格:路由器150 + 1T移動硬碟420 = 570
(默認你已經有千兆路由器)nas配置價格: NAS (群暉低配1100,黑群暉350) + 1T硬碟 x2 (便宜買2個桌面盤1T算是最低配置了600) 。

也就是nas要1000才起步。要是買西數紅盤就貴點。 我建議白群暉(黑太耗點,而且7X24,無人看管有安全隱患,支持正版吧)DS216J 這算是入門級了,至於裝多大容量的雙盤,看資金預算。

最後,路由器插移動硬碟對於用過nas後你會說,這究竟是什麼鬼~~太垃圾了。就算小米路由器2那種自帶硬碟的路由器對比下也是個渣。沒對比就沒傷害!

❻ 筆記本電腦外接哪種存儲硬碟好

筆記本電腦外接哪種存儲硬碟好---當然是移動硬碟好。現在優盤存儲容量越來越大,用大容量優盤也是不錯的選擇。

❼ 長期使用外接硬碟盒會對硬碟造成損害嗎

長期使用外接硬碟盒會對硬碟造成損害。

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碟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碟里 (除了一個過濾孔,用來平衡空氣壓力)。


硬碟介面:

ATA:全稱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外部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空間,不利計算機散熱,將逐漸被SATA所取代。

❽ 奧睿科CDH-9N硬碟盒擴展塢:介面豐富功能強大,擴容擴展一次搞定

雖然輕薄本攜帶方便,但介面少的這個問題是真不能忽視,解決的最佳辦法就是備一個擴展塢,又考慮到電腦用的時間長,存儲空間捉襟見肘,還需外接一個硬碟,桌面必將又成為盤絲洞,朋友給我推薦了既有擴展塢功能,又可以當硬碟盒使用的奧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碟盒擴展塢。

先來簡單看一下包裝跟配件。通過外包裝就可以大概了解到這款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碟盒擴展塢的一些特性,比如10Gbps、100W PD和4K HDMI等,配件除了硬碟盒擴展塢外,還有一根C2C數據線、一把螺絲刀、一個導熱墊以及說明書跟保修卡。

介面方面可以說是非常豐富了,主要集中在機身的正側面,從左到右分別是HDMI介面、PD充電介面、SD讀卡器和TF卡讀卡器、USB3.1介面兩個。

左側面有兩個介面,分別是Type-C介面跟音頻介面,這個音頻介面是四針麥克風耳機二合一的。另外硬碟盒擴展塢工作的狀態指示燈被放在了這兩個介面中間。

右側面也同樣有兩個介面,分別是一個RJ45千兆網線介面,跟一個USB3.1介面。

機身的底部四個角都加入了防滑減震墊,中間是硬碟盒的金屬蓋板,用配件里的螺絲刀就可以輕松的將其掀起。

這里支持的硬碟類型是NVMe固態硬碟,最大支持容量為2TB,硬碟規格支持22x80、22x60、22x42以及22x30,插口類型支持M Key跟B&M Key兩種。

硬碟我用的是東芝的RC10 500G,裝好後,我們來簡單測試一下讀寫速度,讀取速度是996.58MB/s,寫入是970.06MB/s,這個速度基本算是滿跑10Gbps帶寬了,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足夠我日常對文件的讀取寫入了,不過如果你真的是想要用這個硬碟盒的話,個人建議沒必要買太好的,隨便買個普通的PCIe3.0固態就行,因為帶寬最大也就10Gbps,性能溢出也用不到。

另外,我會需要用到外接顯示器,所以HDMI介面自然也是我最常用的一個介面了,奧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碟盒擴展塢的這個介面支持4K 60Hz的傳輸,如果你的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話還支持MST模式,可以進行雙屏展示內容,但MacOS就不支持了。

至於網線介面,現在家裡除了光貓跟路由器外,都無線化了,所以使用的頻率極小,但也並不是說就用不上了,特別是在外出辦公,周圍場地沒有無線網路覆蓋,只有有線的情況時,這個介面就是江湖救急了,做到了有備無患。

在前面說介面的時候,有提到這款奧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碟盒擴展塢是支持PD快充的,最高支持100W,這對於像只有一個C口的輕薄本講這個介面真的能救命,因為一旦我們在使用那個唯一的介面連接擴展塢後,當電腦電量告急時,你就只能把擴展塢拔掉,給電腦充滿電後,才能繼續使用,這要是在趕任務時是嚴重拖後腿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使用中發現對內存卡的讀取上,這款奧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碟盒擴展塢不能同時支持TF和SD卡同時使用。

最後再說一下散熱的表現,在設備工作運行一個小時後,通過測溫槍對其進行了檢測,顯示為35.6度,但我用手去摸了一下機身只感覺到一點點溫熱,並不燙手。

總的來說,把擴展塢跟硬碟盒合在一起的設計,再加上豐富的介面,在家使用時桌面會顯得更簡潔,工作起來心情也自然更好,外出時可以不必攜帶一大堆外接擴展設備,能夠輕松應付多種使用環境,讓使用起來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