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emmc存儲和u盤一樣嗎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emmc存儲和u盤一樣嗎

發布時間: 2023-03-10 05:44:16

A. 快閃記憶體檔和u盤的區別

快閃記憶體檔是一種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它採用的存儲介質為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檔介面有USB、IEEE1394、E—SATA等,採用USB介面的快閃記憶體檔簡稱U盤。那麼,快閃記憶體檔和u盤的區別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快閃記憶體檔和u盤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快閃記憶體檔和u盤 三個方面 的區別

資料一

基本上是沒區別的,我們所講的U盤,就是可以直接讀寫的存儲器,而對於快閃記憶體,定義范圍就不一樣,它需要外部設備才能進行訪問,如手機的快閃記憶體卡,數碼相機的快閃記憶體卡等就只是一張卡,電腦不能直接對其進行訪就需要一種叫「讀卡器」的外部設備進行識別,閃卡卡有多種,如XD、問,這CF、SD、SM等等,於是讀卡器就有了一種「多合一」的功能,可以對不同的快閃記憶體卡進行讀寫。簡單的說呢,就是快閃記憶體檔的范圍比U盤打,U盤是快閃記憶體檔的一種。

資料二

快閃記憶體檔是一種採用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它採用的存儲介質為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檔不需要額外的驅動器,將驅動器及存儲介質合二為一,只要接上電腦上的USB介面就可獨立地存儲讀寫數據。快閃記憶體檔體積很小,僅大拇指般大小,重量極輕,約為20克,特別適合隨身攜帶。快閃記憶體檔中無任何機械式裝置,抗震性能極強。另外,快閃記憶體檔還具有防潮防磁,耐高低溫(—40°C~+70°C)等特性,安全可靠性很好。

快閃記憶體檔只支持USB介面,它可直接插入電腦的USB介面或通過一個USB轉接電纜(具有A—Type Plug and A—Type Receptacle)與電腦連接。

快閃記憶體檔主要有兩方面的用途:第一,可用來在沒有連網的電腦之間交流大於1。44MB的文件,例如在單位與單位、單位與家庭以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腦之間交換文件。有了快閃記憶體檔,在單位沒有完成的工作可以帶回家繼續做,有了快閃記憶體檔,可以將大型的設計文件帶到客戶哪裡,有了快閃記憶體檔,可將在單位從寬頻網上下載的圖片或MP3文件帶回家中。第二,可用來在筆記本電腦上替換掉軟碟機。拎著筆記本電腦經常出差的商務人士都很頭痛筆記本電腦的重量,而軟碟機在其中佔了很大份量。用快閃記憶體檔就可隨時隨地與客戶交換文件數據,從此和軟碟機說再見。從而使商務之旅輕松愉快,移動辦公效率倍增。

快閃記憶體檔至少可擦除1,000,000次。

快閃記憶體檔里數據至少可保存10年。

理論上一台電腦可同時接127個快閃記憶體檔,但由於驅動器盤符採用26個英文字母以及現有的'驅動器需佔用幾個英文字母,故最多可以接23個快閃記憶體檔(除開A、B、C)且需要USB HUB的協助。

資料三

「優盤」是這個產品最早的一個名稱,現在它的名稱早已是遍地開花,多不勝數了,什麼「閃盤」、「隨身Q」之類的。最初優盤是由朗科公司發明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因為它不需要額外的物理驅動器,並且容量很大,從16M到2GB可選,突破了軟盤1。44M的局限性。從讀寫速度上講,優盤採用USB1。1或2。0介面標准,讀寫速度較軟盤大大提高。從穩定性上講,優盤沒有機械讀寫裝置,避免了移動硬碟容易碰傷、跌落等原因造成的損壞(相信你也一定有重要的文件被那可惡軟盤毀掉的慘痛經歷)。由於使用了USB介面,因此可以進行熱插拔、無外接電源、僅拇指般大小、重量約20克,攜帶使用非常方便,任何帶有USB介面的電腦都可以使用優盤。後來,優盤這個儲存用的東西被眾多公司看好,一個新名詞——快閃記憶體誕生了。

快閃記憶體檔可用來在電腦之間交換數據。從容量上講,快閃記憶體檔的容量從16MB到2GB可選,突破了軟碟機1。44MB的局限性。從讀寫速度上講,快閃記憶體檔採用USB介面,讀寫速度比軟盤高許多。從穩定性上講,快閃記憶體檔沒有機械讀寫裝置,避免了移動硬碟容易碰傷、跌落等原因造成的損壞。部分款式快閃記憶體檔具有加密等功能,令用戶使用更具個性化。快閃記憶體檔外形小巧,更易於攜帶。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長期動力的非易失性的存儲器,它能在被稱為block的存儲單位中進行刪除和改編。快閃記憶體是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EEPROM)的變種,EEPROM與快閃記憶體不同的是,它能在位元組水平上進行刪除和重寫,這樣EEPROM就比快閃記憶體的更新速度慢。快閃記憶體通常被用來保存控制代碼,比如在個人電腦中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SO)。當BIOS需要被改變(重寫)時,快閃記憶體可以寫到block(而不是位元組)大小,使它更容易被更新。另一方面,快閃記憶體不像任意存取存儲器(RAM)一樣有用,因為任意存取存儲器必須是在位元組(而不是block)水平可設定地址的。

U盤是快閃記憶體的一種,也叫閃盤、優盤,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巧、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是移動存儲設備之一。一般的U盤容量有64M、128M、256M、512M、1GB、4GB、16GB等。它攜帶方便,屬移動存儲設備,所以當然不是插在機箱里了,我們可以把它掛在胸前、吊在鑰匙串上、甚至放進錢包里。

擴展閱讀

移動硬碟和U盤的區別

一、存儲的原理不同。

U盤是以半導體材料(晶元)作為存儲單元,又叫固體存儲器,沒有機械部分。移動硬碟則是以磁性介質作為存儲器,有機械部分。

二、能耗不同。

U盤沒有機械部分,需要提供的能量相比小得多,一般不會超過100mA,而移動硬碟耗能相對較大,有的時間一個USB口提供的電流不能很好的保證其正常運行,因此移動硬碟一般配的數據線都是可以查兩個USB埠,甚至需要配置專門的電源。這也是有的移動硬碟不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

三、體積不同。

這點也是大家最容易辨別出U盤與移動硬碟的區別,U盤比移動硬碟明顯的體積小了很多,攜帶更為方便。

四、安全性不同。

U盤由於沒有機械部分,因此比移動硬碟具有優異的抗震動、潮濕性能。但要按照規定的程序操作和使用,U盤也要買質量過硬的,萬一出了問題,數據挽救就比移動硬碟難度大多了,數據無價啊!

五、容量差別大。

目前U盤常見的在1G—32G,現在最大的有128G的,但相比移動硬碟還是小了非常多,但隨著製造技術的進步,U盤的容量將會突飛猛進出現新的發展。

B. u盤可以貼兩個不同容量的emmc么

大家都知道決定U盤產品性能最重要的組件就是主控晶元和快閃記憶體晶元,在這一點上USB2.0和USB3.0時代都是一樣的,而現在主流的方案都是U盤主控加上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主控負責對NAND Flash進行管理,由於NAND Flash器件自身的特性,其每個存儲單元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擦寫次數(也叫PE周期),NAND Flash隨著其工藝水平的不斷演進(40nm->30nm->20nm->1xnm)和快閃記憶體類型的變化(SLC->MLC->TLC),其成本是在不斷降低的,而PE周期是在持續下降的。所以一方面主控需要使用各種軟體演算法對NAND Flash進行損耗均衡、垃圾回收、地址映射等操作以提高其使用壽命,另一方面主控內部也包含了用於錯誤糾正的硬體(ECC),可以自動糾正傳輸和儲存中所產生的錯誤,這種ECC的能力越強,主控所能支持的快閃記憶體工藝和類型越新,U盤的使用壽命就越長。

我們今天評測的威寶USB3.0高速U盤採用了一種完全創新的架構,其使用了來自天津瑞發科半導體公司的NS1081主控晶元,NS1081主控晶元不同於傳統的NAND Flash主控晶元,其可以支持多個eMMC存儲晶元並以RAID0的方式進行操作,這樣存儲容量和讀寫性能都達到了加倍的效果,充分利用了USB3.0介面的帶寬。

說到這里不得不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eMMC的知識,eMMC全稱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嵌入式多媒體卡),是由JEDEC標准化組織所制定的一種內嵌式存儲器標准規格,帶有MMC(多媒體卡)介面、快閃記憶體設備及主控制器,所有這些組件都在一個小型的BGA 封裝內,其版本歷經了4.3->4.41->4.51->5.0,每一代的介面速度都有所提高,最常見的4.41和4.51版本介面帶寬分別為100MB/s和200MB/s,同時其介面電壓可以是1.8V或3.3V。eMMC最初推出的目的是為了簡化手機存儲器的設計,一方面由於NAND Flash晶元由不同廠商生產製造,使用時需要根據每家公司產品的技術特性來重新設計主控制器,過去並沒有技術能夠通用所有廠商的NAND Flash晶元。另一方面每次NAND Flash工藝技術改朝換代,包括70nm演進至50nm,再演進至40nm或30nm製程技術,手機客戶也都要重新設計,但半導體產品每年製程技術都會推陳出新,存儲器問題也拖累手機新機種推出的速度,因此像eMMC這種把NAND Flash存儲晶元和控制晶元都包在一顆晶元里的概念,逐漸在市場中流行開來。eMMC的推出大大加速了產品研發速度,手機客戶只需要采購eMMC晶元,放進新手機中,不需處理其它繁雜的NAND Flash兼容性和管理問題,最大優點是縮短新產品的上市周期和研發成本,加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

國際上生產NAND Flash存儲晶元的主要廠商包括英特爾、三星、東芝、閃迪、鎂光、海力士等,其最高等級的NAND Flash晶元主要供企業級SSD產品和軍工產品使用,下一個等級的NAND Flash晶元供eMMC/eMCP產品和消費級SSD產品使用,較差等級的NAND Flash則供Micro-SD存儲卡和USB Flash Drive產品使用。從NAND Flash品質上看,eMMC的性能是接近SSD產品的,某些eMMC內部還集成了Cache模塊,這樣就大大提高了eMMC的隨機讀寫性能,eMMC晶元所包含的主控晶元大部分由NAND Flash原廠開發,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其自家器件的性能,而U盤主控晶元通常由獨立控制器晶元廠商進行開發,需要考慮不同生產廠商、不同工藝製程、不同快閃記憶體類型器件兼容性問題,通常無法最大程度發揮NAND Flash晶元的性能。NAND Flash U盤主控晶元的這種劣勢在USB2.0時代並不明顯,因為對產品性能的要求不高,進入USB3.0時代後這種劣勢就越發凸顯

採用NS1081 USB3.0讀卡器主控晶元加eMMC存儲晶元的架構可以大大簡化U盤主控晶元的設計復雜度並提供穩定高速的性能,由於生產eMMC晶元的廠商都是NAND Flash供貨大廠,如三星、鎂光、閃迪、海力士等,產品都是幾大原廠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供貨的高端產品,其品質和性能都是出類拔萃的,受惠於近年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貨量的爆發,存儲器生產廠商都加大了eMMC產量,擁有很充足的貨源保證,且eMMC容量和性能在逐步提高,成本在不斷下降。

在USB2.0時代也曾出現過採用讀卡器方案的U盤產品,即用一顆讀卡器主控晶元加一顆eMMC或tf卡做成的U盤,但這種方案不具備容量和性能的可擴展性,U盤的性能被限制在一顆eMMC或tf卡的容量和性能,甚至被限制在USB2.0介面的性能。NS1081主控晶元的推出則完全解決了這一問題,其USB3.0介面使主機端不再成為性能的瓶頸,同時其創新性的快閃記憶體卡RAID0操作方式,可以給客戶提供最大的設計靈活性,U盤生產廠商可以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和擁有的eMMC資源來決定U盤最終的設計方案,由於NS1081支持4通道4bit或者雙通道8bit快閃記憶體卡速度和容量疊加,使客戶可以非常靈活的利用手中資源以滿足不同目標市場對於U盤容量和性能的要求。

後記

在我們的評測中,這款威寶USB3.0高速U盤具有非常不俗的性能,完全達到了中高端USB3.0 U盤的級別,這主要歸功於其採用的NS1081主控晶元。

這顆NS1081主控晶元由天津瑞發科半導體公司設計,這是一家在U盤主控領域的新公司,筆者處於好奇,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其公司主頁上有如下信息「天津瑞發科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由多名歸國矽谷半導體技術專家和本土資深半導體營銷行家創立,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君聯資本(原聯想投資)、賽富投資基金、聯想之星等全球著名產業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公司位於天津華苑高新區,並在深圳設有銷售和客戶支持辦公室。」看來這是一家初創不久的晶元設計公司,但投資者卻是業內知名的土豪級大VC。除了NS1081 USB3.0 U盤主控晶元外,其產品還包括NS1066/NS1066X和NS1068/NS1068X USB3.0-SATA2/3 橋接控制器晶元,公司的每一款USB3.0晶元都通過了USB-IF官方認證和微軟WHQL認證(早在2013年初就拿到了第一個認證,並且目前在大陸半導體公司中還是唯一一家),其USB3.0晶元都已在聯想、東芝等品牌大廠量產了。這還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公司,行事風格很低調,但其產品和客戶卻並不低端。

如前文所述,基於eMMC存儲晶元的USB3.0 U盤可以說是U盤中的高大上產品,因其採用的eMMC晶元和其中的NAND Flash晶元均由國際知名大廠生產,性能出眾,而在國內這種eMMC晶元資源則掌握在如江波龍(Netcom)、佰維(Biwin)等少數一線模組存儲大廠的手中,不過其產品則以外銷品牌如威寶(Verbatim)等為主,在國內市場剛剛開始出現,對於終端用戶還有一個認識接受的過程。

其它

從上文的性能評測中我們可以看到,基於eMMC存儲晶元的USB3.0 U盤相較於普通基於NAND Flash晶元的USB3.0 U盤的一個重要優勢是其4K隨機訪問速度明顯更快,利用這一特點,U盤玩家可以使用基於eMMC存儲晶元的USB3.0 U盤來製作win to go。所謂win to go就是可以在U盤上運行的Windows8系統,並且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硬體上運行,相當於用戶能夠隨身攜帶自己的專屬系統到其他的PC上進行工作,這個功能在當今辦公移動化、系統個性化和用戶數據安全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受到歡迎。由於win to go使用的是U盤作為存儲媒介,所以性能瓶頸是在U盤的讀寫速度上,win to go應用強烈建議使用 USB3.0 的設備,並且對U盤的隨機訪問性能有較高的要求,否則當數據傳輸速率較大時畫面可能會出現停滯和卡機的現象,從而影響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