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中國存儲產業高峰論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國存儲產業高峰論壇

發布時間: 2023-03-15 13:40:52

Ⅰ 高峰論壇是什麼意思,怎麼講,要些具體含義!和標准!

2006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高峰論壇 主持人:大家好,2006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高峰對話現在開始,請大家將手機調到振動狀態。我首先介紹一下嘉賓,征途公司董事長史玉柱,盛大公司總裁唐駿,金山公司CEO雷軍,新聞出版總署寇司長,光通公司CEO梁詠倫,智冠董事長王俊博,聯眾的CEO伍國梁。今天我們高峰論壇分為四個部分,歡迎大家有什麼問題發到我手機上,越刁的問題越好。我們今天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嘉賓問嘉賓問題,互相問。你們最想問誰,我們先從史玉柱開始吧。你最想問在座的哪一個嘉賓,最想問什麼問題? 史玉柱:我想要問雷軍。雷軍,你玩過征途沒有? 雷軍:這個問題蠻有挑戰性的。昨天給大家做了一個年終的工作的小結,去年一年呢,我跟金山的同事把時間都花在六款產品上。但是像征途,去年表現這么出色的產品,我們內部也做了相當大的功夫來學習和分析。 主持人:那還是沒有正面回答問題,你到底玩沒玩過?雷軍:我就是剛才表達已經很清晰了,我玩過你們的游戲,而且我還是那個區的第一名,花錢逗咐拍也花得還是挺多的。但我覺得第一名不好當,老是怕別人趕上,於是最後就放棄了。 主持人:雷軍,你最想問哪個人?雷軍:我其實蠻想問咱們智冠的王總,他是我最崇拜的人,我的第一個建議,請王總搞一個才藝簡如表演。王俊博:現在啊?現在嗎?那要先清場才能表演。剛才在房間裡面,寇司討論明年的年會,說是不是咱們去海南辦。如果真去海南,那我就可以給你們表演草裙舞,哈哈。 主持人:王總最想問誰什麼問題?王俊博:我想問你這個主持人。劉韌你為什麼頭發一直長不出來?去年這樣子?今年也這這樣子呢?不過你的頭發沒有史總的頭發短,所以讓史總先回答。史玉柱:我是剃光頭的,為了省錢都是用刮鬍刀刮的,沒幾天長了出來了。 主持人:寇司有什麼問題問他們?寇曉偉:剛才在休息室的時候,我們替雷軍問劉韌一下,他說你最近氣色不錯是什麼原因?山羨然後劉韌環顧左右而言他,很靦腆地笑了,確實看到他氣色很好。 劉韌:我氣色再好也沒有唐總氣色好,先讓唐總回答一下。唐駿:我氣色好,第一我吃得很簡單。第二我晚上不出去玩。我想你們這里沒有一個人能做得像我這么干凈。說實話晚上我不能出去玩。

Ⅱ Web3.0中國峰會暨分布式存儲行業大會隆重舉行

11月11日-15日,Web3.0中國峰會暨分布式存儲行業大會(以下簡稱「峰會」)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峰會作為2020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匯聚了眾多領軍人物、企業代表、專家學者、權威媒體人等,同時共享高交會來自智能 科技 、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新基建等行業超40萬名專業觀眾。

深圳麥客存儲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客存儲」)作為分布式存儲十強企業及區塊鏈二十強,榮幸受邀參會。麥客存儲首席商務官朱頌先生出席峰會,發表「鑄就存儲產業新生態,加速新動能崛起」主題演講,並參與「區塊鏈分布式存儲之生態路在何方」圓桌論壇。


鑄就存儲產業新生態


朱頌表示,數據時代即將到來。以後的人類 社會 ,數據是如同當今石油等一般的重要戰略資源之一,勢必會被各利益集團所爭奪。在未來, 算力是能源,演算法是法則,而存儲就是土壤


區塊鏈被公認為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可以大幅拓展人類協作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推動「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變遷。它也被認為是未來發展數字經濟、構建新型信任體系不可或缺的技術之一,而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未來區塊鏈分布式存儲將在數據管理、保護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成為大國重器和數字產業生態的系統構建與新基建的重要引擎。


麥客存儲牢記使命,堅守擔當,在推動傳統存儲產業革新的同時,積極與不同領域企業攜手創新,加快落實區塊鏈分布式存儲在產業鏈中的實際應用、融合應用,發揮新技術先進優勢,形成產業新生態。


主題演講完畢,朱頌接受多家行業權威媒體采訪,以下為問答實錄:

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相較於其它存儲技術有何創新之處?都有哪些優勢?行業現狀如何?

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相較於傳統中心化存儲技術,有下載速度快、數據安全性高、存儲成本低廉、數據留存時間長、可溯源、消除冗餘文件等眾多優勢,被廣泛認可為構築Web3.0的基石。

新基建和「十四五」對於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行業發展都是利好政策,國家也多次頒發相關政策引導盡快培育數據市場。現在的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期,整體欣欣向榮,麥客存儲積極推動應用落地與生態建設,為行業做出實際的貢獻。

麥客存儲廣東分布式存儲數據中心部署情況如何?麥客存儲推出「麥客星際中國」計劃,並在推動「2+1」上市規劃,現在進展如何?

麥客存儲將斥資2.5億元人民幣收購廣東分布式存儲數據中心,目前部署順利,已啟用。

截至11月13日,麥客存儲已成立多家銀河系公司、太陽系公司、地月系公司。九月以來,「麥客星際中國」全國巡迴峰會成功召開了36站。11月7日,麥客存儲正式啟動新加坡上市工作。

麥客存儲在行業內處於什麼地位?核心優勢有哪些?

麥客存儲持續處於業內領先地位。

麥客存儲在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行業最大的優勢是集合全產業鏈於一體,深度融合供應鏈上下游,擁有多個數據中心、自建存儲伺服器生產工廠,且非常注重自主技術的研發,並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無論是在存儲伺服器的硬體質量控制、性價比、數據中心運維、降低經營成本、合作渠道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優勢,也是麥客存儲核心競爭力所在。


構築Web3.0


「互聯網+」的魅力毋庸置疑,電子商務與各種雲平台、雲服務大行其道,精彩紛呈的網路世界無疑已成為人類 社會 的重要部分。但是,現行網路已經愈發難堪當今 社會 的實際需求, 數據確權、隱私保護、權益保護如同三座大山一般橫亘在互聯網上

站在千禧年後第一個二十年末,我們發現互聯網亟需進化,刻不容緩。首先,要改造一樣事物,了解它的發展歷程非常有必要,現在的專家學者們普遍認同將互聯網分為三個時代,我們或將進入Web3.0時代。

Web1.0

以靜態、單向閱讀為主,網站內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信息進行交互,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信息進行整合使用。代表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

Web2.0

以分享為特徵的實時網路,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的網站上使用。(即現行網路)

Web3.0

將以網路化和個性化為特徵,提供更多人工智慧服務,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Web3.0尚未正式誕生,現處於初級階段,難以完全准確定義,但公認可以實現萬物互聯的美好暢想,代表著下一個時代的需求。 在Web3.0中,信息自由交互,價值自由流通。數據和價值都屬於用戶,而不是提供服務的公司。


分布式存儲成剛需

無論是Web 1.0還是Web 2.0,因為運營服務的中心化總是或多或少地帶來透明度和信任的問題,但是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數據權益通證化、數據確權與授權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來得到解決,這個過程完成之後,Web3.0時代也將來臨。在這個實現的過程中,區塊鏈分布式存儲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分布式相對於中心化來說,更穩定、抗風險能力更強、消耗更低、更公平、更透明、更簡單。


事實上,分布式思想已經在我們的工業、科學等眾多方面應用非常廣闊。

去中心化的准確描述應該是多中心,或者說是沒有唯一的中心控制的弱中心,去中心不代表著沒有中心,而是把機會拉平,每個尋常的節點都有可能成為中心,如同每個普通美國人,都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

加速新動能崛起


因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蓬勃發展,數據存儲需求爆炸式上升,區塊鏈結合分布式存儲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想像,一種突破傳統的海量數據存儲模型,是一次革命性的顛覆浪潮。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印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印發區塊鏈技術應用系列白皮書的通知》。白皮書中多次提及IPFS、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肯定了IPFS的應用價值與技術優勢,並就如何利用IPFS等新技術打造融媒體中心等做出詳細介紹。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的重大價值顯露無疑。


麥客存儲作為區塊鏈分布式存儲領域先驅引領者,重視技術協同、生態融合,推動多項技術的構建,致力於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與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為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做出貢獻。

Ⅲ IT行業環保迫在眉睫 綠色存儲引領IT未來

IT行業環保迫在眉睫 綠色存儲引領IT未來 隨著我國GDP增長,能源消耗也正以每年10%的消耗增長。而全國每年800億元政府能源消耗中,50%是IT產品能源消耗。據調查,IT產品能源消耗以每年8%-10%速度增長,2007年IT產品預計耗電總量為300-500億度,IT耗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將達到3500萬噸!數據中心能耗則佔IT能耗的40%。而根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存儲相關設備約占數據中心電力消耗的37%,位居數據中心各項電力消耗之首!在這種背景下,以節能、環保、高效為核心標准價值的綠色存儲逐漸成為引領IT產業下一代革命的創新潮流。因此,於2007年12月12日在北京隆重舉辦的存儲中國2007峰會,將主題定為「綠色存儲、節能中國」,邀請了來自全球信息存儲界權威專家、業界領袖和企業用戶以及上千名企業技術決策者和專業人員齊聚一堂共同幫助與會者解決在企業信息化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當前,以「節能、高效、經濟」為核心價值的綠色浪潮正席捲整個IT產業,「正是看到了這場綠色革命的趨勢,存儲中國2007峰會將主題定格為『綠色存儲節能中國』。」主辦方存儲在線總裁兼CEO鄭信武先生在開幕致辭中說到。他指出,飲水思源,惟有中國大環境的發展才能使我們更成功,存儲產業在中國才會有美好的未來。環保能耗問題 IT產業發展致命傷?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在2006-2010年期間,將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近日,國務院《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辦法》,節能減排目標被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之中,完不成任務的一把手將被免職。當節能減排、構建節約型社會作為政府聲音發出之時,IT行業卻面臨巨大的挑戰。政府電子公務、企業電子商務、個人電子化,全社會的信息化潮流方興未艾。IT產業在國民生產生活中起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巨大的能耗與環保問題,也隨著產業發展及能源成本不斷提高而浮出水面,日益成為IT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致命傷!據悉,存儲中國2007峰會,以「綠色存儲、節能中國」為本屆峰會主題。吸引了2000多名IT人士、業界專家、知名廠商、企業代表出席。共同對IT及存儲行業能源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的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趙小凡司長,以「綠色IT、節能中國」為主題作了重要的政府工作報告並指出:「綠色IT是IT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存儲所倡導的節能、優化、高效將是未來存儲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數據爆炸式增長企業背上沉重負擔隨著IT技術發展,數據爆炸式增長已經成為今天商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據IDC與軟體公司EMC的研究報告指出:至2006年,所創建、存儲、復制的數字信息總量達到1610億GB,並預計這個數據在2010年將達到9880億GB,相當於人類有史以來全部書籍信息的1500萬倍。在IT部門對於企業影響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數據增長對於企業而言,其數據中心的數據存儲、能源成本、冷卻、人員、數據安全等方面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進而數據中心工作效率也將直接影響到客戶體驗、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的直接利益。與會的一位企業代表直言:「以前北京的數據中心容量是10TB,現在則是400TB;以前機房很寬敞,現在變得越來越擁擠;以前進機房要穿外套,現在打開所有冷卻空調,穿短袖在機房還覺得熱,數據中心成本也越來越高!」 因此,綠色存儲勢在必行。高效能、低能耗的存儲產品與解決方案,面對環境與商業雙重危機都將成為人們的期待。綠色存儲也不僅是某個IT企業的責任,在共同面對環境與商業雙重危機的'難題時,全球IT巨頭們在存儲中國2007峰會中再次站在了一起! 存儲中國2007峰會作為行業領袖級會議,包括了6大主題論壇、24場技術研討會,以及政府、廠商、企業代表三方的高峰論壇。此次峰會匯聚了IBM、EMC、惠普、H3C、富士通、NetApp等存儲業界國際巨頭。全球IT巨頭公司高層及權威專家出席了本次峰會,並發表了精彩演講,對全球信息存儲產業新技術與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闡述。參會的各廠商圍繞綠色存儲主題,結合各自特色的產品技術提出了解決方案。並在虛擬化技術、企業IT架構、統一存儲、重復數據刪除、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和與會企業代表進行了互動討論。而且,主辦方存儲在線(www.dostor.com )其母公司楚科媒體集團(DMG)宣布,繼其存儲在線、伺服器在線之後,軟體在線、安全在線兩個全新的企業IT信息門戶正式啟動。通過在軟體、硬體、伺服器、數據安全四個方面搭建一體化IT資訊平台,幫助中小企業全面地了解信息化領域的趨勢和動態,推動信息化發展。據記者會議現場了解,作為存儲行業風向標的「存儲風雲榜」也於12月13日揭曉。與以往不同的是,2007「存儲風雲榜」也結合峰會「綠色存儲」的主題。以綠色為標准分別評選出「產品」、「品牌」、「應用」和「中國」四大篇章的相關獎項。存儲在線總裁兼CEO鄭信武先生在會後接受采訪時指出:「存儲作為企業IT整體架構中的一部分,已經對企業發展起到越來越大的影響作用。尤其對於信息化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綠色存儲將使其信息化發展少走彎路,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

Ⅳ 存儲晶元是什麼怎麼沒有聽說存儲晶元被卡脖子

存儲晶元主要包括DRAM晶元和NAND晶元,這個行業確實是拼製造,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被卡脖子。我國投資370億元之巨的福建晉華,主要製造DRAM晶元,在2018年10月30日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至今前途未卜。今天我到晉華的官網去逛了逛,發現「大事記」的時間線停在了2018年10月20日,也就是試產運行之日,至今1年半過去,就沒有量產的消息傳出。


半導體設備基本被日美壟斷,成為套在國產存儲晶元企業頭上的緊箍咒。下圖是網上流傳的晉華存儲器生產設備采購清單,可以看出,清一色的日本、美國企業。實際上,全球前10大半導體設備公司,美國佔了5個,日本有4個,歐洲1個。這就意味著,人家一斷供,沒有生產設備,錢再多,你也生產不了先進存儲晶元。總之,看起來沒有CPU等邏輯晶元復雜的存儲晶元,對目前的我國來說,仍然是一塊硬骨頭,還需要多多努力。

Ⅳ 新基建這一年,產業鏈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製造業穩增長的措施時,提出「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台信息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迄今為止,已經將近一年。


在這一年中,無論是信息基礎設施還是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新基建產業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 存儲

很顯然,沒有存儲,無論是5G、雲計算、數據中心還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都將成為無本之末、無源之水。


事實上,自從世界進入信息時代、數字時代乃至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之後,存儲一直就是最核心、最基礎的支撐技術。


存儲技術:「科幻」未來的必由之路


自從人類步入信息 社會 ,計算和存儲就變的愈發重要起來,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不斷提升持續拓展著人類的腦力邊界, 社會 生活不再局限於眼前的「苟且」,更多的「詩與遠方」給予了人類無限的遐想。


大數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虛擬現實、火星殖民等「天頂星 科技 」逐步由科幻變成現實的過程,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類無限的憧憬和興奮。所有這些 科技 的實現,無一不是依託更強的算力、更大的存儲。


「運算」+「存儲」構成了人類「科幻」未來的必由之路。


而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存儲一直是構成了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各國以及各大公司,在存儲領域的爭斗從未停歇,甚至存儲領域的能力直接影響到了相關國家信息技術發展的進程。


存儲史:也是信息 科技 的爭斗史


翻閱存儲產業的 歷史 ,是一個行業乃至國家信息產業興衰起伏的發展史,從美國、日本、韓國,存儲產業輪番發展與壯大,隨之而來的是存儲晶元技術的飛速進步,與國家信息產業的突飛猛進。


存儲產業的發源地:美國


上世紀50年代,由美國政府牽頭,軍方作為主要采購商,大力發展存儲等集成電路產業,美國一躍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霸主。藍色巨人IBM、無冕之王Intel都在當時賺到了存儲領域的第一桶金,從而逐漸發展壯大,獨霸一方。


美國IBM公司生產的KeyPunch 031型打孔卡數據記錄裝置


其實,美國IBM公司最早就是靠生產打孔卡數據機起家。1932年,美國IBM公司發明了第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計算機存儲器 — 磁鼓存儲器,採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數據記錄。磁鼓非常笨重,像個兩三米長的巨型滾筒,但磁鼓的存儲容量也只有幾K而已,售價極其昂貴。


1949年,一個叫王安的中國人,在哈佛大學發明了磁芯存儲器,嗅覺敏銳的IBM公司聞風而來,邀請他擔任技術顧問,並購買磁芯器件。到1956年,王安將磁芯存儲器的專利權,以50萬美元賣給IBM公司。磁芯存儲器是繼磁鼓之後,現代計算機存儲器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直至1970年代初,世界90%以上的電腦,還在採用磁芯存儲器。


Intel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研製晶體管存儲晶元的方向。1969年,Intel推出了64bit容量的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晶元C3101,1970年10月,推出了首款可以大規模生產的1K 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晶元C1103,使得每bit(比特)存儲只要1美分,它標志著DRAM內存時代的到來。到1974年,Intel占據了全球83%的DRAM市場份額。


整個1970年代,存儲的王者是美國的存儲廠商,而到了1980年代,日本廠商的存儲時代到了。


存儲產業大發展:日本崛起


70年代,日本跟隨著美國的發展路徑,通過從美國購買核心技術,舉國發展存儲等電子信息產業,NEC、日立、富士通、爾必達、東芝等企業先後崛起,與美國企業德州儀器,莫斯泰克,美光等大殺一方。


為打破存儲技術壁壘,在1976年,由日本通產省牽頭,以日立(Hitachi)、三菱(Mitsubishi)、富士通(Fujitsu)、東芝(Toshiba)、NEC這五大公司作為骨幹,聯合多家日本研究所,組建「VLSI聯合研發體」,攻堅超大規模集成電路DRAM的技術難關。


到了1980年,日本VLSI聯合研發體宣告完成為期四年的「VLSI」項目,實現了多項研發的成果。各企業的技術整合,保證了DRAM量產良率高達80%,遠超美國的50%,構成了壓倒性的總體成本優勢,從而一舉奠定了當時日本在DRAM市場的霸主地位。


雖然在1980年,日本研製的DRAM產品,只佔全球銷量的30%,美國公司佔到60%。但是到了1985年局勢已經完全倒轉。


日本的經濟也隨著半導體產業的繁榮開始騰飛。


由於日本廉價DRAM的大量傾銷,美光被迫裁員,不得已只得向美國政府尋求幫助。而Intel,連續虧損數個季度,DRAM市場份額僅剩下1%。當時,Intel的年銷售額為15億美元,虧損總額卻高達2.6億美元,被迫關閉了7座工廠,並裁減員工。瀕臨死亡的Intel,被迫全面退出DRAM市場,轉型發展CPU,並由此獲得新生。日本電子企業、 汽車 企業的兇猛攻勢,最終引爆了美日兩國的經濟戰爭。


漁翁得利後發制人:韓國半導體借存儲產業騰飛


日美兩國在存儲晶元領域的競爭,快速拉高了對技術、資金的要求,兩國的經濟戰爭又給了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機會。


80年代,韓國產業聯盟,四大財閥三星、現代、LG和大宇全力進攻存儲產業。韓國政府全力配合,採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松綁融資環境,讓韓國各個財閥能夠輕易調動資金,投入到存儲產業競爭中。同樣的套路,三星在起步初期從美國和日本購買技術,砸重金扶持自有技術和產業。


1992年三星完成全球第一個64M DRAM研發;1994年三星將研發成本提升至9億美元,1996年三星完成全球第一個1GB DRAM(DDR2)研發。至此,韓國企業在存儲晶元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跑者地位。


從1983年三星正式宣布進軍存儲器產業,到1992年末三星超越日本NEC,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DRAM內存製造商,三星走過了艱難的10年。


從此之後,三星在其後連續蟬聯了近30年世界第一,韓國的經濟也隨之騰飛,實現了向高 科技 引導型經濟的轉型。韓國持續在存儲晶元領域發力,長期保持著世界第一存儲晶元生產大國的地位。目前全球三大存儲器公司,韓國獨占兩席,最近甚至就連英特爾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也都賣給了韓國的SK。


新基建,發力存儲正當時


時間來到21世紀,中國經歷了近30年的改革開放,從一窮二白逐步邁入小康 社會 。新的經濟發展需要新的產業動能驅動,產業升級的窗口期打開了,是中國出場的時候了。2014年,籌備許久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和國家大基金先後落地,中國的存儲產業得到了騰飛的助力,徐徐拉開大幕。


存儲是未來新基建的「糧食」,5G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的建設,都離不開存儲。在紫光集團等國內晶元巨頭的帶領下,中國的存儲產業將迎來關鍵的發展階段。


2016年6月13日,合肥長鑫由合肥產投牽頭成立,主攻DRAM方向。


2016年7月26日,紫光集團聯合多方成立長江存儲,首個快閃記憶體生產線在武漢建設,一期投資240億美元,一號廠房於2017年9月封頂。


2017年,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研發成功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打破了存儲晶元國產化零的突破;2019年64層快閃記憶體晶元宣布研發成功,


2018年4月11日,長江存儲開始搬入機台設備,在當年4季度量產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2019年9月,長江存儲宣布其64層三維快閃記憶體啟動量產。到了2020年4月,長江存儲宣布全球首款128層 QLC三維快閃記憶體研發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存儲技術第一次跟上了世界主流存儲技術步伐。。


在內存DRAM領域,合肥長鑫在2017年開始投資建設DRAM工廠,2019年底宣布DDR4 DRAM和LPDDR4 DRAM晶元研發成功。


長江存儲 X2-6070 128L QLC 1.33Tb 3D NAND


合肥長鑫投資建設DRAM工廠


不過, 現有 壟斷的存儲市場並不歡迎新進的玩家,存儲大廠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存儲大廠的產能規模是國內公司的幾十倍,技術比國內公司領先好幾代,國內公司在資金、規模和技術任何一項都不佔優勢,長途可謂漫漫。


然而,存儲市場巨大,產值巨大,經濟帶動效用巨大。2019年,全球存儲市場超過1000億美金,國內存儲市場超過500億美金,單一月產能10萬片的存儲器製造工廠投資額就需要100億美金,這也決定了存儲產業 「配得上」國家新基建的這樣的規模和力度。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成為世界上最耀眼的「明星」,取得了舉世無雙的發展。當前,中國的鐵路、公路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的「基建」項目在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已經屹立在「世界之巔」。


可以說,我們正從傳統的不斷縮小的「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向不斷增大的「交流、溝通、計算和存儲等信息需求」轉變。


「傳統基建」靠的是鋼筋+水泥,「新基建」靠的是計算+存儲。新基建,發力存儲正當時。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在新舊動能切換的關鍵時期,發力存儲產業正當時。

Ⅵ 廈門實現AI產業鏈全覆蓋 2022第十一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在廈舉行

9月17日-18日,2022第十一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CIIS 2022)在廈門舉行,其間舉行主題論壇、院士對話、專題論壇等活動,為廈門智能生態建設建言獻策。據悉,此次論壇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 廈門市 工業和信息化局、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支持舉辦。

近年來,廈門高度重視智能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高性能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舉全市之力打造人工智慧標桿城市,獲評中國軟體名城,人工智慧產業水平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超60%。目前,廈門有人工智慧相關企業超200家,取得相關專利超1.2萬件、軟體著作權超3.3萬件,基本實現AI產業鏈全覆蓋,已成為中國智能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接下來,廈門將以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系創新基地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聚集資源、聚力創新,全力打造集創新政策、應用示範、制度供給、人才培訓於一體的全球頂尖人工智慧標桿城市。(海西晨報記者 葉子申)

Ⅶ 首屆中國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都聚焦了哪些問題

6月21日,首屆中國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大會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主辦,北京知道創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會議吸引了眾多國家權威機構領導、區塊鏈行業大咖、安全行業大佬以及眾多行業頂尖媒體及海外權威人士共同參與。

(圓桌討論區塊鏈安全)

大會共邀請到國內外區塊鏈生態領域相關專家共十餘位到場發表主旨演講,分享如何利用技術打造更好更安全的區塊鏈生態,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高質量的議題分享也受到了參會嘉賓的稱贊與熱議。在大會的圓桌論壇環節,相關專家還共同搏賀就如何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展開了集中討論,並且不乏勁爆觀點被拋出。

首屆中國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得到了相關行業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會議報名通道開通僅一天即已爆滿,會議當天現場座無虛席,上百家專業媒體當天列席會議並對會議進行了報道。

Ⅷ 分布式存儲產業鏈發展概況

作者 | 焦仕可

來源|《2020分布式存儲產業鏈研究報告》

數字化世界不可逆,分布式存儲產業鏈,是承載數據洪流的數據水庫。

分布式存儲產業鏈概況摘要:

1、市場需求旺盛,定製化伺服器迎來高光時刻。 從需求角度看:存儲行業的發展是技術與需求相互促進的過程。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5G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數據呈指數級增長趨勢,成為創新的基礎。流量、帶寬、數據的計算、存儲、檢索需求長期穩定向上;從技術角度,演算法、算力、算量的增長,分布式存儲在雲計算、虛擬化、IPFS等技術支持下,硬體或將在軟體及演算法的迭代和融合中突破硬體物理限制,下遊客戶將參與晶元及伺服器標准制定,定製化伺服器成為未來新趨勢。

2、產業鏈上游技術及製造卡脖子,多維競爭局面展開,行業格局或重新洗牌。 從產業鏈供應鏈角度看:分布式存儲重要的基礎設施是數據中心,伺服器是數據中心的心臟,晶元是伺服器的核心組成部分。伺服器硬體升級的核心是數據處理,即對數據的採集、存儲、檢索、加工、變換和傳輸,國產化能力長期偏弱,供應鏈集中在歐美日韓台地區。受中美摩擦及疫情影響,上游原材料供應受阻,整體市場成本或將增加。但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及技術迭代,國產的技術、產品、及組織形式上的創新,將有可能帶領硬體端突破重圍,創新帶來行業格局變化。

3、未來十年,國產替代將成主流。 從行業周期看:伺服器軟硬體持續升級周期僅為 2-3 年,當前已處於升級換代階段。過去,伺服器已經實現了從OEM(代工生產)向ODM(設計製造)再到JDM(由互聯網/雲計算企業,與伺服器生產商一起研發伺服器)模式演化,國內浪潮就是典型聯合設計製造商。中美摩擦,反向加速了國內數字領域的發展,加速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在IPFS新技術的支持下,行業參與門檻降低,多方競爭下及政策支持下,國產替代趨勢明顯,未來十年或成主流。

4、新一輪行業機遇誕生,新的財富格局或在web3.0中被刷新。 從市場空間來看:中國無論是數據中心規模還是伺服器等上游佔有率,與歐美相比相差巨大,加之公有雲、私有雲的爆發,行業未來增長空間巨大。在政策支持、技術迭代、資本角逐三重利好驅動下,存儲市場迎來新機遇,新一輪的財富大分配已經展開!

Ⅸ 「東數西算」全面啟動:數據大遷徙背後,看見存儲產業的未來輪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已成為國家級戰略工程,浩浩盪盪地站上了 歷史 舞台。

「東數西算」被認為是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後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將成為「新基建」的新抓手。具體而言,「東數西算」就是將東部產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數據中心去計算和處理。這有利於為數據中心提供源源不斷的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其運行維護成本,同時能夠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和西部地區發展。

乘著「東數西算」的政策東風,存儲、計算產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其中,基於分布式存儲架構的SDS(軟體定義存儲)作為先鋒力量、「熱門選手」,天生具有可擴展性以及靈活性,必然會為新基建時代帶來革命性的數據儲存手段。

然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是,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縱深推進,存儲需求激增,同時5G、AI、雲等技術加速更迭的背景下,與之相伴而生的SDS由於還在沿用十年前的技術,也必然需要同頻進化。

01

被行業擁簇的SDS(軟體定義存儲)

2013年,「軟體定義一切」被首次提出時,還是個令人懷疑的技術暢想。尤其是當它與存儲綁定在一起,在一些傳統儲存廠商眼裡是不著邊際的。但事實證明,SDS(軟體定義存儲)的誕生,不僅優化了傳統存儲的弊端,並在日後的十年裡逐漸繁榮。

根據IDC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國軟體定義存儲(SDS)市場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中國SDS市場獲得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4%,成為中國存儲市場的增長引擎。早就發布過軟體定義是趨勢的Gartner預測,到2024年,全球50%的存儲容量將以軟體定義存儲的形式部署,包括本地部署或在公有雲上。

SDS在市場上的狂飆突進,一方面是基於創新技術。近幾年,由於數據爆炸式增長,存儲系統的軟硬體緊耦合設計嚴重地限制了存儲技術的發展,而軟體定義存儲則可以實現軟硬解耦,讓硬體成本盡可能的降低,使得軟體發揮更大價值。通過軟體的設計,來決定存儲的性能和邊界,不用再受硬體設備、伺服器的限制。其方向在於幫助用戶在傳統數據中心或雲內實現存儲資源的池化和服務化,以及在多雲之間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和自由流動。

另一方面,是源於 歷史 的進程,被時代選擇。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的發展,非結構數據爆發式增長——文本、圖像、影視、超媒體等,面對這些數據,傳統存儲方式難以招架,而SDS存儲正是包含針對文件的存儲、對象的存儲,自然就成了相關行業的首選。此外,企業雲化在近幾年成為了主流。在上雲浪潮下,不同種類業務在池化的資源池中拿到相匹配的資源。這種業務場景天然適合軟體定義存儲的分布式架構、軟體定義、水平擴展、基於統一存儲引擎向上提供多種介面等特性。



02

SDS已站在新十年的轉彎處

帶著這樣的優勢,伴隨著行業的擁簇,SDS轉眼已來到新十年的轉彎處。周遭環境飛速變化,數字浪潮奔騰洶涌,一些廠商、企業赫然發現,這個階段的SDS竟然依然處於1.0時代,還在沿用十年前的開源技術,基於舊的硬體架構設計,似乎已無法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新興需求。

例如,與10多年前相比,現在的存儲硬體、網路以及相關的技術方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如果在軟體層面不做出新的變革,數據存儲系統就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還有介質方面,存儲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從機械硬碟向SSD固態硬碟的過渡,由此帶來了超高的IOPS、超低的時延;網路的提升更是驚人,100G已經司空見慣,400G也已經漸行漸近。

當然,也面臨著「雲」的追趕。我們都知道,目前,企業雲化已經成為必答題,雲的發展日新月異,從私有雲到多公有雲、邊緣雲、分布式雲,企業選擇上雲的部署方式越來越多元,數據可能存放在任意的地理位置,存儲平台需要構建全局統一的存儲資源池,讓數據在多數據中心、混合多雲和邊緣中按需流動,這都是目前SDS1.0需要突破的挑戰。



03

觸摸存儲未來的輪廓,ExponTech搶先邁向SDS2.0

作為數據基礎設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ExponTech華瑞指數雲率先提出SDS2.0概念。在ExponTech看來,SDS從1.0需要邁向2.0時代,進化為2.0後,會為行業帶來眼前一新的改變。

比如,SDS 2.0將支持可組合式架構,整合私有雲、多個公有雲,邊緣雲中的存儲資源,提供不同IO模型,不同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許多種協議介面(iSCSI、S3、POSIX、NFS、CIFS、CSI、HDFS等)的自由組合及靈活部署使用。

還有,SDS2.0將與雲原生高度協同。無論在計算、網路、數據亦或業務的層面,都可以按照雲原生的架構模式、部署模式和運營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進化。SDS 2.0需要按照雲原生的方式,支持和適配企業雲原生應用的發展。

最後,具備向上服務能力。SDS2.0在做好基礎存儲的服務、流動的同時,還會向上管理資料庫,分發數據,幫助企業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不僅如此,ExponTech認為,SDS2.0未來近乎要實現一個飛躍式的革新,是需要在引擎和架構方面做出全新的設計。

由此,ExponTech前瞻性地發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存儲引擎WiDE。和其他存儲相比, WiDE既可以提供多池架構下的IO調度和數據流動,企業可以存儲海量非結構數據,也能存儲要求高性能高可靠的結構化數據,還可以做高性能的數據分析,真正實現數據原生於一個數據平台上,只保留一份數據卻可以被各類應用以各種介面訪問,避免各種數據孤島和數據復制拷貝帶來的問題。

此外,WiDE還全面覆蓋數據新基建創新型應用場景。在覆蓋現有分布式存儲產品SDS1.0的主流業務場景之外, WiDE能在高性能數據分析HPDA、高性能雲主機、高性能資料庫底座、混合多雲數據平台等業務場景發揮作用,彌補之前高端應用場景下吞吐和時延的缺陷。

引擎WiDE的問世,將會在SDS2.0時代更好地幫助企業應對數字化時代面臨的業務快速迭代升級的需求,推動企業智能化。未來,ExponTech也將會打造更多前沿存儲產品,助力國內數據存儲和國產系統軟體的發展。

伴隨著對SDS2.0的展望和引擎WiDE的無限可能性,未來之窗的紗簾正在緩緩拉開,我們對於數字世界廣闊前景的想像,變得更為具體可感了。

END

Ⅹ 正式納入六環還修大橋造火箭!這個「產業新城集群」正在崛起

來源:環球網

圖集

日新月異的光谷。

當前武漢致力打造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國科創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

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家戰略聚焦和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的落地,武漢加快發展的機遇之好前所未有,擴大開放的信心之強前所未有,投資武漢的空間之大前所未有。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的武漢,必然繼續致力於攜一江兩岸、三大國家級開發區、五大產業基地,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在此背景下,世界從武漢肆鉛氏見證中國的勃勃生機:

10月5日

武漢市召開工作專題會,研究武漢六環線及放射線建設等工作。 武漢六環線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項目,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漢南過江通道兩座長江大橋。

9月9日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准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公里/小時,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這意味著,連接長江右岸中國光谷長江存儲器產業基地和長江左岸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武漢第12座長江大橋即將橫空出世。

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示意(以規劃最終方案為准)。

雙柳長江大橋開工在即

一線串起長江兩岸科創大格局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介紹,雙柳長江大橋是《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將進一步優化武漢城市圈高速公路結構,增強過江通道供給能力,強化路網銜接與轉換,並為沿線地區經濟產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就像武漢每修建一座大橋一樣,圍繞大橋兩端的區域,總是好消息不斷:

9月5日,注冊於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航天行雲 科技 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在今年5月成功發射兩顆衛星基礎上,將在激滲明年發射12顆衛星,逐步組建總計80顆衛星的天基物聯網,解決全球范圍內的物聯網通信盲區問題。

9月10日,長江存儲國家存儲器基地推出了首款使用自產晶元的消費級商用產品「致鈦」固態硬碟;

這個過程中,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內已基本建成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將用主打產品「快舟火箭」發揮出強有力作用。

目前,位於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航天行雲 科技 有限公司行雲工程研製保障條件(一期)項目,包含運營及試驗廠房、動力中心等,也已啟動。

今年7月,光谷科創大走廊核心區規劃出爐;同期,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同樣進展神速,火箭、衛星、新材裂散料等正在快速推進,實現量產、產值指日可待。

由此,在長江武漢段的下游,大河兩岸群星閃耀:右岸是光谷 科技 創新大走廊,向西源起於武漢市武昌、洪山等科教資源密集區,向東拓展至鄂州、黃石、黃岡等 科技 產業集聚區;左岸由長江新城一路向東,以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團風產業新城、問津產業新城為組團,正在打造一條「武漢東產業新城集群」。

位於長江兩岸的科創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六環驅動東部「火箭速度」

武漢兩大科創群星組團融入大循環

區位和產業人才優勢,一直是武漢的核心優勢。

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日前在武漢表示:

武漢有兩大優勢:

一是當之無愧的區位優勢,武漢地處華中、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達,在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形勢下,武漢將有可能成為全球產業製造中心;

第二大優勢則是武漢的人才優勢,武漢的人力資源優勢居全國第三,這一優勢將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基於交通和人才的產業發展導向,江城武漢具有十足底氣,以橋帶兩岸、兩橋串成環、環線促發展,這也是近年來武漢城市發展格局和產業資源調度重要特點。

武漢六環線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項目,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漢南過江通道兩座長江大橋。

10月5日,武漢市 召開工作專題會 , 會議強調,要 搶機遇、搶時間、搶要素,高起點謀劃、快節奏推進六環線及放射線建設,為武漢疫後重振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撐,推動武漢城市圈一體化進程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規劃進度最快的雙柳長江大橋(新港長江大橋),將有望率先發力,可將以國家存儲器基地為新驅動的光谷創新走廊和以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代表的多個產業新城串聯起來,整體納入到武漢都市圈的「內環」中來,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力。

除了擴大武漢的環線范圍和聯動效應,環線內部交通組織的密度和精度還在進一步提升,這也為長江左右兩岸產業協同發展、武漢東部產業新城集群與中國光谷形成互動聯動創造內循環和小循環。

據介紹,武漢市正在積極與國家鐵路集團對接,將已納入《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的光谷長江大橋建設盡快啟動,目前處於方案論證階段,這條公鐵兩用城市道路部分擬採用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8車道城市快速路標准建設。

雙柳長江大橋加上已規劃的光谷長江大橋,兩橋夾一江、兩橋串兩廊,武漢有望在國內大循環中形成沿江產業發展的「產業小循環」,利用夾江發展的雙輪驅動力, 在武漢東部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火箭速度」。

光谷長江大橋公鐵合建示意(以規劃最終方案為准)。

現在光更快、未來天更高

邁向「第三極」的武漢東緊追光谷東

今年上半年, 光谷GDP總量和增速均居武漢市各區之首, 達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九成,其中二季度地區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3.5%。

在當前經濟重振過程中,光谷速度得益於其強大的產業基礎。上半年,在漢的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聯合國內廠商共同完成基於國產晶元的高速50G光模塊樣機,長江存儲武漢基地項目二期、霍尼韋爾新興市場中國總部揭牌、邁瑞醫療「全球第二總部」同日在漢開工;將「鯤鵬」引入武漢的華為已在提供雲服務場景;武漢華星光電的國內首條柔性折疊顯示屏生產線正在量產爬坡;小米武漢總部簽下二期戰略合作協議;光谷出台「互聯網+教育十條」新政,5年再貢獻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同樣的,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團風產業新城、問津產業新城等科創產業群星,正致力於打造「武漢東產業新城集群」,將以更新的規劃定位和產業賦能,緊追光谷步伐。

10月5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武漢宣布,將繼續加大在漢投資,和武漢共同努力,把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辦出水平,把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打造成國家高新技術示範引領項目,支持武漢邁向航天「第三極」。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四大功能分區協同發展。

8月,作為快舟總裝總調中心(一期)的補充條件項目,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快舟火箭產業園二期輔助廠房正式開工,將建設1萬平方米的輔助廠房及數字化生產線一條,主要用於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測試車輛的維修、保養,部分關鍵產品試驗以及產品倉儲等,預計於2021年3月底前完工。快舟火箭產業園的投產,意味著「武漢造」火箭將實現量產。

火箭產業園實景。

據了解,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主體結構已封頂,年內將具備投產能力;行雲測運控中心已安裝完畢;和泰新材料、磁電等項目正加速建設中。

目前,基地已初步形成8平方公里產城融合示範區,先後完成了路網環線、航天公園、產業港公園、社區足球場等項目建設,園區格局初步呈現;同時,全面啟動九年一貫制學校、三甲醫院、文體中心、幸福里商業等配套設施建設,現代化城市生活正逐步呈現。

隨著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團風產業新城、問津產業新城等打造的武漢東產業新城集群的持續發力,武漢東部的雙輪驅動力道十足,長江左岸武漢東將緊追長江右岸光谷東。

說了這么多,都不如一場現場直播live來得過癮。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重點來了:

10月15日晚,19:00—21:00,「武漢東一江兩岸 科創大走廊」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投資峰會,將跟隨多位經濟、產業、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探究武漢東的投資發展之勢。

直播現場已搭建完畢,多機位現場待命。就等你來!

光谷30年,在武漢再造了一座產業新城,得益於光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可謂 「跑得很快」;未來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前途更加不可限量,必然會「飛得更高」。在兩橋飛架、公園建成、大道通車、火箭發射、衛星上天、醫院落成等不斷利好加持之下,長江左岸航天大道串聯的武漢東產業新城集群,實現產業兩翼齊飛的宜居宜業之城,必然崛起於武漢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