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80c51單片機的特點
8051片內有4kROM,無須外接外存儲器和373,更能體現「單片」的簡練。但是編程者編的程序編程者無法燒寫到其ROM中,只有將程序交晶元廠代編程脊枝者燒寫,並是一次性的,今後編程者和晶元廠都不能改寫其內容。
8031片內不帶程序存儲器ROM,使用時用戶需外接程序存儲器和一片邏輯電路373,外接的程序存儲器多為EPROM的2764系列。用戶若想對寫入到EPROM中的程序進行修改,必須先用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燈將其照射擦除,之後再可寫入。寫入到外接程序存儲器的程序代碼沒有什麼保密性可言。
(1)8031沒有片內程序存儲器擴展閱讀櫻爛敏
1、從內部的硬體到軟體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統,處理對象不是字或位元組而是位。不但能對片內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進行處理,如傳送、置位、清零、測試等,還能進行位的邏輯運算,其功能十分完備,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2、同時在片內RAM區間還特別開辟了一個雙重功歷兆能的地址區間,使用極為靈活,這一功能無疑給使用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乘法和除法指令,這給編程也帶來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單片機都不具備乘**能,作乘法時還得編上一段子程序調用,十分不便。
② 關於8031的存儲器擴展與c51編程
怎麼落後 的單片機!!!!!!
@#@$^%$**&^%$##^^%
在由單片機構成的實際測控系統中,最小應用系統往往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在系統設計時首先要解決系統擴展問題.單片機的系統擴展主要有程序存儲器(ROM)擴展,數據存儲器(RAM)擴展以及I/O口的擴展.MCS-51單片機有很強的擴展功能,外圍擴展電路,擴展晶元和擴展方法都非常典型,規范.本章首先通過實訓初步了解擴展的方法及應用,然後詳細討論各種擴展的常見電路,晶元以及使用方法.
8031單片機沒有片內程序存儲器,因此管腳總是接低電平.
擴展程序存儲器常用晶元有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型(紫外線可擦除型), 如2716(2K×8),2732(4K×8),2764(8K×8),27128(16K×8),27256(32K×8),27512(64K×8)等,另外還有+5V電可擦除EEPROM,如2816(2K×8),2864(8K×8)等等.
如果程序總量不超過4KB,一般選用具有內部ROM的單片機.8051內部ROM只能由廠家將程序一次性固化,不適合小批量用戶和程序調試時使用.因此選用8751,8951的用戶較多.
如果程序超過4K位元組,一般不會選用8751,8951,直接選用8031,利用外部擴展存儲器來存放程序.
6.1.2 EPROM程序存儲器擴展實例
紫外線擦除電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是國內用得較多的程序存儲器.EPROM晶元上均有一個玻璃窗口,在紫外線照射下,存儲器中的各位信息均變1,即處於擦除狀態.擦除干凈的EPROM可以通過編程器將應用程序固化到晶元中.
例6.1 在8031單片機上擴展4KEPROM程序存儲器
1. 選擇晶元
本例要求選用8031單片機,內部無ROM區,無論程序長短都必須擴展程序存儲器(目前較少這樣使用,但擴展方法比較典型,實用).
在選擇程序存儲器晶元時,首先必須滿足程序容量,其次在價格合理情況下盡量選用容量大的晶元.晶元少,接線簡單,晶元存儲容量大,程序調整餘量大.如估計程序總長3KB左右,最好擴展一片4KB的EPROM 2732,而不選用2片2716(2KB).
在單片機應用系統硬體設計中應注意,盡量減少晶元使用個數,使得電路結構簡單,提高可靠性,這也是8951比8031使用更加廣泛的原因之一.
③ 下列單片機哪些片內有程序存儲器
單片機8051、8052、8751片內有程序存儲器。根據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單片機805X系列,8051、8052內部有掩膜程序存儲器。87系列,8751內部有EPROM程序存儲器。塌拆8031沒有程序存儲器氏羨。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殲衫拍
④ 80c51單片機的特點
8051片內有4k ROM,無須外接外存儲器和373,更能體現「宴行則單片」的簡練。但是編程者編的程序編程者無法燒寫到其ROM中,只有將程序交晶元廠代編程者燒寫,並是一次性的,今後編程者和晶元廠都不能改寫其內容。
8031片內不帶程序存儲器ROM,使用時用戶需外接程序存儲器和一片邏輯電路373,外接的程序存儲器多為EPROM的2764系列。用戶若想對寫入到EPROM中的程序進行修改,必須先用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燈將其照射擦除,之後再可寫入。寫入到外接程序存儲器的程序代碼沒有什麼保密性可言。
(4)8031沒有片內程序存儲器擴展閱讀
8751的特點
8751與8051基本一樣,但8751片內有4k的EPROM,用戶可以將自己帶飢編寫的程序寫入單片機的EPROM中進行現場實驗與應用,EPROM的改寫同樣需要用紫外線燈照射一定時間擦除後再燒寫。
由於上述類型的單片機應用的早,影響很大,已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後來很多晶元廠商以各種方式與Intel公司合作,也推出了同類型的單片機,如同一種單片機的多個版本一樣。
雖都在不斷的改變製造工藝,但內核卻一樣,也就是說這類單片機指令系統完全兼容,絕大多數管腳也兼容;在使用上基本可以直接互換。人們統稱這些與8051內核相同的單片機為「51系列單片機」,學了其中一種,便會所有的晌棚51系列。
⑤ 單片機必須畫存儲器嘛
存儲器是單片機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存儲容量為256個單元的存儲器結構中每個存儲單元對應一個地址,256個單元共有256個地址,用兩位16進制數表示,即存儲器的地址(00H~FFH)。存儲器中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八位二進制信息,通常用兩位16進制數來表示,這就是存儲器的內容。存儲器的存儲單元地址和存儲單元的內容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中文名
單片機存儲器
外文名
Microcontrollers memory
類別
電路晶元
用途
存儲信息
程序存儲器數據存儲器特殊功能寄存器MCS-51單片機存儲器結構詳解參考資料
程序存儲器
程序存儲器概念
程序存儲器是用於存放程序代碼的,是控制計算機動作的一系列命令,單片機只認識由「0」和「1」代碼構成的機器指令。如前述用助記符編寫的命令MOV A,#20H,換成機器認識的代碼74H、20H:(寫成二進制就是01110100B和00100000B)。在單片機處理問題之前必須事先將編好的程序、表格、常數匯編成告並機器代碼後存入單片機的存儲器中,該存儲器稱為程序存儲器。
介紹
程序存儲器可以放在片內或片外,亦可片內片外同時設置。由於PC程序計數器為16位,使得程序存儲器可用16位二進制地址,因此,內外存儲器的地址最大可從0000H到FFFFH。8051內部有4k位元組的ROM,就佔用了由0000H~0FFFH的最低4k個位元組,這時片外擴充的程序存儲器地址編號應由1000H開始,如果將8051當做8031使用,不想利用片內4kROM,全用片外存儲器,則地址編號仍可由0000H開始。不過,這時應使8051的第{31}腳(即EA腳)保持低電平。當EA為高電平時,用戶在0000H至0FFFH范圍內使用內部ROM,大於0FFFH後,單片機CPU自動訪問外部程序存儲器。
數據存儲器
組成
單片機的數據存儲器由讀寫存儲器RAM組成。
介紹
其最大容量可擴展到64k,用於存儲實時輸入的數據。8051內部有256個單元的內部數據存儲器,其中00H~7FH為內部隨機存儲器RAM,80H~FFH為專用寄存器區。實際使用時應首先充分利用內部存儲器,從使用角度講,搞清內部數據存儲器的結構和地址分配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將來在學習指令系統和程序設計時會經常用到它們。8051內部數據存儲器地址由00H至FFH共有256個位元組的地址空間,該空間被分為源納兩部分,其中內部數據RAM的地址為00H~7FH(即0~127)。而用做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為80H~FFH。在此256個位元組中,還開辟有一個所謂「位地址」區,該區域內不但可按位元組定址,還可按「位(bit)」定址。對於那些需要進行位操作的數據,可以存放到這個區域。從00H到1FH安排了四組工作寄存器,每組佔用8個RAM位元組,記為R0~R7。究竟選用那一組寄存器,由前述標志寄存器中的RS1和RS0來選用。在這兩位上放入不同的二進制數,即可選用不同的寄存器組,
特殊功能寄存器
介紹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地址范圍為80H~FFH。在MCS-51中,除程序計數器PC和四個工作寄存器區外,其餘21個特殊功能寄存器都在這SFR塊中。其中5個是雙位元組寄存器,它們共佔用了26個位元組。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符號和地址見附表。其中帶*號的可位定址。特殊功能寄存器反映了8051的狀態,實際上是8051的狀態字及控制字寄存器。用於CPU PSW便是典型一例。
分類
這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與晶元的引腳有關,另一類作片內功能的控制用。與晶元引腳有關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是P0~P3,它們實際上是4個八位鎖存器(每個I/O口一個),每個鎖存器附加有相應的輸出驅動器和輸入緩沖器就構成了雹友沒一個並行口。MCS-51共有P0~P3四個這樣的並行口,可提供32根I/O線,每根線都是雙向的,並且大都有第二功能。其餘用於晶元控制的寄存器中,累加器A、標志寄存器PSW、數據指針DPTR等的功能前已提及,而另一些寄存器的功能在後面有關部分再作進一步介紹。
MCS-51單片機存儲器結構詳解
MCS-51單片機存儲器採用哈佛結構(har-vard),在物理結構上分為程序存儲器空間和數據存儲器空間,細分為:片內、片外程序存儲器和片內、片外數據存儲器從圖中可看出,這4個存儲空間存在地址沖突問題:數據存儲器與程序存儲器的64KB地址空間重疊;程序存儲器中片內與片外的低4KB地址重疊;數據存儲器中片內與片外最低的256B(8031僅有低128B)地址重疊。在程序存儲器中,片內地址0000日一OOZA日的存儲空間,留給系統使用。片內數據存儲器共256B地址空間,分為低128B和高128B。低128B又分為工作寄存器區、位定址區和用戶RAM區;高128B又叫特殊功能寄存器,這些寄存器的功能具有專門的規定,用戶不能修改其結構。存儲器中共有11個可位定址的位地址。其中,片內數據存儲器中有128個;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有83個[1]。
MCS-51存儲器基本結構圖
MCS-51程序存儲器
MCS-51中,程序存儲器通過16位程序計數器(PC)定址,具有64KB定址能力,也即可以在64KB的地址空間任意定址。其中,具有4KB片內程序存儲器空間,地址為000H-0FFFH(注:8031無片內程序存儲器);片外程序存儲器空間最大可擴展到64KB,地址為0000H-FFFFH,片內、外統一編址。
1、程序存儲器片內與片外地址
由於片內、外統一編址,所以片內4KB存儲空間地址000H-0FFFH與片外存儲器地址000H-0FFFH發生沖突。但是,CPU是訪問片內存儲器還是訪問片外存儲器,可由引腳上所接的電平來確定。
1)當EA引腳接高電平時,若程序計數器(PC)值超出片內存儲空間,則自動轉向片外程序存儲器空間執行程序;
2)當EA引腳接低電平時,單片機只能執行片外程序存儲器的程序。
另外,因為8031沒有片內程序存儲器,所以就將EA引腳固定接低電平,通過外部擴展程序存儲器來存放程序;而對其它MCS-51,若沒有片外程序存儲器,那應將引腳固定接高電平。通過EA引腳所接電平不同,解決了程序存儲器中片內、片外地址沖突問題。
2、程序存儲器中的特殊單元
MCS-51程序存儲器中,有6個存儲單元具有特殊用途。
0000H單元為系統啟動地址。MCS-51單片機啟動復位後,程序計數器(PC)的內容為0000H,所以系統
⑥ MCS51系列單片機的內部資源有哪些說出8031、8051和8751的區別
內部資源有:
1、2個定時器
2、內一個串口
3、128B的RAM
4、4個IO口
5、8位數據匯流排
6、16位地址匯流排
7、2個外部中斷
8031、8051和8751的區別:
8031:沒有容ROM,只能擴展ROM才能寫程序。
8051:有4K的ROM。
8751:有4K的EPROM。
(6)8031沒有片內程序存儲器擴展閱讀:
8031、8051和8751的特點:
1、8031的特點:8031晶元中沒有程序存儲器ROM,用戶在使用時需要增加程序存儲器和一塊邏輯電路373。大部分外部程序存儲器是EPROM的2764系列。如果用戶想修改寫在EPROM上的程序,在寫之前必須用一個特殊的紫外線燈來擦拭它。寫入外接程序內存的程序代碼幾乎沒有隱私。
2、8051的特點:8051晶元中有4K ROM,不需要外存,373,體現了「單片機」的簡單性。但是不能把你的程序燒錄到它的Rom中,必須把它交給晶元廠來燒錄,是一次性的。而且你和晶元廠將來都不能重寫它的內容。
3、8751的特點:8751與8051基本相同,但8751中有4K的EPROM。用戶可以在單片機的EPROM中編寫自己的程序,進行現場試驗和應用。EPROM的重寫也需要用紫外線燈擦除一段時間,然後燒掉。
⑦ 8031的詳細資料
單片機 8031
生產廠家如團游:Intel公司
特性:
8031單片機是Intel公司生產的MCS-51系列單片機中的一種,除無片內ROM外,其餘特性與MCS-51單片機基本一樣。
MCS-51單片機的引腳描述及片外匯流排結構
一、晶元的引腳描述
HMOS製造工藝的MCS-51單片機都採用40引腳的直插封裝(DIP方式),製造工藝為CHMOS的80C51/80C31晶元除採用DIP封裝方式外,還採用方型封裝工藝,引腳排列如圖。其中方型封裝的CHMOS晶元有44隻引腳,但其中4隻引腳(標有NC的引腳1、12、23、34)是不使用的。在以後的討論中,除有特殊說明以外,所述內容皆適用於CHMOS晶元。
如圖,是MCS-51的邏輯符號圖。在單片機的40條引腳中有2條專用於主電源的引腳,2條外接晶體的引腳,4條控制或與其它電源復用的引腳,32條輸入/輸出(I/O)引腳。
下面按其引腳功能分為四部分敘述這40條引腳的功能。
1、主電源引腳VCC和VSS
VCC——(40腳)接+5V電壓;
VSS——(20腳)接地。
2、外接晶體引腳XTAL1和XTAL2
XTAL1(19腳)接外部晶體的一個引腳。在單片機內部,它是一個反相放大器的輸入端,這個放大器構成了片內振盪器。當採用外部振盪器時,對HMOS單片機,此引腳應接地;對CHMOS單片機,此引腳作為驅動端。
XTAL2(18腳)接外晶體的另一端。在單片機內部,接至上述振盪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輸出端。採用外部振盪器時,對HMOS單片機,該引腳接外部振盪器的信號,即把外部振盪器的信號直接接到內部時鍾發生器的輸入端;對XHMOS,此引腳應懸浮。
3、控制或與其它電源復用引腳RST/VPD、ALE/PROG、PSEN和EA/VPP
①RST/VPD(9腳)當振盪器運行時,在此腳上出現兩個機器周期的高電平將使單片機復位。推薦在此引腳與VSS引腳之間連接一個約8.2k的下拉電阻,與VCC引腳之間連接一個約10μF的電容,以保證可靠地復位。
VCC掉電期間,此引腳可接上備用電源,以保證內部RAM的數據不丟失。當VCC主電源下掉到低於規定的電平,而VPD在其規定的電壓范圍(5±0.5V)內,VPD就向內部RAM提供備用電源。
②ALE/PROG(30腳):當訪問外部存貯器時,ALE(允許地址鎖存)的輸出用於鎖存地址的低位位元組。即使不訪問外部存儲器,ALE端仍以不變的頻率周期性地出現正脈沖信號,此頻率為渣銷振盪器頻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對外輸出的時鍾,或用於定時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當訪問外部數據存儲器時,將跳過一個ALE脈沖。ALE端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8個LS型的TTL輸入電路。
對於EPROM單片機(如8751),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用於輸入編程脈沖(PROG)。
③PSEN(29腳):此腳的輸出是外部程序存儲器的讀選通信號。在從外部程序存儲器取指令(或常數)期間,每個機器周期兩次PSEN有效。但在此期間,每當訪問外部數據存儲器時,這兩次有效的PSEN信號將不出現。PSEN同樣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8個LS型的TTL輸入。
④EA/VPP(引腳):當EA端保持高電平時,訪問內部程序存儲器,但在PC(程序計數器)值超過0FFFH(對851/8751/80C51)或1FFFH(對8052)時,將自動轉向執行外部程序存儲器內的程序。當EA保持低電平時,則只訪問外部程序存儲器,不管是否有內部程序存儲器。對於常用的8031來說,無內部程序存儲器,所以EA腳必須常接地,這樣才能只選擇外部程序存儲器。
對於EPROM型的單片機(如8751),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也用於施加21V的編程電源(VPP)。
4、輸入/輸出(I/O)引腳P0、P1、P2、P3(共32根)
①P0口(39腳至32腳):是雙向8位三態I/O口,在外接存儲器時,與地址匯流排的低8位及數據匯流排復用,能以吸收電流的方式驅動8個LS型的TTL負載。
②P1口(1腳至8腳):是准雙向8位I/O口。由於這種介面輸出沒有高阻狀態,輸入也不能鎖存,故不是真正的雙向I/O口。P1口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LS型的TTL負載。對8052、8032,P1.0引腳的第二功能為T2定時/計數器的外部輸入,P1.1引腳的第二功能為T2EX捕捉、重裝觸發,或侍即T2的外部控制端。對EPROM編程和程序驗證時,它接收低8位地址。
③P2口(21腳至28腳):是准雙向8位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它可以作為擴展電路高8位地址匯流排送出高8位地址。在對EPROM編程和程序驗證期間,它接收高8位地址。P2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LS型的TTL負載。
④P3口(10腳至17腳):是准雙向8位I/O口,在MCS-51中,這8個引腳還用於專門功能,是復用雙功能口。P3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LS型的TTL負載。
作為第一功能使用時,就作為普通I/O口用,功能和操作方法與P1口相同。
作為第二功能使用時,各引腳的定義如表所示。
值得強調的是,P3口的每一條引腳均可獨立定義為第一功能的輸入輸出或第二功能。
表 P3各口線的第二功能定義
口線 引腳 第二功能
P3.0 10 RXD(串列輸入口)
P3.1 11 TXD(串列輸出口)
P3.2 12 INT0(外部中斷0)
P3.3 13 INT1(外部中斷1)
P3.4 14 T0(定時器0外部輸入)
P3.5 15 T1(定時器1外部輸入)
P3.6 16 WR(外部數據存儲器寫脈沖)
P3.7 17 RD(外部數據存儲器讀脈沖)
二、MCS-51單片機的片外匯流排結構
綜合上面的描述可知,I/O口線都不能當作用戶I/O口線。除8051/8751外真正可完全為用戶使用的I/O口線只有P1口,以及部分作為第一功能使用時的P3口。如圖,是MCS-51單片機按引腳功能分類的片外匯流排結構圖。
由圖我們可以看到,單片機的引腳除了電源、復位、時鍾接入,用戶I/O口外,其餘管腳是為實現系統擴展而設置的。這些引腳構成MCS-51單片機片外三匯流排結構,即:
①地址匯流排(AB):地址匯流排寬為16位,因此,其外部存儲器直接定址為64K位元組,16位地址匯流排由P0口經地址鎖存器提供8位地址(A0至A7);P2口直接提供8位地址(A8至A15)。
②數據匯流排(DB):數據匯流排寬度為8位,由P0提供。
③控制匯流排(CB):由P3口的第二功能狀態和4根獨立控制線RESET、EA、ALE、PSEN組成。
下表列出各個子系列的配製情況供讀則參考。
晶元種類 片內存儲器 中斷源 定時/計數器 串列口 電源消耗(mA) 製造工藝
ROM/EPROM RAM
8051(8751,8031) 4K 128 5 2 同、非同步方式,8位或10位可程序控制 125 HMOS
8052(8752,8032) 8K 256 6 3 同、非同步方式,8位或10位可程序控制 100 HMOS
80C51(87C51,80C31) 4K 128 5 2 同、非同步方式,8位或10位可程序控制 24 CHMOS
80C52(87C52,80C32) 8K 256 7 3 同、非同步方式,8位或10位可程序控制 24 CHMOS
8044(8744,8344) 4K 192 5 2 S.L.U 200 HMOS
MSC-51單片機中央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是單片機內部的核心部件,它決定了單片機的主要功能特性。中央處理器主要由運算部件和控制部件組成。下面我們把中央處理器功能模塊和有關的控制信號線聯系起來加以討論,並涉及相關的硬體設備(如振盪電路和時鍾電路)。
1、運算部件:它包括算術、邏輯部件ALU、布爾處理器、累加器ACC、寄存器B、暫存器TMP1和TMP2、程序狀態字寄存器PSW以及十進制調整電路等。運算部件的功能是實現數據的算術邏輯運算、位變址處理和數據傳送操作。
MCS-51單片機的ALU功能十分強,它不僅可對8位變數進行邏輯「與」、「或」、「異或」、循環、求補、清零等基本操作,還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為了乘除運算的需要,設置了B寄存器。在執行乘法運算指令時,用來存放其中一個乘數和乘積的高8位數;在執行除法運算指令時,B中存入除數及余數。MCS-51單片機的ALU還具有一般微機ALU,如Z80、MCS-48所不具備的功能,即布爾處理功能。單片機指令系統中的布爾指令集、存儲器中的位地址空間與CPU中的位操作構成了片內的布爾功能系統,它可對位(bit)變數進行布爾處理,如置位、清零、求補、測試轉移及邏輯「與」、「或」等操作。在實現位操作時,借用了程序狀態標志器(PSW)中的進位標志Cy作為位操作的「累加器」。
運算部件中的累加器ACC是一個8位的累加器(ACC也可簡寫為A)。從功能上看,它與一般微機的累加器相比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需要說明的是ACC的進位標志Cy就是布爾處理器進行位操作的一個累加器。
MCS-51單片機的程序狀態PSW,是一個8位寄存器,它包含了程序的狀態信息。
2、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是單片機的神經中樞,它包括時鍾電路、復位電路、指令寄存器、解碼以及信息傳送控制部件。它以主振頻率為基準發出CPU的時序,對指令進行解碼,然後發出各種控制信號,完成一系列定時控制的微操作,用來控制單片機各部分的運行。其中有一些控制信號線能簡化應用系統外圍控制邏輯,如控制地址鎖存的地址鎖存信號ALE,控製片外程序存儲器運行的片內外存儲器選擇信號EA,以及片外取指信號PSEN。
替換型號:80C31、8032、80C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