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SSD中,SATA,m2,PCIE和NVME各有什麼意義
sata是為了機械硬碟創造的介面;
m2是一種能兼容sata模式和nvme模式的硬碟介面;
pcie是直接連cpu的介面可以插顯卡、音效卡、網卡等各種擴展卡;
NVMe是一種用於存儲設備的介面規范,准確的說是存儲設備通信協議,這個協議就好比SAS和SATA一樣,用於定義硬體介面和傳輸協議。
(1)m2用於企業網路存儲嗎擴展閱讀
SSD基本工作原理
SSD 主要由 SSD 控制器,FLASH 存儲陣列,板上DRAM(可選),以及跟HOST介面(諸如SATA,SAS,PCIe等)組成。
SSD主控通過若干個通道(channel)並行操作多塊FLASH顆粒,類似RAID0,大大提高底層的帶寬。
舉個例子,假設主控與FLASH顆粒之間有8個通道,每個通道上掛載了一個快閃記憶體顆粒,HOST與FLASH之間數據傳輸速率為200MB/s。該快閃記憶體顆粒Page大小為8KB,FLASH page的讀取時間為Tr=50us,平均寫入時間為Tp=800us,8KB數據傳輸時間為Tx=40us。
那麼底層讀取最大帶寬為(8KB/(50us+40us))*8 = 711MB/s,寫入最大帶寬為 (8KB/(800us+40us))*8 = 76MB/s。
從上可以看出,要提高底層帶寬,可以增加底層並行的顆粒數目,也可以選擇速度快的FLASH顆粒(或者讓速度慢的顆粒變快,比如MLC配成SLC使用)。
Ⅱ m2介面的固態硬碟咋樣為什麼見少有人用
m.2介面是固態硬碟,是目前最快的固態硬碟。少有人用,是因為支凳盯耐持這個介面的主板不多見。
1、m.2介面是第2代msata介面,以前叫ngff,現在統一稱為m.2。
2、m.2介面的帶寬是10Gb/s或32Gb/s,遠遠超過sata3的6Gb/s。是目前帶寬最大的硬碟傳輸介面。
3、m.2介面,則鉛從英特爾的9系主板才開始原生支持,因此,是比較新的介面,支持的主板比較少,而且價格比sata3的固態硬碟貴得多,所以不常見。
Ⅲ m2固態硬碟適合做存儲盤嗎
根據固態硬碟的顆粒不同,有些固態是可以做儲存檔頃歲的。
現在市面上大多數消費級的M2固態硬碟是不適合做儲存胡乎枝盤的,因為壽命相對機械盤褲敏來說太短了。
Ⅳ 家庭魔術存儲—Magic M2 私有雲盤 開箱與評測
NAS 是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的縮寫,簡單的說其實和移動硬碟類似給電腦提供了額外的存儲空間。而移動硬碟通常連在一台計算機的 USB 介面上,想用在別處需要先在系統里卸載它,從介面上拔下來,再插到另外的計算機上。這種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限制,同一時間只能接在一台計算機上,空間上也需要和使用它的計算機放得足夠近,而且同時存在硬碟損壞的風險。而 NAS 和移動硬碟不一樣,通過網路和各種計算設備相連接。這樣多個設備就能夠同時分享,另一方面也擺脫了空間上的局限——只要網路能連上的地方你都能用,並且NAS 產品多數都可以接上不止一塊硬碟,家用產品中雙盤位和四盤位比較常見,通常配合RAID的方式進行存儲。
文件存取是 NAS 最基礎的功能,在此之上又派生出很多應用。常見的比如說數據備份,計算機和手機可以設置成定期自動在 NAS 上保存備份,不必再擔心哪一天硬碟掛了或者手機丟了就再也找不回重要的文件和照片。雲端同步,可以在家裡和辦公室用不同的計算機,甚至是在路上的時候打開手機隨時編輯同一份文檔,再也不必藉助郵件或者U盤在多個設備之間來回拷貝。再比如說影音 娛樂 ,不在家的時候掏出手機讓 NAS 從 BT 或者迅雷下載高清電影,回到家打開電視就能直接播放。
雖然NAS優勢很多,也不是沒有代價。首先,為了聯網和應對多個設備的訪問,NAS 需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它自己就是一台計算機或者說伺服器,有自己的 CPU 和內存。移動硬碟相對就簡單多了,硬碟盒裡面主要是把數據流在不同的硬體介面之間進行傳遞。不算上硬碟的成本,現在一個普通家用 NAS 的價格少說也是普通移動硬碟盒的十倍以上。其次,現在多數的移動硬碟用一根 USB 3.0 的數據線接在計算機上就可以快速地讀寫文件,而 NAS 如果想達到與之相當的傳輸速度,要依靠高速網路,這樣就需要千兆交換機、千兆網線、5GHz 高速無線路由器等等。部署這樣一套基礎設施多少需要了解一點網路知識,當然也免不了花費些銀兩。
當一開始看到這個產品的時候還是有些期待的。因為,對於新華三的初步了解,它以路由器、交換機為主,最近幾年也開始涉及了伺服器、雲存儲、雲計算的方面,並且定位目標主要以政府、醫療、教育、交通、軍事部門等為主,家庭及個人消費者的產品,和其他友商(華為、海康、大華等)相對來說少了一點。
隨著各家雲盤廠商的服務關閉,私有雲盤、NAS顯得有些迫切。總不想著某一天自己的資料無法存放而頭痛。這次推出的 H3C Magic M2打上了家庭雲盤,不知道其真正的功能和體驗如何,是否稱得上雲盤或者家用NAS。
一、外包裝
拆開快遞拿出來的時候,感覺還是挺不錯的。現在的 科技 圈開始流行,沒有設計便是最好的設計 ,所以它整體的外觀比較方正,用了比較環保的紙盒,摸上去也挺有質感。正面就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和「無線私有雲盤」幾個字解決了所有的設計。背面依照慣例,簡單介紹介紹產品型號和主要技術特點。
來個整體的開箱照片,依次為電源適配器、說明書、主機、網線和HDMI線。
二、機身
Magic M2本身介麵包括了:USB 3.0*1;Magic口*1;功能按鍵*1;復位按鍵*1。
魔術家M2的機身側方是插口和按鍵,從左到右依次是「USB 3.0介面」、「Magic介面」、「復位鍵」、「功能鍵」。USB介面可外接優盤、硬碟等存儲設備。復位鍵長按5秒或以上,直到系統指示燈快速閃爍,設置恢復至出廠設置(硬碟中的文件不會丟失)。功能鍵短按1次,導入數據;短按2次,彈出USB設備;長按5秒或以上,設備進入/退出睡眠模式。
三、電源適配器
M2延續了之前Magic極簡設計,採用網口機身分離式設計,利用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DMI)替代傳統的RJ45介面,用一根簡化版HDMI線纜實現了網線與電線的雙重功能,將原本需要插在機身的網線全部通過HDMI線纜轉移到了電源適配器上,同時將原本標示的「WAN」或「LAN」改為了更加容易懂的「互聯網」和「電腦」,非常人性化。
四、關於硬碟的拆裝
安裝硬碟只需四步:1.沿綠色邊線向外打開外殼 2.抽出可拆卸式硬碟盒3.放入硬碟(正面向上,介面向硬碟盒外側)4.裝回外殼。硬碟需自行購買,推薦支持2.5英寸SATA介面硬碟(7mm和9.5mm厚度硬碟)。在說明書中很形象的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可拆分講解,為了更加明顯的體現,加一個GIF動態圖來說明一下把。
M2支持PC端web管理以及移動端APP管控兩種方式,兩種方式既可以本地區域網控制,也能實現遠程管理。M2的APP基於CAPWAP協議的集中控制系統,可以實現無線網路設備的集中管理和自動配置功能,使用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無線網路的操控方法。對於愛折騰的旁友,因為過於簡單,也失去了一些可操作性。
1、PC端
在接通電源並連接至路由器下時,在網頁上輸入192.168.124.1(默認管理IP)即可打開管理頁面。管理頁面在也面的最下方,又分為了簡潔版和專業版,方便不同的人群對其的設置。
通過進一步的在專業版本的設置界面發現,M2也舉具備了普通路由器的功能,2.4G/5GWIFI的設置,用戶管理與升級,整體性能監控,基本的上網控制等。
1.1存儲功能
在我的計算機地址欄中輸入192.168.124.1,會跳出登陸界面,默認的賬號為magic,密碼為WIFI密碼。成功登陸後,便可以對內置硬碟進行訪問。(在剛對它設置時,會提示需要格式化硬碟,只有在格式化成功後才可以正常訪問)。在格式化完成後,在硬碟中會自動創建:其他,視頻,圖片,文檔,下載,音樂這幾個文件夾
我配置了一塊INTEL的SSD硬碟,我在視頻文件夾中嘗試放一部260M左右的視頻,實際測試中,上傳速度大約在11MB/S左右,也不能說特別把。
可惜的是,簡單的設置之後硬碟訪問與管理,只支持區域網內進行,也就是說異地電腦無法對其進行訪問和管理。感覺和雲盤有些出入了。。。當然,如果動手能力強的話,通過埠映射或者DDNS等其他方法應該也可以達到雲盤的效果,但上傳速度應該會有點感人。。。
2、APP
它的首頁還是偏向於簡單把,整體色調偏冷。
注冊好之後連接之前設置好的無線,它會提示輸入管理密碼,管理密碼和WIFI密碼一致。
2.1設置界面
設置界面其實更多的和PC端相類似,無非轉移到了APP上。只不過也比PC多了一些應用,比如硬碟備份、手機備份和離線下載。
Wi-Fi管理也很簡便,可以單獨設置2.4G和5G Wi-Fi,也可以開啟雙頻二合一功能,開啟後2.4G和5G將使用相同的配置,終端將自動適配更強的設備,近距離時自動連接到更高速的5G WiFi,遠距離時可以連接穿牆質量更好的2.4G WiFi。高級設置里也可根據個人需求對Wi-Fi一鍵開啟或斷開。
因為Magic M2有一個USB3.0的介面,也增加了可以外接移動硬碟的可能,所以在APP中也增加了硬碟備份的功能。
用戶控制界面,可以查看當前連接雲盤的有哪些設備的存在。
2.2離線設置下載
Magic M2支持離線下載功能,支持磁鏈接,HTTTP等和種子文件。但是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鏈接能夠下載,一些鏈接無法下載的情況。當然,這也不是它一家的問題,在國內迅雷基本獨佔下載軟體的市場,再加最近迅雷關閉了第三方的離線下載通道,迫使多家廠商的離線下載功能失效,尋求其他廠商的合作。
為了測試,我隨機找了一部電影進行測試。1.8G的電影大小,算上獲取種子時間和下載時間差不多半天左右的時間。如果平時找到好看的電影,進行遠程離線下載,回家也就可以進行觀看了。前提是,你的保證鏈接的可下載性。
在存儲界面可以在不同的路徑下進行查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圖片可以在不同的網路環境下(區域網、異地WIFI、4G)進行查看。但是視頻文件在實際測試過程中發現,只能在區域網下觀看,4G和異地無線無法進行在線觀看,只能進行下載後查看。不知道後續是否能夠升級解決。
2.3備份功能
手機用戶只需點擊主頁面按鈕,選擇手機相冊,選擇需要上傳的圖片和視頻(可以勾選刪除源文件),點擊確定,編輯分類標簽即可上傳。照片視頻智能分類,支持標簽、時間、地點多種分類方式。
官方宣稱H3C Magic M2是針對個人數據市場特別定製的家庭私有雲盤,產品將網路存儲、文件管理、安全備份、社交分享、離線下載、無線路由等功能融為一體。採用最新的802.11ac技術,企業級防火牆,無線傳輸速率高達1167Mbps,內置1TB監控級硬碟(選配),是一款集網路存儲、文件管理、安全備份、社交分享、離線下載、無線路由、智能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家庭私有雲盤。
從我個人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取名為家庭私有雲盤,有點對不起這個「雲」字。從整體的框架、構造和功能上去解析:
1、硬體
因為Magic M2從整體的設計思路上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路由器,所謂的雲盤與備份,只是相當於在路由器上在硬體上直接增加了SATA的介面。其實和外界的帶有USB介面的路由去性質差不多,例如小米、華碩、360等。
使用網線和電源線合一的HDMI線的方式確實比較創新和方便,同時在電源適配器上以中文的形式註明,使消費者的入門難度降低,更加清楚明白WAN/LAN的區別。(一開始我以為那個HDMI的介面是輸出介面,可以將硬碟中的視頻輸出到電視等設備,當然後續升級可以考慮一下)
2、軟體
M2的軟體其實更偏向於傳統路由器的系統,和真正的雲盤或者家用NAS的Linux系統沒法比較。M2隻能定時更新固件,和nas的LINUX相比可操作性不高,但也因為如此,還是比較適合那些不太喜歡折騰的人們,安安單單的最好。
總結
1、家裡正好想換路由器的朋友們,這個產品還是挺好的,畢竟還帶著存儲功能。老人孩子的照片剛剛好可以存放。後續APP會升級,會增加隱私存放,用戶相對獨立,互不影響,居家旅行必備利器。
2、喜歡折騰或者最近考慮自己搭建家用NAS或者雲盤的,這個產品就不太適合你們了,不要被雲盤兩個字迷惑到了,他們並沒有雲服務,純硬體而已。它就是一個路由器帶了個硬碟槽位而已。
謝謝!多謝各位!
Ⅳ m2介面和sata介面區別
1、體積不同
M.2標準的SSD同mSATA一樣可以進行單面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布置,也可以進行雙面布置,其中單面布置的總厚度僅有2.75mm,而雙面布置的厚度也僅為3.85mm。而SATA在體積上的劣勢就明顯的多。
2、速度不同
M.2介面有兩種類型:Socket 2(B key——ngff)和Socket 3(M key——nvme),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介面,而如果採用PCI-E ×2介面標准,最大的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00MB/s,寫入也能達到550MB/s。
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介面,理論帶寬可達4GB/s。以SATA 1.0的規范來看,其最高傳輸速度約為150Mbyte/s,而即使是高達萬轉以上的高階SATA硬碟,持續傳輸速度也無法超越100MByte/s。
(5)m2用於企業網路存儲嗎擴展閱讀:
sata介面的兼容性:
Serial ATA規范不僅立足於未來,而且還保留了多種向後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在硬體方面,Serial ATA標准中允許使用轉換器提供同並行設備的兼容性,轉換器能把來自主板的並行ATA信號轉換成Serial ATA硬碟能夠使用的串列信號。
已經有多種此類轉接卡/轉接頭上市,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原有投資,減小了升級成本;在軟體方面,Serial ATA和並行ATA保持了軟體兼容性,這意味著廠商絲毫也不必為使用Serial ATA而重寫任何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代碼。
另外,Serial ATA接線較傳統的並行ATA(Paralle ATA)接線要簡單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對機箱內的氣流及散熱有明顯改善。而且,SATA硬碟與始終被困在機箱之內的並行ATA不同,擴充性很強,即可以外置。
外置式的機櫃(JBOD)不但可提供更好的散熱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多重連接來防止單點故障;由於SATA和光纖通道的設計如出一轍,所以傳輸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來做保證,這在伺服器和網路存儲上具有重要意義
Ⅵ m2固態硬碟適合做存儲盤嗎
回答:最好是用來做系統盤,會比較適合。
資料拓展: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又稱固態驅動器,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製成的硬碟。
固態硬碟,因為台灣的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
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基本與普通硬碟一致(新興的U.2,M.2等形式的固態硬碟尺寸和外形與SATA機械硬碟完全不同)。
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諸多領域。
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大,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是正在普及至DIY市場。
由於固態硬碟的技術與傳統硬碟的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顆粒,再配適當的控制晶元,編寫主控制器代碼,就製造了固態硬碟。
Ⅶ m2和m2pro性能差距
m2和m2pro的性能差距主要表現在:
1. CPU:m2採用的是八核 Cortex-A53,而m2pro採用的是十核Cortex-A53,因此m2pro的CPU性能要優於m2。盯槐
2. GPU:m2採用的是Mali-T830 MP2,而m2pro採用的是Mali-T860 MP2,因此m2pro的GPU性能要優於m2。
3. 內存:m2支持最大4GB,而m2pro支持最大8GB,因此m2pro的內存性能要優於m2。
4. 存儲:m2支持最大128GB,而m2pro支持最大256GB,因此m2pro的存儲性能要優於m2。
5. 網路:m2支持2.4G和褲畝5G雙頻,而m2pro支持2.4G、胡則森5G和6G三頻,因此m2pro的網路性能要優於m2。
Ⅷ NAS選用什麼M.2固態好
NAS選用SASM.2固態好。
NAS目前大部分高端桌面電腦都只配備了千兆網卡(1000Mbps有線網卡以及1733Mbps無線網卡),僅極少數配備了2.5Gbps甚至5Gbps、10Gbps有線網卡,所以網路仍然是一大瓶頸。
NASssd硬碟也是有高、中、低端產品之別,性能自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低端的產品性能,也只比腔棗汪高端機械硬碟強丁點(wd的黑盤及伍仔企業級硬碟),甚至打個平手。
NAS局限:
(1)NAS設備與客戶機通過企業網進行連接,因此數據備份或存儲過程中會佔用網路的帶寬。這必然會影響企業內部網路上的其他岩頃網路應用;共用網路帶寬成為限制NAS性能的主要問題。因此NAS系統數據傳輸速率不高,千兆乙太網只能達到30~50MB/s。
(2)NAS的可擴展性受到設備大小的限制。增加另一台NAS設備非常容易,但是要想將兩個NAS設備的存儲空間無縫合並並不容易,因為NAS設備通常具有獨特的網路標識符,存儲空間的擴大上有限。只能提供文件存儲空間,不能完全滿足資料庫應用的要求。
Ⅸ 什麼是"基礎貨幣"M1、M2、M3、M4各代表什麼范圍
M0、M1、M2、M3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M1反映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
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燃緩,而M1過低,表明投資凱伏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通常,M2主要衡量經濟體系中投資市場與資本市場的盯段攜買賣活動。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有錢花作為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品牌,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最高可借額度20萬。
Ⅹ 帶m2的nas怎麼配置
配置帶碰乎M.2的NAS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插入M.2硬碟:首先需要將M.2硬碟插入NAS的M.2插槽中,確保插入正確並牢固。
連接NAS:將NAS連接到網路,並確保它已經被識別並連接到了網路上。
打開NAS管理界面:使用電腦瀏覽器輸入NAS的IP地址,進入NAS的管理界面。
創建存儲池:在NAS管理界面中,選擇創建存儲池的選項。在創建存儲池時,需要選擇M.2硬碟作為存儲池的一部分。
創建共享文件夾:在創建存儲池之後,需要創建共享文件夾以便於存儲數據。在NAS管理界面中,選擇創建共享文件夾的選項,並設置文件夾的名稱和許可權等信息。
配置訪問許可權:在創建共享文件夾之後,衫滾需要配置訪問許可權以便於其他用戶或設備可以訪問共享文件夾。在NAS管理界面中,選擇配置訪問許可權的選項,並設置對應的用戶和許可權等信息。
配置其他設置:根據需要,可以配置其他設置,如網路設置、備份設置等。
完成配置:完成以上步驟後,保存配置並重啟NAS,使其生或吵余效。
總之,配置帶M.2的NAS需要進行硬體安裝和軟體配置兩部分工作,需要按照上述步驟逐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