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哪個好
作為一個每天都需要與電腦打交道的電腦使用者和愛好者,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整體而言,固態硬碟作為硬碟發展歷史中的一個全新產物和發展趨勢,其整體性能的確是優於機械硬碟的。但是,在實際使用當中,由於用戶的使用需求和場景不同,我們並不能簡單地說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哪個更好,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和選擇的。
也就是說,沒有更好,只有更合適。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下面我將從兩種硬碟的數據的讀寫速度、運行功耗、噪音、抗震防摔、使用壽命、便攜性、數據恢復和價格這八個方面來詳細講解。
一、數據讀寫速度。
在計算機中,硬碟數據的讀寫分為隨機讀寫和順序讀寫,其中,隨機讀寫快會提升電腦的運行速度,而順序讀寫快則會提升傳輸文件時的速度。
而固態硬碟的隨機讀寫和順序讀寫速度都比機械硬碟快,因此在讀寫速度上,固態硬碟是要比機械硬碟強很多的。一般來說機械硬碟傳輸速度約為120MB/S,固態硬碟根據協議不同,傳輸速度速度約為500MB/S、1800MB/S、3500MB/S。
正因為硬碟的速度對電腦的使用體驗影響很大,因此現在很多玩家都會標配固態硬碟,即使預算有限,也會使用一個小容量的固態硬碟專門作為系統盤。
二、運行功耗。
在運行功耗方面,由於二者的內部構造不同,所以功耗相差很大。
機械硬碟內部有電機轉動,而固態硬碟則沒有,所以機械硬碟一般使用5V或12V供電,但固態硬碟一般使用3.3V供電,所以,固態硬碟的運行功耗要比機械硬碟小很多。
三、使用過程中的噪音。
同樣由於兩者的構造和工作原理不同,機械硬碟在使用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噪音的。
而且,機械硬碟在使用過程中,由於用戶的安裝不當、使用時長和讀寫需求不同,以及各品牌的品控不同,有的機械硬碟甚至會出現令人反感的噪音,而在固態硬碟早老上則不會存在噪音。
四、抗震防摔方面。
在機械硬碟內部,主要由磁碟碟片、磁頭、主軸與傳動軸等組成,數據就存放在磁碟碟片中,通過磁頭對碟片進行數據讀寫,所以機械硬碟在讀取或寫入數據時,非常害怕震動。
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製作而成,所以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傳統硬碟,固態硬碟佔有絕對優勢。
另外,因為機械硬碟的超高轉速,如果內部有灰塵,則會造成磁頭或碟片損壞,而固態硬碟則對此要求不是太高。
因此,固態硬碟更適合做移動硬碟,而機械硬碟則不太適合。
五、使用壽命。
在使用壽命方面,機械硬碟是要強於固態硬碟的,但這也需要保證二者都在正常使用環境下。
機械硬碟的寫入壽命取決於本身內部部件的磨損,理論上是可以無限使用的,而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則受限於快閃記憶體顆粒,理論上是有限的。
根據固態硬碟的不同快閃記憶體顆粒,其使用壽命也不相同,SLC的顆粒有10萬次的全盤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全盤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只有可憐的500-1000次全盤寫入壽命。
六、便攜性。
在便攜性方面,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機械硬碟的體積較大,而固態硬碟體積較小,通常被看作是一個大號的U盤。
七、數據恢復方面。
我們常說,硬碟有價,數據無價。
機械硬碟是利用磁儲存數據,即使消磁了,還會有殘留,通過特殊的方法有概率能恢復數據,但是固態硬碟中的數據,一旦損壞,數據很卻難恢復。
八、價格。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價格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而在相同容量的前提下,固態硬碟通陸指升常是比機械硬碟要貴很多的。
我們拿西部數據生產的1TB容量的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來對比,其固態硬碟的價格要比機械硬碟貴大概一倍左右,所以,如果預算有限,建議首選機械硬碟。
總結與個人建議
如果是做系統盤,建議選擇固態硬碟。
如果用於長時間且大容量存儲數據,建議選擇機械硬碟。
如果是用於移動存儲設備,建議選擇固態硬碟。
如果是存儲重要數據且讀寫頻繁,建議選擇機械硬碟。
如果自身預算不足,逗洞建議選擇機械硬碟。
如果是DIY電腦且追求電腦速度,建議選擇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的組合,固態用於裝系統,機械硬碟用於存儲非系統數據。
❷ 請教各位大佬,存儲重要數據用移動固態硬碟好還是移動機械硬碟好
您好,儲存重要數據用移動固態硬碟好還是移動機械硬碟好,其實要看您儲存重要數據的頻繁率和這個移動硬碟是否會隨身隨帶這到處跑了。您需要考慮下面的幾個方面:
1)震動、碰撞從而導致數據丟失的可能性:假如這個移動硬碟需要很頻繁的帶著到處跑,或是每次備份都需要拿進拿出,接上系統;那麼固態硬碟要比機械硬碟更好些。主要的理由在於固態硬碟是儲存晶元焊在一個小的PCB版上,較能夠承受小震動或是碰撞的影響而不會失去數據,但機械硬碟因為有馬達運轉著磁頭在盤上寫入和讀取數據,對於震動和碰撞比較敏感,尤其是在備份時。通常拔除後,機械硬碟的磁頭會放到一個安全區鎖住,否者一旦震動會刮傷盤面,導致數據丟失。這兩種盤從桌面掉到地上,機械硬碟通常直接報廢了,而固態硬碟可能還可以承受得住。
2)數據備份所需要的時間:假如備份數據很頻繁,比如每天都有軟體進行自動定時的備份,那麼使用固態硬碟可以省去很多時間。最差的國產SATA固態硬碟速度都可以到每秒300兆左右,而SATA固態硬碟最快大概在每秒530兆左右;移動機械硬碟要看是3.5英寸的還是2.5英寸的,而機械硬碟的速度和磁碟的轉數是對等的,轉數越快,讀取和寫入速度越快。目前來說7200轉的硬碟大概最快可以到每秒100兆,而10000轉,甚至15000轉的3.5英寸就更快了。但假如是最慢的國產SATA固態硬碟的每秒300找也要比最快的7200轉的2.5英寸機械硬碟快3倍速度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當備份結束後,還需要移除盤鎖起來等其他工作了。
3)硬碟的壽命:機械硬碟的壽命通常以馬達的運轉的時間為主,因為機械硬碟的內置空間屬於封閉式的,只有一些高端的有通氣口作為磁碟受熱和海拔的不同而自動調整內部空間的受壓。所以盤的壽命可能是3萬個小時,5萬個小時,甚至到10萬或是20萬的企業級硬碟。而固態硬碟的壽命通常以寫入的數據量為主,一些國產的固態硬碟的壽命在100TB,有的在160TB,或是200TB;國外的固態硬碟壽命在300TB,好的可以到600TB,甚至企業級的1PB,1個TB是1000GB。也就是一旦寫入的總數據容量達到了這個數,固態硬碟就報廢了。假如您買的是國產的只有100TB壽命的,那麼每天需要備份的數據是100GB,而且是每天都需要備份,那麼1年365天就需要寫入36.5TB的數據,那麼100TB的固態硬碟大概可以用3年就需要更換了。
4)數據一旦損失需要恢復的成本:機械硬碟的好處在於就算機械硬碟的主板燒了,或是磁頭壞了,或是磁碟刮傷了,導致數據丟失,磁碟上的數據通常可以恢復的,就看損壞的程度,是直接換一個主板,還是把磁碟拿出來放到另一個同型號的機身里。但恢復是有可能的。但固態硬碟就無法了,因為固態硬碟是儲存是含在晶元裡面的,晶元裡面的數據通常是無法恢復了,丟失就丟失了。
5)硬碟數據儲存的時限:機械硬碟因為數據是寫在磁碟上,利用電控磁極寫入數據,讀取時也是如此,每一個數據只有0和1,所以數據是一連串的0和1組成的。通常大小的磁碟,儲存的容量倍增是依靠這詞兒數據的橫向密度而定,密度越大數據可以儲存越多。比如同樣的500GB和1TB的機械硬碟都是單面磁碟,而1TB的密度就是500GB的兩倍了。這種依靠磁性單層儲存的方式有利於數據的較長時間儲存和恢復。只要儲存地點不是在比如微波爐或是冰箱後面有較大磁場或是發動機等可能會影響到磁性的地點,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可以放很久的。但固態硬碟就無法了。固態硬碟是電子產品,是使用電極的方式儲存數據。第一代的SLC是單層,後面的MLC是雙層,再來的TLC是三層,到現在的QLC是四層了。固態硬碟的容量是縱向疊加,也就是在同一個儲存點,往上再加一層,容量就是4倍了,再加一層,容量就是16倍了。這個是因為2進制,SLC是2^1,只有0和1;而MCL是2^2=4,有 0, 1, 2, 3的二進為模式(00,01,10,11),而TLC就是2^3=8。但這樣的儲存方式盡管可以達到很高的容量但不宜儲存較長時間的。這個就導致了所謂的(熱數據)和(冷數據)的問題。熱數據是頻繁寫入的數據,表示每一次的寫入,同一個點會重新接受新的電極;但當某一個點很久都沒有更新過,那麼電極會開始變得薄弱,導致儲存的數據開始產生變異了,比如QLC的固態硬碟是4層疊加可以在同一點儲存16個不同的電極,當1層出事了,會直接導致其他3層的數據產生變化,比如原本的數據是(0010)中間的一層出事了,變成了(0110)時,數據直接就產生了問題了。一些較便宜的固態硬碟沒有把冷數據重新轉換成熱數據的功能,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固態硬碟的寫入數據增加,從而降低壽命時間。所以好的固態硬碟,比如三星的高端產品使用的主控晶元可以在電腦開機空檔時,把一些冷數據復制到其他空間轉成熱數據,從而使數據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如此做,比如您每天備份100GB,而系統保存1個月以內的每天的備份,那麼1號的備份要到隔月的1號才會被刪除,也就是到了30號,1號所做的備份已經有29天沒有動過了,此時固態硬碟的主控可能會在第15天(由主控決定)把1號的100GB直接復制到另一個空間,是這15天的數據不會變成冷數據。但這就等於每天固態硬碟需要寫入200GB的數據了(100GB是您的備份,100GB是主控為了避免冷數據而主動轉移數據為熱數據用的),這就要求固態硬碟需要使用到較好的儲存晶元,因為需要很頻繁的反復寫入,讀取,擦拭,刪除的過程。差的晶元經受不起這樣的折騰的。
所以您會發現很多企業不缺錢,要的是速度和保障,會使用SLC晶元的固態硬碟作為備份工具,因為SLC有速度,單層,是壽命最長的。假如每一個疊層導致壽命少了30%;那麼MLC有是SLC的170%速度,雙層,壽命是SLC的7成(假如SLC是10年,MLC可以看作是7年);那麼TLC有速度,三層,壽命再少3成,此時是MCL的7成,那麼TLC就是4.9年;QLC是四層,也就是TLC再降3成,變成了不到3.5年了。這樣的籠統的計算是不恰當的,但可以讓你知道疊層盡管提供了速度,但壽命是更短的。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1TB,三星有黑盤、灰盤、藍盤、紅盤等不同的款式共消費者挑選了。
所以回歸正傳,假如您不差錢,或是您的公司不差錢,那麼使用2個SLC固態硬碟作為備份,採用RAID的模式是最好的,兼顧了速度和數據安全和時限,但無法兼顧到錢包了。假如無法,那麼可以考慮2個MCL固態硬碟,或是1個SLC固態硬碟。作為重要數據備份來說,個人不建議使用QLC的固態,盡管是目前最便宜的。對於TLC個人也不建議,除非您的備份數據是頻繁的,而且預定每2到3年就會換盤。假如價位還是問題,那麼就考慮10000轉的3.5英寸的機械硬碟,假如價位還是問題,那麼就考慮7200轉的2.5英寸使用Type-C Gen2的機械硬碟,磁碟會建議考慮企業級的。不過一個您沒有提出的是,很多大型企業的備份(尤其是那些需要儲存較長時間的)既不用固態硬碟,也不用機械硬碟,他們用的是磁帶,高密度的磁帶,便宜還省空間。
所以選擇:NVME固態硬碟首選(但燒錢),再來是SATA的固態硬碟(採用M.2介面的較好),再來是 SATA的固態硬碟(採用 2.5英寸硬碟介面),然後是3.5英寸的10000轉的機械硬碟,最後才是7200轉的機械硬碟。你需要對於上面提出的5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這個重要數據的備份多平常,是一直連接電腦,還是需要拔除,每次備份的數據量、時間;還有每一個備份需要保留多長時間才會重新被刷新。
希望這樣的解釋可以幫助到您選擇恰當的備份媒介。
❸ 移動硬碟固態和機械的哪個好
固態硬碟是要比機械硬碟強很多的。一般來說機械硬碟傳輸速度約為120MB/S,固態硬碟根據協議不同,傳輸速度速度約為500MB/S、1800MB/S、3500MB/S。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PSSD內主體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晶元,緩存晶元(部分硬碟無緩存晶元)、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以及轉換介面的橋接晶元。PSSD內部使用SSD作為存儲介質,其內部SSD介面大致可分為mSATA介面、M.2介面。
M.2介面(NVMe協隱敗凳議)在近年來逐漸崛起,它在傳輸速度上有著mSATA介面(SATA協議)不可企及的優勢。由於PSSD都需要使用轉接板或橋接晶元將SSD介面轉為USB介面,因此PSSD無法通過觀察介面判斷其內部使用了什麼介面。
優缺點:
PSSD就是Portable(可移動)SSD的意思,PSSD對比傳統移動硬碟的優點,其實也就是SSD對應傳統HDD的優勢的延伸。PSSD內部有主控制器和存儲顆粒,沒有傳統的磁碟、激光頭等機械結構。相比傳枯或統移動機械硬碟。
PSSD的優勢有:性能好,讀寫速度快(至少快5倍,最多快30多倍);防震抗摔;發熱低,灶旅零噪音;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移動固態硬碟的功耗約是傳統機械移動硬碟功耗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❹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區別是什麼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區別有:指代不同、結構不同以及防震性能不同。
一、指代不同
1、機械硬碟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
2、而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
二、結構不同
1、機械硬碟由重疊的一組碟片構成,每個盤面都被劃分為數目相等的磁軌,並從外緣的0開始編號,具有相同編號的磁軌形成一個圓柱,稱之為磁碟的柱面。
2、固態硬碟內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晶元,緩存晶元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
三、防震性能不同
1、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防摔性能差。
2、而固態硬碟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mp3和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
硬碟使用方法:
硬碟在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關掉電源。在硬碟工作的時候關掉電源,會導致硬碟的物理損壞,而且也會丟失數據。還有,在硬碟中有高速運轉的部件,如果一旦強行關機的話高速運轉的碟片就會突然停止,而在關機後又馬上開機的話,就更有可能造成硬碟的損壞。所以在關機後不要馬上再次打開電腦。至少在半分鍾以後再打開。
在硬碟工作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它的震盪,因為,磁頭與磁片的距離非常近,如果遭到劇烈的震盪會導致磁頭敲打磁片,有可能磁頭會劃傷磁片,也可能會導致磁頭的徹底損壞,使整個硬碟無法使用。
在使用硬碟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有很多用戶會在「磁碟空間管理」當中進行壓縮。把硬碟用此程序進行壓縮。這樣會導致壓縮卷文件不斷增大。所隊也隨之減慢,讀寫次數增多,就會引起硬碟的發熱量和穩定性產生影響。所以就會導致使用壽命的減少。所以,如果硬碟夠用的話就沒有必要使用這個程序了。
❺ 移動硬碟選用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
移動硬碟選用固態硬碟更好,相比機械硬碟,它有以下優點:
1、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寫速度快。
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和寫入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節省拷貝資料時間。
2、無噪音,發熱低。
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更安靜,功耗上低於傳統硬碟。
3、防震抗摔,數據更安全。
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
移動硬碟選購注意事項:
1、移動硬碟外殼
移動硬碟外殼材質一般分為金屬和塑料兩種。一般來講,金屬外殼的抗壓和散熱性能會比較好,而塑料外殼在抗震性和重量方面相對更有優勢 。所以機械硬碟選金屬外殼,固態硬碟選擇塑料外殼。
2、PCB板控制晶元
移動硬碟PCB上面的控制晶元直態嫌毀接關繫到產品的讀寫性能和穩定性。目前控制晶元主要分高、低兩個檔次。高端晶元價格較貴,穩定性和兼容性都十分出色,適合高要求的用戶者純。低端晶元穩定性和數據傳輸帆備性能相對要差一點,但也足夠應對日常的工作需求。
3、硬碟盒外部介面
目前移動硬碟的常見介麵包括USB2.0、USB3.0、IEEE1394和eSATA介面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移動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