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物聯網展台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物聯網展台

發布時間: 2023-04-06 05:34:06

A. 大數據和物聯網將如何影響數據中心

大數據和物聯網將如何影響數據中心

如今,大數據正在不斷拓展和擴大。據科學日報2013年的報道,全世界范圍內所有數據的90%都是在過去兩年中產生的。凡爾納環球公司技術服務總監豪爾赫?巴爾塞爾斯指出,全球各地有25億個互聯網用戶,在美國就有大約2.5億個用戶,特別是在過去的十年,用戶的數量和水平呈現爆炸式增長。
從我們的Fitbits到手機攝像頭,所有連接到互聯網的各種類型的設備數量龐大,這些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和未來的潛力導致計算和存儲的需求呈指數增加。大數據和物聯網將如何影響數據中心?這是巴爾塞爾斯在將要召開的數據中心全球會議和博覽會上演講的主題。本次會議將包括許多專題會議,將會涉及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和經營者面對的問題,以及數據中心的新技術。大量的計算和存儲需求產生更多的電力需求巴爾塞爾斯說,他說其演講主題重點是圍繞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所問的問題。比如「我們現在的電力基礎設施能否處理所有產生的數據呢?我們能提供足夠的電力嗎?」。這還將引出了下一個問題:「你知道你的數據中心現在獲得的電力,那麼在5年或10年或15年以後呢,那時該如何應對?「為了支持計算和存儲今天的需求,「我們的數據中心需要質量可靠、高效節能的,採用可再生能源的充足電力。」他說。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導致更大的電力需求和成本。凡爾納全球公司位於冰島凱夫拉維克的數據中心,已經建立了圍繞可再生能源接入,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的電源策略。探討電力因素對數據中心影響,巴爾塞爾斯對此具有獨特的視角。
電力的底線巴爾塞爾斯表示,從財務的角度來看電力是很重要的。當數據中心管理者展望襪輪核未來計劃的成本,在如何計算電力定價時,卻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電力成本在今天的數據中心設施的位置產生巨大的影響。當客戶著眼於市場的發展趨勢時,其共同點就是「電力的桐岩價格」。巴爾塞爾斯說。需求改變位置「你看目前人們不在大都市地區建設新的數據中心。在過去的十年中,數據中心都盡量遠離人口中心,向偏遠地區地區發展。比如美國西北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州、俄勒岡、甚至美國猶他州,」他說。「而全球數據中心位於北歐地區,包括冰島。」他舉例說,Facebook在瑞典建設和數據中心,其電網是超級可靠的。而谷歌公司在芬蘭建告掘設的數據中心,從2015年開始,其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根據此前DCK的報道:谷歌公司在芬蘭的哈米納數據中心將在2015年主要採用風能發風,谷歌公司與一個陸上風電場供電公司簽署了補充協議,因此該數據中心將採用10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這種供電可靠性在美國當前卻不可用。「例如,海灣地區的電力並不是持續的。其可靠性不高。」巴爾塞爾斯說。北方氣候的另一個好處是較低的散熱需求。「在數據中心的總體成本中,冷卻成本佔到發電成本的30%到40%。」他說,「數據中心正在尋找那些終年有涼爽的氣候的地點。」這減少了降低伺服器的進氣溫度所需要產生的冷空氣(無論是通過傳統的冷卻方式,或通過蒸發冷卻)。實用的可靠性我們日前依賴的全天候的電力基礎設施並不是都那麼可靠。巴爾塞爾斯說人們往往很快忘記供電可靠性的問題。他引用了桑迪颶風和2003年美國東北電網導致大面積停電的事例。「2003年的事故導致5000萬人受災。我們這么快就忘記了,」他說。「電力的可靠性是一個讓人關注的問題,不只是在美國,在全世界也是如此。」

B. 物聯網平台是什麼

物聯網平台的定義:

物聯網平台是一個中間層,一方面位於物聯網設備層和物聯網網關(和數據)層之間,另一方面是應用。因此,物聯網平台也被稱為應用支撐平台/智能管理平台。

物聯網平台的基本功能和優勢:

物聯網平台支持物聯網設備和端點管理、連接和網路管理、數據管理、處理和分析、應用開發、安全、訪問控制、監控、事件處理和介面/集成。

物聯網平台有自己的根,需要管理、監控、存儲、翻譯、保護和分析物聯網數據;啟用應用程序;物聯網設備管理;因為物聯網缺乏標准和互操作性、連接性和集成性;安全性、固件更新以及用戶和訪問管理;可視化並與應用程序、用戶和開發人員聯系。

物聯網平台可以更快、更便宜、更好地構建物聯網解決方案,實現物聯網項目。它們的基本功能包括連接和網路管理、設備管理、數據採集、處理分析和可視化、應用支持、集成者液和存儲。

隨著更多物聯網設備/資產、數據、相關技術、網路/連接解決方案的出現,以及基礎設施和高效、可互操作和安全連接的發展,物聯網平台已經成為專業的物聯網部署。

物聯網平台已經成為物聯網部署的重要組成部游盯分,幾種類型和供應商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和市場策略。此外,物聯網平台的現實和市場非常復雜,因為物聯網項目、應用和解決方案具有不同的架構、首磨物連接和管理設備的方式、管理和分析數據的可能性、構建應用的能力和利用的選項。對於任何特定環境下的任何給定物聯網用例,物聯網都是有意義的:例如:消費應用、企業物聯網應用和工業物聯網或工業4.0。

C. 物聯網開放平台不包含哪一項

親 您好,很高興能夠為您解答問題!親親物聯網平台不包括海量數據存儲呢,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指通過各種信息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猜氏採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接、互穗仔散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戚旁各類可能的網路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路[1

D. 物聯網數據的存儲方式有哪些

你好,目前物聯網數據的存儲方式有主流的包括私有雲、混合雲、雲代管、原生雲這么幾種,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這幾種方式的優缺點,看看該如何保護你的數據安全。

E. 物聯網技術如何改善農產品安全

食品安全該如何檢測?植物生長如何實時監控?新鮮果蔬如何配送到家?在近日舉辦的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上,創意農業館為中裂此您展示精準農業、食品精準檢測、物聯網科技等現代農業技術。請關注―― 遠程監控植物生長,試紙檢測農葯殘留,網上下單買蔬菜……目前,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正在昌平草莓博覽園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創意農業館的精準農業、食品精準檢測及物聯網科技展位前人潮湧動,人們對現代農業所展示出的先進、安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現代農業到底是如何實現安全監控、自動化生產的呢? 精準農業監控農產品生長 在本屆農業嘉年華上,為了讓觀眾更近距離地了解現代農業,展會專門開辟出精準農業展廳。所謂精準農業,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系統。其十個系統組成,即全球定位系統、農田信息採集系統、農田遙感監測系統、農田地理信息系統、農業專家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系統集成、網路化管理系統和培訓系統。 一走進精準農業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監控屏幕,不過它們的監測對象不是人,而是各基地的綠色農產品,展館負責人介紹,「通過各基地的實時監控系統,我們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國家小湯山農業示範基地、北京金六環溫室、大興采育溫室、山西長治溫室、河南三門峽這五個不同類型的精準基地的實況視頻,如果某個溫室的濕度或是溫度不達標,屏幕右側就會亮紅燈,監控管理員通過遠程式控制制可使其重新恢復,當然,我們也可將這套系統與手機相連,一旦溫室發生問題,我們就可用手機進行直接操作。」 此外,為了更通俗易懂地讓孩子們了解植物的生長,展會還專門設計了為小孩子觀賞的動畫,全面展示了牛奶草莓在這種系統下生長、發育、成熟、被採摘的過程。 「設置這個展廳的目的是展示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面結合的新型農業,讓遊客直觀了解到,一個完整的農田地理信息系統是如何為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提供精確的解決方案,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安全、綠色的農產品的。」精準農業展廳負責人介紹說。 食品精準檢測方式多樣化 在食品精準檢測的展示區內,三聚氰胺檢測卡引起了遊客的廣泛關注。只需將奶粉與水溶解後,吸一滴滴在三聚氰胺檢測卡上,幾分鍾後就可知曉結果,如果卡上出現兩條紅線,說明奶粉正常,如果僅有一條紅線,則表明樣本顯示陽性,很可能三聚氰胺含量超標。「如今奶粉安全問題突出,買個三聚氰胺檢測卡也是為了圖個放心。」展示區的王小姐表示道。 「不過,這種檢測卡只能起到定性的效果,更為詳細的定量指標則需要更為復雜的實驗。」該展區負責人表示。據了解,此次參展產品源祥均為中國農業大學研發,不僅有三聚氰胺檢測卡,還有各種化學物質檢測試紙卡,此外,還有以近紅外光的方法來檢測水賣迅果是否含有有害殘留物。 物聯網科技改變生活 走進物聯網科技的展台,一股蔬菜氣息撲面而來。這邊,遊客們紛紛搶購擁有二維碼的無公害及有機蔬菜;那邊,一盆盆盆栽蔬菜被遊客們相繼買走。據了解,此次展會有三個展區:種植技術展示區、互動體驗區和產品展賣區。旨在向遊客全面展示農產品從種植、採收、加工到配送的整個過程,以及信息技術在全產業鏈中的應用。 在產品展賣區里,遊客只需用手機掃描蔬菜的二維碼,即可對其產地、生產者、生產投入的使用情況、檢測情況進行溯源,比如,生長環境的濕度與溫度、施肥與病蟲害預警信息、採摘及運輸信息等。為了使遊客的感受更為真實,種植技術展示區里擺放了階梯式、立柱式陽台菜園設備、盆栽套袋蔬菜和移動菜園,用來展示先進的栽培技術及信息化管理。 據展區負責人介紹,在農場的溫室里,專門有一套系統負責實時採集土壤濕度、土壤溫度、光照強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信息,由此得到的信息將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發送給中央監控器,中央監控器採用工業用平板電腦,能夠以直觀的圖標和曲線的方式將數據顯示給相關工作人員,同時,工作人員又可根據生產需要,設置溫室內天窗、濕簾、灌溉等執行設備的自動調控條件,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管理的現代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針對生產過程中的播種、育苗、定植、灌溉、施肥施葯、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的具體信息,工作人員會通過手工錄入的方式將其納入田間電子檔案,確保生產信息的公開。 而在展台的核心區域――互動體驗區里,遊客們正在通過網上商城選購蔬菜,提交訂單,領取物品。參展負責人介紹說,除了組建自己的網上購物平台,同時為了保障產品運輸安全,他們還為車輛安裝了安全控制系統,將車內情況實時傳達到中控系統。通過互聯網、GPS監控車輛運行軌跡,貨箱內溫度狀況,以及車門開啟次數。此外,他們還在社區里安置具備保鮮冷藏效果的配送櫃,顧客只需在網上下單就可在指定時間內憑密碼去本社區的配送櫃領取新鮮蔬菜,節約時間的同時又得到很多便利。 在現場,來自朝陽區的李小姐對於配送櫃走入社區十分感興趣,並以社區居委會成員的身份填寫了申請表。她說,希望能看到配送櫃能夠廣泛地出現在老百姓身邊,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也帶來生活上的便利。

F. 物聯網節點數據巨大,其存儲方式有哪些

目前物聯網的存儲方式大概有一下幾種方式:
1 本地存儲,通過在設備內部附加快閃記憶體等方式把數據存儲在本地,或者本地網路的伺服器上,實現數據的存儲於隨時調用。
2 私有雲存儲,企業或者組織通過假設私有雲的方式,把物聯網節點中的所有數據匯總到私有雲上,用於隨時查詢與調用。
3 公有雲,把匯聚節點的所有數據上傳至公有雲上,一方面便於管理,隨時存取,另外一方面配合城市雲平台,實現大數據的分析與預測。

G.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的四個層次是哪些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的四個層次是感知層、網路層、服務管理層和應用層。

1、感知層實現物聯網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聯網中關鍵技術、標准化、產業化方面亟需突破的部分,關鍵在於具備更精確、更全面的感知能力,並解決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問題。

2、網路層主要以廣泛覆蓋的移動通信網路作為基礎設施,是物聯網中標准化程度最喊塌塌高、產業化能力最強、最成熟的部分,關鍵在於為物聯網應用特徵進行優化改造,形成系統感知的網路。

3、服務管理層 主要處理網路提供的服務相關事項,諸如提供用戶與物聯網之間的介面,關鍵在於與網路層及應用層的交互等。

4、應鄭圓用層提供豐富的應用,將物聯網技術與行業信息化需求相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的應用解決方案,關鍵在於行業融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低成本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及有效商業模式的開發。

(7)存儲物聯網展台擴展閱讀:

感知層由基本的感應器件(例如RFID標簽和讀寫器、各類感測器、攝像頭、GPS、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等基本標識和感測器件組成)以及感應器組成的網路(例如RFID網路、感測器網路等)兩大部分組成。主要識別物體、採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衫納膚和五官的作用類似。

該層的核心技術包括射頻技術、新興感測技術、無線網路組網技術、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FCS)等,涉及的核心產品包括感測器、電子標簽、感測器節點、無線路由器、無線網關等。

H. 請教一下IoT存儲和互聯網存儲有什麼不同,物聯網存儲是如何定義的

物聯網=互聯網+各類感測器(RFID,條碼,溫濕度感測器,位移,電壓,震動等等感測器)。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存儲和互聯網是重疊的, 之所以說物聯網存儲是為了噱頭.

I. 華為挑戰「小華為」海康威視,奪多個億元安防大單,業內直呼太猛

撰文 / AI 財經 社 鄭亞紅

編輯 / 趙艷秋

「華為很猛」

安防行業里長久以來以海康威視、大華為首形成了「兩超多強」格局,而其中又以全球市佔率第一、有「小華為」之稱的海康威視為主,其市值近5000億元,在A股市值總排行榜上位列第15位,在製造業中僅排在寧德時代和美的集團之後。

但現在隨著華為的進入,安防市場的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華為在安防市場上進展很猛,拿下了多個省級平安城市大單。」安防行業上市企業大華公司的南方區域銷售趙靈告訴AI 財經 社,「其實我們也在推,但被打得很厲害。」在這家老牌企業工作的趙靈感到很無奈。

另一家國內頭部安防企業佳都 科技 的員工安鵬直言,華為是這兩年切進安防市場的,一進來就很強勢。「華為只做大項目的集成,比如上億的訂單。它拿單很快,招標碰到他們,我們基本都比不過。」佳都 科技 是安防領域全球Top50的企業,主要做軟體,同時這家公司也在廣東地區做一些集成項目,該員工稱佳都與華為既是競爭對手,又有合作關系。



安防市場價值萬億。在過去一些年,隨著「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代表性項目的建設,視頻監控、報警調度等公共安全系統在城市和鄉村應用起來,各類安防企業也突破22000家,其中海康威視、大華為首的中國企業,在國際Top50中佔了10個左右的席位。而最近幾年,安防已經遠遠超出了公共安全范疇,安防行業中使用的視頻監控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如人臉識別,在城市和企業的數字化得到更廣泛應用,泛安防時代已經到來。

「華為進攻安防市場的聲勢浩大。」多位安防人士都對AI 財經 社慨嘆。華為也保持了它一貫的作風,戰略一旦確定,就會高舉高打,內部也會制定超高的業績目標。

今年7月底舉辦的廣州世界安防博覽會上,本是一個小型行業展會,但在上百家參展商中,華為展檯面積最大,達到了720平方米。其中一半面積的展區,只有華為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才液冊能進入。盡管如此,華為展台仍然是那兩天最火爆的之一。



參觀過那個展區的行業人士向AI 財經 社描述,華為展出的那些業務場景都是合作夥伴做的,它在用生態的玩法去做安防。更進一步說,「華為是以雲的角度切進去做安防的,它只提供底座,雲、平台、伺服器,但它不做具體的業務。」

資深行業人士李可進一步觀察到,「華為主要定位在高端市場,瞄準那些頭部客戶,比如政府相關和大型企業,對於安防領域更為碎片化的市場並沒有明顯的發力動作。」

為什麼華為會選擇此時殺入安防市場?原因很可能是最近兩年安防已不再是純粹的安防,而是融入政企數字化的大市場中。而政企市場是華為最重視的領域之一。於是,華為通過數字政府、雲計算拿下政企市場的方式,迅速在安防領域攻城略地。

據媒體報道,在2020年上半年雲計算市場公開招標的58個項目中,華為雲拿下了22個項目,在這其中有12個項目公布了數額,華為中標的金額加起來達到了15.4億元。有行業人士告訴AI 財經 社,通常下半年的招標項目更多,華為會斬獲更多大項目。

今年8月初,調研機構Omdia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視頻監控及基礎設施市場份額排名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安訊士、華為分別為全球市場前四甲。除了來自瑞典的安訊鬧好宏士,海康威視和大華都是國內視頻監控領域的巨頭,而華為則是首次排到如此高的名次。

戰略反復

華為做安防並不是一時起意,是有 歷史 淵源的。

最著名的是華為「小海思」做的視頻監控芯襪彎片。小海思成立於2004年,是華為全資子公司,也是當年任正非下決心要在晶元行業發力的產物。那時,安防晶元市場上的主要玩家是美國大廠德州儀器。但海思發現,德州儀器的晶元性價比不算高,而且對客戶的支持不接地氣,比如客戶需先交50萬元許可費,才能獲得開發包。國內只有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少數幾家大廠才能用得起。



華為小海思針對德州儀器的弱項,提供了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晶元,而且服務反應快還不收許可費,在小公司很受歡迎。小海思很快攻城略地,從國外對手那裡虎口奪食。「小公司用了之後,大公司要是不用,就沒有競爭優勢。」小海思前員工卓毅對AI 財經 社回憶。

2007年小海思拿下大華20萬片晶元的合同,這是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銷晶元大合同。2010年,小海思最終搞定了全球最大的安防攝像頭廠商——海康威視。之後,在監控攝像頭晶元領域,華為小海思一度占據了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卓毅回憶,海康威視後來也想自己做晶元,但這將對華為產生巨大影響。小海思急忙跑去溝通,他們給海康威視算了一筆賬,「得出的結論是自己開發晶元不如直接用小海思的,便宜而且成熟。」不知道如今再復盤,海康威視會怎麼想。

2020年,華為小海思供應的高端晶元出現了緊缺。「華為有囤貨,但它會視客戶的重要程度,決定是否供應高端晶元。」從事智慧城市的人士吳航稱,「華為低端晶元供貨仍然較為充足。」

除了小海思在晶元上的布局以外,華為在安防領域的動作一直不太明顯,但這十幾年間也曾有過幾次嘗試。一次是2006年,華為協助運營商做「全球眼」項目。當時華為做的是監控軟體,選擇其他安防設備商代工攝像頭等終端產品,某種程度上,華為訂單也促成了深圳大量安防企業的興起。

另一次則是6年後。2012年,華為申請成為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同年底在一個安防博覽會上正式宣布進入安防領域,發布了安防產品及解決方案。

這次宣布,讓傳統安防企業著實緊張了一把。因為小海思的存在,華為在安防領域的定位更像是晶元供應商的角色。供應商成為競爭對手,這不得不讓海康威視、大華等企業提高警惕。但事實是,這之後幾年裡,華為在終端產品上仍然無明顯動作,小海思照常給安防企業供應晶元。有業內人士分析,也許當年安防市場過度碎片化,華為對這樣的市場興趣不大。這種相安無事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19年。

2019年深圳安博會上,華為推出了三款重量級視頻監控產品,還推出了首個視頻演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當時剛被任命為華為安防總裁的段愛國更是激情演講,稱將「調整整個行業的節奏」。

這次華為看起來是認真了。2020年5月,時任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喊出了華為安防的目標:「在安防領域,華為今年肯定能做到前三,目標五年內做到第一。」他還稱,華為的打法跟傳統安防廠商完全不同,以「平台+生態」為發展戰略。「喊口號」之外,華為還做了一系列組織架構的調整,來支撐安防業務的開展。

而這兩年,華為在安防市場攻城略地。有行業資深人士對AI 財經 社總結,華為之所以能夠拿下一個個大單,主要取決於三方面:政府關系、國產品牌以及生態化玩法。這些因素加起來,讓華為具備了其他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優勢。

「華為進入安防這么快,離不開它的政企關系。」多位行業人士對AI 財經 社表達了這個觀點。「安防是一個很看重客情關系的行業。」科大訊飛一位政企業務線人士稱。

「華為能接觸到省一級的政府關系,我們接觸不到這個層面。」大華的銷售人員稱。而華為在接觸到省級項目後,再往市級、區級做也會順利很多。

民族品牌也是華為的優勢之一。從晶元、中間件到伺服器,華為的自主品牌是拿下眾多政企項目的核心原因之一。生態玩法,更是華為近兩年常常提及的詞彙,安防涵蓋了硬體終端、業務平台、具體應用、解決方案、數據安全等一系列需求,華為沒有大包大攬,而是做好頂層設計,將其交給合作夥伴。

海康威視和大華的無奈

華為的介入,也改變了當下安防市場的格局。「現在我們的情況是比較尷尬的。」大華資深員工劉鈺對AI 財經 社稱。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安防行業也在被重新定義。劉鈺觀察到,跟華為用一樣的模式進入安防領域的,還有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雲廠商,以及中國系統這樣有國資背景的集成商。他們的共同點是具備頂層設計、能提供底座、擅長做大平台。



劉鈺稱,海康威視和大華也看到各地信息化的需求在噴涌,但他們一線員工的感受有些無處下手。這不難理解,傳統視頻監控企業做產品出身,他們對於信息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做大平台的能力上,很難與華為或者雲廠商比拼。

劉鈺告訴AI 財經 社,海康和大華的優勢在於早已建立起完備的分銷渠道和體系。以某頭部企業為例,它在全國有200多個辦事處,相當於每個省有8個,這意味著它的銷售服務網路基本覆蓋了從一線到三線城市。相比而言,華為在全國僅有32個代表處,阿里則有16個分區,騰訊的顆粒度則更大一些。

「但是我們這樣的企業接觸的客戶,跟政府部門息息相關的不多,主要還是一些小的安防訂單」,劉鈺透露,公司的訂單都比較碎片化,交通、教育、樓宇是主要的幾個場景。而實際訂單金額通常不大,比如一個小區的地下車庫就是一個單,平均下來20萬元級別是最常見的。他表示,他們也會接上千萬做總集角色的大項目,但因能力問題,數量有限,比如在交通領域,這樣的項目每年大概只有五六個,再多也接不住。

劉鈺稱,這兩年公司開始走生態合作的思路,與阿里、騰訊、中國系統達成合作夥伴的關系。「阿里他們也願意跟我們合作,通過我們的辦事處去接觸客戶。」在實踐過程中,卻並不順利。最主要的原因是,銷售人員不理解信息化,也不懂上雲。

比如近年文博古建成為信息化的熱門領域,銷售人員要有這樣的敏感性,比如主動去跟圖書館的館長建立聯系,這樣後續可能會帶來業務需求。劉鈺稱,但公司的銷售人員就聯想不到,他們只會盯傳統的安防需求,「沒有這樣的思維。」

除了與大廠建立合作關系,以大華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還在拓寬業務邊界。比如除了安防市場,公司也在布局消防市場。「消防市場很大,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從精細化的用電能耗管理到安全都有涉及。」

海康威視也同樣處在動態的調整中。

作為行業龍頭,兩年前海康威視就已經認識到安防行業的變化,當年公司開始淡化安防概念,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曾提出,海康威視經歷視頻感知,到智能物聯,再到物信融合,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大數據公司。

為此,海康威視發展了一系列創新業務,包括物聯網雲平台、機器視覺、熱成像感測、存儲設備、智慧消防以及醫療等領域。其中它的物聯網雲平台螢石網路,在今年8月宣布擬分拆持股60%至科創板上市。

「雲平台是投入非常大的業務,螢石網路上市有利於提高海康威視的估值,為這塊業務的發展提供更多資金。」一位業內觀察人士稱。但他也表示,海康做軟體服務的能力與互聯網雲廠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華為在安防領域也不是有絕對優勢的。行業人士告訴AI 財經 社,華為出的產品價格高、型號有限,它與海康威視、大華的差距是幾十款對標成千上萬款的差別。一位業內人士甚至稱,華為的產品主要是用作品牌形象,在招標時更加方便,實際中末端設備華為仍主要靠合作夥伴。

應對市場速度上華為也要慢一些。大華的員工表示,一款新設備研發上市,大華用半年時間,華為則需要兩年。

因此,可以看到盡管在大項目上受到華為的沖擊,行業排名前二的海康威視和大華市值仍很高,比如海康威視的市值保持著近5000億元的盤子,且他們仍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頭。根據2021年半年度報,在報告期內,海康威視的營收為339.02億元,同比增長39.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81億元,同比增長40.17%。同期大華公司營收135.05億元,同比增長37.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43億元,同比增長20.03%。

而近日關於國資雲的信息,也讓處在競爭角斗場中心的雲廠商有不確定性。有地區將會把部署在第三方公有雲平台的信息系統遷移至國資雲。

安防行業的人士也表示,政府大項目本就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以華為為代表的雲廠商,和海康、大華為代表的傳統安防企業之間,仍處在一種微妙的關系裡。在優勢的差異下,它們既有合作,也存在競爭,但長期來看,誰能占據主導尚不能一錘定音。

J. 物聯網雲服務平台在智能家居中的有什麼作用

伴隨著智能家居缺攜的出現,雲計算慶扮褲技術的應用也讓人異常興奮。目前,智能家居市場還不是統一的整體譽簡,不同的裝置有不同的服務協議,其中許多廠商還是通過獨家協議和軟體設定特性來運作。隨著智能家居在全球逐漸成 為一項居住標准,這些智能裝置和相應的服務亟需各廠商協同合作,提供能夠進行自動管理的統一軟體介面(如裝備安裝以及設備和設備之間的相互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