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

發布時間: 2023-04-09 22:44:32

㈠ 計算機的存儲器有幾類,分別有什麼作用

計算機存儲器指計算機的內部存儲區域,以晶元格式和集成電路形式存在。計算機存儲器應用於錄音機或磁碟。術語「存儲器」通常視為物理存儲器的簡稱,作為保留數據的實際可能晶元。有些計算機也使用虛擬存儲器,即在硬碟上擴展物理存儲器。

存儲器分為兩種基本類型:ROM 和 RAM 。

ROM(只讀存儲器):在 ROM 中,只讀數據是預先記錄的,不能被移動。ROM 不易於丟失,也就是,不管計算機處於開機還是關機狀態,ROM 始終保留其內部內容。大多數個人計算機的 ROM 較小,主要用於存儲一些關鍵性程序,諸如用來啟動計算機的程序。另外,ROM 也用於計算器及外圍設備等,如激光列印機,其字體存儲於 ROM 中。ROM 還存在一些擴展變數,如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即採用專用 PROM 編程器在空白晶元上寫入數據。

RAM(隨機存儲器):該存儲器中的內容可以以任意順序存取(讀、寫和移動)。時序存儲器設備正好與其形成對比,如磁帶、唱片等,其存儲介質的機械運動驅使計算機必須以固定順序存取數據。RAM 通常負責計算機中主要的存儲任務,如數據和程序等動態信息的存儲。RAM 的通用格式包括: SRAM(靜態 RAM)和 DRAM(動態 RAM)。

RAM IC 通常組裝為插槽。常見的標准插槽類型包括:SIMM (Single in-line memory mole)插槽和 DIMM (Dual in-line memory mole)插槽。

此外,還存在一些諸如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NVRAM 以及 EEPROM 等存儲器類型,它們是結合 RAM 和 ROM 特徵所獲得的產物。

㈡ 儲存器可分為哪三類

儲存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三類。

一、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二、只讀存儲器:其英文簡稱是ROM,它所存儲的數據通常都是裝入主機之前就寫好的,在工作的時候只能讀取而不能像隨機存儲器那樣隨便寫入,但是只讀存儲器有的所存儲的數據十分穩定。而且只讀存儲器的結構十分簡單,讀出很簡便,因此一般用於存儲各種的程序與數據的地方。

三、外存儲器:外存儲器包括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移動存儲器、快閃記憶體檔(優盤)、移動硬碟、固態硬碟(SSD)、光碟存儲器等。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

(2)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擴展閱讀

儲存器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㈢ 計算機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存儲器可以根據存儲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易失性存儲器(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便會消失的存儲器。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1、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晶體管模擬)。

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刷新。一般計算機內存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內存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或8位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內存條的位寬為64位。

2、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晶體管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晶體管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和GPU的緩存即由SRAM構成。

二、非易失性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存儲器中的數據。 主要種類如下:

1、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擦除可規劃式只讀存儲器、電子抹除式可復寫只讀存儲器

2、快閃記憶體

3、磁碟:硬碟、軟盤、磁帶

(3)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擴展閱讀:

存儲器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1KiB=1,024B=210B

81MiB=1,024KiB=220B=1,048,576B

1GiB=1,024MiB=230B=1,073,741,824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准,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SI Unit國際單位制混淆。

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內存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物理地址擴展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操作系統訪問超過4GiB存儲器,發展64位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都會有兼容性問題。

㈣ 存儲器有什麼作用有哪幾類

◆存儲晶元(IC)的分類:

內存儲器按存儲信息的功能可分為隨機存儲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和只讀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 ROM中的信息只能被讀出,而不能被操作者修改巧豎信或刪除,故一般用來存放固定的程序,如微機的管理、監控程序,匯編程序,以及存放各種表格等。

還有一種叫做可改寫的只讀存儲器EPROM(ErasaNe Pr。Brsmmable ROM),和一般的RoM的不同點在於它可以用特殊裝置擯除和重寫它的內容,一般用於軟體的開發過程。

RAM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存,它主要用來存放各種現場的輸入、輸出數據,中間計算結果,以及與外存交換信息和作堆棧用。它的存儲單元的內容按需要既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或改寫。

由於RAM由電子器件組成,只能暫時存放正在運行的數據和程序,一纖圓旦關閉電源或掉電,其中的數據就會消失。RAM現在多為Mos型半導體電路,它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

靜態RAM是靠雙穩態觸發器來記憶信息的;動態RAM是靠Mos電路中的柵極電容來記憶信息的。由於電容上電荷會泄漏,需要定時給予補充,所以動態RAM要設置刷新電路,但它比靜態RAM集成度高、功耗低,從而成本也低,適於作大容量存儲器。所以主內存通常採用動態RAM,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則使用靜態RAM。

●存儲IC的特點,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出線和焊接點少,壽命長,可靠性高,性能孝輪好等優點,同時成本低,便於大規模生產。

㈤ 計算機的存儲器有幾類分別有什麼作用

這個分類,還是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吧。一般常用的微型計算機的存儲器有磁芯存儲器和半導體存儲器。x0dx0a半導體存儲器從使用功能上分,有隨機存儲器 (簡稱 RAM),又稱讀寫存儲器;只讀存儲器(稱為ROM)。x0dx0a1.隨機存儲器x0dx0a隨機存儲器是一種可以隨機讀_寫數據的存儲器,也稱為讀_寫存儲器。RAM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讀出時並不損壞原來存儲的內容,只有寫入時才修改原來所存儲的內容。二是RAM只能用於暫時存放信息,一旦斷電,存儲內容立即消失,即具有易失性。 RAM通常由MOS型半導體存儲器組成,根據其保存數據的機理又可分為動態( Dynamic RAM)和靜態(Static RAM)兩大類。DRAM的特點是集成度高,主要用於大容量內存儲器;SRAM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於高速緩沖存儲器。x0dx0a2.只讀存儲器x0dx0aROM是只讀存儲器,顧名思義,它的特點是只能讀出原有的內容,不能由用戶再寫入新內容。原來存儲的內容是採用掩膜技術由廠家一次性寫入的,並永久保存下來。它一般 用來存放專用的固定的程序和數據。只讀存儲器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一旦寫入信息後,無需外加電源來保存信息,不會因斷電而丟失。

㈥ 存儲器可分為哪三類

存儲器不僅可以分為三類。因為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存儲器可分為不同種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一、按存儲介質劃分

1. 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2. 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二、按存儲方式劃分

1. 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2. 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三、按讀寫功能劃分

1.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2.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存儲器。

二、選用各種存儲器,一般遵循的選擇如下:

1、內部存儲器與外部存儲器

一般而言,內部存儲器的性價比最高但靈活性最低,因此用戶必須確定對存儲的需求將來是否會增長,以及是否有某種途徑可以升級到代碼空間更大的微控制器。基於成本考慮,用戶通常選擇能滿足應用要求的存儲器容量最小的微控制器。

2、引導存儲器

在較大的微控制器系統或基於處理器的系統中,用戶可以利用引導代碼進行初始化。應用本身通常決定了是否需要引導代碼,以及是否需要專門的引導存儲器。

3、配置存儲器

對於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片上系統(SoC),可以使用存儲器來存儲配置信息。這種存儲器必須是非易失性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大多數情況下,FPGA採用SPI介面,但一些較老的器件仍採用FPGA串列介面。

4、程序存儲器

所有帶處理器的系統都採用程序存儲器,但是用戶必須決定這個存儲器是位於處理器內部還是外部。在做出了這個決策之後,用戶才能進一步確定存儲器的容量和類型。

5、數據存儲器

與程序存儲器類似,數據存儲器可以位於微控制器內部,或者是外部器件,但這兩種情況存在一些差別。有時微控制器內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兩種數據存儲器,但有時不包含內部EEPROM,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存儲大量數據時,用戶可以選擇外部的串列EEPROM或串列快閃記憶體器件。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儲器

存儲器可分成易失性存儲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儲器,前者在斷電後將丟失數據,而後者在斷電後仍可保持數據。用戶有時將易失性存儲器與後備電池一起使用,使其表現猶如非易失性器件,但這可能比簡單地使用非易失性存儲器更加昂貴。

7、串列存儲器和並行存儲器

對於較大的應用系統,微控制器通常沒有足夠大的內部存儲器。這時必須使用外部存儲器,因為外部定址匯流排通常是並行的,外部的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也將是並行的。

8、EEPROM與快閃記憶體

存儲器技術的成熟使得RAM和ROM之間的界限變得很模糊,如今有一些類型的存儲器(比如EEPROM和快閃記憶體)組合了兩者的特性。這些器件像RAM一樣進行讀寫,並像ROM一樣在斷電時保持數據,它們都可電擦除且可編程,但各自有它們優缺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器

㈦ 計算機存儲設備的分類、功能及特點

分類:用來存儲信息的設備稱為計算機的存儲設備,如內存、硬碟、軟盤和光碟。內存是直接與CPU相聯系的存儲設備,運算速度快,價格高。

功能:硬碟是微機主要的存儲設備,它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讀寫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特點:成本低、重量輕、價格便宜、碟片易於保存和攜帶,但讀寫速度慢。光碟的主要特點是存儲容量大,可靠性高。

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

主板上的存儲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數據和程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關閉電源或斷電,數據會丟失。

(7)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中採用只有兩個數碼「0」和「1」的二進制來表示數據。記憶元件的兩種穩定狀態分別表示為「0」和「1」。日常使用的十進制數必須轉換成等值的二進制數才能存入存儲器中。計算機中處理的各種字元,例如英文字母、運算符號等,也要轉換成二進制代碼才能存儲和操作。

由於電容不可能長期保持電荷不變,必須定時對動態存儲電路的各存儲單元執行重讀操作,以保持電荷穩定,這個過程稱為動態存儲器刷新。PC/XT機中DRAM的刷新是利用DMA實現的。

應用可編程定時器8253的計數器1,每隔1⒌12μs產生一次DMA請求,該請求加在DMA控制器的0通道上。當DMA控制器0通道的請求得到響應時,DMA控制器送出到刷新地址信號,對動態存儲器執行讀操作,每讀一次刷新一行。

㈧ 計算機內存儲器分為哪兩種,談談其主要作用

1、磁芯存儲器:

是隨機存取計算機存儲器的主要形式。這種存儲器通常被稱為核心存儲器,或者非正式地稱為核心存儲器。

核心使用微小的磁環(環),核心通過線程來寫入和讀取信息。
每個核心代表一點信息。 磁芯可以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順時針或逆時針)磁化,存儲在磁芯中的位為零或一,取決於磁芯的磁化方向。

布線被布置成允許單個芯被設置為1或0,並且通過向所選擇的導線發送適當的電流脈沖來改變其磁化。 讀取內核的過程會導致內核重置為零,從而將其擦除。
這稱為破壞性讀數。 在不進行讀寫操作時,即使關閉電源,內核也會保持最後的值。 這使它們成為非易失性的。

2、半導體存儲器(semi-conctor memory):

是一種以半導體電路作為存儲媒體的存儲器,內存儲器就是由稱為存儲器晶元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組成。

按其功能可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簡稱RAM)和只讀存儲器(只讀ROM)。體積小、存儲速度快、存儲密度高、與邏輯電路介面容易。

(8)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擴展閱讀

早期的計算機最常見的存儲器是各種磁芯製成的。這種磁芯存儲器已被微型集成電路塊上的半導體存儲器所取代。磁芯存儲器是華裔王安於1948年發明的(注)。最初的磁芯存儲器只有幾百個位元組的容量。

磁芯的英文名稱就是core,磁芯存儲器就叫作core memory。雖然磁芯存儲器已經被淘汰,但一些人還是出於習慣把內存叫做core。

在鐵氧體磁環里穿進一根導線,導線中流過不同方向的電流時,可使磁環按兩種不同方向磁化,代表「1」或「0」的信息便以磁場形式儲存下來。

最常見的核心存儲器形式,X /
Y線重合電流,用於計算機的主存儲器,由大量小環形亞鐵磁陶瓷鐵氧體(磁芯)組成網格結構(組織為「堆疊「稱為平面的層」,電線穿過核心中心的孔。

在早期系統中有四條線:X,Y,Sense和Inhibit,但後來的核心將後兩條線組合成一條Sense
/
Inhibit線。每個環形線圈存儲一位(0或1)。每個平面中的一個位可以在一個周期內被訪問,因此一個字數組中的每個機器字被分布在一堆「平面」上。

每個平面將並行操作一個字的一位,允許在一個周期內讀取或寫入完整的字。

㈨ 存儲器可分為哪兩種

存儲器可分為即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簡稱內存和外存。

內存是直接受CPU控制與管理的並只能暫存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儲器。存於外存中的程序必須調入內存才能運行,內存是計算機工作的舞台。內存與外存的區別是:內存只能暫存數據信息,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數據信息;

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須藉助內存才能與CPU交換數據信息;內存的訪問速度快,外存的訪問速度慢。內存可分為:RAM與ROM。RAM的特點是:可讀可寫,但斷電信息丟失。ROM用於存儲BIOS。外存有:磁碟(軟盤和硬碟)、光碟、U盤(電子盤)。

(9)簡單存儲器的用途分類擴展閱讀: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目前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假設一個存儲器的地址碼由20位二進制數(即5位十六進制數)組成,則可表示220,即1M個存儲單元地址。每個存儲單元存放一個位元組,則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為1KB。

㈩ 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