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年度的十大科技熱詞有哪些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很多的人享受到了科學的恩惠。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年度的十大科技熱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十大科技熱詞
無線充電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於無線電力輸送技術。無線充電,又稱作感應充電、非接觸式感應充電,是利用近場感應,也就是電感耦合,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該裝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並同時供其本身運作之用。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電感耦合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
過頂業務 over-the-top service,OTT service (通信)
互聯網企業利用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基礎網路,直接面向用戶提供的服務。電信運營商只起到傳輸通道的作用,因類似於籃球則顫運動中的“過頂傳球”而得名。
電磁黑洞
電磁黑洞是東南大學崔鐵軍教授研究小組在普渡大學科學家提出的“光學黑洞”理論方案的基礎上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構造的模擬了微波頻段的實驗裝置。該裝置在微波頻段,模擬黑洞對電磁波的吸收率可達到99%以上。這一新研究銷判構建了吸收電磁波的全新方法,同時又可以控制電磁波的吸收輻射。由於對電磁波的高效吸收性,電磁黑洞可望在電磁隱身等方面獲得重要應用。
藍色經濟區
藍色經濟區,是指依託海洋資源,以勞動地域分工為基礎形成的、以海洋產業為主要支撐的地理區域,它是涵蓋了自然生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諸多因素的復合功能區。基本特徵是:依託海洋,海陸統籌,高端產業聚集,生態文明,科技先導。
腦機介面
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有時也稱作“大腦埠”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腦機融合感知 ”brain-machine interface,它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在單向腦機介面的情況下,計算機或者接受腦傳來的命令,或者發送信號到腦(例如視頻重建),但不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而雙向腦機介面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
自媒體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轉化醫學
轉化或轉換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兩三年來國際醫學健康領域出現的新概念,同個性化醫學(Personalized Medicine)、可預測性醫學等一同構成系統醫學(systems medicine,包括系統病理學、系統葯物學、系統診斷與綜合治療等)的體系,建立在基因組遺傳學、組學晶元等系統生物學與技術基礎上的現代醫學,系統科學理論與自動化通訊技術之間的互動密切,從而使科學研究向工程技術應用的產業化過程快速實施,系統科學應用於醫葯學而將導致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距離迅速縮短。
暗能量
暗能量和暗物質是一種不可見的、能推動宇宙運動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恆星和行星的運動皆是由暗能量與萬有引力來推動的。根據“普朗克”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對宇宙的組成部分有了新的認識,宇宙中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比例高於此前假設(73%),而暗能量這股被認為是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則比想像中少,占不到70%。[1] [2] 暗能量是宇宙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性的重大成果。支持暗能量的主要證據有兩個。一是對遙遠的超新星所進行的大量觀測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脹。按照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加速膨脹的現象推論出宇宙中存在著壓強為負的“暗能量”。
產油微藻
微藻是指一些微觀的單細胞群體,是最低等的、自養的釋氧植物。它是低等植物中種虧盯改類繁多、分布及其廣泛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或在潮濕的土壤、樹乾等處,幾乎在有光和潮濕的任何地方,微藻都能生存。
認知計算
認知計算出自於IBM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沃森”的稱謂,而現在,它更多的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大數據分析方式。隨著信息的增加,計算機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隨著時間推移,以學習的、交互的方式,隨著數據的進一步增長逐步提高認知的分析行為, 就像大腦會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認知計算”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聯姻”。
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是當前最熱門的研究領域。相對於普通計算機,基於量子力學特性的量子計算機,擁有超乎想像的並行計算與存儲能力,求解一個億億億變數的方程組,具有億億次計算能力的“天河2號”需要100年,而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只需要0.01秒就可解出。當量子計算機應用之時,現在的密碼破譯、基因測序等科學難題,將可迎刃而解。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概念源於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機器學習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其動機在於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路,它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自2006 年以來,機器學習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圖靈試驗(圖靈,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鼻祖),至少不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了。在技術手段上不僅僅依賴於雲計算對大數據的並行處理能力,而且依賴於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就是Deep Learning。藉助於Deep Learning 演算法,人類終於找到了如何處理“抽象概念”這個亘古難題的方法。
年度的科技熱詞
VR/AR
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是今年備受關注的兩個詞。VR就是虛擬現實技術,在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而AR就是增加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技術。網上一段視頻你一定不會陌生(如圖),然而這段讓人尖叫的視頻,卻與“欺騙”“謊言”掛鉤,因為這是特效合成的。但VR/AR技術是實實在在的產品,比如VR眼鏡、VR一體機等。這是一個讓宅男心跳加速的技術,前不久,號稱柳岩進行了一次VR直播,據報道在線人數接近2000萬人次。
不僅如此,VR也讓游戲找到了新的出路,索尼的`PSVR更是賣瘋了。據報道,PSVR在日本上市四天就賣出了46492台。不過,沉浸感和眩暈症一直是VR設備所詬病的,看來VR還處於爆發前夕。
說到AR,只要了解今年最火爆的一款游戲就行。PokemonGO中文名稱口袋妖怪,這是一個AR+情懷的游戲,讓外國人慾罷不能。網路地圖嗅到了一波商機,推出了網路AR導航,讓路痴也敢白天晚上隨便閑逛。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也許你對概念並不熟悉,但你對AlphaGo一定非常熟悉,就是它在用高超的棋藝戰勝了李世石,直接引爆了這一輪人工智慧的熱潮。前不久,三連冠的柯潔也認慫,聲稱干不過AlphaGo。圍棋高手引以為傲的不被機器戰勝的領域,就這樣淪陷了。
據《科學》雜志判斷,到2045年,世界上5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而在中國這個數據是77%。也就是說,30年之內,我國每4個工作中至少有3個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尤其是助理、翻譯、保安,這些工作可能都會被取代。今天的人臉識別,可以做到比人20倍更精確的辨識人臉。
科技巨頭們並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大力開墾這塊領域。下面羅列一下今年關於人工智慧的收購案。
2016年1月份,蘋果收購人工智慧初創公司Emotient,這家公司的成果在於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讀取圖片中的面部表情。
2016年5月份,eBay宣布收購Expertmaker,這是一家使用機器學習進行大數據分析的瑞典企業。 2016年5月份,英特爾收購了專門從事計算機視覺 (CV)演算法的初創公司It-seez,計劃利用Itseez專業能力來創建從汽車到安全系統的物聯網(IoT)。
2016年8月份,微軟收購了一個兩年半的初創公司Ge-nee,其主要產品是一款擁有AI技術的智能日程工具。
2016年9月份,谷歌相繼收購了用於開發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慧平台Api.ai,距離收購視覺搜索創企Moodstock僅過去兩個月之久。
2016年9月份,亞馬遜低調收購了機器人創業公司An-gel.ai,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成為亞馬遜“新機器人產品”的項目負責人。
有名的科技熱詞
大數據
大數據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但大數據並不在“大”,而在於“有用”。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對於很多行業而言,如何利用這些大規模數據是成為贏得競爭的關鍵。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大量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長尾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做服務轉型;3、面臨互聯網壓力之下必須轉型的傳統企業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
“大數據”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意義並不代表其能取代一切對於社會問題的理性思考,但企業組織利用相關數據和分析可以幫助它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開發新產品、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等等。例如,通過結合大數據和高性能的分析,及時解析故障、問題和缺陷的根源,每年可能為企業節省數十億美元;為成千上萬的快遞車輛規劃實時交通路線,躲避擁堵;分析所有SKU,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來定價和清理庫存;根據客戶的購買習慣,為其推送他可能感興趣的優惠信息;從大量客戶中快速識別出金牌客戶等等。
獨角獸
獨角獸企業原本是美國風投界的術語。用來描述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這些企業最初通常是以軟體為主,但現在漸漸包括了其他領域的行業。到2015年8月止,在獨角獸企業名單上排行在前的企業有Uber(交通),小米(電子消費品),Airbnb(住宿), Palantir(大數據)和Snapchat(社交媒體)。
由獨角獸衍生而來的詞:十角獸,指估值超過100 億美元的初創企業。超級獨角獸,super-unicorn,指估值超過1千億的公司,例如Facebook。獨角鯨,加拿大技術獨角獸一般被稱為獨角鯨。
⑵ 刷機大師裡面說的輸入rom熱詞是什麼意思
ROM是由英文Read only Memory的首衫首槐字母構成的,意為只讀存儲器。
具芹配體參見或友 http://proct.pconline.com.cn/itbk/sjtx/sj/1109/2517782.html
⑶ 12個NFT重點熱詞詳解
12個NFT重點熱詞解析
NFT定義:即非同質化代幣,NFT是映射笑褲特定資產的非同質化通證,本質上是基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
特點:
標記特定資產的所有權
真實性與唯一性
錨定非同質化資產價值
FT定義:即同質化代幣。
特點:
能夠替換
統一性
可接近無窮拆分
區塊鏈定義: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防篡改、防抵賴的技術體系。
特點:
去中心化
開放性、安全性
獨立性、匿名性
智能合約定義:指以信息化方式傳播、驗證或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議。
特點:
沒有第三方可以進行可信交易
交易可追蹤且不可逆轉
目的:
提供優於傳統合約的安全方法
減少合約相關交易成本
哈希演算法:哈希演算法可以將一個數據轉換為一個標志,這個標志和判升祥源數據的每一個位元組都有十分緊密的關系。
ETH:即以太幣,被視為比特幣2.0版,採用與比特幣不同的區塊鏈技術以太坊。
元宇宙:元宇宙是一套吸納了信息革命、互聯網革命、人工智慧革命,以及 VR、AR、MR,特別是游戲引警在內的虛擬現實技術革命的成果,向人掘搏類展現出構建與傳統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數字世界的全新理念與體系。
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是指在可編程的公有區塊鏈網路上搭建的,以加密貨幣價值錯定、借貸、互換等類金融活動為功能目標,由一系列智能合約和應用程序,共同構成的區塊鏈應用項目。
DApp:即分布式應用或去中心化,應用指底層區塊鏈平台衍生的各種分布式應用程序,一般是開源和去中心化。
Flow鏈
定義:是一個快速,去中心化且對開,發人員友好的區塊鏈。
目的:為下一代應用程序、游戲以及數字資產提供動力。
Gas費:Gas是用於測量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執行特定操作所需工作量的單位,Gas費是以太坊首創的一個概念。說白了就是過路費,發起一筆交易,執行一段程序,就需要掏錢。
IPFS
定義:IPFS是一個分布式的web,點到點超媒體協議。
目的: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快速、安全的互聯網。
⑷ 2019十大流行語與熱詞
近日,《咬文嚼字》發布2019年十大流行語,其中,區塊鏈、檸檬精、996、霸凌主義等熱詞上榜。據悉,2019十大流行語是《咬文嚼字》編輯部2019年度的流行語評選活動中,當選的十大流行語。下面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2019十大流行語與熱詞:
一、文明互鑒
互鑒,即相互借鑒;文明互鑒,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加強交流,相互借鑒。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五年來,習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場合闡述「文明交流互鑒」主張,其內涵不斷豐富,影響不斷擴大。2019年5月15日,習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再次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引起全球共鳴。「文明互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文明互鑒」已成為全球「熱詞」,在國際、國內媒體上廣為傳播。
二、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2019年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已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
三、硬核
硬核,譯自英語「hardcore」,原指一種力量感強、節奏激烈的說唱音樂風格。後來引申指「面向核心受眾,有一定難度和欣賞門檻的事物」,如「硬核游戲」(hardcore game)即指玩起來非常有難度的游戲。近年來,其含義進一步引申,人們 常用 「硬核」形容「很厲害」「很彪悍」「很剛硬」,如「硬核規定」「硬核媽媽」「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今年年初,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陪鉛引發了一場對「硬核科幻」的討論,「硬核」的熱度進一步增高。
四、融梗
梗,來源於「哏」,本指藝術作品中的笑點,也指故事的情節、片段及創意等。融梗,即把別人精彩的創意融合進自己的作品中。近年來,因多部文藝作品涉嫌「抄襲」,網路上出現過好幾次針對「融梗」定性的集體討論。但到底是「合理借鑒」還是「違法抄襲」,二者的「邊界」到底在哪,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今年10月底,熱播影片《少年的你》的原小說被爆料「融梗」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多部作品,網友議論紛紛。易中天在微博上發文點評,認為「除非極個別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夠做到絕不借鑒,關鍵在於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襲,還是創造性地用人如己」。「融梗」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五、××千萬條,××第一條
2019年春節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受到普遍好評,國內外影迷紛紛叫好。在影片中反復出現的行車安全提示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一下流傳開來。這句「安全守則」並不合轍押韻,讀起來甚至還有點拗口;但貼近現實,能喚起人們的安全意識,在人們心中產生了共鳴。隨後,使用范圍擴大,衍生出了新的造句格式「××千蘆顫好萬條,××第一條」,如「健康千萬條,睡眠第一條」「護膚千萬條,科學第一條」「祝福千萬條,健康第一條」等等。此格式同樣在社會上廣為傳播。
六、檸檬精
檸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檸檬成精」。檸檬味酸,與嫉妒他人時「心中酸溜溜」的感覺相合。因此「檸檬精洞顫」最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來嘲諷他人的,其含義與「嫉妒」類似。近來,它的貶義色彩在不斷淡化,有時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於自嘲,表達對他人或外貌或才華,或物質條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羨慕。「我檸檬精了」就相當於「我羨慕了」。有時也說成「我檸檬了」,或「我酸了」,表達的都是同樣的意思。還出現了「酸甜檸檬精」的說法,多用來形容被別人的浪漫愛情甜到又不禁產生羨慕的「酸」意的復雜心情。
七、996
「996」指一種工作制度: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這種工作制度常出現在互聯網等高科技公司。2019年3月,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們在網路上公開抵制「996」工作制。2019年4月12日,阿里巴巴的官方微博發布了馬雲的一段發言,馬雲稱「996」是修來的福報,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彈。當天下午,馬雲立即回應,稱「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996」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招致了社會各界的批評。
八、我太難/南了
「我太難了」出自「快手」視頻網站上的一個「土味視頻」。視頻配了一曲憂傷的音樂,主播眉頭緊鎖,眼神空洞,一邊說著「我太難了,老鐵,最近壓力很大」,一邊欲哭無淚地用雙手緊緊扶住額頭。該視頻發布後,「我太難了」立即引爆網路。隨後,網路上還出現了以「我太難了」為主題的表情包,為了好玩有趣,用麻將牌中的「南風」代「難」。也有人據此把話說成「我太南了」。「我太難/南了」的流行,是普通網民希望釋放生活壓力的心理表現。
九、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出自2019年暑期熱播的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的嘉賓黃曉明之口。在節目中,作為「店長」的黃曉明以自我為中心,在有關餐廳菜式、采購等事情上,常常不顧及其他人的意見,將盲目自信及獨斷專行表現得淋漓盡致。黃曉明在節目中的「經典」台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事不需要討論」「聽我的,我說了算」等等,迅即在網上流傳開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霸道、蠻橫人格的嘲笑和反感。
十、霸凌主義
霸凌,音譯自英語「bully」,指橫行霸道、恃強凌弱。霸凌主義,指用「霸凌」的方式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絲毫不顧及國際關系准則,絲毫不考慮其他國家的合理要求,頻繁揮舞制裁和關稅大棒,動輒施壓別國,粗暴干涉他國事務。並且連偽裝和說辭也不要了,赤裸裸地宣稱「美國優先」,要全世界維護美國的利益,為美國買單,給美國讓利。一意孤行,屢屢挑起事端,並「誠實」地承認軍隊滯留中東是為了石油。「霸凌主義」是一個國際熱詞,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美國的霸凌主義思維和行徑,給全球帶來巨大危害。
⑸ 大數據熱門詞彙匯總
大數據熱門詞彙匯總
可以說,大數據是如今IT行業最熱門的趨勢之一,它催生出了處理大數據的一批全新技術。而新技術帶來了新的熱門詞彙:首字母縮略詞、專業術語和產品名稱等。連"大數據"這個短語本身都讓人犯暈。許多人一聽到"大數據",覺得是指"大量數據",而大數據的涵義絕不僅僅涉及數據量的多寡。
下面是我們認為你要熟悉的幾個熱門詞彙,按字母順序排列。
ACID
ACID的全稱是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和持久性,這其實是一組需求或屬性:如果這四個方面都得到遵守,就能在處理過程中確保資料庫事務的數據完整性。雖然ACID問世已有一段時日,但是事務數據量的急劇增長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在處理大數據時需要滿足ACID的規定。
大數據三要素
如今的IT系統在生成數量、速度和種類都很"龐大"的數據。
數量:IDC公司估計,今年全球信息總量將達到2.7澤位元組(這相當於27億太位元組),而且每兩年就翻一番。
速度:讓IT管理人員們頭痛的不僅僅是數據數量,還有數據從金融系統、零售系統、網站、感測器、無線射頻識別(RFID)晶元以及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網路源源而來的速度越來越快。
種類:如果回到5年前或可能10年前,IT人員處理的轎扒主要是字母數字數據,它們很容易存儲在關系資料庫中整齊排列的行和列中。現在不再是這樣了。如今,推特和Facebook上的帖子、各種文檔及網頁內容等非結構化數據都是大數據組合的一部分。
列式(或列型)資料庫
一些新一代資料庫(如開源Cassandra和惠普的Vertica資料庫)被設計成了按列存儲數據,而不是像傳統的SQL資料庫那樣按行存儲數據。這種設計提供了更快的磁碟訪問速度,提高了處理大數據時的性能。對數據密集型業務分析應用系統而言,列式資料庫尤其受到歡迎。
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這個概念存在至今已有大概25年了,具體指將數據從多個操作IT系統復制到面向業務分析應用系統的輔助離線數卜喚據庫
但是隨著數據量急劇增長,數據倉庫系統正在迅速改變。它們需要存儲更多的數據以及更多種類的數據,因而數據倉庫管理成為一大難題。10年或20年前,數據可能每周或每月復制到數據倉庫系統中;而如今,數據倉庫的更新要頻繁得多,有的甚至實時更新。
ETL
將數據從一個資料庫(比如支持銀行應用事務處理系統的資料庫)轉移到另一個資料庫(比如用於業務分析的數據倉庫系統)時,就要用到提取、轉換和載入(ETL)軟體。數據從一個資料庫傳送到另一個資料庫時,常常需要對數據進行重新格式化和清理操作。
由於數據量急劇增長,數據處理速度大大加快,對ETL工具的性能要求也大大提高了。
Flume
Flume是屬於Apache Hadoop大家族(其他技術包括HBase、Hive、Oozie、Pig和Whirr)的一項技術,這種框架用於為Hadoop填充數據。該技術使用散布於應用伺服器、Web伺服器、移動設備及其他系統上的軟體代理,收集數據,並將數據傳送到Hadoop系統。
比如說,公司可以使用在Web伺服器上運行的Apache Flume,收集來自推特帖子的數據,以便分析。
地理空間分析
推動大數據潮流的一個趨勢是,由如今的IT系統生成和收集的地理空間數據越來越多。常言道,一幅圖片的信息量抵得上1000個單詞;所以難怪越來越多的地圖、圖表、照片及其他基於地理位置的內容是導致如今大數據呈爆炸式增長的主要動因。
地理空間分析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數據可視化(參閱下面的"可視化"條目),在地理地圖上覆蓋數據,以幫助用戶更清楚地理解大數據分析的結果。
Hadoop
Hadoop是一種開源平台,用於開發分布式、數據密集型的應用程序。它由Apache軟體基金會控制。
Hadoop的發明者是雅虎公型帆凱司的開發者道格o卡廷(Doug Cutting),他在谷歌實驗室的MapRece概念這個基礎上開發出了Hadoop,以他兒子的玩具象命名。
另外,HBase是一種非關系資料庫,它是作為Hadoop項目的一部分開發而成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是Hadoop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Hive則是建立在Hadoop基礎上的數據倉庫系統。
內存中資料庫
計算機在處理事務或執行查詢時,一般從磁碟驅動器獲取數據。但是當IT系統處理大數據時,這個過程可能實在太慢。
內存中資料庫系統利用計算機的主內存來存儲經常使用的數據,因而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內存中資料庫產品包括SAP HANA和甲骨文Times Ten內存中資料庫。
Java
Java是一種編程語言,由現隸屬甲骨文公司的Sun開發,於1995年發布。Hadoop和其他許多大數據技術都是使用Java開發而成的,它仍是大數據領域一種主要的開發技術。
Kafka
Kafka是一種高吞吐量的分布式消息傳送系統,最初是在LinkedIn開發而成,用於管理該服務網站的活動流(關於網站使用情況的數據)和操作數據處理流水線(關於伺服器組件的性能)。
Kafka在處理大量流式數據時很有效,而流式數據是許多大數據計算環境的一個關鍵問題。由推特開發的Storm是另一種大行其道的流處理技術。
Apache軟體基金會已將Kafka列為一個開源項目。所以,別以為這是有缺陷的軟體。
延遲時間
延遲時間是指數據從一個點傳送到另一個點過程中的延遲,或者是某個系統(如應用程序)響應另一個系統的延遲數量。
雖然延遲時間不是什麼新術語,但是隨著數據量不斷增長,IT系統竭力跟上步伐,如今你更常聽到這個術語。簡單地說,"低延遲"是好事,"高延遲"是壞事。
映射/化簡
映射/化簡(Map/Rece)這種方法是指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多個較小的部分,然後將它們分發到多台計算機上,最後把它們重新組裝成一個答案。
谷歌的搜索系統用到了映射/化簡概念,這家公司有一個品牌名為MapRece的框架。
谷歌在2004年發布的一份白皮書描述了它使用映射/化簡的情況。Hadoop之父道格o卡廷充分認識到了其潛力,開發出了同樣借用映射/化簡概念的第一個版本的Hadoop。
NoSQL資料庫
大多數主流的資料庫(如甲骨文資料庫和微軟SQL Server)基於關系型體系結構,使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用於開發和數據管理。
但是名為"NoSQL"(有些人現在稱NoSQL表示"不是只有SQL")的新一代資料庫系統基於支持者們認為更適合處理大數據的體系結構。
一些NoSQL資料庫是為提高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設計的,另一些NoSQL資料庫在處理文檔及其他非結構化數據方面比較有效。典型的NoSQL資料庫包括Hadoop/HBase、Cassandra、MongoDB和CouchDB,而甲骨文等一些知名開發商已推出了各自的NoSQL產品。
Oozie
Apache Oozie是一種開源工作流引擎,用於幫助管理面向Hadoop的處理工作。使用Oozie,一系列工作可以用多種語言(如Pig和MapRece)來加以定義,然後彼此關聯起來。比如說,一旦從操作應用程序收集數據的作業已完成,程序員就可以啟動數據分析查詢任務。
Pig
Pig是Apache軟體基金會的另一個項目,這個平台用於分析龐大的數據集。就其本質而言,Pig是一種編程語言,可用於開發在Hadoop上運行的並行計算查詢。
定量數據分析
定量數據分析是指使用復雜的數學或統計模型,解釋金融和商業行為,或者甚至預測未來的行為。
由於如今收集的數據量急劇增加,定量數據分析已變得更加復雜。但是如果公司知道如何利用海量數據,獲得更好的可視性,深入了解公司業務,並且洞察市場發展趨勢,那麼更多的數據也有望在數據分析方面帶來更多的機會。
一個問題是,擁有這種分析技能的人才嚴重匱乏。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表示,光美國就需要150萬名擁有大數據分析技能的分析員和管理員。
關系資料庫
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是如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資料庫,包括IBM的DB2、微軟的SQL Server和甲骨文資料庫。從銀行應用系統、零售店的銷售點系統到庫存管理應用軟體,大多數的企業事務處理系統都在RDBM上運行。
但有些人認為,關系資料庫可能跟不上如今數據量和種類都呈爆炸式增長的形勢。比如說,RDBM當初在設計時著眼於處理字母數字數據,處理非結構化數據時不是同樣有效。
分片
隨著資料庫變得越來越龐大,處理起來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分片(sharding)是一種資料庫分區技術,把資料庫分成了更小、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具體來說,資料庫被橫向分區,以便單獨管理資料庫表中的不同行。
分片方法讓龐大資料庫的片段可以分布在多台伺服器上,從而提高資料庫的整體運行速度和性能。
另外,Sqoop是一種開源工具,用於將來自非Hadoop來源(如關系資料庫)的數據轉移到Hadoop環境。
文本分析
導致大數據問題的因素之一是,從推特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網站、外部新聞源,甚至公司內部收集而來以便分析的文本數量越來越多。由於文本是非結構化數據(不像通常存儲在關系資料庫中的結構化數據),主流的業務分析工具面對文本時常常束手無策。
文本分析採用了一系列方法(關鍵字搜索、統計分析法和語言研究法等),從基於文本的數據中獲得洞察力。
非結構化數據
就在不久前,大部分數據還是結構化數據,這種字母數字信息(如來自銷售交易的財務數據)很容易存儲在關系資料庫中,並由商業智能工具來分析。
但是如今共計2.7澤位元組的存儲數據中很大一部分是非結構化數據,比如基於文本的文檔、推特消息、發布在Flickr上的照片、發布在YouTube上的視頻,等等。(頗有意思的是,每分鍾有長達35個小時的視頻內容上傳到YouTube。)處理、存儲和分析所有這些凌亂的非結構化數據常常是如今的IT系統面臨的難題。
可視化
隨著數據量的增長,人們使用靜態的圖表和圖形來理解數據越來越困難了。這就導致開發新一代的數據可視化和分析工具,能夠以新的方式呈現數據,從而幫助人們理解海量信息。
這些工具包括:標以色碼的熱圖,三維圖形,顯示一段時間內變化的動畫可視化,以及在地理地圖上覆蓋數據的地理空間呈現。今天的先進數據可視化工具還具有更強的互動性,比如允許用戶放大某個數據子集,進行更仔細的檢查。
Whirr
Apache Whirr是一組Java類庫,用於運行大數據雲服務。更確切地說,它可以加快在亞馬遜彈性計算雲(EC2)和Rackspace等虛擬基礎設施上開發Hadoop集群的過程。
XML
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用來傳輸和存儲數據(別與HTML混為一談,後者用來顯示數據)。藉助XML,程序員們就可以創建通用的數據格式,並通過互聯網共享信息和格式。
由於XML文檔可能非常龐大、復雜,它們往往被認為導致IT部門面臨大數據挑戰。
堯位元組
堯位元組(yottabyte)是一種數據存儲度量指標,相當於1000澤位元組。據知名調研機構IDC公司估計,今年全球存儲的數據總量預計將達到2.7澤位元組,比2011年增長48%。所以,我們離達到堯位元組這個大關還有很長一段路,不過從目前大數據的增長速度來看,那一天的到來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快。
順便說一下,1澤位元組相當於1021位元組的數據。它相當於1000艾位元組(EB)、100萬拍位元組(PB)和10億太位元組(TB)。
ZooKeeper
ZooKeeper是由Apache軟體基金會創建的一項服務,旨在幫助Hadoop用戶管理和協調跨分布式網路的Hadoop節點。
ZooKeeper與HBase緊密集成,而HBase是與Hadoop有關的資料庫。ZooKeeper是一項集中式服務,用於維護配置信息、命名服務、分布式同步及其他群組服務。IT管理人員用它來實現可靠的消息傳遞機制、同步流程執行及實施冗餘服務。
⑹ 麥客存儲-互聯網巨頭,為何爭先搶占元宇宙賽道
近幾個月來,元宇宙的興起的勢頭愈演愈烈,互聯網巨頭中的騰訊、位元組跳動、網易、微軟等相繼入局,搶占元宇宙賽道。元宇宙能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熱詞,源於今年在線游戲創作平台Roblox今天3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元宇宙」第一股。
元宇宙一詞雖因游戲領域火起來,但不代表它只是游戲。游戲算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形態之一,游戲玩家會用虛擬身份,在基於現實場景構建的虛擬世界中遊玩,在游戲世界中與不同玩家進行交易。追根究底元宇宙到底是什麼?它若鏈接未來,需要怎樣實現呢?
元宇宙,虛實結合
淺顯來說,元宇宙是基於AR/VR、虛擬空間等技術構建成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可以認知為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結合,它的實現對我們生活改變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在它所具備的擴展現實技術下,實現一場沉浸式體驗,可以基於數字孿生和3D渲染技術生成虛實場景。
此外,基於雲計算、人工智慧和高速網路,能搭建基礎軟體硬體服務,若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就會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元宇宙下生活的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完整的自我驅動和迭代能力,每個人可以對內容進行生產、編輯,可以豐富體驗與互動。
雲計算,實現鏈接
但想實現元宇宙「沉浸感」「低延時」「隨地」的特性,需要依賴於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與支持,而能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的雲計算,可以很好的解決中心流量擁堵和智能終端爆發式增長帶來的計算資源匱乏等問題,實現「沉浸感」、「低延時」特性。
此外,雲計算能夠提供本地的存儲、計算、網路等核心能力,在響應高速需求時提升隱私數據的保護程度滿足元宇宙「隨地」的特性,為元宇宙發展掃清障礙。麥客存儲開創的雲計算服務,是構建在能提供基礎計算服務單元,提供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計算服務的雲主機之上,並通過雲硬碟來提供低時延、高持久性、高可靠的分布式數據塊存儲。
任一存儲副本所在的設備出現故障時,系統會自動復制數據恢復三副本可用,有效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服務,此外支持容量的熱擴容,即不卸載雲硬碟、不暫停讀寫的情況下,對雲硬碟設備容量進行擴容,還可以使用雲硬碟快照隨時對數據進行備份和恢復,並可快速大量復制和跨地域遷移。
穩定可靠、易於擴展、易用靈活等優勢的雲計算,利於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新一輪技術變革的引領下會讓元宇宙發揮更大的魅力。作為分布式存儲技術引領者的麥客存儲,會在這次變革中為大家提供智能、敏銳、高效的產品與服務。
⑺ 雲計算,雲處理,雲存儲
【雲計算】 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這是一個美麗的網路應用模式。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雲計算」圖書版本也很多,都從理論和實踐上介紹了雲計算的特性與功用。 基本概念和特點 英譯:clou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er; cloud-based。 雲計算時代,可以拋棄U盤等移動設備,只需要進入Google Docs頁面,新建文檔,編輯內容,然後,直接將文檔的URL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開瀏覽器訪問URL。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因PC硬碟的損壞而發生資料丟失事件。 1、狹義雲計算 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 2、廣義雲計算 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解釋: 這種資源池稱為「雲」。「雲」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伺服器集群,包括計算伺服器、存儲伺服器、寬頻資源等等。雲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並由軟體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業務,有利於創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是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雲計算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總的來說,雲計算可以算作是網格計算的一個商業演化版。早在2002年,我國劉鵬就針對傳統網格計算思路存在不實用問題,提出計算池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計算機用高速網路連接起來,用專門設計的中間件軟體有機地粘合在一起,以Web界面接受各地科學工作者提出的計算請求,並將之分配到合適的結點上運行。計算池能大大提高資源的服務質量和利用率,同時避免跨結點劃分應用程序所帶來的低效性和復雜性,能夠在目前條件下達到實用化要求。」如果將文中的「高性能計算機」換成「伺服器集群」,將「科學工作者」換成「商業用戶」,就與當前的雲計算非常接近了。 雲計算具有以下特點: (1) 超大規模 。 「雲計算管理系統 」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 虛擬化。 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 (3) 高可靠性 。「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 (4) 通用性。 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 (5) 高可擴展性 。「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6) 按需服務 。「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象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 (7) 極其廉價。 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雲計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但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為人類進步做貢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