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AMD的CPU里有幾個內存控制器
早期的內存控制器全部都是集成在主板的北橋晶元中,從K8處理器開始AMD將這一傳統進行了改變,那就是把內存控制器直接集成到了CPU核心中。
還有要注意的是,雖然將內存控制器集成於CPU內核當中,CPU無需通過北橋,直接可以對內存進行訪問操作,有效的提高了處理效率。但這樣的設計存在的問題就是對內存延時要求很高,內存延時的提高會給系統性能帶來很大的影響。而目前DDR2內存源芹的困裂宏延時還無法和DDR內存相比,盡管隨著技術的發展,DDR2內存的延時也在逐步下降,與DDR內存相比差距已經大為縮短。但是,如果AM2搭配低頻的DDR2 533內存甚至更低的DDR2 400,內存帶寬的提高所帶來的系統性能的提升是無法抵銷內存延時給系統性能的影響,因此AM2隻有汪冊搭配DDR2 667和DDR2 800內存時才能體現到系統性能的提升。
——————————————————
因此我判斷 有一個內存控制器
㈡ 一台計算機有幾個dma控制器
可以像你說的那樣,詳細看看一下。
DMA(Direct Memory Access)哪並虛,即直接存儲器存取,是一種快速傳送數據的機制。數據傳遞可以從適配卡到內存,從內存到適配卡或從一段內存到另一段內存。
利用它進行數據傳送時不需要CPU的參與。每台電腦主機板上都有DMA控制器,通常計算機對其編程,並用一個適配器上的ROM(如蔽戚軟盤驅動控制器上的ROM)來儲存程李燃序,這些程序控制DMA傳送數據。一旦控制器初始化完成,數據開始傳送,DMA就可以脫離CPU,獨立完成數據傳送。
在DMA傳送開始的短暫時間內,基本上有兩個處理器為它工作,一個執行程序代碼,一個傳送數據。利用DMA傳送數據的另一個好處是,數據直接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傳送,不需要中間媒介。如果通過CPU把一個位元組從適配卡傳送至內存,需要兩步操作。首先,CPU把這個位元組從適配卡讀到內部寄存器中,然後再從寄存器傳送到內存的適當地址。DMA控制器將這些操作簡化為一步,它操作匯流排上的控制信號,使寫位元組一次完成。這樣大大提高了計算機運行速度和工作效率。
計算機發展到今天,DMA已不再用於內存到內存的數據傳送,因為CPU速度非常快,做這件事,比用DMA控制還要快,但要在適配卡和內存之間傳送數據,仍然是非DMA莫屬。要從適配卡到內存傳送數據,DMA同時觸發從適配卡讀數據匯流排(即I/O讀操作)和向內存寫數據的匯流排。激活I/O讀操作就是讓適配卡把一個數據單位(通常是一個位元組或一個字)放到PC數據匯流排上,因為此時內存寫匯流排也被激活,數據就被同時從PC匯流排上拷貝到內存中。
直接內存訪問(DMA)方式是一種完全由硬體執行I/O交換的工作方式。DMA控制器從CPU完全接管對匯流排的控制。數據交換不經過CPU,而直接在內存和I/O設備之間進行。DMA控制器採用以下三種方式:
①停止CPU訪問內存:當外設要求傳送一批數據時,由DMA控制器發一個信號給CPU。DMA控制器獲得匯流排控制權後,開始進行數據傳送。一批數據傳送完畢後,DMA控制器通知CPU可以使用內存,並把匯流排控制權交還給CPU。
②周期挪用:當I/O設備沒有 DMA請求時,CPU按程序要求訪問內存:一旦 I/O設備有DMA請求,則I/O設備挪用一個或幾個周期。
③DMA與CPU交替訪內:一個CPU周期可分為2個周期,一個專供DMA控制器訪內,另一個專供CPU訪內。不需要匯流排使用權的申請、建立和歸還過程。
㈢ arm的存儲控制器有什麼用分成了8個bank,有什麼好處好像不用存儲控制器也可以接多個外設吧
這8個bank可以分別接8片 片外RAM、FLASH以及其他存儲外設,由於各個外設的匯流排特性不同,所以可以對不同的bank配置不同的匯流排時序。
㈣ 華為緩存鏡像技術最多支持陸續壞幾個控制器
由於緩存支持4個副本,因此支持同時壞任意3個控制器而數據不丟失。而華為的高端存儲,採用的三副本緩存鏡像的機制,因此,只能支持同時壞任意2個控制器而瞎則數據不丟失。而HPE/H3C的高端李神納存儲,雖然物理上有4控節點的控制框,但緩存只有2副本,因此,無法支持任意2個控制器同時故障而不丟失數哪沒據。由於緩存支持4個副本,因此支持同時壞任意3個控制器而數據不丟失。而華為的高端存儲,採用的三副本緩存鏡像的機制,因此,只能支持同時壞任意2個控制器而數據不丟失。而HPE/H3C的高端存儲,雖然物理上有4控節點的控制框,但緩存只有2副本,因此,無法支持任意2個控制器同時故障而不丟失數據。
㈤ IBM存儲DS4700兩個控制器的A控壞了,B控還能用,現在買一新的控制器。怎麼更換,具體步奏是什麼
主板上的部件無法單獨更換的,都得換主板的
㈥ 1什麼是磁碟控制器 2它是干什麼的 3一個電腦有幾個磁碟控制器是不是每塊硬碟都有一個磁碟控制器
硬碟控制器(HardDriveController)是電腦里的控制部件,管理硬碟數據和信息的流動。
硬碟控制器-工作原理
模型
硬碟控制器即磁碟驅動器適配器。是計算機與磁碟驅動器的介面設備。它接收並解釋計算機來的命令,向磁碟驅動器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檢測磁碟驅動器狀態,按照規定的磁碟數據格式,把數據寫入磁碟和從磁碟讀出數據。磁碟控制器類型很多,但它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大體上是相同的。它主要由與計算機系統匯流排相連的控制邏輯電路,微處理器,完成讀出數據分離和寫入數據補償的讀寫數據解碼和編碼電路,數據檢錯和糾錯電路,根據計算機發來的命令對數據傳遞、串並轉換以及格式化等進行控制的邏輯電路,存放磁碟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的只讀存儲器和用以數據交換的緩沖區等部分組成。 硬碟控制器-IDE控制器
串口
IDE控制器經常製作在主板中,最多能夠支持4個硬碟,每秒傳輸數據最多可達66Megabytes(MB),但是許多IDE控制器僅能達到33Megabytes。IDE控制器有幾種變體,常見的就是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附加高級技術),ATA是IBM發明的裝在硬碟里的第二個控制器,能夠大大加快數據的傳輸速度。當前進一步提高了性能的ATA-3和ATA-4正被音頻工作站廣泛使用。如果你不清楚你電腦里用的那一種控制器,可以查閱主板和硬碟的手冊。 ATA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ATA-1 原始的硬碟控制器,與IDE是同一個概念。 ATA-2 通常看作快速ATA(FASTATA)或增強的IDE(EIDE)。EIDE最先由WesternDigital推出,實用新的BIOS,容許管理504MB容量的硬碟。Quantum和Seagate同時推出FastATA,能夠更快的傳輸數據,支持大於504MB的容量,可以聯接4個設備,包括CD-ROM和磁帶機等。 ATA-3ATA-3緊跟著ATA-2推出,但是性能沒有多少改善,通常ATA-3等同於EIDE或FastATA。 ATA-4 ATA-4又稱作UltraATA或UltraDMA,包含ATAPI4規定。ATAPI是""的簡稱,允許CD-ROM和磁帶機與ATA硬碟共享ATA匯流排,ATA-4是今天電腦使用最多的控制器。
硬碟控制器
ATA-5 ATA-5是正在開發中的規定,能夠支持超過66MB速度的傳輸,同時通過改善內部演算法提高了可靠性。要求使用新的UDMA80電纜,新的主板將支持ATA-5。 Apple-ATA 許多Macintosh電腦包括G3和G4也執行IDE,EIDE或UDMA規定,可以使用任何標準的PC硬碟,不過要另外做格式化。
數據吞吐量
因為多種ATA規格的推出,引伸出吞吐量的有關規格: ATA/66 最大數據吞吐量為每秒66MB。 ATA/100類似ATA/66,但是最大數據吞吐量為每秒100MB,主板和硬碟必須同時支持ATA/100,有老改一些第三方生產的PCI卡可以幫侍毀判助電腦運行ATA/100驅動。
硬碟控制器-SCSI控制器
SCSI控制器 SCSI(發音如scuzzy)是非常先進的硬碟控制器,但是通常它的價格高於IDE因此難於普及。SCSI能夠支持多件硬碟和CD-ROM、掃描儀等設備,可以用菊花鏈的方式聯接多達30件設備和外圍,最適合需要巨大容量的錄音棚採用。SCSI控制器傳統上就比IDE快,現在更能夠達到每秒160MB的速度,正在開發的新控制器甚至可以達到每秒320MB。就象IDE,SCSI也有一些不同的版本,如果你的DAW需要最好的性能,使用24bit/96Khz或24bit/192KHz規格的標准,存儲大量的數據,應當首先考慮SCSI。 在系統中使用SCSI需要兩方面的設備:SCSI控制器,通常表現為一塊PCI卡,和SCSI設備如硬碟,余亮CD-ROM等,它們需要用SCSI電纜聯接。最終的選擇取決於你的預算和工作性質,如果希望你的DAW有最多的音軌,應當使用15,000RPM(每分鍾轉數)的SCSI160硬碟。 SCSI的有關規定 SCSI-1 SCSI1是1986年的原始規定,第一個SCSI標准。最多允許聯接7件設備,最大傳輸速度每秒5MB,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SCSI-2 SCSI2又稱為FastSCSI(快速SCSI),在SCSI1的基礎上做了諸多改善,但是直到1994年之前沒有普遍應用。SCSI-2精簡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選項,增加了可靠性,把傳輸速度提高到每秒10MB。 FastWideSCSIFastWideSCSI是SCSI2的一種類型,匯流排寬度增加一倍,成為16bit匯流排,傳輸速度提高到每秒20MB,一個控制器可以聯接14件設備。 UltraSCSIUltraSCSI也是SCSI2的一種類型,使用原始的8-bit匯流排,但是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20MB,單個控制器可以連接的設備仍是7件。 UltraWideSCSIUltraWideSCSI有稱作WideUltraSCSI,如同FastWideSCSI一樣使用16bit匯流排,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40MB,一個控制器可以聯接14件設備。 WideUltra2SCSI Ultra2SCSIUltra2SCSI使用8bit匯流排,但內部時鍾速度加倍,最高傳輸速度達到每秒40MB,單個控制器可以連接的設備仍是7件。 WideUltra2SCSI WideUltra2SCSI在一段時間內是最快的SCSI,使用16bit匯流排,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80MB,內部時鍾速度加倍,一個控制器可以聯接7件設備。 Ultra3SCSIUltra3SCSI又稱為SCSI160,是極快的SCSI標准。使用32bitPCI槽的控制器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80MB,使用64bitPCI槽的控制器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160MB,一個控制器可以聯接14件設備。 SCSI3已經慢慢的降低了價格,它將是24bit/96KHz錄音硬碟的最佳選擇。 Ultra320SCSI Ultra320SCSI是新的SCSI標准,剛剛開始應用。UltraSCSI320使用32bitPCI槽允許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160MB,使用64bitPCI槽的控制器最高傳輸速度為每秒320MB。SCSI320使用16bit匯流排,兼容SCSI160。
硬碟控制器-SAS技術
嵌入式SATA硬碟控制器 SAS(SerialAttachedSCSI)即串列SCSI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磁碟連接技術。它綜合了現有並行SCSI和串列連接技術(光纖通道、SSA、IEEE1394及InfiniBand等)的優勢,以串列通訊為協議基礎架構,採用SCSI-3擴展指令集並兼容SATA設備,是多層次的存儲設備連接協議棧。而SAS磁碟就是採用該介面技術的磁碟,按照業界預測,SAS磁碟將很快取代目前的SCSI磁碟而成為主流磁碟類型。 SAS的特點: 1、更好的性能: 點到點的技術減少了地址沖突以及菊花鏈連結的減速; 為每個設備提供了專用的信號通路來保證最大的帶寬; 全雙工方式下的數據操作保證最有效的數據吞吐量; 2、簡便的線纜連結: 更細的電纜搭配更小的連接器; 3、更好的擴展性: 可以同時連結更多的磁碟設備。 由於串列SCSI(SAS)是點到點的結構,因此除了提高性能之外,每個設備連接到指定的數據通路上提高了帶寬。SAS的電纜結構節省了空間,從而提高了使用SAS硬碟伺服器的散熱、通風能力。一般情況下,較大的並行電纜會帶來電子干擾,SAS的電纜結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此外SAS結構有非常好的擴展能力,最多可以連接16384個磁碟設備。 串列SCSI(SAS)硬碟使用與S-ATA相同的介面,但是使用較多的信號,因此SAS硬碟不能與S-ATA硬碟控制器連結。SAS是通用介面,支持SAS和S-ATA,SAS控制器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碟。S-ATA使用SAS控制器的信號子集,因此SAS控制器支持S-ATA硬碟。 轉介面 初期的SAS硬碟使用2.5英寸封裝,這樣可以使機架伺服器支持更多的硬碟,已經有廠商推出標准3.5英寸的SAS硬碟;初期產品的轉速是10000RPM,而現在15000RPM的產品也已經問世。SAS硬碟與相同轉速的SCSI硬碟相比有相同或者更好的性能。串列介面減少了線纜的尺寸,允許更快的傳輸速度,SAS硬碟傳輸數據可以達到3.0Gbit/sec。 每個SAS電纜有4根電纜,2根輸入2根輸出。SAS可以同時進行數據的讀寫,全雙工的數據操作提高數據的吞吐效率。 作為一種新的存儲介面技術,SAS不僅在功能上可與FibreChannel媲美,還具有兼容SATA的能力,因而被業界公認為取代並行SCSI的不二之選。SAS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靈活性,可以兼容SATA,為用戶節省投資;擴展性,一個SAS域最多可以直連16384個設備;性能卓越,點對點的架構使性能隨埠數量增加而提高;更合理的電纜設計,在高密度環境中提供更有效的散熱。衡量一種技術的優劣通常有4個基本指標,即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和成本。回顧串列磁碟技術的發展歷史,從光纖通道,到SATA,再到SAS,幾種技術各有所長。光纖通道最早出現的串列化存儲技術,可以滿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擴展性的存儲需要,但是價格居高不下;SATA硬碟成本倒是降下來了,但主要是用於近線存儲和非關鍵性應用,畢竟在性能等方面差強人意;SAS應該算是個全才,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碟,很方便地滿足不同性價比的存儲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擴展性的解決方案。
㈦ 集中式存儲允許同時壞幾塊盤
集中式存儲允許同時壞3塊盤。
RAID 5也被叫做帶分布式奇偶位的條帶。每個條帶上都有相當於一個逗塊地那麼大的地方被用來存放奇偶位。
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碟上。盡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損失,但是RAID 5卻能提供較為完美的整體性能,因而也是被廣泛應用的一種磁碟陣列方案。
虛擬化:
採用虛擬化來簡化存儲,提升效率。
盡管存儲集中化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IT管理員還是應該不遺餘力的推進,過程中也應該確保程序持續提供服務,而不會因為遷移而中斷。
如果一切推進的還算順利,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集中化存儲有一個現象非常有趣——孤島存儲時,存儲預算多為每個業務部門獨立核算,而到了集中化存儲時,存儲資源共享,對於每個業務部門而言,存儲資源一下子變成「免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