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lc中如何進行存儲分配
雖然各種PLC的CPU的最大定址空間各不相同,但是根據PLC的工作原理,其存儲空間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區域:
(1)系統程序存儲區
(2)系統RAM存儲區(包括I/O映象區和系統軟設備等)
(3)用戶程序存儲區系統程序存儲區:在系統程序存儲區中存放著相當於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釋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統診斷子程序等。由製造廠商將其固化在EPROM中,用戶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體一起決定了該PLC的性能。
系統RAM存儲區:系統RAM存儲區包括I/O映象區以及各類軟設備,如:邏輯線圈;數據寄存器;計時器;計數器;變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儲器。
(1)I/O映象區:由於PLC投入運行後,只是在輸入采樣階段才依次讀入各輸入狀態和數據,在輸出刷新階段才將輸出的狀態和數據送至相應的外設。因此,它需要一定數量的存儲單元(RAM)以存放I/O的狀態和數據,這些單元稱作I/O映象區。一個開關量I/O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位(bit),一個模擬量I/O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字(16個bit)。因此整個I/O映象區可看作兩個部分組成:開關量I/O映象區;模擬量I/O映象區。
(2)系統軟設備存儲區 :除了I/O映象區區以外,系統RAM存儲區還包括PLC內部各類軟設備(邏輯線圈、計時器、計數器、數據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儲區。該存儲區又分為具有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和無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前者在PLC斷電時,由內部的鋰電池供電,數據不會遺失;後者當PLC斷電時,數據被清零。
1)邏輯線圈與開關輸出一樣,每個邏輯線圈佔用系統RAM存儲區中的一個位,但不能直接驅動外設,只供用戶在編程中使用,其作用類似於電器控制線路中的繼電器。另外,不同的PLC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邏輯線圈,具有不同的功能。
2)數據寄存器與模擬量I/O一樣,每個數據寄存器佔用系統RAM存儲區中的一個字(16 bits)。 另外,PLC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數據寄存器,具有不同的功能。
3)計時器
4)計數器
用戶程序存儲區
用戶程序存儲區存放用戶編制的用戶程序。不同類型的PLC,其存儲容量各不相同。
PLC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得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
② 硬碟中文件存儲空間分配的單位()
磁碟的讀寫、管理都必須有個最小的單位,不可能小到一個位元組,這是你可以想像得到的。因為每個最小的讀寫單元的位置都需要記錄(文件分配表),如果它太小,有可能出現用於記錄這些單元的文件分配表的空間需求很大,甚至大於存儲文件的空間,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③ 數據結構中什麼是存儲空間分配增量
以「順序表」為例。首先向系統內存申請一塊空間(比如可放100個元素),當空間已滿,此時要插入一個新元素時,一般得再申請內存空間,比原有空間增加的部分稱「分配增量」。注意並不是申請放多放一個元素大小的空間(即101),因為會出現過於頻繁申請的問題,浪費CPU處理時間。所以可選擇一個較大的合適增量,如100+10=110,「10」就是空間分配增量(相當於每插入10個元素才會對內存重新申請)。
④ 內存的分配方式有哪幾種
內存的三種分配方式:
1. 從靜態存儲區分配:此時的內存在程序編譯的時候已經分配好,並且在程序的整個運行期間都存在。全局變數,static變數等在此存儲。
2. 在棧區分配:相關代碼執行時創建,執行結束時被自動釋放。局部變數在此存儲。棧內存分配運算內置於處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高,但容量有限。
3. 在堆區分配:動態分配內存。用new/malloc時開辟,delete/free時釋放。生存期由用戶指定,靈活。但有內存泄露等問題。
常見內存錯誤及對策
1. 內存分配未成功,卻被使用。
對策:使用內存之前檢查是否分配成功。用p!=NULL判斷。
2. 內存分配成功,未初始化就被使用。
內存的預設值沒有統一的標准。大部分編譯器以0作為初始值,但不完全是。
對策:內存初始化時賦初值。
3. 內存操作越界。
對策:只能是小心了。
4. 釋放了內存,仍然使用。
(1) 使用顯示delete和free的野指針。
對策:釋放完內存,將指針置為NULL。
(2) 使用隱式delete和free的野指針。主要是指函數返回指向棧內存的指針或引用。
對策:當然是不要返回就可以了。
5. 未釋放內存,導致內存泄露。
用new/malloc開辟了內存,沒用delete/free釋放.
對策:new和delete的個數一定相同;malloc和free的個數一定相同;new[]和[]delete一定對應。
⑤ 全局變數的存儲空間在什麼時候分配分配在哪
在程序開始執行的時候給全局變數分配存儲區,分配到靜態存儲區中,程序執行完畢就釋放。
靜態局部變數是在編譯時賦初值的,在靜態存儲區內分配存儲單元。
⑥ 文件系統中分配存儲空間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以塊為單位進行的。
為了提高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對存儲空間的分配,通常是採用離散分配方式,以減少外存零頭,並以盤塊為基本分配單位。盤塊的大小通常為 1~8KB。
文件系統中,用於文件的描述和控制並與文件一一對應的是文件控制塊。文件存儲空間的管理就是塊空間的管理,包括空閑塊的分配、回收和組織等幾個問題。
(6)存儲分配擴展閱讀:
位示圖是利用二進制的一位來表示磁碟中一個盤塊的使用情況。當其值為「0」時,表示對應的盤塊空閑;為「1」時,表示已分配。有的系統把「0」作為盤塊已分配的標志,把「1」作為空閑標志。(它們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用一位的兩種狀態來標志空閑和已分配兩種情況。)
磁碟上的所有盤塊都有一個二進制位與之對應,這樣,由所有盤塊所對應的位構成一個集合,稱為位示圖。通常可用 m × n 個位數來構成位示圖,並使 m × n 等於磁碟的總塊數。位示圖也可描述為一個二維數組 map:Var map: array of bit;
⑦ 內存的分配方式有幾種
內存的三種分配方式:
1.
從靜態存儲區分配:此時的內存在程序編譯的時候已經分配好,並且在程序的整個運行期間都存在。全局變數,static變數等在此存儲。
2.
在棧區分配:相關代碼執行時創建,執行結束時被自動釋放。局部變數在此存儲。棧內存分配運算內置於處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高,但容量有限。
3.
在堆區分配:動態分配內存。用new/malloc時開辟,delete/free時釋放。生存期由用戶指定,靈活。但有內存泄露等問題。
常見內存錯誤及對策
1.
內存分配未成功,卻被使用。
對策:使用內存之前檢查是否分配成功。用p!=NULL判斷。
2.
內存分配成功,未初始化就被使用。
內存的預設值沒有統一的標准。大部分編譯器以0作為初始值,但不完全是。
對策:內存初始化時賦初值。
3.
內存操作越界。
對策:只能是小心了。
4.
釋放了內存,仍然使用。
(1)
使用顯示delete和free的野指針。
對策:釋放完內存,將指針置為NULL。
(2)
使用隱式delete和free的野指針。主要是指函數返回指向棧內存的指針或引用。
對策:當然是不要返回就可以了。
5.
未釋放內存,導致內存泄露。
用new/malloc開辟了內存,沒用delete/free釋放.
對策:new和delete的個數一定相同;malloc和free的個數一定相同;new[]和[]delete一定對應。
⑧ 常見的存儲分配策略有幾種它們都適合於什麼性質的語言
1 靜態分配若在編譯階段就能確定源程序中各個數據實體的存儲空間大小,則可以採用較簡單的靜態存儲管理。適合靜態管理的語言應具備條件:數組上下界是常數、過程調用不允許遞歸、不允許動態建立數據實體。
2棧式分配適用於允許遞歸調用的程序設計語言
3 堆式分配對於允許程序在運行時為變數動態申請和釋放存儲空間的語言,採用堆式分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⑨ 文件存儲分配方法有哪些
新手啊!文件寫完了,ctrl+s即可;些完了關閉,在提示中選則『保存、;選擇文件在下拉列表裡選擇保存活,另存為!
⑩ 存儲分配設計
本系統程序文件存貯空間約需要 50MB。用戶數據隨時變化,約為 20 ~ 40GB,運行時內在空間至少應為 512MB,建議為 1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