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提出:「從新的和更加廣泛的意義上講,信息技術是對教與學的全過程進行構思、實施和評估的系統方式,既包括技術的資源,又包括人的資源以及人機之間的交互關系,並以此來實現更有效的教育。」信息技術在本質上是為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優化教學過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因此,信息技術必須對當代的教育教學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作用;教育教學
一、新型教育模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的傳遞主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灌輸,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被動狀態,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也不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以知識為關鍵要素的信息時代,傳統教學模式里培養出來的人難以適應知識翻新速度快、問題出現類型復雜的時代要求。如果我們依然守著舊的教學方法不改,將會落後於知識經濟的時代。因此,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與核心,必然要進入教學領域,並對當代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了轉變這種教育模式,我認為發展與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關鍵在於「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國內外,基於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教育技術應用大體有配滾基於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的「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模式」、基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基於互聯網粗吵絡的「網路教學」模式、基於計算機模擬技術的「虛擬現實教學模式」這四種模式。
總的來說,新型教學模式區別於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培凳余的組織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發現者;媒體由輔助教師演示、講解的工具轉變為學生手中的認知工具;教學過程轉變為「創設學習環境,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
二、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1、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對多種信息具有數據處理、編輯、存儲、播放等功能,成為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呈現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技術集各種功能於一身,多媒體課件承載著多種信息,具有處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三維動畫的綜合能力,集中了幻燈、投影、電影、電視、錄音、錄像、立體模型等教學媒體的優點,並且具有人機交互的獨到之處。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貳』 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教育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的學習和發展、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促進了師生改變學習方式,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1. 信息技術改變了知識的傳播載體和傳播方式。
造紙術讓知識有了方便攜帶的良好載體,人類突破口語的束縛,用文字將信息加以廣泛傳播;印刷術極大提高了書面信息的復制效率並降低成本,擴大了信息交流傳遞的容量和范圍,讓人類知識的廣泛傳播成為可能。信息技術同時改變了知識的傳播載體和傳播方式——人類知識的傳播突破了時空和容量限制,還突破了語言文字種類的限制,知識的傳播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2. 教育信息化改變了知識的獲取與利用方式,知識已經不必也不能都記憶在人類的大腦中。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信息與知識急劇增長,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知識創新頻率不斷加快,傳統的圖書傳播載體和閱讀記憶獲取模式已經不能夠應對當前知識激增的狀況,必須採用信息技術革新知識生成、傳播、呈現和利用的方式。隨著雲計算與大數據管理、移動互聯與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應用,知識就在手頭成為現實,知識已經不必也不能都記憶在人類的大腦中,外部海量存儲的知識隨需可得,關鍵是要掌握獲取與利用的方式。
3. 教育信息化改變了個人知識的自組織模式,引發了團體知識的社會組織模式的變革。
隨著知識載體從以往的單一書本形式轉化為多媒體知識包,知識的組織形式從以往的線性排列轉向超文本結構,個人知識的存儲也由單一的內存(大腦)擴展到外存(在線知識庫),傳統的知識構建模式和組織模式已不能適應如此巨大的變革。充分發揮人類的聯想機制, 改變人們的認知方式和知識構建方式,建立面向知識分享的社交網路,通過學習者積極參與知識建構、交流與共享,推動社會化的知識組織與共享模式,促進學習者的個性發展與集體智慧的增長。
4. 擁有信息技術能力成為信息社會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
信息時代需要「數字公民」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和必要的信息技能,擁有信息技術能力成為信息社會人們攔租在生產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培養能夠適應數字化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公民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界的共識目標。信息素養包括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儲、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運用多媒體形式表達信息、創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簡缺兆以及基於信息技術的知識建構、協作交流能力等。面對數字化浪潮,只有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學習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切實掌握信息素養,才能夠在復雜的生存環境中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會學習的能力是21世紀數字公民安身立命之本。
5. 教育信息化改變了教育活動的時空結構與教育形態。
教育信息化讓人人能夠隨時、隨地、隨需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已經不必拘泥於教室、實驗室等場所,也不必師生拘泥於師生面對面的形式,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界限逐步消融,教育活動的時空結構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教育信息化改變了信息資源在社會中的分布形態和人們對它的擁有關系,使得人人可以享有優質資源和學習機會,扮培使教師和學生擁有了平等的信息地位,迫使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大大推進了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和學習型社會的發展進程。
6. 教育信息化創新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教育信息化推動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改變傳統的教與學行為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對培養信息時代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7. 教育信息化深刻地影響了教育模式與教育關系。
信息社會的知識與知識、知識和知識人、知識人與知識人的關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必將引起教育模式的變革,傳統的應試教育、灌輸教育模式受到挑戰,當前的考試制度也將因為不符合知識生產力的發展而被揚棄,注重團隊合作、重視探索探究的教育模式將因其符合信息時代的需要而得到迅速發展。教育模式的變革將引起教育關系的變化,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同伴之間的教育關系都將因信息化的到來而創新發展。另外,信息化對於學校的管理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優化教育管理模式,改善學校治理結構,也將促使新型教育關系的產生。
『叄』 結合實際闡述教學中如何促進知識的保存。
【答案】:要想促進知識的保存,可以採取如下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謂深度加工,是指通過對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如對材料補充細節、舉出例子、做出推論,或使之與其它觀念形成聯想。
(2)有效運用記憶術
記憶術是運用聯想的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策略。
(3) 進行組塊化編碼所謂組塊,指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利用貯存在長時記憶系統中的知識經驗對進入到短時記憶系統中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為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
(4)適當過度學習
所謂過度學習,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後的附加學習。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5)合理進行復習
包括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
『肆』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問題一:如何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當前多媒體教學設備普及到了各級各類學校,包括最基層的農村小學也都有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廣大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的熱情十分高漲,特別是在進行優質課競賽時,公開課中普遍都喜歡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認為不用多媒陵弊體就顯示不出課堂教學的優勢,就不能成為一節好課。的確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解決以往難以解決的諸多問題,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能使現象更加直觀,效果更加明顯,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也顯得輕松,課堂容量也比較大。的的確確能顯示多媒體教學的好處,但我覺得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把握好幾個原則。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中,以前是強調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得到現象,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歸納出結論,而有些實驗的效果不很明顯,只能靠憑空想像得出結論,如講電流時,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荷是否真正移動,實驗現象是無法達到這一效果的,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時,效果十分明顯,學生能看到電荷在移動。
問題二: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哪些 1、多媒體課件有利於情境創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課件有利於情景再現,引領學生去感悟文本
3、多媒體課件有利於化抽象為直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多媒體課件有利於突破時空限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⑴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現宏觀與微觀世界
⑵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事物的變化過程
⑶藉助多媒體課件多角度展示實物影像
5、多媒體課件有利於加大練習容量,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問題三: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依據教學目標。比如目標是學生熟練運算,用多媒體就意義不大,要給學生時間去練習。所以這個是最關鍵的。
其次是學習者的情況和需求。能不能估計出學習者需・要什麼?需要多媒體就用,不需要就不用。
要方便,易用。
要控制數量,不能一節課就忙著倒騰多媒體技術。
問題四:媒體和資源在教學中的融合使用有什麼意義 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簡桐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問題五:多媒體攔汪坦教學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優勢有哪些 淺析多媒體在美術課教學示範中的作用金萍關鍵詞:美術教學多媒體教學課堂示範內容摘要:作為一門以視覺為主的學科――美術教育,教師的直觀演示起到無可...
問題六:在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一、多媒體資源的選擇和應用要最優化
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給人們對課堂的期望帶來了美好的憧憬,希望以此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認知過程。但是,由於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和網路技術的突飛猛進,多媒體資源的數量呈爆炸式增加,出現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局面。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資源,成了廣大教學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筆者以為,在對多媒體資源進行選擇和應用時,要遵循最優化的原則,切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所謂最優化原則,即所選的資源內容(包括文本、圖片、聲音和圖像等)要能最好地呈現教學的內容,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讓人產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沖動。
實踐表明,動態的文本比單一呈現的文本更具有 *** 性,而圖片所創設的情境更優於文本的效果,動畫、音視頻的應用能更好地使師生互動,能直觀、動態、准確形象地傳遞信息。因此,在通常情況下,選擇多媒體資源時,要注意精挑細選,仔細斟酌,做到能用視頻的不用圖片,而能用圖片的則往往遺棄文本。這樣的資源選擇和應用方式,使獲取的資源是最好的,將對學生的身心產生最大的沖擊力。應用資源的方法是最佳的,達到的效果必定是最好的。
二、要將多媒體資源應用到教學的「關鍵點」上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多媒體資源的應用也是一樣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只有用在「關鍵點」上才能發揮關鍵的作用。所謂教學的「關鍵點」是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導入點、啟發點、銜接點、拓展點和思維盲點等。對這些點的處理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首選就需要解決好重點和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其優越性首當其中的是要體現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和化解教學難點。這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重、難點的分析能否到位,關繫到教學的成敗。而以優質教育資源支撐的課堂,通過優美的畫面、動態的場景、互動的雙邊活動、真實有趣的生活內容,恰當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其次是課堂的導入點。導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始。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將多媒體資源應用於教學導入的環節,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學習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一位德國學者做出的精闢比喻一樣。他說,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當將15克鹽放入一大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會在享用佳餚時,將它們情不自禁地吞下。知識之於情境,猶如鹽在湯中。這樣的比喻,何等的形象!
第三,將多媒體資源應用於教學環節的啟思點、銜接點和拓展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有著一語點醒夢中人的作用,幫助學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難,從而建構起生動、活潑並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課堂。在這里用多媒體資源的可視性、互動性和優質高效性等特點,既對教學內容進行註解,同時又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進行點撥,如武術招術中的四兩撥千斤,使學生豁然開朗,放飛思維。
三、多媒體資源的使用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優質的多媒體資源,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但是,它們最終只能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把教學全託付給它們,不能用多媒體資源代替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深度剖析,更不能用它取代學生的探究活動。因此,我們既不提倡將多媒體資源供奉於神台之上,視之為萬能之法,也不提倡資源的濫用和誤用而導致教學要素的缺位。
多媒體資源選用的「適可而止」,是說在使用它時要做到適時、適量和適度。
所謂適時,即教師要把握多媒體資源應用的時機和時間,既不能一謂不用,也不可「滿堂灌」地亂用。該出手時才出手,這樣才能恰如其......>>
問題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 一、多媒體課件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實驗興趣,培養探究精神。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精心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時機和使用方法,使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時機和使用方法最佳。教師通過媒體呈現學習內容,指引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取最大的信息容量,使自己的注意能力、聯想能力、語言理解力和表達力得到強化,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最佳作用時機應該是在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急於想把自己所想的、所要表達的東西傾吐出來時,給學生更為形象、直觀的畫面,使學生積蓄的語言在現代教育技術所提供的具體形象下噴勃而出,從而達到最佳效果。如:在講授《聲音的傳播》這一課時,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不同類型的聲音,讓學生判斷其聲音。在授課過程中,又穿 *** 自製課件《聲音的傳播》方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具體直觀的教學情境,化解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此外,又增加了一些課外知識,如利用錄像播放了在月球上宇航員通話的裝置,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創新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環境。還有在進行復習的時候,我把相關的一些試題和練習以游戲的方式呈現,仿照《開心辭典》的益智類游戲節目,讓學生在過關斬將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
又如,《電磁鐵的性質》一課的教學,當教師以多媒體課件展示「自己游水」的小鴨子和會「飛」的紙蝴蝶磁鐵玩具時,視覺感觀就立即激活了小學生熱愛小動物、喜歡小動物的天性,隨即表現出良好的心理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隨著教師對這些玩具的逐一演示,學生被激活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緒使他們對老師的演示產生了巨大的有意注意,並從內心深處萌發出一種本質的、原始的想要弄明白這一現象原委的內心渴求,當這種表現越來越強烈的內心需求轉化成一股巨大的驅動力之時,學生自身的本能讓他們有了一種慾望――「探究」的慾望,於是禁不住紛紛投入了有趣的探究活動,因此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善於抓住興趣的苗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主動的探究慾望,營造有效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科學探究學習是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多媒體課件促使學生的觀察、思維及想像能力有明顯提高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新教程改革後更加註重學生親自動手尋找證據得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的結論。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感官感知事物的知覺活動。現代教學媒體(錄相、投影、網路、多媒體等)的應用,將它們引入科學教學,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節省教師精力,也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觀察、操作、探究、研討、交互學習等融在一起,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索過程。為此在教學《壓縮空氣》時,我在所教的當中班級做了一個檢測,結果表明,實驗班比對比班有一定的優勢
問題八:如何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 摘要 適當開展多媒體教學實踐,努力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優勢,從而促進教育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 合理 運用 多媒體 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教育技術的革新與進步,教育信息化也是大勢所趨。雖然計算機網路技術並不是因教育教學的需求而產生的,也不是首先服務於教育教學的,但其特有的功能一經發現,便很快與教育聯繫到一起,而且日益呈現出不可分離的趨勢。
一、多媒體技術及其作為教學媒體的特點
多媒體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是指用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圖像、動畫和活動影像等多媒體信息,使多種信息建立起邏輯鏈接,集成為一個系統並具有交互作用。這與傳統的多種媒體簡單組合是完全不同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將視聽信息以數字信號的方式集成在一個系統中,計算機就可以很方便地對它們進行存儲、加工、控制、編輯、變換,還可以查詢、檢查。將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媒體可表現出如下特點:1.具有對教學信息記憶存儲的功能。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大容量的知識庫,可容納非常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它能夠存儲大量的教學信息在需要時可以隨時提取使用;2.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多媒體技術具有便捷的人機交互特點,利用多媒體網路可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機器之間適時快捷地交流;3.具有自動運行的功能,它可以按照預先編造的程序自動地工作,自動地執行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驟,有利於實現個別化學習。
二、目前多媒體技術運用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過分誇大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很多教師和學校認為多媒體教學方式用得越多教學效果一定越好。的確,對那些過於抽象的或者具有危險性的或反復操作的可行性較差以及實際操作成本較高的內容,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效果很好。但是,對於某些課程,比如計算機編程,數學公式推導則更適宜用傳統的講授和板書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如果僅僅依靠課件,很多教學內容學生很難理解透徹。所以,多媒體課件並不是萬能的,在某些學科的某些章節中也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把所有的課程整齊劃一的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顯然是不科學的,我們的傳統教學方式還是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2.過於追求課件的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製作課件也一樣應該把教學內容的科學准確展現作為前提。可是很多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讓課件奪人眼球上,反而忽視了教學內容本身的地位。在課件中加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毫不相干、毫無用處的聲音或者動畫,這樣只能使學生產生反感或者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內容以外的部分,大大降低學習效率。應用多媒體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讓學生為教師的製作技術喝彩。
多媒體技術是教學的一種媒介和載體,它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在使用這一技術時要充分發揮其優勢,但又不能過分誇大其作用,在運用過程中要遵循如下幾條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首先,課件設計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不能把錯誤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給學生。其次,要充分運用多種媒體,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用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同時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形成良性 *** 。2.輔助性原則。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只有使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達到和諧統一,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的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簡約性原則。現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維的敏捷性,注重學生感悟和直覺的培養。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必須重視這一原則。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以最簡約的方式傳授給學生。
多媒體教學以其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其獨有的優勢成......>>
問題九: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可使形、聲、色渾然一體。把一些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表現的復雜的過程、一些不易觀察和捕捉的現象、一些無法現場呈現的場景,都真實、鮮活的呈現在課堂上,創設生動、形象、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語文教學中的運用1、創設情境,增強了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創設情境。多媒體技術集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影像於一體,使語文課中的抽象文字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義,在「情境中教學」,可以誘 *** 感,促進感知,營造一種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景之中,從而增強語文課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斑羚飛渡》,為了讓學生能理解那震撼人心,驚天動地的飛渡,我在如訴如泣的音樂中,一邊播放細雨中馬嶺河峽谷如畫的風景,一邊導入:假如你的心足夠寧靜,你就可以聽到這支歌曲中的男孩和父母在夢中親昵的話語;假如你的眼足夠敏銳,你就可以捕捉到男孩失去雙親的憂傷的眼神;假如你的情感足夠豐富,你就可以感受到這支歌中流淌的真情!因為在這支好歌曲背後,有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而就在悲劇發生的時候,在生和死的瞬間,潘天奇和他年輕的妻子,卻不約而同地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年僅兩歲半的兒子,用驚人的毅力換來了孩子的重生。後來歌手韓紅收養了這個孩子,還為他創作了這首《天亮了》。當韓紅《天亮了》的歌聲在故事結束時響起來,課堂上安靜得令人窒息,震撼和悲傷的氣氛讓我難忘,學生被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與感人的語音所征服,陶醉於情與景的交融之中,為課文引入動物的愛也毫不遜色創設了極好的情境。2、內容豐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是靜止的言語符號,不能達到充分的感官 *** ,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彌補這個缺點,它使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各種圖片,課件、光碟廣泛應用,使語文教學不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符號信息,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向資源去獲取知識。語文教學不只是培養學生能認識幾個字,寫出幾篇像樣的文章,也要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感受、體驗文章的魅力,揣摩文學作品的獨特藝術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特有的藝術價值,體味聖者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用大屏幕播放電腦模擬的圓明園美侖美奐的一組畫面,再對比今天的殘垣斷壁,播放《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對人類文明的愛,對英法強盜的罪惡的痛恨之情頓生,體會到了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正直和偉大。3、形式新穎,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相互交流,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也可以是學生與媒體的交流。如在講《羅卜泊,消失的撫仙湖》一文時會涉及到我國的水資源情況,我省的水資源情況,我市的水資源情況,那麼我提出問題:「我國、我省、我市的水資源情況如何?」學生可以到網上查找答案,也可以進行在線交流,也可以發電子郵件求教等等,然後匯總,制定答案,回答教師的提問。這樣不僅使學習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提高。4、節省......>>
『伍』 信息化管理的意義
問題一: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進行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水平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其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
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臃腫、人員冗雜,信息閉塞,管理決策者與員工之間缺
乏有效溝通,部門與部門之間合作不暢。
應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對企業所擁有的人、財、物、信息、時間和空間等綜合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優化管理,協宏御調企業各部門開展業務活動,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信息化建設,使得企業的管理更加細致、更加有序,有利於規章制度的進一步落實,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減小企業成本
信息技術的應用,如滾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通過生產技術的革新,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時間,從而達到減少企業生產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決策成本,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將企業由過去的重生產管理向現在的重決策管理轉變,將目光投向市場,充分分析市場需求,避免決策失誤給公司帶來的重大損失。
三、降低了培訓考核成本
傳統的培訓方式佔用時間多,培訓方式枯燥,效果也不夠顯著。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麥塔在線培訓學習系統營運而生,基本涵蓋了傳統的學習培訓流程、在線學習管理、練習測試管理、學習資源管理等眾多管理模塊,隨時隨地就能學習。
企業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改善管理、適應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通過信息化建設,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不斷提高生產、管理、決策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問題二:信息化的重要性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資本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互聯網的沖擊,使得中國企業的業務模式、市場拓展、管理營運、技術創新、人力資源開發等,都在期待著突破,通過創新和變革帶來新的競爭優勢。
面對挑戰,我們都期望信息技術能成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力之一。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繼而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信息化能為企業做什麼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業廣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信息資源,把先進技術、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實現管理自動化,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從而促進管理現代化,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實現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術進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信息化的實現,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對渣絕余信息的快速反應能力是檢驗工作效率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建立企業和部門信息網路,實現信息化既是社會需求,也是企業適應市場,促進自身發展的需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管理方式正在向創新管理轉變。為適應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就必須加強管理信息化創新方面的建設。
完整意義上說,企業管理應該是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的動態、創造性的活動。在傳統企業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為通過計劃、組織、人事、指揮、控制等各種職能的發揮,保障企業按預定方向、預定規則運行,忽視了創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這會導致企業管理長期以來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況。
如今,激烈的競爭使企業必須摒棄以前滯後的管理模式,大膽探索,進行有效的管理創新,以贏得競爭。而信息化建設,將對企業管理創新起到不可忽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創新是企業發展必由之路
1、管理創新,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管理創新要求企業創新貫穿整個管理過程,使管理隨著技術、市場以及知識等環境而變化。而且,它還要求整個組織及其成員能不斷學習知識、分享知識和利用知識,把創新作為在企業中的主要活動。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創新是贏得競爭的根本保證,創新管理是企業未來生產和發展的基礎,它能夠幫助企業由單項創新向綜合創新發展、由個人創新向群體創新發展,從而推動全面創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決管理問題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琺使企業的經營運作透明化,解決生產經營活動不透明,難以監控等問題,從而避免出現資產流失、生產能力低下、組織機構冗餘等問題。同時,它還可以指導促進企業內各部門、各環節的溝通和協調,幫助企業收集外部、內部信息,經過研究和分析,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使得企業全面發展。
3、企業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相結合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今天,傳統的管理理念與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的信息社會,企業的取勝必須依靠信息與創新,信息與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戰略資源。企業的管理創新與信息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創新工程已經不僅是企業的效益工程,更是企業的生存工程,如果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勢必會被市場淘汰。
三、企業信息化管理創新的途徑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創新,才能在競爭對手如林的市場站穩一席之地。國內很多企業在信息系統建設上雖然投資很大,但是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些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時,直接將手工業務處理方式計算機化,並沒有對許多在新技術條件下不符合或無效的工作和流程進行改革。大量事實證明,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要求企業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
問題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指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一系列現代化技術,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從內容上看,企業信息化主要包括企業產品設計的信息化、企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企業產品銷售的信息化供經營管理信息化、決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等多個方面。
問題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義是什麼?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義(1)工程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可吸取類似項目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許多有價值的組織信息、管理信息、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法規信息將有助於項目決策期多種可能方案的選擇,有利於項目實施期的項目目標控制,也有利於項目建成後的運行。(2)通過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能實現:● 信息存儲數字化和存儲相對集中;● 信息處理和變換的程序化;● 信息傳輸的數字化和電子化;● 信息獲取便捷;● 信息透明度提高;● 信息流扁平化。(3)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的意義在於:●「信息存儲數字化和存儲相對集中」有利於項目信息的檢索和查詢,有利於數據和文件版本的統一,並有利於項目的文檔管理;●「信息處理和變換的程序化」有利於提高數據處理的准確性,並可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信息傳輸的數字化和電子化」可提高數據傳輸的抗干擾能力,使數據傳輸不受距離限制並可提高數據傳輸的保真度和保密性;●「信息獲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於項目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4)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於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達到為項目建設增值的目的。
問題五: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創靈動咨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 標簽及關鍵詞:戰略 信息化 建設 規劃 重要性 必要性 意義信息化建設 戰略管理 全面預算 績效管理 生產管理咨詢 管理咨詢 製造業ERP 精益生產 與之企業或 *** 機關等組織,信息化建設有什麼意義,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了? 首先,信息化建設後的結果是一組信息化系統軟體的 *** 。而信息化系統本身具備,數據易於存儲,計算統計分析速度快,數據易傳遞易共享(讓其他人也可以按相關的規則獲得),等特性,這種優勢在人工的情況下,是無法比擬的,因而在物理上,提供了快速處理數據的基礎。 其次,信息化系統軟體 *** ,並非只是簡單的對數據進行存儲和分享、計算數據,而是依具一整套規則來進行的,即是將企業的業務運作規則及管理機制復制到其中,換言之,即是企業管理機制在信息系統中的再現,否則信息化系統沒有任何意義。 第三,組織在人工狀況運行時,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常因人的原因(人情、意識、行為習慣等)導致業務運作受到滯阻,工作效率不高,而有了信息系統,相當於多了一個無形的判官,通過強制的手段,促使和提醒人員按時進行工作辦理,從而能夠強化組織執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組織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並非只是將企業管理機制,簡單直接復制到相應的信息系統中,而是事先通過對原有管理機制(業務流程及組織結構、經營模式)進行審視,而審視的過程,則是以現有的管理機制能否滿足企業戰略實現的需要來作為衡量標準的,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可能因原有管理機制本身就存在問題(如不合理等),因而將這些問題同樣也帶到信息系統中,使信息系統失去意義。因此,信息化建設過程,實際上是對企業管理機制改善後,而進行的復制。即滿足組織現有業務運作的需求。 第五,在信息系統對合理的管理機制復制的條件下,獲得的數據,是相對准確和客觀的,而且獲得這些數據的速度非常快,因而組織高層也能夠對組織的情況進行快速分析,做出決策和響應,即決策分析,制定和調整戰略。 第六,組織的發展需要(實現其長期戰略目標),要求組織進行持續的改進(按照戰略的要求不斷變化或變革),因而其管理機制也是不斷在變化當中的,因此,信息系統並非是在簡單地完全或固化式對管理機制進行復制,而一定是要保證在靈活可變的基礎上進行復制的。因為一旦組織管理機制發生變化時,而信息系統此時無法進行自主適應時(通過簡單配置達到適應的目的),信息系統實際上就會變為一堆廢物,或是必需花費更多,對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改編程開發)。 第七,組織在有意識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可能早就存在一些信息化系統和相關硬體設備,從節約投資,降低浪費,整合資源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對這些已有的信息系統和設備進行審視,即該信息系統能否達到企業戰略發展和業務運作的要求,不符合時,有沒有進行改造的可能,如果可改造話,改造是否經濟。因此,組織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對原有的信息化資產,拿出合理的方案進行處置。 第八,自從有了信息化系統,信息化系統中的數據,就成為組織運作的重要載體和資產,即其實質就是組織運作的寫照,因而需要好好地保護它,不然就會對組織運作和組織戰略帶好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其安全性特別重要。安全性體現在信息化系統能否正常運作,信息化系統的數據,是否是在允許的規則下被合法的共享。 總言之,信息化系統是一組工具,比之如,軍隊士兵的裝備,有了良好的裝備,就是能夠打勝戰的前提。 ......>>
問題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意義是什麼? 20分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來的。美國柯林頓 *** 於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俗稱「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計劃,其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世界各國的積極反應,許多國家的 *** 相繼制定了推進本國教育信息化的計劃。教育信息化是以網路化為基礎的,是以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綜合的應用作為基礎平台。由於網路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可以為人們所共享,使得更多的教學資源被人們開發出來,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從教育教學、教學管理、教務管理、教育資源等多方面協助工作,使工作更便捷,進而實現管理方式、方法的變革,最終推動教育變革。教育信息化建設對學校來說能夠極大的提高學校的日常辦公效率,輔助教育教學,加強學校管理,並且能夠收集大量的校本優質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推動教育教學發展,推動教育變革的助推器。教育的最終落點一定在學校。只有學校建設好教育信息化,才能促進教育教學和管理創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難點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建設學習型社會;通過建設信息化公共支撐環境、增強隊伍能力、創新體制機制,解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問題,實現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所以說學校不僅可以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方便,更多的教育信息化的「創造者」。對於學校來說,學校同樣可以建立教育信息化的整體建設。以泛東教育數字化校園建設為例,學校可以享受到統一的校本教育雲支撐平台,學校所有的應用系統都再此進行使用;學校還使用針對教育資源建設的校本資源庫、校本視頻庫、校本試題庫以及對資源進行管理的管理平台,通過這些學校可以收集到更多優質的校本資源。由於各個地區的教材、教學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所以只有校本資源才是對學校真正有用的資源。我們還提供給用戶有助於實現翻轉課堂、實現資源的互動的互動雲錄播系統,實現優質資源的收集、共享並從校園安全、校本研修、電子課堂等多方面幫助學校實現資源建設。同樣學校還可以享受到針對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等各類的雲服務,如教務管理、成績管理、數字教務、課程管理、分班管理、知識測試、在線考試、作業管理、應急系統等。不同用戶還可以享受到各自的人人通空間,如教師的工作空間、學生的學習空間、家長的交流空間等。學校如果需要展示學校、班級風采,還可以享受學校網站門戶、班級學習型主頁及用於學校、家庭進行溝通的三方互動交流平台,以及針對移動互聯網的移動校園門戶-雲微校。
問題七: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意義 在信息化環境下,人們可能越來越多地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聯系和溝通,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將有所減少。網路世界的無形性和匿名性將對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控制環境。
問題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一、企業信息化建設兩個方向 當代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外乎兩個方向,第一是電子商務網站,是企業開向互聯網的一扇窗戶;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統,它是企業內部信息的組織管理者。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是驚人的,似乎一夜之間,各行各業的許多企業都在互聯網上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這些網站有的以介紹產品為主,有的以提供技術支持為主,還有一些企業網站則開展電子商務,利用互聯網組織企業的進貨和銷售。 這些「窗戶」讓擁有它的企業能夠及時的掌握行業動態、市場變化,而作出迅速的反應,以此佔有市場先機。誰擁有互聯網,誰就擁有了信息;誰擁有了信息,誰就能占據有利競爭地位,已經成為一條新的市場競爭規則。當然,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也不可小視。它協助企業管理從簡單的公文、技術資料到復雜的生產流程、成本核算,甚至輔助企業進行更高級的經營決策。 上述信息化的成果並非一蹴而就,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各個發展階段,各種模式的信息化工具交替占據主導地位,但最終必然是被更新的、更完善的模式或技術所取代。今天的企業電子商務和管理信息系統也不例外,流行的同時也有它自身的不斷裂變和發展。那麼,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問題在於:今後的企業信息化會朝向何處發展?企業如何看待相互分隔的電子商務和管理信息系統? 二、現代企業的現代「門戶」 1998年11月,美國美林公司(MERRIL LYNCH)發表了一份關於企業信息門戶(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成為引導電子商務想像空間的問路石,在美國企業界引起了巨大反響。這份標題為「超越YAHOO!企業信息門戶已經上路」的報告估計,1998年全球EIP市場已達44億美元,2002年將達148億美元。另外,據GarnerGroup市場研究調查中心預測,2003年,60%的財富500家大公司會導入企業信息門戶。 可以說,企業信息門戶(EIP)或企業門戶(EP)代表著未來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與IT業的其他概念相同,企業門戶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專業人士和機構有不同的理解。 DOCUMENTUM公司的EIP概念可以理解為一個簡單的公式:企業文件系統+WEB,將其傳統的文件管理系統增加了在WEB上自動生成摘要、審核和發布功能,實際上形成了一個企業知識門戶(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它的特點在於非個性化。而以Plumtree Portal 3.0 和Brio Portal 6.0產品為代表的第二種概念則是在現有的ERP應用和主機系統之上的一層WEB界面。這里的企業門戶實際就是擴展的ERP。 SYBASE公司認為,企業信息門戶是一個應用系統,它使企業能夠釋放存儲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信息,使企業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能夠從單一的渠道訪問其所需的個人化信息。這些用戶利用從這個渠道獲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業務決策並加以執行。企業信息門戶通過及時地向用戶提供准確的信息來優化企業運作,並提高生產力。他認為,企業信息門戶有三個特點:單一的訪問方式(瀏覽器+企業主頁);對已有應用系統的集成;個性化。一個企業信息門戶應當由3個關鍵部分組成:應用---提供集成化的用戶環境、服務---將業務運作系統與散亂的文檔和工作信息集成起來,並通過可擴展的應用界面為EIP提供集成化的服務、集成---集成當今信息技術組織中各種技術的應用。 開思公司認為:從信息資產管理(Information Asset Management)的角度出發,現在多數企業內的信息分布都偏於離散,在這種工作環境中,知識工......>>
問題九:結合實際談一下學習社區信息化管理的意義。 社區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基層組織之一,也是人們居住、生活、交往、學習的主要場所。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信息技術和產品正加速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社區信息化在增強社會管理效能、加快城市信息化進程、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區信息化建設是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也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積極地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將使社區管理更加高效,社區服務更加優良,社區居民更加滿意,可以有力地推動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因此,目前,研究社區信息化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問題十: *** 信息化的對社會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 *** 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信息資源中心」, *** 管理國家的過程便是信息搜集、加工處理,並進行決策的過程。 *** 職能的正確履行依賴於適時准確的信息。 *** 是其民眾的代表,它必須了解民眾的需求; *** 是社會發展的導航者,需要把握社會變遷的趨勢,從而作出准確的戰略選擇。 *** 是社會問題的治理者,這要依賴於對社會問題信息的分析、判斷和把握。 *** 是市場失靈的矯正者,而 *** 對市場失靈矯正的前提是最大程度地掌握信息。因此,信息及信息網路是現代 *** 地神經系統。而 *** 信息化無疑對 *** 搜集處理信息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具體說來, *** 信息化對 *** 管理乃至整個社會地進步具有一下重要意義。 (20世紀90年代初-20世紀90年代末)1993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擬定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務院要求當時的電子部與有關部委大力協調,抓好幾項重大的信息工程。1993年底,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度公路的潮流,中國正式啟動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中國中央 *** 主導的以 *** 信息化為特徵的系統工程,是中國 *** 信息化的雛形。「金橋」工程又稱經濟信息通信網工程,它是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實現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設施。這項工程的建設,對於提高中國宏觀經濟調控和決策水平以及信息資源共享、推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金關」工程又稱為海關聯網工程,其目標是推廣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以實現貨物通關自動化、國際貿易無紙化。「金卡」工程又稱電子貨幣工程,它是藉以實現金融電子化和商業流通現代化的必要手段。在部分「金」字工程推動下,部分 *** 部門的網路建設,電子化的的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999年-2001年)1999年1月,40多個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丁「 *** 上網工程」,其目標是在1999年實現6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 *** 部門上網,在2000年實現8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 *** 部門上網。通過啟動「 *** 上網工程」及相關的一系列工程,實現中國邁入「網路社會」,提供 *** 信息資源共享和應用項目, *** 站點與 *** 的辦公自動化連通,與 *** 各部門的職能緊密結合,使 *** 站點演變為便民服務的窗口,實現人們足不出戶完成與 *** 部門的辦事程序。利用 *** 職能啟動行業用戶上網工程,如「企業上網工程」、「家庭上網工程」等,實現各行各業、千家萬戶聯入網路,通過網路實現信息共享、多種社會功能,形成「網路社會」。2000年1月,國家經貿委信息中心、中國郵電總局聯合發起的「 *** 上網工程」百家城市 *** 上網推進交流大會召開。來自全國1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的主管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和各個參會城市電信部門 *** 上網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參加。據統計,中國目前已有70%以上的地市級在網上建立了辦事窗口, *** 網站也已經多達3000多個。在「 *** 上網工程」的推動下,網路建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 信息化的的必要條件已經具備。 (2002-至今)國家不斷培育 *** 信息化發展的宏觀環境。2002年是 *** 信息化逐漸由「由概念變成現實,由爭論轉入實施,由含混轉為清晰」的一年。從「割據」向「統一」發展。2001年12月26日,國家 *** 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作出了「中國建設信息化要 *** 先行」的重要決策。2002年7說3日,在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組織了上百位專家對國家電子政務進行研究,在所發布的十七號文件重,明確了「十五」期間中國電子政務的目標以及發展戰略框架,將 *** 信息化建設納入一個全新的整體規劃、整......>>
『陸』 為什麼要重視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有何意義和作用
當前教育要求學生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仍然是渠道,但應逐步從傳統的教學手段型向現代教育手段型轉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表現出無窮魅力,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網路等,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它們既能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難為易,化零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其內力,故而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動腦,動手接受教育,既學到知識又減輕學生負擔。 信息技術在教學的應用,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的角色中擺脫出亮襲派來,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成為學生的幫助者,導航者,由於網上資源豐富具有共享性、無限性、適時性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彌補了傳統教學中信息僅來源於教師教材的局限,使闊的學習環境。網路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適時的監控、糾正及指導,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敬賀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將信息進行篩選、消化、吸收使學生有了更為自由廣闊的學習環境。網路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適時的監控、糾正及指導,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
一、豐富的表現力 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
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 網際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時更新,電子郵件、聊天室、BBS、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可以實現教師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源,他們可以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通過網路檢索圖書館中的專業網站,獲得該學科的最新信息。
三、良好的知識組織形式 與傳統知識組織的線性特徵相比,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技術所提供的非線性網狀的信息結構,通過超文本、超媒體技術,這種知識的組織方式更符合人類的思維方式(聯想),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聯想由虛幻的間接過度變為現實的直接鏈接。
四、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 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禪差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有可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 取知識甚至自我創造新的知識。
五、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著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虛擬技術對於那些危險程度大(如易爆化學物品的研製)、宏觀宇宙(如銀河星系的構成)、微觀世界(如DNA分子的復制)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六、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 我們熟知的計算機管理教學(CMI)包括計算機化測試與評分、學習問題診斷、學習任務分配等功能。最近的發展趨向是在網路上建立電子學檔,其中包含學生電子作品、學習活動記錄、學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
七、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緊扣優化實現教育教學目標這一中心,恰當選用、規范操作,最大限度協調兼顧好資源建設和利用之間;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之間;教學媒體與學生認知規律之間;教材的支撐作用與媒體的輔助性之間;感性學習與理性思考等教學要素之間的關系,有效服務於教育教學。在實際應用中,還需進一步學習當代教育理論,研究現代教育傳播媒體與教育理論結合的具體問題,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糾正一些意識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實、用活和用巧現代信息技術。
八、運用信息技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研究性學習就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平台。一般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課題小組一般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每組6~10人不等。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鼓勵少數基礎較好的同學獨立進行研究。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各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討論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務、通過各種媒介如光碟、書籍尤其是網路收集整理資料。 由於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自己拿出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對學習進行自我調控,而且能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獨立地感知、學習、理解和提高,把書本知識變出自己的精神財富,促進了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最後製作出圖文並茂的網頁,以此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學生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個性,而製作網頁的過程本身又是一次綜合素質全面展示的過程,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還能通過優勢互補促進全體學生智力的發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觀念並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
『柒』 媒體用於存儲或傳遞以教育教學為目的的信息是稱為什麼
媒體用於儲存於傳遞以教學為目的的信息時,才可稱為教學媒體,是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是為教師或學生,這些特定
的對象服務的。承載、傳遞和控制教育春搏教學信息,並介入教與學的過程之中的材料和工具的總稱。
媒體能用於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時,才能發展成為教學媒體。教學媒體具有傳播和獲取信息、積累和儲存信息的功能。
教學媒體有別於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指一切可以用於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教學媒體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
組成部分之一。但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又有聯系,那就是都為學生服務。只是涉及的范圍有所不同,也可說教學資源包含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又有共同的作用:
1、 使絕吵教學傳遞更加標准化。
2、 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3、 是各種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得到更有效的運用。
4、 方式靈活扒宏祥,廣泛應用。
5、 使教師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
6、 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
『捌』 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理論對實踐有什麼意義
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深入發展,信息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已迫在眉睫。很多中小學建立的校園網由於缺乏教育教學信息資源,「有路無車無貨」,致使投入大量資金的校園網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設備的閑置和浪費。大量中小學學生的上網,也急需適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交流與娛樂方面的教育資薯凳源。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缺乏已嚴重製約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已成為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瓶頸」。因此,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擺在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永州四中作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音像電子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實驗學校,在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中已進行了三年多的艱苦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了一些規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結合我校課題研究的具體實踐對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理論與實踐作初步的探討。
一、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基本特徵
1、處理數字化:它是指將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經過轉換器抽樣量化由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的可靠性遠比模擬信號高,對它的糾錯處理也容易實現。
2、存儲光碟化:光碟存儲數字數陪旅信息容量大,且體積小,一張光碟可以存儲A4紙文本650,000頁,可以容納上千幅照片,可存儲3億多個漢字(相當於10年的人民日報合訂本),而且可以實現快速的查詢和檢索。全屏動態圖像1小時12分鍾,調頻立體聲5個小時。
3、顯示多媒體化:它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存儲、傳輸、處理多種媒體學習資源,如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等。這與傳統的單純用文字或圖片處理信息資源的方式相比要豐富得多。
4、傳輸網路化:信息可以通過網路實現遠距離傳輸,學習者可以在任何一台上網的計算機上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5、學習資源系列化:它是指對不同的學習者分別提供各種形式的系列教學軟體。
6、教學過程智能化:它包括教學軟體的專家系統對教學過程中的信息資源使用的實時監控、數據採集、分析、提供幫助等機制,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最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可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不僅能發現學生的錯誤,而且能指出學生錯誤的根源,以便作出有針對性的輔導或學習建議。
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基本類型
1、模擬音像教材:指與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如投影教材幻燈教材錄音教材錄像教材等。
2、數字化音像教材:指利用計算機技術製成的數字化的音像教材,如CD、VCD、DVD、LD等。
3、多媒體教學軟體:指運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編制的教材,如CD-ROM等。
4、電子出版物:將書、報紙或刊物等直接採用計算機的呈現方式存儲起來,如存儲在光碟或軟盤上。
5、基於網上課程教亂行材或網站:是指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用於網路課程學習的教材,如各類教育資源庫、各類教育網站。
三、 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基本原則
1、教學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應能滿足教與學的需求,要有助於解決教學上的重點、難點、關鍵內容或文字教材難以解決的問題。另外,在學習進度的安排上和教學信息的呈現上要符合教與學的原理。
2、科學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應能正確反映科學知識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也就是說,作為傳授科學知識的教學資源,必須內容正確、目標明確。要達成這一原則,設計數字化教學資源時必須注意:
——資源所呈現的知識內容、採用的圖片以及配製的解說、音效等必須真實。
——資源所論證的原理和定義必須准確。
——資源包含的模擬實驗、動畫等要符合科學原理。
3、開放性原則
由於數字化資源以教學素材的形式提供給師生重組和使用,因此資源庫應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電子作品納入其中。全體師生參與資源的製作過程,將有利於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越來越豐富。
4、通用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集合了當今最新的數字技術和資源設計思想,在相應的技術標准規范下,所設計的教學資源應能適用於不同的教學情境和多種形式的學習。
5、層次性原則
為保證資源庫滿足學習者按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習需求進行方便使用的目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應實行模塊化管理,使學習者通過對不同層次資源的使用和重組,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源的個性化潛能。
6、經濟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還需考慮具體經濟條件,應以最少的投入開發出高質量、高性能的教學資源。對此,要強化對現有資源的數字化改造,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而造成的浪費。
四、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設計思想
以教學資源管理和使用的便捷性為出發點,將所要開發和建設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分兩大模塊:一是教學資源本身;二是教學資源的描述信息。教學資源模塊即數字化視頻、音頻、多媒體等資源。該模塊包括三個大類:一類是以知識點為基礎的、經過數字化技術處理的教學素材,包括圖形、表格、公式、曲線、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維信息的素材型資源。第二類是為幫助教師講授某一教學難點或幫助學生學習某一知識技能而設計的類似於小型課件的教學單元。第三類是動態資源。它是指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學生和教師的若干學習成果和作品的匯集。這類學習成果或作品是在一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師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的學習成品,具有一定的教學性,並可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演示和應用。
設計信息化教學資源時,為達到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相互操作性和可重組性,還必須對其進行相關的描述。這些描述性信息構成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第二大模塊,即資源的描述信息模塊。該模塊涉及八個要素,即①資源的整體特徵描述:用於對教學資源進行整體描述的通用信息。②歷史和現狀描述:用於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歷史和現狀的有關屬性描述。③元描述:它提供描述信息本身(注意不是教學資源)的一些信息。④相關技術描述:描述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所使用的相關技術要求和特徵。⑤教學特性描述:描述教學資源的教育和教學特徵。⑥知識產權描述:有關數字化教學資源知識產權和使用條件的信息。⑦類屬信息描述:描述該教學資源在特定的分類系統中所處的位置。⑧評價信息描述:提供在教學使用上對該教學資源的一些評價,以及這些評價的作者和時間等。
五、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基本形式
1、課堂演示型:教師以講課為主傳遞教育信息。
2、網路全書型:又稱數據資料型。學習者從中可以查詢大量信息。
3、測量操練型:通過對一些問題的解答,測量學習者的能力及反應。
4、師生交互型:通過在設定的友好的人-機界面上,師生雙方共同傳播、接受信息,可以使學習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利於學習者自主能力的提高。
5、模擬模擬型:對於一些自然現象,如太空探險、危險性的試驗等,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網路技術設計成模擬形態,讓學習者模擬感知。它不但可使模擬的現象變得更加逼真,而且可創造出在現實世界中難覓的"虛擬現實"情景。
6、實驗求解型:藉助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功能,對許多數、理、化等實驗數據進行精確求解。
7、娛樂學習型:樂而好學,乃學習者之趣也。可以讓學習者尤其是中小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8、遠程教學型:通過計算機網路,使身處異地的學習者可以互相聽得清,看得見,實行異地同步輔導、討論,資源共享。
六、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基本途徑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將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二是師生創作的電子作品;三是由專業人員開發建設的資源。
(一)、現有教學資源的數字化改造
我國現存的教學資源中,除近幾年開發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外,大部分還是在幾十年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淀的印刷品、音像製品等傳統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數量龐大,且其中不乏精品,即使在今天也仍有較高的教學價值。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在挽救一大批有教學價值資料的同時,對於節約有限的教育經費、緩解我國當前優秀教學資源的匱乏意義重大。
具體方法是,現有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文字材料可通過數碼技術,如數字相機、數字掃描儀,轉化為可在計算機上加工、處理、傳輸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音像教材也可藉助相關的設備和計算機應用軟體進行數字化改造。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傳統的廣播電視教學所使用的模擬設備逐漸被取代,數字化音像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二)、師生創作的電子作品
這部分動態教學資源是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電子作品有三種基本類型,即①展示型作品。這是學生作業的電子稿,教師可選擇最優秀、最典型的學生電子作品,將其發布到網上供其他同學觀摩學習。②師生交流作品集。這類作品往往稱為教學作品集,主要來源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交流作品可能是師生就某一問題的討論結果,也可能是教師對學生疑難問題的答復。③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作品集。這部分資源來源於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並給出分數等級的教學評價活動。
(三)、由專業人員開發建設的資源
這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主要來源,其開發和建設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1、初期製作:這是資源開發的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有兩項:
(1)、搜集素材由於各種媒體在信息呈現形式上互不相同,為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需搜集各種形式的媒體素材。對此,可採取購買、自行創建、網路共享等方式來獲取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所需素材。
(2)、對素材進行分類與描述:即按照某種標准對各種素材資源進行分類,並對每類素材對象的類別、格式等屬性作出清晰的描述。
2、素材集成:經過初期製作的各種素材,在形式上還比較零散,教學功能也比較差,因而需要將各種零散的素材集成為完整的教學資源單元。創作人員可應用多媒體集成軟體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及影像等素材集成編輯。目前可用於集成多媒體素材的軟體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奧思等。經集成後的多媒體素材教學功能強,可直接應用於教學之中。
3、內容標引:經上述加工的素材,還需有專業人員要對其進行標引。標引工作包括分析資源內容、給出主題、對資源內容置標等。
4、質量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標引的正確性、圖像、聲音及視頻質量、文件大小、格式等。
七、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注意事項
1、明確指導思想:以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這是因為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下學習,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建構主義的認知理論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它既強調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播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以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可以更加重視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重視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
2、實施開發方針:一是積極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技術獲得很大發展,同時,也研製、開發和製作了大批豐富的音像、幻燈、投影教材等教學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已有的資源,來開發新的教學資源。二是充分發揮企業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許多高科技企業已經加入到信息化資源庫的開發、建設之中,如科利華集團投資「信息化校園網」建設等。他們擁有雄厚的資金,同時還擁有大量的高水平科技人才,藉助他們的「兵團」優勢,就可以開發出高質量、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社會的學習需求。三是積極參加課題研究與開發。對於有些教學資源的開發,高新企業因某些因素影響而不願介入,可以採取申報國家、省市教育部門資助的課題來進行有組織有系統地開發,充分發揮各自的領域優勢,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建設。四是鼓勵教師按知識點開發。信息化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學習者的潛能。由於學習者認知能力的差別,再好的課件也難以滿足每一位學習者的需求,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鼓勵廣大教師利用信息化工具,按學習者的知識點開發教學資源,以使得每一位學習者都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3、突顯教學特性:一是注重人的主體性。教學資源將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結合的主動權交給了師生,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因而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與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充分體現了面向21世紀尊重人、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設計和學習理論的運用,不是在課件開發之初,而是由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真正做到以不變(教學資源)應萬變(教學實際),計算機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工具,成為教師和學生個性與創造性充分發揮的技術保障。二是注重資源的通用性、靈活性。教學資源與教材版本無關,它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教學資源都可被師生應用於當前教學活動中。三是注重資源的基元性與可積性。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圖片、動畫、電視),語文教師可用來講散文,古詩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師可用來講生態;地理教師可插入到氣候的課程演示中;物理課可講水的狀態變化和落體運動。如果讓學生來發表意見,則可以提出上百種創意,甚至教師和專家們也意想不到。四是注重資源的開放性、自繁殖性。教學資源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因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只要確立了教學資源的信息標准,入庫規范,教學資源在教學活動中就自然具有開放性、自繁殖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全體師生的參與,教學資源的迅速發展將不可思議,就象今天Internet網上的信息爆炸一樣。五是注重資源的實用性、易用性。教學素材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微課件庫與教學思想基本無關,每個教師都可以使用。一般教師只需掌握簡單的組合平台軟體,就能夠將教學資源以插件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到課件當中。未來的組合平台軟體會讓教師在使用積件時象搭積木那樣方便。
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教學提供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如何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嚴重缺乏問題,如何科學、合理、經濟、實用地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如何使巨大的資金投入更好地體現出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效性,如何充分發揮網路信息技術的作用和潛能,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應用網上繁復而多樣的信息......這一切都是我們不得不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因此,教育創新,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