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區分高速SD卡和低速SD卡
1.不同的快閃記憶體:低速卡使用MLC型(多級單元)NAND快閃記憶體,主要由東芝和Sandisk生產;高速卡則主要由三星使用SLC型(單級單元)掘肢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
2,讀寫速度不同:普通卡的讀寫速度為3mb / s,sandisk具有9mb / s的高速讀寫,而sandisk和專業的超高速卡則實現20mb / s的讀寫寫。
3,價格不同:SD卡高速價格略高。
檢查高速卡的最直接方法是使用USB 2.0讀卡器通過讀取和寫入大文件來計算速度。攜帶數碼相機購買卡也是一個好主意。最好嘗試使用未壓縮格式的TIFF連續拍攝,以查看存儲速度是否有延遲,並且存儲卡即將裝滿。然後查看您拍攝的照片。如果沒有問題,則表示SD卡還不錯。
(1)超分辨存儲速度擴展閱讀:
SD卡保養常識
1、SD卡在相機正常使用後,在電腦上查看所拍照片,需要翻轉所查看的照片的時候,請先把照片復制到電腦上再進行操作,大量的圖片被凳老修改後有可能會使SD卡「癱瘓」,要格式化後才能再正常使用。
2、SD卡在相機裡面拍攝過程中如出現卡機、死機的情況判粗世,可能是該SD卡有故障的情況或壽命已到,請用讀卡器把卡裡面的內容導出來保存再進行格式化,格式化完後有的能正常使用。
3、SD卡還有一個小秘密,如果使用的時候不小心把SD卡折壞掉或摔壞不能用時,別急著把那「報廢」的卡扔掉,小心地拆開SD卡表面時,你就會看到裡面還「藏」著一個小小的TF卡,可供大部分的手機使用,也可以配個SD卡的TF轉接卡口繼續使用。
B. 什麼是圖像的超解析度
點距:指顯示屏上相鄰的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即相鄰的同基色點之間的中心距離)在顯示屏幕大小一定的前提下,點距越小,則屏幕上的象素排列越緊密,圖象就越清晰細膩。用顯示區域的寬和高分別除以點距,即得到顯示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高可以顯示的點數。以14寸,0.28mm點距顯示器為例,它在水平方向最多可以顯示1024個點,在豎直方向最多可顯示768個點,因此極限分辯率為1024*768。超過這個模式,屏幕上的相鄰象素會互相干擾,反而使圖象變動模糊不清。目前點距主要有0.39,0.31,0.28,0.26,0.24,0.22mm等幾種規格,最小的可達0.20mm。一般來講,小點距和良好的匯聚性能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單位:mm)——老點的點距可以達到納米級別
點狀點距,條狀點距,柱狀點距:一個顯示器的點距是.25的Trinitron顯像管,而另一個是.28的平面直角顯像管,那麼有許多人可能會認為一定是Sony的.25的Trinitron顯像管的圖像是會更清晰吧,那當然,點距越小的不就是越清晰嗎? 那你就錯了,點距指的是兩點『同色發光熒光體』之中心點間的直線距離,並且越小就越能得到更精細的畫面。但因使用的技術不同,點狀點距與條狀點距與柱狀點距是無法精確地比較的。若粗略地計算,0.25mm的柱狀點距約只等於0.27mm的點狀點距。也就是說,0.26的點狀點距的顯像管會是比0.25mm的Trinitron/DiamondTron顯像管的解析力要強。那麼為什麼還要採用0.25mmTrinitron/DiamondTron的顯像管呢?這是因為它們的對比度很強,顯示出來的畫面更加鮮艷,奪目,很適合高端的應用。
柵距:由於SONY推出的特麗瓏顯象管採用了柵狀蔭罩,因此引入了柵距的概念。它指的是顯象管相鄰線條之間的距離,此時電子槍對顯象管屏幕的掃描是以線條為象素單位的。(單位:mm)
解析度:(Resalution)構成一個影象的象素總和,一般用水平象素個數x垂直象素個數來表示。解析度越高,圖象就越清晰,但所得的圖象或文字越小。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刷新頻率為85Hz時解析度越高,則顯示器的性能也越好。可以把解析度劃分為CGA,EGA,VGA,SVGA等幾種;按照水平和垂直象素數目來區分,則可以分:320x200,640x480,800x600,1024x768,1280x1024,1600x1280等幾種。
刷新頻率:刷新頻率分為垂直刷新率和水平刷新率,垂直刷新率表示屏幕的圖象每秒種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指每秒鍾屏幕刷新的次數,以Hz(赫茲)為單位。VESA組織於97年規定85Hz逐行掃描為無閃爍的標准場頻水平刷新率,水平刷新率又稱行頻,它表示顯示器從左到右繪制一條水平線所用的時間,以kHz為單位。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解析度三者是相關的,所以只要知道了顯示器及顯卡能夠提供的最高垂直刷新率,就可以算出水平刷新率的數值。所以一般提到的刷新率通常指垂直刷新率。刷新率的高低對保護眼睛很重要,當刷新率低於60Hz的時候,屏幕會有明顯的抖動,而一般要到72Hz以上才能較好的保護你的眼睛。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廠商在廣告中宣稱的最高刷新頻率指的其實是最低解析度下的情況。
場頻:頻指垂直掃描速度(Vertical Scan Rate),即刷新頻率,一般在60-100Hz左右 場頻也叫屏幕刷新頻率,指屏幕在每秒鍾內更新的次數。人眼睛的視覺暫留約為每秒16-24次左右,因此只要以每秒30次或更短的時間間隔來更新屏幕畫面,就可以騙過人的眼睛,讓我們以為畫面沒有變過。雖然如此,實際上每秒30次的屏幕刷新率所產生的閃爍現象我們的眼睛仍然能夠察覺從而產生疲勞的感覺。所以屏幕的場頻越高,畫面越穩定,使用者越感覺舒適。 一般屏幕刷新率場頻在每秒75次以上人眼就完全覺察不到了,所以建議場頻設定在75Hz-85Hz之間,這足以滿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了。
行頻:即水平掃描頻率,指顯示器所能達到的每秒內對水平偏轉信號的刷新次數,也就是指顯像管電子槍在每秒鍾內根據水平信號對顯示屏進行掃描的次數。如50KHz表示每秒鍾顯像管電子槍在屏幕上寫50千行點。普通14寸彩色顯示器的水平掃描頻率通常從35.5KHz到66KHz不等,而較好的大屏幕彩色顯示器則可達到120KHz的水平(單位:KHz)
掃描頻率:指顯示器的屏幕在一秒鍾之內可以進行多少次全畫面掃描。其值越高,畫面越穩定。
隔行掃描:(Interlaced)該技術最先由IBM在其8514A顯示器上推出,其原理是在對顯示屏進行掃描時,先掃描奇數行,再掃描偶數行,掃描兩遍的結果才組成一幅完整的圖象。這種掃描方式容易實現,成本較低,但是在解析度達到800×600或更高時,這種掃描方式下的圖象會有很大的閃爍感,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勞。一般大屏幕彩色顯示器都不採用這種掃描方式。
逐行/隔行顯示:顯示管的電子槍掃描可分為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 Interlace)兩種。逐行顯示是順序顯示每一行。隔行是指每隔一行顯示一行到底後再返回顯隔行示剛才未顯示的行,顯示器在低解析度下其實也是逐行顯示的,只有在解析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為隔行顯示。在相同的刷新頻率下,隔行顯示的圖像會比逐行顯示閃爍和抖動的更為厲害。不過如今生產的顯示器幾乎已沒有隔行的了。
逐行掃描:(Non-Interlaced)逐行掃描針對隔行掃描方式的缺陷,後來又推出了逐行掃描方式,這種方式是按順序(不跳行)地掃描輸出,一次掃描完畢就組成一幅圖象。顯示畫面沒有閃爍的感覺,因此更適合高解析度下使用,但是對顯示器的掃描頻率和視頻率帶寬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很明顯,掃描率越高,刷新速度越快,顯示就越穩定。現在所有的大屏幕彩顯都採用的是逐行掃描方式。
過掃描:是一種新穎的顯示器控制功能,在實際顯示畫面以外的區域也載入有視頻掃描信號,只需按動一下按鍵,即可使畫面顯示區域方便地增大到全屏,擴展用戶的視野。這一功能要求顯示器具備更高的帶寬和掃描頻率。
顯示器調整功能:一般的屏幕調整功能,應該包括亮度、對比度、垂直位置、垂直顯示尺寸、水平位置、水平顯示尺寸等。另外一像5GT的高階產品更是有消磁、針墊型失真修正、平行四邊型失真修正、魔紋失真修正及色溫調教功能。對於高端的圖形應用而言,這些功能都是極其需要的。 為了減少按鈕,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許多廠商開發了專屬的畫面調控功能,即為一般所謂的OSD(On-screen Display)視控功能。它將原本是一顆顆按鍵的所有或部分調整功能,整合到一個畫面的選單,以圖示的方式讓使用者更輕易地了解操作方式,5GT更有語言選擇功能,可惜只有英語、法語等,但就是沒有中文.
調節方式:調節方式從早期的模擬式到現在的數碼式調節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了。數碼式調節與模擬式調節相比,對圖像的控制更加精確,操作更加簡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讓你存儲多個應用程序的屏幕參數也是十分體貼用戶的設計。因此它已經取代了模擬式調節而成為調節方式的主流。數碼式調節按調節界面分主要有三種:普通數碼式、屏幕菜單式和飛梭單鍵式。各有特色,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了解了以上幾項基本的指標後,我想各位對如何選擇顯示器大致有個底了。再看看廠商的產品說明書就可以簡單比較比較了。但買顯示器光靠枯燥的數據對比肯定不行,主觀的感受更加重要。
像素:顯示器一般採用光柵掃描方式,即電子束從左向右,自上向下作水平掃描和垂直掃描,電子束撞擊顯示屏上的眾多的熒光粉點而使其發光,每個發光點就是一個像素。解析度是指屏幕上有多少個象素點,解析度越高,屏幕上的像素越多,圖像也就越清晰。在最高解析度下,一個發光點對應一個像素。如果設置低於最高解析度則一個像素可能覆蓋多個發光點。 電子槍:位於顯象管內部,處於工作狀態時不斷射出電子束,激發屏幕上的磷光點發光的裝置。
顯示器的帶寬:所謂帶寬是顯示器視頻放大器通頻帶寬度的簡稱,一個電路的帶寬實際上是反映該電路對輸入信號的響應速度。帶寬越寬,慣性越小,響應速度越快,允許通過的信號頻率越高,信號失真越小,它反映了顯示器的解像能力。以MHz(兆赫茲)為單位,它比行頻更具綜合性。從表面上看,只需用行頻乘以水平解析度就可以得到帶寬。但實際上,電子槍在掃描時掃過水平方向上的像素點數與垂直方向上的像素點數均高於理論值,這樣才能避免信號在掃描邊緣衰減,使圖像四周同樣清晰。水平解析度大約為實際掃描值的80%,垂直解析度大約為實際掃描值的93%,所以帶寬的計算公式為:帶寬=水平解析度/0.8×垂直解析度/0.93×場頻。或帶寬=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場頻×1.344。例如:在1024×768@85Hz的模式下,帶寬為1024×768×85×1.344=89.84199868MHz。 帶寬的值越大,顯示器性能越好。
屏幕可視區域:指的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屏幕,平常說的17寸、15寸實際上指顯像管的尺寸,一般可通過量取屏幕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距離得到。由於顯像管都是安裝在塑膠外殼內,且由於屏幕的四個邊都有黑框無法顯示,因此許多人量顯示器屏幕的對角線時,根本沒有廠家所說的那種尺寸,所以就算是最好的顯示器也不能做到可視面積等於顯像管面積,只能盡量做到接近與顯像管面積,這是評定一個顯示器好壞的標准之一,相同的顯像管,不同的公司的產品,它的可視面積就不一定會一樣,所以我們在購買顯示器時要注意盡量買可視面積最接近於顯像管面積的顯示器.一般14寸的顯示器可視范圍往往只有12寸;15英寸顯示器的可視面積在13.6英英寸到14.2英寸之間,而17英寸顯示器的可視面積在15.6英寸到16.2英寸之間。
特麗瓏:(trinitron)它是SONY公司的一種獨特的顯象管技術,採用柵狀遮罩,及單槍三束專利技術,能產生比較亮麗、鮮艷的畫質。
鑽石瓏:(diamondtron)三菱公司研製的顯象管技術,繼承了特麗瓏的優點,採用超純黑屏幕和四倍動態聚焦電子槍,畫質出眾。
DYNAFLAT:平面顯示器有兩種形式,即物理平和光學平。由三星公司開發出的DYNAFLAT(動態平面)技術。它使用的顯示器外厚玻璃的外表面是純平的,但沒有使用純平的內表面,而是使用了球面(向用戶方向略微突出),它的曲率是根據SNELL公式計算出來的。其原因就在於經過這樣的處理後,內面發光點射出的光再經過厚玻璃的折射後進入人眼成像,光路反向沿長線形成的虛光點組成的圖像則是真正的平面。簡單地說DYNAFLAT技術就是利用非物理平面的厚玻璃(略微突出)的內表面製造出光學平面的圖像。
物理平:是指從物理上的各個表面都是純平面,特別是顯示器最外面的一層厚玻璃的內外兩面從物理上看都是絕對平面,但這種絕對平面反而造成用戶在面對顯示器的時候看到的不是平面圖像,而是略有些凹陷。其原因就在於如果把人眼看成是屏幕前的兩個點,越大屏幕的顯示器從邊緣部分發的光經過厚厚的玻璃折射後進入人眼成像,由於人眼對折射的不敏感性,光路返回後在實際發光點前形成一個虛擬的發光點,即人眼誤以為虛擬的發光點是真正的發光點。這種情況在顯示器的中心部位還不太嚴重,但越到屏幕邊緣虛點和實際發光點相差越大,具體來講就是虛點越靠前,就如同人眼看插在玻璃杯里的筷子是折斷的一樣。把這些虛點連起來就會發現整個圖像向內(遠離用戶方向)凹陷。所以說物理平並不一定就恰好能產生出純平的圖像。
CRT顯像管(CathodeTube陰極射線管):主要由電子槍、偏轉線圈、蔭罩、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大部分組成,其原理是利用顯像管內的電子槍,將光束射出,穿過蔭罩上的小孔,打在一個內層玻璃塗滿了無數三原色的熒光粉層上,電子束會使得這些熒光粉發光,最終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畫面了。而CRT尺寸就是顯像管實際尺寸,也是通常所說的顯示器尺寸,其單位為英寸(1英寸=25.4mm)
球面顯象管:顯象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是曲面。它的製造工藝較成熟,價格較低,但圖象顯示失真,實際顯示面積較小,反光現象嚴重。 柱面顯象管:採用垂直柵條設計,顯象管在垂直方向完全筆直,水平方向略有弧度。光透性好,圖象更清晰 平面直角顯象管:屏幕彎曲更小,更接近「平面」,增強了畫面的真實感,這種顯象管的屏幕反光較小 色溫:描述光源色彩的參數。光源發光時產生一組光譜,用純黑色產生同樣的光譜所需達到的溫度既為該光源的色溫。
柱面顯像管:主要是以SONY的Trinitron(特麗瓏)和三菱的DiamondTron(鑽石瓏)它的表面就好像是一個罐頭的側面,左右有弧度但上下沒有,具有防止上下畫面扭曲及反光的作用。
阻尼線(有人叫防偽線):Trinitron顯像管的一個最大的特徵是在顯視屏上會有15吋一條,17吋有兩條的不很明顯的黑線,它的名稱叫做阻尼線,是用來將陰罩掛定的,可能會造成在應用中有點影響。
平面直角顯像管:平面直角顯像管是指整個直角和「近似」平面的顯示屏。它對於反光以及畫面的變形的免疫力最高。
聚焦性能:指顯象管中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後通過其調節功能而顯示出清晰圖象的能力,反映出對電子束掃描偏差的糾錯能力。 匯聚性能:紅綠藍(R.G.B)三原色電子束在屏幕中的正確聚焦能力,反映出顯象管偏轉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對電子束運行軌跡的控制能力。
內部塗層:廠家生產顯象管時在熒光粉背面塗上反射層以提高發光效率,同時降低象素間的串色,是顯象管的重大技術差別之一。 外部鍍膜:顯象管的外部鍍膜,可阻擋有害射線、消除靜電、降低屏幕反光。不同廠家的鍍膜材料和技術各不相同。
C. 計算機以下幾個存儲設備中訪問速度最快的是 A、硬碟 B、軟盤 C、光碟 D、RAM
計算機以下幾個存儲設備中訪問速度最快的是隨機存儲器;
隨機存取存儲器(英語:RandomAccessMemory,縮寫:RAM),也叫主存,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介質。
內存儲器用來存放計算機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序和數據,也就是說,計算機執行的所有程序和操作的數據都要先調入內存。因此,內存的工作速度和存儲容量對系統的整體性能、系統所能解決問題的規模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響。
內存是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半導體存儲器,可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兩種。
(3)超分辨存儲速度擴展閱讀:
RAM中的信息可隨機地讀出或寫入,但信息不能持久保存,一旦關機(斷電)後,RAM中的信息不再保存。隨機存取存儲器所採用的存儲單元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和靜態隨機存儲器DRAM。
SRAM採用穩態電路(如觸發器)作為存儲單元,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信息存入,能夠穩定保持,可供多次讀取,存取速度比DRAM快,但因單元電路比較復雜,集成度比DRAM低,價格也較高。
DRAM採用電容的充電原理電路作為存儲單元,其結構非常簡單,集成度高,價格低,但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為使寫入的信息保持不變,需要定期刷新。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動態存儲器DRAM。
D. 4K攝影好幫手 鎧俠(原東芝存儲)SD存儲卡評測
隨著4K設備的普及,現在很多視頻作者逐漸開始拍攝4K的素材。
那麼,拍攝4K素材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4K素材清晰度更高,畫面更加銳利,展示的畫面細節更加豐富。
其次,在給視頻做二次構圖的時候,4K畫面可以無損裁切素材的75%。
第三,後期調整更加方便。
4K雖好,但帶來更高畫質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數據量,這時,提升存儲卡的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也就成為硬需求了。尤其在讀寫速度上,如果存儲卡的寫入速度較低的話,拍攝時存儲速度跟不上,導致相機死機或者長時間等待,這樣的拍攝體驗很不好,而且容易錯過精彩畫面的拍攝。因此配備一張高速、大容量的存儲卡在對於攝影玩家們來說是必備的需求。
上述的使用中可以看出,鎧俠EXCERIA PLUS SDXC UHS-I存儲卡在讀寫性能上有著優異的表現,在4K視頻的拍攝中高速寫入速度最終提供穩定的視頻素材,不會出現卡殼、花屏的現象。
同時UHS-I協議對於一些支持4K拍攝的老款型號相機來說也顯得相當友好。對於職業攝影師們來說,這樣一款高性能且穩定的存儲卡是自己相機的理想拍檔。
E. 寫入速度和讀取速度分別是指什麼
1、寫入速度主要是將外部數據記錄到存儲設備中去時的速度,可以理解成為是相當於粘貼的速度。
2、讀取速度是指將存儲設備中的數據提取出來的操作速度,可以理解成為是相當於復制的速度。
在電腦中比較重要的存儲設備為內存,其存儲速度一般用存取時間衡量,即每次與CPU間數據處理耗費的時間,以納秒(ns)為單位。目前大多數SDRAM內存晶元的存取時間為5、6、7、8或10ns。
(5)超分辨存儲速度擴展閱讀
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持續寫入的速度非常驚人,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近年來的NVMe固態硬碟可達到2000MB/s左右,甚至4000MB/s以上。
固態硬碟的快絕不僅僅體現於持續讀寫上,隨機讀寫速度快才是固態硬碟的終極奧義,這最直接體現於絕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與之相關的還有極低的存取時間,最常見的7200轉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一般為12-14毫秒,而固態硬碟可以輕易達到0.1毫秒甚至更低。
F. 剪輯電腦雙路配置
一、CPU
1
一、剪輯4k需要看CPU哪些指標?
1、剪輯4k需要看CPU的計算速度和I/O性能,
其中,計算速度和主頻和線程數有關,主頻越高、線程數越多計算速度越快。
I/O性能就是數據帶寬,就是每秒數據流量,和三級緩存、支持的內存頻率有關,三級緩存越大,支持的內存頻率越高,I/O性能越好,與內存、硬碟每秒交互的的數據量就越大數據吞吐能力就越強。
①、主頻:
CPU的主頻越高,每秒的運算次數就越多,計算速度就越快。
像4k這樣的超高解析度、超高碼率的視頻,需要CPU有足夠高的主頻,來完成編碼、解碼等預渲染操作。
主頻要不低於3.5Ghz,睿頻不低於4.3GHZ。更高的可以選擇5Ghz的,比如9900K。
②線程數:
核心數越多,線程數就越多,並行計算能力就越強。
但線程數不是越多越好,超過12個線程,性能提升就不明顯了。
有網友測試發現,8核16線程和6核12線程區別並不是相當大,速度相差12秒而已。所以,線程數在12個就足夠了,比如12線程的8700K。
③三級緩存數:
一般的剪輯不用考慮這項,由於是4k剪輯,
所以不得不考慮影響I/O性能的三級緩存。
三級緩存是CPU和內存交互的橋梁,三級緩存越大,數據帶寬就越大。
不同CPU的三級緩存差別很大,比如中端的7700K三級緩存是:8MB,
略好一些的8700K的三級緩存是12MB,更高端的9900K是16MB。
④、支持的最大內存頻率:
同等容量的內存,比如都是8G,有的600多元,有的才200多元,
就是因為內存的頻率不一樣,頻率越高的內存性能越好價格也越貴。
所以CPU支持什麼樣頻率的內存非常重要,不然發揮不了內存的高性能。
比如I7 4790K支持的最大內存頻率是1600MHz,
如果配置一個2400MHz的內存,肯定影響內存的性能的發揮,
降低內存的存儲速度,
而8700K這樣的CPU就能發揮內存的全部性能,
因為8700K支持最大內存頻率為2666MHz。
G. 區分存儲卡的高速和低速的標準是什麼
主要有兩個速度等級的問題。首先是Class等級問題。不同等級能分別滿足不同的應用要求:
Class 0:包括低於Class 2和未標注Speed Class的情況;
Class 2:能滿足觀看普通MPEG4 MPEG2 的電影、SDTV、數碼攝像機拍攝;
Class 4:可以流暢播放高清電視(HDTV),數碼相機連拍等需求;
Class 6:滿足單反相機連拍和專業設備的使用要求;
class 10:滿足更高速率要求的存儲需要。
不同速度等級的存儲卡最低讀取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Class10等級的產品最低速度標准為20MB/s,如果你購買一款Class10產品,在電腦上用讀卡器測試時,在專業軟體測試下速度成績未達到20MB/s,那就說明你買到假的了,這就是不安全健康的產品。
另外,UHS-1也是一個需要了解的速度等級問題。UHS-1,它只是一種高速傳輸協議介面,是全新的匯流排模式,UHS即為Ultra Hight Speed,最高介面帶寬可達104MB/s,而此前的常規匯流排模式最高只能達到25MB/s。UHS-1向下兼容現有匯流排介面,不支持UHS-1的設備可以使用但無法發揮最快的速度。
在存儲卡上,帶有「I」標志的產品說明這是一款採用UHS-1介面的卡,和速度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只有同時打上了「U1」標志的UHS-I存儲卡才能保證至少10MB/s的寫入速度,沒有這一標志的,讀取速度可能比較快,但是寫入速度可能只有Class6甚至Class 4級別
H. 攝影存儲卡中,讀寫速度多少才算是高速卡選購存儲卡有哪些標准
攝影存儲卡中,讀寫速度多少才算「高速卡」?選購存儲卡的標準是什麼?
先看第一個問題,單反相機存儲卡,讀寫速度多少才算「高速卡」?
首先存儲卡分 CLASS2 CLASS4 CLASS6 CLASS10等規范,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讀寫速度。
Class2 最低 2MB/秒 最高 6MB/秒
Class4 最低 4MB/秒 最高 10MB/秒
Class6 最低 6MB/秒 最高 20MB/秒
Class10 最低 10MB/秒 最高 48MB/秒
USH-I 最低 45MB/秒 最高 90MB/秒
一般來說將容量2GB以上,速度 CLASS2以上的等級的存諸卡稱之為高速卡。
但在單反攝影中,尤其是高檔專業單反對讀寫要求很高時,一般要選CLASS10以上的存儲卡才可以。
所以,選購存儲卡的標准就是,容量,穩定性,讀寫速度。
攝影存儲卡中,讀寫速度多少才算是高速卡?選購存儲卡有哪些標准?
對於讀寫速度多少才算是高速卡呢。我們先來說說怎麼區別是高速的還是低速的卡。
主要有兩個速度等級的問題。首先是Class等級問題。不同等級能分別滿足不同的應用要求: Class 0: 包括低於Class 2和未標注Speed Class的情況;
Class 2: 能滿足觀看普通MPEG4 MPEG2 的電影、SDTV、數碼攝像機拍攝;
Class 4: 可以流暢播放高清電視(HDTV),數碼相機連拍等需求;
Class 6: 滿足單反相機連拍和專業設備的使用要求;
class 10: 滿足更高速率要求的存儲需要。
不同速度等級的存儲卡最低讀取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Class10等級的產品最低速度標准為20MB/s,如果你購買一款Class10產品,在電腦上用讀卡器測試時,在專業軟體測試下速度成績未達到20MB/s,那就說明你買到假的了,這就是不安全 健康 的產品。另外,UHS-1也是一個需要了解的速度等級問題。UHS-1,它只是一種高速傳輸協議介面,是全新的匯流排模式,UHS即為Ultra Hight Speed,最高介面帶寬可達104MB/s,而此前的常規匯流排模式最高只能達到25MB/s。UHS-1向下兼容現有匯流排介面,不支持UHS-1的設備可以使用但無法發揮最快的速度。在存儲卡上,帶有「I」標志的產品說明這是一款採用UHS-1介面的卡,和速度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只有同時打上了「U1」標志的UHS-I存儲卡才能保證至少10MB/s的寫入速度,沒有這一標志的,讀取速度可能比較快,但是寫入速度可能只有Class6甚至Class 4級別。
關心這個還不如關心相機卡槽支持的最高讀寫速度是多少,最大支持多大容量的卡,然後參考這兩個指標去買卡好了,我看其他人啰哩啰嗦寫了一大堆,而且大都是從度娘復制粘貼的,也沒說清楚為什麼超過多少就算高速,我看也沒個統一的標准,今天算高速卡,明天就不算了,你跟不上的,就算你買了最高速的卡,相機卡槽讀寫速度不高也白費,但是,相機廠商也不是什麼好鳥,一般它就是不標明卡槽支持多高的速度,這樣一些內存卡廠商就可以隨意標高速卡,賺取更高的利潤了!這就造成你雖然買了高速卡,但高速連拍時依然要靠機內緩存,緩存一旦寫滿,連拍速度馬上就下來了,所以買卡時與其太留意速度,不如關注兼容性和穩定性更來的實惠。
我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問題當中提到的存儲卡應該是攝影器材的附屬設備。單純的去追求讀寫速度是不正確的。
不同的攝影設備它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對於早期的設備,如果你安裝現在最高速的卡,有可能他還不支持。反過來你拿一張比設備還要老的舊卡,有可能設備也不支持。
拿我手中的一台照相機和一個攝像機為例,它的產品說明書是有明確要求的。
我覺得主要應該考慮三個問題。第一要按著設備的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支持范圍去選擇。第二對品牌進行一下選擇。第三要考慮一下性價比。
相機的說明當中提出了要6級以上,那麼就可以選擇6級或者8級。滿足要求即可。
如果攝像機提出的要求是兩級,那麼選擇兩級4級滿足要求也就可以了。比如說我這個攝像機只能支持32G的存儲容量。你選擇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容量,只是白花錢。設備不支持。
僅供參考。
class是一種內存卡傳輸標准,class10,代表每秒寫入速度為10mb,標記為10mb/s。
隨著數碼相機的像素越來越高,主流已經達到2000萬像素,高的達5000萬像素,如果用RAW格式,每張照片有60-70mb,數據量處理越來越龐大,原有的速度已經不能滿足讀寫要求了,UHS是一種內存卡新傳輸標准,和傳統的class分級類似,不過UHS速度遠遠高於class,分為3個等級,U3為最高級,寫入速度可達200mb/s,可以拍攝4K視頻。
目前相機存儲卡大多數都是比較入門的低端貨,即:採用低端 3d nand qlc快閃記憶體顆粒,最低端簡易盤控。這樣一味強調初始讀寫速度又有多少實際意義呢?隨著使用時間的流逝,其掉速明顯……
適合4k視頻錄制至少1000x以上。快閃記憶體至少是採用mlc或者tlc顆粒的貨。一分價錢一分貨……
講的很細,我收藏了。聽不明白的就買SD卡C6和TF卡C6就可以了。
先看第一個問題,單反相機存儲卡,讀寫速度多少才算「高速卡」?
首先存儲卡分 CLASS2 CLASS4 CLASS6 CLASS10等規范,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讀寫速度。
Class2 最低 2MB/秒 最高 6MB/秒
Class4 最低 4MB/秒 最高 10MB/秒
Class6 最低 6MB/秒 最高 20MB/秒
Class10 最低 10MB/秒 最高 48MB/秒
USH-I 最低 45MB/秒 最高 90MB/秒
一般來說將容量2GB以上,速度 CLASS2以上的等級的存諸卡稱之為高速卡。
但在單反攝影中,尤其是高檔專業單反對讀寫要求很高時,一般要選CLASS10以上的存儲卡才可以。
所以,選購存儲卡的標准就是,容量,穩定性,讀寫速度。
什麼樣的速度才能算得上高?其實主要是看你的實際需求出發,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謂標稱速度,那樣沒有實際意義,過高的存儲速度必然會帶來過高的經濟成本付出,其實大可不必。
關鍵是寫入速度要快,本人只用標記寫入速度每秒在100M以上的SD.
I. h265攝像頭一天多少g
海康的占內存一天22G不到
海康網路攝像頭200萬像素,存儲一天需要的空間容量跟編碼技術有關,smart265編碼技術,存儲容量大概為10.55G;在H.265編碼技術,存儲容量為21G;在H.264編碼技術下,存儲容量大概為42.19G。
一個200萬攝像機一小時要用4.4G的硬碟空間,一天大約是105G。
1t硬碟存儲容量大約13天左右,265官方號稱存儲減半那就是一天一宿10個g左右,由於國內慣例 官方誇大其效果, 265頭一天一宿應該在13個g左右。
(9)超分辨存儲速度擴展閱讀
網路攝像頭的存儲容量跟像素和編碼方式有關,現在海康攝像頭的編碼方式主要有3種分別是H.264,H.265以及smart265。
1、smart265編碼
smart265是海康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視頻編碼技術,比H.265的帶寬更加節省,節省方式主要分為以下3種情況。
①空閑場景(靜態畫面)
攝像頭的碼流大小在H.265的基礎之上再降低70%以上;
②常規場景(普通畫面)
攝像頭的碼流大小在H.265基礎上再降低50%以上;
③復雜場景(動態畫面)
碼流大小在H.265基礎上再降低30%以上;
按照常規場景計算,200萬像素攝像頭碼流大約為1M,全天24小時錄像容量為10G左右:
公式:
碼流X3600X24÷8÷1024=錄像容量(1天)(單位為G);
200萬像素攝像頭24小時錄像容量:1MX3600X24÷8÷1024=10.55G
smart265編碼
2、H.265編碼
H.265編碼技術相比H.264在720P解析度下降低30%-40%,在1080P解析度下相比降低40%-50%,在超高清解析度下相比降低50%-60%。
H.265編碼
公式:
碼流X3600X24÷8÷1024=錄像容量(1天)(單位為G);
200萬像素攝像頭24小時錄像容量:2MX3600X24÷8÷1024=21G
3、H.264編碼
一般130萬像素的H.264編碼的攝像頭碼流為2M,200萬像素的攝像頭碼流為4M,300萬像素的攝像頭碼流為6M;
公式:
碼流X3600X24÷8÷1024=錄像容量(1天)(單位為G);
200萬像素攝像頭24小時錄像容量:4MX3600X24÷8÷1024=42.19G;
碼率(單位Kbps)×3600×24÷8÷1024÷1024=錄像容量(1天)(單位G),得到一天的容量後,即可推算出1個月或其他時間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