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pb級存儲
提供的企業存儲空間達到pb,即100萬GB的空間,(1pb=1000tb,1tb=1000gb,1gb=1000mb)。
Pb為petabyte級,Pb是一個更高級別的存儲單元,其上有EB、ZB、YB等單元,1PB=1024TB。
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RaymondKurzweil)在其關於pb級數據定義的論告祥塌文中解釋:
人類功能性記憶的容量估計為1.25tb,這意味著800個人類記憶相當於1pb。
(1)電子級存儲擴展閱讀:
pb級數據存儲和使用:
AnyShare支持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統一存儲,提供數十億的容量存儲,支持數據的重擦除,提高容量存儲的效率。可以根據需要擴展容量,還可以擴展性能以降低單個GB數據存儲的成本,從而降低總存儲成本。
pbAnyShare存儲容量,支持蠕蟲的特徵對象存儲系統,AnyShareNAS網關的形式實施周期超過三個月的治療非結構化數據存檔、三個月內的活躍的文件存儲在本地業務系統,確保電子檔案,證據,如文件數據固化存儲很長一段時間,防止被篡改和刪除。
AnyShare的固化檔案文件可以根據關鍵詞、宴滲文件全稱或標簽等多種搜索方法准確檢索出需要的文件,全文搜索可以在襪圓一秒內找到文件。
自動生成的標簽是標簽自動分析AnyShare文檔的文檔內容的分析選擇,和手動標記標簽根據需要手動添加幫助拍位元組的數據進行分類和歸檔根據文檔內容,並且可以准確地根據標簽來提高檢索效率的使用和訪問文檔。
⑵ 電子元器件的儲存時間是多久
跟溫度,濕度和包裝的密封性都有關系。其中,濕度和密封性主要影響可焊性。 表面氧化對插座和開關等機械接觸的器件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帶金手指的高頻插座。對於其他直插件影響要小些,這類器件要氧化的相當嚴重才會影響焊接。對應貼片件而言,引腳越小,表面氧化的影響越大。IC引腳氧化可以用清洗劑清洗或者手工補焊,但是這種處理很繁瑣,工藝性比較差。BGA如果焊點氧化,有可能會需要重新植球。 民用級一般是3到5年,這個時間是指其可以可靠使用的時間。 電阻和陶瓷電容放的久些。 集成度高的IC,放的要短些,因為集成度越高,原子的熱運動對特性的影響越大,時間久了熱擴散會破壞IC的內部結構。 電解電容放的時間也比較短,時間久了電解液會幹掉。
⑶ emmc跟ssd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eMMC (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是MMC協會訂立、主要針對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產品的內嵌式存儲器標准規格。
固態驅動器(Solid State Drive),俗稱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因為台灣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之為Solid而得名。
2、兩者的組成不同
eMMC由一個嵌入式存儲解決方案組成,帶有MMC(多媒體卡)介面、快閃記憶體設備及主控制器。所有都在一個小型的BGA 封裝。
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
3、兩者的優點不同
eMMC具有簡化手機存儲器的設計、更新速度快、加速產品研發速度的優點。
SSD具有讀寫速度快、防震抗摔性、低功耗、無噪音、工作溫度范圍大、輕便的優點。
⑷ RAM和ROM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概念
RAM(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隨機存儲內存,這種存儲器在斷電時將丟失其存儲內容,故主要用於存儲短時間使用的程序。ROM(Read-Only Memory)即只讀內存,是一種只能讀出事先所存數據的固態半導體存儲器。
(4)電子級存儲擴展閱讀:
運行內存
運行內存是指手機運行程序時的內存,也叫RAM(簡稱運存)。而另一個內存是用來存儲東西的內存,就像8G的MP4一樣,它擁有8G的存儲空間,這種內存為一般叫的手機內存。
用電腦比較的話手機的運行內存就是電腦的內存,是不可以作為儲存數據的介質的。
手機的「內存」通常指「運行內存」及「非運行內存」。手機的「運行內存」相當於電腦的內存,即RAM。而手機的「非運行內存」,相當於電腦的硬碟,廠家常直接稱其為手機內存,也就是所謂的ROM。RAM越大,手機能運行多個程序且流暢;ROM越大,就像硬碟越大,能存放更多的數據。
擁有更大的運行內存的話手機可以打開更多的程序,如果本身容量足夠的話並不能提升多少運行程序的速度,只能說更大的運行內存能更好的保證手機的正常運行。
手機的運行內存是指運行程序時存儲或者暫時存儲的地方,而CPU是用來計算的。
⑸ 檔案電子化資料庫存儲適合用磁碟陣列哪個級別
硬碟陣列(RAID)技術詳解
對於硬碟的歷史發展來說,還有各種硬碟的附加技術,如硬碟數據保護技術和防震技術,以及降噪技術,它們也隨著硬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但一般而言,不同硬碟廠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硬碟保護技術,如昆騰的數據保護系統DPS、震動保護系統SPS;邁拓的數據保護系統MaxSafe、震動保護系統ShockBlock;西部數據公司的數據保護系統Data SafeGuide(數據衛士)等等。這些保護技術都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技術。
此外硬碟的數據緩存也隨著硬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增大,早期IDE硬碟的數據緩存只有128KB甚至更小,而那時2MB的數據的只能在高端的SCSI硬碟上看到。當然隨著存儲技術及高速存儲器價格的降低,IDE硬碟的數據緩存增加到了256KB,而接下來就是512KB了,目前主流的IDE硬碟數據緩存則為2MB或8M。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關注RAID(磁碟陣列)。
RAID的英文全稱為: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或簡稱磁碟陣列。由美國加州大學在1987年開發成功。
RAID的初衷主要是為大型伺服器提供高端的存儲功能和冗餘的數據安全。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餘的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性能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較為完備的相互校檢/恢復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鏡象備份,從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統的容錯度,提高了系統的穩定冗餘性,這也是Rendant一詞的由來。
不過,所有的RAID系統最大的優點則是「熱交換」能力:用戶可以取出一個存在缺陷的驅動器,並插入一個新的予以更換。對大多數類型的RAID來說,可以利用鏡像或奇偶信息來從剩餘的驅動器重建數據不必中斷伺服器或系統,就可以自動重建某個出現故障的磁碟上的數據。這一點,對伺服器用戶以及其他高要求的用戶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冗餘的功能指的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冗餘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
RAID以前一直是SCSI領域獨有的產品,因為它當時的技術與成本也限制了其在低端市場的發展。今天,隨著RAID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廠商的不斷努力,我們已經能夠享受到相對成本低廉的多的IDE-RAID系統,雖然穩定與可靠性還不能與SCSI-RAID相比,但它相對於單個硬碟的性能優勢對廣大玩家是一個不小的誘惑。隨著相關設備的擁有成本和使用成本不斷下降,這項技術也已獲得一般電腦用戶的青睞。
RAID技術是一種工業標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各主要RAID級別做一個大致的了解。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中譯為集帶工作方式。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系統傳輸來的數據,經過RAID控制器通常是平均分配到幾個磁碟中,而這一切對於系統來說是完全不用干預的,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的認為:N個硬碟是一個容量為N個硬碟容量之和的「大」硬碟。RAID0的主要工作目的是獲得更大的「單個」磁碟容量。另一方面就是多個硬碟同時讀取,從而獲得更高的存取速度。例如一個由兩個硬碟組成的Raid系統中,系統向兩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2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兩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兩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2倍。雖然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RAID 0最大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構成陣列的任何一塊硬碟的損壞都將帶來災難性的數據損失。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不適用於關鍵任務環境,但是,它卻非常適合於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的視頻生產和編輯或圖像編輯領域。對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中譯為鏡像方式。這種工作方式的出現完全是為了數據安全考慮的,因為在整個鏡像的過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碟容量是有效的,因為另一半用來存放同這一半完全一樣的數據,也就是數據的冗餘了。同RAID0相比,它是另一個極端。RAID0首要考慮的是磁碟的速度和容量,忽略安全;而RAID1首要考慮的是數據的安全性,容量可以減半、速度可以不變。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它的出現就是為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目的, RAID10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兩個分別由多個磁碟組成的 RAID0陣列再進行鏡像;其實反過來理解也沒有錯。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構建RAID 0+1陣列的成本投入大,數據空間利用率低。不是種經濟高效的磁碟陣列解決方案。但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政府各種檔案管理等。
RAID 3
RAID 3 採用的是一種較為簡單的校驗實現方式。將數據做XOR 運算,產生Parity Data後,在將數據和Parity Data以並行存取模式寫入一個專門的存放所有校驗數據的磁碟中,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因此具備並行存取模式的優點和缺點。RAID 3所存在的最大一個不足同時也是導致RAID 3很少被人們採用的原因就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我們已經知道RAID 3會把數據的寫入操作分散到多個磁碟上進行,然而不管是向哪一個數據盤寫入數據,都需要同時重寫校驗盤中的相關信息。因此,對於那些經常需要執行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來說,校驗盤的負載將會很大,無法滿足程序的運行速度,從而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的並行存取模式,需要RAID 控制器特別功能的支持,才能達到磁碟驅動器同步控制,而且上述寫入性能的優點,以目前的Caching 技術,都可以將其取而代之,因此一般認為RAID 3的應用,將逐漸淡出市場。
RAID 4
RAID 4 是採取獨立存取模式,它的每一筆傳輸[Strip]資料較長,而且可以執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讀取的性能很好。但是由於使用單一專屬的Parity Disk 來存放Parity Data,因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就會造成系統很大的瓶頸。RAID 4在商業應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RAID 5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RAID技術。各塊獨立硬碟進行條帶化分割,相同的條帶區進行奇偶校驗(異或運算),校驗數據平均分布在每塊硬碟上。以n塊硬碟構建的RAID 5陣列可以有n-1塊硬碟的容量,存儲空間利用率非常高。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任何一塊硬碟上的數據丟失,均可以通過校驗數據推算出來它和RAI D 3最大的區別在於校驗數據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塊硬碟上。RAID 5具有數據安全、讀寫速度快,空間利用率高等優點,應用非常廣泛,但不足之處是如果1塊硬碟出現故障以後,整個系統的性能將大大降低。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 5模式適合多人多任務的存取頻繁,數據量不是很大的環境,例如企業檔案伺服器、WEB 伺服器、在線交易系統、電子商務等等。
RAID 6
RAID 6 與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但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RAID 6 的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復雜的實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⑹ 半導體存儲器有幾類,分別有什麼特點
1、隨機存儲器
對於任意一個地址,以相同速度高速地、隨機地讀出和寫入數據的存儲器(寫入速度和讀出速度可以不同)。存儲單元的內部結構一般是組成二維方矩陣形式,即一位一個地址的形式(如64k×1位)。但有時也有編排成便於多位輸出的形式(如8k×8位)。
特點:這種存儲器的特點是單元器件數量少,集成度高,應用最為廣泛(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動態隨機存儲器)。
2、只讀存儲器
用來存儲長期固定的數據或信息,如各種函數表、字元和固定程序等。其單元只有一個二極體或三極體。一般規定,當器件接通時為「1」,斷開時為「0」,反之亦可。若在設計只讀存儲器掩模版時,就將數據編寫在掩模版圖形中,光刻時便轉移到硅晶元上。
特點:其優點是適合於大量生產。但是,整機在調試階段,往往需要修改只讀存儲器的內容,比較費時、費事,很不靈活(見半導體只讀存儲器)。
3、串列存儲器
它的單元排列成一維結構,猶如磁帶。首尾部分的讀取時間相隔很長,因為要按順序通過整條磁帶。半導體串列存儲器中單元也是一維排列,數據按每列順序讀取,如移位寄存器和電荷耦合存儲器等。
特點:砷化鎵半導體存儲器如1024位靜態隨機存儲器的讀取時間已達2毫秒,預計在超高速領域將有所發展。
(6)電子級存儲擴展閱讀:
半導體存儲器優點
1、存儲單元陣列和主要外圍邏輯電路製作在同一個硅晶元上,輸出和輸入電平可以做到同片外的電路兼容和匹配。這可使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與存儲兩大部分之間的介面大為簡化。
2、數據的存入和讀取速度比磁性存儲器約快三個數量級,可大大提高計算機運算速度。
3、利用大容量半導體存儲器使存儲體的體積和成本大大縮小和下降。
⑺ 現代計算機儲存器的分級體系
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層次可分為高速緩沖存儲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三級。高速緩沖存儲器用來改善主存儲器與中央處理器的速度匹配問題。輔助存儲器用於擴大存儲空間。
存儲系統的性能在計算機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主要原因是:
1、馮諾伊曼體系結構是建築在存儲程序概念的基礎上,訪存操作約佔中央處理器(CPU)時間的70%左右。
2、存儲管理與組織的好壞影響到整機效率。
3、現代的信息處理,如圖像處理、資料庫、知識庫、語音識別、多媒體等對存儲系統的要求很高。
內儲存器(內存)
內儲存器直接與CPU相連接,由存取速度較快的電子元件構成,但儲存容量較小。用來存放當前運行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 CPU 交換信息,是 CPU 處理數據的主要來源。
內儲存器由許多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能存放一個二進制數或一條由二進制編碼表示的指令。內儲存器是由隨機儲存器和只讀儲存器構成的。只讀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用於機器的開機初始化工作和系統默認的設備參數設置。
⑻ 簡述計算機存儲系統的三級存儲體系概念
高速緩存:位於計算機內部或某些設備內部,速度比較快; 內部存儲器:位於計算機內部,就是通常所說的內存; 外部存儲器:就是光碟,U盤,磁帶等等。 通常計算機內還有寄存器的,這個速度是最快的,不過容量太小。
⑼ 簡述計算機三級存儲體系結構
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層次可分為高速緩沖存儲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三級。高速緩沖存儲器用來改善主存儲器與中央處理器的速度匹配問題。輔助存儲器用於擴大存儲空間。
1、高速緩沖存儲器
存在於主存與CPU之間的一級存儲器, 由靜態存儲晶元(SRAM)組成,容量比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於CPU的速度。在計算機存儲系統的層次結構中,是介於中央處理器和主存儲器之間的高速小容量存儲器。它和主存儲器一起構成一級的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和主存儲器之間信息的調度和傳送是由硬體自動進行的。
2、主存儲器(Main memory)
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現代計算機是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顧合理的造價,往往採用多級存儲體系。即由存儲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適中的主存儲器是必不可少的。
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達4GB的存儲器地址。這對多數應用已經足夠,但對於某些特大運算量的應用和特大型資料庫已顯得不夠,從而對64位結構提出需求。
3、外儲存器
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常見的外存儲器有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9)電子級存儲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不能同時滿足存取速度快、存儲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計算機中必須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級層次存儲器,以最優的控制調度演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構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儲系統。存儲系統的性能在計算機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主要原因是:
1、馮諾伊曼體系結構是建築在存儲程序概念的基礎上,訪存操作約佔中央處理器(CPU)時間的70%左右。
2、存儲管理與組織的好壞影響到整機效率。
3、現代的信息處理,如圖像處理、資料庫、知識庫、語音識別、多媒體等對存儲系統的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