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片機應用程序一般存放在哪一個存儲器中
ROM。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以非破壞性讀出方式工作,只能讀出無法寫入信息。信息一旦寫入後就固定下來,即使切斷電源,信息也不會丟失,所以又稱為固定存儲器。
ROM所存數據通常是裝入整機前寫入的,整機工作過程中只能讀出,不像隨機存儲器能快速方便地改寫存儲內容。ROM所存數據穩定 ,斷電後所存數據也不會改變,並且結構較簡單,使用方便,因而常用於存儲各種固定程序和數據。
(1)io程序存儲於擴展閱讀
單片機的數據存儲器由讀寫存儲器RAM組成。其最大容量可擴展到64k,用於存儲實時輸入的數據。8051內部有256個單元的內部數據存儲器,其中00H~7FH為內部隨機存儲器RAM,80H~FFH為專用寄存器區。
實際使用時應首先充分利用內部存儲器,從使用角度講,搞清內部數據存儲器的結構和地址分配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將來在學習指令系統和程序設計時會經常用到它們。
8051內部數據存儲器地址由00H至FFH共有256個位元組的地址空間,該空間被分為兩部分,其中內部數據RAM的地址為00H~7FH(即0~127)。
而用做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為80H~FFH。在此256個位元組中,還開辟有一個所謂「位地址」區,該區域內不但可按位元組定址,還可按「位(bit)」定址。對於那些需要進行位操作的數據,可以存放到這個區域。從00H到1FH安排了四組工作寄存器,每組佔用8個RAM位元組,記為R0~R7。
B. I/O數據有幾種傳送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I/O數據有幾種傳送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程序方式:指用輸入/輸出指令,來控制信息傳輸的方式,是一種軟體控制方式,根據程序控制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為無條件傳送方式和條件傳送方式。
無條件傳送方式接姿猛口簡單,適用於那些能隨時讀寫的設備。條件傳送方式(查詢方式) 的特點是介面電路簡單,CPU利用率低(程序循環等待),介面需向CPU提供查詢狀態。適用於CPU不太忙,傳送速度要求不高的場合。要求各種外設不能同時工作,外設處於被動狀態。
中斷方式:當外設准備好時,由外設通過介面電路向CPU發出中斷請求信號,CPU在允許的情況下,暫停執行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序,響應外設中斷,轉入執行相應的中斷服務子程序,與外設進行一次數據傳送,數據傳送結束後,CPU返回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序。其特點是CPU的利用率高,外設具有申請CPU中斷的主動權, CPU和外設之間處於並行工作狀態。但中斷服務需要保護斷點和恢復斷點(佔用存儲空間,降低速度), CPU和外設之間需要中斷控制器。適用於CPU的任務較忙、傳送速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尤其適合實時控制中的緊急事件處理。
存儲器直接存取方式(DMA):外設利用專用的介面(DMA控制器)直接與存儲器進行高速數據傳送,並不經過CPU(CPU不參與數據傳送工作),匯流排控制權不在CPU處,而由DMA 控制器控制。其特點是介面電路復雜,硬體開銷大。大批量數據傳送速度極快。適用於存儲器與存儲器之間、存儲器與外設之間的大批量數據傳送的場合。
I/O輸入/輸出(Input/Output),分為IO設備和IO介面兩個部分。 在POSIX兼容的系統上,例如Linux系統[1] ,I/O操作可以有多種方式,比如DIO(Direct I/O),AIO(Asynchronous I/O,非同步I/O),Memory-Mapped I/O(內存映射I/O)等,不同的I/O方式有不同的實現方式和性能,在不同的應用中可以按情況選擇不同的I/O方式。
I/O數據有幾種傳送方式?各有什麼特點?求解
程序方式:指用輸入/輸出指令,來控制信息傳輸的方式,是一種軟體控制方式,根據程序控制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為無條件傳送方式和條件傳送方式。
無條件傳送方式介面簡單,適用於那些能隨時讀寫的設備。條件傳送方式(查詢方式) 的特點是介面跡兄橋電路簡單,CPU利用率低(程序循環等待),介面需向CPU提供查詢狀態。適用於CPU不太忙,傳送速度要求不高的場合。要求各種外設不能同時工作,外設處於被動狀態。
中斷方式:當外設准備好時,由外設通過介面電路向CPU發出中斷請求信號,CPU在允許的情況下,暫停執行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序,響塵螞應外設中斷,轉入執行相應的中斷服務子程序,與外設進行一次數據傳送,數據傳送結束後,CPU返回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序。其特點是CPU的利用率高,外設具有申請CPU中斷的主動權, CPU和外設之間處於並行工作狀態。但中斷服務需要保護斷點和恢復斷點(佔用存儲空間,降低速度), CPU和外設之間需要中斷控制器。適用於CPU的任務較忙、傳送速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尤其適合實時控制中的緊急事件處理。
存儲器直接存取方式(DMA):外設利用專用的介面(DMA控制器)直接與存儲器進行高速數據傳送,並不經過CPU(CPU不參與數據傳送工作),匯流排控制權不在CPU處,而由DMA 控制器控制。其特點是介面電路復雜,硬體開銷大。大批量數據傳送速度極快。適用於存儲器與存儲器之間、存儲器與外設之間的大批量數據傳送的場合。
I/O埠的編址方式有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有兩種,即獨立編址和統一編址。 1.獨立編址(專用的I/O埠編址)----存儲器和I/O埠在兩個獨立的地址空間中 (1)優點:I/O埠的地址碼較短,解碼電路簡單,存儲器同I/O埠的操作指令不同,程序比較清晰;存儲器和I/O埠的控制結構相互獨立,可以分別設計 (2)缺點:需要有專用的I/O指令,程序設計的靈活性較差 2.統一編址(存儲器映像編址)----存儲器和I/O埠共用統一的地址空間,當一個地址空間分配給I/O埠以後,存儲器就不能再佔有這一部分的地址空間 (1)優點:不需要專用的I/O指令,任何對存儲器數據進行操作的指令都可用於I/O埠的數據操作,程序設計比較靈活;由於I/O埠的地址空間是內存空間的一部分,這樣,I/O埠的地址空間可大可小,從而使外設的數量幾乎不受限制 (2)缺點:I/O埠佔用了內存空間的一部分,影響了系統的內存容量;訪問I/O埠也要同訪問內存一樣,由於內存地址較長,導致執行時間增加
CPU傳送數據最快的I/O方式是什麼傳送方式?
C
CPU的I/O傳送控制方式中,效率高、實時性強的方式是 中斷傳送
CPU的I/O傳送控制方式中,傳送速度最快的方式為 DMA傳送
數控車床主軸有幾種傳動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對於機床主軸,傳動件的作用是以一定的功率和最佳切削速度完成切削加工。按傳動功能不同可將主傳動作如下分類:
1、有變速功能的傳動:為了簡化結構、在傳動設計時,將主軸當做傳動變速組,常用變速副是滑移齒輪組。為了保證主軸傳動精度及動平衡,可將固定齒輪裝於主軸上或在主軸上裝換檔離合器,這類傳動副多裝與兩支承中間。對於不頻繁的變速,可用交換齒輪、塔輪結構等,此時變速傳動副多裝於主軸尾端。
2、固定變速傳動方式:這種傳動方式是為了將主軸運動速度(或扭矩)調整到適當范圍。考慮到受力和安裝、調整的方便,固定傳動組可裝在兩支承之外,盡量靠近某一支承,以減少對主軸的彎矩作用,或採用卸荷機構。常用的傳動方式有齒輪方式、帶傳動、鏈傳動等。
3、主軸功能部件:將原動機與主軸傳動合為一體,組成一個獨立的功能部件,如用於磨削加工的各類磨床用主軸部件或用於組合機床的標准主軸組(又稱主軸單元)。們的共同特點是主軸本身無變速功能,主軸轉速的調節可採用機械變速器或與電氣、液(氣)壓控制等方式,但可調范圍小。
在i/o數據傳送方式中,中斷方式和dna方式有什麼主要異同
dna?不是dma么……中斷是由軟體或外部需要進行數據傳輸時,向cpu提出中斷申請,經cpu回傳信號後開始數據傳遞。而dma不經由cpu的控制,直接進行數據的存取傳遞。
cpu與外設的數據傳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用在什麼場合?
8.2 CPU與外設數據傳送的方式
8.2.1 查詢傳送方式
CPU與I/O設備的工作往往是非同步的,很難保證當CPU執行輸入操作時,外設已把要輸入的信息准備好了;而當CPU執行輸出時,外設的寄存器(用於存放CPU輸出數據的寄存器)一定是空的.所以,通常程序控制的傳送方式在傳送之前,必須要查詢一下外設的狀態,當外設准備就緒了才傳送;若未准備好,則CPU等待.
1.查詢式輸入
在輸入時,CPU必須了解外設的狀態,看外設是否准備好.
當輸入設備的數據已准備好後,發出一個選通信號,一邊把數據送入鎖存器,一邊使D觸發器為"1",給出"准備好"Ready的狀態信號.而數據與狀態必須由不同的埠輸至CPU數據匯流排.當CPU要由外設輸入信息時,先輸入狀態信息,檢查數據是否已准備好,當數據已經准備好後,才輸入數據.讀入數據的指令,使狀態信息清"0".
這種查詢輸入方式的程序流程圖,如圖8-11所示.
2.查詢式輸出
同樣的,在輸出時CPU也必須了解外設的狀態,看外設是否有空(即外設不是正處在輸出狀態,或外設的數據寄存器是空的,可以接收CPU輸出的信息),若有空,則CPU執行輸出指令,否則就等待.
查詢式輸出的程序流程圖如圖8-14所示.
8.2.2 中斷傳送方式
在上述的查詢傳送方式中,CPU要不斷地詢問外設,當外設沒有準備好時,CPU要等待,不能進行別的操作,這樣就浪費了CPU的時間.而且許多外設的速度是較低的,如鍵盤,列印機等等,它們輸入或輸出一個數據的速度是很慢的,在這個過程中,CPU可以執行大量的指令.為了提高CPU的效率,可採用中斷的傳送方式:在輸入時,若外設的輸入數據已存入寄存器;在輸出時,若外設已把上一個數據輸出,輸出寄存器已空,由外設向CPU 發出中斷請求,CPU就暫停原執行的程序( 即實現中斷),轉去執行輸入或輸出操作(中斷服務),待輸入輸出操作完成後即返回,CPU再繼續執行原來的程序.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CPU的效率,而且允許CPU與外設(甚至多個外設)同時工作.
8.2.3 直接數據通道傳送(DMA)
中斷傳送仍是由CPU通過程序來傳送,每次要保護斷點,保護現場需用多條指令,每條指令要有取指和執行時間.這對於一個高速I/O設備,以及成組交換數據的情況,例如磁碟與內存間的信息交換,就顯得速度太慢了.
所以希望用硬體在外設與內存間直接進行數據交換(DMA),而不通過CPU,這樣數據傳送的速度的上限就取決於存儲器的工作速度.但是,通常系統的地址和數據匯流排以及一些控制信號線(例如IO/,,等)是由CPU管理的.在DMA方式時,就希望CPU把這些匯流排讓出來(即CPU連到這些匯流排上的線處於第三態——高阻狀態),而由DMA控制器接管,控制傳送的位元組數,判斷DMA是否結束,以及發出DMA結束等信號.這些都是由硬體實現的.
1.DMA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DMAC是控制存儲器和外部設備之間直接高速地傳送數據的硬體電路,它應能取代CPU,用硬體完成圖8-17所示的各項功能.具體地說應具有如下功能:
(1)能接收外設的請求,向CPU發出DMA請求信號.
(2)當CPU發出DMA響應信號之後,接管對匯流排的控制,進入DMA方式.
(3)能定址存儲器,即能輸出地址信息和修改地址.
(4)能向存儲器和外設發出相應的讀/寫控制信號.
(5)能控制傳送的位元組數,判斷DMA傳送是否結束.
(6)在DMA傳送結束以後,能結束DMA請求信號,釋放匯流排,使CPU恢復正常工作.
2.DMA傳送方式
各種DMAC一般都有兩種基本的DMA傳送方式:
(1)單位元組方式:每次DMA請求只傳送一個位元組數據,每傳送完一個位元組,都撤除DMA請求信號,釋放匯流排.
(2)位元組(字元)組方式:每次DMA請求連續傳送一個數據塊,待規定長度的數據塊傳送完了以後,才撤除DMA請求,釋放匯流排.
細胞增殖有幾種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真核細胞增殖分為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一.
有絲分裂過程包括1.物質准備(間期),2.細胞分裂 其中間期時間較長
間期細胞體積變大,有核膜核仁,和成絲狀的染色質,此時染色質復制,包括DNA和Pr.復制
分列期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質高度螺旋化變成染色體。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2.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數目形態清晰,便於觀察
3.後期;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在紡錘絲牽引下移向兩級,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染色單體數目為0.
4.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紡錘體消失,染色體消失變成了染色質,赤道板位置出現了細胞板,將細胞一分為二.
二.無絲分裂。
沒有紡錘絲的出現,沒有染色體的變化,始終有細胞核。
三.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只發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原核生物為二分裂方法。
希望可以幫到你。。
主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數據傳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1.程序查詢方式
2.中斷方式
3.DMA方式
4.通道方式
特點啥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哎
C. java的IO流中可以通過自定義一個數組來存儲數據,為什麼還要使用緩存區呢
IO流自定義位元組流的緩沖區:
思路:BufferedInputStream類中read()方法的工作原理
1)先一個一個從位元組流中讀取位元組,讀取一定量(自定義)之後,存儲在一個位元組數組(緩沖區)(FileInputStream.read(byte[] b)),並獲得存儲數量(read方法的返回值)。
2)一個一個位元組返回,返回一個,存儲數量減1,然後指針往後移一位,准備取下一個。
3)如果存儲數量為0 ,代表當前數組中所有數據已經全部取完,此時再來一次讀取(read(byte[] b)),再獲得此次存儲數量。
4)如果存儲數量(即read方法返回-1),代表讀到文件末尾,返回-1。
因此,需要用到以下幾個變數:
讀取的位元組數量,指向數組中准備取哪一個的指針,將要返回的位元組變數。
D. IO空間和內存空間主要什麼區別
IO地址是CPU讀寫外部設備時使用的地址。
內存地址是CPU讀寫內存(括REM和ROM)時使用的地址。
多數精簡指令CPU不區分訪問的是內存還是外設,使用統一的指令和統一的地址空間去訪
問外設和內存。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解碼電路把所有的外設I/O地址和內存地址按照規則安排在一個空間里,學慣了X86CPU的也可把這叫作I/O地址映射成內存地址空間吧,雖然實際上這些CPU並沒有I/O地址空間和內存地址空間的概念。
並不是所有的體系結構都有IO空間這個定義的,我所了解的只有X86體繫上有,而ARM體系結構就沒有這種區別,在X86上IO空間和內存是獨立的,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匯流排,並且IO空間一般是64K,即16位內存空間為4G,可見他們的差別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