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00*512*10000/1000/1000/1000=20.48GB
因為硬碟是外存,外存是以塊為存儲單位,即1GB=1000MB。通常說的1GB=1024MB是指內存,內存以位元組為存儲單位。
計算機硬碟容量大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2*2*10000*1000*512)/(1024*1024*1024) =20GB。
但是硬碟實際容量總小於規格量,計算機內部使用二進制運算,且2的10次方等於1024,很接近1000,為方便起見,在和計算機有關的數值上,往往使用1024來代替上面的1000,即:1k=10241M=1024k1G=1024M
(1)磁碟存儲器容量擴展閱讀:
計算機中顯示出來的容量往往比硬碟容量的標稱值要小,這是由於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我們知道,在計算機中1GB=1024MB,而硬碟廠家通常是按照1GB=1000MB進行換算的。
磁片在一個真空的狀態下高速轉動,每分鍾4500或7200轉,磁頭在需要讀取數據的時候接近磁片在磁軌上讀取數據。磁頭尋找到磁軌的時間稱之為尋道時間。在讀取和寫入數據時, 一般需要知道要在哪個磁片上進行,在這個磁片的哪個磁軌上進行,在這個磁軌的哪個位置進行,知道了這三個量就可以精確地找到數據所在的位置了。
Ⅱ 一般的電腦的內存和硬碟的容量分別是多少
一般配置的電腦硬碟容量從120GB~2TB都有,內存容量從256MB~16GB都有。
目前主流的硬碟容量為500GB或1TB,內存容量為4GB或8GB。
內存和硬碟的區別是:
1、內存是內部存儲器,而硬碟是外部存儲器;
2、我們平時存儲的信息一般都存在硬碟上,而內存不能存儲信息,內存是加電有信息,停電信息全無;
3、硬碟的容量較內存的容量大的多;
4、內存通常指的就是我們主機所用的內存條,而硬碟是我們裝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以及存儲信息等用途。
Ⅲ 存儲器存儲容量怎麼算
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是位元組(Byte)。但由於目前存儲器的容量都很大,因此常用KB、MB、GB以及TB作為存儲容量的單位。
換算:
1B(byte,位元組)= 8 bit;
1KB(Kilobyte,千位元組)=1024B= 2^10 B;
1MB(Megabyte,兆位元組,百萬位元組,簡稱「兆」)=1024KB= 2^20 B;
1GB(Gigabyte,吉位元組,十億位元組,又稱「千兆」)=1024MB= 2^30 B;
1TB(Terabyte,萬億位元組,太位元組)=1024GB= 2^40 B;
1PB(Petabyte,千萬億位元組,拍位元組)=1024TB= 2^50 B;
1EB(Exabyte,百億億位元組,艾位元組)=1024PB= 2^60 B;
1ZB(Zettabyte,十萬億億位元組,澤位元組)=1024EB= 2^70 B。
(3)磁碟存儲器容量擴展閱讀
Megabyte(MB)=1024KB相當於一則短篇小說的文字內容。
Gigabyte(GB)=1024MB相當於貝多芬第五樂章交響曲的樂譜內容。
Terabyte(TB)=1024GB相當於一家大型醫院中所有的X光圖片資訊量。
Petabyte(PB)=1024TB相當於50%的全美學術研究圖書館藏書資訊內容。
Exabyte (EB)=1024PB;5EB相當於至今全世界人類所講過的話語。
Zettabyte(ZB)=1024EB如同全世界海灘上的沙子數量總和。
Yottabyte(YB)=1024ZB相當於7000位人類體內的微細胞總和。
Ⅳ 磁碟存儲容量計算
磁碟空間按照一定的磁碟陣列排布方法,有序且很規則得劃分為若干個扇區,然後再把其中的所有存儲介質的電離子清除,使之上面不管有無數據,都清零。
在格式化中,要插入一些停頓位,寫入一些輔助位,使得格式化後的容量小於格式化前的容量。磁碟格式化後能存儲有用信息的總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儲容量 = n×t×s×b
其中n為保存數據的總盤面數;t為每面磁軌數;s為每道的扇區數;b為每個扇區存儲的位元組數。
(4)磁碟存儲器容量擴展閱讀
磁碟的存儲時間包括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尋道時間(查找時間,seek time)為磁頭移動到目標磁軌所需要的時間(movable-head disk),對於固定磁頭磁碟而言,無需移動磁頭,只需選擇目標磁軌對應的磁頭即可。等待時間為等待讀寫的扇區旋轉到磁頭下方所用的時間。
一般選用磁軌旋轉一周所用時間的一半作為平均等待時間。尋道時間由磁碟機的性能決定,目前主流硬碟典型的AST(average seek time)一般在10ms左右,而轉速則有2400r/min,5400r/min,7200r/min,等等.軟盤轉速較慢,一般只有360r/min(因為磁頭與盤面接觸性讀寫)。
磁碟的數據傳輸速率是指磁頭找到地址後,單位時間寫入或讀出的位元組數:
R = TB÷T
其中TB為一個磁軌上記錄的位元組數,T為磁碟每轉一圈所需的時間,R為數據傳輸速率。
Ⅳ 磁碟存儲器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有:
1、存儲器容量:存儲器容量是指存儲器存放信息的總量。以Byte為單位,讀作「位元組」。習慣上使用KB(1KB=1024B)、MB(1MB=1024KB)和GB(1GB=1024MB)。
2、存儲密度:外存儲器軟磁碟按存儲密度不同分為低密度盤(48TPI)和高密度盤(96TPI)。尺寸為5.25英寸的軟盤:低密度盤容量為360KB,高密度盤容量為1.2MB;尺寸為3.5英寸的軟盤:低密度盤容量為720KB,高密度盤容量為1.44MB。
3、存取周期:存取周期是指從存儲器中取出(或存入)一個字到再能取出(或存入)下一個字所需要的時間。以毫微秒(ns)為單位。
Ⅵ 硬碟存儲器的容量如何計算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
1024G=1T
這是機器識別的時候的理論換算值,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都是按照1000的進制來算的。所以說是1G的卡,電腦上顯示的容量絕對小於1G
Ⅶ 磁碟數及其總容量
磁碟數一般是1024並且總容量是:硬碟容量 = 柱面數 (表示每面盤面上有幾條磁軌,一般總數是1024) × 磁頭數 (表示盤面數) × 扇區數 (表示每條磁軌有幾個扇區,一般總數是64)× 扇區(存儲基本單元,大小一般為512B/4KB)。
並且單碟1TB硬碟的扇區數可能是4K高級格式是一項界定4K扇區硬碟格式的全新標准,傳統的硬碟在格式化後,每一個扇區的大小都是512B位元組,而4K扇區硬碟的高級格式就是將其扇區劃分為4KB。
在計算機中是採用二進制,在電腦世界裡,以2的次方數為「批量」處理Byte會方便一些,整齊一些。每1024Byte為1KB,每1024KB為1MB,每1024MB為1GB,每1024GB為1TB,而在國際單位制中TB、GB、MB、KB是「1000進制」的計數單位。
磁碟(disk)是指利用磁記錄技術存儲數據的存儲器。
磁碟是計算機主要的存儲介質,可以存儲大量的二進制數據,並且斷電後也能保持數據不丟失。早期計算機使用的磁碟是軟磁碟(Floppy Disk,簡稱軟盤),如今常用的磁碟是硬磁碟(Hard disk,簡稱硬碟)。
硬碟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主流硬碟容量為500G~2TB,影響硬碟容量的因素有單碟容量和碟片數量。
許多人發現,計算機中顯示出來的容量往往比硬碟容量的標稱值要小,這是由於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
Ⅷ 計算機硬碟容量大小怎麼計算
分析如下
1、按照計算機里的換算,1Bytes=8bits;1KB=1024Bytes;1MB=1024KB;1GB=1024MB,但是硬碟廠家往往採用更簡便的演算法,即:1GB=1000MB,1MB=1000KB。
2、這樣的話,硬碟的標識80G的實際容量只有80×1000×1000×1000/1024/1024/1024=74.51G左右,也就是76300M左右陵旦。
拓展資料
1、計算機的內存容量通常是指隨機存儲器(RAM)的容量,是內存條的關鍵性參數。內存的容量一般都是2的整次方倍,比如64MB、128MB、256MB等,一般而言,內存容量越大越有利於系統的運行。進入21世紀初期,台式機中主流採用的內存容量為2GB或4GB,512MB、256MB的內存已較少採用。
2、系統對內存的識別是以Byte(位元組)為沒汪衫單位,每個位元組由8位二進制數組成,即8bit(比特,也稱「位」)。
3、系統中內存的數量等於插在主板內存插槽上所有內存條容量的總和,內存容量的上限一般由主板晶元組和內存插槽決定。不同主板晶元組可以支持的容量不同,比如Inlel的810和815系列晶元組最高支持512MB內存,多餘的部分無法識別。
4、21世紀初期,多數晶元組可以支持到2GB以上的內存。此外主板內存插槽的數量也會對內存容量造成限制,比如使用128MB一條的內存,主板由兩個內存插槽,最高可以使用256MB內存。因此在選擇內存時枯腔要考慮主板內存插槽數量,並且可能需要考慮將來有升級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