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組交換結點為什麼採用存儲轉發方式
因為這種方式轉發速度更快。
存儲轉發技術又分為報文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
(1)報文交換技術
當報文交換技術用於通信雙方為相鄰接點的情形,信源直接將報文投遞給信宿。
(2)分組交換技術
分組交換技術是分割一個報文中有效載荷數據,並加上一定的控制信息後及報文號,組建出一個個分組後,以分組為單位進行傳輸的一種數據交換模式。
由於通信過程中要加入一些通信控制數據,因此會造成許多重復的額外的開銷;傳輸過程中分組有可能出現丟失、破環、亂序等情形,相關人員還需採取一定的策略去解決這些問題。
㈡ 存儲轉發的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是交換機工作方式的一種形式;
就是當交換機接受到外部數據時,並不是立即進行轉發,而是先講數據在設備內存保存下來一份後,然後再將存儲的這份數據進行轉發,也就是傳輸。
這種方式會造成傳輸過程的時間上多一點(一般是毫秒計算,很小)。但是數據的安全性方面要好很多,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1、線路交換(電路交換)
以電路聯接為目的的交換方式是電路交換方式。電話網中就是採用電路交換方式。我們可以打一次電話來體驗這種交換方式。打電話時,首先是摘下話機撥號。撥號完畢,交換機就知道了要和誰通話,並為雙方建立連接,等一方掛機後,交換機就把雙方的線路斷開,為雙方各自開始一次新的通話做好准備。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電路交換的動作,就是在通信時建立(即聯接)電路,通信完畢時拆除(即斷開)電路。至於在通信過程中雙方傳送信息的內容,與交換系統無關。
線路交換的特點:
1、獨占性:建立線路之後、釋放線路之前,即使站點之間無任何數據可以傳輸,整個線路仍不允許其它站點共享,因此線路的利用率較低,並且容易引起接續時的擁塞。
2、實時性好:一旦線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包括線路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它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
3、線路交換設備簡單,不提供任何緩存裝置;
4、用戶數據透明傳輸,要求收發雙方自動進行速率匹配。
來源:網界網論壇
㈢ 路由器交換結構的交換方式有哪些
路由器交換結構的交換方式有電報交換、分組交換、報文交換。
1、電報交換(面向連接):
從通信資源的分配角度來看,交換是按照某種方式動態的分配傳輸線路的資源。要經過「建立連接(佔用通信資源)-->通話(一直佔用資源)-->基判釋放連接(歸還通信資源)」三個步驟的交換
特點:整個報文的比特流連續的從源點直達終點,好像是一個管道中傳送。
優點:實時性好。
缺點:在通話的全部時間內,通話的兩個用戶始終佔用端到端的通信資源。資源利用率低。
2、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則採用存儲轉發技術。 在發送端,先把較長的報文劃分成較短的、固定長度的數據段。每一個數據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構成分組(packet)。分組交換網以「分組」作為數據傳輸單元。 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邊)。
分組首部:每一個分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組交換網中的結點交換機根據收到的分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組轉發到下一個結點交換機。每個分組在互聯網中獨立地選擇傳輸路徑。用這樣的存儲轉發方式,最後分組就能到達最終目的地。
接收端收到分組後剝去首部還原成報文。最後,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數據恢復成為原來的報文。
特點:
(1)高效: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佔用。
(2)靈活:為每一個分組獨立地選擇最合適的轉發路由。
(3)迅速:以分組作為傳送單位,可以不先建立連接就能向其他主機發送分組。
(4)可靠:保證可靠性的網路協議;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組交換網,使網路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點:
(1)分組在各結點存儲轉發時需要排隊,這就會造成一定的時延.
(2)分組必須攜帶的首部(裡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開銷。
3、報文交換:
利用存儲轉發原理,整個報文先傳送到相鄰結點,全部存儲下來之後查找轉發表,轉發到下一個結點。
若要連續傳送大量的數據,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連接建立時間,則電路交換的傳輸速率較快。
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不需要預先分配傳輸帶寬,在傳送突發數據時可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 由於一個分組的長度往往遠小於整個報文的長度,因此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同時也具有更好的靈活性。
(3)存儲轉發和分組交換技術擴展閱讀:
路由器體系構成:
路由器具有四個要素:輸入埠、輸出埠、交換開關、路由處理器和其他埠。輸入埠是物理鏈路和輸入包的進口處。埠通常由線卡提供,一塊線卡一般支持4、8或16個埠,一個輸森燃入埠具有許多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進行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
第二個功能是在轉發表中查找輸入包目的地址從而決定目的埠(稱為路由查找),路由查找可以使用一般的硬體來實現,或者通過在每塊線卡上嵌入一個微處理器來完成。
第三,為了提高QoS(服務質量),埠要對收到的包分成幾個預定義的服務級別。
第四,埠可能需要運行諸如SLIP(串列線網際協議)和PPP(點對點協議)這樣的數據鏈路級協議或者諸如PPTP(點對點隧道協議)這樣的網路級協議。
一旦路由查找完成,必須用交換開關將包送到其輸出埠。如果路由器是輸入端加隊列的,則有幾個輸入端共享同一個交換開關。這樣輸入埠的最後一項功能是參加對公共資源(如交換開關)的仲裁協議。
交換開關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來實現。迄今為止使用最多的交換開關技術是匯流排、交叉開關和共享存貯器。最簡單的開關使用一條匯流排來連接所有輸入和輸出埠,匯流排開關的缺點是其交換容量受限於匯流排的容量以及為共享匯流排仲裁所帶來的額外開銷。
交叉開關通過開關提供多條數據通路,具有N×N個交叉點的交叉開關可以被認為具有2N條匯流排。如果一個交叉是閉合,輸入匯流排上的數據在輸出匯流排上可用,否則不可用。交叉點的閉合與打開由調度器來控制,因此,調度器限制了交換開關的速度。
在共享存貯器路由器中,進來的包被存貯在共享存貯器中,所交換的僅是包的指針,這提高了交換容量,但是,開關的速度受限於存貯器的此鋒虛存取速度。盡管存貯器容量每18個月能夠翻一番,但存貯器的存取時間每年僅降低5%,這是共享存貯器交換開關的一個固有限制。
輸出埠在包被發送到輸出鏈路之前對包存貯,可以實現復雜的調度演算法以支持優先順序等要求。與輸入埠一樣,輸出埠同樣要能支持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以及許多較高級協議。
路由處理器計算轉發表實現路由協議,並運行對路由器進行配置和管理的軟體。同時,它還處理那些目的地址不在線卡轉發表中的包。
其他埠一般指控制埠,由於路由器本身不帶有輸入和終端顯示設備,但它需要進行必要的配置後才能正常使用,所以一般的路由器都帶有一個控制埠"Console",用來與計算機或終端設備進行連接,通過特定的軟體來進行路由器的配置。
所有路由器都安裝了控制台埠,使用戶或管理員能夠利用終端與路由器進行通信,完成路由器配置。該埠提供了一個EIA/TIA-232非同步串列介面,用於在本地對路由器進行配置(首次配置必須通過控制台埠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報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分組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報文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由器